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评论:为艺术陶瓷网络销售点“赞”

评论:为艺术陶瓷网络销售点“赞”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古代艺术瓷器罐

2021-04-01

陶瓷艺术。

传统的坐店经营方式,已适应不了网络营销迅猛发展的趋势。不论商品的大小、种类,不需要经营门面,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就能轻松搞定。网络销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产品进行销售。卖家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进行销售产品以便买家选购,这是一种宅经济消费趋势。广义地说袁凡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标的营销活动,都可称之为网络营销(或叫网上营销),也就是说,网络营销贯穿于网上经营的整个过程。

网上销售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的确给买卖双方带来了方便。卖者销售成本降低、利润空间增大;买者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上网购物,同样可以讨价还价。有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市场2012年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其中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而到2020年,这一规模可能达到4.2万亿元,占到我国消费市场10%至16%的份额。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的价值也逐渐得到消费者和广大企业主的认可和重视。

网络销售的模式,冲击了传统经营方式。坐店行销虽然直接,网络营销更加快捷。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做到网络图片与实际货品相吻合,价格互相认可,质量确保正宗,诚实守信,达到双方共赢。

而艺术陶瓷的网络销售、拍卖在网上独树一帜。五彩缤纷的图片、精美的文字介绍、厚重的文化底蕴、作者的艺术魅力,让那些陶瓷爱好者、发烧友、收藏家们,不用东奔西跑,鼠标轻轻一点,一目了然,既节省了时间饱了眼福,又对出售或拍卖的艺术陶瓷作品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在网上搜索,极大地扩展了挑选艺术陶瓷作品的空间。当然,艺术陶瓷作品网络销售或拍卖,光从图片看,还是不如看实物让人放心,况且还有快递过程中的破损。但总的来说,艺术陶瓷的网络销售、拍卖,还是利大与弊。

如今,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实施,对于网络销售7天无理由退货作出了规定,这对进一步完善网络销售,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个利好的消息。这样一来,艺术陶瓷网络销售、拍卖的弊端可以得到克服,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得以放心购物。网络销售的现代手段,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艺术陶瓷也随之走进千家万户,文化也将传遍世界。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东伟陶瓷铺开全球销售网络 已销30多万件


东伟集团是暨阳街道一家以纺织服饰为主的工业规模企业。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珍珠、房产、五金等产业齐头并进。今年,集团把资金投入到市场前景看好的新型陶瓷项目。目前,集团投资2.1亿元的新型陶瓷研发项目已进入厂房施工阶段。

浙江东伟陶瓷有限公司由东伟集团和俄罗斯外商合资组建,总投资2800万美元,占地48亩,引进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和工业陶瓷生产线,届时可年产陶瓷800万件(套)。东伟集团新上陶瓷技改项目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据集团总经理姚和卿介绍,在土地、厂房设备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公司利用海外多个分公司的优势,通过贴牌加工的形式,已全面展开陶瓷产品国际市场的销售。通过一年多的开拓,已建立陶瓷产品的全球销售网络,前景十分看好。去年,委托下单出口的陶瓷出口值达1300多万美元。今年1-5月,已有30多万件陶瓷出口欧美和非洲。

这边工厂还在建设,那边研发已在火热进行中。东伟集团与山东高淳公司合作,开发用于高档轿车尾气过滤系统的陶瓷部件,这种叫蜂窝瓷的产品仅前期研发投入就达4500万元。姚和卿介绍说,使用该产品后,汽车尾气排放可达到欧4标准,目前蜂窝瓷已应用在高档汽车上。此外,今年东伟还与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合作开发珍珠贝壳陶瓷,“山东一家陶瓷公司利用海贝壳做成的杯子,卖到600元一只。珍珠贝壳陶瓷如果开发成功,陶瓷附加值也将大幅提高。”目前,高档珍珠贝壳陶瓷研发已突破有关技术瓶颈,进入试制阶段。

陶瓷评论与艺术陶瓷鉴赏


陶瓷评论虽说不上是一件新鲜事,但它是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作为协会的形式出现,在全国也可能是唯一的。由于起步晚,陶瓷评论是属于文学批评,还是美术批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也没有专门的定论。陶瓷评论对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有批评,才不容易出浮躁;因为有批评,才会有进步。

