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罕见完整的唐代瓷窑惊艳亮相景德镇兰田

罕见完整的唐代瓷窑惊艳亮相景德镇兰田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4-07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制瓷始于五代”、“南青北白”、“江南白瓷晚于青瓷”、“没有发现完整的唐代窑炉”等等这些中国陶瓷史概念在此之前都是正确的。不过,从今天起,这些就都不是标准答案了:景德镇浮梁县兰田出土的唐代窑炉改写了历史。

1月28日结束的景德镇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除了将景德镇的陶瓷烧造史提前了一百多年外,还物证了不少未被史书采纳的文献和传说;颠覆了江南白瓷晚于青瓷的历史证据;最为重要的是第一次提供了罕见完整的唐代窑炉,为陶瓷窑炉建筑乃至陶瓷经济史、陶瓷文化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资料。

这个窑址位于浮梁县湘湖镇兰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的万窑坞山坡上,是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展历史上早期窑业最重要的中心。由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刚刚结束了对其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541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12处,包括窑炉2座、灰坑7个、墓葬1座、沟2条,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各时期的瓷器和窑具。这是景德镇地区中晚唐、五代时期窑址的第一次科学、全面、大规模发掘,清理出的两座窑炉中,其中一号窑炉保存十分完好,为唐代龙窑,平面呈长条状,由窑门、火膛、窑床、窑前工作面组成。为了解当时的装窑量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景德镇兰田窑窑址考古队领队、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江建新介绍,该窑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窑炉,这一发现填补了景德镇窑炉发展最早形态的空白,是罕见的窑业遗迹。出土的74厘米长的瓷腰鼓,是景德镇在唐代就已和西域展开经贸往来的重要实物。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所有的文化层都发现并同时出土了青绿釉瓷器、青灰釉瓷器和白釉、青白釉瓷器。改变了以往学界认为这三种器物的发展、存在和继承关系,证明其是同时生产的。而白瓷的出现或可提早至中晚唐时期,并改写“南青北白”历史:景德镇除了是青瓷制作中心外,也是当时精细白瓷的江南制瓷中心。

学术界一直认为,景德镇制瓷业始于五代时期,且窑业从创烧之初即以青瓷和白瓷为主。江建新等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发掘的出土物已可上溯至中、晚唐时期,是制瓷业较为成熟时期的产物,据此,已可将景德镇制瓷业的起始时间推前百余年。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 任重道远


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 任重道远

2010年1月21日,景德镇市召开“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利用暨明代葫芦窑复烧”新闻发布会:在2010年进行明代葫芦窑的恢复建设工作,并决定在瓷博会期间进行点火复烧。同时,计划逐步对景德镇历史窑炉进行恢复、复烧。对于如今盛极而衰、处于尴尬境地的景德镇,这一消息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而早在2009年10月景德镇陶博会期间,景德镇曾成功地对清代镇窑进行复烧,同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这应该是景德镇自我救犊发出的又一个重要信号。”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作为景德镇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瓷窑的点火复烧折射出了该市在文化保护、传承上的一些新思路和新信息,这背后则是拯救“千年之都”的漫长之路。

瓷都

1月26日下午,记者走出景德镇长途汽车站,周边的陶瓷专卖店、陶瓷艺术展示等比比皆是,路两边的瓷灯柱、陶瓷雕塑亦格外醒目。

记者乘出租车走向市中心的路上,各式各样的陶瓷雕塑不时一闪而过,“千年瓷都欢迎您”的大招牌不时出现,而瓷都大酒店、瓷都大道也无不挑动着每一位来访者眼球与神经。在景德镇地图上,瓷厂、陶瓷公司及陶瓷研究院、研究所等与陶瓷相关的企业、地名填了个满满当当。更有意味的是《瓷都晚报》、《瓷都广播影视周刊》、《瓷器》等当地媒体也无不深刻着“千年瓷都”的烙印。

“每个景德镇人的血液里都浸透着陶瓷。”谈起景德镇的陶瓷,记者乘坐的出租车司机说,十几年前,他与这个城市里的其他许多出租车司机,大部分还在各大瓷厂倒闭之前的生产线上工作。如今在景德镇,许多家庭中的成员从事过的行业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关联。

