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大师”遍地 仿冒成风 “地摊”市场

“大师”遍地 仿冒成风 “地摊”市场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4-07

大理石瓷砖。

“大师”遍地仿冒成风“地摊”市场千年瓷都景德镇如何迈向陶瓷文化之都?

记者近日在瓷都景德镇调查发现,现当代陶瓷艺术品的交易存在一种商业误导,认为大师的作品就是名作,就值得投资收藏。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景德镇申报评选市级、省级大师的人数逐年攀升。2012年参评申报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人数就有近160人。景德镇多年形成的以大师称号、职称为定价核心要素的畸形价格评定体系,由此可见一斑。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千年瓷都景德镇如何从工艺美术之城迈向陶瓷文化之都?重塑城市文化内核、建立陶瓷艺术品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

大师体系弊病凸显艺术陶瓷市场要素缺失

知名陶瓷策展人王志刚指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界存在的大师体制,是各种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目前,艺术品市场是一张两条腿的桌子,只有买家和卖家。大师称号、职称似乎成为作品的价格标签,景德镇坊间因此有人戏言“工艺美术大师应由各级物价局评定”。

景德镇著名陶瓷收藏家、精益斋私立陶瓷博物馆馆长孔发龙指出,不少大师偷换概念,以作品偷换名作、以职称偷换名人,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不负责任,同时也对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的发展不负责任。

王志刚认为,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应该是一个多方“圆桌会议”,由艺术家、艺术品经理人、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艺术媒体、博物馆收藏家、私人藏家等多方组成,由他们对作品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历史价值、供求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相应的价格,而非菜市场式的论斤论两地讨价还价。

在景德镇,销售艺术陶瓷的店铺大多为顾客准备了相应的《名人名作证书》。然而,这些“名人名作”到底有多少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没有人说得清楚。因为一些判断艺术品价值的基本数据,比如每个大师创作了多少件作品?以什么价格出售作品?这些都不公开透明。畸形的艺术陶瓷市场,给景德镇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退步,更令人担忧的是,将导致景德镇核心竞争力传统手工技艺的衰退。行业人力资源向装饰绘画这一工艺环节积聚,而原料、配釉、成型、设色、分水、烧成等重要工艺环节后继乏人。

“景德镇造”冠绝全球千年瓷都却无世界品牌taoCi52.cOM

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老工艺美术家和老匠人支撑起了工艺美术品和高仿品市场,使景德镇瓷业渡过时艰。由此可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千年传承的手工技艺,而不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然而,传统手工业向文化产业的迈进仅仅依赖技艺支撑,是远远不够的。景德镇的手工产品市场亟需推进品牌建设。

1994年“国退民进”之后,景德镇私营手工业才开始了规模化发展,由于发展时间短、积累少、底子薄,景德镇虽是著名产瓷区,但长期以来只有一个共享品牌,尚没有建立著名的、有明确产权归属的品牌。当地陶瓷专业人士说,景德镇瓷器深受600多年的御窑文化影响。明清两朝,景德镇瓷器的设计中心在北京,由宫廷画家设计出陶瓷的器形和纹样,景德镇优秀的工匠依样进行二次创作,造就了璀璨的陶瓷文化。

如今,在手工产品市场上不难发现,大多数陶瓷品牌定位不清晰、缺乏个性和创新,品牌气质趋于雷同,甚至充斥着严重的仿冒风气。"景德镇"这三个字就是陶瓷的金字招牌,我们完全有可能培育出自己的世界级陶瓷品牌。”景德镇著名茶具烧造窑口九段烧窑主段镇民说,“但我们没有好好开发利用这个金字招牌,现在的景德镇就像一个大篮子,萝卜、白菜和牛羊肉都往里装,冠以"景瓷"之名的地摊式展销把牌子砸烂了。”

迈向文化艺术之城瓷都需海纳百川

据坊间估计,如今长期在景德镇从事创作的外来艺术家约有万人,另有近万名“候鸟式”外地艺术家把景德镇作为重要的创作基地。但记者了解到,景德镇目前并无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工艺技术指导,他们只能靠自己在黑暗中苦苦摸索,而且难以融入景德镇当地艺术圈。

当下景德镇围绕传统手工制瓷所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所不具备的,它使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年,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一轴四片六厂”的发展方略,大力推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科学利用改制国有企业原有土地、老厂房、老作坊,已经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新载体,构建了国际陶艺村、陶艺创意谷、明清窑作遗存园四大陶瓷创意产业板块。

景德镇市委书记邓保生说,景德镇延续千年的窑火,经历了普通窑业城市、工艺中心城市、工艺美术城市的发展历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将让这座古老的城市完成它的第三次升华,华丽地转身为现代艺术之城。”目前来看,景德镇文化内核的再造和现代商业模式的植入尤为迫切。而这一切仅靠景德镇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因此,景德镇必须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只有属于世界,景德镇才是世界级的。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景德镇集中销毁仿冒陶瓷大师作品480件


5月15日上午,景德镇市公安经侦部门在市景北大道路口海峰花园旁组织开展主题为“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保护陶瓷知识产权”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集中销毁仿冒、假冒知名陶瓷大师艺术作品480件、假发票630万份、假烟、假酒、假饮料、假食品等多种假冒伪劣商品数以万计。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销毁的仿冒陶瓷大师作品价值高达2亿元。

现场,记者看到,瓷瓶、瓷板、瓷盘摆满现场,珠山八友、王锡良、陆如、戴荣华等知名陶瓷大师艺术作品随处可见,有些作品一眼能分辨出真假,而有些作品却是很难分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笑对记者说“比我的水平还高!”。他说,作为艺术家,艺术要靠自己来创作,根据时代的不同来创新,每件作品每一笔都是用心来画。而那些假冒、仿冒的“拿来者”却直接作为己用,很不道德;同时也损坏了“景德镇”名声。

