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发展 > 导航 >

潮州陶瓷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潮州陶瓷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古代瓷器发展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4-09

古代瓷器发展。

陶瓷及其附属产品年产值500亿元,全市每年生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洁具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30%和50%。经过多年来积累,潮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外界肯定。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中国瓷都・潮州”荣获先进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陶瓷产业要上规模上层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必行之路,为此近几年来,潮州市着力构建陶瓷产业五大发展平台。潮州市先从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入手,构筑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成立已有十多年时间的市陶瓷行业协会目前已成为国内最成功的行业协会之一,在帮助潮州市企业应对反倾销,主导和参与行业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市陶瓷研究院、韩山师院陶瓷学院、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国家卫生陶瓷模具中心生产基地等平台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咨询等的全方位服务。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潮州市一早就与省经信委签署“省市共建先进陶瓷制造业基地”协议,联手加强了陶瓷产业的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设备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工程中心的建设,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科研技术基础。据统计,近几年潮州市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资金达到了200多亿元,投入窑炉改造的资金更是超过了百亿。

市场拓展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销售前景,潮州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大力拓展了市场平台。外销方面,除了抓好每年的春秋两届广交会外,潮州市还积极组织企业到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参与大型展会。内销方面,近年来,市政府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国内知名城市和本地举办各种陶瓷展销会、博览会和设计大赛,并取得良好效应,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潮州陶瓷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了潮州陶瓷的市场占有率。

以往潮州市陶瓷产业呈现了枫溪区一枝独秀发展的局面,不过随着潮州市大力构建陶瓷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现在潮州市陶瓷产业格局已变成枫溪为龙头带动,其他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潮安古巷、铁铺,市开发区北片和饶平三饶、新丰都成了陶瓷产业发展的新区域。近期,潮州市还在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径南分园中专门划出区域建设陶瓷分园,力促陶瓷产业集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节能降耗也作为一大重点平台被重视起来。在潮州市,废料回收和能耗标准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在此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潮州市陶瓷产业在做好排放完全达标的同时,还实现了单位产品能耗量比国内同行业平均能耗量低10%以上的指标。

今年前三季度,陶瓷产业在出口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工业增加值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这与潮州市大力构建五大平台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沈阳法库发展陶瓷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有着“东北瓷都、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四大亮丽区域品牌的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其陶瓷产业这张名片被列为首位。记者5日从“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目前法库陶瓷产业已经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拥有蓝天碧水、文化厚土的法库,非金属矿产资源独一无二,是“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法库人高举“资源转化、工业强县”旗帜,打造出了一座令人瞩目的“东北瓷都”。今年上半年,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42%。

依托资源优势,法库县举全县之力发展陶瓷产业,自2002年第一家陶瓷产业落户至今,陶瓷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已有国内外10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相继落户,陶瓷产品发展到12大类27个品种,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品覆盖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

如今获得“陶瓷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基地”、“东北瓷都”、“东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等称号的法库,确立了陶瓷产业在东北以及东北亚的领军地位。即将于9月26日举办的“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确立为展会主题。

今年6月,在辽宁省长陈政高参加的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上,法库陶瓷产业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梅州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


工业梅州是发展梅州山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发展工业,要依托梅州丰富的瓷土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增强梅州经济实力。

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发展梅州陶瓷产业集群。梅州各县均有瓷土资源,其中大埔县最为丰富,大埔箔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发展梅州陶瓷业,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大陶瓷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配套产业,把大埔打造成广东陶瓷产品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建成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三陶瓷并重”,紫砂陶、特种陶瓷和配套产业同步发展的陶瓷产业集群。

其次,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做强梅州陶瓷产业。要做强梅州陶瓷产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科技专项基金,以政府贷款贴息和无偿等形式,扶持陶瓷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成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建立陶瓷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拉长陶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陶瓷产业链,提高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市陶瓷企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产品推介和招商,提高陶瓷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同时,要组建市陶瓷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推进梅州陶瓷产业化进程。

再次,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南粤瓷都”。一个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品牌很难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近年来,以大埔陶瓷为代表的梅州陶瓷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往往是“只重视生孩子,不重视取名字”,品牌仍是梅州陶瓷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发展梅州陶瓷业,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专利意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梅州特色的陶瓷知名品牌,提高梅州陶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制订奖励措施,对被评为国家(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的陶瓷企业给予重奖,擦亮梅州陶瓷的金字招牌。

广西北流陶瓷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


在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一幢幢厂房、办公大楼、职工宿舍拔地而起,一条条现代化全自动气烧隧道窑生产线设备在紧张生产。今年,北流市陶瓷产业实现全面升级发展。8月31日,北流市获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组授予“中国陶瓷名城”称号。

