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三大困境成耀瓷复兴之阻

三大困境成耀瓷复兴之阻

瓷砖墙面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古代瓷器三角

2021-03-31

瓷砖墙面。

如今谈起耀州瓷,它的地位已很难和景德镇、淄博等瓷区相提并论,市场上也难觅到高档精致耀州瓷的踪迹。那么,古时名噪一时的耀州瓷,为何难以延续它的美名,已连续烧制了1300余年的耀州瓷,为何会走向衰落,甚至连烧制手艺都难以传承下去?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将一一进行探究。

耀州瓷辉煌不再

工艺落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根据铜川市工信局的资料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铜川市生产耀州工艺瓷的厂家有近20户,但大多都是小作坊式生产,各自发展,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成规模的龙头骨干企业,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这些数字显示出耀州瓷已不再有往昔的辉煌。

虽然现今仍保留着原始的耀州瓷烧制技术,但同时也极少对工艺和产品进行创新。而且原始的烧制技术对工人的技术要求很高,烧制成本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原因直接导致耀州瓷与当下社会的发展极不适应,民用瓷没有市场,工艺瓷也是勉强为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方青瓷代表”、“古时耀州瓷烧制过程全体验”……这些看似风光的外表背后,实际上却暗示着耀州瓷的停滞不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铜川市上至耀州瓷的管理部门下到从业人员,皆对耀州瓷目前的发展状况十分担忧。因为“固步自封”,让曾经辉煌的耀州瓷风光不再,“炉山不夜”的壮观场景已消失,耀州瓷渐渐失去了市场。

禚振西是耀州青瓷的知名研究专家,她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参与耀州瓷的考古发掘,已从事考古研究、文物教学和文物鉴定工作40多年,对耀州窑的发掘与研究卓有贡献。禚老先生告诉记者,耀州瓷系的传承发展在于创新,创新是耀州瓷传承发展的灵魂。陶瓷业的发展要与时下的百姓生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替代品太多,如玻璃器皿、塑料器皿、不锈钢器皿等,人们在选择的时候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实用、美观和价格。但是目前耀州瓷的产品单一、工艺落后、成本过大、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成为制约耀州瓷进入市场的门槛。

现在南方很多窑如潮州窑、景德镇等,他们不断在全国各地进行交流,不断改进工艺、更新产品,他们烧制出来的瓷器不但符合国内的市场需求,甚至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所以,耀州瓷必须对工艺进行创新、降低成本,适应市场需求。“只有能够创造效益了,才能将耀州瓷发扬光大。”禚振西认为。

耀州瓷曾名满天下

始于唐代宋朝达到顶峰

据民国时期的《同官县志》记载:“考古家每艳称耀州青瓷,实出同官,耀固无陶土,畅销所在尔。”耀瓷的兴盛,唐宋窑址在现在的铜川市黄堡镇,金元时期黄堡镇与相邻的陈炉镇并兴,明以后兴盛在陈炉镇。

耀瓷作坊在黄堡镇漆水河两岸十几华里的范围内密集地分布着,史称“十里陶场”,自唐代创烧起就是中国陶瓷的集大成者。耀州距唐都长安仅七十多公里,凭借皇都汇聚天下信息的优势,所生产出来的陶瓷有白瓷、黑瓷、青瓷等,几乎囊括了唐代的所有瓷种,故为集大成者。

入宋以后,耀瓷率先掌握了马蹄式窑炉燃烧煤炭的还原气氛技术,烧出了独具一格的橄榄绿中闪黄的青瓷,走出了耀瓷窑口的风格,把中国青瓷的技术与艺术推上了顶峰,为国内众多窑场竞相摹仿。金代,耀州瓷把游牧民族的审美情趣烙印在了耀瓷上,在金代统治中国北方的一百多年间,耀州瓷器仍然是金王室的贡品。作为耀州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陈炉窑也兴盛于这一时期。

