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微小陶瓷企业发展遇瓶颈 转型是重中之重

景德镇微小陶瓷企业发展遇瓶颈 转型是重中之重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4-09

景德镇古代瓷器。

10多年前,董小平从农村到城里务工,通过他的努力,2002董小平实现了开厂的梦想。几年来,董小平的瓷厂虽有起色,但有由于行内竞争激烈,他的瓷厂也在面临着创新转型。近日,董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转型将遭遇资金、技术用工短缺、产品创新不乐观等难题,但是他亦早早在盘算厂内的生产经营。

当天上午,记者在曙光瓷厂的创业基地里小平瓷厂见到了董小平。在与董小平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企业的发展还算顺利。从建厂以来,董小平的瓷厂经营园林瓷,但因为成本有限,他的园林瓷主要以中档为主。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董小平渐渐发现,如今瓷厂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生产成本涨幅大、员工工资投入增加、原材料涨幅大,另一方面企业极需面临转型。

可是这以上的种种因素,都在制约着厂内的今后发展。董小平苦恼地说:“今年员工的工资较去年相比就要高出600元,现在厂内最普通的员工资每个月在2000多至4000多元不等,即便厂内在工资投入方面增加了不少,但依然面临用工短缺的境况。”

董小平告诉记者,困难远远不止这些,由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尽管如此,这家已经办了10多年的小企业仍然在坚持。为了在陶瓷市场上站稳脚根,董小平开始摩拳擦掌,开始一系列准备工作。给董小平信心的是,陶瓷市场的光明前景。他认为要想将企业做大做好,产品质量要提升,项目转型是重中之重。他也在努力寻找创新项目转型,让瓷厂今后发展走出困境。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大力支持中小陶瓷企业发展


6月18日,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管委会邀请银行、担保机构及法律服务机构,走进该市陶瓷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园内企业及创业者提供系列咨询和服务,吸引了园内及附近共40余家企业前来咨询。

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林介绍,市委、市政府对孵化基地在资金和政策上大力支持,3月份至今投入资金超过800万元。孵化基地13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建成后,将为我市提供8000个就业岗位,园内年销售收入预计达7.亿元。

“在抓好硬件设施同时,更要抓好软件设施。”吴林介绍,第一批陶瓷制作、陶瓷包装等共19家企业入驻孵化基地后,创业缺少资金,融资方面闭塞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为突出。

吴林介绍,陶瓷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将不定期举办类似活动。另外,办公楼将腾出一楼办公室邀请中介服务公司长期驻点,为园内企业提供长效服务机制。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不少企业负责人和有创业意识的年轻人在现场咨询各机构工作人员相关问题。除孵化基地内的企业外,不少位于黄泥头附近的企业人员也来到现场咨询信贷等业务。

彭程从陶瓷学院毕业不久,和另外两人合伙创业做陶瓷茶具的生产。他希望能在今年瓷博会拥有展位,展示他们的茶具。但是展位要花钱,当天在现场咨询后认为,市劳动保障局的小额贷款很不错,打算借款。

景德镇领导深入考察 为企业解忧促企业发展


3月6日下午,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深入该市部分重点陶瓷企业考察指导工作,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许爱民强调,要加大对陶瓷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的困难,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实现该市陶瓷产业发展的新跨越。市人大副主任、市委秘书长余振泰,副市长黄康明及陶瓷工业园区、供电、供气、金融等部门的负责同志随同考察。

2008年该市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新的一年既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搞好陶瓷企业的生产经营,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许爱民一行先后来到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特地陶瓷、圣泰陶瓷、海畅法蓝瓷等企业考察。每到一处,许爱民都深入车间、厂房现场进行考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求已投产的企业要加大马力进行生产,在建的企业和新上的生产线要抓紧时间争取早日开工投产。考察时,许爱民关切地询问企业发展还有哪些问题和困难,并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现场进行协调解决。许爱民要求有关部门要在能源、燃料、资金等方面做好支持服务企业发展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更优环境,帮助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调研中,许爱民强调,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重振瓷都雄风实现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对这座城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正面临着陶瓷产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机遇,在用好产业政策、创新机制体制、实施品牌战略上下功夫,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陶瓷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市工作大局出发,加大对陶瓷企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好能源、燃料的供应,要充分利用好争取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加大对陶瓷产业的投入,做好资源勘探、高技术陶瓷开发、加快陶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制约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非客观因素


据新华社报道:浙江省温州市工商部门经过调查发布了一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报告》,这份报告显示:近半数中小企业“存活”时间不到4年,有些行业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左右。

