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盲目收藏只能是浪费钱财

盲目收藏只能是浪费钱财

古代瓷器收藏 什么是瓷砖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1-04-07

【www.taoci52.com - 古代瓷器收藏】

叶佩兰,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央视《鉴宝》栏目特邀嘉宾,陶瓷鉴定权威专家,半个世纪以来从事中国古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参与了故宫库藏文物和南迁文物的开箱整理,藏品的划级、定档工作,考察过我国南北方的古瓷窑址。编著有《豆彩名瓷》、《五彩名瓷》、《元代瓷器》等。

首次见到叶佩兰是在徐东古玩城,第五届湖北民间寻宝专家鉴定会今年4月18日举行,有关方面请她来汉鉴宝,这位慈祥谦和的七旬老太太,特别敢于说真话,竟然当着主办方的面直言不讳:收藏是骗人的市场,与忽悠有关。她在浏览收藏品时,坚决不让人拍照和摄像,称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给居心不良的人以骗人机会。之后记者再三约专访,她一直没空闲,一直延宕到昨日连线,她刚刚在京给澳门的一位收藏家鉴定完实物,才和记者交心谈心起来。

7000多万人搞收藏不太正常

记:近几年全国兴起收藏古董热潮,您看这种收藏热正常吗?暴露出什么问题?

叶:从民众收藏热情来讲,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从收藏角度讲,我觉得不太正常,我参与鉴定的古董80%是仿品,全国7000多万人搞收藏,这种现象不太正常。过去收藏古董,就说解放前吧,都是富有人家,有权势的贵族,藏品价值很高,故宫的好多一级品,都是过去有名的大家张伯驹、孙瀛洲捐赠的。

记:很多民间收藏者由于缺乏知识,盲目收藏,弄得倾家荡产,这种事多吗?

叶:盲目收藏的人比较多,经济受损失的人也是很多的,有的藏家几百件,我挑不出一件真的,经济上损失千八百万。但有的人可能有经济实力,他不心疼,拿几十万就像几毛钱似的感觉,假就假了吧,就这样。

记:很多电视台争办“鉴宝”类节目,对普及文物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否也起了负面影响?

叶:“鉴宝”类节目起到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有一点误导,就是让老百姓认为古董值钱,我们在北京搞免费鉴定时,天不亮就都来排长队,把家里什么乱七八糟、有年头的全拿来了。

记:有人质疑“鉴宝”中一些专家是否具备应有的水平?

叶:市场乱,咱专家也乱。有人非常愿意上电视,这等于替他宣传了,其实那些人不是正经搞这些专业的,搞得比我们还有名气。我觉得,电视台为了做节目,选人不够慎重。我听说,有个人原来就是个工人,喜欢玩点这个,自己乱钻,也不知道怎么就钻到电视了,然后人家也让他做一节目,去这么一回两回,他名头就响了。

现在还特别向往故宫

记:您18岁考上了河北大学,却最终选择入故宫,成天和古瓷打交道,会觉得枯燥乏味吗?在故宫待了将近50年,提到它您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叶:我倒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领导安排我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我当年18岁,当时对故宫就觉得挺好玩的,又是花园啊,又是皇帝的宝座什么的啊,但是一来以后呢,没想到一辈子都没走,我真没想到老了能成专家什么的。最深刻的画面是我在故宫那个大库里头干活,我有一张照片,在故宫里边,正经八百地看这些个官窑瓷器,现在还是很爱看的,到现在我还特别的向往故宫……

记:您一直在故宫研究中国古瓷,与陈万里、冯先铭、孙瀛洲、耿宝昌等文物大家共事多年,您已然是“国宝”级的人物了,在您的成长中谁对您帮助、培养最大?

叶:这几个专家都是我的老师,我给陈万里抄过稿子,冯先铭、孙瀛洲,还有耿宝昌,我们经常在一起,但从鉴定经验上学的最多应该是孙瀛洲,我们天天在库房一个桌子里头整理东西,这些个老先生啊,他不会掰着手给你讲,1+1=2,就是遇见什么说什么,随时随地给你经验,孙瀛洲过去他拿手摸摸就知道这东西是清代的、明代的、还是仿的,他有这个本事。

记:深宫大院中古瓷藏品一般藏家无缘相识,普通人更不能得见,您能否简单扼要地介绍故宫官窑、民窑精品情况吗?

叶:从藏品的质量和数量来讲,故宫的官窑精品在全国是属第一的,一级品是一千多件。故宫的民窑和外地博物馆来比,那也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现在我就觉得在故宫真是太幸福了。

收藏不应有一夜暴富的心态

记:很多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来收藏,您觉得应抱有什么样的心态?