陶瓷评论涵盖范围广,它与艺术陶瓷鉴赏不同,前者主要是针对事或现象,艺术陶瓷鉴赏的对象,不仅是艺术陶瓷作品,还会涉及创作者。陶瓷评论大致涉及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发展方向、陶瓷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及其体制机制、陶瓷科技创新等等方面。而艺术陶瓷鉴赏,则主要是针对艺术陶瓷作品的风格、布局、装饰和技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当前,做好陶瓷评论或艺术陶瓷鉴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是认识程度还不够,对陶瓷评论的认识有待于提高。陶瓷评论不是可有可无,而且很有必要。8年前几个关心发展的人,想成立一个陶瓷评论社团,经过6年的努力,在2011年得以成立。陶瓷评论家协会成立两年多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个中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陶瓷评论的认识似乎还不能到位。二是环境氛围还不够,尤其是陶瓷评论,说真话难。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尖锐的、实在的,一般人都不喜欢听,媒体也不太会采用,也只好在个人博客或朋友聊天时说说而已。一些人为了花钱宣传自己,写手也好,媒体也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愿意,但多少从另一个方面宣传了文化,也没什么可指指点点的。三是重视力度还不够。景德镇也有一批人、包括院校的专家学者,关注景德镇、关注的发展,敢于在不同的角度发表一些评论,但是好像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纳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倒是个别的像《景德镇日报》瓷苑版、《瓷都美术家》等,还给了陶瓷评论的一块阵地。

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批评、需要评论、需要有人“说三道四”,但只要是善意的、积极向上的,那就是可取的。艺术陶瓷鉴赏,虽然多说了一些好话、套话,也是受人之托。但如果看不到一片赞扬和喝彩声的背后,会让人的视线模糊,会影响发展的前进步伐。景德镇着力打好“陶瓷、航空、旅游”三张主牌,成效明显,而其中尤其要握紧拳头打好陶瓷牌。因为,是陶瓷让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铸就辉煌,是陶瓷让景德镇立镇兴市千年经久不衰。把握了发展的方向,就把握了景德镇发展的方向和命运。

评论:佛山陶瓷节的一点猜想


本周一,禅城区政府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在今年秋季佛山陶交会期间,将以政府与协会为主导,举办首届以“艺术与生活”为主题的“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陶瓷节”的主题概念出笼,终于为佛山近年来形形色色、越演越烈的各类陶瓷展会找到了一个重新定位、全面整合的思路与对策,也为各类“山寨版”陶瓷展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与自由空间。此举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对佛山会展资源的一次顺势引导,一种结合佛山陶瓷会展现状的全新策划与包a装,摒弃了以往批准这个、不同意那个的条块樊篱,使各大市场主体结合自身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和展会,能够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自由发展,通过市场之手实现“陶都”会展资源的优胜劣汰,而非红头文件下的支持与限制。

更耐人寻味的是,政府与协会将把佛山陶瓷节的开幕式放在南风古灶,而各大市场组织的博览会、交易会、文化节、艺术节等相关活动,将由其自主统筹,在“陶瓷节”的框架与范畴内自我组织。从现实在利益分配角度来看,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对“第14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的支持力度(出席开幕式领导规格的降低),但也鼓励了一些新型市场举办的相关活动,如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意美家卫浴市场、石湾卫浴城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政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展会承办方逐渐形成对政府部门的依赖,善于从行政的手段而不是从市场的手段来运作展会,而一旦政府断奶,便寸步难行。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年春季陶交会期间华夏陶瓷城与中国陶瓷城一冷一热的强烈反差中体现出来。

佛山陶交会期间,围绕陶交会做文章的市场或卖场实在太多,原来是“双城”之争,现在演变成了“非常6+1”,除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博览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以外,还有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意美家卫浴市场、石湾卫浴城等,他们都是“佛山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厚此薄彼,显然难得人心。而“陶瓷节”的出台,既体现了政府顺势引导的高姿态,又给各大主体以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使各类主题活动能够百花齐放。

然而,“陶瓷节”主题下的百花齐放,也会使佛山陶瓷的展会资源再一次被分散与摊薄,不利于形成强有力的建陶卫浴品牌展会,那种通过“陶瓷节”展示南国陶都深厚的陶瓷文化来拉动佛山陶瓷展会品牌知名度与辐射力的想法,未免任重而道远。它会使佛山陶瓷展在主题更宽泛、内容更丰富的宽松自由中陷入优势资源难以聚合、强势品牌难以突围的尴尬境地,就如同一支伸开的手掌,怎么样聚拢、怎么样打出去,会面临更多的选择与矛盾。

