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首轮秋拍 哪些瓷器有望一举成名

首轮秋拍 哪些瓷器有望一举成名

瓷砖有哪些 古代瓷器有哪些 简一瓷砖

2021-04-01

瓷砖有哪些。

初冬时节,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却异常活跃,各家拍卖行的秋季大拍将相继登场。从2016年11月8日起,北京多家拍卖行将敲响秋拍,由此也拉开了今年内地首轮秋拍的序幕。

此件釉里红石榴尊的发色虽然不是上乘,但是其画面完整且器型特别,年份非常珍罕。

瓷器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在艺术品大拍中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今年首轮秋拍中会呈现哪些精品瓷器呢?又有哪些瓷器能在拍场上“一举成名”?您不妨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

11月11日率先举槌秋拍的北京东正,将会为买家呈现多件瓷器精品。这家一向在瓷器古玩方面有所作为的拍卖行,本季所推拍品中,不乏值得细细品读的经典之作。如一件明洪武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就釉里红而言,洪武时期是明代烧制最成功的阶段,也是极盛时期,总体风格介于元代和永乐宣德朝之间。此件拍品将以估价1200万至1500万元出现在“皇家长物”专场中。

此件拍品与馆藏及市场中所流通的粉彩百鹿尊皆有不同,此器面的百鹿尊存世量更为稀少,图案特点是将视觉中近大远小的自然现象灵活地运用在器物上。

接下来是中国嘉德在11月12日上演秋拍大剧,共推出了336件瓷器类拍品,分别呈现在“明清瓷器玉器掌玩艺术”和“含英咀华—明清宫廷艺术聚珍”专场拍卖中,拍品年份跨越元代至民国,明清瓷器依旧占据多数。其中,清乾隆粉彩百鹿图螭耳尊是件被广泛“看好”的拍品之一,这件乾隆时期的官窑粉彩标准器的估价高达950万至1500万元。据了解,这件拍品曾经在2009年以442万元成交,如今时隔7年再次现身拍场,想必会引起不少藏家争相竞夺。

此件汉壶尊气势远得商周的厚重,釉色深含北宋的含蓄。线条硬朗,颈两侧饰贯耳,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颈部模印的饕餮纹,古拙大气,线条清晰,其上施一层褐色胎浆水,意在巧仿青铜。

与中国嘉德同一天开拍的还有北京诚轩,在“瓷器工艺品”专场中将呈现84件瓷器类拍品,其中估价最高的当属一件清雍正粉青釉六方贯耳弦纹瓶。此件六方瓶原为20世纪初著名古董商山中商会旧藏,于1934年在其主办的展览会中展出,并出版于展览图册,如此流传有绪极为珍贵。清代雍正皇帝酷爱宋瓷典雅含蓄之美,御窑厂因此研制出各种仿宋代釉色,同时借鉴青铜器的造型,制作出形美色佳的单色釉瓷器以作宫中陈设。而此件拍品的估价为600万至700万元。

此件壁瓶外壁以铜绿彩为地,部分呈赭色,营造出古铜锈蚀斑驳的质感,减地浮雕夔龙纹,纹饰描金彩,华丽古雅。中间墨彩书诗文“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折射出唐英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中贸圣佳将于11月15日槌响秋拍,179件瓷器类拍品不乏可圈点之作。像一件颇有人文色彩的清乾隆唐英制仿古铜青绿浮雕夔龙开光石纹釉诗文壁瓶就非常引人瞩目。据了解,此类唐英所制瓷质文房用品常以诗文为装饰重点,突出了唐英浓郁的文人气质与高超的制瓷技艺,成为传世佳品。纵观今日的公私收藏中,此种仿古铜青绿描金开光装饰形式的唐窑壁瓶数量稀少,又以仿石纹釉诗文作主题的就更加珍贵了,而能流通者则更是少之又少。此件拍品的估价为160万至200万元,这一估价显然很具有诱惑力。

器型独特,腹部矮扁,是雍正一朝独有的造型。通体施粉青釉,釉质肥腴纯净,仅腹部凸起两道弦纹,尽显雍正一朝含蓄而高雅的艺术品位。

另外,11月15日北京华辰秋拍正式举槌,次日将有178件瓷器上拍,其中一件仿官釉铁花饕餮纹双耳汉壶尊特别惹眼,全方位地体现了清代雍正皇帝古雅的艺术品位,纹样来源于上古鼎彝,摹古与创新并存,以600万至1000万元的身价付拍。(三曦)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珐琅彩有望引领瓷拍行情


瓷器中的极品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先不论珐琅彩瓷器的真正存世量有多少,事实上,市场难得一见其踪影,是有钱也买不到!”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无疑道出了珐琅彩在瓷器中的地位。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宫廷收藏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珐琅彩瓷器是非常稀少的,有据可查的是,约有200多件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40余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少部分零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及私人手中。2006年,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以1.51亿港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世界纪录。

