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全国书画陶瓷艺术大赛作品征集接近尾声

全国书画陶瓷艺术大赛作品征集接近尾声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全抛瓷砖

2021-04-05

【www.taoci52.com - 陶瓷艺术】

日前,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省书法家协会、景德镇市文联主办的“景东杯”大器成景、厚德立镇全国书画陶瓷艺术大赛作品征集工作已接近尾声。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大赛组委会作品征集办公室已征集到书画作品1500余幅,陶瓷艺术作品800余件,来自20多个省、市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及陶瓷艺术家、陶瓷艺术爱好者共计1000余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毛国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书写了景德镇“大器成景,厚德立镇”八个大字参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精心书写了一首题为《苏词》的古词,乐穹等一批景德镇市著名艺术家也纷纷送来作品参赛。

据悉,“景东杯”大器成景、厚德立镇全国书画陶瓷艺术大赛旨在让中国文化、艺术和景德镇艺术家走向世界,走向更广大人民群众。大赛坚持“笔墨当随时代”,坚守着为瓷都乃至中国创作更多、更新、更精的与时代脉搏紧密相关,与时代气息密切相联作品的理念,将是一次成功的陶瓷艺术、书法、国画、油画展示。

应广大参赛者的要求,为吸纳更多爱好者及艺术家参赛,经大赛组委会决定,大赛截稿时间延至10月15日,并将出版精美入选作品集,入选作品展将于2013年11月6日至21日在景德镇市昌南美术馆隆重展出。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全国具收藏价值陶瓷作品征集启动


8月14日上午,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最具收藏价值陶瓷艺术作品评选活动作品征集启动新闻发布在北京国粹苑艺术品交易中心举行。中国收藏家协会罗伯健会长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领导、有关专家、艺术家向与会嘉宾、媒体记者介绍了本次评选活动的有关情况,并邀请全国各地艺术家积极参与竞技和交流,共同推动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本次活动邀请冯远、龙瑞、叶佩兰、朱乐耕、刘远长、苏士澍、何炳钦、张学文、张忠义、张道兴、梅文鼎、郎绍君、余润德、岳峰、欧阳中石、郑闻慧、赵之硕、徐朝兴、徐里、徐庆平、覃志刚、萧燕翼、熊光楷等(按姓氏笔画排序)为艺术顾问。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千百年来,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承有序地代表着华夏各个时代的文明,弘扬陶瓷文化,是我们陶瓷工作者光荣的使命。当下,随着工艺、技术和信息的不断推进,陶瓷艺术百花齐放,获得了长足发展,在盛世收藏的热流下,艺术陶瓷也日渐成为收藏界备受推崇的艺术门类。

罗伯健会长介绍本次评选活动的有关情况,本次评选活动的作品征集工作在8月初全面启动,在10月份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举行集中征集及收藏家与艺术家交流等活动。整个征集评选工作将持续到2014年12月份,参赛作品先进行初评,初评后,所有入围作品将于201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北京公开展览,在这期间组织专家进行终审评定,并完成终评工作;获奖作品集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在2014年12月份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期间,举行全国最具收藏价值陶瓷艺术作品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部分作品在文博会上展出及举行获奖作品集首发式等活动。部分获奖作品参加中国收藏家协会组织的全国巡展。

全国最具收藏价值陶瓷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李祥介绍说,为体现评比的广泛参与性,此次评选活动不设任何条件,全国各地所有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个人或企业均可报名参加。为方便报名和咨询,本次评选活动在北京和景德镇设立评选办公室,各地艺术家可登陆中国收藏家协会网站或中国瓷博网下载查看评选详细情况,或电话010-87792155咨询。

罗伯健会长诚挚邀请全国各地艺术家积极参与本次评选活动,加强收藏家与全国各地陶瓷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共同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罗会长说,举办这样一个活动,不仅仅是要搭建一个竞技的平台,促进全国各产瓷区之间的互相交流,更要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把最好最精,最具时代特色和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展现给世人,撬动陶瓷艺术收藏板块,打造艺术陶瓷收藏的风向标。