就在佛山“陶瓷节”出台之际,山东淄博陶博会也发布了消息,山东省人民政府、诸多国家级协会都强势参予,并力打造,并且邀请了风头正劲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和央视主持人王小丫。透过前期种种举措不难看出,山东陶博会政府参与其中的规格、规模与积极性都远高于佛山陶交会。即佛山是以政府引导,市场培育;山东则是以政府主导,市场辅之。

不同的策略,相同的目标。到底谁能率先突围,成功打造国际化的陶瓷博览会,还需拭目以待。

浅析艺术陶瓷的鉴赏与评论


景德镇陶瓷的独特陶瓷文化

陶瓷评论是景德镇陶瓷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协会的形式出现,在全国也可能是唯一的。但是由于起步慢,陶瓷谈论是归于文学批判,仍是美术批判,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也没有专门的结论。陶瓷谈论对景德镇陶瓷的开展有着活跃的含义,由于有批判,才不简单出浮躁;由于有批判,才会有行进。

陶瓷评论涵盖范围广,它与艺术陶瓷鉴赏不同,前者主要是针对事或现象,艺术陶瓷鉴赏的对象,不仅是艺术陶瓷作品,还会涉及创作者。陶瓷评论大致涉及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发展方向、陶瓷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及其体制机制、陶瓷科技创新等等方面。而艺术陶瓷鉴赏,则主要是针对艺术陶瓷作品的风格、布局、装饰和技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当前,做好陶瓷评论或艺术陶瓷鉴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是认识程度还不够,对陶瓷评论的认识有待于提高。陶瓷评论不是可有可无,而且很有必要。8年前几个关心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人,想成立一个陶瓷评论社团,经过6年的努力,在2011年得以成立。陶瓷评论家协会成立两年多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个中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陶瓷评论的认识似乎还不能到位。二是环境氛围还不够,尤其是陶瓷评论,说真话难。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尖锐的、实在的,一般人都不喜欢听,媒体也不太会采用,也只好在个人博客或朋友聊天时说说而已。一些人为了花钱宣传自己,写手也好,媒体也好,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愿意,但多少从另一个方面宣传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也没什么可指指点点的。三是重视力度还不够。景德镇也有一批人、包括院校的专家学者,关注景德镇、关注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敢于在不同的角度发表一些评论,但是好像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纳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倒是个别的像《景德镇日报》瓷苑版、《瓷都美术家》等,还给了陶瓷评论的一块阵地。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批评、需要评论、需要有人“说三道四”,但只要是善意的、积极向上的,那就是可取的。艺术陶瓷鉴赏,虽然多说了一些好话、套话,也是受人之托。但如果看不到一片赞扬和喝彩声的背后,会让人的视线模糊,会影响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前进步伐。景德镇着力打好“陶瓷、航空、旅游”三张主牌,成效明显,而其中尤其要握紧拳头打好陶瓷牌。因为,是陶瓷让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铸就辉煌,是陶瓷让景德镇立镇兴市千年经久不衰。把握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方向,就把握了景德镇发展的方向和命运。

评论:当代陶瓷艺术的几个问题


在当下,不少人对于陶瓷艺术作品有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陶瓷艺术就是在瓷坯或瓷器表面作画。这无疑是一种肤浅的认识。近几年,陶瓷之都景德镇吸引了许多画家来画瓷,持这种意见的大有人在。一件真正意义上的陶瓷作品,应该是艺术与工艺的结合,艺术与料彩、土、火的结合。瓷不仅仅是一种创作媒介。一些国画界、油画界的“大腕”到景德镇画瓷,有的结果并不理想。因为一个真正的陶艺家,不但要有非常好的绘画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各种陶瓷工艺技能,如对青花料掌握的技能;粉彩填彩技能;高温颜色釉赋彩技能;煤气烧制窑变技能;烤花技能;各种不同尺寸瓶型、板材的温度控制技能等等。虽然烧制有窑火师傅负责,但是对于一个陶艺家来说不掌握自己创作的这类艺术作品的烧制温度和温度技巧变化,往往成功率很低。并不像在纸上、绢上或布上作画,成功与否完全在画家个人,火有其不可控制的一面,特别是对于高温釉的焙烧。

