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10大成就缔造传奇

“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10大成就缔造传奇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1-04-06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高48.5cm、口径9.2cm、底径17cm、周长95cm。采用青花工艺、梅瓶造型。按照“密不可透风,空可以跑马”的中国山水画构图美学法则,瓶身构图一面手绘古希腊卫城,另一面手绘有万里长城,象征着奥林匹克从发源地来到了中国。瓷瓶的颈部绘有橄榄枝花环,取“世界和平”之意。祝福北京,祈盼世界永久和平。

近段时间以来,一件由中国瓷坛泰斗王锡良、当代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三人联手绘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监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发行、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及景德镇珠山画院联合出品的,建国以来首件青花大作“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受到全国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的热情推崇,因向社会总发行有且只有800套,同时仅限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少量城市推出,个别地方还引起收藏者的恐慌性大批量收藏(全国唯一专线:400-650-0653)。因温度太高、成品率太低,有预定的收藏者足足等了两个月才拿到心爱的宝贝,即便如此,北京等地依然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藏预订热潮。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推出青花瓷?为什么这款国礼青花瓷这么受到大家欢迎?它的价值到底何在?带着这些好奇,笔者采访了景德镇珠山画院负责人顾先生,谈及全国热烈的收藏态势,欣慰之余的他一口气总结了10条国礼青花瓷的成就:

如果不是因为2008年盛事,也许中国的陶瓷界不会有这次青花瓷艺的惊天大突破

青花瓷牢牢占据中外名瓷之首,源于唐宋,兴于元代,盛于明清,对世界影响至大。国外称青花为“bluechina”,景德镇因青花瓷而被称为世界瓷都,直至今天在国际拍卖市场创造2.28亿元人民币最高拍价的就是青花瓷。民间流传“宁藏青花一件,不留黄金一箱”。taOCi52.com

千百年锤炼,青花瓷在器型、釉料、绘画技艺上已形成既定风格,因烧制极其困难,一直无法突破。恰逢2008盛世,为国礼需要,自2005年开始,国家用瓷办联合有当代官窑之称的景德镇珠山画院全力研制一款全面超越的青花瓷,以永久铭记这个时代,从大师推选、创意碰撞、器型征集、釉料研制、工艺流程改造等各重要环节全面创新,历时3年,一件惊动世界的绝美青花大作“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终于诞生!

我们这样看,这件国礼青花瓷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古代青花的所有的美,可以看到当代大师们的突破和成就,这是景德镇历史也是中国陶瓷历史的上一次惊天大突破!

87岁王锡良、74岁王恩怀、68岁熊钢如,三个时代的三位顶级大师创造历史

王锡良,中国瓷坛泰斗,珠山画院名誉院长,200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中国第一位单件作品售价过百万的当代瓷器大师,作品市场奇紧。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青花大王”王步嫡亲传人,有“当代青花大王”之称。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馈赠外宾,收藏价值巨大。熊钢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珠山画院院长,曾任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改造副总设计师。香港回归纪念瓷《紫归牡怀》创造了10年涨20倍的升值奇迹!

如果不是国瓷办的邀请,如果不是国礼的需要,三位顶级瓷艺大师根本难以首次聚首,三位大师青花造诣炉火纯青,阵容之大、级别之高,必将永载中国制瓷史册!

大胆打破景德镇千年传统,融合古代经典工笔、运用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创造出中国青花艺术的一大奇迹

中国传统青花作品向来重工笔,轻写意,擅长装饰图案绘制不重写意山水创作。“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在创作上集古今之精髓,取各大家之所长,大胆突破,首次将传统青花、近代青花与现代青花技艺于一身,三种艺术风格各显神韵又水乳交融: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及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林匹克从发源地来到中国,为写实的传统技艺;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取材王老十多年前在黄山写生手稿,为小写意风格,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气象万千。

首次使用秘密研制的稀有青花釉料,表现出难以置信的立体感与层次感,有人说,这是一件一不小心就会让自己掉进画里的杰作

青花美自青花料,国礼青花瓷之所以呈现出如此光辉美妙的色泽,除了冰肌玉骨的胎瓷之外,关键还取决于特种青花料创造性的使用。传统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是用钴土矿炼制出来的,国礼青花瓷则结合多种青料按秘方比例配比调制而成,通过创新的提纯科学将铁、锰 等杂质去除到极至,使得国礼青花瓷呈现出宝石蓝的动人色彩!

v有了神秘的上品青花料,大师们炉火纯青的“现代分水”创作技法便有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王锡良、王恩怀、熊钢如三位大师仅用一种青花料,突破传统青花平涂的单调,结合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充分表现出景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离,使画面如同中国水墨画般的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走近欣赏,可以发现这件珍品青花竟有8层立体,大师们的用笔之妙,令人叹为观止!

瓶型向江西、湖南、广东等十个省大规模征集,超越前人的完美梅瓶器型诞生

青花美,还须有符合其意境的器型来承载,经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以及三位大师多次探讨,2005年年初便确定了采用向有“皇瓶”之称的梅瓶造型。但梅瓶自古以来全世界有上百款规格,珠山画院最后决定向全国征集最合适的造型。半年内,得到了来自江西、湖南、福建、浙江、河北等一百多个制瓷点的响应,经再三甄选,大师们在5个应征瓶型的瓶口、瓶颈、瓶肩、瓶腰、瓶底各选择一部分重新组合,让景德镇最有经验的工匠重新拉坯,最终才形成眼前大家看到的这款器型。可以这么认为,国礼青花瓷的梅瓶造型取各家之长、集古今之美。光凭这一点,哪怕就是一个白瓷瓶,也是价值非凡!

