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发展 > 导航 >

广西北流陶瓷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

广西北流陶瓷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

古代瓷器发展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1-04-16

古代瓷器发展。

在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一幢幢厂房、办公大楼、职工宿舍拔地而起,一条条现代化全自动气烧隧道窑生产线设备在紧张生产。今年,北流市陶瓷产业实现全面升级发展。8月31日,北流市获得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组授予“中国陶瓷名城”称号。

为做强做大陶瓷产业,北流市建设了省级陶瓷工业园区、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函授站、省级日用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西日用陶瓷工程人才小高地和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形成一个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生产及配套的原料加工、彩瓷加工、科技咨询服务、检测机构、人才培养专业学校、研发机构、机械设计制造、耐火材料、包装印刷、花纸、物流运输等在内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针对陶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北流市加大品牌战略实施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不少企业引进了“天然气隧道窑”,改变了过去一条“煤烧隧道窑”需要7个人同时打理的状况。借助电脑控制,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同时操作两条“天然气隧道窑”。同时,北流市还积极应对国家政策调整,发展绿色、生态的日用陶瓷工业,化解行业危机,在技术、人才、制度、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构建北流未来陶瓷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广西北流首届中国北流陶瓷博览会开幕


10月24日,首届中国北流陶瓷博览会在广西北流市举办。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集展览、商贸、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博览会,全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均有影响力的专业展会品牌。根据规划,到2015年北流市日用陶瓷年产量将达30亿件,建筑陶瓷可达8000万平方米,年产值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当日上午签约的合同项目共有140项,合同投资总额176.48亿元,其中,投资合同项目64项,合同总投资额136.4亿元;贸易合同项目76项,合同总金额40.08亿元。

本届陶瓷博览会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享陶瓷发展商机”为主题,设置了开幕式、经贸、学术、文化四大板块活动,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贸易化,促进陶瓷产业发展。

北流是中国陶瓷名城,是全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陶瓷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在龙头企业广西三环陶瓷的直接或间接带领下构筑了包括管理优势、技术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国际市场优势等在内的一系列比较优势,为北流陶瓷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1年1-8月,北流市生产日用陶瓷10.53亿件,增长17.12%;陶瓷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53亿元,增长38.64%;产品销售收入24.66亿元,增长32.06%;实现税金10981万元,增长27.83%;利润2847万元,增长40.32%。

广西北流:“退二进三”再造陶瓷业洼地


一根根冒着滚滚黑烟的大烟囱被推倒,一座集陶瓷会展交易、仓储物流、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国际陶瓷贸易城”拔地而起。第二产业让位,第三产业挺进,广西北流陶瓷实现了迁移产业的优化升级。

日前,在中国(北流)陶瓷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共同将“中国陶瓷名城”烫金牌匾送到北流市委书记李玉振和北流市市长何东真手中,标志着广西北流市“中国陶瓷名城”称号获得国家确认。

北流陶瓷城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企业38家,其中陶瓷企业17家,水泥企业6家,其他企业15家。随着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原来的陶瓷城被纳入城区范围内,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落后导致了耗能高、污染严重,再加上发展空间狭窄,企业升级换代难,北流陶瓷业举步维艰。

对此,北流市自2009年起实施“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将城北区的陶瓷企业全部搬迁到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升级,然后在原址上建设集会展、商贸、仓储、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陶瓷展贸项目,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依托,把北流建设成中国南方最大的陶瓷商贸集散中心、国际知名陶瓷集散中心、日用陶瓷技术交流与研发中心。

与此同时,北流通过实施“扶优扶强”政策,促进陶瓷产业向多元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鼓励、支持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型陶瓷企业壮大发展,形成了以日用陶瓷为主,建筑陶瓷等其他陶瓷品种为辅,相关配套产业共同发展的陶瓷产业集群。北流现有规模以上日用陶瓷生产企业54家,建筑陶瓷企业2家,特种陶瓷企业1家,紫砂陶瓷企业1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有窑炉203座,年生产能力13亿件,年产值30多亿元,创税利2亿元。其中具有自营出口能力的陶瓷企业23家,年出口能力超亿美元。陶瓷产品90%以上出口欧盟、美国、日本、东盟等86个国家和地区,日用陶瓷出口量占广西70%以上,约占全国的7%,北流成为中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之一。