为做强做大陶瓷产业,北流市建设了省级陶瓷工业园区、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函授站、省级日用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西日用陶瓷工程人才小高地和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一个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生产及配套的原料加工、彩瓷加工、科技咨询服务、检测机构、人才培养专业学校、研发机构、机械设计制造、耐火材料、包装印刷、花纸、物流运输等在内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针对陶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北流市加大品牌战略实施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不少企业引进了“天然气隧道窑”,改变了过去一条“煤烧隧道窑”需要7个人同时打理的状况。借助电脑控制,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同时操作两条“天然气隧道窑”。同时,北流市还积极应对国家政策调整,发展绿色、生态的日用陶瓷工业,化解行业危机,在技术、人才、制度、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构建北流未来陶瓷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厚积薄发 依安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展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3年前还是一片寂静之地,如今已是路网纵横、四通八达,厂房林立;这里的企业生产场面火热、人气商气旺盛,短短两三年间,牧龙王、辽金源、百佳居、朗盛等陶瓷大军先后入驻并投产,产品由陌生逐渐被众人所熟知,在东北陶瓷市场站稳了脚跟。如今,依安县“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围绕产业上项目、抓配套、搞集聚、建园区、链条式发展,错位共生”的园区发展战略和贴心政策正在迅速发酵,产生裂变效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与依安人一道捕捉东北陶瓷市场的商机,东北部瓷都,一个崭新的发展蓝图正在呈现。陶瓷项目之花在依安大地盛开盛夏时节,万物峥嵘。驱车下碾北公路向依安县驶去,不远处“黑龙江陶瓷产业示范基地”几个大字泛光而醒目,进入园区顿生感叹。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地的工业园区,仿佛一夜之间崛起,成为了一个热气腾腾产品种类齐全的陶瓷工业生产基地。此时的依安县陶瓷产业园区已投入5亿元,完成了土地平整、道路建设、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条条宽敞的干道四通八达,一排排整洁的厂房错落有致;先后入驻企业12家,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解决就业2000人。运输产品的车辆往来穿梭,在建工程如火如荼,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浓郁气息。外墙砖、内墙砖,骨瓷产品、特种瓷等全系列产品一应俱全,“依安陶瓷”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走进朗盛、百佳居陶瓷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立刻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震撼,在这里处处可以感受到依安县陶瓷生产线建设的高起点。放眼望去,6万多平方米的新车间宽阔明亮,近900米长、70米宽的生产车间内各种设备火力全开,24小时全天生产,这里有北方最宽的内墙砖生产线,一块块整齐而明亮的艺术品从长长的流水线上涌出,犹如行云流水,整条生产线全是自动化生产。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企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铺贴规划,都有一系列复杂有序的工序。而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依安县对陶瓷产业集群更是高标准、严要求。仅朗盛、百佳居两家陶瓷公司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企业污水循环处理技术和除尘环保设备,先进独特的污水处理工艺使污水就地转化,无一滴外排。此外,通过应用“5d喷墨印花机”等新设备,新工厂建设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远远高于同行业老厂。而另一家陶瓷生产企业黑龙江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更是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家以高端精品瓷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其骨瓷产品工艺复杂,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有着陶瓷行业专家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明如镜的赞美。据介绍,目前公司二期项目精品瓷车间已经建成完毕,正在调试设备,不久便能投产达效。目前,公司订单饱满,生产火热,克东腐乳、北大仓、富裕老窖等企业成为其优良客户。

依安: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


如今,说到依安县,不少人会在头脑中折射出“陶瓷”二字。这个有着新兴中国北方瓷都美誉的县城正是依托其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陶瓷产业,先后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争先进驻,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以资源发展产业、以产业引带项目、以项目促进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发展之路。

依安陶瓷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10.84平方公里,休闲度假区17.1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3.82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计投资4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园区围绕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突出陶瓷生产项目,以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为重点,兼顾高新技术陶瓷、新型装饰材料等,争取用10年时间,建设东北陶瓷产业基地。

园区现已落地陶瓷生产企业5户、配套企业5户,其中投资5.5亿元建设的百佳居内墙砖生产项目、投资5亿元建设的朗盛内墙砖项目、投资3亿元新建陶瓷瓦及仿古砖等生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齐齐哈尔牧龙王瓷业一期生产的外墙劈开砖产销两旺,投资1.1亿元的辽金源日用瓷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第二条生产线扎实推进。飞鹿模具、陶瓷花片、纸箱包装等配套项目加速跟进。这些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利税3.54亿元,环境决定发展速度,服务决定发展质量。依安县紧紧抓住陶瓷工业园区被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规划的有利契机,按照“逐步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和“七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进更多企业落户依安奠定了坚实基础。依安县聘请哈工大工程设计院和佛山陶瓷协会专家,进一步完善了园区深度规划。

目前,园区水、电、路、气等设施以BT等方式累计投资达4亿元。县财政匹配8352万元,将园区至县城9公里道路升级为省一级路面。计划再投入2亿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园区地势低洼的实际,依安县还抢抓运输便利、成本低的时机垫土加高项目区,近两年累计完成土方348万立方米。在加快工业区建设的基础上,依安县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着力建设集生活、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区。目前,第一眼地热井已成功出水,水温达52摄氏度,为陶瓷园区休闲项目开发做好准备。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十八大的关键词,也就意味着新时期陶瓷产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在产品结构调整、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工艺装备、推进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随着依安县陶瓷产业基地被列入省级产业园区,使依安成了投资热点,国内知名陶瓷生产企业纷至沓来。