在唐、五代、宋、金时期,耀州瓷主要供给的是上层社会,而到后金时期,耀州瓷则转为服务下层社会,直接对耀州瓷的发展空间进行了限制。后来耀州瓷的烧制由黄堡镇转入陈炉镇。陈炉镇偏安一隅,依山而建,进出山道路崎岖,信息闭塞,失去了黄堡窑汇集天下信息的极大优势,与外界交流甚少,为耀州窑烧造技术的传承埋下了停滞不前的种子。由于战乱和其他瓷窑的兴起,金代后期,耀州窑逐渐走向衰落。随后,更由于成本过大、技术要求高,明代时期,耀州青瓷便已断烧。后来,虽然耀州青瓷再次被恢复,并且还陆续恢复了一些名品的烧造技术,基本上保留下了耀州瓷的原汁原味,但原汁原味的耀州瓷发展却并不理想。

耀州瓷面临传承难题

打开市场才能留住人才

耀州瓷的制作在铜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陈炉镇,二是黄堡镇。据了解,陈炉镇生产的陶瓷保存的传统工艺较为完整,几乎与古时的耀州窑烧制手段相同。但传统的耀瓷烧制工艺要求高,耗时长,成本大,制瓷艺人的收入相对较低,好点的制瓷技术工人的收入为2000~3000元,一般工人为1500元左右。作为陈炉镇唯一的国有制瓷企业——陈炉陶瓷厂,很多工人的工资甚至不超过1000元。

而且从年龄上看,镇上制瓷艺人的年龄以40岁以上为主,30岁年龄段的人很少,20岁年龄段的几乎没有。经济收入低下,造成了很多好的制瓷艺人被外地制瓷坊高薪挖走,年轻人宁愿在外打工也不愿意学习制瓷技术,因为学习制瓷技术最终无法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今的耀州瓷,让它的爱好者和制作者“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为截至目前耀州瓷最大的工艺瓷制作工厂,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胜利告诉记者:“虽然摆在眼前的困难很多,但我对耀州瓷的发展有着绝对的信心。”

薛胜利告诉记者,他从小爱好收藏,尤其爱好古玩收藏。长大后做了耀州窑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但他收藏的热情不减。工作期间,他带着一个耀州瓷去送朋友,这个古玩行内的朋友见到他带的耀州瓷后忙问他这是什么瓷,水平不错,多不多。这三个问题启发了薛胜利:“我发现耀州瓷的发展前景很好!”随后,他多次到景德镇及河南的瓷坊走访、学习,这一路下来,更加肯定了他做耀州瓷的想法,于是他成立了唐宋陶业公司,专心制作耀州瓷。除了研究耀州瓷的烧制技术以外,薛胜利还经常与铜川周边及外省市的瓷坊、民间艺人进行交流,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创新产品。

2011年10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屈胜瑞在耀州考察时曾对薛胜利说:“首先要做好耀州瓷的传承。”对于这句话,他的理解是要先模仿古人,超过古人,然后再创新产品突破市场。薛胜利告诉记者,屈副司长其实是希望烧制耀州工艺瓷的厂子能够变得多起来。现在黄堡镇及陈炉镇的几家工厂和手工作坊总共才20户左右,数量少、市场小,陶瓷这个行业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最终就被淘汰。只有烧制耀州瓷的厂子多了,产品多了,市场大了,耀州瓷才能更好地发展。

最后,薛胜利信心十足地说:“我认为将耀州瓷发扬光大就是对它最好的传承,而我也对耀州瓷的发展充满信心!”TaOCI52.Com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青瓷耀州窑之倒流壶


耀州窑有一件国宝,倒流壶,去过陕西旅游的都可以看见。这壶很有意思,先把壶倒过来,水从壶底下灌进去,灌满以后把壶正过来,水从壶嘴里倒出,下面流不出来。倒流壶肯定不是用来沏茶的茶具,否则茶叶就把里面堵死了。

耀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是宋代北方重要的青瓷。耀州窑的瓷器上有纹饰,大部分纹饰是动刀刻出来的,北宋鼎盛时期的耀州瓷是“刀刀见泥”,入刀角度是斜的,一刀下来,必定见泥。

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将这3道工序烧制好后,然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元代倒流壶。该壶逆反了传统的壶顶注水法,把壶倒过来,将水从底部注进壶里,放正后倒出,因此被称为倒流壶。

倒流壶当时是一种玩具性的瓷器,20世纪70年代在陕西发现,现在作为国宝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2007年,苏富比拍卖了一只耀州窑的倒流壶,拍了66万美金,价格非常贵。