叶:心态要平常,首先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才能研究才能收藏,要是想一夜暴富,尽想着花几千块钱捡一个,卖到几万甚至千八百万,这种心态绝对收藏不到好东西。有几个人让我看到真东西,都是意外捡到。20年前,我曾经碰到一个藏家,就是到农村搞工程,意外在一个老乡家发现一样东西,后来拿给我看时还真是宣德的一件盘子。我跟他说,你必须回去给老乡家补钱,他后来真回去给人家补了上万块钱。

记:您鉴定过的瓷器高达80%的仿品,对于大多数藏家而言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这种损失呢?

记:关键还是得要懂。我觉得大部分人不太懂,就是想赚钱,不是收藏是搞投资,另外你不是大玩家,真正赚大钱的是大玩家。有人发大财就靠骗人,好多大老板都是给做古董的骗了。我觉得这假古董,尤其是假瓷器啊,给国家浪费了大量的瓷土资源,有好多藏家有几百件仿品,占了他屋子,他都不知道怎么处理,送人都没法送。

记:您曾到国外进行过学术考察交流,国外的瓷器市场仿品比例是不是也这么高呢?

叶:现在闹回流,回流里有许多都是咱们的仿品卖出去,藏家不了解,以为在国外拍卖场买回来就是真的,藏家有这种错误的感觉,外国也有不少咱们的仿品,都跑国外去了,收藏仿品的台湾人、香港人,再加上国内的深圳、珠海的哪都有,你想想得用多少瓷土。

元青花的意义重大

记:首都博物馆前不久推出了“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对于专家学者“三四百件”的说法,国内不少民间收藏者并不买账?您认为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有多少件?

叶:现在对于元青花,私人收藏家和搞专业有点对着干,我觉得关于件数没必要去争论,关键是研究这个器物,它的时代风格到底元代是怎么样的,珍品什么样,仿品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是重要的。件数谁说都不见得是准确的,我原来编瓷器书,大约300件左右,那我是根据发表的资料来写的。

记: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故事罐”以2.3亿元天价成交,元青花一器难求,是因为价贵吗?还是独特性?

叶:这个价位我觉得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物以稀为贵,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它意义重大。元代,它从宋代根本就没这么漂亮的青花,所以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甚至于在陶瓷史上的地位它是很重要的。再有一个,有没有炒作?因为它少,但是真正值不值2.3亿?我觉得这里面有没有炒作和一定的市场行为?说不准。

古玩鉴定证书不能随意地开

记:您是国宝级的专家,见过无数珍品,您自己收藏文物吗?

叶:没有收藏,因为连老专家都没的正经八百的收藏。另外我们故宫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我们老人都非常守规矩,就是说,假如便宜我们也不买,我们管库房的就怕出点意外,自己说不清道不明,这东西到底是故宫的还是你自己买的,所以我们谁都不收藏。

记:许多藏家持“非官窑不藏”、民窑不入法眼的观点,您怎么看?

叶:我觉得这也不对,民窑有的也很精,你要有宋代磁州窑的一个枕头,有宋代磁州窑的大梅瓶,那现在我估计也很贵,这都是民窑啊。

记:您鉴定文物时,从不许外人拍照;即便收藏者带来的是赝品,您一般也不说“假”字,为什么?

叶:我主要考虑藏家的心态,说假呢我感觉对他刺激。为什么不让拍照,因为我觉得现在市场很混乱,有的人拿我照片兜里揣着,可我对他一点都不了解。所以我就尽量避讳。实在不行,偷拍了一两张就算了,我也不跟他较真。

记:近年来人们一直热议古玩鉴定证书是否可靠,质疑专家、质疑仪器、质疑机构,“金睛火眼”眼学鉴定与各种仪器鉴定PK、品德良知与鉴定技艺PK,哪个更重要?

叶:应该还是要以传统经验鉴定为主。现在仪器方面的鉴定,都是提供你一个参考数据,不作为一个鉴定的标准。作为证书,我觉得国家和政府应该有一个规定,不能谁都能写随意哪个单位都能出,有人到一个地方鉴定,他一开开好几十件证书,一个证书挣几百块钱。这样的话,给藏家也造成一定的损失,藏家不了解专家到底怎么回事。他觉得有证书,我就能多卖钱。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现代陶瓷,是收藏也是投资


