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 导航 >

兰田窑挖出了颠覆历史的证据

兰田窑挖出了颠覆历史的证据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乾隆季兰瓷器鉴别 老窑瓷器的鉴别

2021-04-08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在1月16日之前,学术界许多人一直认为景德镇制瓷业是起始于五代时期,而且窑业从创烧之初即以青瓷和白瓷为主。但在16日后,兰田窑窑址的成功发掘,为考古人士提供了一个新台阶,景德镇制瓷业起始时间被提前至唐代晚期甚至是中期。如今,兰田窑窑址发掘工作已经收尾,记者再次来到窑址现场,为你揭开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回忆窑址前身是“万窑坞”

兰田村,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但在发现兰田窑窑址之后,这里开始变的不普通了。

兰田窑窑址位于浮梁县湘湖镇兰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的万窑坞山坡上,东距景德镇市区约20公里,南距景德镇南河约1公里。

1月22日上午,踏过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在兰田村村委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兰田村金星自然村西北的一处山坡,因为刚下过雨,泥土有些潮湿,刚下车,记者就在泥泞中发现了零零碎碎的古旧瓷片。

“这里的山坡名字就叫万窑坞,我们这里老人一直流传,这里曾经制瓷业很是发达。”说话的人叫刘火炎,作为一名村干部,协助兰田窑的发掘工作让他很兴奋。刘火炎随意从地上捡起一块瓷片说:“我们这里到处都是瓷片,从我们村口开始到这里,大约700米的距离,直径范围内都能看见这样的瓷片。”

刘火炎说,在协助考古挖掘的过程中,他也了解不少知识,他指着山坡中间一长条用蛇皮布遮挡的窑址告诉记者。这条窑的名字叫龙窑,正是此次挖掘中发掘出来的两条龙窑之一,为了让记者更清楚的看清窑的模样,当刘火炎小心翼翼地将蛇皮布掀开之后,一条窑就出现在记者的面前。据介绍,该窑方向北偏西36度。窑炉总长28.7米,宽1.9米(窑内最宽处),残高0.1-0.7米。该窑炉由窑门、火膛、窑床、窑前工作面四部分所组成。

都说龙窑是“坡有多长,窑就有多长”,这句话一点不假,经过考古队的细心挖掘,龙窑的每一处结构都清晰可见。

前段窑道内,密密麻麻排着一些圆柱状的物体,据介绍,这些保存完好的就是放瓷器的窑柱,如果每一个窑柱都能放一个碗碟,那么这条数十米长龙窑产量将极其可观。

记者发现,虽然经过千年的演变,但是窑口处的土壤依旧呈现出黑色,刘火炎告诉记者,这就是经过长期的炉火烘烤才演变而成,这样的黑色土壤层,有四十公分左右。

红砖厂挖出瓷片引关注

“我们早就知道这里很多瓷片,但一直没有想这些是唐朝的。”刘火炎说,许多人都认为发展始于五代,能在这里发现唐朝的陶瓷,让知道消息的他们非常开心。

据介绍,万窑坞附近有一家红砖厂,随行而来的村委刘书记告诉记者,红砖厂利用附近的山坡制砖,所以便在2011年发现了这些瓷片,而直至2012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式对该窑址展开考古发掘。为了保护窑址,红砖厂已经被政府收购了。

随着发掘工作的逐渐深入,那些埋藏在黑暗中的唐代瓷器制品慢慢出现在考古队员们的眼前。这些陶瓷制品的出现,打破了原来景德镇制瓷业是起始于五代时期的言论,将景德镇制瓷业提前至了唐朝晚期甚至唐朝中期。同时也印证了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为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饶州刺史元崔进奉瓷器所做《进瓷器状》一文中的记载。

考古队员:只要有灯亮着我们就能干

虽然挖掘工作刚刚完成,可是繁重琐碎的整理工作却才拉开帷幕。记者跟随刘火炎来到其家中,见到了借助在他家办公的数名考古队员,刚踏进大门,就看见看到几名年轻队员正细心地把整理洗好的瓷片分类包装,而地上则是一包包已经分开装袋记录整理好的瓷片,每包瓷片都清楚的写明了编号和一些简短的介绍。