清宫珐琅彩瓷虽然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海外市场,但其总数大概不超过50件,其最高成交纪录多由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老牌拍卖公司垄断,而且大致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价格空间,几乎每一件珐琅彩瓷器的出现,都会伴随着源流清晰的收藏路径。就拿此次出现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其曾经在1999年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为1212万港元。

工艺决定价值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它独特酌一面。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

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以近1.41亿港元成交。瓶身饰四圆形开光,内绘庭院景致、四时花卉,巧妙动人,和谐统一,让人联想起中国南方园林月洞门。构图典雅,寓意吉庆长寿。四时花卉,以南天竹及水仙代表春天,以蜀葵象征夏天,以萱草及罂粟寓意秋天,以终年花开的玫瑰和常青的翠竹表现冬天,精制白瓷绘饰入微,媲美北京玻璃胎画珐琅器,让人印象深刻。其曾经是贺璧理(Alfred E .Hippisley)的旧藏,他在光绪初年任职京沪两地之海关总税务司专员,是早期收藏清代华美御瓷的西方鉴赏家之一。晚清时期,清代官窑瓷器御器在海外未为人识,贺璧理己雅藏御瓷。他的部分收藏得自一位怡亲王,可能为第六任亲王载垣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19世纪末,贺璧理把大约300件清代瓷珍运往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院,其中便包括此对纸槌瓶,后刊登于1887-88博物院年报。其收藏在1925年于纽约安德森艺廊拍卖。后于1935年于伦敦苏富比售出。部分藏品现为大维德基金会之重要收藏,现展览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影响市场行情

在近年来的瓷器拍卖中,只要有珐琅彩瓷器的高价成交,必然会掀起市场对于瓷器投资的关注。2005年,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15亿港元成交,而其在上世纪70年代的成交价却只有1.6万英镑。这次以天价拍卖成交的清珐琅彩花瓶,出产自乾隆年间,瓶身大小适中,刚好让皇帝把玩于掌中。当转动瓶身上的锦鸡和花石图案时,就如欣赏一幅图画。而“花上锦鸡”,则有锦上添花的美誉。

一直追踪拍卖价格的《艺术品市场研究》杂志(Art Market Research)发表的数据显示,自1976年以来,明、清两代的瓷器价值,比中国陶瓷的综合价值上涨得快:明清瓷器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为11.2%,而中国瓷器综合指数增长则为9.5%。

由于价格不菲,珐琅彩瓷器历来都有高水平的赝品充市。晚清民国时期有一种珐琅彩瓷器赝品是比较难辨别的。就是用清宫流出的白色釉瓷器加绘珐琅彩,几可乱真。俗称“后加彩”。另一种赝品则是根据有限的资料,臆造形制和图样,冒仿康雍乾御制款识。这一类赝品在今天看来是比较好辨认的。主要是胎质不细,形制不准,绘画不精。但在当时由于信息缺乏,也着实骗了不少中外藏家。现在充斥市面的所谓珐琅彩瓷器绝大部分都是粗率的臆造和廉价的拼凑。常有人言称藏有十数件甚或数十件康雍乾御制珐琅彩瓷器,皆为妄语,不足为信。

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的成交情况,无疑将对瓷器拍卖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它的升值情况,无疑将成为一种顶级瓷器的升值标杆,从中可以判断整个市场的走势。

香港秋拍再现传世汝窑重器


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秋拍将于10月3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季六场中国艺术品拍卖合共推出逾230件拍品,总估价超过6亿港元。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来自乐从堂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图1),为四件仅存于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之一,罕稀至极。

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表示:“今季我们十分荣幸能呈献多个精妙卓越的中国艺术品珍藏,囊括简雅朴素的宋瓷、文房雅器,以及明清两朝的宫廷瓷器和工艺品。本季最瞩目之亮点,乃珍罕至极之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北宋汝瓷乃中国历代最享负盛名、且后朝仿制最多之品,千金难求。迄今私人收藏传世汝窑仅四器,此乃其一,品相更几近完美,今现身秋拍,实为千载难逢之购藏良机。”

根据香港苏富比官方给出的秋拍日程安排,此洗将登上“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场次,意味或许未如外界所料般独作专场。而观这场次名称,台湾名藏家曹兴诚的乐从堂无疑有汝窑外的更多宋瓷上拍。公布的两张汝窑洗照片,颜色略异,相信为拍摄灯光所致。

汝窑面市“百年难遇”