作为青年陶瓷艺术家刘嘉鸿的首场个展,刘嘉鸿陶瓷艺术作品展正在深圳景亿山庄典范别院艺术馆举行,展览不仅带来了70余件工艺精湛、造型独特的陶瓷艺术作品,而且聚集了一个深圳现代陶瓷收藏群体。而作为收藏现代艺术陶瓷长达20余年的资深收藏家,景亿山庄典范别院艺术馆主人李强和艺术家刘嘉鸿的相遇,也掀起了一个现代艺术陶瓷市场在暴冷暴热之后回归理性的收藏话题。

中国缺少专业艺术经纪人

对于从事金融行业的收藏家李强来说,对现代艺术陶瓷的关注,既是一种高雅的收藏爱好,也是一门收益可观的生意。“就是市场情况最不好的2015年,我拿出10年之前收藏的作品,仍然有20倍的收益。”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有赖于精准的艺术眼光;另一方面,则离不开李强与他的收藏伙伴们的精心运作。

20年前,李强偶然在一次前往南昌出差的时候,在一家店里看到一个青花釉里红的笔筒,他从这个瓶子上感受到了陶瓷之美。此后,他开始关注现代艺术陶瓷,尤其是看到一些大师的作品,更是赞叹不已。那时候,他每年都要跑几次景德镇,在那里寻找心仪的瓷器,开始摸索收藏之道。后来,很多朋友知道他去景德镇,都会托他带一两件瓷器,久而久之,他意识到,这是一门好生意。李强联合了几个喜欢艺术陶瓷的朋友,大家一起到景德镇考察,成批量地购买大师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市场运作。

“陶瓷收藏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我们关注一个艺术家,一般要5到8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要跟踪他的发展,甚至有时候会对他的创作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在积累一定数量的作品之后,李强和他的朋友们会在价格涨起来之后,出手其中的一部分,同时也会留下一些精品作为艺术馆的收藏。在这其中,李强用运作金融的方式运作艺术品收藏,对于他们这个收藏群体关注的艺术家作品,他不仅给出销售、宣传上的指导,甚至会在拍卖会上通过举牌的方式,影响这些艺术品的价格,在他看来,这就像买卖股票一样,对于自己看中的股票,要进行“价值维护”。“有的艺术家作品有价值,但价格总是起不来,这就是因为他不会维护自己的品牌。资本的关注,对于有好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式的艺术家是一件好事,这可以让艺术家安心进行创作。可惜,目前的中国还缺少很专业的艺术经纪人。”

从中青年艺术家开始关注

刚开始跑景德镇的时候,李强收藏的都是在景德镇排名前十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那时候这样的作品也不过一两万元。但从七八年前开始,随着现代陶瓷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江西景德镇的名人瓷,价格涨得让人咋舌,一些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过十万元,这让一些人开始慨叹:“现代瓷也收不起了。”这时,李强把目光转向了中青年艺术家,从中挖掘有潜力的“原始股”。此时,对艺术品及艺术家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确定购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之前,他和藏友们会广泛地收集资料,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一方面要有专业的陶瓷知识,一方面也要了解市场动向。而确定关注一个艺术家之后,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成长,他和藏友们都会根据经验给艺术家提出建议。“这就好像你手中有了一支原始股,作为智囊团,要帮助他成长。”李强得意地告诉记者,有一年,他们收了四个艺术家的作品,很快,其中三个就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价格上涨了一大截。

此次展览的主角刘嘉鸿就是一位李强关注三年多的陶瓷艺术家,刘嘉鸿从小生长在景德镇,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先生,并为恽派(恽南田)花鸟第11代传人谢懿祚先生唯一弟子,学习花鸟没骨画法,他将恽派花鸟的技法运用于陶瓷花鸟创作,作品笔法灵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在李强看来,刘嘉鸿一方面在传统技艺上技巧精湛;另一方面,在创作上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他此次参展的作品《鸣春》,为2013年江西省工艺美术“杜鹃杯”金奖作品,其中运用了难度颇高的传统技法水点桃花,这种技法为人们广泛了解,源于著名的“7501毛瓷”。刘嘉鸿介绍:“‘水点桃花’是从恽派没骨花鸟画发展而来的技法,在保留国画的韵味之外,充分挖掘陶瓷的工艺之美,使得画面不再冷淡幽隽,而是变得更加温暖,花鸟争奇斗艳。”而另一方面,刘嘉鸿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用新彩、粉彩来表现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江南水乡,又体现了他在陶瓷创作上推陈出新的探索,他创作的一批江南水乡瓷画作品,浑身散发着古朴、厚重、浓郁的乡村气息。在刘嘉鸿的陶瓷创作中,作为收藏家的李强没少出谋划策。