当代的陶瓷艺术家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只绘画,只作新彩画,釉下、釉中青花,或作粉彩勾线作品。这种陶艺家只注重对料彩的控制掌握,是知道怎样在瓷坯或瓷器表面上作画。第二种类型的陶艺家就是懂瓷绘而且懂得赋彩填色的工艺。比如作粉彩瓷板,画好后亲自填彩;作高温色釉作品亲自赋高温色釉。第三种类型的陶艺家是绘画、填彩、烧制全由自己完成,如烧制青花作品,亲自烤花,高温颜色釉瓷板、瓷瓶亲自掌握温度的升降时间变化,陶艺家要掌握作品的命运,必须争取做第三种类型的陶艺家。对于一个国画、油画家来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陶艺家,必须掌握料彩的各种工艺和火的神奇魔力。“火”对于瓷器的成功和艺术表现具有极大的影响。火的烧制效果还受到外界温度、湿度、天气、堆窑、产品的密度、位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陶瓷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与作品本身的高度和深度相联系的。这个高度和深度是指文化的高度与深度、艺术的高度与深度、以及工艺的高度与深度。对于一个初入陶瓷艺术市场的收藏者来说,仅仅以画面的效果来确定价格显然是欠缺的,必须从文化、艺术和工艺多方面考量其艺术作品。如果避开其他因素仅从工艺制作角度来考量,釉下青花用料的难度要比使用新彩作画难,粉彩填彩工艺又难于青花用料和用新彩,而高温颜色釉的工艺效果又高于成熟的粉彩填彩工艺,因为高温色釉有不可控的一面,粉彩工艺在可控之中。

陶瓷艺术作品的文化高度和深度,是指作品的精神内涵。艺术作品要有作者个人的思想,陶艺家个人的思想深度决定作品的思想深度。陶瓷艺术的形式的美要打动人,给人以美的感动的就自然具有了艺术的高度。艺术好的效果不仅仅是美的表现,还决定于艺术境界,陶瓷艺术作品的高格调和高境界形成的艺术效果,即是艺术的深度。

陶瓷艺术作品的工艺高度和深度,主要表现为工艺的难度,不易被人掌握的工艺,或创造性的新工艺自然就具有了高度和深度。比如,能自如掌握高温颜色釉的烧控温度和窑变效果的艺术家就非常难得。再比如失传的珐琅彩工艺,谁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谁就掌握了这一工艺的制高点,其作品的价值自然就会很高,因为别人搞不起来。所以,对于任何一件陶瓷艺术作品,只要某工艺达到极致其价值都高,表现出的艺术效果也必然渗透其中。青花料层次分明,其厚重深沉处能力透瓷板;粉彩亮丽动人,入骨三分,立体效果跃然瓷上;高温色釉色彩丰富柔和,凝重奇妙,变幻莫测;新彩如水墨画韵感十足等等,相对于同类作品其价值都高。可以举一些例子,如:李菊生作品的高温色釉的工艺与生动的人物造型作了完美的结合;黄秀乾作品中境界的营造和工艺效果;陆履峻把青花的厚重发挥到极致;朱乐耕致力于高温色釉作品的研究;李晓聪粉彩山水绘画与工艺相融、相和的特点;饶伟华探索的人物创作和大面积高温色釉的艺术效果等等优秀的陶瓷艺术家,都走了一条扎实艺术之路,所以价值高。

在当今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有两种倾向需要克服。一是注重书本和名人之作的临摹,缺少外出的写生;二是重视陶瓷固有特点的工艺锤炼,缺少绘画与工艺完美结合的探索。在第一种倾向的陶艺家中往往把珠山八友等陶瓷作品作为最高典范,或者把国画(包括历史上的经典)作为范本加以临摹。这必须明确临摹的目的。是单纯取画面?是寻找画面与工艺的契合点?还是把传统经典用陶瓷工艺更辉煌地复制到瓷器上,让人得到一种在绢或纸上找不到的感觉?从创作的主流来说,应该让陶瓷艺术作品走出书本,提倡陶艺家外出写生,让陶艺作品具有时代特点。

在景德镇,许多陶艺家简单地走现当代前辈们走过的路,这是没有前途的。近几年已有不少青年陶艺家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说用古彩工艺创作的作品,除了工艺上有别于粉彩、新彩、高温色釉外,其他没有特点,应该积极寻求古彩工艺与形式美的契合点,不能死守阵地。这需要年轻一代陶艺家去大胆实践,使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更丰富。从广义上说,陶瓷艺术作品的创新主要是指器形的创新,釉彩的创新,各种工艺的创新等等。而狭义的陶瓷艺术作品创新,是指用新的工艺创造出历史未曾出现过的精美艺术作品,如历史曾经为之努力而创烧成的祭红作品,珐琅彩绘作品等。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首要是完善和恢复明三代、清三代历史上最好陶瓷产品的品质,特别是在工艺方面的完善;第二,实现珐琅彩瓷的历史水准,把这一失传的优秀工艺继承起来。对陶瓷产品的认识,要从绘画的角度转移到绘画与工艺的结合上。并且,深化对陶瓷艺术作品的认识,不但是陶艺家的事,也是收藏家、陶瓷爱好者、市场经营者的事,甚至是文化美术官员的事。至今陶瓷绘画作品尚没有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占有一席之地,不能列入中国美术的一个分支,也说明它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陶瓷艺术作品有其神秘不可控之特点和独特的艺术美,应在当代各种美术形式大家庭中有一席之地。(雨木)