说起汝窑器拍卖,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拍时推出的一件宋代汝窑重器——“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图2)。这件汝窑葵花洗原是一对,原属英国收藏家阿尔佛雷德·克拉克夫妇收藏,1936年两人将其中一件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出现在1937年的法国展览上,1950年克拉克辞世,其夫人一直珍藏着另一件。直到1976年克拉克夫人去世前数年才将其出售给英国伦敦的古董商,后该件汝窑洗流入日本茧山龙泉堂。是次经由日本藏家释出,这件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才得以在拍卖市场上首次亮相。

宋代瓷器是中国瓷器烧造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在“汝、官、哥、钧、定”五大类瓷器当中一直就有“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窑由于北宋末年金人的入侵,实际上烧造时间极短,连南宋人都有“近尤难得”的感叹,因此流传至今的汝窑不足百件,有一说现存世有序可循的只有79件,并且绝大部分已经被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私人手中收藏寥寥无几。汝窑也是宋五大名窑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瓷窑。传世品种也不如定窑、钧窑丰富,常见以盘、碟、洗一类器皿较多,碗较少,洗有圆形、椭圆形及三足者三种。汝窑无大件器皿,高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没有超过30厘米的,盘、碟、洗的直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超过20厘米的极少见。当年上拍的这件汝窑葵花洗的直径为13.5厘米。

这样的器物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是“百年一遇”也不为夸张。就像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当时在微博上所说的那样:“这种东西见一回少一回,这次不买,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出来。”因此,该件传承有序、稀缺性极高的汝窑瓷器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收藏市场中金字塔尖上的顶级拍品,是很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藏品。因此,在资本强势介入收藏市场的外部市场环境下想不拍出天价都难。苏富比拍卖前给以这件拍品6000至8000万港元的估价其实都是略显保守的,按当时明清官窑精品频繁破亿的市场价格,这个价钱根本都买不到顶级的明清官窑。这件重器在拍卖现场以4000万港元起拍,经过34轮叫价,8位买家参与竞买,竞拍过程持续了15分钟,最终以1.85亿港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2.07亿港元,创出宋代瓷器拍卖价格的历史新高!

在当时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导的收藏市场中,这件汝窑洗创出的高价显然只是一个特例,它显然不可能在市场上引领出一波高古瓷的行情,最多也只是在价格层面体现极少出现在市场上的宋瓷应有的市场价值,比较可能的是通过产生的高价效应在审美层面让很多如今一味追求和喜好图案繁缛、制作精美的明清官窑的买家对中国高古瓷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对他们也对我们进行一次在收藏审美上的纠偏,这算是这件拍品出现在市场上额外的功劳了。而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件汝窑洗被香港本地收藏家刘銮雄购得。

汝窑洗与鸿禧美术馆

汝窑于北宋晚期(960—1127)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据学者研究,汝官窑之烧造时间极短,普遍认为或只二十载,故其器殊不易得。此次即将亮相拍场的汝窑笔洗,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型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为台北鸿禧美术馆旧藏,通器臻善,几近完美,当属汝官瓷之范。汝瓷小巧朴雅,温婉隽永,集中国美学之粹,显中国哲学之华,历史意义更是深远。此汝窑笔洗极为珍罕,存世之品寥如晨星,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亦仅止四器。

鸿禧美术馆坐落在台北市中正区仁爱路二段63号B1,占地3300平方米。由台中大雅乡人、台北著名的实业家、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张添根创办。虽然它名叫“美术馆”,实际上它是一家综合类“博物馆”,含有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

鸿禧美术馆隶属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保护、展览与研究推广为主。鸿禧美术馆的馆藏文物总数超过三万多件,堪称世界级的私人美术馆,素有“台北小故宫”之称。其藏品大致可分为陶瓷、鎏金佛像、书画、雅趣逸品等四大类,别具特色;其中三千多件馆藏陶瓷精品是鸿禧美术馆最精彩的典藏强项,同时馆藏相当数量的珍贵瓷片标本。

此次亮相苏富比秋拍的这件汝窑圆形笔洗的相关介绍中就有,“1982年6月伦敦苏富比拍卖,原藏台北鸿禧美术馆,现属私人收藏。”无比令人瞩目,据称估价已经过亿。若比照2012年苏富比2.08亿港元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这件汝窑圆形笔洗的价值,恐也会惊人。

收藏,旧称“搜藏”;天下最难之事,无外于搜藏。鸿禧美术馆是由张添根先生和子女两代累积。据廖桂英副馆长回忆:“老先生他不抽烟、不喝酒,就是喜欢搜藏文物,把钱都拿去买文物了。”

后来的故事就像所有收藏家遇到的一样,各类不确定性和各种因缘际会,让人悲悯酸楚。

收藏家的目的是爱好,把所有有文化价值属性的艺术文化遗存物收集起来。艺术品运营商的目的是找到最好的艺术收藏品,以最好的价格卖给最爱它的收藏家。因而收藏家所付出的往往是人生的一切,甚至生命,而留下的是无价财富的“空空如也”。

这些今天标着“鸿禧美术馆旧藏”标签的珍品,可能是在某个时间段无法言明的特别境遇下而散出。苏富比马上要拍卖“鸿禧美术馆旧藏”了,财富转换的故事也将再次开始。(郭强)

香港苏富比秋拍:高端古董的“洗牌”趋势?