近几年,由于现代陶瓷市场的降温,火爆时有10万~15万人从业的业冷清了不少,作为陶瓷学院的老师,刘嘉鸿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减少,不少店铺生意寥寥。在此背景下,价格高、大件的陶瓷器皿成交也相应减少。面对这种情况,李强建议刘嘉鸿创作一些小而精的作品,比如从创作圆形陶瓶,改为创作方形器皿,把最精湛的技法运用上去,李强说:“陶瓷界有‘一方顶四圆’的说法,因为方形器皿不能拉坯,创作难度大,废品率高,所以这些小而精的作品,一出来,就大受藏家的欢迎。”

泡沫挤掉之后

精品显现价值

喜欢陶瓷的李强,之所以在踏入收藏行业之初,就选择了现代陶瓷,而不是价值更高的高古陶瓷,是因为现代陶瓷收藏的门槛较低。“收藏高古陶瓷需要很高的眼力,一些摔跤货,连专家都拿不准,真假也很难说清。而且高古瓷价格高,一旦走眼,就难有翻身的机会了。反观现代陶瓷,只要收藏路径对,风险要低得多。”

近两年,经过了前几年的一轮暴涨之后,现代陶瓷市场正在从狂热回归理性,“大师热”正在逐渐降温。在2014博览会的拍卖会上,追捧大师、只认大师的现象改变了。李强介绍说,以前,只要是大师作品,就能拍得高价。而现在,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可能相差很大。经过了前几轮的盲目炒作,收藏爱好者的审美眼光越来越高,从拍卖会成交表现来看,老藏家更加关注精品,藏家从原来只看大师名头,到如今更关注作品本身是否真的优秀,有价值。李强去年在拍卖会上拍出了自己的一件收藏,“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平时不太好卖,但因为我拿出的是代表作,最终以远高于平时的价格成交了。”这说明,当前艺术瓷收藏市场正逐渐趋于理性,而在市场泡沫被挤掉之后,真正的精品佳作价值凸显出来,得到收藏家认可。这种理性的回归有助于现代陶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而按照国际惯例,收藏中青年艺术家作品,看似有一定风险,实际上却是最具价值回报的一项投资,这也是李强不遗余力推广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原因所在。

收藏速递:官窑依然是“硬通货”


清康熙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折沿大盘。

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乾隆绿松石地粉彩花卉纹菱形粉盒。

近年来,历代官窑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咋舌,官窑无疑成为了瓷器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在一个月前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5亿港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最新世界纪录。而据统计,中国瓷器拍卖最高成交前十二位排行中,除了一件是元青花外,其余都是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

《伦敦艺术新闻报》每年都会就陶瓷市场的行情指标做出评鉴,从指标中可以看出,中国陶瓷行情从1975年逐年攀升,至1990年直追9000美元,成长约九倍。之后,中国陶瓷的价格在海内外典藏家的追逐下扶摇直上,迭创新高,尤其在海外拍卖市场上,明清官窑瓷器,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官窑升幅令人咋舌。

《岭南私家藏珍》的编著者、著名古陶瓷鉴赏家、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表示,古董是不可再生的,并呈递减状态,随着国力增强,古董收藏队伍将进一步壮大,官窑还会继续升值。

曾波强指出,官窑是皇室御制珍器,产品限于皇室百官所用,因此流传至今的量少而珍贵,成为目前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极力争取的品项,故而价高。就以《岭南私家藏珍》中介绍的一些陶瓷而言,其中有不少价格已经翻了几倍。

《岭南私家藏珍》收录了239件古陶瓷,都是精选自岭南地区私人藏家的珍藏,时间跨度从明嘉靖到民国时期,以清代瓷器最多。除顺治外,从雍正到宣统的每个朝代的官窑瓷器都有,共140多件,品种丰富,多为精品。这批官窑瓷器中有不少是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或是海外国际拍卖行上竞投回来,也有从本地国营文物店里购买。按目前的市场估价,书中收录的藏品价值过亿元。

如书中收录的清康熙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纹折沿大盘,其52厘米的直径和完美的品相在拍卖市场上难找同类。据曾波强介绍,今年北京匡时拍卖会上一件42厘米直径的黄地素折沿大盘已拍到675万元,且品相不够该藏品完美。

又如书中收录的乾隆绿松石地粉彩花卉纹菱形粉盒,此藏品是藏家在2007年底在香港苏富比上以60多万元竞买。当时,藏家还担心粉盒里面的瑕疵或会影响以后的升值,现在该粉盒的市场价已升至200万元。