著名书法家弘涛题字而不留名,绘画首次出现国外建筑,底款惊现国礼字样,前所未有,样样珍贵

“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中的“永久和平”4个字瘦劲清逸,颇显功力,出自我国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弘涛的亲笔。考虑到国瓷的特别要求,弘涛先生愿意为之题字但并未署名,打破惯例,在中国制瓷史上前所未有!此外,中国传统青花表现的多为工笔技艺,以花卉、走兽、龙凤并结合少量人物为主,但少见有国外建筑出现在中国青花瓷绘画上,这次绘制古希腊卫城可谓是开中国青花瓷画之先。

一代名瓷,除了看绘画、发色、胎质、器型之外,还要看底款,底款是瓷器的身份证,尤其是国礼用瓷的底款必须征得主管部门及国博专家的一致通过方才可以烧制。国礼青花瓷的底款首次以“国礼”制款,足见国家对这次制作出品的高度重视。

拉坯、大师绘制、入窑烧制三地隔离,全程安保,一块碎片都不会外流

为遵照国礼用瓷的保密要求,国家用瓷办要求国礼青花瓷的制作流程的核心环节必须分开并严格执行。国礼青花瓷胎体拉坯在景德镇市区的秘密基地,制好的坯胎经过自然风干后选择晚上时间由工人肩挑至大师绘制的创作坊,等大师绘制完成后,又由另一批工人在晚上肩挑至窑厂进行烧制,烧制现场设有24小时保安值班。整个环节,只有类似古代“督陶官”的人知晓全过程,确保核心环节受到保护,就算是一块碎片都不会外流。珠山画院对每一件出品的国礼青花筛选十分严格,不合格的根据规定必须一律打碎再择地深埋。国礼青花瓷的制作不计时间,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挑选,确保每一件都是上品中的上品!

从监制、创作、出品到发行单位,每个配合部门及环节都代表中国至高权威

国礼青花瓷系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监制,并在每套监制证书上加盖红色原章,据称国博光为这2008套证书核对、品质确认并盖章前后就花费了三个多月时间。青花瓷的创作出自王锡良、王恩怀和熊钢如这三位不同时代的顶尖代表人物,真正成为中国制瓷史的标杆。

国礼青花瓷出品单位是国家用瓷办和我们珠山画院,国家用瓷办全称为江西省陶瓷工业总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是专为中南海、外交部提供国礼用瓷的权威单位,创造当代瓷器拍卖天价的“7501”毛瓷就是出自该单位。而我们珠山画院是景德镇的名片,拥有近百位大师团队并设用先进的研究团队和烧制设备,还值得一题的是国礼青花瓷的发行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作为国家重要文化机构,首次为一件瓷品承担发行任务,国礼青花瓷的重要性和收藏价值可见一斑!

以景德镇仅存的高岭土为原料并结合国瓷办新配方,胎体厚薄均匀、白皙如玉,中国制瓷史上的全面超越之作

国礼青花瓷发色艳丽青翠,胎体如同白玉,似有凝脂,当世罕见。经了解,此次采用的是江西省国家用瓷办公室保护起来的珍贵稀有的高龄土,结合国瓷办最新秘密配方研制而成,视觉非常柔和,用手摸上去好像涂有一层油般的滑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瓷胎的细腻度已经超越了“7501”毛瓷。

规模庞大的首发式轰动全世界,破例从当今国礼中拿出限量配额向公众发行,能拥有就别无所求

2007年首批国礼青花瓷烧制成功后,在北京举办了轰动世界的新闻发布会,来自希腊、希腊、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德国等17个历届奥运会举办国和24个国家大使馆代表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中国外交部、中国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与著名团体共300余人与会。会上,各国代表纷纷表达对2008北京奥运的深情祝福并代表本国收藏国礼青花瓷,代表们对国礼青花瓷的艺术和成就表现出高度赞赏和认同。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盛世国礼,永载史册-钧瓷国礼鉴赏


中国钧瓷文化园

孔家钧窑是唯一12年荣获东博会指定国礼称号的企业。为东博会国宾提供了系列精妙绝伦、华贵不凡的国礼纪念品,得到了中外贵宾的高度赞誉,展现了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大美。其钧瓷艺术和悠久文化也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孔家钧窑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落成的中国钧窑文化园于2015年被列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为艺术总监的孔家钧窑是中国钧瓷的领军企业,它以“传承文化、缔造经典”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作品多次在全国陶瓷艺术大赛中获得金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国家权威部门收藏。