10月5日,香港蘇富比迎来了2016秋拍的最后一天,“RogerKeverne私人瑰藏”、“巴黎名藏中国艺术收藏III”、“龙游帝苑”、“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铜像”、“明式家具”、“中国艺术珍品”六场古董家具板块的专场拍相继举槌,拍品数量达到291件,成交212件,六场的总成交率达72.9%,总成交额达602,723,750港元,其中有12件古董超千万港元成交。本场的成绩多在预料之内,并无太大惊喜或意外,但公平来说,在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下,本季蘇富比古董板块的表现还算是让人欣慰的。

“重器”的市场选择

先来回顾一下全天的拍卖,早上10点,开场便是英国古董商RogerKeverne珍藏93件,并没有非常重器,无论是货品的风格、品味或者质量、价格,都是非常典型“英国古董商风格”。所以整场虽无大的波澜,却成交不错,流标件数很少,且大多作品有溢价。开场拍得慢导致重器迟迟未能登场,而随着场上人越来越多,场内的气氛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

本场重器多半集中在“龙游帝苑”和“重要中国工艺品”专场上拍。Lot3304,便是之前备受瞩目的乾隆帝御宝青玉交龙钮方玺,对于这件作品本身而言,业内似乎没什么异议:体量大、工艺好、皇家气。或许是材料原因,此前有专家对8000万到1.2亿港元的估价持保守态度。认为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乾隆传世玺印数量也不少,价格上亿或许有难度。值得庆幸的是最终还是找到了买家,8000万落槌,加上佣金9148万港元成交。

“龙游帝苑”一共推出了7件作品,其中3件作品流标。开场是“清乾隆青玉交龙孝庄皇后尊谥宝玺”,520万港元未达底价而流拍。这件宝玺虽然是宫廷器物,但是太庙里祭祀用的,和真正的代表皇权的玉玺不同,受限于谥宝的市场价格而未达到底价。Lot3303紫檀木雕争珠云龙图大柜,牵动了很多经营或收藏家具的人,预展时这件大柜便放在入口处,引发很多关注,讨论主要集中在:本件拍品有修,同时体量感很大。大尺寸本身是加分项,但过大也可能影响市场,对于收藏的空间和环境要求很高。且如此繁复的乾隆工,在家具市场中也非近年热点。另外,这件作品上一次出现在巴黎苏富比是2011年,成交价约合1900万人民币。当时属于市场高峰,如今的市场环境中,这件作品以底价3000万上拍,最终流拍让很多家具人扼腕。而在接下来的明式家具专场,虽然多是小件,却都有不错的成交。

拍卖进行到下半场,最为让人瞩目的成交,便是清乾隆御制“湘江秋碧”琴以4800万港元落槌,成交价5564万港元。这件作品之前蘇富比便是大力推荐,并用了20多页的图录重点描述,可见其重视!现今存世的乾隆御题琴约有十来床,多为唐宋之制,且多半在博物馆中。根据研究,这件梧桐漆木琴实为一组四张乾隆十一年(1746年)完成的御制古琴之一。原木取自一株古梧桐树,乾隆仍为皇子时,于梧桐所在的庭院读书受教,甚爱此树。关于本琴,清宫档案记载甚繁,详述当中选材、选匠、样式与制作工序。乾隆为四张琴各制一首御题诗,镌刻其上;此后连续十月,宫人源源向乾隆禀报此琴的制作进度,直至完成后呈送至补桐书屋方止,由此可见乾隆对本琴的珍视。二十世纪日本古董巨商山中定次郎,曾从满清亲王贵族手上购得海量重器珍品,本琴为其中之一。二战时美国政府将其财产充公拍卖,在最后的拍卖会上,年轻西藏先锋探险家F。BaileyVanderhoefJr。相中此琴,尽管当时署年与资料皆语焉不详,他喜以为宋代古琴,并在1976年借展于圣塔芭芭拉艺术博物馆一场漆器展,当时展览图录误以为琴上纪年是补修记录。如此详细的记载与承传,使得这把琴在此次不温不火的市场中有了非常出色的表现。