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鉴定专家叶佩兰;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朱乐耕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博物馆鉴定中心主任岳峰研究员;《中国收藏拍卖年鉴》主编、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书画鉴定专家张忠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端培训部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名家导师班导师、清美艺术品鉴定评估研究会会长余润德教授等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全国最具收藏价值陶瓷艺术作品评选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张辉亮、李祥、雷军、洪阿林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亦出席了新闻发布。

首届全国旅游陶瓷创意大赛作品终审


景德镇正在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未来的发展需要创意和创新——以“中国梦为china而设计”为主题的首届全国旅游陶瓷创意大赛自6月初正式启动以来,日前终于迎来了作品终审的时刻。经过刘远长、邓希平、何炳钦和刘昇辉等陶瓷大家的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了本次大赛的各个奖项。据悉,颁奖活动将在2013年瓷博会期间举行。

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创意产业原创人才,体现陶瓷文化特色和优势,创造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陶瓷产品,进一步弘扬陶瓷文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江西日报社和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行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旅游陶瓷创意设计大赛”于6月6日全面启动,并面向全国征集陶瓷创意设计作品。

作为一场大型的主题赛事活动,市瓷局、市人力和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旅游局等单位作为协办单位,对该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大赛总奖金10万元。设特等奖1名,日用陶瓷类、陈设陶瓷类、创意陶瓷类金银铜奖共计30名,提名奖50名,网民评议参与奖200名。另外,为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特设新锐陶瓷设计师奖10名(含团队)。

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颁奖


陶醉禅城--中央电视台走进佛山,刘欢、韩红、费玉清、容祖儿等歌坛明星与大家共度美好时光。大会颁发了全国陶艺创新大赛“市长奖”,陈云贤市长为获奖者刘泽棉颁发了三十万的奖金。

为了促进石湾陶艺的健康发展,在行业内鼓励树立个人风格,倡导独创精神,以促进传统陶艺的创新,包括传统题材的开发、传统艺术程式的开拓、传统技术(煅烧、色釉等)的创新等等,同时推动产业发展,本届陶艺节举办了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对于本次大赛,佛山市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特地设立了市长奖,重奖30万元。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本次大赛得到了全国各大陶瓷产区艺术家们的积极响应,共有来自福建德化、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湖南醴陵、山东、河北、广西、潮州、广州及佛山等全国各大陶艺产区的近200件作品参赛,参赛作品层次高、规模大,代表了中国陶艺界的较高水平。

近日,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同佛山市经贸局、佛山市监察局及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的评选工作。在由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国务院陶瓷顾问)、中山大学李炳荣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曹国昌教授、张海文教授、国际石湾陶艺会理事长梁义(香港)等5位国内陶瓷界的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认真评审下,大赛的市长奖及其它各奖项均已评出,刘泽棉的《兵圣孙子》荣获市长奖,梅文鼎的《喜得大利》、吴植华的《盆满钵满》、刘火兴的《达摩东渡》分别获得金、银、铜奖。

为了实现大赛的持续性,在佛山市政府的倡导下,全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大赛将每两年举办一届。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大赛成为全国陶艺行业的“奥斯卡”,以此促进中国传统陶艺以更新的面貌和活力立足于世界的陶艺之林。

评委评价摘要:

张守智:在近两年的全国人大会议、科学院院士会议、全国科技大会等会议上,都提出了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是发展自主创新的经济。佛山是传统的陶瓷产区,也是国内领先的产区,由佛山来举办这样的大赛,可以起到由龙头带动发展的作用。

李炳荣: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必须有强力的后盾,本次大赛得到了佛山市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是中国和石湾陶艺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

曹国昌:参评的作者多了,艺术风格更多样化了,内涵更丰富了,作者更加注重新题材和个性化的创作。但在吸收其它艺术形式优点的同时,切记不能变成既不像东方又不像西方,两头不到位。

张海文: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要吸收其它文化的优点,但同时也必须保持住本土文化的DNA,本次大赛的一些优秀作品在这方面就表现得很好。

梁义:我从事收藏30多年,平时很难见到这么多的优秀作品。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比赛,让收藏家们有更多欣赏的机会,也有利于传统陶瓷艺术的推广。

淄博“硅元杯”日用陶瓷大赛征集作品


作为“创意淄博”2011年工业设计大赛的组成部分,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承办的“硅元杯”日用陶瓷大赛日前开始征集作品。