熊钢如大师对记者说:市公安局开展的“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保护陶瓷知识产权”的专项活动,仅保护了作者的本人利益,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更主要的还维护了景德镇的声誉。景德镇是千年瓷都,这是景德镇的金字招牌,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将这个招牌抹黑,不仅损害了作者的利益还对景德镇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作为一个陶瓷工作者,我非常支持这项活动。

此次活动中,仿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陶瓷作品有17块,当他看到仿冒品时,他说:艺术作品有着丰富的内容,是作者通过写生创作的作品,而仿冒品很死板,色彩生硬,画面无层次感等。他由衷地感谢市公安经侦部门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罪,保护陶瓷知识产权工作中所做的不懈努力,不仅挽回了其个人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震撼了侵犯陶瓷知识产权的犯罪,维护了我市的陶瓷声誉和千年瓷都的品牌形象。

景德镇破获特大仿冒陶瓷大师作品著作权案


仿冒王鹤亭的作品和证书

2011年8月,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曾破获一起仿冒国家级陶瓷大师作品的侵犯著作权的案件。可是仍有不法分子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继续仿冒陶瓷作品。这样的行为深受大师们的痛恨,不仅仅是侵害了著作权的利益,更加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秩,破坏了“瓷都景德镇”这个闻名于世的金字招牌。

2011年11月初,市经侦支队接到景德镇某知名陶瓷大师反映,仍有人在从事大批量生产仿冒陶瓷大师的作品犯罪活动。昨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连日来,该支队迅速出击,于11月15日,破获了这起特大侵犯著作权案,并成功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

蹲点守候发现4个制假窝点

11月初接到举报后,市经侦支队一大队全力投入到案件的调查中,在此过程中,办案民警掌握到信息,一些店内销售的陶瓷大师作品是有人专门供货,这个供货商万某的窝点就在罗家坞附近,并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万某。

办案民警连续几日在窝点附近蹲点守候,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平房其实暗藏玄机。在平房里有个地下室,白天平房内没有人出没,一到晚上,地下室就开始有人工作。为了不打草惊蛇,办案民警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平房里,并发现平房的地下室里有很多的工作室。经过调查,民警确定了此处就是仿冒陶瓷作品制假窝点,并发现了其他3个制假窝点,而他们仿冒的陶瓷作品大部分是根据名人名作书上的样式模仿。

狡猾的万某见经常有人出现作坊附近,他开始有所警觉,将后面所制作出来的陶瓷作品都没有落款。不仅如此,万某还开始装修平房来作掩饰。

在摸清犯罪嫌疑人生产储藏的犯罪窝点和基本犯罪事实后,11月15日,经侦支队一大队决定开展“收网”行动。当天,民警们迅速出击,在罗家坞附近某大型私人作坊内,捣毁四处生产储藏仿冒陶瓷大师作品的生产窝点,缴获大量仿冒陶瓷大师的作品,仿冒的陶瓷作品有民国时期珠山八友陶瓷作品7件、近代国家级大师王锡良、王隆夫、戴荣华、熊钢如、李峻等大师作品合计142件,从而成功破获了该起特大侵犯著作权案,捣毁了该制售仿冒国家级大师作品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个。

团伙犯罪分工明确

经审查,该案中抓获的3名犯罪嫌疑人系团伙犯罪,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分别负责作品的购买原材料、绘画、填彩、烧制、销售等,如该案中主要犯罪嫌疑人万某,今年61岁,从事陶瓷生产行业30余年,有个人的陶瓷生产作坊,以前一直专门以生产茶具为主,近几年来,万某看到名人名作收藏热不断升温,利润巨大,逐萌生仿冒名人大师作品以牟取私利的想法,于是他就找到了专门从事绘画、填彩20余年的资深陶瓷艺人李某、徐某合作,开始大批量的生产仿冒陶瓷大师的作品。

当天下午,记者在市经侦支队民警的带领下看到了此案中查获陶瓷作品。偌大的房间内全部堆满了珠山八友、王锡良、王鹤亭等陶瓷大师的作品。作品摆放的桌子下面便是仿冒大师作品制作的证书。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采见到这样的场景后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被市经侦支队及时查获,这些仿冒作品一旦流入市场,对景德镇的陶瓷声誉将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这些制假者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他们的制造成本不到500元,可是利润至少却在100倍以上。

王采建议,其实每个陶瓷大师的作品都有各自的风格,仿冒者所制作的作品只是模仿到表面,根本渗透不了当时作者在什么意境下才创造出来的作品。所以,陶瓷爱好者在购买作品时,首先预付订金,然后将大师的作品找到大师本人进行鉴定。

陶瓷之都景德镇 是遍地设计师还是大师横行?