“坂本五郎”效应

10月5日,香港蘇富比2016秋拍“坂本五郎珍藏早期佛教铜像”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以白手套佳绩完美收槌,来自已故日本著名古董商坂本五郎珍藏的22尊鎏金及青铜佛教造像最终斩获50,410,000港元,远远超出拍前预估的777万港元最低总估价。虽然整场只有一件拍品超千万港元成交,但几乎所有拍品都以超过最低估价十倍甚至数十倍价格成交。坂本五郎,1923年出生于日本横滨,是日本最具影响的古董商号“不言堂”的创始人。他集古玩商、收藏家、鉴赏家于一身,事业横跨近70年,被欧洲人誉为“小拿破仑”。在鲜有亚洲面孔的欧洲拍场上,屡次缔造了中国瓷器新的拍卖纪录,同时他也不断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亚洲各地的艺术馆。

2016年8月15日,坂本五郎由于脑梗阻于东京逝世,享年92周岁。本场上拍的22尊鎏金及青铜佛教造像都是坂本五郎在过去六十载严选慎挑的重要藏品,展示了佛教自四世纪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当中多尊更镌有铭文,极具历史价值。坂本五郎逝世后,先在9月14日纽约蘇富比举办了“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高古”专场,16件上拍器物也全部以非常好的价格成交。而本次专场的超常发挥,则再次印证了“坂本五郎”的名号效应。正如拍后,很多古董商在讨论:在今天的市场中,很多时候“名”比“货”更重要。整个专场,货品价位并不是很高,这也因此引来了很多的竞拍者。其中,一尊曾于1960年开始屡次在日本展览及出版的北魏皇兴四年鎏金铜莲华手菩萨立像以300万到400万港元估价上拍,经数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148万港元高价成交,买家为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齐。埃斯肯纳齐在以天价买下了安思远的鎏金铜熊后表示,“这是对逝去的古董商/同行/朋友的表示的敬意,”因此不少人也猜测,或许此次以超高价购入这尊造像亦有此意。

除了坂本五郎的专场,从RogerKeverne、巴黎名藏、家具、及重要中国艺术珍品中不难看出,本季中低端作品无论从成交率还是溢价率上来说都还可以,反而之前人们重点关注的重器成交总体平平,当然不排除也有表现较好者。“回顾整个香港蘇富比秋拍,无论是是古董还是书画板块,高价位的货品出手都比较谨慎,相反中低价位无争议的东西,或者干干净净比较典雅,比较适合家居摆放的东西成交都还不错。可见市场今年的消费性反而大于投资/投机心理,这也同时反映市场资金量并非很充裕,投资/投机资金有明显的撤出;且买家对于大笔的动用资金越来越慎重;对货品的质量与价位或者说是性价比也是越来越敏感。尤其对于高价作品,盲目追高减少,一定是物有所值。”艺术品经纪人李先生分析道。

黑白分明看秋拍:嘉德保利的古陶瓷


(图一)

时间进入10月份以来,国际上一些大的拍卖公司的秋拍已经渐渐进入尾声。而国内一流的拍卖公司如嘉德、保利,也赶在10月份在香港进行了秋拍。从拍卖结果上来看,国内这两大著名拍卖公司此次香港秋拍,古陶瓷方面的准备与国际上一些大的拍卖行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高端拍品不多,大多是一些中档的古陶瓷拍品,所以从成交价格上看并不是很理想。但从拍卖成交的陶瓷品种看,还是很有一点意思的。

(图二)

(图三)

此次,中国嘉德香港秋拍古陶瓷中成交较好的是南方的建窑与北方的白瓷,建窑器多是一些黑色或灰色的茶盏,和成交率较高的北方白瓷正好是黑白分明。宋代建窑与吉州窑的茶具这几年一直在拍卖市场上很活跃,这和国内现在品茶成风很有关系,在此我就不多说了。而北方白瓷如邢窑、定窑、巩县窑产品这几年在国内外大拍中非常抢眼,从纽约到香港,这两年国际上知名的大拍中都能看到中国古代白瓷的身影,而且成交率较高,成交价格也不错。如此次嘉德香港秋拍中一件唐代邢窑执壶(图三)成交港币33万多,一件唐代邢窑白罐(图二)成交港币35万多。而保利香港此次秋拍中,一件隋白瓷杯(图四),拍了港币9万多,一件定窑粉盒(图一)拍了港币20多万。而这些成交价格在当前比较清冷的收藏市场上都算是不错的成交价格了。

(图四)

在这次嘉德与保利的秋拍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一些南方宋金时期的茶具,如建窑、吉州较火。这种情况已经延续好几年了,它和国内近几年茶道兴起有很大关系,现在那些品相较好的建窑、吉州窑茶碗或茶盏的价格已经很高了,我们国内的收藏者关注一下就可以了,但不能盲目跟风。而北方白瓷只是这两年在国际上的一些大拍中才初露锋芒,这也和目前国内、国外对中国古代白瓷的重视有很大联系,而且从目前看,中国古代精品白瓷上涨的势头较猛,在国际大拍上短期内应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我认为国内的收藏者其实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适当关注一下此类藏品。