依托陶瓷产业优势,今年10月24日至26日,北流市以陶瓷为媒介,举办首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加快拓展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空间。“举办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是我们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玉博会的巨大商机,依托良好的陶瓷产业优势,顺势而为,全力打造集品牌陶瓷展示、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化平台。”北流市委书记李玉振介绍说。

首届中国(北流)陶瓷博览会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享陶瓷发展商机”为主题,并同期举办“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研讨会”,对我国日用陶瓷机械设备及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自主设计、塑造自主品牌、提高日用陶瓷附加值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据统计,在陶瓷博览会上签约项目140个,项目投资总额176.4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22个,投资总额为63.20亿元,涉及日用陶瓷、高科技陶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建筑卫浴陶瓷、艺术瓷、陶瓷机械等产业。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依托良好的产业优势,通过会展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加大对陶瓷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100亿元陶瓷产业集群。”北流市市长何东真在陶瓷博览会上表示。

沈阳法库发展陶瓷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有着“东北瓷都、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四大亮丽区域品牌的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其陶瓷产业这张名片被列为首位。记者5日从“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目前法库陶瓷产业已经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拥有蓝天碧水、文化厚土的法库,非金属矿产资源独一无二,是“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法库人高举“资源转化、工业强县”旗帜,打造出了一座令人瞩目的“东北瓷都”。今年上半年,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实现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42%。

依托资源优势,法库县举全县之力发展陶瓷产业,自2002年第一家陶瓷产业落户至今,陶瓷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已有国内外10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相继落户,陶瓷产品发展到12大类27个品种,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品覆盖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

如今获得“陶瓷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基地”、“东北瓷都”、“东北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等称号的法库,确立了陶瓷产业在东北以及东北亚的领军地位。即将于9月26日举办的“2012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确立为展会主题。

今年6月,在辽宁省长陈政高参加的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上,法库陶瓷产业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佛山陶瓷产业集群形成六大特点


佛山陶瓷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佛山陶瓷产业开始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陶瓷已发展成为佛山主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基础雄厚,辐射力广,就业者众,在佛山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佛山陶瓷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六大特点。

品牌优势明显,具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的企业,涌现了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钻石、金舵、箭牌等八个中国名牌,新中源、东鹏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殊荣,此外还有一大批行业知名企业。

生产技术装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佛山市共拥有近千条陶瓷生产线,大部分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先进设备,如5000吨、7200吨的大型压机;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还有窑宽3.5米、长超过200米、日烧釉面砖超万平方米的辊道窑等。

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产品研制和工艺创新上处于全国先进地位,如墙地砖一次、二次烧成技术,低温快烧技术、辊筒印花技术、微粉砖生产技术等都被广泛地应用。瓷质耐磨抛光砖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新产品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

出口快速增长,成为佛山市外贸的一大特点。到了2000年以后,建筑陶瓷出口逐年快速增长,目前,佛山陶瓷出口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佛山市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已形成庞大的专业市场体系。目前佛山陶瓷专业市场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华夏陶瓷博览城60万平方米,中国陶瓷城6万平方米,还有国际陶瓷博览中心、城南市场、置业市场、华艺装饰市场、沙岗市场等陶瓷批发市场和江湾路陶瓷一条街、南庄大道陶瓷一条街等,年销售额逾100亿元。