钧瓷国礼鉴赏

1、《盛德四方》第十四届(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盛德四方》釉色五彩缤纷、错综掩映,为自然窑变而成,带有莹润乳光,赋予国礼雍容博大的气韵,堪称当代中国艺术中的珍品。其造型由中国古老的礼器——鼎演变而成。上部为传统穿带耳饰,上有四个绵密自然、优雅流畅的伊斯兰式卷叶纹纹样,寓意中国与东盟10国互联互通、繁荣昌盛,并突出本届东博会主题国文莱元素。底座装饰着海浪纹饰,完美契合了本届东博会“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题。

2、《太平有象》第十三届(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国有象天下太平,家有象吉祥平安,国礼钧瓷《太平有象》完美呈现了2016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和中国的大国风范:《太平有象》得名于作品瓶形象耳的造型,在传统文化中,太平有象是喜象升平,民康物阜的象征,这恰恰契合了中国睦邻友好、共同繁荣的外交理念,彰显中国与东盟携手发展,共享和平安宁、繁荣昌盛的祝愿。

大象头顶装饰如意云纹,精美华贵,寓意吉祥如意,下饰以圆活环,巧妙灵动,寓意万事圆满;瓶身玉带环绕,前后装饰以两朵莲花,花心莲子累累,不仅寓意连连富贵,代代吉祥,更象征中国“一路一带”的国家大战略将东盟各国紧密相连,硕果累累;玉带上方均匀装饰13颗乳钉,见证着中国•东盟携手共进的13年辉煌历程;此外,瓶口如荷叶般舒展优美,其别具匠心的荷口造型,表达了中国与东盟10国和平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共同愿景。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国礼钧瓷《太平有象》发布交接仪式上,孔家钧窑总经理孔春生(左)向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右)交接钧瓷国礼《太平有象》

钧瓷《太平有象》作为国家盛事的国礼重器,不仅典雅高贵,尊崇华美,其还蕴含这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其造型《太平有象》源自禹帝时期白象耕土,以为瑞兆,从此以象作歌颂升平沿袭成俗。装作品饰的莲花、莲子装饰,源自北魏的莲花瓦当,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还有着佛教的圣洁、文人的清雅等独特内涵。纹饰与口沿荷叶造型互为呼应,有着和和美美,四海一家的寓意。

《太平有象》瓶身玉带上方的13颗乳钉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用的纹饰,其最早源自于中国古代玉器上的“谷纹”。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汉族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此次钧瓷国礼《太平有象》13颗乳钉纹,既是中国-东盟携手共进的13年的见证,也寄予了中国-东盟以共同的文化为纽带,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共赢的祝愿。

《太平有象》整件作品精美华贵,窑变举世无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呈现了钧瓷艺术的极致大美,这不仅是2016年东盟盛事的荣耀国礼,也是中国艺术的巅峰代表,还是尊崇华贵的艺术珍品。

钧瓷国礼《太平有象》拍卖66万元成交

2017年1月3日,香港国际展览拍卖公司举办的“香港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在香港丽豪酒店盛大开槌!拍卖现场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数百位收藏家竞拍,气氛十分热烈,多件热点拍品出现反复拉锯、激烈竞价的场面。其中,孔相卿大师的巅峰代表之作——钧瓷国礼《太平有象》以10万元起拍,经过近20个回合的激烈叫价竞拍后,以66万元(含佣金)成交!

3、《和乐天下》第十二届(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钧瓷《和乐天下》以青铜器“簋”为基本造型,器身装饰两个如意水纹耳饰和鹿头雕塑。水纹如意耳饰,简洁流畅,如海中浪花;鹿头灵动精致,鹿音通“路”,喻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二者象征中国与东盟2015年合作主题“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

“和”象征和平共处、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乐则意味着喜悦安泰,乐观向上,充满信心。国礼钧瓷《和乐天下》寓意中国—东盟10国的友谊与合作祥和、友睦、长长久久。祝福中国与东盟10国的合作通过可持续发展,共创美好的明天。

4、《汇融四海》第十一届(2014)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本届博览会上,由孔相卿大师设计制作的国礼《汇融四海》,以中国古老的礼器香炉为基本造型,顶部为镂空祥云纹样,两侧装饰一对如意祥云耳饰,周围分布11个圆孔,象征中国—东盟召开第十一届博览会。三足挺拔俊秀,底座饰以海浪纹,不施釉,独具古朴苍劲之美。釉色五彩缤纷、错综掩映,为自然窑变而成,乳光莹润的光泽,赋予国礼雍容博大的气韵。

祥云在中国代表好的预兆,五彩祥云,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同时,祥云象征的“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与东盟10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得到充分体现。

孔子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中国与东盟10国山水相连、血脉相通、人文相亲,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汇融四海》的海浪纹,借鉴元代青花瓷纹样,寓意本届博览会主题——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汇融四海》象征着本届博览会将以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姿态,汇聚八方资源,带动深度融合,中国与东盟10国将和衷共济、共谋发展、互利共赢。

5、《祥和尊》第十届(2013)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国礼钧瓷《祥和尊》以手工制作成型,整体造型简约端庄,充分表现出自然窑变的钧瓷美学特色。《祥和尊》采用钧瓷独特的高铁胎质,运用重还原气氛高温烧制,器物通体釉色红紫相间,错综掩映,浑厚莹润,赋予国礼华贵高雅、雍容博大的气韵,是当代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极品。