面对前所未有的招商机遇,面对一个个诱人的投资项目,依安县委、县政府坚持走高新发展道路,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进行招商,婉拒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达到零排放、产品趋同、产品档次低、后续投资能力弱、没有市场销售网络的企业。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规范发展、依法发展”和“谁有能力谁当龙头”的原则,谨慎选商,重点发展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推动陶瓷产业园区和陶瓷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今,陶瓷产业已经逐渐发展为依安县的支柱产业,成为依安县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必出的“底牌”和“硬牌”。

搭建陶瓷博览会平台 实现陶瓷产业发展


近日,副省长洪礼和在省人民政府五楼第二会议室出席了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组委会专题汇报协调会。他在仔细听取专题汇报后作了讲话,并就进一步做好2009瓷博会筹备工作提出要求:通过搭建陶瓷博览会这一平台,更好实现产业发展,尤其要把招商引资和扩大效益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紧紧抓住不放;以瓷博会为平台,打造景德镇乃至江西省开放型经济的品牌,提升景德镇乃至江西省的对外开放形象。

省政府副秘书长胡世忠主持汇报会。省委宣传部、省商务厅、省贸促侨办、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广电局等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放参加了专题汇报会并讲话。副市长、2009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主任黄康明代表市政府汇报了瓷博会各项筹备工作情况,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洪礼和在听取汇报后,对瓷博会筹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洪礼和要求,目前,瓷博会已经进入倒计时,今年又适逢国庆60周年,安全保卫部门要全力以赴,周密部署,把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做好瓷博会期间的会场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客商邀请力度,要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做好重点客商的邀请和落实。景德镇市作为东道主,要尽快制定周密的接待方案,精心布置好会场,营造浓厚氛围,给参会客商留下美好的印象。

与此同时,各新闻媒体也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找亮点、抓特色,加大宣传力度,以此为契机,宣传景德镇、宣传江西。

李放在讲话中对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各部门多年来给予瓷博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感谢。他说,景德镇将充分利用瓷博会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陶瓷产业发展。同时,景德镇作为江西省乃至中国的一张对外名片,恳请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有关部门给予瓷博会更大支持。

汇报会上,与会省直各有关部门明确表态,将尽全力予以支持。

廉江培育陶瓷产业集群


据廉江市委书记伍杰忠、市长邢太安介绍,去年来该市采取五大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加快工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农业化和各业发展。一是切实把工业做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二是把农业产业化做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把外向带动做强,推进外向型经济;四是把第三产业做强,推进流通服务;五是把城市建设和交通做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廉江市陶瓷工业基础较好,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发展壮大红星陶瓷有限公司,以红星陶瓷有限公司为龙头,促进整个陶瓷生产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河唇镇计划在原公社瓷厂及周边地区创办陶瓷工业区,可容纳陶瓷企业30多家,形成陶瓷工业集群,建设成为陶瓷生产专业镇。目前,河唇镇有10家订单式陶瓷企业,利用红星瓷或周边地区生产的半成品,加工成客户需要的花色,远销全国各地。红星陶瓷有限公司在“红亭”牌日用陶瓷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后,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产品供不应求。为在国际上打响自己的品牌,该公司还在国外注册了“红亭”、“浩升”商标,并与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2个国家建立长期合作营销网络,产品畅销欧美、中东和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创汇额达1800万美元,在全国日用陶瓷企业50强中排名第三位。预计今年出口创汇额将超过2000万美元。

淄川陶瓷产业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


近日,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公布了第三批省级产业集群名单,淄川区陶瓷产业集群位列其中,成为本次我市唯一成功入选的产业集群。这将推动淄川陶瓷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加快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通过这种集聚,一是有利于企业加强技术交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二是有利于抱团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更方便地获得产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陶瓷是淄川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是我市陶瓷产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淄川的陶瓷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8000多年的北齐时就已成为我国北方青瓷的重要产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原淄博瓷厂和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的带动下,淄川区民营陶瓷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涵盖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功能陶瓷等多领域的多个产品系列,陶瓷釉料、颜料制造、花纸印刷制造、包装材料制造、陶瓷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陶瓷销售市场、陶瓷艺术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的特色陶瓷产业集群。其中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合成骨质瓷、滑石瓷、鲁青瓷、水晶瓷等日用陶瓷产品闻名全国;以刻瓷为代表的工艺美术陶瓷,造就了一大批技艺精湛、成就卓越的国家级、省级大师,其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淄川建陶业,产量已居全国第二,成为与广东佛山、河北唐山齐名的全国三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在全国的建陶产业中有“两山一川”之说。

截至目前,淄川区共拥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200余家,生产线400余条,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品牌建设方面,拥有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7个,此外还有中国名优产品、中国陶瓷行业名牌等荣誉称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潮州陶瓷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潮州陶瓷产业实现集群发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