定窑瓷鉴定的三大技巧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宋代定窑以烧造白釉瓷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所谓黑定、紫定、绿定、红定等彩色釉的定瓷品种。这些彩釉品种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而烧成。

定窑的瓷胎特征是胎质十分坚密精细,胎薄而显轻,胎色白净而略显微黄。无论白定还是各种彩色釉定,均是如此。定窑施釉较薄,釉薄处能见胎色,白定釉色多数为白中微闪黄色;黑定所上的黑色釉犹如黑漆一般,釉面特别光亮;紫定其实并非紫色,而是酱黑色釉,釉面施釉不太均匀,常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书载有红定一说,但至今尚未见到实物,所见残片上也只是在酱釉上有红斑而已。因此如在市场见有红定出现,须特别小心对待。北宋早期采用正烧法,因而盘碗口沿多有釉。中期以后盘碗采用覆烧法,为防口部粘釉,因此将施满釉的盘碗在口沿处刮去一圈釉,露出胎骨,烧成后盘碗的口沿就有一圈露胎毛边的“芒口”。为了美观,在一些高档的盘碗口沿上,常镶上金、银、铜质的扣,所谓“金装定器”。这是定窑创烧的一个独特的制瓷工艺特点。仿品通常采用硬器将口沿敲毛,再涂以污垢做旧,冒充“芒口”;或者在没有“芒口”的盘碗口沿上也包上包口。仔细观察,容易鉴别。

鉴识宋代定窑白釉瓷,从胎釉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辨识:一、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三、要见“竹丝刷痕”。

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一般的仿品是较难做出这种“泪痕”来的。

定窑到金代,胎釉和工艺上有一些变化。虽然胎质仍洁白细腻,但釉色多呈乳白色。工艺上虽承接了“覆烧法”,但在工艺上又有所变化。即在许多盘碗的内心刮去一层釉,露出胎骨,然后叠烧,这露胎处通常称为“涩圈”。

定窑在宋代时就有仿烧。仿烧的窑口,无论北方或南方各窑的产品,与定窑相比,都是大同而小异的。北方定窑系诸窑虽仿制定窑的制瓷风格,但一般都不采用覆烧工艺。特别是宋王朝南迁之后,一部分定窑工匠也跟着南迁。于是在景德镇等窑口也纷纷仿烧定窑瓷,出现了“南定”、“粉定”、“土定”等诸多仿烧的品种。但这些仿烧品种,由于地域和烧造条件的不同,南方诸定还是有自己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如,景德镇的仿定釉色如粉,所以被称之为“粉定”;“土定”的胎土较粗,胎骨偏厚,釉色偏黄,釉面有纹片;“南定”烧结温度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较强,釉色也在白中闪出青色。所有的仿定瓷品,在胎釉特征上,几乎都不见北定的“象牙白”釉、“蜡泪痕”和“竹丝刷痕”三大基本胎釉特征。根据以上的一些特点,可以把真定和仿定区别开来。

定窑器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从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后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种。早期划花系用竹签类工具在瓷胎上划成。所划线条比较细,坡度很小,图像自然豪放。刻花法比划花法出现稍晚。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还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线较宽,坡度大,图像刚劲有力。

有时候划花和刻花也常出现在同一器物上。刻划的花纹早期有莲瓣纹、缠枝菊纹和蕉叶纹、回纹等,稍后又出现花果、莲鸭、鱼水、云龙等纹饰,而且在图案一侧常划一细线,以凸出图像的立体感。印花装饰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始见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定窑所印的图案都是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而不乱的。主要题材以花卉为主,以牡丹、莲花为多,次之为菊花。有缠枝也有折枝的。图案讲究对称。此外,鱼水纹、龙凤纹和各种禽鸟纹也不少。花卉纹常见与动物纹相组合。仿品当然也可仿造印刻上述各种图案,但常见进刀迟疑,线条呆滞,图像木讷。印花的则是形象模糊,章法混乱。真品刻划一气呵成,图像有一种流畅之美,仔细审察,不难识破。