记者从入住的酒店出门不远,便是景德镇的瓷器街,一条街道上林立着大大小小的陶瓷店铺,不断地迎送着进出的客人。在景德镇市中心的人民广场,静静地有一排传统陶瓷手工艺人的青铜雕塑,更显示出了景德镇的独特。而在记者随后采访的几天里,与陶瓷有关的城市雕塑随处可见。采访中,景德镇一学者对景德镇的城市历史如此描述:因河建窑、因窑成市。景德镇从来没有筑过城墙,当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忙于用泥土修筑城墙的时候,景德镇却用泥土烧制出精美的瓷器并敞开胸怀,把他的物产运往全国,行销世界,“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该学者告诉记者:“一个产业支撑了一座城市,同时成就了这座城市,在世界上只有陶瓷与景德镇。” 然而,景德镇的陶瓷业与中国曲折命运一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这一“千年瓷都”的变迁也历经几多故事。

辉煌

景德镇陶瓷业在历史上的辉煌不言而喻。据相关资料显示,瓷都的陶瓷业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是其当仁不让的脸面。1960—1980年代,当时景德镇市区人口不到40万,则拥有号称8万陶瓷工人,瓷业无疑成为景德镇的重要经济支柱。最辉煌时期,景德镇的陶瓷产值占全国的20%以上,陶瓷产业的规模,无论潮州还是曾与景德镇并称三大古瓷都的福建德化,均难望景德镇项背。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西80%的外贸出口来自景德镇的陶瓷业。”陶瓷专家王志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内特别是在南方市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即便西安羊肉泡馍用的大海碗都是来自景德镇,随之形成了著名的国营“十大瓷厂”。在景德镇人看来,“十大瓷厂”代表着景德镇陶瓷业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值今天其仍是景德镇人的热门词。王志刚向记者介绍,“十大瓷厂”组建或改建于1949年至1958年之间,包括建国瓷厂、人民瓷厂、艺术瓷厂、景兴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红旗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无不体现着时代烙印。而景德镇有关业内人士则认为“十大瓷厂”应该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意义,要包括雕塑瓷厂、红光瓷厂、曙光瓷厂在内。

景德镇将复烧历代的典型瓷窑


景德镇将复烧历代的典型瓷窑

随着大工业化生产时代的来临,景德镇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1日下午,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利用暨明代葫芦窑新闻发布会在该市举行。会上传来好消息,该市将逐步复烧景德镇历代的典型瓷窑,其中包括宋代的龙窑、元代的馒头窑和明代的葫芦窑等。

为何复烧 清代镇窑成功复烧带来启示

谈及景德镇为何要复烧历代的典型瓷窑时,该市文化(文物)局局长江华介绍,2009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进行了清代镇窑复烧,复烧的清代镇窑在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文物、烧窑等一系列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此外,还广泛地宣传了瓷都景德镇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有力地推动了该市陶瓷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据介绍,此次清代镇窑成功复烧,也给景德镇人带来了不少新的启示。

面临挑战 建造工艺与烧造原理是一道坎

来自当地官方的信息显示,根据计划,今年10月19日,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举办期间,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点火仪式将在该市古窑风景区正式举行。有人提出,对盛行于明代的葫芦窑,在该市既没有人烧过,也没有人看过,如何掌握葫芦窑的建造工艺与烧造原理,是该市在复烧之路上很难迈过的一道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家旺也坦承,确实存在困难,目前只能借助于历史文献记载与对已经发掘的古窑址进行研究论证。据悉,目前,景德镇市的南河一带尚存有葫芦窑的遗址。

那么,究竟该如何成功迈过这道坎?日前,明代葫芦窑复烧专家研讨会在该市举行,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协会窑炉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等二十多人出席,他们对传统瓷窑保护利用和明代葫芦窑复烧进行了系列研讨论证,为科学复烧明代葫芦窑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为迅速推动明代葫芦窑复烧成功,该市文化(文物)局专门组织成立了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工作领导小组和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专家顾问团。