《祥和尊》尊体借鉴古代中国礼器玉琮的造型,腹部似圆非圆,共有十个棱形纹饰,象征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古代文化信仰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传统,玉琮象征“财富”和“昌盛”。器口两侧装点有凤鸟耳饰,取材于青铜器中的凤纹造型。美丽的凤鸟相向盘顾、展翅挺立,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是祥和、安宁、美好的象征,“见者天下安宁”。如果说龙象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祥和安宁的一面。国礼钧瓷美器《祥和尊》以琮、凤等古代中国吉祥文化为载体,以1300℃高温凝练出对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衷心祝福:祝愿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寻求新动力,把握新机遇;祈愿中国与东盟十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祥和尊》整体造型像汉字“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象征“完美”和“圆满”,隐喻“十全十美”。《祥和尊》造型又似一个大写“中”字,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和”。相聚博览会,十年铸辉煌。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十年来,以博览会为区域合作一体化重要平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互利共赢,实现了政治的互信、安全的合作、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融合。《祥和尊》承载华夏古代文明中之“圆满”、“中和”等祈福元素,祝愿中国和东盟十国人民祥和、安康、幸福。据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祥和尊》将作为中国的友好使者,赠与与会的与东盟国家的代表,把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为博览会增姿添彩。

6、《乾元鼎》第九届(2012)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钧瓷《乾元鼎》,造型端庄大气、纹饰典雅精致,窑变釉色高贵华美,是当代中国艺术陶瓷中的珍品。它以中国古老的浑天 仪为创意原型,装饰四个龙形如意祥云耳饰。线条简练飘逸,底部为玉琮造型,挺拔俊秀,代表着四面八方、天下太平。覆盖于鼎身的釉色,青白红紫错综掩映,为 “自然窑变”而成,乳光莹润的光泽,赋予国礼雍容博大的气韵。

浑天仪体现的是中国古老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宇宙大道、万事万物不停运转、生生不息。“乾元”,典出于 《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乾是天,元是始,乾元即为天道之始。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赖以创始化生的生生不息 的力量,故“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乾为天,《乾元鼎》以钧瓷的形式表现宇宙的运动变化规律,有遵循自然规律,探究宇宙奥秘的意义。遵循规律,大胆探 索,体现的正是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科技创新合作的主题。

7、《坤元鼎》第八届(2011)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国礼钧瓷《坤元鼎》造型端庄大气、文饰典雅精致,窑变釉色高贵华美,是当代中国艺术陶瓷中的珍品。《坤元鼎》以中国古老的青铜礼器“鼎”为基本造型,装饰四个凤型耳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欢乐、祥和、安宁、幸福等美好理想的象征,被称之为瑞鸟。

鼎为方形,象征筑巢引凤,引来四面八方宾朋。鼎的底部装饰20枚乳丁,象征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同时增强了釉面的聚散变化,平添了灵动的气息。钧瓷“入窑一色,出窖万彩“的制作工艺,红紫错综掩映,华贵高雅,乳光莹润的光泽,赋予国礼雍容博大的气韵。

8、《共赢尊》第七届(2010)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国礼钧瓷《共赢尊》,造型简洁明快,优美流畅,文饰典雅精致,窑变釉色高贵华美。它以中国古老的青铜礼器之酒器为基本造型设计制作,表达了中国作为东道主敞开胸怀喜迎八方宾客的绵绵尊敬和谦谦厚礼。

《共赢尊》以飘逸妙曼、圆转如意的曲线,围成两个相互联通又相对独立的空间,不但营造出回环往复的空间趣味,还象征着自贸区自由沟通、互利双赢、分工协作的经贸一体化格局。从顶部向下端详,又似两盏碰在一起的酒杯,寓意为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干杯。尊体上部装饰祥云浅浮雕,祥云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象征,下部装饰回纹,有生生不息、连绵不绝之意,两样文饰一方一圆,相映成趣,代表中国与东盟10国更加充分的对话与沟通,促进了双方合作深入、多元、均衡、和谐的发展。两个活环耳饰,一上一下,高低错落、灵动活泼;一龙一虎,龙腾虎跃,生龙活虎,寓意“自贸区”建设不仅推动该区域经济的兴旺、繁荣,还将给区内19亿人口带来福祉与发展的新机遇。

9、《珠联璧合》第六届(2009)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珠联璧合”原意为日月同升,五星相连的祥瑞天相,引申为美好的人物与事件汇集一堂,取长补短,汲取对方的精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是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初衷。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六周年之际,国礼《珠联璧合》表达了中国与东盟10国的共同愿景。

中国古代以玉为信,沟通神灵,玉璧为其中一种,在《周礼》中占有重要地位。《珠联璧合》以中国上古礼器玉璧为基本造型。玉璧上11枚乳丁环绕一周,等距排列,象征中国与东盟10国合作共赢携手发展。玉璧上方为一宝玉,古人以“隋侯之珠、和氏之璧”比喻价值连城的珍宝,玉产自山而珠生于海,寓意中国——东盟10国睦邻友好、山水相依,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玉璧”周围装饰有六个如意,如意为中国古代礼赠贵宾的佳品,意味着万事如意、幸福来临。