形成了强大的技术装备、釉料、配件、人才信息等配套体系。佛山陶瓷行业由于相对集中,配套服务的企业也很多,原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多达300多家,营销机构过千家。同时,相关配套产业如陶机、原料、配件,甚至专业媒体也相应发展壮大。佛山市以力泰、科达等为主的陶瓷机械设备制造业,陶瓷压机占全国的80%,抛光砖压机占85%。亚洲最大的制釉企业——大鸿制釉公司也落户佛山,还有辊棒、耐火材料、模具、配件、筛网等几百家产品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服务网络配套体系。由于产业的集群效应,研发人才、销售人才、策划人才、生产技术人才的市场比较发达,已形成陶瓷产业人才集散地。

潮州陶瓷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陶瓷及其附属产品年产值500亿元,全市每年生产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浴洁具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30%和50%。经过多年来积累,潮州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外界肯定。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中国瓷都・潮州”荣获先进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陶瓷产业要上规模上层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必行之路,为此近几年来,潮州市着力构建陶瓷产业五大发展平台。潮州市先从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入手,构筑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成立已有十多年时间的市陶瓷行业协会目前已成为国内最成功的行业协会之一,在帮助潮州市企业应对反倾销,主导和参与行业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市陶瓷研究院、韩山师院陶瓷学院、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国家卫生陶瓷模具中心生产基地等平台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咨询等的全方位服务。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潮州市一早就与省经信委签署“省市共建先进陶瓷制造业基地”协议,联手加强了陶瓷产业的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设备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工程中心的建设,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科研技术基础。据统计,近几年潮州市投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资金达到了200多亿元,投入窑炉改造的资金更是超过了百亿。

市场拓展力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销售前景,潮州市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大力拓展了市场平台。外销方面,除了抓好每年的春秋两届广交会外,潮州市还积极组织企业到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参与大型展会。内销方面,近年来,市政府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国内知名城市和本地举办各种陶瓷展销会、博览会和设计大赛,并取得良好效应,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潮州陶瓷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了潮州陶瓷的市场占有率。

以往潮州市陶瓷产业呈现了枫溪区一枝独秀发展的局面,不过随着潮州市大力构建陶瓷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现在潮州市陶瓷产业格局已变成枫溪为龙头带动,其他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潮安古巷、铁铺,市开发区北片和饶平三饶、新丰都成了陶瓷产业发展的新区域。近期,潮州市还在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径南分园中专门划出区域建设陶瓷分园,力促陶瓷产业集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节能降耗也作为一大重点平台被重视起来。在潮州市,废料回收和能耗标准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在此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潮州市陶瓷产业在做好排放完全达标的同时,还实现了单位产品能耗量比国内同行业平均能耗量低10%以上的指标。

今年前三季度,陶瓷产业在出口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工业增加值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这与潮州市大力构建五大平台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梅州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


工业梅州是发展梅州山区经济实力的关键、发展工业,要依托梅州丰富的瓷土资源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陶瓷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增强梅州经济实力。

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发展梅州陶瓷产业集群。梅州各县均有瓷土资源,其中大埔县最为丰富,大埔箔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发展梅州陶瓷业,首先要以大埔陶瓷为龙头,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做大陶瓷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配套产业,把大埔打造成广东陶瓷产品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建成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建筑陶瓷“三陶瓷并重”,紫砂陶、特种陶瓷和配套产业同步发展的陶瓷产业集群。

其次,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做强梅州陶瓷产业。要做强梅州陶瓷产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科技专项基金,以政府贷款贴息和无偿等形式,扶持陶瓷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成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建立陶瓷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拉长陶瓷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的陶瓷产业链,提高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市陶瓷企业信息网,开展网上产品推介和招商,提高陶瓷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同时,要组建市陶瓷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优势互补,推进梅州陶瓷产业化进程。

再次,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南粤瓷都”。一个市,如果没有足够的品牌很难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近年来,以大埔陶瓷为代表的梅州陶瓷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往往是“只重视生孩子,不重视取名字”,品牌仍是梅州陶瓷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发展梅州陶瓷业,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专利意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梅州特色的陶瓷知名品牌,提高梅州陶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制订奖励措施,对被评为国家(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的陶瓷企业给予重奖,擦亮梅州陶瓷的金字招牌。