书中还收录了一件雍正仿哥釉螺形洗,长只有12.5厘米,是藏者2001年以2.8万元从广州市文物商店购买的,最近,广州市文物商店想用30万元向其回购但遭拒绝。

因此,曾波强提醒说,不要迷信所谓的捡漏。最正规的渠道是在有信誉和实力强的大型艺术品拍卖行以及国营文物商店等,并找到好的引路人和圈子,先决条件是引路人不能唯利是图,要有过强的专业水平和对艺术市场发展态势把握的前瞻性。另外,在购入藏品时不能忽略的是它的流通性和变现能力。(记者 赵旭虹)

中国瓷器拍卖成交前十位

名称 成交价

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2.5亿港元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 合2.3亿元人民币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1.5亿港元

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1.1548 亿港元

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8400万元人民币

清乾隆年间的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 8344万元人民币

明釉里红玉壶春瓶 7852万港元

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 6750万港元

清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5280万元人民币

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 5072万港元

优秀作品是艺术收藏的灵魂


本版图片:谭恕

证券时报记者:18年来的收藏和对市场的感知,您认为近20年来普通老百姓的陶瓷鉴赏水平有没有提高?

陈伟才:老百姓的鉴赏水平提高很快。如今开始收藏、懂得收藏的人越来越多,我认为收藏最重要的是要做功课,要真正具备艺术鉴赏水平和能力,把艺术品收藏当作纯粹的商业行为对于普通藏友来说不合适,很容易吃亏上当。

证券时报记者:当代陶瓷和陶瓷文物收藏有何区别?

陈伟才:艺无古今,只有好坏、美丑之分,没有绝对的古代、当代之分。当然,古代的陶瓷具有一些历史价值、考古价值,有故事。但是当代陶瓷艺术跟古代比,艺术价值要高得多。首先,在艺术的创作水平上整体比古代高;其次,在陶瓷制品的效果和技术手段上,远超古代。当代的陶瓷作品品种更加丰富了,不仅有挂件、瓷瓶、笔筒、瓷板、瓷雕等十几种,种类也有高温颜色釉、古彩、粉墨彩、粉彩、青花、新彩、青花釉里红等近30个类别。此外,当代名师可供查阅的资料很多,查找的手段也多,容易求证。古代陶瓷因为年代久远,上当受骗的不少,因此,在艺术上,我侧重收藏当代陶瓷。

证券时报记者:投资名家陶瓷要注意什么?

陈伟才:名家陶瓷投资只奔名头是没有价值的,要真正了解名家的风格,他的艺术个性、题材风格、简历,他最擅长的作品特点,作品的制作工艺了解清楚。比如,青花瓶和粉彩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陶瓷种类对艺术创作、用色用墨完全不一样;不一样的题材对胚瓶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些最好能都懂,不懂就要多看,多看他们的书籍;多问,多问专家和同行,交流非常重要。

证券时报记者:名家收藏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什么?

陈伟才:名家意味着在专业上已经获得一定认可,因此艺术水准上有一定保障,但是并不是说,只要是名师创作的就一定是最好的作品,仍然必须侧重艺术品本身。一个优秀的陶瓷作品,从胚瓶的选择、用色、选材、画作的布局、烧制效果等诸多方面都要完美协调,整体达到高水准才能称之为优秀。我们收藏最终是收藏优秀的作品,真正好的作品才是收藏的灵魂。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代名师陶瓷的价格?

陈伟才:就目前趋势看,中国文化产业面临大发展、大繁荣,名师陶瓷价格会依照趋势而上行。特别是一些名师年事已高,创作源逐步枯竭,他们的作品很稀缺,就价格而言升值空间比较大。青年一代里面有非常好的功底的艺术家,一样值得关注。

王健华谈收藏:民间收藏的瓷器95%是假的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应邀参加“天基”杯《鉴宝》专家走进许昌活动,她对许昌民间收藏的热情和藏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她对目前民间兴起的收藏热,谈了自己的看法。由于王健华是我国著名的瓷器类鉴定专家,因此,她首先谈到了瓷器收藏。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谈收藏

民间收藏的瓷器95%是假的

河南省是文物大省,而且地处中原,从古至今,各阶层爱好收藏的人都很多,尤其是瓷器的收藏,种类多,藏量大。可能我要说的话很多瓷器的藏友不爱听,但事实就是事实,现在民间收藏及流通领域里的瓷器95%都是假的,剩余的5%也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做的仿古瓷。其他瓷种做仿古瓷都比较晚,河南开始得早,当时只是在恢复传统,供应出口,而且工艺水平很高,所以不是单纯的作假。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看到文物市场需求量大,存在暴利空间,便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开始研制仿古瓷,并大量投入市场。上世纪90年代,文物市场上宋钧、元钧的仿品占交易的八成,现在到了100%,找不到一件真品,甚至早期的高仿品。

研究古瓷,仿古制作我们并不反对,仿古瓷也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和收藏价值,但在交易时要说明是高仿瓷,并以高仿瓷的价格出售,这样是可以的。决不能冒充古瓷,欺骗收藏者。

收藏要有知识、有时间、有金钱

从古至今,玩收藏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时间、足够的金钱,三者缺一不可。以前,全国只有少数人在真正玩收藏,藏品量大,价值高。现在是全民兴起收藏热,哪里有那么多的真品等你收藏?