以“六”为数,代表中国——东盟博览会已举办六届,同时,中国传统“六”为吉数,有继往开来、顺利平安之意。《珠联璧合》表达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将汇聚多方力量,推动多元交流,促进该区域经济平稳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福祉,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钧瓷,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素以“钧与玉比,似玉非玉胜似玉”著称,其单色釉天青、天蓝、月白等乳光莹润、淡雅清新;花色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呈现出花玛瑙般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景。《珠联璧合》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创意、设计,不但借鉴玉器造型,釉料中还添加有玛瑙、水晶、孔雀石名贵材料,釉色如玉般温润沉静,含蓄柔和,如意为传统宋官钧釉色,青白蓝紫各种色彩错综掩映、变幻不定;中孔铭文与大气,为当代艺术陶瓷之珍品。

10、《象天鼎》第五届(2008)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象天鼎》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创作,造型端庄大气、文饰典雅精致,窑变釉色高贵华美。据介绍,《象天鼎》以中国古老的青铜礼器“鼎”为基本造型设计制作,两个象形耳饰,与三个鼎足的象形加在一起为“五”。五象寓意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五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会给这片土地带来长久的繁荣,三个象足又代表第三届中国-东盟电信周。鼎腹装饰有祥云浅浮雕,下部装饰有青鸟图案,中间为“中国东盟 五”铭文。祥云萦绕与青鸟飞翔的天空,代表着中国与东盟10国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搭建的平台沟通与交流,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繁荣昌盛。

据介绍,《象天鼎》之所以能入选国礼,自有其原因:一方面,钧瓷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始于唐,盛于宋,较之其他四大名瓷的青、白色,它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自然窑变著称,色彩丰富,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高;另一方面,《象天鼎》以中国最古老的艺术造型——鼎,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承载与东盟10国睦邻友好、共同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的理想。

11、《海宴鼎》第四届(2007)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国礼钧瓷《海宴鼎》,秉承宋钧神韵,风格雍容尊贵、典雅大气。它以中国古老的青铜礼器“鼎”为基本造型设计制作,上部四个龙形浮雕,象征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四个龙雕之间,装饰着四组乳钉,每组三排12枚,象征着十二地支,以中国传统纪年法寓意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四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部装饰四个虎形铺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自强不息、泽被苍生的品德,而虎虎有生机,虎在民间习俗中驱邪、祈福的含义。龙腾虎跃,生龙活虎,代表中国与东盟10国的发展合作富有生机与朝气。下部的海浪纹,象征着大海波平浪静,点出了《海晏鼎》的主题:繁荣、和谐、发展。钧瓷《海宴鼎》厚重、大气、典雅,充分展现了钧瓷独有的“窑变“艺术魅力,代表了当代陶瓷的最高制作水准,打出了“国礼”的高贵神韵。

12、《丰尊》第三届(2006)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丰,本意为长木繁茂,和谐共生。《丰尊》以古老的青铜礼器“尊”为基本造型,尊体圆润、内敛、浑厚的风格,外形饱满而张扬。在器型外颈部装饰有11个凤尾纹与3个龙形耳饰,与尊体浑然一体,完成了从具象到抽象、进而提炼出‘共生、收获、繁荣、意义的过程。糅合现代审美意识,其寓意表达了中国与东盟“10+1”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

13、盛世祥瑞鼎-纪念党的19大胜利召开而创作

钧瓷作品盛世祥瑞鼎,是由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王现锋为庆祝党的19大胜利召开而设计创作的专利作品。该作品造型端庄大气,底蕴十足,釉色浑厚沉稳,上部为天青色莲花造型,有清正廉洁、浩然正气之风。下部为传统中国红釉色,蕴涵了中华5000年历史文明的深厚积淀,器身周圈一条腰带,代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其中19颗乳钉,代表党的19大,鼎身以龙为耳,底足以象为首,表达了龙腾盛世、和谐祥瑞的美好愿景。

中国钧瓷工艺大师-王现锋作品《盛世祥瑞鼎》

王现锋大师简介:

王现锋,男,1963年7月出生,禹州市神垕镇人,2007年7月创建正玉钧窑,现任正玉钧窑董事长,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高级工艺师。独立开展的新型煤窑窑炉研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王现锋大师制作盛世祥瑞鼎工作照

获得荣誉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钧瓷工艺大师

河南省高级工艺师、河南工艺美术馆研究员

河南省爱心陶瓷艺术家 、大国非遗工匠宣传大使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青花瓷


青花瓷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之一,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一抹抹蓝色,让青花瓷经历1500年沧桑,仍然是拍卖和收藏最热门的瓷器。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因为有进口青花和国产青花,所以青花瓷在历朝历代呈现不同的晕色。

