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罕见中国陶瓷亮相瑞士苏黎世

罕见中国陶瓷亮相瑞士苏黎世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陶瓷艺术

2021-04-10

中国古代陶瓷器。

玫茵堂中国陶瓷展品之一:睡童枕

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的估价最高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刷新了宋代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其最高成交单品为一款明宣德高足碗,成交价1.127亿港元。如今,这些展品已消失在私人收藏家手中,而另一部分,却藏在了瑞士苏黎世的Rietberg博物馆。

“玫茵堂”,尽管有人将其诗意地解释为玫瑰环绕的绿茵茵的厅堂,但很多收藏家特别是瑞士收藏家知道,这个名字实际得自于苏黎世的Meienberg。这一被称作是除北京与台北故宫外,全世界最全的中国陶瓷收藏系列,记录着瑞士人对家乡的向往。现在,这些瓷器终于来到了瑞士。

2013年1月11日,整修一新的Rietberg博物馆中国馆重新开馆,玫茵堂提供的600多件珍贵中国瓷器,将和原馆中国展品一起,以固定展的形式同观众见面。

展品得之不易

2013年全年,Rietberg博物馆中国馆中国陶瓷展可供观众免费参观,“Rietberg博物馆有庭院、有历史、有建筑、有藏品,”馆长AlbertLutz说:“今年新展,希望可以让观众体会一下,不仅仅是看展品,还有公园庭院、各种活动。明年4月起,将进入收费展期,初定票价18瑞郎”。

如果没有“玫茵堂”,就不会有中国馆的整修。几年前,玫茵堂的收藏家之一,弟弟吉尔伯特·裕利(GilbertZuellig)的遗孀找到Lutz,希望将本家的藏品放在苏黎世的Rietberg博物馆,并提出可以赞助布展。而另一位收藏家哥哥斯蒂芬·裕利(StephenZuellig)一脉,则决议出售其展品,于是才有了苏富比一年又一年的玫茵堂专拍。斯蒂芬和吉尔伯特兴趣不同,因此玫茵堂的藏品也分为两段:吉尔伯特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之间的早期陶器;而斯蒂芬则将精力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

中国历史的记录

尽管“术业有专攻”,在某些具体陶瓷种类上,有些收藏家的藏品更丰富,但就藏品的典型性与广泛性来说,现展出于Rietberg博物馆的藏品,确实是中国陶瓷“大全”,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1-12世纪,直至明清时代。

早期代表有公元三世纪前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尽管世界各地也出土了同一时期的陶器,但看看这类似于现代西方酒杯的器皿,它的杯壁薄如蛋壳,且柄上有孔,说明当时的工艺已非常高超。而这是如何制造的,至今尚是一个谜,”陶瓷专家ReginaKrahl介绍说。

然而尽管陶器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但其价值却难以比价金银玉器,为什么呢?随同Krahl女士穿梭于西汉、两晋的藏品,答案呼之欲出,“陶器总归是要埋于地下的,多用于殉葬,因此它的色彩比较单调,造型简单。有些颜色很容易消失、有些甚至有毒,”Krahl娓娓道来。

但一进入隋唐,中国陶瓷的色彩为之一振,加入了红、黄、绿等,并筑就了享誉世界的唐三彩。陶瓷史也是一部中国史,随着这一时期对外交流的增加,中国陶瓷既留下了黑人舞者的形象,也有大眼卷发的外国牵马人。而佛教的引入,更是为中国陶瓷添加了不少题材。

转至宋朝,中国的陶瓷技术日臻完美,“你问我哪件最昂贵,这我很难说,都是艺术品。但宋朝汝窑的这几件,确实是非常稀有的,”面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的提问,Krahl说。周杰伦著名的“天青色等烟雨”,说的就是汝窑,也正是它,刷新了宋代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而玫茵堂的这几件,天青色、冰纹、铜口,都全了,非常值得一看。

中国陶瓷,世界陶瓷?