乍看这篇报道,着实令人有点震惊,但中国内地私营企业平均存活寿命在5年左右,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那我市的中小陶瓷企业呢?虽然未有确切准确的官方统计统据,但众多中小陶瓷企业“零”、“散”、“乱”,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获得持续和长久性发展也是我们无法回避和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无疑,中小陶瓷企业在创立、成长和发展中随时会面临许多主观客观方面问题的困扰。但总体来说,企业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不外乎是:战略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营销管理问题、生产管理问题、危机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管理问题、资本筹集和管理运作问题等等。而从管理的角度而言,这些问题最终解决的方式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依赖于管理者(经营者)的主观意识、看法、判断和决策。

据此笔者认为,造成众多中小陶瓷企业总难以做大做强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的原因固然有很多诸如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中小陶瓷企业老板非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从更深层次来分析,管理者(经营者)以下几个方面的非客观因素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左右中小陶瓷企业的成败:

长远谋划意识和规划布局能力

谋划确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心有多大,饼才会画多大。什么样的老板带领什么样的企业,企业老板的综合素质、思维模式、掌控能力及性格、胆量和魄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和左右该企业能够做多大,能够走多远。因此中小陶瓷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决策者)作为企业的领头雁,应该有做大企业的理想和抱负,应该有中长期谋划及适当的“野心”,这是中小陶瓷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非客观要素和前提基础。

事必躬亲,“家天下”的管理心态

中小陶瓷企业大多是家庭式作坊或由其过渡而来,因此企业老板大多属于“英雄式”领导,事必躬亲,企业外部公关和企业内部经营基本上都是一手抓,尤其会在企业内部经营的具体事务上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就事实形成了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老板,所有的指令都来自于老板的以其为圆心,呈发射状的传统圆形管理模式。

虽然这种管理模式便于高度集权,在一定时期也是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会滋生和助长下级或具体责任人(员工)的依赖心理,使其缺乏必要的责任感、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势必造成老板什么都管,结果却什么都管不好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小陶瓷企业,在吸收和继承传统管理模式精华的同时,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

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心理

部分中小陶瓷企业的老板囿于许多原因,会比较满足于企业的现状,甚至抱着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平民心理。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它具有其独特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在目前陶瓷行业大转移大调整,不进是退,小进也是退的大环境下,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案例必将加速上演。因此中小陶瓷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克服小富即安心理,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急功近利,盲目“膨胀”心理

也有些中小陶瓷企业主被偶然暂时的较大成功冲昏了头脑,在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做稳,管理水平还没有真正达到,资金链还有很大问题的情况下,盲目的借贷资金进行市场扩张,迅速建立新厂、投资大项目、大范围的招兵买马,最后导致摊子铺的太大,管理跟不上,业务拓不开而最终只能昙花一现,以崩盘而告终。

成功者有太多的相似,失败者各有不同。以上只是制约中小陶瓷企业发展壮大的许多非客观因素中的主要几点。虽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笔者认为,只要中小陶瓷企业老板们充分认识到存在的不足,规避误区,扬长避短,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以大接纳的姿态借助和引进职业经理人,那么中小陶企的“存活纪录”定会被重新改写,中小陶企的腾飞之日也定会在期盼中到来!

北流农信社“四优惠”扶持中小陶瓷企业发展


北流市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在立足服务“三农”的基础上,主动拓宽信贷市场,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大力贷款支持该市特色产业——中小陶瓷企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据统计,最近3年来,该社共向22家陶瓷企业投放贷款1.1亿元,支持面达到56%以上。仅今年前7个月,该社投放陶瓷企业的贷款就达3500多万元,贷款额度同比大幅飚升,取得了农信社与陶瓷企业双赢的效果。

为了支持中小陶瓷企业做大做强,该社对符合条件的中小陶瓷企业实行“四个优惠”信贷倾斜政策,即利率从低,尽可能给予优惠;手续从简,投放从快,对授信额内的贷款,落实有关手续后即可办理;资金优先,条件从宽,开启绿灯,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延长贷款期限,一般贷款由一年适当延长至三年。该社开辟的绿色融资通道,极大地帮助中小陶瓷企业解决了贷款难问题。与此同时,该社还热情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信贷服务,并帮助部分企业物色人才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可行性调查和风险评估,努力当好企业的“金融顾问”。前不久,一家陶瓷厂因想避开销售旺季多赚些利差,由于市场其后发生了变化,造成大量产品积压,该社信贷人员得知情况后,及时与其他陶瓷企业联系,采取捆绑出口方式,很快帮助该厂联系到了销路,既避免该厂价值近30万元的产品损失,又避免了信用社20万元贷款的风险。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多措并举力助陶瓷企业发展