兰田窑挖出了颠覆历史的证据


在1月16日之前,学术界许多人一直认为景德镇制瓷业是起始于五代时期,而且窑业从创烧之初即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在16日后,兰田窑窑址的成功发掘,为考古人士提供了一个新台阶,景德镇制瓷业起始时间被提前至唐代晚期甚至是中期。如今,兰田窑窑址发掘工作已经收尾,记者再次来到窑址现场,为你揭开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回忆窑址前身是“万窑坞”

兰田村,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但在发现兰田窑窑址之后,这里开始变的不普通了。

兰田窑窑址位于浮梁县湘湖镇兰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的万窑坞山坡上,东距景德镇市区约20公里,南距景德镇南河约1公里。

1月22日上午,踏过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在兰田村村委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兰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的一处山坡,因为刚下过雨,泥土有些潮湿,刚下车,记者就在泥泞中发现了零零碎碎的古旧瓷片。

“这里的山坡名字就叫万窑坞,我们这里老人一直流传,这里曾经制瓷业很是发达。”说话的人叫刘火炎,作为一名村干部,协助兰田窑的发掘工作让他很兴奋。刘火炎随意从地上捡起一块瓷片说:“我们这里到处都是瓷片,从我们村口开始到这里,大约700米的距离,直径范围内都能看见这样的瓷片。”

刘火炎说,在协助考古挖掘的过程中,他也了解不少知识,他指着山坡中间一长条用蛇皮布遮挡的窑址告诉记者。这条窑的名字叫龙窑,正是此次挖掘中发掘出来的两条龙窑之一,为了让记者更清楚的看清窑的模样,当刘火炎小心翼翼地将蛇皮布掀开之后,一条窑就出现在记者的面前。据介绍,该窑方向北偏西36度。窑炉总长28.7米,宽1.9米(窑内最宽处),残高0.1-0.7米。该窑炉由窑门、火膛、窑床、窑前工作面四部分所组成。

都说龙窑是“坡有多长,窑就有多长”,这句话一点不假,经过考古队的细心挖掘,龙窑的每一处结构都清晰可见。

前段窑道内,密密麻麻排着一些圆柱状的物体,据介绍,这些保存完好的就是放瓷器的窑柱,如果每一个窑柱都能放一个碗碟,那么这条数十米长龙窑产量将极其可观。

记者发现,虽然经过千年的演变,但是窑口处的土壤依旧呈现出黑色,刘火炎告诉记者,这就是经过长期的炉火烘烤才演变而成,这样的黑色土壤层,有四十公分左右。

红砖厂挖出瓷片引关注

“我们早就知道这里很多瓷片,但一直没有想这些是唐朝的。”刘火炎说,许多人都认为发展始于五代,能在这里发现唐朝的陶瓷,让知道消息的他们非常开心。

据介绍,万窑坞附近有一家红砖厂,随行而来的村委刘书记告诉记者,红砖厂利用附近的山坡制砖,所以便在2011年发现了这些瓷片,而直至2012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式对该窑址展开考古发掘。为了保护窑址,红砖厂已经被政府收购了。

随着发掘工作的逐渐深入,那些埋藏在黑暗中的唐代瓷器制品慢慢出现在考古队员们的眼前。这些陶瓷制品的出现,打破了原来景德镇制瓷业是起始于五代时期的言论,将景德镇制瓷业提前至了唐朝晚期甚至唐朝中期。同时也印证了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为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饶州刺史元崔进奉瓷器所做《进瓷器状》一文中的记载。

考古队员:只要有灯亮着我们就能干

虽然挖掘工作刚刚完成,可是繁重琐碎的整理工作却才拉开帷幕。记者跟随刘火炎来到其家中,见到了借助在他家办公的数名考古队员,刚踏进大门,就看见看到几名年轻队员正细心地把整理洗好的瓷片分类包装,而地上则是一包包已经分开装袋记录整理好的瓷片,每包瓷片都清楚的写明了编号和一些简短的介绍。

据了解,考古队队员们工作十分繁忙,有些人更是身兼数职,就像执行领队刘静,她不仅需要做好领队工作,还要负责财务、发掘资料提取的相关工作。

刘静是台湾人,面容姣好的她年龄不大,在北京经过了五年的硕博学习,对瓷器一直非常感兴趣。这次从接到任务来景德镇已经过了三个多月,每天一有空她就想着工作,用她们的话说,“只要有灯亮着我们就能干”。