人的审美和事物的流行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往往前几年大火的收藏品会渐渐冷淡,而一些过去不受关注的藏品也会有被人重新认识的可能。所以收藏不但要关注当前,还应适当看远一些才好。

青花瓷器拍价飙升


青花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出现了青花瓷。1975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件瓷枕的残片,枕面釉下用蓝彩绘出菱形轮廓线,经测试证明,蓝彩的成分是钴矿土。在浙江龙泉县金沙塔和绍兴环翠塔的塔基中,还发现了一批宋代的青花瓷片,其花纹较暗,蓝中带黑灰色,经分析测定,其所采用的钴料是国产钴矿土,烧成温度在1270度。

景德镇瓷最佳

元代,特别是后期青花瓷的烧制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进入到成熟的阶段,尤以景德镇所烧的青花瓷最佳。目前在江西景德镇和吉州、浙江江山、云南玉溪和北京元大都遗址都发现了元代青花瓷。在浙江湖田还发现了元青花窑址。元青花瓷器胎质白中微显青色,色彩浓艳,光泽透亮,纹饰富丽。

明清时期,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景德镇已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其产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湛是前朝难以相比的。曾经有人说:“天下窑器所聚至精至美的瓷莫过于景德镇”,并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当时皇帝不仅用它来赏赐大臣,体现皇恩浩荡,而且用来作为外交礼品,显示中国的科技生产力。因此,平民百姓是无法得到官窑瓷器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不少官窑瓷器,或被损坏或散失或流入海外。此后,各国列强又多次侵略中国,致使大量官窑散失民间,即使百姓偶尔幸运得到,最终仍会落入有钱人家手中。

青花瓷器受追捧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两大著名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德开始上拍中国瓷器,至今两大拍卖行已成为拍卖中国瓷器的龙头,并主导和左右着中国瓷器的市场行情。

早在1989年,伦敦苏富比推出的一件“唐三彩”,出人意料地以4955万港元拍出,一时轰动全球。同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南宋官窑笔洗被拍至2200万港元,创当时宋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这两件拍品的天价纪录一直保持了十几年,直到近两年,这一纪录才陆续被青花瓷器所打破。

从目前的行情看,青花瓷器一马当先,它与粉彩一起作为市场的两大主力品种,备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如2004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永乐青花绘龙戏珠纹十棱洗”受到市场追逐,以4330万元高价拍出。同年在美国朵儿拍卖会上,“元青花四方还水云龙纹扁壶”以583.15万美元成交。2005年,一只“元青花锦香亭图罐”被佳士得拍至4716万港元。时隔1年,另一只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268.4万元成交。而在2004年纽约朵尔拍卖会上,元清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壶被拍至583.15万美元。

“鬼谷下山”称雄

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瓶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据悉,这只元青花罐上的“鬼谷下山”图案为传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绝品。开拍前,佳士得公司估价为1000万美元,但结果大出意外。看好此罐的一位台湾买主出价到1000万英镑,但终不敌西方藏家,最后被一位英国藏家以2.3亿元的价格收入囊中。这不仅创下了中国瓷器的市场最高,而且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天价,同时为中国其他官窑瓷器价格上升打开了巨大的空间。

在元青花的天价带动下,明清青花瓷器一路飚升。如“清乾隆青花九龙缠枝灵芝纹花口瓶”在伦敦佳士得拍至879.84万元;“清乾隆粉青釉浮雕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在香港苏富比1793.52万元拍出;“明成化青花九秋图罐”在香港佳士得最终以1793.52万元成交;“清乾隆青花跃龙捧寿纹六方瓶”在香港佳士得也以1437.3万元卖出;“明宣德青花赶云珠云龙纹碗”在香港苏富比以1021.84万元拍出。大陆高价位的青花瓷很少见,北京翰海曾推出一只“明永乐青花宝相花绶带葫芦扁瓶”,最后以1540万元成交。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官窑青花瓷器很受各路藏家的青睐,谁能拥有它,就显示出一种品位、一种身价、一种时尚。行家一致认为,未来青花瓷器仍将是经久不衰的热门收藏品。

一叶知秋老窑瓷


在瓷器收藏中,常将元代及元代以前的瓷器称之为老窑瓷器。当今仿器赝品遍地开花,老窑瓷器也是重灾区,不能幸免。如何鉴别老窑瓷器的真伪,光看书本不行,光走地摊也不行,而进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橱窗看藏品,不能上手是最大的遗憾。如找到标本,一叶知秋,定能感悟老窑瓷器的胎、釉、做工、神韵之所在。