早期青花瓷

▪ 唐青花瓷器▪ 宋青花瓷▪ 元青花瓷

元青花开创了青花瓷时代,元青花以青白釉为基调,釉面细腻光润,白中泛青(鸭蛋青)露胎处多砂眼及孔隙,有铁锈斑点及火石红。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一)进口钴料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二)国产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明代青花瓷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明代瓷器工艺发展到成化时期出现了追求精致典雅的风尚,明永乐年间,青花瓷器经过洪武朝短暂的低潮后又迅猛发展,出现了自元末青花瓷成熟以来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青花瓷器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被称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它一改元青花繁密、雄健的格调,呈现出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艺术风采。由于此时烧制青花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产品呈现出浓艳明亮的蓝宝石般色彩,纹饰线条间往往会出现晕散现象,宛如水墨画在宣纸上所形成的墨晕,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与艳丽的青花相映成趣,产生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瓷器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明朝成化瓷器造型精致细巧,胎薄釉润,画风精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可分为早期青花和典型青花两个阶段。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宣德时期相似,青花用进口青料,发色浓艳有黑点,但其生产时间很短,传世品较为少见。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由于采用了国产的平等青料,发色淡雅无黑斑,青花色彩更为清丽明快。成化青花瓷器多为小件的杯、盘、碗、碟、盖罐等器形。

▪ 明洪武青花瓷▪ 明永乐青花瓷▪ 明宣德青花瓷▪ 明正统青花瓷▪ 明景泰青花瓷

▪ 明天顺青花瓷▪ 明成化青花瓷▪ 明弘治青花瓷▪ 明正德青花瓷▪ 明嘉靖青花瓷

▪ 明隆庆青花瓷▪ 明万历青花瓷▪ 明天启青花瓷▪ 明崇祯青花瓷

清代青花瓷

清代瓷器是中国瓷器的巅峰时期,是中国瓷器集大成者,青花瓷也在康雍乾盛世时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清朝乾隆时期,中国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青花瓷基本延续了康雍时期青花的风格,极力追求明永乐、宣德青花浓淡相间、艳而不俗的艺术效果。此时除白地青花外,还盛行豆青地青花、黄地青花瓷、天蓝地青花等瓷器品种。

▪ 清顺治青花瓷▪ 清康熙青花瓷▪ 清雍正青花瓷▪ 清乾隆青花瓷▪ 清嘉庆青花瓷

▪ 清道光青花瓷▪ 清咸丰青花瓷▪ 清同治青花瓷▪ 清光绪青花瓷▪ 清宣统青花瓷

青花瓷特点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瓷器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天青色、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盘折沿,菱花式口,盘心坦平,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底素胎无釉。盘内外绘青花纹饰多层。折沿上绘卷草纹,内壁青花网纹地上突出白色缠枝牡丹纹,盘心边缘环以卷草纹,中央青花地烘托麒麟、翔凤各一,空间衬以白色的莲花及朵云纹。盘外壁绘缠枝莲纹。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青花瓷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jpg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盘心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底部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款识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底部

从国礼看瓷器收藏的未来


2014年11月,彭丽媛和孟加拉国总统夫人、蒙古国总统夫人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夫人参观首博四楼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厅时,由衷的赞美了瓷器之美: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制作体现出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塑造。

一个绘有男孩嬉戏图案的瓷罐和盖子,装饰用钴蓝色绘制;16世纪产于江西省。

“让中国感到无比骄傲的是,他们发明了瓷器制作技术,”大英博物馆的亚洲部主管简·斯图尔特(JanStuart)也曾说过说,“他们想要向本地以及世界的观众着重强调这一点。”

陶瓷制作的秘密,是由宋朝(公元960—1279年)景德镇的制陶工匠发现的。当时他们在用于制作其他陶器的瓷石当中加入高岭土,并将烧窑的温度提升到摄氏1300度(华氏2400度)以上,制作出了一种坚硬、亮泽而且呈现明亮白色的物质。它可以用于制作精美的容器,可以产生无与伦比的装饰效果,因此也带动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瓷器确实是第一样全球性的产品,”斯图尔特女士说,“它被运送到了世界各地,帮助推动了现代经济和白银贸易。”

瓷器在其所到之处几乎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超凡的美和惊人的硬度,曾经让一些人相信它具有各种魔力。东南亚有一种文化认为它是流星带来的;还有一些文化认为它能治病,可以唤来神灵。

一只有珐琅装饰的瓷器汤碗,18世纪产于江西省景德镇。

本身就拥有深厚陶器传统的中东,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宋瓷最大的海外市场。它也很快掌握的制陶技术,而经营海上丝绸之路(亦作“陶瓷之路”)的中国伊斯兰教商人,也将中东的“钴”引进到了中国,从而让明代中国得以创造出其标志性的青花瓷瓷器。随着需求迅速增长,景德镇窑厂的分工越来越明确——每一件瓷器会经过大约70名工匠之手,有些工人甚至只负责绘制碗器上的蓝色镶边。

第一件瓷器在公元1300年之前就已经进入欧洲,但大规模的出口直到16世纪晚期才开始。当时先是葡萄牙人,然后是荷兰和英国的商人,开始将瓷器运往欧洲——常常是在装满茶叶和丝绸的船上做压舱品——从而激起了“瓷器热”(PassionforPorcelain)。

两年前,北京——当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为了庆祝2012年的两大盛事——伦敦奥运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纪念——而决定联合举办一场展览时,它们选择了一样对两国命运都有过至关重要作用的事物:瓷器。而这一次的展览也以此为名,中文称作“瓷韵”。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ttger)便是其中一个这样的倒霉蛋。在无法将廉价金属变成黄金之后,他在大约1700年的时候逃离了普鲁士法庭,对瓷器极度狂热的萨克森(Saxony)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大力王”奥古斯特二世(AugustustheStrong)将他捉住,并且强迫他在德雷斯顿(Dresden)的一个地牢里找出造瓷的秘密。