在今年9月至10月24日之间,这两个工作坊应该存在,它们是学院与当地陶瓷企业合作的项目,目标是创作出优秀的陶瓷作品,参加2009北京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

10月24日至30日,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召开。

(一)

ICOGRADA,中文意思“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

这个组织成立于1963年,是由世界各国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创意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育等方面专门协会组成的国际性非政府、非政治性组织,也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专业国际组织。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自1964年首次在瑞士苏黎世举办以来,已成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22届,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平面设计的范畴。它现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吸引力的设计领域交流大会,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

设计工作坊是ICOGRADA每届大会的规定活动。

设计工作坊的运行模式非常独特,每个工作坊都将邀请国外设计界人士参与,共同完成课题。国内外设计师可以带着先进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与辅导,这种模式对中国的设计教育意义非常,很多国内设计院校,特别是偏远地区、中小城市的院校,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与国际设计界建立起沟通机制,而国外的设计师和设计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设计业的现状,为今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今年7月份的报道,“青花缘”和“玲珑缘”是设计工作坊之一。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景德镇的新闻媒体对此是没有报道的;至于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有没有派员参加并报道,更是无从知晓。我曾经以“法蓝瓷”为例,批评过设计这一短板的存在。造成这一局面的,不仅仅是陶院或者陶研所这类机构的责任,这个城市的所有成员其实都应该有责。

景德镇本应该是一个遍地设计师的城市,而不仅仅是大师横行。

著名设计师王受之先生是本届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开幕式的主持人,他在谈及这一盛会对未来中国设计业的影响时,用了“深远与持续的刺激”这一形容,他认为这不单单是由中央美院具体承办的一个活动,而是一种将导致中国设计业水平整体提升的力量,这股力量的根本,还是眼界的扩张。“中国学生的眼界随着这种活动的增加会越来越开阔,也就是说和国外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王受之语带双关,在乐观未来的同时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评价悲观。

这位16年前就已经是美国设计教育最权威的学府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终身教授的知道分子,同时也是中央美院的博士生导师,所以,他有足够的资格对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做出评价。

(二)

2009年世界设计教育奖颁发给了韩国鸿毅大学的安尚秀先生。

在ICOGRADA主席关于安尚秀的颁奖辞中,有这样的评价:他的工作反映了世界设计协会的精神和哲学理念,即考虑未来的能力不管是远还是近,都应该成为我们设计视觉的一部分,它彰显了设计的本质,把东方和西方结合起来,未来和过去结合起来,这是安尚秀大和谐的本质。

我刚刚看了一部韩国的影片,车太贤主演的《非常主播》(又名《超速绯闻》)。

影片的故事与主题一般,还是脱不了韩剧惯有的“能搞”的毛病,表演夸张且程式化,是典型的亚洲肤浅综合症产物。但我对片中的场景与道具印象深刻,无论是主人公的家还是他们的日常用品,都足以构成一场现代设计的视觉饕餮。

我不是一个“哈韩”的人。

很多年前,我花费不菲买了只“三星”的直板翻盖手机,没想到这台南昌人俗称“棺材板”的手机故障连连,分明是满格信号,你一拨号传来却是“不在服务区”的语音提示。从那以后,我一直认为韩国产品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后来我还真就邂逅了韩国的前科技部部长,这家伙当时的身份是三星集团的首席科学家,类似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我就利用采访的机会,从兜里掏出那倒霉的“棺材板”向他投诉。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家伙的回答。

“这款手机的主要价值就是它的外型设计,我们为此将80%的研发成本支付给了它的设计师。”

上个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了“公立包豪斯学校”,主张设计师应适应现代大工业的生产与生活需要,用最简单的几何构造,方形、矩形和圆形来设计大众所需的生活品。包豪斯的这一主张成为20世纪的设计主流,饱受知识界诟病的“火柴盒”式建筑,其实仍是当下世界城市构造的主体建筑。

包豪斯理论受到的最强烈批判,就是机械与无趣。

而根本上,是这种理论不仅最低限度地使用设计师,更最大程度地抹平阶级的差异。不管你是有钱还是没钱,在同样的建筑物出没与拥有同样的个人空间,在外人看来都是一致与不可区分的。这应该是包豪斯触犯众怒的地方。当代设计去包豪斯趋势非常明显,在彰显个性与追求创意的旗号下,设计教育与设计理念已经逐渐区分出阶层,有需求的人能够获得比一般人更好的设计。

就像《非常主播》里的车太贤,因为是著名DJ而尽享奢华。

(三)

前不久,中央美院入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世界最好设计学院,有舆论认为,这说明世界设计界对中国设计教育还是承认的。

说实话,我不这么认为。

我现在住的地方离中央美院也就二、三百米的距离吧!周边最多的就是各种美术培训机构和房屋招租的广告。据说来报考中央美院的孩子没有不提前来这准备的,有的甚至提前到一进中学就来北京望京的花家地南街租房子住。

他们仅仅是来沾中央美院的“仙气”吗?

有观察家指出,目前的环境其实是很不利于设计师的成长的,我们的设计师唯利是图,太过于强调物质的回报。

本届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期间,中央美院一位叫谢小凡的教授就公开批评说:一个良好的设计作品,具有“人文关怀”是第一位的,设计是否真的为大众考虑?第二位是“唯美”。“唯利”应该是最后的一位,它是动力,但是目前来说被强调得过多了。

什么样的设计才是“人文关怀”呢?

前两天的一个晚上,我在陈武平的古窑茶庄喝茶。在那里,我看见了两只茶盅,都是青花釉里红,差别在于器型,一只阔而浅,一只深且腹鼓口收,前者设计重在品茗,后者设计重在闻香。但我相信,用不同的茶盅,喝到嘴里的茶,感受应该是不同的。前者让饮者感受到的只是茶汤的温润,而后者很可能会有烫嘴之虞……

所以标准的功夫茶具,品茗杯和闻香杯一定是分开设计的。

在最新一季的米兰时尚发布中,设计师将前所未有的精力集中在口袋上面,为不同物品设计了形状不同、深浅不一的口袋。苹果甚至推出一项促销活动“为iPod而造”,鼓励设计师在从牛仔裤到沙滩短裤的一切物品上设计MP3专属口袋。

其实,与其设计那么多的专属口袋,不如来个大一点的。就像那位叫约翰·罗查的设计师,本季他推出的正装外套上风箱式的口袋大得足以容纳一个人的所有家当。

我到餐厅吃饭,每次都恳请服务员给我一个大一点的饭碗。

我实在很烦有人在旁边目瞪口呆地替我数碗,然后报告说“这人吃了8碗饭”——那也能叫碗?也就比酒杯大点吧!我恳请现在的餐具设计师能不能紧跟时代,不要再设计什么“一眼眼”的海派饭碗了,整个大点的,比如原来景德镇光明瓷厂生产的那种大玲珑碗,就够海,也够嗨!