“我们一来就开始工作了,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整理瓷片的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刘静告诉记者。一些成型的瓷器已经被送到研究所研究,价值前景很好,谈起收获时,刘静喜上眉梢。

据了解,虽然考古队的挖掘工作已经结束了,刘静还需要带领着队员们进行清点和整理工作。刘静说,这批挖掘出的瓷器大多数都是碗盘,还有许多立件,如壶罐、腰鼓等等,他们首先要将这些出土的瓷片清洁干净,然后分门别类。

“清点整理是个十分费时的工作,现在做了几个月了,若是要将这些瓷片全部整理好,大约还需要两三年。”当问到这些瓷片的历史时,刘静告诉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景德镇支瓷业是源于五代,而这些瓷片据研究发现是源自于晚唐或者中唐时期,若一切属实那么便可以将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一百多年。

据了解,这些零碎的瓷片拥有着十分巨大的学术价值,若是整理好拼凑成型,这些瓷片很有可能会在博物馆中展览。

相关信息显示,此次发掘是景德镇地区晚唐、五代时期窑址的第一次科学、全面、大规模发掘,出土了数以吨计的青绿釉瓷器、青灰釉瓷器和白釉、青白釉瓷器等晚唐、五代时期的遗物。出土的瓷器除了常见的碗、盘、执壶、罐等器物外,还首次在景德镇古代窑址中发现了腰鼓、茶槽子、茶碾子、瓷权、瓷网坠等器物,此外,还有带有“周生”、“申”、“生”、“大”、“元”和“中”款及其他文字款的瓷器数百件。难能可贵的是,兰田窑窑址在窑床的前部完整保存了器物柱底部的支垫器物的窑柱,对考古学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而兰田村这座龙窑正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并且是保存最完好的窑炉,这一发现填补了景德镇窑炉发展最早形态的空白,是十分重要的窑业遗迹。

景德镇目前大粉彩瓷板画亮相


景德镇最大的瓷板画有多大?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最大的瓷板画又有多大?9月14日,记者在景德镇粉彩陶瓷研究院的生产基地见到了一幅题为《一苑春花鸟相啼》的长4米、宽1.6米的巨幅瓷板画,这幅瓷板画所采用了粉彩作为主要装饰手法。众所周知,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瓷以工艺难度大著称,工艺比较复杂。据了解,如此大的粉彩瓷板画的成功烧制,在业内尚属首次。

景德镇粉彩陶瓷研究院院长王寿霖告诉记者,烧制一幅如此之大的粉彩瓷板画,最难的地方在于颜色容易出现偏差,瓷器大一分,颜色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一分。另外,粉彩瓷在烧制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二次烧成,多一次烧制工序,也就多一分风险。所以这件作品之所以能够问世难度很高。

记者注意到,这幅题为《一苑春花鸟相啼》的巨幅瓷板画通过对象征着爱情的鸳鸯,象征着白头偕老的白头,象征着情义的燕子,象征着长寿的寿带,象征着平安的鹌鹑以及象征着吉祥富贵的牡丹的表现,反映出吉祥美好的愿景。

王寿霖表示,近几年来,因为难度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品率较低的原因,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粉彩瓷渐渐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从事粉彩瓷生产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次之所以要烧制这一块前所未有的巨幅粉彩瓷板画,就是要在景德镇承担起发扬和振兴粉彩瓷在景德镇的地位,对于景德镇市粉彩陶瓷行业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350余件景德镇精美陶瓷亮相鞍山


9月26日,“陶铸古今——鞍山市首届艺术精品展”隆重开展,届时鞍山市民将有幸目睹景德镇瓷器的风采。此次艺术精品展将从9月26日开始,至10月5日结束,展览期间,将有350余件亮相鞍山。

鞍山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指出,以往博物馆的展览多以书画或钱币为主,此次引进的景德镇艺术精品展在国内尚属首次,鞍山市民可以边欣赏艺术精品的同时,再走进鞍山博物馆的古代宫廷瓷器展,感受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关联与传承,这也正应了此次展览的主题:陶铸古今。