定窑之器中,有极少数是有款识的,如“尚食局”、“五王府”等,还有带“官”、“新官”字样的款,这些都是入窑烧制前刻划在胎的底足上的,一般用楷书体,虽写得不大规正美观,但却表现得自然有力。还有一些和宫廷建筑有关的款,是送到宫里后由宫中玉工后刻上去的,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等。

定窑的仿制,从宋到明清、民国、现代一直不断。宋代仿造,其风格自然是宋代的。明清仿品,自有该时代的一些时代特征。近年按照当年图谱所仿烧的一些赝品,胎釉和工艺均难以到位,无论胎质、釉色、分量和工艺等均无法与真品定瓷相比拟。了解了定窑的胎釉、工艺和装饰特点,反复对照真品去审察,是不难将赝品剔除出来的。

民国瓷收藏升温 三类藏品成追捧主流


近年来,民国瓷收藏日渐升温,在各大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其中,名家艺术瓷、仿古瓷、总统瓷成为瓷品追捧和收藏的主流,文化价值和投资价值备受关注。

据了解,广义的民国瓷包括名家艺术瓷、仿古瓷、总统瓷、民间嫁妆瓷等诸多品种,而名家艺术瓷则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绘瓷。其中,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大师们,把艺术创作的载体从宣纸转移至陶瓷上,将人文因素和创作个性引入工艺画瓷器中,留下了一批艺术个性极强的作品,也成了如今各大拍卖会主角之一。

一些收藏和拍卖行业专家表示,收藏民国绘瓷首选名家作品,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绘瓷艺术水准。名家艺术瓷中的精品与清三代的官窑相比价格偏低,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民国仿古瓷也不乏精细之作。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为民国仿古瓷。“民国仿古瓷中仿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和珐琅彩瓷,部分仿得特别到位,因其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这部分民国仿乾隆的精品瓷具有较高收藏价值。”收藏人士杜育明说。

此外,总统瓷也独具特色。袁世凯称帝后,烧制了一批以水彩和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常打有“居仁堂”款和“洪宪年制”款,工艺水准完全达到清王朝官窑的水平,专家称“这是景德镇瓷业在衰退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随着艺术市场升温,民国瓷的收藏也开始发生变化,收藏家对民国瓷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除王步、“珠山八友”的热门作品外,浅绛彩作品也渐渐受到关注。浅绛彩作为文人瓷板绘画的开端,吸收了扬州画派、岭南画派的艺术家,而后“珠山八友”延续了文人瓷画的发展,所以浅绛彩瓷品的价格也开始上涨。

“现在,民国瓷开始回归到它的艺术性和学术性,以前买的只是名气,现在买的是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一位收藏人士说。

耀瓷收藏走势看好


就在陶瓷收藏界热衷于收藏大红大紫的官窑名瓷时,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已悄然将目光投向当代民窑精品。近日,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举办了《耀州青瓷精品展》,产地专家透露,耀瓷产量而今与日俱减,尤其手制精品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有识之士如及早收藏,将获益匪浅。

耀瓷产于陕西耀县(古称耀州),其始于唐,盛于宋,鼎盛期与官、哥、汝、定、钧齐名。作为民窑,耀瓷在宋代已为宫廷烧制贡品,且还大量出口到波斯湾、埃及和非洲大陆。据考古发现,位于埃及开罗的福斯特遗址,在几十万件陶瓷碎片中,大部分是古代耀州瓷器皿。它精湛的技艺不仅在陕豫传播,甚至还影响了在千里之外的广州西村窑。

从事耀瓷大半辈子的工艺美术师崔鹏先生表示,这种手工精品工夫繁复,制作难度大,现在耀瓷一年精品仅出几百件,随着老艺人的渐渐离去,青壮艺人的改行,耀瓷未来几年必将升值。

业内专家评估:现在有点名气的耀瓷艺人,其一只直径20厘米的青瓷碗仅售1000元。而同样规格的龙泉青瓷通常在2000-8000元,耀瓷目前价位偏低,相信它将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耀瓷在艺术品市场已屡创新高,2004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开拍的宋代耀州花卉纹碗和游鸭戏水碗,最高拍卖价分别是7万元、22万元。