为鼓励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和广大设计爱好者积极参赛,此次大赛进一步扩大了获奖面,设置了金、银、铜和优秀奖四个奖项,最终评选出42位获奖者,均提供现金奖励。同时邀请到国内著名设计专业网站《设计·中国》(design.cn)作为此次大赛的协办单位,进一步提升了大赛的学术层次和在业界的影响力。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旨在扩大“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品牌知名度,引导陶瓷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参赛作品为设计创意类作品,以日用陶瓷类产品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为主,鼓励广大设计人员深入挖掘齐文化、聊斋文化、蹴鞠文化、陶琉文化等具有淄博地域文化的特色进行创作。有实物作品者可以凭实物作品参赛。没有实物的,可以凭手工绘画、平面或三维的电脑设计作品参赛,平面和电脑设计作品要充分展现作品的造型、颜色、装饰图案等。所有参赛作品将在2011年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进行展示,并在展览现场由观众参与投票进行初评。在确定入围作品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奖励作品名单。

作品征集截止到2011年8月25日。

首届全国青年陶瓷艺术大赛颁奖大会举行


10月21日晚,在2014第十一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首届全国青年陶瓷艺术大赛颁奖大会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市委书记刘昌林,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秘书长王庆,市委副书记梅亦,共青团江西省委副书记廖良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振泰、周景伟,副市长汪剑平等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当晚颁奖大会灯光璀璨,会场座无虚席。随着音乐声响起,个人独唱《她说》、配乐诗朗诵《瓷的传奇》、陶瓷服饰秀《青花玲珑》、民族舞《莲花处处开》、川剧变脸、歌伴舞《中国少年》等节目用多种艺术手法的表现形式、直抵人心的艺术效果将现场气氛不时推向一个个高潮,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

此次大赛,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极具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陶瓷艺术人才,获奖作品技艺精湛,让人耳目一新,其中曲晶的《炻器》获青年学生组金奖,田野冬雪的《八月印象》、朱国东的《无相无生》获青年学生组银奖,王玮璟的《彩陶印象》、孟群的《悟象》、金振飞的《自由在高处》获青年学生组铜奖;吴昊宇的《新石器》获青年艺术组金奖,李同魁的《吟梅》、林一蕙的《白露为霜》、李黎的《马上出发》获青年艺术组银奖,吴文龙的《华服系列二》、章晨的《梦幻童年》、余建江的《有·无形》获青年艺术组铜奖。大赛的主旨是为了进一步弘扬祖国民族文化,推动陶瓷创意产业发展,为中国青年艺术家和青年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的陶瓷艺术交流展示平台,展现我国青年在陶瓷艺术领域的风采,推动青年陶瓷艺术创作热潮。

此次全国青年陶瓷艺术大赛由瓷博会组委会、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主办。大赛自8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景漂”和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在内的全国高校师生200多人参加比赛。作品分青年艺术家组别与青年学生组,包含了绘画类、雕塑类、生活陶艺类等类别。另外,所有获奖作品将由主办单位在瓷博会结束之后,参与为期一年的全国巡展,举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成都。

血脉相融 陶瓷艺术发展与中国书画关系解读


中国陶瓷、中国书画,本身是两项有着历史文脉关系的艺术,彩陶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陶瓷、书画的关系其实是母与子的关系。陶瓷文化是对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陶瓷器上出现绘画图案纹饰的情况,最早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中,部分细泥质陶器表面施有陶衣,并有用黑白红等颜色彩绘的图案花纹。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开创了绘画技巧美化瓷器的新领域。

青花的出现,是瓷器装饰绘画艺术的一大突破。特别是元代中期以后,青花已趋于成熟,它的胎体洁白细腻,青料浓翠艳丽,这都为在瓷器上洒脱自如地应用和表现中国的绘画技巧,提供了工艺上的先决条件。元代青花瓷的成就很高,这是因为它在我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标志着青花瓷已由初创发展到成熟;还因为它在装饰和绘画工艺水平上,把国画风格技法运用于瓷器的装饰。