玩收藏首先要有知识。这需要你涉猎历史、政治、金融、制造等各门类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一件文物进行初步的鉴赏。这种鉴赏水平是随着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的,不是你看几本书就能鉴定文物真假的。

其次,你要有足够的时间。玩收藏是要走南闯北的,而且需要广交朋友,建立深层次的网络。一旦发现自己心仪的藏品,你可能需要长时间跟踪、研究,最终购买到手。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考虑玩收藏。我国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就是在给自己定位后,果断放弃工作,专心搞收藏,后来终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收藏家。

最后要有足够的钱。这个不多说大家就清楚,玩收藏离不开大量的闲钱。你不能刚买一件藏品,因急需用钱又低价卖了,或者借钱去买藏品,这样的话干脆不要玩收藏。

多请专家掌眼

收藏本来是愉悦身心的一件事,平时遇到心仪的藏品,就可以买回来放在家里。收藏的多了,不如请专家给你鉴定一下,看你的藏品是真是假。首先要找水平高、有职业道德的专家给你掌眼,是真的就放起来,欢欢喜喜;是假的微微一笑,就当交了一次学费。不能再拿赝品去坑骗别人,那样只能恶性循环,不利于收藏界的健康发展。另外要多听专家的建议。

中国有句俗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每个藏家都希望自己的藏品是真的,对自己满怀信心。专家在鉴定时是依据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做鉴定的,不是信口开河。他们的鉴定大多和你的看法相反,但还是请尽量相信他们,他们毕竟是公认的专家。假如你还不放心,那么可以多找几位专家进行鉴定。

这样,你虽然花了小钱,却赔不了大钱,多找专家鉴定没坏处。否则,把一件假古董放在家里,就等于在家里放了一个“骗子”,如果再把“骗子”传给后人,那就贻笑大方了。

收藏要有平常心

你要玩收藏,就首先要给自己定位。有多少钱?想玩什么?玩收藏不怕钱少,你可以从几十元、几百元的藏品玩起。当然,如果你有的是闲钱,那你就按你钱的多少去玩,最好是收藏一件价值高的真品,不要贪多,要少而精,这样的藏品升值空间大,即使不升值你也赔不了。

收藏高仿品也不是一件坏事。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高仿品之所以有市场,有升值空间,就是因为那些高仿品严格按照古代造型和工艺,一对一复原,工艺水平相当高,接近甚至超过古代的工艺水平。

同时,高仿制作将古代工艺进行了进一步提升。这种高仿古瓷可以收藏,但千万不能将其当古董去骗人。

最后强调一点,收藏要有平常心。玩收藏就要研究文物,遇到喜欢的就买回来放在家里,闲来把玩欣赏,陶冶情操。即使知道那件藏品是假的,因为喜欢,低价买来欣赏也是可以的,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有的人掏50元买来一件藏品,就期望能卖50000元,这样太天真了,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也不要总想着捡漏。30年前在文物市场偶尔捡漏还有可能,但现在几乎没有可能。在文物市场混迹的人都不傻,不要低估别人,高估自己。玩收藏的境界在于喜欢什么就收藏什么,全凭自己的兴趣,不在乎藏品的真假,有时假的也有假的价值。

人物档案:王健华,1955年出生,女,瓷器类专家,研究瓷器30余年。从1984年开始,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其他文章150篇。出版了数部个人专著,主要有《古瓷辨赏》、《明清官窑青花识真》、《唐三彩的鉴定与收藏》、《宜兴紫砂的鉴定与收藏》等。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物鉴定中心专家。

七八成是假货 陶瓷收藏有点乱


景德镇精品瓷器展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日前一场景德镇瓷器文化体验周活动在M50-卓维700创意园区举行,约100件当代艺术大师的陶瓷精品汇聚一堂,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和投资界人士。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走热,艺术陶瓷近年来也成为投资“新宠”,拍卖场上屡现百万元级、千万元级高价。

在升值空间良好的背后,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交易的古瓷七八成是假货,所谓的鉴定书都能明码标价出售,陶瓷收藏市场有点乱。