伯特格尔得到了大量的资源——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RobertFinlay)曾写道,伯特格尔的实验室“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个研发机构”——而伯特格尔也在他的前任E·W·切恩豪斯(E.W.vonTschirnhaus)所做的工作基础上获得了成功。

于是大力王奥古斯特也在伯特格尔的指导下,于1710年在迈森(Meissen)开设了欧洲第一家瓷器工厂。他极力提防商业间谍,甚至将自己的雇员关入监牢,但秘密还是传出去了。很快,全欧洲都已经在生产瓷器。

但中国的收藏家却从来没有对英国的瓷器或是其他任何来自欧洲的产品有过同样的爱好。相反,大量白银从英国的金库流出,用于购买越来越多英国人喜欢的茶叶和瓷器——直到英国商人通过向中国出口鸦片来“止血”,这种邪恶的贸易策略也最终引发了战争。不过幸运的是,在这些曾经经历过漫长发展过程并且不断加深的文化交汇当中,“瓷韵”所记录的都是其中美好的一面。

“我想让人们明白中国是多么重要,它为西方人的想象力提供了燃料;我也想让人们看到,一些西方的独特风格,”斯图尔特说,“这也是一个机会,让中国的人们看到,由他们最先开创的东西,是如何发展出自己的生命的。”

青花瓷市场炙手可热,缔造了一个个拍卖纪录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曾响彻街巷,让青花变得更加家喻户晓。“以青为贵,彩品次之”。青花瓷素洁雅致、娇而不艳的独特风格,应和了中国人中正平和的文化性格与审美趣味。

从元明开始,青花瓷便广为流传,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时至今日,青花的市场更是炙手可热,缔造了一个个拍卖纪录。

纹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价格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瓷淡雅脱俗,历来是瓷器收藏家关注的重点。而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青花瓷相继刷新一个个的惊人纪录,在国内乃至国际拍场可谓大放异彩。

2003年9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1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交易的新纪录。而到了2005年7月,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国伦敦以1568.8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创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中国瓷器拍卖价最高纪录。2011年10月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而内地的青花瓷拍卖纪录则由北京盈时国际拍卖公司所缔造。在该公司2012年秋拍中,一件乾隆时期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以9775万元价格成交。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正值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时期,其青花官窑瓷器在造型、绘画、烧制技术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市场价位一直处在高平台之上。比如,中国嘉德2002春拍的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成交前10名中有4件青花瓷器,均为清三代制品。

“最受关注的还是人物的纹饰,相同情况下价格要高一些。”有藏家表示,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价格,“一般来说,人物要高过动物,动物要高过花草”。

中国藏家偏理性,市场相对冷静“中国人有着浓重的青花情结,藏家都在追青花瓷,除了高古瓷器,就是青花在一次次地打破市场纪录。再加上青花民族特征鲜明,有‘国瓷’之称,也格外受国际藏家的垂爱。在过去10多年,青花瓷可以说是引领了整个瓷器市场。”华艺国际拍卖公司瓷器工艺品部总经理王力向收藏周刊记者连连感慨,元明清青花瓷器的淡雅身影总是在市场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不过,据了解,最近两三年,青花瓷市场进入调整期,拍场上的反应相对沉寂。“一方面顶级精品要么很少在拍场露面,要么只在拍场之外的其他渠道交易,多少阻塞了行情上涨空间;另一方面目前追彩瓷的人比较多,其猛烈的上升势头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青花瓷的光芒。”此种现象是市场调整的自然规律,而事实上青花瓷的行情一直在平稳增长,且时有精品天价出现,并非是价格跌落。青花瓷的市场表现在未来三五年一定会有大的起色。

不管青花瓷的拍场表现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但热度并未减弱,在全国都是如此,藏家都热衷于追逐,只要有精品抛出,就一定会有人去接。

集制瓷大成者 乾隆宫廷青花美瓷鉴赏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贲巴壶

集制瓷大成者——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盉

集制瓷大成者——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花觚

集制瓷大成者——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清乾隆青花蝠果纹葫芦瓶

集制瓷大成者——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清乾隆青花龙纹天球瓶

集制瓷大成者——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清乾隆青花仙鹤纹带托爵杯

集制瓷大成者——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

集制瓷大成者——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当时最著名的官窑是“唐窑”,即由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时期(1737~1754)的官窑。它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景德镇陶录》记载:“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又新制洋紫、法青、抹银、彩水墨、洋乌金、珐琅画法洋彩;天蓝、窑变等釉色器皿。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成书于乾隆时期的朱琰的《陶说》记述了当时的制瓷业的新技术状况:“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葛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钿、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

元朝青花瓷与明朝青花瓷有什么不同


青花瓷

元青花历史悠久,从唐朝创始,直到清朝,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创新发展,而每个朝代的青花瓷器都有着属于那个朝代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元朝青花瓷与明朝青花瓷有什么不同。

成熟的元青花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土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器形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等器物,尤其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了有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他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的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画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题材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等。人物又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等;植物有牡丹、莲花、兰花等,诗文极其少见。