据了解,考古队队员们工作十分繁忙,有些人更是身兼数职,就像执行领队刘静,她不仅需要做好领队工作,还要负责财务、发掘资料提取的相关工作。

刘静是台湾人,面容姣好的她年龄不大,在北京经过了五年的硕博学习,对瓷器一直非常感兴趣。这次从接到任务来景德镇已经过了三个多月,每天一有空她就想着工作,用她们的话说,“只要有灯亮着我们就能干”。

“我们一来就开始工作了,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整理瓷片的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刘静告诉记者。一些成型的瓷器已经被送到研究所研究,价值前景很好,谈起收获时,刘静喜上眉梢。

据了解,虽然考古队的挖掘工作已经结束了,刘静还需要带领着队员们进行清点和整理工作。刘静说,这批挖掘出的瓷器大多数都是碗盘,还有许多立件,如壶罐、腰鼓等等,他们首先要将这些出土的瓷片清洁干净,然后分门别类。

“清点整理是个十分费时的工作,现在做了几个月了,若是要将这些瓷片全部整理好,大约还需要两三年。”当问到这些瓷片的历史时,刘静告诉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景德镇支瓷业是源于五代,而这些瓷片据研究发现是源自于晚唐或者中唐时期,若一切属实那么便可以将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一百多年。

据了解,这些零碎的瓷片拥有着十分巨大的学术价值,若是整理好拼凑成型,这些瓷片很有可能会在博物馆中展览。

相关信息显示,此次发掘是景德镇地区晚唐、五代时期窑址的第一次科学、全面、大规模发掘,出土了数以吨计的青绿釉瓷器、青灰釉瓷器和白釉、青白釉瓷器等晚唐、五代时期的遗物。出土的瓷器除了常见的碗、盘、执壶、罐等器物外,还首次在景德镇古代窑址中发现了腰鼓、茶槽子、茶碾子、瓷权、瓷网坠等器物,此外,还有带有“周生”、“申”、“生”、“大”、“元”和“中”款及其他文字款的瓷器数百件。难能可贵的是,兰田窑窑址在窑床的前部完整保存了器物柱底部的支垫器物的窑柱,对考古学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而兰田村这座龙窑正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并且是保存最完好的窑炉,这一发现填补了景德镇窑炉发展最早形态的空白,是十分重要的窑业遗迹。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锹镐挖出绝世宝藏


去年,在中法文化年的交流展上,来自江西高安的两件元代青花瓷让法国人震惊了,法国总统、总理夫人、劳工部部长等当地名流也兴致勃勃地与这两件元代青花瓷合影。近日,记者走访了它的拥有单位高安博物馆,了解到它们背后的一些故事。

窖藏文物装满了六箩筐

元代青花瓷由于其年代久远,保存不易,加之生产初期产量的限制,存世总数极少,所以,元代青花瓷历来被公认为价值连城之国宝。而在江西高安博物馆藏有23件元青花,使它成为目前国内馆藏元青花最多的一个博物馆。众所周知元青花产于江西景德镇,可为何高安却发现这么多元青花呢?在高安博物馆内,馆长刘金成回忆说,1980年11月29日下午,江西高安原江西第二电机厂基建工地上,几位民工手中的锹镐挖出了一圆形地窖。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这些厚道的民工停止了挖掘,并慎重地向公安部门汇报。正是他们当初的这点

慎重,给中国,给高安留下了一批价值连城的珍宝,让240件精美的瓷器得以重见天日,尤其是23件元青花瓷器,其价值已超亿元。

刘金成说,当年,原高安博物馆馆长刘裕黑接到汇报后当即赶到现场,尽管搞革命文物出身的刘裕黑对历史文物了解还不多,但是,眼前的这些精美的瓷器还是让他眼睛一亮。当日,刘裕黑便组织博物馆考古组熊琳和刘玲琳连夜清理发掘这些文物,一件件地编号登记。共发掘出瓷器239件、铜器4件、铁器2件。第二天刘裕黑等3人便将所有的文物用箩筐装好,200多件文物整整装了六个箩筐,3人一人一担将这些文物运回了博物馆。在刘裕黑的一篇考古文章中,他清晰地记录了当时这些宝藏的位置和堆放现状。“窖穴在靠锦江南岸的斜坡上,后因建民房将斜坡填平,民房早已废除,但残存墙基从窖穴上部通过。窖穴顶端距地表1.6米,高度0.6米,窖穴呈圆形,较规整,直径1.3米,高度0.8米。窖穴内整齐堆叠放着一批瓷器和少量铜、铁器。按瓶、罐、盘、碗分类重叠放置,薄胎的小件器物则放在罐内。窖穴顶端覆盖着锡皮,已腐蚀成残片。”