耀州贡瓷小记


耀州窑创烧于唐而终于元,以青釉为主,兼烧黑釉、白釉瓷器。五代末迄宋初,受越窑及龙泉窑的影响,创烧刻花青瓷,故耀州窑青瓷有“越器”之称。其产品以民用为主,也作为当地的贡品,故《宋书、地理志》有“耀州贡瓷”的记载。耀州窑因烧造时间较长,釉色变化极大,青瓷呈色有粉青、豆青、黎青、虾青、蟹青和青中带黄近似草绿多种,釉质光亮而滋润,瓷釉颜色深浅不一,边沿部分发褐黄,人称姜黄色。装饰手法以印花、刻花、划花为主,其中印花和刻花形式最多,最精美。耀州窑器物以日用器碗、盘、杯、壶、盆最多,而瓶、罐、炉之类的陈设器和玩具等较少。

耀州窑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址。同时模仿耀州窑青瓷或稍晚仿的有河南的临汝窑、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西的永福窑和广州的西村窑等,形成一个颇大的耀州窑系。在市场上耀州窑的新仿品颇多,几可乱真。主要差别还在于划刻花显得呆板,圈足等细节处理不到位,釉面浮光扎眼不滋润。只要你集藏研究耀州窑古瓷片标本,便可悟出其中真假来。

元耀州窑青瓷菊瓣纹钵式洗(如图),高9.9厘米,深8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5.6厘米。斜腹饼底内微凹,口内敛。洗内无纹饰,洗外用浮雕手法刻菊瓣纹,辅以对称的蓖划纹。施釉青中偏绿,洗近足处积釉滋润如古玉,远观宛如一朵盛开的菊花。虽此洗有一处小残缺,但却为我们研究鉴赏耀州窑古青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宋代五大名窑之汝瓷


在汝州市蟒川乡境内,有个古称小窑沟的村庄(即现在的杨沟村),远在八百七十余年前的北宋王朝时期,这里汝窑遍布,工匠众多,有“汝瓷圣地”之称。其渊源流长的历史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解放后,这里被国家文物部门列入古文物保护区。并在汝窑遗址处,设立了古文物保护区域标志,限制在本区域内不能修建房屋,挖土开矿,建造其他设施。

小窑沟古汝瓷遗址,位于杨沟南一华里处,垒草沟一带汝瓷遗址处,现仍留有少量瓷片和部分破碗笼。古瓷片多见于豆绿色和天兰色表面光亮有裂纹开片状。有碗、盘、瓶类瓷片较为常见。附近已经发现有制瓷用的耐火原料,颜色为黑褚色。经验证与古瓷片原料相同。

据世代相传,在汝瓷盛行的北宋王朝时期,小窑沟一带,瓷窑遍地,瓷器花色品种繁多,窑场内外,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工匠艺师艺术高超,汝瓷工艺做工精细,产品誉满九州。出自那些工匠艺师之手的件件精品中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及形态各异的龙姿烧制的十分精美,光亮透影如雨过天晴般美丽,呈报皇上观看后,赞不绝口,即命把汝瓷定为宫廷御瓷。有一次皇上派使臣招来工匠艺师们,要按照汝瓷工艺做出一架龙床来奉献皇上,若制作成功,必有重赏,工艺师们便答道:“我等甘心情愿,尽心尽力孝奉皇上1

数月过后,经过工艺师们的精心设计,雕塑出一架由各种龙姿组成的汝瓷工艺品龙床造型制作完毕,装入瓷窑进行烧制。烧窑工匠日夜坚守窑门,细心烧制。他们深知这次的烧制不同往常。若因一时粗心,就会给全体工匠带来杀身之祸,灭顶之灾。由于用心过度,火温过高,将原工艺造型烧的走型变样。并且远远超出原工艺创作的范围,已形成锦上添花之美丽别致。

这一特殊工艺的龙床烧制成功,激起窑场全部工匠工艺师以及众人的喜悦之心,整个窑场上下,瓷场内外欢天喜地,三里五村,四面八方相互传颂,并立即呈报皇上得知。众人只有耐心待皇上给予加封尽赏的特大喜讯到来。