26日展览开幕后,鞍山市民凭借身份证就能到市博物馆换票免费观看。

展览内容:

本次展览共分仿古瓷、艺术陶瓷、佛瓷三个部分,汇聚了景德镇近年来众多艺术家们的杰出作品,种类丰富,异彩纷呈。

仿古瓷:由全国唯一使用松木为燃料烧制仿古瓷的景德镇古窑古陶瓷研究所提拱极高艺术水平的高档仿古瓷百余件。

艺术陶瓷:由景德镇国瓷画院和景德镇开明陶瓷书画院共同提供200余件作品。此次作品定位在当下瓷都超具实力的少壮派中青年艺术家之精品,大都从事陶瓷艺术30余年,是艺术的黄金一代。作品极具时代感和艺术感,并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佛瓷:佛教陶瓷艺术简称“佛瓷”,是由粉彩烫金,高温颜色釉及陶瓷雕塑组成。景德镇佛艺陶瓷研究所黄一龙院长亲携当代中国“首席佛教陶瓷艺术大师”吴尚礼先生同筹百件佛瓷精品参展。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亮相沙特


讯:由国家文化部主办,国家宗教事务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驻沙特大使馆联合主办的2013年沙特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于当地时间4月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正式拉开帷幕。文化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参展项目进驻沙特中国馆。景德镇市陶瓷书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丹忱和青花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双梅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沙特国民卫队司令、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主席米特阿卜亲王,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驻沙特大使李成文来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展区观看了精美的陶瓷作品展示和两位传承人的技艺展演。两位传承人代表中国向米特阿卜亲王赠送了代表千年瓷文化的礼品。

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到4月19号结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景德镇市将通过作品展示、技艺展演、手工制瓷视频播放、观众互动等方式,向沙特及阿拉伯世界全方位展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统文化与现代风貌,力求让沙特民众看到一个既有传统文化传承,又有现代发展创新的活力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并通过这一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分享璀璨深厚的陶瓷文明。

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保利春拍惊艳世界


80万、300万、320万……420万。”6月5日下午,2011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现当代艺术陶瓷专场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槌,现场火爆,叫价声此起彼伏,高潮不断。本次保利春拍现当代艺术陶瓷专场以为主体,近百件陶瓷艺术精品亮相春拍,并悉数被藏家拍走。据了解,本次艺术瓷成交量达5155.8万元,成交率达92.6%,是保利拍现当代艺术陶瓷类拍卖最好水平,再次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打动藏家,惊艳世界。

据悉,景德镇现当代艺术陶瓷共有近百件作品亮相此次拍卖会,作品有民国时期陶瓷艺术名家王琦、王大凡、汪野亭、张志汤、余汉卿等瓷画作品,也有当代大师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周国桢、陆如等名家作品,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现场表现不俗,均以理想价格被藏家拍走。

在本次拍卖会中,艺术家以其艺术魅力征服了现场藏家,举牌者竞价不断,最终,朱乐耕的《风系列·白马》以750万成交,张松茂《黄山温泉》以420万落槌……北京保利拍卖公司艺术顾问陈海波在拍卖会结束后,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说景德镇艺术陶瓷给人们带来了极大震撼,无论从拍品的艺术价值和成交量来说,都值得人们兴奋,尤其是当代大师和中青年的作品,均以不俗的表现,让人们看到艺术发展的希望。

罕见中国陶瓷亮相瑞士苏黎世


玫茵堂中国陶瓷展品之一:睡童枕

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的估价最高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刷新了宋代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其最高成交单品为一款明宣德高足碗,成交价1.127亿港元。如今,这些展品已消失在私人收藏家手中,而另一部分,却藏在了瑞士苏黎世的Rietberg博物馆。

“玫茵堂”,尽管有人将其诗意地解释为玫瑰环绕的绿茵茵的厅堂,但很多收藏家特别是瑞士收藏家知道,这个名字实际得自于苏黎世的Meienberg。这一被称作是除北京与台北故宫外,全世界最全的中国陶瓷收藏系列,记录着瑞士人对家乡的向往。现在,这些瓷器终于来到了瑞士。