元青花瓷装饰绘画的内容和题材都较广泛,主题图案纹饰主要有三种:一是植物纹,以缠枝牡丹和缠枝莲使用最多,此外还有串枝花灵芝等;二是动物纹,以龙纹为主,亦有凤纹、孔雀、狮子、天马、麒麟、草虫等;三是以人物故事题材图案为主题,如元曲杂剧中的历史人物、隐逸先贤的图案等。虽然元代青花装饰画的题材多种多样,但根据众多考古发现以及传世的实物资料不难看出,在元青花瓷中以植物为主题的图案画为主流。其次为动物和动、植物相结合的绘画,人物故事题材图案画较少。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明代青花瓷的装饰绘画,大大超过了元代。明代瓷器纹饰同样以图案为主,其纹样有植物、动物、人物等等。不过,明代以人物故事图案为主题的青花瓷上,出现了以仙山楼阁为背景的故事画,画面大多以云头衬托,内容有元曲故事、神仙高士和闺阁妇女。还有一种婴戏图,数量众多,花样也层出不穷,其内容也在当时各种民间艺术品如版画、年画中屡见不鲜。

综观元代、明代青花装饰绘画内容题材以及装饰风格不难看出,元明两代是青花瓷画的继承和发展时期。自元代开始运用青料作为陶瓷装饰以来,这一装饰手法便日渐盛行。由于青花“料分九等”,色阶深浅不一,加上各时代在瓷胎上运用青料绘画的技巧不一,使瓷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益加完美地结合起来。青花瓷绘的风格与当时的中国画有着不绝的渊源关系,瓷器装饰自从吸收了绘画技法以来,扩大了装饰题材和表现手法,得到了惊人的发展,把中国卷轴画的笔墨艺术在瓷画上体现出来,使青花瓷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崛起于清代末期的浅绛彩是当时景德镇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它一改当时粉彩瓷的繁缛、堆砌、花哨,缺乏艺术情感和创意的面貌,开创了陶瓷文人画的先河,令日渐衰败,江河日下的晚清瓷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它首次大规模的将诗、书、画统一于瓷器进行表现,将文人画结合进入瓷画,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开启了现代彩瓷风格,对现代我国瓷绘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时,文人画家为了便于适合自己在瓷上绘画,简化了粉彩的工艺技法,创立了接近元代浅绛山水画的瓷上浅绛彩。他们运用国画技法在瓷上大写意、小写意或工兼写;题材更加广泛,不限于山水。这些活跃的瓷上文人画家开创的浅绛彩在当时代风靡一时,获得了一定的商业上的成功。新安画派是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他们在瓷画领域首开浅绛文人画先河。接着珠山八友承前启后,完整地继承中国书画的传统精髓和景德镇瓷器传统粉彩绘瓷技法,创立了文人画派的新粉彩瓷画艺术。

珠山八友他们自觉追求瓷艺作品的书卷气,努力提高自身的书画和文学修养;他们在瓷艺创作中,执着追求文人画的意境美,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感;他们张扬瓷艺家的艺术个性,提高了陶瓷绘画艺术者的艺术品格和社会地位。同时珠山八友的新粉彩又有自己的特色,它综合了粉彩和浅绛彩之优点,既有粉彩的细腻,又有浅绛彩的奔放,且颇具个人风格。珠山八友重视陶瓷工艺,对粉彩彩绘的技法娴熟掌握,创作的作品鲜艳亮丽,经久不变。浅绛彩的文人瓷艺家更注重瓷上彩绘的“写”,而珠山八友在保留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点,在“写”之外,还有“描”和“彩”的用笔,以加强所绘物体的细腻、真实和立体的感觉。浅绛彩的题材限于文人画的题材,基本保留传统文人画的创作精神。

珠山八友的绘画风格由中国文人画艺术蜕变而来,并且通过新粉彩形式进一步发展。珠山八友在20世纪的上半叶,他们以创新主力军的姿态,活跃在中国陶瓷艺术界,他们在瓷艺创作上的表现形式、品位、格调、审美旨趣和艺术追求都迥异于以往,从而把中国陶瓷绘画推向了新的历史高点。