中国当代瓷器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


中国当代瓷器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日前联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汉光瓷创新成果论证及官窑文化继承与发展专家研讨会”。与会的耿宝昌研究员、李当岐教授、叶喆民教授、张守智教授、郑宁教授、李正安教授、陈华莎研究员、冯小奇研究员、王健华研究员、孟嗣徽研究员等国内陶瓷界的一流专家认为,“中国当代陶瓷的制作出现了突破性的成果”。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领衔的中国陶瓷创作研究开发群体,经过15年苦心研制的“汉光瓷”,“国内首屈一指,赶超国际陶瓷先进水平”。汉光瓷主要的技术参数均超过迄今所有国产陶瓷。就“汉光瓷”的品质而言,它不仅超过了1975年的“7501”(毛泽东主席待客用瓷),而且可以与国际最著名的瓷器品牌“迈森”(德国)、“罗森泰尔”(德国)、“皇家道尔顿”、“韦奇伍德”(英国)、“诺里塔可”(日本)相媲美。汉光瓷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瓷器的一个标志性的品牌,一刷国际上“中国瓷器地摊货”的印象,并已成功进入最为苛刻的德国、英国等国际主流瓷器高端市场。最近,以李游宇为首的创作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建国60周年创制180头系列精品瓷,这将是建国以来所推出的品种最为齐全的品牌瓷器,令中国陶瓷界所关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一些有关中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令人十分感慨。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是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陶瓷产品亮相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球最负盛名的高档陶瓷产品的云集之地。但是,近年来,中国的陶瓷产品却屡屡在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上“走麦城”。

比如,某年的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中国的68家陶瓷企业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场罚款,并写下悔过书。又如某年的一次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虽然博览会邀请了不少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辉煌

李游宇说,中国陶瓷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陶瓷一直以超强的产业规模、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产品质量,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规模远远早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并影响了当时全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现在在全世界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一个又一个瓷器天价的所谓明清官窑,也不过是当年供应皇家的日用瓷而已。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中国陶瓷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设计观念落后,中国陶瓷产业始终在低层次徘徊。但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内,世界陶瓷产业发生了急剧变化: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陶瓷设计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像格罗皮乌斯、柯拉尼、萨巴蒂尼这样出色的闻名世界的设计家,从而培育出不少著名的世界瓷器品牌,如德国的迈森、罗森泰尔,英国的韦奇伍德,西班牙的理阿德诺,日本的诺里塔可等。这些著名的瓷器品牌基本分割了世界陶瓷的高端市场。

中国陶瓷品质高价格低没有叫得响的自主品牌

据李游宇介绍,现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国瓷器。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确实是一个陶瓷大国。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世界上的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基本上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一些世界知名博览会也曾邀请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中国陶瓷企业普遍安于为外国公司“打工“,不愿花钱打造中国自己的日用瓷品牌,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卖不了一个好价钱。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日用瓷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国日用瓷的品质尽管已经丝毫不逊于任何外国瓷器,但是依然价格低廉,每件不过0.35美元左右,只比40多年前多了区区5美分。

中国一些主要的陶瓷产区,几乎完全成了外国瓷器的加工基地。外国一些知名陶瓷制造商专门派人坐镇在这些产区,将中国厂商制造出来的瓷器贴上他们的商标直接出口赚取丰厚的利润。而我们的厂商只能赚一些微薄可怜的加工费。

万余陶瓷企业仅有10多个工艺美术师

李游宇说,中国日用瓷器虽然在材质和制作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外国产品,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差距的。现在,真正既懂陶瓷设计又有市场意识的设计师可以说奇缺。中国有一个著名的陶瓷产区,现有10000多家陶瓷企业,但是,却只有可怜巴巴的十多位工艺美术师。但是,一些外国公司却直接将他们的陶瓷设计所办到中国来,为他们在中国的陶瓷生产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国陶瓷设计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大多是中国艺术院校培养的。外国公司除了要求这些中国设计人员在设计上出类拔萃外,还着力培养他们的市场感觉。比如瓷器产品是销往美国的,就要他们专门研究美国的瓷器市场、美国瓷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专门派他们去美国考察当地的陶瓷市场,使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非常有针对性。

打造中国品牌的高级日用瓷“百科全书” 

汉光瓷经过15年的摸索研制,已经基本上在国内外形成了中国高端瓷器的品牌,并先后获得过十多个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得奖最多、得奖级别最高的瓷器品牌。 

但是为了给中国的日用瓷器在国际市场上“争脸”,真正确立中国瓷器在国际主流瓷器市场的“高端形象”,经过多方协商论证,李游宇决定借国庆60周年之际,广邀中国陶瓷界设计高手,研制180头系列汉光瓷。其样式、器皿、造型涵盖了现有的日用瓷的各个层面,堪称是中国日用瓷的“百科全书”。但是,正因为范围广,品种多,其工艺难度也就十分高。因此,这套瓷器的部分样品日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讨会上一亮相,立刻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并称赞这一创举“将会在新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厚重而精彩的一笔”,汉光瓷可以“跻身于世界顶尖陶瓷品牌”。