初步鉴定让考古队员难以自控

在高安挖掘出这批文物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它们的年代给予鉴定。刘金成说,由于发掘这些文物属于抢救性的,所以,开始考古队注重的是文物器皿的完整性,可随着考古队对这些文物研究的逐渐深入,可能是元青花的结论让考古队员们难以自控。考古队员们知道元代青花瓷在全世界的出土量还不足200件,青花釉里红瓷更为稀少,总共不足20件。而在高安出土的这239件瓷

器中,就有元代青花瓷19件,青花釉里红4件,这能不让他们激动吗?

刘裕黑馆长回忆起当年鉴定这批国宝的经历时说,将这批文物运回博物馆后,他和其他两位考古队员一方面清理文物表面的泥土斑迹,一方面查找资料图片,进行目测对比鉴定。开始,真不知道它们就是价值连城的元代青花瓷,所以,也没有立即向上级文物考古部门汇报。12月1日,考古队员熊琳突然指着一本资料对他惊呼“不得了,出土的是元代青花釉里红。”他们才仔细与资料对比起来,结果越比较越像,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真难以形容,端着这些瓷器的手都开始颤抖了。

刘裕黑馆长说,随着对这批窖藏的逐渐认识,他们知道这将是全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消息一旦公之于众,必然震惊世界。12月4日,他来到原高安县县委书记家,向这位扛过枪、打过仗的南下老干部做了简短的汇报,并简要介绍了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发掘报告的公布令世界震惊

经过反复鉴定和与保定、南京、合肥等地出土的元代瓷器定级的比较,这些发掘出土的器具中,定位国家一级文物的共42件,23件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全在其列,其中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釉里红堆塑蟠龙高足转杯定为国宝性一级文物。其他器具均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一次性地发掘出土20多件珍贵的元代青花瓷的消息不胫而走,1981年8月,时任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所长的钟起煌和景德镇陶瓷历史研究所所长刘新园等人来到高安参观鉴赏,认为这将是中国陶瓷考古史上的一件大喜事,一经发表公布,必将震惊世界。于是,高安考古队立即向江西省文化厅做了汇报。省文化厅也将发掘情况汇报到国家文物局。10月1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著名陶瓷考古专家李辉炳在省文化厅等部门的陪同下,带领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专家一行60多人来到高安,对这批出土的器物进行考察鉴赏。

刘金成馆长告诉记者,当60余位专家们跨入高安博物馆仓库大门,看见那一大批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陈列在文物大橱内,他们都震惊地停止了脚步。考古学家李辉炳说:“我刚跨进门槛,心就砰砰跳动,我震惊了!在国外考察了30多个国家,国内也跑遍了,都没有看过这么多这么好的元青花、釉里红瓷器。就是世界闻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也没有这么丰富。我做梦也没想到高安能发掘出这么多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我敢肯定发掘报告一经发表,必将震惊世界。”

1982年,当《文物》杂志发表了“高安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窖藏”的发掘报告后,立即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紧接着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全国30余家媒体记者纷至而来,对高安元代青花、釉里红窖藏的发掘给予报道。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新闻单位也先后转载宣传这次重大的考古发掘。无数的考古专家纷纷慕名而来。期间,邀请展览的信函也不断飞来。去年,中法文化交流年中,高安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就代表中国的项目之一,在法国举行了《燃烧的辉煌》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参观人次超过2万人。一时间,高安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考古界也引起重大轰动。

一件被窃的国宝回到博物馆

高安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发掘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与发现它们的民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那个年代,如果这些民工不向有关部门汇报,而是挥舞着手中的锹镐继续野蛮施工的话,那么这批令世界震撼的国宝将永无天日。