当今皇上得知此情,龙颜大悦,便立即派使臣前来察看,果然属实,使臣大喜。便命工匠艺师照此工艺在制作一架,立即回朝上报皇上而去。

使臣走后,全体工匠艺师转喜为忧各个闷闷不乐。他们深知龙床的造型的烧制不全是出自自己之手,要想制作出与此同样的造型是办不到的,若无同等工艺造型,就会得罪皇上,犯下欺君之罪,免不了遭遇灭顶之灾,株连家族及窑场众人,为此再三商定,终选走为上策,他们横下一条心舍财保命封闭窑门远走高飞,各奔前程。

从此以后,这里的汝瓷工艺走向绝路,遍地却留下了间间作坊,座座瓷窑与那堆堆瓷片。后来在这附近的人们把那些瓷场作为耕地,种植庄稼,把作坊改为住宅世代生活,并把这个地方取名小窑沟。

关于宋代汝瓷话龙床之事,后来人也曾有过种种不同的说法。解放后,国家为了恢复汝瓷研制,对此地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古汝瓷片作为标本带走进行研究。并把此处定为汝窑遗址,作为我汝州的一处文物保护区。

收藏景德镇瓷谨防三大陷阱


景德镇陶瓷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收藏保值潜力。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却将假冒伪劣的景德镇瓷和正品景德镇瓷器混杂销售,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这里提个醒:购买景德镇陶瓷制品要防“三大陷阱”。

陷阱一: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镇制瓷。各地陶瓷市场的不法经营者,往往抓住消费者喜爱景德镇制瓷的心理,用一些低劣的外地瓷与景德镇陶瓷混杂在一起销售,时有人擅自雕刻“中国景德镇”、“中国瓷都”、“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等字样的图章,作为一些外地瓷的底款。

陷阱二: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目前艺术陶瓷市场各种证书五花八门,如“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各不相同,有软皮精装本,有超薄压膜本;有贴着照片、盖着钢印的,有景德镇陶瓷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甚至有作者自己印制的。这些证书鱼龙混杂。在市场内的一些门店,任何一件瓷器,几乎都能随意配上任何陶艺大师的证书,而证书和陶瓷作品却完全脱节。

陷阱三:对作者的身份任意拔高,以抬高陶瓷作品身价。一些民间艺人在证书上摇身一变成了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些市级工艺师变成了省级高工,有的在作品证书上还编造作者获得所谓“国家一级画师”称号,有的则臆造作品获得各级别的奖项等等。据一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商贩在作品证书上记载的职称和荣誉根本不是作者本人的,而是作者师傅的,甚至是师傅的师傅的。不法商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凭空抬高瓷器的价值,牟取暴利。

收藏景德镇瓷 谨防三大陷阱


景德镇陶瓷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收藏保值潜力。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却将假冒伪劣的景德镇瓷和正品景德镇瓷器混杂销售,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这里提个醒:购买景德镇陶瓷制品要防“三大陷阱”。

陷阱一:

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镇制瓷。各地陶瓷市场的不法经营者,往往抓住消费者喜爱景德镇制瓷的心理,用一些低劣的外地瓷与景德镇陶瓷混杂在一起销售,时有人擅自雕刻“中国景德镇”、“中国瓷都”、“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等字样的图章,作为一些外地瓷的底款。

陷阱二:

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的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目前艺术陶瓷市场各种证书五花八门,如“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各不相同,有软皮精装本,有超薄压膜本;有贴着照片、盖着钢印的,有景德镇陶瓷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甚至有作者自己印制的。这些证书鱼龙混杂。在市场内的一些门店,任何一件瓷器,几乎都能随意配上任何陶艺大师的证书,而证书和陶瓷作品却完全脱节。

陷阱三:

对作者的身份任意拔高,以抬高陶瓷作品身价。一些民间艺人在证书上摇身一变成了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些市级工艺师变成了省级高工,有的在作品证书上还编造作者获得所谓“国家一级画师”称号,有的则臆造作品获得各级别的奖项等等。

据一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商贩在作品证书上记载的职称和荣誉根本不是作者本人的,而是作者师傅的,甚至是师傅的师傅的。不法商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凭空抬高瓷器的价值,牟取暴利。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三大困境成耀瓷复兴之阻》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三大困境成耀瓷复兴之阻》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