评论:陶瓷产业发展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点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20年间,陶瓷产业的发展经过几次大的波浪式叠加,粗放式的发展已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规模。产品品种齐全,产业配套完善,多个产区重复发展,形成了广东、山东、河北、华东、福建、四川等传统产区及近两年来的江西、湖南、辽宁、山西、内蒙及湖北、河南等新崛起的建陶产业新兴区域。但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受产业调整政策及资源能源的约束,继续这种发展已到了一个极限。即使产业转移,不外乎把一种模式简单或包装后的一种复制。从目前高安、法库等新兴产区的陶业建设看,仍然无法突破这种传统模式的瓶颈。所以,在产业调整及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违纪的环境下,业内人士惊呼:冬天来了!而且这个冬天将是比较漫长,众多陶企不得不减产停窑裁员,面对行业的洗牌。回首自己,在冬天的寒流里,自身企业实在不具备抗寒御冷的能力。说得调侃一点,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东西并不多。从目前的整体经济状态看,陶瓷行业要想走出目前的低谷,仅靠等待观望,比拼实力,是难以完全实现的。正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改制转型,产业发展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点。

以广东佛山为例,当年石湾的国有陶瓷企业在改制转制的大潮中,坐等观望,等国家政策的“救市”,而与石湾一河之隔南庄,通过银行贷款、个人集资、员工身份置换购买、国有资产赎买等,几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国有制向民营的转型,所以在后来的南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建陶第一镇”的时候,昔日的菜农穿起笔挺的西装不停地为自己的企业剪彩。而曾几何时颇具优越感的“石湾人”,开始跨过南石大桥加入了去南庄陶企打工的行列。国有陶企风光不再,而南庄、西樵、小塘等地的陶瓷企业过得红红火火。因为在当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下,国有体制已经不再适应陶瓷行业的发展。这个突破就是改制转型。

从行业的发展历程看,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在当年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的形势下,开始思考仅靠压机越来大,窑炉越来越长的发展思路显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陶企的发展中开始出现了展厅建设、品牌建设乃至一个企业多品牌化的发展。各种广告宣传、活动策划,蓬蓬勃勃。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这一次的产业遇冷,想要从根本上突破困境,正是要寻求新的突破点,产业发展要想再次获得大的提升,就要从产业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从产品繁杂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品牌密集型向品牌强势型转变。而突破点可以选择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国际化合作等。只有这样,淘汰掉大部分低端企业,资源、能源、资金的合理利用,才能使陶瓷产业获得全面的发展提升,从而由做大升化为做强。这才是产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

景德镇艺术陶瓷销售淡季如何突破瓶颈?


在销售行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七死八活九翻身”。七月是一年当中比较炎热的一个月份,同时也是销售行业的“黑色七月”。

七月份陶瓷生意难做

时下,正逢酷热的七月,我市陶瓷市场销售在炎热天气中面临着惨淡经营。在国贸陶瓷销售市场,前来问津的客商寥寥无己。一位陶瓷销售商告诉记者,今年七月和去年一样,到现在才做了两单100元的生意,连房租和工商管理费都不够。

华扬商城一家陶瓷销售店店主告诉记者,他现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迎接10月份国际瓷博会上了,一心专攻陶瓷创作。

尽管户外天气炎热,但当记者走进金昌利陶瓷大市场,里面开着的空调带来了阵阵凉意。凉爽是件好事,为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不过这凉爽并没招来多少顾客,许多陶瓷店店员对记者表示生意不好做。

淡季与无序展销有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市场开放了,只要是赚钱的行业,总容易导致生意人一窝蜂地去抢夺“蛋糕”。一些陶瓷展销商,带着瓷器,打着千年瓷都的招牌,在外面赚了不少钱。

随后,从无业人员、下岗工人到失学的学生、失地的农民,听说跑展销赚钱,也来沾这股“财运”。从本地各大陶瓷市场购买廉价陶瓷,到了外省历经“天价、地价、水价”地胡乱卖。