玫茵堂的陶瓷收藏的确丰富、珍贵,例如瓷枕、紫斑盘等,在大英博物馆里才有类似的,“不一样的,这个金代钧窑的紫斑盘与大英的不同,独一无二,”已著有多部中国陶瓷专著的Krahl女士对记者说。的确,大英的紫盘为通体紫色,而钧窑是青色带有紫斑,系釉分子自然变异,非人工所致,与后期的添加金属元素,造成多彩陶瓷的技艺不同。

从宋代到明清,中国陶瓷开始变得多彩,这又是为什么呢?“宋代崇尚的还是质朴。随着明清商人势力的壮大,对外贸易的增加,有钱人越来越喜爱多彩、镶嵌金银的制品。而中国陶瓷也开始走向世界,为了迎合西方顾客,也加入了西方元素,例如使用珐琅,”中国馆策展人AlexandravonPrzychowski对记者说。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陶瓷的兴趣,并开始收藏。

“而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又开始从西方人手中回购中国陶瓷,这股趋势也正在变得明显。这就是交流,”vonPrzychowski高兴地说。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罕见完整的唐代瓷窑惊艳亮相景德镇兰田


“景德镇制瓷始于五代”、“南青北白”、“江南白瓷晚于青瓷”、“没有发现完整的唐代窑炉”等等这些中国陶瓷史概念在此之前都是正确的。不过,从今天起,这些就都不是标准答案了:景德镇浮梁县兰田出土的唐代窑炉改写了历史。

1月28日结束的景德镇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除了将景德镇的陶瓷烧造史提前了一百多年外,还物证了不少未被史书采纳的文献和传说;颠覆了江南白瓷晚于青瓷的历史证据;最为重要的是第一次提供了罕见完整的唐代窑炉,为陶瓷窑炉建筑乃至陶瓷经济史、陶瓷文化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资料。

这个窑址位于浮梁县湘湖镇兰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的万窑坞山坡上,是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历史上早期窑业最重要的中心。由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刚刚结束了对其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541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12处,包括窑炉2座、灰坑7个、墓葬1座、沟2条,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各时期的瓷器和窑具。这是景德镇地区中晚唐、五代时期窑址的第一次科学、全面、大规模发掘,清理出的两座窑炉中,其中一号窑炉保存十分完好,为唐代龙窑,平面呈长条状,由窑门、火膛、窑床、窑前工作面组成。为了解当时的装窑量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景德镇兰田窑窑址考古队领队、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介绍,该窑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窑炉,这一发现填补了景德镇窑炉发展最早形态的空白,是罕见的窑业遗迹。出土的74厘米长的瓷腰鼓,是景德镇在唐代就已和西域展开经贸往来的重要实物。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所有的文化层都发现并同时出土了青绿釉瓷器、青灰釉瓷器和白釉、青白釉瓷器。改变了以往学界认为这三种器物的发展、存在和继承关系,证明其是同时生产的。而白瓷的出现或可提早至中晚唐时期,并改写“南青北白”历史:景德镇除了是青瓷制作中心外,也是当时精细白瓷的江南制瓷中心。

学术界一直认为,景德镇制瓷业始于五代时期,且窑业从创烧之初即以青瓷和白瓷为主。江建新等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发掘的出土物已可上溯至中、晚唐时期,是制瓷业较为成熟时期的产物,据此,已可将景德镇制瓷业的起始时间推前百余年。

世界大陶瓷亮相淄博中国陶瓷馆


7月8日,一对高6.6米的陶瓷巨瓶———圆梦中华龙瓶在淄博中国陶瓷馆门前亮相,吸引了许多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圆梦中华龙瓶落户淄博中国陶瓷馆实至名归,填补了陶瓷馆的一项空白。”淄博中国陶瓷馆高级研究员高岩说。

据介绍,这对巨型圆梦中华龙瓶产自淄川区龙泉镇,是由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牛继伟历时两年时间精心创作的。瓶高6.6米,最大直径2.38米,瓶口直径1.08米,瓶底直径1.32米,浮雕最高0.36米,重达6.6吨,经1260度高温一次烧制而成。两条巨龙盘桓于整个瓶身,栩栩如生,既有翻江倒海之气势,又有腾云驾雾之雄姿。

龙的浮雕高度超过30厘米,寓意中华民族似巨龙腾飞,祖国繁荣昌盛,江山永固,平平(瓶瓶)安安,共圆中国梦。2013年,圆梦中华龙瓶以其体积入选了世界吉尼斯之最。

据该瓶的设计者牛继伟介绍,龙作为一种图腾,数千年来已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龙瓶则是工匠们用传统的搂泥、忽泥、拉坯、雕塑等手法,先制成瓶身坯体,然后塑龙、施釉,以1260度高温烧制而成。牛继伟从最初制作1米多高的双龙瓶,发展到现在制作出6.6米高、雕塑9条龙的巨型龙瓶。

