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发展 > 导航 >

依安: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

依安: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

古代瓷器发展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4-01

古代瓷器发展。

如今,说到依安县,不少人会在头脑中折射出“陶瓷”二字。这个有着新兴中国北方瓷都美誉的县城正是依托其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陶瓷产业,先后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争先进驻,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发展产业、以产业引带项目、以项目促进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发展之路。

依安陶瓷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10.84平方公里,休闲度假区17.1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3.82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计投资4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园区围绕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突出陶瓷生产项目,以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为重点,兼顾高新技术陶瓷、新型装饰材料等,争取用10年时间,建设东北陶瓷产业基地。

园区现已落地陶瓷生产企业5户、配套企业5户,其中投资5.5亿元建设的百佳居内墙砖生产项目、投资5亿元建设的朗盛内墙砖项目、投资3亿元新建陶瓷瓦及仿古砖等生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齐齐哈尔牧龙王瓷业一期生产的外墙劈开砖产销两旺,投资1.1亿元的辽金源日用瓷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第二条生产线扎实推进。飞鹿模具、陶瓷花片、纸箱包装等配套项目加速跟进。这些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利税3.54亿元,环境决定发展速度,服务决定发展质量。依安县紧紧抓住陶瓷工业园区被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规划的有利契机,按照“逐步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和“七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进更多企业落户依安奠定了坚实基础。依安县聘请哈工大工程设计院和佛山陶瓷协会专家,进一步完善了园区深度规划。

目前,园区水、电、路、气等设施以BT等方式累计投资达4亿元。县财政匹配8352万元,将园区至县城9公里道路升级为省一级路面。计划再投入2亿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园区地势低洼的实际,依安县还抢抓运输便利、成本低的时机垫土加高项目区,近两年累计完成土方348万立方米。在加快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依安县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着力建设集生活、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区。目前,第一眼地热井已成功出水,水温达52摄氏度,为陶瓷园区休闲项目开发做好准备。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十八大的关键词,也就意味着新时期陶瓷产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在产品结构调整、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工艺装备、推进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随着依安县陶瓷产业基地被列入省级产业园区,使依安成了投资热点,国内知名陶瓷生产企业纷至沓来。

面对前所未有的招商机遇,面对一个个诱人的投资项目,依安县委、县政府坚持走高新发展道路,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进行招商,婉拒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达到零排放、产品趋同、产品档次低、后续投资能力弱、没有市场销售网络的企业。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规范发展、依法发展”和“谁有能力谁当龙头”的原则,谨慎选商,重点发展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推动陶瓷产业园区和陶瓷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今,陶瓷产业已经逐渐发展为依安县的支柱产业,成为依安县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必出的“底牌”和“硬牌”。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以来,江西省工业园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园区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工业园区入园企业数达到7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0家,安排从业人员5464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55.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3亿元,同比增长55.22%;主营业务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53.97%;财税总收入5953万元,同比增长74.6%;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7.79%;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8.277亿元,同比增长100.1%;出口创汇507万美元,同比增长4%。

今年以来,陶瓷工业园区围绕陶瓷特色招商,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盯高技术陶瓷、特种陶瓷、建卫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项目,全力推进在谈和签约项目的进展,积极打造高科技陶瓷产业园和金岭国际陶艺村。1至6月份,园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3个。

与此同时,陶瓷工业园区充分发挥领导挂点服务有效机制,积极破解项目在融资、用工等方面的难题,积极推进项目的开工率、投产率,提高效能。目前,新签约项目欧陶科技、隆发陶瓷等项目准备开工;在建项目莱特第一条生产线已于1月31日正式点火,第二条生产线在建。宝瓷林项目厂房一层主体完工;投产项目特地、金意陶一期两条生产线生产顺利。乐华瓷砖项目已建成6条生产线厂房,安装3条生产线,两条已投入生产。洁具项目已建成一条生产线,正在试产,另一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法蓝瓷三期建设基本完工。圣泰陶瓷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

此外,陶瓷工业园区加快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新成立了科技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园区建设。目前,园区主干道4.3公里已全线贯通,相配套的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综合楼主楼三层基础完工,附楼二层框架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土建工程全部完工,排污管道铺设完成85%。

五大基地助力广西陶瓷产业迅速崛起 发展势头强劲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最南部,是一个以壮族民族文化为特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建制。广西境内少数民族分布广,广西民俗具有鲜明的特色,语言、服饰、建筑物、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烹调技术等,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目前广西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活力,当地的陶瓷产业亦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展现在人们面前。

目前,广西陶瓷产业形成了日用、建陶、卫生、工业、艺术陶瓷等综合陶瓷品种,发展势头强劲。以下仅就广西自治区的北流、贺州、桂平、藤县等陶瓷基地的建设与新进展,做一介绍。