陶瓷艺术由三部分组成,即绘画、器型、窑变。由于传统陶瓷艺术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装饰性,而人们又往往出于实用性的考虑,因而不将绘画这个陶瓷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陶瓷艺术的主要内容。所以陶瓷艺术的绘画性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淡化和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长期经历着皇权左右的特殊历史阶段,皇帝喜好的图绘,由宫廷画师画好,再带到窑厂交由工匠仿制。因为传统陶瓷上的绘画并不是一次性创作完成的,在工匠们复制的过程中,原作的气韵必然流失不少。这也就造成了传统陶瓷一直以来不被归为艺术品,而被归为工艺品的事实。陶瓷绘画由于不是“创作”,而是“复制”而成,因而一直属于陶瓷艺术的附属部分。但是从美术学的角度来讲,绘画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绘画有独立的文化地位和艺术语言,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不应该是孤立的、维持现状的。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绘画性对陶瓷艺术的重大进步作用。传统的继承确实很重要,但那只是对历史的记录,而真正有意义的其实是创新。当代陶瓷的绘画性体现,应该是新世纪中国对国际陶瓷艺术的贡献。这种承担着历史责任的“绘画性”则不仅仅是传统陶瓷上的青花、斗彩、云卷纹和“梅兰竹菊”,而是一种可以与国际对话的艺术语言。

当代艺术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到陶瓷艺术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一大批学院派陶瓷艺术家都开始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进行陶瓷艺术的创新,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有着相当好的文化理论背景,很多就是学西方绘画理论出身的。

今日陶瓷艺术瓷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作品,也早已是百花齐放。它有釉上釉下之分,因而它既可以造成像油画那样的堆积效果,也可以渗入材质造成国画大写意一般的效果,这样的艺术宽度是一般的绘画作品无法达到的。

陶瓷艺术的绘画性,使世界读懂了中国的陶瓷语言。

当然,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是不能互替的两种艺术形式,他们只能互相影响,相互借鉴,共同启发,共同进步。陶瓷绘画要重视陶瓷的材质美,注意绘画装饰和优美器形的完美融合。纹饰、质地、造型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陶瓷的材质美,器形美、装饰美、色彩美,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这是陶瓷艺术家应该坚守的,也是广大热爱陶瓷绘画的中国画家需要学习了解的。陶瓷绘画艺术在充分借鉴中国画艺术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了陶瓷艺术本身,拓展了陶瓷装饰的途径,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诞生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家。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佳作。这一点是不容否定的。现在不少中国画家热爱陶瓷绘画,并深入实践,给现代陶瓷装饰带来了清新活跃的艺术氛围。也为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带来了不少的变革创新。这也是现代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相互影响,共同繁荣的新气象。(摘自景德镇广播电视周报)

景德镇“瓷都珠山”杯全国陶瓷和书画艺术作品联展侧记


嘉宾参观“瓷都珠山杯”全国陶瓷和书画艺术作品联展。

近日,由中国陶瓷艺术文化发展中心、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和市老干部局联合主办,珠山书画院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慰问抗日老战士仪式暨“瓷都珠山杯”全国陶瓷和书画艺术作品赛联展在我市举行。当天上午,抗日老战士张新城、王长治、张克宇出席活动,就座在主席台前排,少先队员向他们献上了鲜花,主办方赠送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瓷盘。

展览现场,不仅有陶瓷书画作品,还有纸质书法作品,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和抗日军魂,优美的诗句,描写着英勇的抗日军民。他们在陶瓷作品上通过书画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让更多人铭记抗战历史,展现风景秀丽的祖国风光。

“瓷都珠山杯”全国陶瓷和书画艺术作品联展赛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学习和弘扬中国人民抗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学习抗日战士流血牺牲、顽强作战、勇敢杀敌的精神。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少先队员向抗日老战士献花。

6月初启动以来,参加人数多,参与面广,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西、湖北、黑龙江、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的陶瓷和书画艺术家、爱好者1000余人参赛、参展艺术作品近300件。广大陶瓷和书画界的人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以高超的艺术能力,创作优秀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期间大赛承办者组织参赛的陶瓷和书画艺术家、爱好者举行了联谊笔会,参会者即兴挥毫泼墨,作书绘画、画瓷,创作了一批高水平的陶瓷、书画艺术作品。