“制作一件大型的陶瓷艺术品实属不易,特别是重达5吨以上的作品,从原料、制作、雕塑到施釉、烧成,完成整个工艺需要10个月,仅烧成就需要12天。入窑一色,出窑万种。透过观火孔,看着变幻莫测的窑火,心中总是惴惴不安。”牛继伟说。

2009年,牛继伟挑战制作6.3米高的龙瓶,为了克服坍塌、开裂、施釉等难题,他们专门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予以克服。选择淄博独有的半无光釉———钒青釉,经过反复试验,仅施釉就上了16遍,使整个瓶身通体油亮。“变幻莫测的窑火,能把一个艺术家捉弄得悲喜交加,近乎发疯。”他感叹。

又一罕见中国精品瓷器今秋拍卖[图]


将于十一月底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推出“重要中国瓷器”以及“重要中国工艺品”环节。香港佳士得二十七日举办新闻界预展,一批待拍精品曝光。

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高级副总裁及董事安蓓蕾女士介绍说,一款元朝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在今年七月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一千五百多万英镑(合两亿多港元)成交,创下亚洲艺术品及中国瓷器拍卖之世界记录。承接佳绩,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将推出另一款罕见的中国元朝青花《锦香亭》图罐。

据介绍,这只待估价的青花《锦香亭》图罐,曾是英国铁路基金会的藏品,为世上仅有的八件传世元杂剧人物故事罐之一。

该罐白底青花,大肚广口,高二十七点三公分,所描绘的戏曲故事出自元代大都剧作家王仲文的《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讲述唐玄宗时士子陈圭与孟月梅的曲折爱情故事。

画面人物生动,女主角上衣色泽深沉水袖长,裙裾上的补丁清晰可辨,头顶高耸发髻;图罐颈部与足部,分别饰以元代流行的牡丹缠枝纹及莲瓣纹,罐体则有自汉代以来流行的玫瑰图案,枝梗带刺,十分精细;男女主角相会的亭台据说与另一只画罐《西厢记》的手法一致。

佳士得资深顾问苏玫瑰估计,这批景德镇青花人物故事图罐的画稿,可能与十四世纪坊间说书人手中的画本,来自同一木刻版插图印坊,说明当时已经有私人作坊将二者有机结合。

秀雍正珐琅点彩及过枝花手法

同时预展的精品瓷器中,还有一对罕见清雍正珐琅彩鹌鹑纹《平安长春》盘,预料成交价将逾八千万港元,有望刷新雍正瓷器拍卖记录。

佳士得介绍说,清康熙至雍正初期,宫中作坊调制出一系列色泽完备的粉彩珐琅,用于陶瓷点绘,烧成后有厚重的点彩画效果。这一对鹌鹑纹盘,鹌鹑站立的地面,即是以大量极小而深浅不一的绿色珐琅点彩,表达出绿地的色泽与质感。据悉,由于珐琅点彩费工费时,即使在御品中也难得一见。

此外,佳士得秋季拍卖的精品中国瓷器,还包括“过枝花”装饰风格的清雍正粉彩“五蝠寿桃盘”,估价一千万港元。其花枝从器皿足部攀越口沿进入盘内,画工细腻;五只熟透的蜜桃坠于枝头,色彩由淡绿渐渐过渡到深粉红,与人吹弹得破的感觉。

典雅乾隆帝御制诗文霁红釉胆瓶

还有一只清乾隆霁红釉描金题诗花卉纹胆瓶,金彩绘花霁红之上,华丽典雅。更书有乾隆帝御制诗文曰:“户外春风到几分,嫩红新绿间缤纷。清浮玉露琼葩润,芳透珠帘沉水焚。散彩偏承晴照旭,飘香多为惠风熏。锦丛绣径经行处,夹蝶惊飞已半醺。”

高淳陶瓷亮相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馆展销高淳陶瓷

由10款式样、2.4万件产品组成的陶瓷餐具近日从我省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运往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销。据了解,这是中国馆展销的惟一陶瓷类产品。

高陶公司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率先开发出适宜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炻器餐具,至近年已成功销往10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达10亿美元,是目前国内以日用陶瓷为主业的惟一一家上市公司。今年3月,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来南京推介招商,对高淳炻器餐具一见钟情。随后,高陶公司报送了20多款炻器设计方案,经中国馆初审,炻器印花方盘、清明上河图杯垫等10款产品幸运入选,高陶公司成为世博会中国馆惟一一家陶瓷类特许生产商,并获得在中国馆销售的资格。