一.北流陶瓷产区概况

广西北流市是玉林市所管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桂东南,毗邻粤西,以中国日用陶瓷之都闻名。北流有1000多年生产陶瓷的历史,全市有陶瓷企业5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产日用陶瓷超10亿件,产品90%以上出口,畅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新兴的陶瓷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行业的四大产区之一。

1.交通便利,运输方便

北流做大做强陶瓷产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北流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西靠黎湛铁路和桂海高速公路,境内国道324线玉容一级公路横贯东西,连接广东水东港和广东高速公路网的北宝二级公路纵穿南北。建设中的南(宁)广(州)高速公路、洛(阳)湛(江)铁路经过北流,并在北流设有火车客运站、货运站和多个高速公路出口。从北流出发,2小时可达南宁、北海,4小时可达广州,5小时可达珠海、桂林。北流还形成了镇镇通硬化公路、村村通四级公路的现代化交通大网络。

2.成立商会,促进陶瓷发展

为使北流日用陶瓷发展得到更好发展和提升,北流市规划建设了陶瓷工业园,对北流陶瓷产业科学规划和引导,广西玉林市陶瓷商会正式挂牌成立。成立陶瓷商会对于提高玉林市陶瓷产品的质量,形成区域品牌效应有着重大的意义。

北流将抓住历史性的机遇,努力把经济发展融入泛北部湾地区并延伸到东盟国家。因此,非常应该做大做强陶瓷行业。当地政府均将发展陶瓷产业作为发展本地产业的重头戏。

3.建设广东省广西商会北流工业园区

2008年4月,北流市与广东省广西商会签订了合作建设广东省广西商会北流工业园区的协议,项目规划面积3000亩,由广东省广西商会投资建设和招商,开创了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新模式。

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3.39平方公里,由民安陶瓷生产区、陶瓷文化街和陶瓷配套区三大部分组成,按规划园区可建设日用陶瓷生产线250条及30家配套企业,年生产能力达30亿标准件,销售收入100亿元,出口6.5亿美元,创税5亿元。

二.贺州陶瓷产区概况

贺州原称贺县。贺州陶瓷历来以“平桂陶瓷”著名,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喜人。贺州陶瓷产区生产的晶莹洁白的小瓷碗,以及令人爱不释手的陶瓷工艺品,精致典雅的园林瓷器。走进贺州平桂管理区黄田镇新村,琳琅满目的各种瓷器让人赞叹不已。这是“平桂陶瓷”产业发展形势喜人的一个缩影。

该管区还积极引导企业在延长陶瓷产业链上做文章,借助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玉石林等旅游景区的人脉旺气,大力发展旅游纪念瓷器、贺州特产外包装瓷器等,在各景区及土特产市场等设点销售,这些精美的瓷器已逐渐成为各地游客“贺州一游”所喜爱的标志性纪念品。

目前,在该管区的黄田镇已形成新村、清面村、浩洞村等3个陶瓷专业村,陶瓷产业已带动5000多群众走上“以瓷致富”的阳光大道,有力地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

沈阳法库发展陶瓷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有着“东北瓷都、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四大亮丽区域品牌的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其陶瓷产业这张名片被列为首位。记者5日从“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目前法库陶瓷产业已经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拥有蓝天碧水、文化厚土的法库,非金属矿产资源独一无二,是“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法库人高举“资源转化、工业强县”旗帜,打造出了一座令人瞩目的“东北瓷都”。今年上半年,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42%。

依托资源优势,法库县举全县之力发展陶瓷产业,自2002年第一家陶瓷产业落户至今,陶瓷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已有国内外10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相继落户,陶瓷产品发展到12大类27个品种,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品覆盖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

如今获得“陶瓷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基地”、“东北瓷都”、“东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等称号的法库,确立了陶瓷产业在东北以及东北亚的领军地位。即将于9月26日举办的“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确立为展会主题。

今年6月,在辽宁省长陈政高参加的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上,法库陶瓷产业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潮州陶瓷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陶瓷及其附属产品年产值500亿元,全市每年生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洁具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30%和50%。经过多年来积累,潮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外界肯定。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中国瓷都・潮州”荣获先进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陶瓷产业要上规模上层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必行之路,为此近几年来,潮州市着力构建陶瓷产业五大发展平台。潮州市先从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入手,构筑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成立已有十多年时间的市陶瓷行业协会目前已成为国内最成功的行业协会之一,在帮助潮州市企业应对反倾销,主导和参与行业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市陶瓷研究院、韩山师院陶瓷学院、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国家卫生陶瓷模具中心生产基地等平台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咨询等的全方位服务。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潮州市一早就与省经信委签署“省市共建先进陶瓷制造业基地”协议,联手加强了陶瓷产业的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设备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工程中心的建设,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科研技术基础。据统计,近几年潮州市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资金达到了200多亿元,投入窑炉改造的资金更是超过了百亿。