一位陶瓷销售商告诉记者,他的许多顾客多次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跑展销的人次太多了,以至于山东、河北、云南等省份的陶瓷经销商的生意受到了极大冲击。景德镇在以上那些省份的展销尚是一波接一波,将大量贴花陶瓷充当名人名作出售,导致景德镇形象大损。

业内人士称,销售淡季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时间季节上,一些无良陶瓷展销商,给市场埋下了祸根。

专家支三招应对淡季

陶瓷销售情况低靡,就像股市行情出现熊市一般,让陶瓷销售商们心里发慌。可记者在采访中采访江西省陶瓷艺术家魏小毛先生时,在他看来,淡季一样有钱赚。

魏小毛对记者介绍,景德镇的陶瓷销售淡季,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已渐渐形成了一种惯性。面对淡季,首先,可采取“推陈出新”的办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制作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作品。比如说,在陶瓷画面设计上,他就突破传统藩篱,将细腻的工笔技艺与豪放的手指画技艺相结合,使整个陶瓷艺术画面形成强烈反差,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要分析和适应购买者的消费心理,南方人喜欢清淡优雅的,北方人喜丰润大气的,在色彩方面北方喜欢浓重、艳丽,南方人喜欢隽秀。

最后就是要拓宽信息销售渠道,建立稳固的消费群体。利用现代通信工具,特别是互联网,及时告知顾客最近自己的新作。与此同时,做好各项销售服务,主动与顾客交朋友,处处为他们着想。

魏小毛告诉记者:对于陶瓷展销商,他不会拒绝,相反他更愿意与他们合作,提供有关陶瓷技艺、陶瓷文化方面的知识及信息,在和他们交流当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更多的陶瓷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在外地宣传文化。

评论:清远电荒 为陶瓷产业转移敲响了警钟


很多在清远设有生产线的陶瓷企业近日叫苦连天,因为近日来用电非常紧张,以至与众多在清远设有陶瓷生产线的佛山陶瓷企业不得不停电,实施错峰用电的措施,而损失每月达上千万元。据清远市供电局负责人表示,清远市目前供电缺口高达40%。同样的也有佛山陶瓷企业老板因担心电荒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将已在肇庆买下的地皮转手卖掉了。

无独有偶。本报记者近日在采访各陶瓷产区时也发现,佛山与高安两地也出现类似清远的“电荒现象”。其中江西高安有陶瓷企业负责人表示,上个月由于电力设备损坏停电停了半个月,在当地的陶瓷企业每个损失都在上百万以上,并且经常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停电。而佛山则有陶瓷企业表示虽采取相关应对措施如利用自己的发电设备供电,但需要连续作业和耗电量大的设备仍无法使用。上述产区的陶瓷企业对于电荒给经营带来的影响感到颇为无奈。

一直以来,为承接各地陶瓷企业在候鸟式迁徙与扩张中所释放出的产业资源,“低成本法”就变成了各地产区“筑巢引凤”的头道菜。各个新兴产区端上桌面的牛肉也大多是资源如何丰富、交通如何便利、土地如何便宜、税收如何优惠等等“硬件设备”。企业在众多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往往就容易忽视一些软性配套条件。例如上述所指的清远、高安两地,在企业上马后短短几年内就遭遇电荒等瓶颈,相信是多数陶瓷企业当初进行投资时所没有料到的。

企业遭遇“水土不服”的事例何止此一项,最近江西高安某陶瓷企业老板向本报报料称企业在当地无法获得正常经营,准备投奔“他乡”。原因在于当地百姓经常上门闹事,以田地遭到“污染”等理由向企业漫天要价,在得不到满足情况下就聚众起哄,轻则吵闹漫骂,重则封门打人。而匪夷所思的是,当初引资时信誓旦旦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政府部门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做起了“壁上观”。更为严重的是,当地街道等一线主管部门为了减少农民的骚扰而好“息事宁人”,竟然在背后怂恿百姓到企业大闹特闹,在不可收拾的关键时刻站出来扮演“黑白脸”。“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企业最终不得不硬起头皮当起了“冤大头”。

上述事例说明,硬性条件都可以“眼见为实”,但软性环境却无法触摸。当企业遭遇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环境,无疑会给后续的经营活动留下隐患。尤其是目前各地陶瓷企业,在新一轮“圈地运动”式的高歌猛进中,更加要慎之又慎。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为艺术陶瓷网络销售点“赞”》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为艺术陶瓷网络销售点“赞”》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