而明时期的青花瓷从鼎盛时期又走到了衰落。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而著称,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形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渐渐开始吸收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青花瓷款识鉴赏?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划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元青花瓷有价无市


古代金银器上的花纹装饰

位于格哈默沙村的古代“苏麻泥青”料矿洞

古代“苏麻泥青”料矿洞口

伊朗博物馆藏元青花大盘上的釉里红方章款

国内藏家所藏青花瓷器上的釉里红款识波斯文写法有误,疑为中国人所写

【导读】: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如今千千万万的人已经投入到收藏古董这类大军当中,而瓷器尤其被人所青睐,一件精美的瓷器不仅传递着历史文化的走向,又象征着高贵与品位,所以每个追求瓷器收藏的人都是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但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奸商看到瓷器的有利可图,仿制了太多的赝品,让收藏爱好者难分真假,甚至上当受骗,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元青花瓷的历史由来以及它的鉴赏知识,希望大家能在这篇文章中了解元青花瓷的历史,更懂得如何鉴赏元青花,让自己的双眼不再受任何蒙骗。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土的发掘品两类,其中传世品主要集中于伊朗德黑兰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此次能有机会来到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微博)亲眼见到这些传世至今的精美元代青花瓷,实现了笔者50多年的夙愿。该馆的收藏不仅数量大,质量精,而且来源可靠,科学价值极高。这是中伊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我国青花瓷器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些青花瓷器是在元代江西景德镇烧制出口到波斯地区的,所以在国内十分少见。现在由于国内元青花瓷器出土多了,可资研究的资料得到了丰富,它们在造型与花纹装饰上与伊朗德黑兰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与之进行比较研究,是我们此次来考察的一个重要任务。

青花原料为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好的彩绘原料,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它的主要性能。氧化钴一般含有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多种元素,其他元素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氧化钴的性质。经科学研究,我国古代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分进口与国产青料两种。进口青料称“苏麻离青”,又叫“苏尼勃青”。这种青料含氧化铁成分高,含氧化锰成分低,并含有砷,是一种高铁低锰料。国产青料含氧化铁低,含氧化锰高,是一种高锰低铁料。这种进口青料的最大特点是高铁,在还原焰中烧成,呈黑色结晶斑块,绘制纹饰线条具有晕散、流淌的特征。因此,这种青料的性能会直接影响纹饰密集、多层次的装饰效果,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这种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装饰风格,正是来自波斯,古代清真寺的装饰花纹与金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地毯上的各种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都与元代青花瓷上的装饰不仅在题材与结构上相同,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如出一辙(图1、2),难怪有的学者称它为“波斯风格”。满足青花纹饰的密集型以及多层次不留地装饰的要求,首先必须对进口青料进行改造与提炼,才能使用。氧化钴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的彩绘原料,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青花的呈色效果。绘瓷时要浓淡适度,厚薄均匀,还要求画工掌握好一定的速度,用笔不能停顿。烧窑技术尤为重要,窑温的高低,窑炉的气氛等,都会影响到青花的呈色。窑温过高青料流淌,过低时又会影响到青花的呈色。

以上对青料性能的改变,青料的科学使用与绘制,以及青花瓷器的烧成这一系列的创造,才解决了元青花艺术风格(波斯风格)与青料性能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元青花瓷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原因与其特征的由来。可以看出,这种元青花瓷器是用最好的原料制作,筛选最精的青料绘制,由最好的窑工烧制出来的,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元代青花瓷得以创新与发展,除了国内外需求这一主要原因以外,元朝各种艺术形式与多样性文化来源,也影响与造就了青花瓷器以新异的面貌独树一帜。

我们站在了格哈默沙村,据说矿在60年前已经封了,矿也塌了。但两个洞口还可看见(图3、4)。我们在周边找到了闪着银色光芒的石头一一“苏麻泥青”。同时,也印证了13世纪波斯语复印本记载的真实性。

以上文中有关地名、矿山名、钴料名等有混淆处,应正名为:拉杰瓦德为矿山地名,格哈默沙与夸姆萨为村名,苏来麻尼与苏来曼尼为“苏麻泥青”。

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地是到达了,但调查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这是因为按照伊朗方面的规定,矿石不能随身带出,一定要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寄到上海,经过科学测试后才能证实。

元青花所用的“苏麻泥青”属进口青料,过去弄不清楚具体产地,学术界的说法也不一样。这次赴伊朗实地考察,可以说是较深层次研究的一种空前举措,其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弥补了元青花瓷器研究上的空白,而且为科学测试对比元青花的真伪提供了新的可靠的鉴证资料。如果我们用新发现的“苏麻泥青”即古代用于元青花的着色钴料来制作青花瓷,并与新仿品进行对比的话,就会一目了然了。

元王朝为了发展对外贸易,适应销往国家和地区的需要,鼓励来料加工,使用进口青料,采用与借鉴异国的造型、装饰进行生产。因此,作为特殊外销商品的青花瓷器,就更多地吸收了伊斯兰文化因素,呈现出其风格的多样性。因此,元青花瓷器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又是中西亚文化直接交流融合的结晶。

【小结】:通过小编的介绍,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元青花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基本学会了该如何鉴赏元青花,希望大家能把看到的知识都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青花瓷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的同时,更能让青花瓷文化源远流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