市场拓展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销售前景,潮州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大力拓展了市场平台。外销方面,除了抓好每年的春秋两届广交会外,潮州市还积极组织企业到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参与大型展会。内销方面,近年来,市政府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国内知名城市和本地举办各种陶瓷展销会、博览会和设计大赛,并取得良好效应,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潮州陶瓷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了潮州陶瓷的市场占有率。

以往潮州市陶瓷产业呈现了枫溪区一枝独秀发展的局面,不过随着潮州市大力构建陶瓷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现在潮州市陶瓷产业格局已变成枫溪为龙头带动,其他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潮安古巷、铁铺,市开发区北片和饶平三饶、新丰都成了陶瓷产业发展的新区域。近期,潮州市还在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径南分园中专门划出区域建设陶瓷分园,力促陶瓷产业集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节能降耗也作为一大重点平台被重视起来。在潮州市,废料回收和能耗标准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在此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潮州市陶瓷产业在做好排放完全达标的同时,还实现了单位产品能耗量比国内同行业平均能耗量低10%以上的指标。

今年前三季度,陶瓷产业在出口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工业增加值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这与潮州市大力构建五大平台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陶瓷产区应该加强对产业集群化的培育


随着陶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陶业资本在产区间的流动陡然加大,尤其是随着佛山市政府对陶瓷产业的整改与提升,大量企业开始向外扩张与迁移,企业动辄圈地上千亩,投资几十亿的大动作已见怪不怪,高安、景德镇、丰城以及湖南、湖北、内蒙、陕西、山西等地一些规划中的新产区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已有和新规划当中上万亩的陶瓷工业园(区)有80多个,新一轮产业大升级、大迁移、大扩张的热潮正在形成。

然而,在产区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与之相伴随的产业集群却仍旧处在萌芽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产区规模发展的步伐。在一些新规划的产区,当地政府和招商引资部门甚至简单地认为,只要招来了陶瓷企业,就不怕引不来配套企业,形不成产业集群,因此,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那些有意外迁或扩张的企业的公关活动上,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投资环境的改善与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

从全球建陶产业发展格局来看,目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当属意大利的萨索罗、西班牙的卡斯特隆和佛山等几个为数不多的产区,而这种竞争力的构成,其产能和规模优势并非主要,主要的是由依靠制造环节所串链起来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由制造优势所衍生出来的研发、创意、品牌、物流、信息、采购、设计、展示等一系列的优势,即由产业集群的形成所带来的促进和辐射,成为一个产区发展当中最核心而强大的推动力。

产区不等于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产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制造基地,只能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强大的价值创新能力,由此推动整个产区不断地优化结构,推陈出新,向着高附加值的环节迈进。但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又依赖于一定的产业规模,没有规模就失去了产业集群生存的土壤,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于产区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业界知名企业家鲍杰军先生在其《中国智式》一书中提出了“A+X”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极其科学、合理,那些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不妨一读,从中汲取有益的商业智慧。

产业集群以特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使产业集中化、网络化和植根化,是新产区实现陶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就目前而言,佛山仍然拥有国内最完整、最成熟的建陶产业集群。对于近年来新崛起的建陶产区,譬如高安、景德镇产区,相对于其它产区来讲已初步具备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与优势。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扩大产能的同时,更应加强实现产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企业、园区、产业三个层面为重点,着力打造全新的经济产业链,孕育产业集群在本产区的发展。同时,要构筑产业创新体系,培育产区的核心竞争力,使行业内最优质、最具活力的资源向着该产区集聚;此外,还有打造区域品牌,像“佛山陶瓷”那样,提升对外的整体影响力,通过一系列软系统、软实力的建立与提升,形成自己的集群优势,最终实现该产区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安发展势头迅猛 做强做大陶瓷业信心


记者:您好!您是什么时候由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书记调任主管高安工业的副市长的?

徐结强:不久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对我的工作做了调整,担任高安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包括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我个人认为,我可以借此平台进一步促进高安工业和陶瓷产业的发展。以前,可能只停留在陶瓷板块,我上岗后,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陶瓷工业的发展,包括配套的企业,做到统筹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高安的陶瓷工业。

记者:据了解,除了您由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书记调任高安市副市长,与陶瓷基地密切相关的八景镇、新街镇主要领导也有不小变动。这会不会影响高安陶瓷基地建设?