仿冒打残“景德镇制造”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用瓷及支撑着景德镇瓷都地位的陈设艺术瓷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国乃至世界陶瓷市场上大肆仿冒、盗用外观设计、知名商标和名人名作的案件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调查中了解到,代表着正宗景瓷标识的“龙珠阁”、“景德镇”两个驰名商标的花纸印量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相比锐减了80%,折射出市场正面临萎缩。陶瓷企业:从出门打假到法律维权江西省玉风瓷厂是景德镇有名的国有陶瓷企业,企业设计生产的玉风系列茶杯获得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专利。1998年,产品打开市场后供不应求。然而,企业仅仅红火了半年,全国各大城市仿冒其外观设计的产品就大量涌现。由于仿冒品价格仅为真品的1/3,玉风瓷厂销售量当年就下降了五六成,并彻底被挤出了杭州、上海等地市场。为摆脱困境,玉风瓷厂在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帮助下,组织“打假队”出门打假。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仅景德镇市内仿冒“玉风杯”的厂家、作坊就达五六十家之多。“因为无法从源头上进行禁绝,有时候刚查缴一家店,又冒出了好几家,打假工作力不从心,只好不了了之。”玉风瓷厂厂长万秀英回忆说。1999年10月,江西省第一个知识产权审判庭在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这让陷入绝境的玉风瓷厂看到了一线希望。1999年11月,玉风瓷厂一纸诉状将侵权的景德镇市太白园欣欣瓷厂告上了法庭。经过详细调查,法院很快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全部经济损失。此后,玉风瓷厂又相继对十余家仿冒“玉风杯”的企业、个体作坊提起诉讼,都获胜诉。玉风瓷厂的生产经营又红火起来。万秀英感慨地说,由于历史的原因,陶瓷仿制现象在景德镇相当普遍,以前甚至连权利人自己都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玉风杯”案件对整个业界都是一次警示和教育。 陶艺名家:侵权阴影下的创作激情名家名瓷是闻名于世的灵魂与基石,由于其不菲的“身价”,陶艺名家的作品首当其冲遭到大肆仿冒。一些陶艺大师为此曾担忧,这种情况如任其发展,创作者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最终将无人创新,整个陶瓷行业势必走向没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创作的瓷板画《春江花月夜》问世后,受到海内外陶瓷收藏家的青睐,每件价格在数十万元。然而,2001年8月,一件标价4.6万元、几可乱真的《春江花月夜》瓷板画赝品公然出现在北京蕴玉宝桢工艺公司的柜台上。获悉此事后,张松茂一怒之下将北京蕴玉宝桢工艺公司告上了法庭。受理此案的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历时半年多的艰难调查取证后,于2002年4月作出了北京蕴玉宝桢工艺公司赔偿张松茂51万元损失并在《北京日报》以书面形式公开道歉的判决。案件的宣判在陶艺界引起了震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说,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雕塑瓷名作《哈哈罗汉》,在90年代初被仿制得最为严重,当时在景德镇和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哈哈罗汉”的影子,价格低至每件二三十元,为数不多的真品被彻底淹没。直到张松茂一案之后,赝品“哈哈罗汉”的交易才有所收敛或转入“地下”。商标侵权:景瓷挥之不去的隐忧商标是产品的标识,是公众对产品的认同度。在景德镇现有的70多种商标中,“龙珠阁”商标和“景德镇”证明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并指定由景德镇市三蕾瓷用化工有限公司独家承印,贴上了这两种商标无疑是打上了景德镇的金字招牌,为此,一些陶瓷生产商和经销商疯狂盗印、盗用这两种商标的做法屡禁不绝,甚至出现外地产的白胎瓷贴上假商标再运到景德镇充当景瓷出售的怪现象。2002年至今,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审理了多起“龙珠阁”、“景德镇”商标的侵权案,但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洪珂珉称,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洪珂珉说,涉及陶瓷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初采取的是原始的“拿来主义”方式,比较容易判定其侵权性,但现在的侵权行为正变得越来越复杂、隐蔽,审判难度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地方法院受管辖权的限制,加之来自外地甚至国外对景瓷的侵权现象日益严重,能有效打击处理的侵权案只占很少一部分。景德镇市三蕾瓷用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镇谱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末是业鼎盛时期,公司仅“龙珠阁”、“景德镇”两个驰名商标花纸的印量就有80多万张,目前只有一二十万张,这充分显示出国内国际市场的萎缩趋势。为重振陶瓷业,1997年成立的协会加强了行业管理,对代表着景德镇工艺水平的艺术瓷、高档日用瓷通过制作证书、加贴免费电话防伪标志等形式增强其防伪功能,对普通陶瓷生产企业则通过签订商标准用合同、年检的方式进行产品质量监管。但协会秘书长贺兴吴说:“要在全国范围内堵住假货产销渠道,我们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在“堵不胜堵”的情况下,“疏”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贺兴吴告诉记者,对于产品质量达到要求的外地企业,在交纳一定的费用后,协会通过授权的方式允许其使用“龙珠阁”商标,这是一种“折中”办法。1999年9月,江西省版权局景德镇分局成立,但到目前为止,在数千个品种中,进行了版权登记的仅10余个。分局副局长陈爱华说,仿冒现象最猖獗时,新作品上市不到一周就被盗用,这与创作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有关,但要彻底杜绝这一现象,加大打击力度,进行陶瓷市场综合治理才是关键。

悉尼地摊景德镇瓷器售罄


中新社悉尼十二月三十一日电(记者刘雨生)中国瓷都景德镇精美瓷器,在悉尼会展中心滞销,被迫流落街头地摊。在各方人士的关爱之下,所有展品终在新年前夕销售一空,全体销售人员今晚可以安心参加悉尼新年庆典活动,明天飞返中国。