2013年1月11日,整修一新的Rietberg博物馆中国馆重新开馆,玫茵堂提供的600多件珍贵中国瓷器,将和原馆中国展品一起,以固定展的形式同观众见面。

展品得之不易

2013年全年,Rietberg博物馆中国馆中国陶瓷展可供观众免费参观,“Rietberg博物馆有庭院、有历史、有建筑、有藏品,”馆长AlbertLutz说:“今年新展,希望可以让观众体会一下,不仅仅是看展品,还有公园庭院、各种活动。明年4月起,将进入收费展期,初定票价18瑞郎”。

如果没有“玫茵堂”,就不会有中国馆的整修。几年前,玫茵堂的收藏家之一,弟弟吉尔伯特·裕利(GilbertZuellig)的遗孀找到Lutz,希望将本家的藏品放在苏黎世的Rietberg博物馆,并提出可以赞助布展。而另一位收藏家哥哥斯蒂芬·裕利(StephenZuellig)一脉,则决议出售其展品,于是才有了苏富比一年又一年的玫茵堂专拍。斯蒂芬和吉尔伯特兴趣不同,因此玫茵堂的藏品也分为两段:吉尔伯特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之间的早期陶器;而斯蒂芬则将精力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

中国历史的记录

尽管“术业有专攻”,在某些具体陶瓷种类上,有些收藏家的藏品更丰富,但就藏品的典型性与广泛性来说,现展出于Rietberg博物馆的藏品,确实是中国陶瓷“大全”,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1-12世纪,直至明清时代。

早期代表有公元三世纪前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尽管世界各地也出土了同一时期的陶器,但看看这类似于现代西方酒杯的器皿,它的杯壁薄如蛋壳,且柄上有孔,说明当时的工艺已非常高超。而这是如何制造的,至今尚是一个谜,”陶瓷专家ReginaKrahl介绍说。

然而尽管陶器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但其价值却难以比价金银玉器,为什么呢?随同Krahl女士穿梭于西汉、两晋的藏品,答案呼之欲出,“陶器总归是要埋于地下的,多用于殉葬,因此它的色彩比较单调,造型简单。有些颜色很容易消失、有些甚至有毒,”Krahl娓娓道来。

但一进入隋唐,中国陶瓷的色彩为之一振,加入了红、黄、绿等,并筑就了享誉世界的唐三彩。陶瓷史也是一部中国史,随着这一时期对外交流的增加,中国陶瓷既留下了黑人舞者的形象,也有大眼卷发的外国牵马人。而佛教的引入,更是为中国陶瓷添加了不少题材。

转至宋朝,中国的陶瓷技术日臻完美,“你问我哪件最昂贵,这我很难说,都是艺术品。但宋朝汝窑的这几件,确实是非常稀有的,”面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的提问,Krahl说。周杰伦著名的“天青色等烟雨”,说的就是汝窑,也正是它,刷新了宋代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而玫茵堂的这几件,天青色、冰纹、铜口,都全了,非常值得一看。

中国陶瓷,世界陶瓷?

玫茵堂的陶瓷收藏的确丰富、珍贵,例如瓷枕、紫斑盘等,在大英博物馆里才有类似的,“不一样的,这个金代钧窑的紫斑盘与大英的不同,独一无二,”已著有多部中国陶瓷专著的Krahl女士对记者说。的确,大英的紫盘为通体紫色,而钧窑是青色带有紫斑,系釉分子自然变异,非人工所致,与后期的添加金属元素,造成多彩陶瓷的技艺不同。

从宋代到明清,中国陶瓷开始变得多彩,这又是为什么呢?“宋代崇尚的还是质朴。随着明清商人势力的壮大,对外贸易的增加,有钱人越来越喜爱多彩、镶嵌金银的制品。而中国陶瓷也开始走向世界,为了迎合西方顾客,也加入了西方元素,例如使用珐琅,”中国馆策展人AlexandravonPrzychowski对记者说。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陶瓷的兴趣,并开始收藏。

“而现在,中国的有钱人又开始从西方人手中回购中国陶瓷,这股趋势也正在变得明显。这就是交流,”vonPrzychowski高兴地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罕见完整的唐代瓷窑惊艳亮相景德镇兰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罕见完整的唐代瓷窑惊艳亮相景德镇兰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