目前市场上晋瓷仿品很多,不少收藏爱好者因为太迷信完整品,对此又没有多少研究,常走眼吃药。图1为晋代越窑蛙形水盂标本,当时在胎上刻划用的是竹制工具,并排刻划的线,不是粗细一致、整齐划一的。体味那刀工,有点高古玉器上刀工的感觉。因当时古人制作时,是当作日用品,并没有将它当作艺术品,故老窑瓷器常透出古拙率真之气。

晋代飞鸟洗仿品不少,只能仿其形,釉色基本没有浓淡深浅之变化。塑的鸟拙笨,是死的,鸟身上刻划的线条呆板无力。图2是晋飞鸟洗中的飞鸟,笔者得到后,请玉工将残洗切掉,成为不错的标本。如将它装在晋代水洗上,还能蒙人。晋飞鸟洗真品中的鸟古拙率真、活灵活现,鸟身上刻划线条有力,粗细不一。釉面光泽内敛,釉色深浅而富有变化。真品见过了,上过手了,体会深了,自然可识别假货。

南朝青瓷虎子标本,器型硕大,胎厚、青绿釉开片。虎身为非两爿合模,手工打制筒身,再接虎头,之后堆塑,虎眼耳鼻等细部及提梁把,那充满张力的刻划线条、生动的虎眼耳鼻细部特征,非当今仿者所能及。从这标本中,我们能从其神韵、手捏贴塑的做工及土沁中,体会出真品的无穷魅力。

南宋湖田窑龟荷影青碗标本。碗外浮雕莲瓣,像一朵盛开的荷花。碗内荷叶筋脉分明,龟伏莲荷碗心。龟虽小,却制作精细,生动传神。此碗泡茶盛汤,如观池塘龟伏莲荷。至少说明龟在宋代乃为吉祥之物。到目前为止,南宋湖田窑龟荷影青碗尚未出现仿品,原因有二:一是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搞不好弄巧成拙。二是龟在当今已作贬意,仿出来市场不看好。

据说宋代绿定没有发现完整器,就绿定标本也就发现几片。古玩市场上和收藏爱好者常有“宋绿定”整器出现,一时也蒙了不少人。

粉彩秋操杯瓷器背后的历史


秋操杯听起来怪怪的,不了解秋操杯历史的人肯定不清楚为什么叫这么古怪的名字,古代瓷器没有这么不雅稚的名字,秋操杯,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也是奖品,也是为了鼓舞军心,鼓舞摇摇欲坠大清王朝的士气。秋操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共举行过三次“秋操”,第一次在河北河间举行,随后还有河南“彰德秋操”、无锡“太湖秋操”。作为清廷“大阅兵”的纪念品,三次秋操共有三种秋操杯传世:其一,边款为“大清光绪三十一年河间附近秋季大操记念”的红彩描金龙纹杯;其二,题铭为“光绪三十二年彰德附近大操记念”、图案为大清龙旗的铜胎景泰蓝杯;其三,边款为“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记念”的粉彩荷花吸杯。

最有寓意的秋操杯-粉彩荷花秋操杯

太湖秋操杯形如一朵盛开的荷花,粉红的花瓣中,花蕊嫩黄,花梗碧绿。杯子内底上,脉络清晰的花瓣间,有一小孔,与花梗相连,花梗中空管。太湖秋操杯设计成粉红色莲花形,正有取“一片丹心”,报效朝廷之意。

太湖秋操杯背后的故事

太湖秋操和安庆马炮营起义

“太湖秋操纪念杯”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其柄背处有“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太湖秋操纪念杯”等字样,那么“太湖秋操”是否有史可稽呢?

民国《太湖县志》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冬十月举行秋操”,又据《辛亥革命安徽资料汇编》等书可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定在(农历)十月,调集南洋各镇新军在安徽太湖举行会操,派荫昌、端方为阅兵大臣。《清史稿》也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己卯,命荫昌、端方校阅秋操。”(八月为清廷布置任务的时间,定在这年十月举行。)

关于为什么选择在安徽太湖举行秋操,《太湖县志》记载:“以太湖当吴楚要冲,指定为鄂宁两省秋操。”这次秋操对镇双方是江苏的清军第九镇(镇相当于现在的师)和湖北的第八镇,安徽太湖地处两省要冲,地形与环境也适合军事操练。同时,安徽的第三十一混成协(协相当于旅)也派出了一个营参加这次秋操。

太湖县自太平天国战乱以后,已有数十年没有过兵事了。这次军事操练让附近人很新鲜,政府也很重视,先期就“设电报,筑马路,宾馆、行辕纷纷营造。”而来阅兵的不仅有清廷多位高官,同时还有各国军事要人前来观摩。演习的内容更是全面,包括:攻占敌方山头、迂回穿插、侦察敌情、后队支援、后勤辎重供应、步骑炮合作推进、战地救护等演练。

正当秋操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却从京城传来一个“噩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几乎同时死去。秋操只好暂停,举行哀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从省垣安庆又传了“兵变”的消息。