情系祖国,情系抗日老战士。不少艺术家献爱心,企业家认购艺术作品,向抗日老战士进行慰问。珠山书画院聘请专家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绘有抗日战争胜利图像的大瓷盘作为纪念品赠送抗日老战士。大会还向获得书画和陶瓷艺术作品奖项的艺术家颁发获奖荣誉证书。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刚刚对古陶瓷产生兴趣时,启蒙老师熊之理先生对我说:“要想能正确地给古陶瓷断代,首先要具备对中国书画的鉴别眼力,如果看不懂中国书画,要想能读懂中国古陶瓷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收藏之路的不断延伸,此话越来越显出它的中肯和正确。自古陶瓷诞生的那一天起,原始的绘画和书写线条就铭刻在陶胚中。从距今约5000-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各种精美纹饰上来看,如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及瓮等上面,均用红彩或黑彩勾画出绚丽多姿的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不乏有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无不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反映出原始先民潜在的绘画表现天赋。水鸟啄鱼纹船型壶、人面纹彩陶盆、鹤衔鱼纹彩陶缸等都是震惊世界的艺术精品。这些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造诣高度的作品是任何仿品都无法企及的。读懂了那个时代的线条和绘画特点,也读懂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再从华夏艺术水平达到顶峰的宋代来说,以被列为五大名窑的“汝、哥、官、定、钧”为例,汝窑以素为主,也有少量刻划花工艺,台北故宫收藏的一只长颈瓶上就留有划花图案;其次在定窑上,反映出刻、划、印、塑等手法最为丰富,题材也十分广泛,花、鸟、莲、鱼、鹭、龙、鹤均有。几乎任何一件留有刻、划、印花等工艺的作品上都能发现,每一笔线条都是那么有力,每一个转折都是如此的流畅,每一个造型都是这般的生动!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当今,没有一件仿品能达到那个时代的刻划水平。

到了元朝,元青花的崛起成为瓷坛独秀,而元青花除了苏麻离青料产生的浓艳深沉的特色外,它的画工给人们视觉造成的冲击力,是后代无人能企及的。那种豪放粗犷的用笔方式,和流畅爽快的大写意线条,在懂得绘画元素的内行人眼里,会带来无比养眼的舒适感。

元青花为什么会受到全球藏家的追捧,和其绘画艺术造诣之深、之独特是有关系的。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位艺术家作品的艺术价值,有一个颇为简单的标准——即看他的作品被摹仿的易难程度。越难摹仿的艺术含量就越高,如果很容易被募仿,那便是低俗的作品。记得三十年代流传在上海书画界的一段佳话:著名海派大师吴昌硕门外挂着几张白宣纸,同时搁着笔墨,来访的人不用留名,只需提笔在纸上书下一横,过后,吴都能识出是谁来访过了。初初听来,仿佛有些玄乎,其实,懂得中国书画线条的人知道这不是诳人的。每个人提笔留下的线条中所反映出的笔墨韵味是不一样的。在精通笔墨精髓的吴昌硕那里,自然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由此,想到了古陶瓷官窑器的落款。

远的不说,就说清三代“康、雍、干”的官窑器底款,都出自御窑专门写款的高手。有的一个时段,比如青花款,几乎是一人书写,写了一辈子,那娴熟的功力,是后人无法仰背的。以落在康熙晚期那些小件器上的青花款为例,流畅和毫不迟疑的笔法,看起来是那么爽,特别是“大、康、制”的最后一捺,爽快而利索,极显颜体神韵。就单单这一笔,我从未见过一件仿品能达到此水平的。再拿“大清干隆年制”的六字篆书款来说,起笔到落笔不会停顿,除了转折处流下一点较深积釉和到止笔处流下的一点积釉外,其他的线条中均可看到书写者毫不迟滞的运笔过程。这是几十年书写功力造成的效果,现代仿者是根本达不到的。故只要见到那些款识线条断续相连,行笔线条积釉不断的东西,必是仿品无疑。

我朋友曾说,清末民国时的书画小家,都胜过现在的所谓书画大师,这话一点不过分,中国书画艺术的造诣培养首先需要心灵的沉静,而浮躁和一切向钱看的现实社会,已经缺失了造就中国书画大师的土壤。中国官窑器上的图案,特别是康雍干以来,都由宫廷造办处顶级书画大师绘书而成,其精美程度可想而知。故看懂了中国书画,也容易识别古陶瓷真伪的面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全国书画陶瓷艺术大赛作品征集接近尾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全国书画陶瓷艺术大赛作品征集接近尾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