据了解,这次发往上海的炻器餐具,具有独特的窑变工艺和釉下印花工艺,巧妙地将传统中国陶瓷文化和世博会中国馆等元素融合在一起。除第一批10款产品将亮相中国馆以外,第二批12款炻器餐具也将在中国馆展销,另30款骨质瓷产品则获得了在世博会特许零售店销售的资格,目前产品正在打样。高陶公司董事王贵夫说,保守估计,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元。有意义的是,作为世界瓷器的“故乡”,中国与 在英文上是一个词;而中国馆选择的惟一陶瓷类产品产自高淳,就不仅是高淳人的骄傲了。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惊艳亮相


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馆于1954年1月1日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临时设在市区中华北路301号的天主堂内。1955年9月,馆的新馆舍正式落成于现莲社北路169号。它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28平方米,馆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1965年8月扩建展厅主体两侧469.2平方米,与主体形成一个整体。1974年1月,陶瓷馆第二次扩建,新建一幢三层的展览大楼,计1500平方米。截止2013年6月,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84平方米,库房面积376平方米,展厅面积3194平方米。

2015年10月,总占地面积8.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翻开了它历史扉页……

新旧交接,续写盛世辉煌

眺望世界范围,没有第二座类似景德镇的陶瓷馆这样专门针对陶瓷艺术的博物馆了,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景德镇拥有了别人不可企及的精彩。因此,便有了一条原则成了外地人来景德镇应该完成的规定动作:他们必须去三个地方——御窑厂、馆和古窑。如果忽略这三个地方的任何一处,仿佛都不曾真正来过景德镇,更别说了解了“CHINA”的真正身世故事。而馆就像这座城市瓷文化的一位“守护神”,它默默地庇护着、收藏着这座城里所有有关瓷的一切信息,过去、现在、甚至还有未来。只要你迈进那扇门,它向你敞开的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陶瓷世界……

在过去一甲子的岁月里,这座博物馆心平气和地站在喧嚣以外的安静之处,在莲社北路一处幽静的高处,如果途经此处的人们不特意抬头仰望,就会与深邃的历史,跌宕起伏的制瓷传奇擦肩而过,这将是一种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遗憾。

旧馆历经半个多世纪后,毕竟显得狭小倨促,难以尽情全面地展示丰富的馆藏精品,难以满足广大国内外宾客的参观需求。仅以藏品展示来说,莲社北路的旧展馆只能展示藏品中一小部分,不能完整展现千年陶瓷文化风貌和发展脉络。随着馆走过了一甲子的时间,这座博物馆的建筑物出现了老化以及无法承受巨大人流量接待的问题,旅游客车的停放也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与日激增的收藏品也使得这座始建于建国初期的博物馆“有心无力”,更别说承办大型的展览,学术交流等等类似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挥馆的作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八方来客展示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2015年10月18日,一座全新的,设施更加完备的陶瓷馆盛装起航,新馆正式将馆名定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即将隆重开启的新馆,位于昌南湖畔,风景旖旎、地势开阔,有利于车辆的进出停放,不会造成交通拥堵,来去自如。展厅面积就高达一万多平方米,是现在展厅面积的数倍。新馆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目标,依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打造现代化、交互式的高科技展馆,功能将大大丰富和完善。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

新的展馆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而是让文物生动起来,让历史的故事再现出来。比如,多媒体技术做导游、语音导览、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为参观者详细介绍展品或建筑物位置情况。再比如,观众一进入新馆的展厅,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藏品数据库,了解到藏品或展品的详细信息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故事等等,非常方便快捷。

相比老馆仅仅一千平米的展览面积,新馆上万平米的展厅能展示绝大部分藏品,包括书画和杂件,将千年历史的“瓷器、瓷业、瓷都”完整生动地呈现出来。届时,众多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将让人们大饱眼福。不难想象,馆新馆的启用和开放,必将成为瓷都新名片,再次有力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化。

完美升级,承载未来荣光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在具备现代个性的同时,蕴含诸多的陶瓷文化元素:主体建筑在两山之间,寓意“深山藏宝”;正立面外形中间圆形建筑像一件瓷器,两侧建筑像一双手与寓意“拉坯成型”;玻璃幕墙外钢护网成冰裂状,与陶瓷裂纹釉相似;通透的屋顶采用自然光源节能环保,寓意“玲珑剔透”;顶层的通廊向上高挑,寓意“通向未来”;整个建筑平面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架水车在运转。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按照高标准、高规格、国际化打造的现代、交互式高科技展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以保护传承为建馆之基,以教育传播为立馆之务,以创新发展为兴馆之策。充分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光、电、声效果,给观众以全新文化体验。新馆将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亦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为满足不同层面参观者的需求,馆内除常设基本陈列外,还不定期引进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把博物馆文化送进学校、社区、军营。