这“兵变”正是著名的“安庆马炮营起义”。1904年,清政府谕令各地编练新军,安徽随后响应。而以陈独秀、柏文尉为代表的革命人士深入新军中去,在军队中培养革命力量,后来还成立了岳王会等组织。以熊成基、范传甲为首的新军中革命党人,本想在太湖秋操时,策反各路新军起义。然而清廷官员若有觉察,似防范革命党人,将安徽新军中思想进步的将弁,概不派赴会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决定在秋操之时,皖垣空虚,发动起义。而天赐良机,太后、皇帝同时死掉,朝野震动,人心惶惶。于是熊成基等人谋划在(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晚上发动起义,当晚驻安庆城外的炮营、马营先后爆发起义,可惜城内革命党被敌人看管严密未能起义成功,里应外合失败后,安庆城终未攻破。城外起义军只得出集贤关辗转到桐城、合肥一带,最终起义失败。

很显然“太湖秋操”是“马炮营起义”的导火索,甚至有学者说“太湖秋操”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前奏,因为湖北第八镇新军正是武昌起义的部队,这次秋操是个很好的军事训练。

2.“太湖秋操杯”的捐献者胡子穆

两件“太湖秋操杯”中的一件是由我省著名生物学家、企业管理家、安庆“胡玉美”掌门人胡子穆先生捐献的。

胡子穆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博物系,1928年执教于省立安徽大学,教授生物学,同时任省立安大的事务长,主持兴建了教学大楼(今安庆师范学院老校区内的红楼)。1934年任省会科学馆馆长,创建了动物园、动植物标本室和理化生物实验室,以及全省首个广播电台。同时他又是家族企业———胡玉美酱园的经理,始终以“实业救国”的思想,积极发展民族工业。

生物学家与企业家的胡子穆先生同时也是位收藏家,如今菱湖公园内的邓石如碑馆原本为胡氏家族的“胡七姑祠”,而碑馆内的十块邓石如碑刻也为胡子穆的旧藏。

满清王朝在经历中日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惨败后,清廷终于认识到:要想在内外交困中继续生存,就必须编练新军,实行军事现代化。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共举行过三次“秋操”,但是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扰,以及中外历史大趋势,光绪的这次改革以失败告终,最后郁郁而终。

明代瓷器纹饰一般有哪些特点


论及瓷器,明代瓷器之美名是天下闻名的,特别是在装饰手法上,明代瓷器相较于前朝,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以明代景德镇窑口的为尊,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哪些特点呢?又应该如何去鉴赏呢?

首先,明代瓷器中的瓷器纹饰已不再像前朝一般重视划刻,无论是刻花、雕饰,都较为简朴素雅,往往瓷器通体以一种或几种线条、图案来进行装饰,虽不复繁复华丽,但是是明代瓷器的一个典型特点,如遇到过于华丽装饰的瓷器,便可知并非明常有之物。但这一时期极重彩绘,尤其是瓷器彩绘,重线条、重光影、重意境,有文人雅士之风范。

从明代瓷器的绘制风格上来说,明代早期瓷器彩绘风格非常生动,画笔之间有豪情流露,诗意纵横而不显得呆板,因而有人称之为“明画瓷”。而随着技艺的提升与时局风向的转变,明代后期的瓷器绘制风格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到了后期,明代瓷器绘制开始出现写实之风,而且重简约,甚至有稚拙的俏皮之气。从官窑到民窑,无不有此风度,后人戏称之为“漫画瓷”。

而装饰的鉴赏也难免需要区分官窑与民窑,明代官窑瓷器的绘制手法与民窑的绘制手法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最典型的就是线条的平整度与花鸟的细致程度,前者极尽钻研、细腻之能事,所出瓷器不仅画面精美,更兼线条流畅、清晰,不脱不流,工整而细致;而民窑所出瓷器在装饰上就较为自如了,线条重潇洒而非规整,色彩重鲜明而非端丽。各美其美,在鉴赏时应抓住这一点。

总而言之,明代瓷器的装饰特点是有着明显的规律可循的。从窑口上来说,各个窑口中的带头者就是景德镇窑,观其所出瓷器装饰,即可以了解明代流行的大部分瓷器纹饰是何种类。相较于前朝,虽然在刻画雕塑上略有逊色,但在瓷器的彩绘上却独树一帜,自成一派,重线条、重光影、重意境,有文人雅士之风范。在明代早期,瓷器纹饰的特点是生动豪放,后期则写实简约,特别是在官窑与民窑瓷器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官窑之细腻端庄、规整娟秀;民窑之潇洒自得,独具风骨,都是明代瓷器纹饰的重要特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首轮秋拍 哪些瓷器有望一举成名》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首轮秋拍 哪些瓷器有望一举成名》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