刘金成馆长告诉记者,当时的高安博物馆资金很紧张,但还是将保护这批窖藏文物的8位名工请到了博物馆,召开了一个简朴的茶话会,并给这几位民工们留下了一张合影照片,给予了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嘉奖。可是,他们还不知道此前已经有一位民工将一件“卵白釉云雁纹印花大碗”偷偷藏进怀里,溜出了现场。

如果这一件瓷器放到现在,其市场价值不可低估。刘金成馆长说,在发现窖藏后20天,一位而立之年的男子怀揣着一个拎包,敲开了刘裕黑馆长办公室的大门。男子说,他家住高安农村珠湖村,前不久村里人做新房挖出了一件东西,所以送来博物馆鉴定一下,顺便卖给国家。刘裕黑馆长接过男子递来的瓷器一看,发现是一件内壁上模有“福禄”印的高档宫廷用瓷,与这次窖藏出土的瓷器相似,都属景德镇官窑烧制的高档宫廷用瓷。于是刘裕黑馆长直言相对,慌乱中男子才将自己趁机在发掘现场拿走这只大碗的经过说了出来。并表示愿意上交国家,只要不追究他的责任就可以。至此,窖藏文物一件不缺地收归国家,瓷器数量也增至240件整。

谁是当年埋下窖藏的人?

世界上馆藏元代青花最多的是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40件,其次是原伊朗阿特别尔寺32件,第三就是高安博物馆藏的23件了。高安博物馆刘金成告诉记者,目前,这批高安出土的窖藏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用价值连城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去年在“首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上展出的一只元代的釉里红龙纹贴朔四魑虎大扁壶的香港起拍价,就高达5000万港币。以此类比,高安的馆藏元代青花其价值超亿元。

那么当年是谁在高安埋藏了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为何一直没有取走而留藏至今?这些疑问曾经一直困扰着考古队员们,但是随着对窖藏文物研究的深入,以上谜团才逐渐在考古队员的思绪中清晰起来。刘金成馆长告诉记者,这些窖藏文物都是实用器物,且多为大件,不易携带。因此,在战乱中下窖埋藏是最好的保护手段。在元代晚期,高安发生过5起较大的农民军攻夺高安事件,且延续的时间长达11年之久。连年的战争,使得高安几乎化为灰烬。在农民起义军到来之际,当地的一些官僚、豪绅极可能将这些易碎且不易携带的瓷器埋藏保护。

从出土的这批窖藏器物来看,多为湖田、枢府、龙泉等著名的瓷窑品,根据元代民间严禁使用五爪龙纹器物的禁令,可以得出结论是拥有者必定是权力相当的上层人物。于是,元代中晚期在窖藏附近的高安城区上泉伍家人伍先辅与伍良臣父子开始露出水面。

刘金成馆长说,伍先辅官位元驸马都尉,为皇室近侍官,且从事商业运输,获利甚多。伍良臣于元晚期为官,父子二人在政治上有权势,能自由出入皇室,有条件接触和使用皇宫器物。伍先辅父子在元朝将灭亡前,将瓷器运回高安,储存下来,并在高安战事频繁之际埋下地窖,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伍良臣崇尚《周礼》、《礼记》等儒学,通晓中庸之道,这与窖藏出土的器具中,一些器底所书的“礼、乐、书、御、中和”等字的伦理思想是一致的。此外,伍氏父子的上泉伍家村,在清代以前非城区街坊,而是居民村落,这一带只有伍氏家族具有高贵的身份和富有的财产,因此,断定藏宝之人只有伍氏家族。

釉里红彩斑堆塑蜥蜴蚊高足杯

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

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

青花云龙纹兽耳衔环盖罐

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青釉条纹荷叶盖罐

青白釉印花荔枝纹高足杯

卵白釉戗金行龙纹玉壶春瓶

福建同安窑的历史渊源


同安窑青瓷窑址是1956年在福建省同安县(现属厦门市同安区)的汀溪水库首次发现的,窑址包括许坑窑、新民窑等等。同安窑青瓷传到日本后,受到日本茶汤之祖珠光文琳的青睐,故日本学者把同安青瓷誉称为“珠光青瓷”。