徐结强:政府人事调整是正常的,可以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能有人担心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负面的东西。但是我相信,在高安不会因此有任何影响。

第一,高安政府是各个层面都很重视陶瓷产业,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都在跟踪服务陶瓷产业,高安市的常委、副市长们都在为陶瓷业的发展全力以赴,而且他们对陶瓷的认识随着陶瓷基地逐步成熟及企业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加深。

第二,从侧重工业方面来讲,市委、市政府安排了市委副书记和一个常委及两个副市长在主抓工业,配备的领导阵容强大,充分体现了高安对开放型经济及陶业的重视。

第三、你要知道,高安对陶瓷的理解不是某个领导对陶瓷的偶然发现、一时的热情。可以说,高安对陶瓷的理解从空间上说,上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下到基层民众都有着执着感情,这与近两年高安陶瓷产区取得的成绩和规模的壮大有关。从时间来说,近两年,陶瓷的迅猛发展对高安经济及相关产业的拉动,更增强了高安上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作为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您认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高安发展陶瓷产业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徐结强:对于高安来讲,发展陶瓷还任重道远。为此,高安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完善。我想,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除了规模,更要有产业的深度及竞争力。

记者:现在,业内谈的更多是“区域化品牌”。政府将如何帮助和引导企业打造高安的区域品牌?

徐结强:我刚才提到的“产业的深度及竞争力”,提升高安陶瓷产区区域品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支点。

第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市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支持政策,即对取得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的品牌进行奖励。

第二、引导企业做形象展示、做展厅,逐步打造高安建陶的文化特色。为改善和提高陶瓷企业形象和产品品味,我们规定建筑陶瓷基地的企业都要设立展厅,将高安的陶瓷产品充分展示。

第三、政府搭台铺路,积极支持企业产品走出去。比如,我们将带领高安的企业参加新疆陶瓷博览会,做集体推介。同时,江西省吴省长、洪省长多次提出,江西的工程建设尽可能使用我们的民族品牌产品。前不久,江西省林业厅一幢28层大楼装修,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使用的就是我们高安陶瓷基地的某企业瓷砖。

第四、加强企业的横向沟通,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信息的互通,挖掘高安产区的资源并实现共享。

第五、促进陶瓷配套产业的“适度竞争、适度规模”发展。

第六、组织专家、学者来高安讲学,不断提升高安陶瓷企业的文化。

淄博山头镇陶琉文化发展势头良好


淄博山头镇陶琉文化产业异彩纷呈

为打造陶琉文化产业的新优势,博山区山头镇党委、政府不断出台激励政策,努力在挖掘陶琉文化内涵、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陶琉产品创意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生命力,陶琉文化产业呈现异彩纷呈的发展势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山头陶琉产业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山东国华陶瓷有限公司化“危机”为机遇,抓住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大幅降价的时机,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将以低于去年同期1/3的价格,从日本引进一套国际先进水平的日用陶瓷生产设备,为博山陶瓷生产水平迈向国际化开了好头。目前,全镇陶琉企业已发展到200家,每年都能推出100多个陶琉花色品种,产品销往欧美、澳在利亚、东南亚、韩国、日本、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

据了解,山头镇出产的鲁玉瓷、乳白瓷、高石英瓷、骨质瓷等瓷种不但发扬了博山陶瓷的传统优势,又显示了现代工艺技术实力,纷纷被定为中南海、国务院接待用瓷;立粉彩陶挂盘、刻瓷、雕塑工艺品等,多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山头陶琉产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世博会上大放异彩。淄博金马瓷器有限公司为奥运会射击馆制作3万余件餐具,为鸟巢餐厅制作外宾接待用瓷2000余套。山东国华瓷器有限公司制作生产的1万套“一轴四馆马克杯”将作为世博会来宾接待用杯和纪念用杯。这些陶琉产品制作而成,大大彰显了山头镇陶琉文化产业的实力和水平。

梅州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


工业梅州是发展梅州山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发展工业,要依托梅州丰富的瓷土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增强梅州经济实力。

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发展梅州陶瓷产业集群。梅州各县均有瓷土资源,其中大埔县最为丰富,大埔箔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发展梅州陶瓷业,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大陶瓷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配套产业,把大埔打造成广东陶瓷产品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建成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三陶瓷并重”,紫砂陶、特种陶瓷和配套产业同步发展的陶瓷产业集群。

其次,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做强梅州陶瓷产业。要做强梅州陶瓷产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科技专项基金,以政府贷款贴息和无偿等形式,扶持陶瓷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成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建立陶瓷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拉长陶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陶瓷产业链,提高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市陶瓷企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产品推介和招商,提高陶瓷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同时,要组建市陶瓷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推进梅州陶瓷产业化进程。

再次,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南粤瓷都”。一个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品牌很难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近年来,以大埔陶瓷为代表的梅州陶瓷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往往是“只重视生孩子,不重视取名字”,品牌仍是梅州陶瓷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发展梅州陶瓷业,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专利意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梅州特色的陶瓷知名品牌,提高梅州陶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制订奖励措施,对被评为国家(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的陶瓷企业给予重奖,擦亮梅州陶瓷的金字招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依安: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依安: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