多年来,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多措并举,服务陶瓷出口企业,严格把好质量关,把不合格的出口陶瓷产品堵在国门之内,从而减少了国家和企业的损失,有效地保护了“景德镇”千年瓷都这块金字招牌。据统计,该局自1978年以来,共检验进出口陶瓷16万多批,货值10多亿美元;检验不合格出口陶瓷7000多批、货值约5000万美元。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坚持主动出击,提出了“工作有规范,服务零距离”的服务理念,为陶瓷出口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长期以来,一线检验员严格执行首问责任落实制、24小时受理预约报检、全程跟踪检验服务、驻厂检验员制度,及时跟进陶瓷企业的出口报检及检验检疫工作,指导陶瓷企业搭建起有效的出口业务办理平台。同时致力于帮扶企业建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利用部门的技术优势,帮扶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零代价服务、零时间等待、零误差检管”三个零的工作模式,尽最大可能给报检单位提供便利。对重点陶瓷进出口企业,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推荐更多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进入“绿色通道”;对检验不合格的出口陶瓷,派遣工作人员看现场、查记录,从源头上寻找不合格的原因,认真分析每个生产要素的影响,评估其产生的风险。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始终坚持监管岗位前移,采取精细化、保姆式帮扶举措,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原辅料进厂验收制度,扩大对进厂全部辅料检测,从“源头”建立预防机制;强化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强化企业的后续管理,采取日常监管与年度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与考评。复制于。同时按照出口工业产品管理规定指导企业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全力推进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帮助陶瓷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减排降耗,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近年来,通过该局的服务,景德镇远景瓷业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陶瓷出口企业相继获得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并帮助景德镇东盈瓷业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三年、日用陶瓷出口量翻两番的预定目标,目前,该局正积极帮助该企业构建ISO14000管理体系、实现节能降耗低碳排放、工艺改进环保生产、品种新颖质量上档,努力打造全市首家实施ISO14000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日用陶瓷出口龙头企业。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还始终将目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力求在检测技术上赢得“话语权”,近几年来,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陶瓷检测中心购置先进检测仪器设备,从检测设备上提升维护“中国制造”的能力,从而确保瓷都陶瓷产品顺利出口。为了更好地服务陶瓷出口企业,他们还一方面积极开展应对陶瓷技术性贸易措施前瞻性的研究,完成了《日用陶瓷抗热震性能检测方法》等标准修订工作,制定了《陶瓷产品认证规则》,填补了国家质检总局在陶瓷产品认证中无标准的空白;另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注重专利保护是陶瓷企业发展的利器


专利保护一直是陶瓷行业的痛处。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时有轮回,而各种侵权“风波”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一部分企业还在“研发专利,还是抄袭别人”的漩涡中徘徊的时候,最近的一个案例却将这个问题展示得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专利到底是否企业发展的有效利器。

案例是这样的:上世纪80年代末,原国营洛阳陶瓷厂改制,在原厂的基础上一分为二。“兄弟”两家的厂房只有一墙之隔,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力量基本均衡,都生产蹲便器、洗面盆、拖布池等卫浴产品,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这“本是同根生”的两家卫生陶瓷厂“分家”后,“弟弟”企业3年时间先后申请中国专利64件,目前已有36件获得了授权,产品出口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等4个欧洲国家。而另一家企业却因2次侵犯“弟弟”的专利权受到查处。

“兄弟俩”命运迥异的发展道路令人感叹。原因何在?不在于“兄弟”俩家的实力有多大差别。原因在于“哥哥”企业没有重视技术研发,没有走出专利的“困局”,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对于重视科技研发的企业而言,专利是保护企业智力成果和保持企业活力的有效利器;而对于那些舍不得科技资金投入,而大肆抄袭或“克隆”其他企业外观设计、科研成果的企业而言,专利就是促使企业规范发展的推进器。

可喜的是,目前,陶瓷行业的主流企业已经意识到,申报专利可以保护自己权益,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拿起这个“武器”,迎战对手。我们可以看到,大规模的专利申报工作正方兴未艾。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新中源集团已授权的专利数量达988件、新明珠集团达160件、蒙娜丽莎达87件、上海福祥陶瓷有限公司255件。

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就让这种申报专利的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只有行业内的企业都意识到科技研发的重要性,只有专利技术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让那种抄袭的不劳而获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查处,陶瓷企业的春天才会来到。

清远陶瓷企业 遇转型升级不易尴尬局面


最近一则微博在网上备受关注,“‘喂人民服雾!’摄于2013年8月3日清远源潭,当看到家乡的大好河山被开发得体无完肤,天空常年弥漫着工业烟尘!影友们你们是否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很难拍出一张蓝天白云的城市风光片!”微博作者还附上了几张图片,每一张图片都是在绿色为底色的村庄中,高高竖起的烟囱冒出浓浓的白烟。这条看似习以为常的微博引发清远人的共鸣,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

源潭的陶瓷产业被人诟病已久,“把环境影响了,土地消耗了,附加值太低。”“清远市区一带的陶瓷产业每年税收2亿多元,留在本地的只有8000多万元。”平心而论,这些言论都有一定道理,道出了目前清远陶瓷业尴尬的局面:转型升级不易,继续发展难行,未来出路何方?