同安窑青瓷产品釉色以淡褐黄釉为主,其次为青釉、青白或灰白釉。器形有碗、碟、瓶、罐、洗、钵等。胎体灰白或白色。装饰使用刻、划、印等技术。常见的纹饰有卷草纹、篦点纹、菊瓣纹、莲瓣纹等,印有双鱼或屈前肢的小鹿图案,其烧造年代为南宋至元代。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宋元时代生产类似同安青瓷的窑场,有浦城窑、建阳窑、南平窑、莆田窑、仙游窑、南安窑、惠安窑、安溪窑、厦门窑和漳浦窑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生产体系,即同安窑系统青瓷。

同安窑系青瓷生产工艺,主要受到浙江龙泉窑的影响,同时地方色彩也很浓厚,而各窑的特点虽然不同,但产品的工艺特征却是大同小异的,其胎骨呈灰白、浅灰乃至青灰色,质地比较坚硬,釉层较薄,一般玻璃质感较强,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有的厚薄不匀或釉水垂流,釉面开细小冰裂纹,也有少量不透明的,釉呈青黄、黄绿和青灰色,也有少量青绿莹润的釉层略厚,莹润如粉青、梅子青的一类。日本柔道专家最推崇类似枇杷的青黄色。闽北产品较暗浑些,沿海产品较浅显此。釉汁通常是一次施成,也有二道工序的,器物上普遍施釉,或施釉不及底,底足均露胎。这些特征形成与龙泉青瓷的明显区别。

同安青瓷产品,以碗为大宗,盘、碟、洗类次之,还有瓶、炉、罐、杯等类。器物造型朴实厚重,多口薄底厚,底部不甚规整。挖足比较草率,旋坯痕迹明显。

同安窑青瓷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划花等几种。以划花为主,印花、刻花为辅,这些方法往往一器并用,尤其是篦划纹自然,流畅,成为同安青瓷最普遍也是具有特征性的主要纹饰之一。其纹饰有篦划纹、篦点纹、莲花纹、菊花纹、刻划纹、花草纹及动物纹等。

同安青瓷的烧造方法有正烧法、复烧法、叠烧法等几种,叠烧法比较多采用,提高了瓷器的质量,正烧法也很常见,保证了瓷器的质量。

同安青瓷兴烧的原因,除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北方瓷工的南移,丰富的瓷土与木材资源,水运发达外,更重要的是与当时泉州港海外交通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宋中期至元末,是泉州港海外交通繁荣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元代,更是登封造极,号称“世界第一大港”。由于宋政府实行开放改策,更由于泉州、杭州等地贵族云集,成为消费奢侈的渊薮,还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丝、瓷等手工艺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到海外。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同安青瓷借鉴于龙泉瓷青瓷的优点,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终于烧成了有闽南地方特色的优良的青瓷,所以同安青瓷和龙泉青瓷的外销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元时期的同安青瓷大多是从泉州港运往海外去的。泉州港宋代沉船中就有同安青瓷碗的发现,如出于第十一舱的一种碗,青黄色釉,碗的外底部无釉,碗内刻划篦纹和莲续孤线纹,造型颇美观。

在日本镰仓海岸就发现了大量镰仓时代的同安青瓷碗等,在日本唐津山麓遗址中,同安青瓷出土最多。还有太宰府附近、福冈湾底以及福山草户庄等地的镰仓时代遗址,也都有出土,这充分说明同安窑青瓷系统的瓷器在日本镰仓时代即我国南宋时代曾大量运销到日本。

同安青瓷是福建青瓷颇有说服力的代表作,它兴烧于宋元的多年间,产品运销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应和龙泉窑青瓷、德化窑白瓷、建窑黑瓷一样,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GEMMICS陶瓷戒指:因为颠覆 所以超越


近几年来许多世界一线珠宝品牌相继推出价格不菲的陶瓷珠宝系列,其中最著名的有:ChanelUltra陶瓷系列经典戒指、CartierLove系列18K白金镶钻陶瓷戒指、DamianiD、Icon系列的陶瓷对戒,以及CHAUMETLiens缘系•一生陶瓷镶钻戒指等等;陶瓷珠宝绚丽精致的外观和独特的质感不断的唤起我们内心中对未来感和奢华感的极致需求。