江西景德镇市二十六家陶瓷厂、五十人展销团于十二月二日在悉尼会展中心举办展销会。由于主办单位策划安排不当,使该展销会鲜为人知。展销会闭幕后,大批景德镇陶瓷精品只能在悉尼夜市摆放地摊展卖。由于广告未做足,这些陶瓷艺术精品到了夜市地摊依然卖不动,首次从中国景德镇来澳参加展销的厂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当地华人社团和华文传媒的呼吁下,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武韬的关心下,从圣诞前夕起,这批陶瓷精品的销路一天比一天好。最后两天,夜市业主不让他们继续展销,意图吞下尚未售出的全部展品。在这关头,他们找到中国驻澳使领馆,在中国驻澳使领馆的关心和悉尼市政府的过问下,夜市业主不得不同意继续展卖。此时此刻,大批华人华侨涌至,陶瓷价格也一降再降,全部展品一销而空。

据展销团有关人士今天向本社记者透露,此次展销如没有各方关爱,全团五十人估计每人要损失十几万元人民币。而实际结果是不少人能保本,损失最多的人一个摊位为八万元人民币。

江西景德镇市政府在得知展销团陷入困境后,也立即派人到悉尼,向他们表示关切之情。今晚,他们终于有兴致观看悉尼美丽的夜景,并在悉尼港、达令港、海德公园等地欣赏烟花汇演和音乐会,与悉尼市民一道迎接新年到来。

陶瓷礼品市场遇冷 高价大师瓷变不动产


艺术陶瓷是我国最具文化代表性,和收藏价值的品种之一,曾在高端礼品领域占有重要比重。但近一年来,受到宏观经济不振和抑制三公消费双重因素影响,降温明显。请看记者前往陶瓷主产地江西景德镇进行调查,发现从前热闹的陶瓷街如今门庭冷落,来看记者调查。

吴法荣出身陶瓷世家,目前在景德镇经营一家陶瓷商铺。他告诉记者,眼下陶瓷市场生意极度冷清,这是他从业30多年来,经营最困难的时期。不要讲一个月卖多少,一年半(年),两个月都卖不了什么货,现在很难走货

记者来到景德镇莲社北路,这条街上经营陶瓷的商铺足有几百家,被当地人称为“陶瓷一条街”。记者发现,整条“陶瓷街”生意十分冷清,各家商铺都空空的,没有一位顾客。“瓷器静静地躺在货架上,销售人员懒懒地呆在角落里”这种情景就是大部分店铺的写照。一些陶瓷店的工作人员要么在搞卫生,要么在玩手机游戏,有的在扎堆聊天。记者上门,经常半天都没有人招呼。

记者发现,一家陶瓷店尽管开着门,但窄窄的入口却被一辆电动自行车堵得严严实实的。

陶瓷店负责人,经常不待在店里,懒得把车放进放出。那您老关门这生意怎么做啊?生意怎么做?房租不便宜,关键是最近人气不好。

在陶瓷街上,记者发现不少店铺都贴着招租等字样,有些店铺甚至干脆关门歇业了。在陶瓷大世界,整个院子全是经营陶瓷的店铺,但大多数空无一人。一些店铺更是紧闭卷帘门,干脆关门歇业。

资深陶瓷人舒惠学告诉记者:过去一般转让(铺面),要(收转让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现在转让费都不要了,都很难找到人接手。

吴法荣告诉记者,以前转让房子是可以赚钱的。但现在不行,现在房租都跌价、每年元旦前后,本来是艺术陶瓷销售的传统旺季。而今天上午,在记者走访了这条“陶瓷街”时,在整整两个小时的走访过程中,在各家商铺中,记者发现,竟然连一位顾客都没有见到。

礼品市场遇冷“大师瓷”变为“不动产”

为什么艺术陶瓷市场会如此突然地降温?市场降温除了销量下滑外,价格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动呢?什么品种的陶瓷市场滑坡最严重呢?继续看记者的报道。

面对市场低迷,目前商家最主要的应对策略就是降价,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可以降到8折,而7折6折5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也都可以买到艺术陶瓷。

不过,与普通瓷器可以轻松打折相对比的是,高价位瓷器的价格仍然十分坚挺。几万、十几万元一件,甚至更贵的瓷器,商家让利的幅度却反而很少。

瓷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他们报的价格一万六,打个九折,让个零头,还能少一点,就是这样子,少不了多少。

这些高价瓷器被人们称为“大师瓷”,也就是由所谓的工艺美术大师制作的瓷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两年,景德镇兴起很多大师瓷,这些瓷器打上大师的旗号,价格节节高涨,即便面临眼下的淡季,他们也都扛着价。

瓷器店负责人说:你让他降价,他不可能降价。万一以后市场起来了,他们也不肯(降价)。人家已经是大师了,你让他把价格降下来,他就得掉价。

近年来,支撑产业飞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礼品市场。//礼品市场更关心的是陶瓷制作者的头衔,是不是大师,是什么级别的大师。只要是大师作品,市场就会给出高价。这种赚钱效应,使得景德镇人人都想当大师,甚至不惜重金来购买。这使得景德镇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批量生产出了一大批所谓的大师。