馆内设有电子和图书阅览室,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不定期邀请外地和本馆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让公众多层面,多角度深入了解文化。

馆内设有陶吧,由专业人员免费辅导,供观众动手制作陶艺。为满足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馆内设立商务中心,发售博物馆开发的具有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衍生产品,纪念品和书刊。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在馆基础上建立的,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座具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特色的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影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此外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景德镇近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藏品。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从前身馆发展至今,不断地收藏藏品,可完完整整的书写一部中国陶瓷史。通过新馆的科技展示手段,将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陶瓷史补上,引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新的陶瓷博物馆更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一座城延绵数千年的陶瓷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从这里获得解读……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宗旨,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方向。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将紧紧抓住文化发展中“瓷器、瓷业、瓷都”这条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等展陈手段,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学术研究、陶瓷文化传播、陶瓷知识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让观众回眸景德镇“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陶瓷发展历程,品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盛宴,从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向世人展示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

“中国红”瓷器在长沙首次亮相


“中国红”瓷器在长沙首次亮相

高贵典雅的“富贵牡丹”,饱含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十八罗汉”,线条优美流畅的马王堆汉墓壁画,展现红色经典的“伟人风采系列”……这些由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共22件精美“中国红”瓷器已获世博会组委会审查审批通过,将作为“中国红”瓷器在世博会上展出。今日,这批“中国红”瓷器在长沙首次亮相。

长沙“中国红”瓷器为纯正的大红瓷器,是用1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致貌美是高温大红瓷器本身的三大特色。“中国红”能挺进世博会并不容易,湖南省200多家企业申请,仅有3家通过审批,而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国红”为唯一参展的中国红瓷器。

“长沙三绝”--中国红瓷器、湘绣、菊花石雕将携手亮相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22件参展的“中国红”瓷器,将于3月份运往上海布展。

中国红瓷器发明人、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彦征介绍,此次由世博会参展官员挑选的22件“中国红”瓷器,主要集合了三大特色,一是传统中国文化,如瓷器上的福虎、罗汉、富贵牡丹等;其二是特色湖湘文化,如湘剧脸谱、马王堆汉墓壁画等;其三是伟人风采系列,毛主席画像及诗词本身就是一张很好的名片。

同时,专为世博会创作的“中国红”瓷器纪念品也正在生产制作中。本次专创的纪念品融入了世博元素,将恢宏壮丽的中国馆印上了瓷器,世博会上湖南特色产品展示运用的“魔比斯环”也在其中,湖南展厅取名“桃花源里”寓示湖南人从古至今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

珍品亮相 纽约拍卖市场刮起“中国风”


毋庸置疑,本周中国文物艺术品将会频频亮相纽约,并会爆出一个个让人咋舌的高价。作为国际拍卖的两大巨头——苏富比、佳士得都将在这里拉开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大幕。而于9月21日、22日两天举办的纽约苏富比拍卖,相继推出的中国瓷器、中国书画及工艺品等,定会让此届纽约亚洲周一路高歌。

万历漆柜百万身价

此次推出的中国瓷器、书画及工艺品拍前总估价约为1200万美元。而该场拍卖中,一对明晚期万历款的描金四件柜最为引人注目。据介绍,这对充满了十足皇家韵味的四件柜,1918年被一个家族从北京购得。大柜至少有11英尺高。尽管历经400年的风雨,但四件柜及其铜活等部件都是那么完美无瑕,如此品相实属难得。更令人称赞的是,这对宫廷家具描金绘制了山水、亭阁、树木,好一幅香格里拉的美景,让欣赏者情不自禁地把视线牢牢锁定在这件家具身上。

据有关专家介绍,像这样的四件柜如今在北京故宫里仍可看到,而美国的纽约、费城、堪萨斯州等地的一些文博机构中,也有相似特征的漆柜。作为此次苏富比的重要拍品之一,其身价也自然不菲,估价为100万至150万美元。

明代青花耀眼瓷场

在瓷器专场中,三件明代的青花瓶也格外引人注目。用专家们的话说:“每一件都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极品,极好地反映了15世纪中国艺术发展时期的风貌。”