景德镇艺术陶瓷起价上万

汇集当代艺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李菊生、王恩怀、徐亚凤、李进、汪桂英、陆军、宁钢等名家大师的陶瓷艺术精品,此次瓷器文化体验周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最高水平。记者在展会现场珍艺堂内看到,这些陶瓷作品异常精美,而其价格也多在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艺术陶瓷创作过程中的步骤非常多,从瓷板、瓷器的几次烧制,图案的绘画等等,稍有差池就不再完美,所以每一件得以完整出炉展示的艺术陶瓷都是独一无二的。”毕业于学院、师从当代名家宁钢的漆清告诉记者,陶瓷作品的特殊性,以及近年来投资市场的看好,让其在拍卖场上屡创新高。去年,张松茂的瓷板画《三顾茅庐》拍出了1300万元的高价,开创了当代艺术陶瓷的千万元时代。而在此次展览上,同样是张松茂创作的梅花屏风《春讯》开价258万元,汪昆荣的《琼楼玉宇图》售价196万元,宁钢的笔筒《荷鹤》售价26万元。

“古代陶瓷上千万元的价位十分普遍,相比之下现代艺术陶瓷虽然近年来价格翻番,涨幅甚至超过了房价,但依旧有着相当的投资潜力。”业内资深人士何小敏介绍,随着股市低落、房市限购,艺术品市场近年来成为投资高地。而艺术陶瓷的观赏度极高,却和国画、油画等品类相比价格偏低,升值空间巨大。他透露:“一些老艺术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回购自己巅峰时期的作品。”而在此次艺术周开幕当天,就有人前来订购名家作品。

中青年艺术家作品是潜力股

相比古代陶瓷以及大师级作品的成千上百万元,对于普通收藏投资者来说,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显然更具升值空间。在展会现场,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通常在数万元左右,且购买到赝品的可能性较低。

“具有一定创作水准,且已经具有作品个性,有着超越前辈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应该是目前市场上的潜力股。”何小敏认为,古陶瓷赝品较多,一旦中招损失惨重,因此投资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是适合普通投资者的便捷之路。

不少陶瓷艺术家正处于30岁到50岁的创作黄金期,艺术成就处于逐步提升的阶段,其作品的升值空间很大。事实上,就在2006年景德镇新增13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之后,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立刻翻番,之前购买这些艺术家作品的投资大多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不过,即使是大师作品,也并非件件精品,收藏之前首先要爱好、理解和研究陶瓷。

造假嚣张搅乱收藏市场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古代陶瓷七八成是赝品,就连当代大师的作品也有人专职仿冒。而由各类鉴定机构开出的证书只要给钱就能拿到的。尽管收藏市场一片繁荣,但“地下高仿”的嚣张造假却让这层繁荣蒙上一片阴影。

“无论是拍卖场还是古董店,现在都有可能遇到假货,而一些利欲熏心的专家也会收受贿赂,将仿冒品鉴定为真品。”何小敏称,前段时间沪上曾举行公开鉴宝活动,但在市民们带来的多件陶瓷中,仅有一两件尚是佳品。现在造假的猖獗,已经让不少收藏者不敢买过世艺术家的作品,如果购买的是在世者的作品,至少还能向作者本人求证。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想要收藏艺术陶瓷,首先应对作者的特长风格有一定了解,同时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销售平台购买。例如有些经营现代艺术陶瓷的公司就会提供作者的签名、与作品的合影等证据,一旦出现造假也能追究。

瓷器收藏 能遇上天青釉是福分


收藏宋瓷的人,言必称汝窑!马未都认识这么一位朋友,他看了不少书后,下定决心要收藏汝窑,他二十多年前对马未都说:“我非汝窑不藏,其他东西都不要。”但直到今天,他没藏着一件,马未都感叹,他的决心很大,却不知道汝窑之稀有。

目前全世界有记录可以查的汝窑出品大约有67件,除了其中有21件藏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外,其余均散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等。

天青釉创烧在五代耀州窑,发展高峰则在北宋汝窑,五代后周柴世宗赋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说的正是这种模拟“天空蓝”的天青釉色。天青釉给人以理性、高雅、含蓄、自然的感觉,成为历代文人追求的艺术品。它对后世窑口的研发也影响深远,包括龙泉窑梅子青、粉青釉,北宋湖田窑影青釉、南宋时期的高丽青瓷等。

自2012年一个“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刷新宋瓷拍卖纪录后,天青釉乃至青釉系列逐渐成为了收藏界热捧的对象。