赖德全告诉记者,在全国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接近占了三分之一。

姚永康则表示,大师、艺术家不能成批的,不能这样搞的。大师也不能评的,没有哪个国家大师是评出来的。

大师称号泛滥作品粗糙照样成大师

记者发现,在陶瓷街几百家商户中,几乎每家都会有几件到十几件大师瓷,这样仅陶瓷街上,大师瓷的存量就达到几千件之多。而这还仅仅是冰上一角,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景德镇拥有各种大师上千人,那么这些大师真的都是专业的陶瓷大师吗?在大师名号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产业链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城的小巷深处,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记者一进门,发现在店内显要位置,放着一大堆闪闪发亮的奖牌和证书,让人仿佛进入销售奖牌证书的专卖店。小店店主程履端自称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不过采访中记者却发现,这位程大师既不会制瓷也不懂绘画,所谓的创作就是往瓷器上写书法。

这位“程大师”告诉记者:我现在是专门攻书法,专门写字。您会亲自来烧(瓷器)吗?这个我不会烧。

尽管程大师的作品看上去很简陋。但他还是不停地告诉记者,某些名人和富商收藏了自己的作品。为了给自己的瓷器套上大师瓷的名号,他还拿出一系列莫须有的行政职务来包装自己。

“程大师”说,我们都是兼职的,就是每年开一两次年会。

记者发现,这位程大师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好几摞已经填好的申请大师资格的表格,程大师表示,他还具有推荐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资格的实力。只是要想成为大师,必须先交钱。

“程大师”告诉记者,这也是国家级的,但是这是民间的。不是国家办的。不是官办的,这是协会办的。(是什么协会?)就是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协会。(费用)上缴不多,规定大师是7800块钱。(一年会评几次?)每年两到三次,每次三到五人。

而记者一番探究后又发现,其实,这位“程大师”不久前刚刚从自己推荐办理大师资格的,这家名为“中国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协会”,拿到所谓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资格”。

“程大师”说:我们是民间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我也是。您是哪年获得国家级大师的。我是2012年。

面对记者质疑收费太高时,他的辩解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制造大师的内幕。

“程大师”告诉记者:这里面很乱,人家丢十几万、几十万,后来没有评上,钱打水漂,我们景德镇很多大师(这样)。有的住院一个星期。至于吗?不至于,十多万,还送十多件精品陶瓷,加起来二三十万。这是给谁送啊?给上面办(事)的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学习传统的制瓷至少要几年、十几年以上。制瓷门槛高,一些人就开始寻找捷径。于是往瓷器上写字、画画便流行了起来。这样一个三、四流的画家,买个大师头衔,也可以制作大师瓷。而一旦安上大师制作的旗号,产品的价格就会直线上升,尤其是一些初买者,根本无从分辨。

景德镇“大师”评选 市场站在谁一边?


“消费者不是以作品的艺术含量,而是以荣誉称号去判断作品的价值,这很可笑。”乔生认为各类“大师”评选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造成陶艺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他认为陶艺市场也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但事实上却是,拥有“大师”光环的艺术家,其市场竞争能力被政府部门人为抬高,扰乱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市场。”

很多企业家不懂艺术,因此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选购艺术品?但他们又有购买艺术品的需要,那该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只好购买那些美协协会会长、“某某艺术大师”的作品,因为他们感觉买这些人的作品准没错.再怎么说对方也是艺术团体的头、或脑袋上顶着个大师的光环不是?

稍微懂行的职业收藏家就不会上这个当,艺术修养较高的他们,根本不会选购那些毫无艺术含量的作品。因此托起“大师”作品市场的人,是那些企业家和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这些人将那些“垃圾”艺术品买去,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去办“大事”。6月21日晚6时,著名书法家张瑞龄摇着纸扇,用颇为不满的语气数落着中国艺术市场这一奇特现象。

假如可以成为“大师”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的开展,迅速触动了不少人那很敏感的冲经。就连一位参与申报省大师的女陶艺家也笑称,景德镇符合大师申报条件的陶艺家,对于“大师”荣誉称号的申报热情,比如今的大学生报考研究生还积极。谈到陶艺家争先恐后地赶去申报大师头衔的原因,这位女陶艺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在找工作时,大专生不如本科生吃香,而本科生又不如硕士生受欢迎。”

她认为自己的省高工职称就是“本科”学历,如果能成为“大师”的话,就会立即成为受到市场追捧的“研究生,’。

乔生则利用一组数据说明“大师”申报热的原因:如果将陶瓷作品以“件”为单位计价,省高工职称艺术家的陶瓷作品,市场价为10至30元/件;如果作者是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和省工艺美术大师,那作品价格可以卖到50至100元/件;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陶瓷作品,至少是以100元/件的价格起步,听说最高可卖到1000元件。

某些“大师”在获取丰厚利益回报、长期沉浸在无数的鲜花与掌声中后,也开始无法正视自己的位置。日前有位平面媒体同行在约请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专访时,对方起初答应了我那位同行的要求,并建议采访就在他的家中进行。从未接触过这位“大师”的同行,便小自翼翼地询问对方的住址所在。

“你不知道我家住哪?”那位“大师”显然感到很意外,于是他立即取消采访约定,称近期“很忙,没有时间接受媒体的采访”。遭遇拒绝的同行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个‘大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他的住处吗?”