广西北流将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


为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享陶瓷发展商机,第二届中国(北流)国际陶瓷博览会将于4月18日至20日在北流市举办。届时将有全国重点陶瓷产区、国外陶瓷产品和陶瓷经销商前来参展参会与贸易洽谈。

本届陶博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玉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流市人民政府承办,广西三环集团、广西陶瓷行业协会协办。

陶博会以“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产业,打造绿色瓷城、文化瓷城、商贸瓷城”为宗旨,以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双向开放为主导,立足市场化运作,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贸易化,是集展览、商贸、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国际性陶瓷盛会。

据了解,陶博会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经贸、学术、文化四大板块8项内容,经贸板块包括招商推介、投资项目贸易项目洽谈签约、陶瓷产品展示展销,学术板块包括陶瓷产业发展学术研讨、陶瓷工艺品设计评奖,文化板块包括开幕式文艺晚会、旅游美食名车茶艺地方特色产品展、全国日用陶瓷名优作品展示等。

陶博会设2900个标准展位,展馆面积50000平方米,参展陶瓷商品涵盖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浴陶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高新科技陶瓷、艺术瓷等各种陶瓷产品以及陶瓷机械、原材料、包装辅料等。

厚积薄发 依安陶瓷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展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3年前还是一片寂静之地,如今已是路网纵横、四通八达,厂房林立;这里的企业生产场面火热、人气商气旺盛,短短两三年间,牧龙王、辽金源、百佳居、朗盛等陶瓷大军先后入驻并投产,产品由陌生逐渐被众人所熟知,在东北陶瓷市场站稳了脚跟。如今,依安县“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围绕产业上项目、抓配套、搞集聚、建园区、链条式发展,错位共生”的园区发展战略和贴心政策正在迅速发酵,产生裂变效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与依安人一道捕捉东北陶瓷市场的商机,东北部瓷都,一个崭新的发展蓝图正在呈现。陶瓷项目之花在依安大地盛开盛夏时节,万物峥嵘。驱车下碾北公路向依安县驶去,不远处“黑龙江陶瓷产业示范基地”几个大字泛光而醒目,进入园区顿生感叹。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地的工业园区,仿佛一夜之间崛起,成为了一个热气腾腾产品种类齐全的陶瓷工业生产基地。此时的依安县陶瓷产业园区已投入5亿元,完成了土地平整、道路建设、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条条宽敞的干道四通八达,一排排整洁的厂房错落有致;先后入驻企业12家,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解决就业2000人。运输产品的车辆往来穿梭,在建工程如火如荼,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浓郁气息。外墙砖、内墙砖,骨瓷产品、特种瓷等全系列产品一应俱全,“依安陶瓷”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走进朗盛、百佳居陶瓷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立刻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震撼,在这里处处可以感受到依安县陶瓷生产线建设的高起点。放眼望去,6万多平方米的新车间宽阔明亮,近900米长、70米宽的生产车间内各种设备火力全开,24小时全天生产,这里有北方最宽的内墙砖生产线,一块块整齐而明亮的艺术品从长长的流水线上涌出,犹如行云流水,整条生产线全是自动化生产。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企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铺贴规划,都有一系列复杂有序的工序。而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依安县对陶瓷产业集群更是高标准、严要求。仅朗盛、百佳居两家陶瓷公司便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企业污水循环处理技术和除尘环保设备,先进独特的污水处理工艺使污水就地转化,无一滴外排。此外,通过应用“5d喷墨印花机”等新设备,新工厂建设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远远高于同行业老厂。而另一家陶瓷生产企业黑龙江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更是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家以高端精品瓷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其骨瓷产品工艺复杂,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有着陶瓷行业专家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明如镜的赞美。据介绍,目前公司二期项目精品瓷车间已经建成完毕,正在调试设备,不久便能投产达效。目前,公司订单饱满,生产火热,克东腐乳、北大仓、富裕老窖等企业成为其优良客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广西北流陶瓷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广西北流陶瓷产业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