其中的一件为明永乐时期的青花花果纹梅瓶,此瓶曾被洛克菲勒家族收藏。让人吃惊的是,梅瓶在他家被当作台灯使用,一直摆放在位于纽约北部的寓所里。此次是首次在拍场上亮相。此瓶高35.5厘米,堪为此器型中的大器。据了解,瓶身所绘纹饰布局错落有致,乳白色的瓷面仿佛一卷展开的手卷。该瓶气质典雅,画工精美,就青花钴蓝釉色而言,烧制工艺一流,百年难见。苏富比的专家们给了它30万至50万美元的估价。

另一件印有五爪穿云龙的青花大罐也是不可多得的瓷中精品。其烧制于15世纪40年代,正值宣德和正统时期。罐上绘有一只腾云驾雾的龙,十分威武。此罐估价为10万至15万美元。而另一件估价为15万至20万美元的梅瓶,则是上海藏家J.M.Hu的收藏。梅瓶上绘制着一位骑马官员和一位侧身呈防卫姿态的剑士,佣人手中拿着盛满食物的篮子,周围的树随风瑟瑟。此图展现了历史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情景。

除了上述的3件明青花瓷珍外,一件宋缠枝莲花豆青釉的梅瓶也是拍场上的一大亮点。虽然此类梅瓶在日本和西方的博物馆里尚存有少数几件,但在拍卖会上还是头一次亮相。此外,还有一批极其精彩的唐三彩也将亮相拍场,供收藏家收藏。

巨幅郡王像走拍场

在此次拍卖中,还有几件作品颇值得关注。其中一件是一幅巨大的宫廷画(尺幅为340.5厘米×200厘米),描绘的是正襟危坐的多罗恭郡王。据了解,多罗恭郡王是雍正的第六子,名弘瞻,也是乾隆的兄弟。这幅宫廷画在人物塑造和表情方面的技法都有所创新,其创意应该来自18世纪早期西方传教士画师传入宫廷的绘画技巧。根据对该作的墨迹等方面的研究,可看出笔触应出自于清宫著名画家郎士宁之手。据了解,另外两幅关于多罗恭郡王的画像都收藏在华盛顿ArthurMSackler画廊,近年来拍场上没有出现过这样巨幅的画作。该作品估价为30万至50万美元。

另外,由罗伯特·埃尔斯沃思收藏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也有不少名家大作,如齐白石于1922年创作的《风景》,上世纪70年代林风眠创作的《风景》,以及潘天寿的书法和张大千的绘画作品,都值得藏家给予特别关注。

与这些中国文物艺术品同时现身纽约亚洲周的还有日本、韩国等地的艺术品,有兴趣的藏家也不妨到时一睹它们的风采。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巨作亮相陶博会


《领袖与将帅》巨作

近日,在第12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有件大型刻瓷作品引起了轰动,几天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围观者不间断拍照、录像、观摩、评论,这件作品引发的轰动,远超创作者乃至从业人员的想象。其细腻的刀法、刻功,彰显淄博刻瓷乃至中国刻瓷的极高水平,作品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让参会者由衷叹服。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各种争端充斥的情况下,以红色主题的刻瓷作品,也很大程度上为中华民族鼓舞士气。

而这件作品就是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美协会员阎先公经过近两年时间刻制完成的陶瓷大瓶《领袖与将帅》。作品高80厘米,最大直径63厘米,瓶口42厘米。利用刻瓷独有手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到建国的28年所经历的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涌现出的87名领袖和将帅。他们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袖群体,朱德、彭德怀等10位元帅,粟裕等10位大将及57位上将等。作品以解放战争为时代背景,着力刻画那个时代的粗布棉衣,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土”则伟大。力求用刻瓷的独特手法刻画出朦胧之感的明暗素描关系,既有纸上的钢笔素描之感,又有陶瓷的独特之味。其形式和效果在陶瓷界是没有的,写实人物之多、题材之重大也是开创陶瓷之先。

这是一件既庞大又精细的佳作,仔细看每一个人物形象处理,都是用手持刀锤一条线一条线而组成的明暗面。看似简单,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为了达到此效果,作者进行了多种工具与形式的探索。我们仔细地计算一下,完成这件作品需要1700多万刀,工作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构图内容的需要,作者在作品的下部用记录的形式将我党、我军发展过程中的八大标志性事件串联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八一南昌起义、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草地、延安宝塔、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八个场面,生动地再现我党我军走过的艰难历程。整件作品浑然天成,刀法细腻,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罕见中国陶瓷亮相瑞士苏黎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罕见中国陶瓷亮相瑞士苏黎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