看不懂的陶艺市场

不少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巨大的商业利益是“大师”申报热的直接推手。“只要戴上了‘大师’的帽子,作品价格就能冲到天上去。”学院教授周国桢称部分“外行”消费者,购买陶瓷作品“只看‘帽子’,不看东西”。张瑞玲并未对景德镇陶艺市场进行评判,却谈到国内艺术市场的某些弊病。

“目前中国的艺术(发展),处于一个低谷(期)。”6月21日晚,在位于市莲社路某餐厅用膳的张瑞龄语出惊人,他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少美协、画协等艺术团体,其负责人都由某些政府部门指派。而那些顶着“会长”、“理事长”光环的负责人,随便在陶瓷杯子上涂上几笔,就敢以数万元的价格叫卖。如果将那杯子上的作者名字抹去,那玩意根本就不会有人购买。

目前正从事陶瓷经营业务的乔生,也表示如果具有艺术鉴赏眼光的文化商人,准备到景德镇开拓陶艺市场的话,往往会“看不懂”这个市场。因为许多购买淘瓷作品的人,本身并不具备艺术品鉴赏能力,为此他们购买陶瓷作品,就如同周国祯所说,按“帽子”的大小来判断作品的价格。

这就导致有些艺术功底相当深厚的中青年艺术家,其精心绘制的陶瓷作品乏人问津;而部分艺术造诣远逊于他们的“大师”,随意涂抹的作品却十分畅销,而且还能卖出令行家难以理解的高价。

“消费者不是以作品的艺术含量,而是以荣誉称号去判断作品的价值,这很可笑。”乔生认为各类“大师”评选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造成陶艺市场出现不公平竞争。他认为陶艺市场也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但事实上却是,拥有“大师”光环的艺术家,其市场竞争能力被政府部门人为抬高,扰乱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市场。

乔生并不对“大师”群体本身存在任何偏见,这从他对赖德全等工艺美术大师的褒奖便可看出。就在他所工作的图片社及陶瓷艺术中心大厅里,墙壁上还悬挂着两幅瓷板肖像作品,分别画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和李菊生。“这都是我亲自动手画的。”乔生说。

“大师时代”还将持续多久

难道景德镇为数众多的陶艺家里,只有“大师”的作品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吗?未必!

人间瓷画陶瓷有限公司罗英桂多年前就远赴泰国,从事陶瓷工艺品销售及文化传播工作,近两年开始转战国内艺术品市场。6月21晚7时13分,她宴请河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豫明,在席间讨论国内的陶艺家,称“3至5年内,拍卖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价值高达亿元的陶瓷作品,而它就将出自于景德镇陶艺家之手”。

罗英桂认为,目前景德镇的陶瓷作品中最值得投资的有两种:一是出自于“大师”之手的陶瓷作品,二是由中青年艺术家精心创作、作品艺术含量高的陶瓷精品。她透露不少具有专业眼光的艺术品收藏家,在对从民间产生的“大师”,与来自于学院、景德镇高专等“学院派”艺术家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会倾向于选购后者的陶瓷作品。

“学院派的陶瓷作品,通常艺术性更强。”罗英桂称很多专业收藏家,都认为部分“大师”的陶瓷作品,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匠气”,“毕竟景德镇是一个延续千年的瓷业城市,传承的同时难免受到当年作坊化生产的余味。”

当然也有不少人喜欢景德镇的传统陶瓷技艺,就像王豫明于21日晚,在与当地中青年陶艺家的交流中,就认为包括釉料的配置、器型设计、画面构图等在内的传统陶瓷技法,“都是历代陶瓷工匠们,经过了千百年的研究与改良之后,才形成的完美无缺的艺术存在。”

可并非所有人都认为,罗英桂就曾接待过两名国内小有名气的艺术品收藏家,他们再把拥有诸多“大师”作品专卖店的莲社北路,逛了个遍后抛出一句:“之类怎么没有一件可以入眼的陶瓷作品?”罗英桂认为随着国内艺术品吃长对于鉴赏知识的普及及提高,只有真正具备艺术生命力、有品位的陶瓷作品,才会得到市场的欢迎。

“可以说1990年至2010年的景德镇,是属于大师们的时代。”罗英桂称2010年之后的工艺品市场则“很难说”。

此前罗英桂所提到、可能会在5年内出现的“价值过亿”的陶瓷作品,应该是艺术与陶瓷制作工艺技术达到完美结合的产物,可未必是出自于“大师”之手。

“大师”正在被蔑视?

乔生可以理解那两名收藏家,为什么看不上‘‘大师”的作品。前不久景德镇的“大师”们,就与国内某些知名美术院校的教授发生激烈争论,起因就是后者认为我们的“大师”正“陷入到一种对技巧、技艺的盲目追求和迷恋”,“相当多的一部分缺乏艺术文化修养”。

“外面(景德镇以外的国内城市)的艺术家,相当一部分人都看不起景德镇的‘大师’。”乔生称由于部分“大师”的作品品种单一、不断复制前人的艺术成果、作品内涵苍白,导致他们被国内艺术界所鄙视。乔生称作为一个景德镇人,自然要对这种鄙视奋起反击,但同时还要“关起门来反思”才对,否则“最后的结局会很麻烦,’。

周国祯在谈到“大师”时,谈到了这样一件事:6月12日至13日,学院主办了2009第二届中国三宝国际当代版画艺术作品暨研讨会,邀请了100多位国内外的著名艺术家参加,该研讨会因其展出的版画作品艺术水平高、参与人士均为“艺术界大腕”,而被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可研讨会上却没见几个出身子民间的“大师”,赶到会场与这些艺术家们交流。

“‘大师’帽子的终身制,让他们不再有学习的欲望。”周国祯这样说道。

可也有“学院派”出身的青年艺术家,对“大师”表示了尊重。24岁的余玲玲毕业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从2008年10月开始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工作,她认为景德镇的“大师”与“学院派”的艺术家,都是在做各自的市场,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两者其实可以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的共存。

余玲玲认为追求作品创意与个性的“学院派”青年艺术家,如果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传统陶瓷艺术;而“大师”门也愿意放低自己的身段,乐于了解青年艺术家们的创意思想时,“双方就可以互相交融、互为依托,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就可以像个大家庭一样和谐地向煎发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师”遍地 仿冒成风 “地摊”市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师”遍地 仿冒成风 “地摊”市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