那么对于这项新型材质的珠宝,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来做专业而客观的品鉴,来认识GEMMICS精密陶瓷珠宝的真正价值所在呢?以下我们可以列出五个重点:

一、质—GEMMICS精密陶瓷珠宝所采用的材质是高科技精密陶瓷,也就是使用高精纯度的氧化锆为主要原料,通过1500摄氏度的高温烧结后,完全改变了陶瓷的分子结构,成为了世界上质地最致密的陶瓷;其莫氏硬度达到接近9,仅次于天然钻石,所以也被称为陶瓷钢铁,其耐磨损和耐撞击的特性,完全颠覆了传统陶瓷材料“易碎”的宿命。

二、色—经过近几年来不断的技术研发突破,造就了GEMMICS精密陶瓷珠宝丰富而多变的色彩,无论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基本色,或满色或叠色或渐层,各种颜色争奇斗艳炫彩非凡。近段期间GEMMICS精密陶瓷珠宝更是加入了中国扬名中外各大名窑的特殊釉效果,在方寸之间尽显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而这些未曾展示的釉下彩超卓工艺,更直接引领精密陶瓷珠宝由单调的黑白时代跨越到了前卫的彩色时代。

三、形—近十年来西方的陶瓷珠宝在造型上一直处在仅能制作最简单的几何形状,局限于我们常见的圆形、椭圆、三角和四方形,因为模具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大大制约了过去陶瓷珠宝在形制上的发挥;而如今GEMMICS精密陶瓷珠宝采用最先进的电脑3D技术,并融合了工艺大师最精妙的微雕工艺,从而在精密陶瓷珠宝的任何单面、双面和3D立体上均能呈现出细如毛发的微雕,并且同时完成了多层次镂空及动感十足的造型效果。

四、韵—懂得鉴赏精密陶瓷珠宝的专家都知道,精密陶瓷珠宝真正珍贵之处并非是镶嵌在珠宝上的贵重金属和名贵宝石,真正独特且稀有不能为其他珠宝所取代的是,精密陶瓷珠宝在设计主题和取材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含蓄的意味和审美的风格,能让人感觉到回味无穷和绕梁三日,而这就是精密陶瓷珠宝所能体现最珍贵的艺术价值,这也是GEMMICS精密陶瓷珠宝超越其他珠宝最大的殊胜之处。

五、藏—精密陶瓷珠宝应该同时结合陶瓷文化和珠宝文化的精髓,因为中国积累沉淀了千年的陶瓷文明和最优越的制瓷技艺,陶瓷文化也塑造了人类精神成就的独特深度和广度,所以在每个中国人心灵的深处都有一份热爱陶瓷的“陶瓷情结”。而在中国人的珠宝文化中,珠宝是意指珍珠、玉石、宝石、贵金属等珍贵材料所制成的首饰与艺术品,而且能够为佩戴者带来好运和正能量,所以在物质上珠宝不但代表了身份财富的象征和个人的护身符。由于GEMMICS精密陶瓷珠宝整合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内涵和顶级的珠宝创意设计,如今GEMMICS每一件精美绝伦的原创珠宝都已成为饱含寓意且值得永久珍藏的传世佳作。

景德镇再次挖出古窑址 具体年代待专家鉴定


“这个古瓷窑应该至少有100年的历史了吧?”昨日,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在十八桥附近对一处古窑进行的挖掘工作,引起了周边市民的极大关注。但该处古窑的具体年代,尚需等待现场考古专家鉴定。

考古人员挖掘古窑

昨日下午2点15分,记者在经过群英街对面的一处拆迁工地时看到。数十位市民围成一圈,脸朝向中间的挖掘现场,还不停地交头接耳。

“这里刚刚发现了一个窑址。”听完一位围观老者的介绍,记者连忙靠了上去。

挖掘现场已有几个工作人员正在中间一个比较大的洞内进行挖掘,站在旁边的另外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拍照,并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挖掘。