可能就有人说,陶瓷产业真是十恶不赦。话至此,有必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到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每种产业的发展都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也有背后的产业基础,如今我们评判此前的产业,除了盲目的批评以外,更要了解它的历史价值,才不至于偏颇。

在21世纪初,清远工业在其他方面艰难起步,而在陶瓷方面却有着天然优势,清远是陶瓷原料基地,原材料成本较低,很多佛山、东莞等地陶企最后选择了清远。可以说,发展陶瓷产业是当时经济环境与清远实际情况双重作用下的无奈之选,是当时人们迫切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而采取的发展方式,对当时而言,并不是饥不择食,而是雪中送炭,对于清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历史是前进和变化的,一个阶段的不刊之论,另一阶段可能备受非议。随着产业发展的趋势,清远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陶瓷业越来越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民间认为其污染环境,官方也忌讳其效益不高。

对于陶瓷产业,清远是有发言权的。我们在认识其影响的同时,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应该更加看到其发展的未来。如今,清远对陶瓷业的转型升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陶瓷能够旧瓶装新酒,但这是一个凤凰涅槃和刮骨疗毒的过程,而一旦完成这个过程,又将迎来新的一春。以电影为例,以前受到电视的冲击,电影销声匿迹,如今随着人们习惯的改变,电影产业又重新勃勃生机。陶瓷产业也一样,如果某一天随着技术的改变,也可能变成一件宝。

陶瓷污染的微博能引发网民的共鸣,反映出大家对清远环境的关心。但是在目前这种不可能对陶瓷产业“一刀切”的情况下,需要市民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需要企业用负责的态度去生产,用长远的眼光去创新;需要清远党委政府用战略的思维去谋划,用铁腕的手段去推动,全社会共同来推动这个历史很灿烂、现实存争议的陶瓷产业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新的出路。

评论:景德镇本土中小陶瓷企业应重视瓷博会


由国家商务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历时五天已于10月22日胜利闭幕。虽然瓷博会早已拉下了帷幕,但其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给我的感触是深刻的,尤其是景德镇本土中小陶瓷企业对瓷博会的参展参会的态度和认识更令我难以释怀。

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国际陶瓷博览会是世界陶瓷界的年度聚会,也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一大盛事,作为东道主的本土陶瓷企业本应热情高涨,积极响应,踊跃参予,但纵观这五届的瓷博会,本土的陶瓷企业尤其是中小陶瓷企业的参展和参会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相当的低。

究其原因,固然有本土中小陶瓷企业囿于资金短缺、规模普遍偏小、创新能力薄弱,难出精品佳作及瓷博会展位有限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其主观重视不够,认识存在偏差也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本土中小陶瓷作坊主狭隘地认为瓷博会仅是陶瓷产品的综合展示和销售平台,若本企业没有有特色的,有创意的可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参展和参会就没有任何意义。笔者窃认为,这是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诚然,瓷博会确实是陶瓷产品展示和销售的平台,但其意义却远远不局限于此,它同时还是陶瓷文化体验与欣赏的平台和陶瓷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平台。通过它,该市的中小陶瓷企业在足不出市的情况下便可以直观地零距离地了解和体验世界最前沿的陶瓷设计理念和世界各地的先进陶瓷文化;通过它,我市的中小陶瓷企业也可以在花费较低成本和较短时间的前提下,感触和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最新陶研成果和最新陶艺佳品;通过它,该市的中小陶瓷企业还可以在参会时较低成本的利用赠送宣传单页、发放企业名片等方式发布自己企业的相关信息,宣传本企业的特色,在扩大本企业知名度的同时跨区域地与相关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效的业务联系,为寻求日后的战略合作和觅寻新的商机做好信息储备。

因此,瓷博会不仅是大型陶瓷企业产品展示与贸易洽谈的盛会,也是本土中小陶瓷企业获取商业信息谋求新的发展的极好平台。

有目共睹,为办好每届陶瓷博览会,有关部门从宣传造势、广纳良言到招商招展都可谓是高位推动,精心谋划,在政府搭建的这么好的平台之上,该市的中小陶瓷企业理应端正态度,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厉兵秣马,精心筹备,以空前的热情,以主动的姿态,以超前的思维,以实际的行动因企制宜地积极参予到每届瓷博会中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微小陶瓷企业发展遇瓶颈 转型是重中之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微小陶瓷企业发展遇瓶颈 转型是重中之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