今年春拍,一个“南宋官窑青釉八方瓶”在拍场的出现,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著名收藏家刘益谦最终以1.139亿港元成功拍下,成交后他对收藏周刊记者说:“对于这样的藏品,完全超越了钟爱的范畴。南宋官窑的瓷器几十年都难觅踪影,能遇上已经是福分。”

收藏浅绛彩 真精新是关键-陶瓷


收藏瓷器多年的方先生尤爱浅绛彩,即使是画面残破的也爱不释手。在瓷器市场上,本来低调的浅绛彩却成为市场关注品种。不过,很多收藏者对浅绛彩了解有偏差,导致收藏上存在不少误区。

专家建议,收藏者一是要了解浅绛彩的发展历史,二是要根据实物对比浅绛彩和粉彩、新彩等的区别,坚持“真、精、新”的收藏原则。

器型不是浅绛彩收藏首要标准

经营瓷杂多年的古玩商陈老板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利润降低到百分之十几也难出手,行情估计还要低迷几年。”不过之前“低调”的浅绛彩瓷生意却好做起来。他认为,一个原因是浅绛彩向来价格比较“亲民”,虽然近几年名家作品价格上了几个台阶,但是普通作品的门槛较低,二是浅绛彩的“文人范”是近几年收藏市场的主流。

不过,收藏浅绛彩却存在一些误区。方先生虽然收藏了不少浅绛彩,但还是停留于在各种地摊上“淘宝”,这种习惯起源于早年无人关注浅绛彩时,他淘到不少晚清以后的瓷器,最后以高于买入价卖出。不过,这些低端的浅绛彩多半品相极差,釉彩剥落。而方先生认为,这就是浅绛彩的特点,反倒刻意寻找脱彩的瓷器。“易脱彩就是浅绛彩”的概念影响了不少收藏者,以至于当他们遇到不容易脱彩的浅绛彩的时候往往视其为粉彩或新彩。做此类生意的陈老板认为,收藏瓷器一定要注意品相,“真、新、精”是永远的精品准则。

收藏了300多件浅绛彩的收藏者程浩对藏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早起的浅绛彩施彩薄,效果淡雅但容易脱彩,而晚期尤其是光绪中后期的浅绛彩虽然同样是文人写生写意的创作画,但因为材料做了改进,所以颜色相对艳丽且不易脱彩:“晚期的浅绛彩只有偷工减料的才容易脱彩。”由于粉彩和浅绛彩价格不同,没有“慧眼”的收藏者往往把浅绛彩当作粉彩卖低了,或者没能“捡漏”被商家看成是粉彩的浅绛彩。

程浩认为,有的收藏者片面追求器型:“论器型,浅绛彩肯定不能跟官窑媲美,但是它不是流水作业的成品,是一个人的创作,收藏浅绛彩等同于玩文人书画。”

是谁使得艺术品收藏市场屡现高潮?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更多的资金与闲钱转向了收藏市场。短短几年,很多跳蚤市场逐渐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收藏市场,小地方的藏家也从数百人迅速壮大到几万人。可见,一股艺术品收藏投资热正在全国悄然兴起。

在收藏品市场要想听到神话并不困难。一幅三尺见方的山水画可以卖到500万;一件半米高的青铜器可以卖到900万。业内人说:“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收藏品种类多样,从收藏瓷器到花瓶,从青花瓷到茶具,从紫砂壶、唐三彩到生肖金银币、钧瓷都有人涉足且乐此不疲。

人类对艺术品的兴趣缘于人类对美永恒的追求。古时人们有感于石头的精美,后又钟情于贝壳的亮丽,并花很大的功夫将石头和贝壳琢磨出孔,再用树皮、麻棕将这些东西串连起来,或许就是以后项链的雏形。据省收藏协会专家介绍,中国人对收藏和投资古玩字画的偏爱数千年中从未间断,但形成全国性的收藏和投资热却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北宋末年;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是清末民初。它们共同的征候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都视收藏和投资艺术品为乐事;从古到今的艺术品大量涌现,古玩的成交相当活跃。

省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何翔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今非昔比,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特别是节假日的增多,为人们从事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2年,深圳市率先举办“首届当代名家字画拍卖会”后,各地的艺术品拍卖迅速崛起,拉开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一股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热潮,卷入的群众大约有2000万之众。

省收藏协会专家认为,我国现在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同时投资渠道还有待完善,企业和老百姓的大量闲钱急寻有回报的出路。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显示,当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居民投资方向会渐渐由房地产、股票等转向需有相当专业水平的艺术品。与前三次收藏高潮相比,刚刚兴起的第四次收藏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国力强盛、人们收入提高是这次高潮的主要推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