“我们挖掘是看这处古窑的规模、大小及其具体年代,再进行拍照当作资料,供我们考古研究。”在现场,一名陶瓷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介绍挖掘工作的目的。

经过挖掘,古窑逐渐显露。只见大洞内很大一块区域是被墙砖围着,墙砖已露出地面,挖掘人员则在墙砖外围小心翼翼地挖掘着。

“310厘米。”当天下午3点10分左右,挖掘工作已进行一段时间,一名考古人员一边用卷尺对古窑进行测量,一边向旁边一位女工作人员报出测量数据,这个女工作人员则在纸上飞快地记录下一个个数据。不少市民“坚守”挖掘现场在现场,在考古人员为挖掘忙的不亦乐乎时,围观市民的情绪也非常高涨,记者驻足现场的1个多小时中,不少人离开了,又陆续有人来到现场,并且不少人还“坚守”现场一刻也未离开。

“不要靠近,请不要站在砖上面。”为了保护古窑址,考古人员不时地阻挡试图靠近的市民,不久,考古人员找来红塑料绳,临时将挖掘点围住,以防止市民靠近可能对古窑造成的破坏。

“它至少应该有百年历史吧。”对于自己的揣测,住在附近的高老太的依据是,当时在这处古窑上的民房是在解放前建成的,而古窑理所当然比民房的历史更加悠久。

“不知道这里以前有古窑,但听说以前附近住着很多有钱人,有窑老板并不稀奇。”一名年约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说,古窑坐落的位置在金家弄和生意岭附近,而这两个地方的名字来源,据称是因为这里当初曾住过很多有钱的生意人,因此地名便为金家弄、生意岭。只是这种说法并未得到权威人士认可。

古窑址周边有多个盗挖洞

“最先是盗挖者发现此古窑的。”指着挖掘现场的两个大洞,一名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大洞便是盗挖者留下的。

随后,记者在挖掘现场周边看到到处都留着盗挖者留下的大小不一的洞,其中有一处几十平米的地方竟大小有着数十个洞,其中有一个深约近2米,洞口直径2米左右的大洞。

“这里经常有人在附近挖。”对此,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早已习以为常,他认为来挖掘的人都是“寻宝”来的,可能是有人寻到“宝”了,所以陆续有不少人来此挖掘,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大坑。

景德镇窑的历史及特点


景德镇窑的历史及特点。

景德镇是江西的偏僻小镇,也是历史上闻名的瓷都。它在唐朝时就开始生产青瓷,一些瓷器被列入朝廷的贡品;五代时,这里的青瓷和白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景德镇原先叫昌南镇,其名犹如英语China的发音。宋真宗景德年问(公元10041008年),皇帝对这里生产的瓷器爱不释手,就干脆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了这个小镇,从此它的声名大噪。

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带青味,这种白中泛青、青中见白的色釉,为景德镇窑的新创,其色调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间有刻花者。靖康之变后,随宋室南迁,北方定窑的许多制瓷工匠也随之南下,他们带来了定窑瓷器制作技术,在景德镇仿制定窑瓷器。所产瓷器,胎体釉色纯白如粉,有粉定之称。受其影响,景德镇窑所烧青白瓷,装饰逐渐为印花所替代。青白釉瓷器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纹样的凹下处积釉稍厚而较青,胎薄的花纹在迎光下若隐若现,故又有影青、映青、隐青、罩青之称。景德镇窑青白瓷曾作为贡瓷,供御府使用,其品种有碗、盒、盘、注子、瓶等。造型上常作成瓜棱口、花瓣等形状,纹饰有牡丹、梅花、芙蓉、莲花、鸳鸯、鱼、鸭及儿童形象等,其装饰方法为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等种类。

到了元代,景德镇窑继续发展,已成功地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红釉等品种,并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获得了空前发展,由于原材料的丰富和工匠技艺的高超,使所制瓷器在花色品种、器物类型,以及造型、装饰等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极大的丰富、提高和创新,成为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鼎盛期。此一时期着名的品种有:明代永乐(1403——1424)、宣德(1426——1435)年间的青花、红釉、青釉等,在元代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一步,成为当时及后来景德镇窑的主要品种。成化(1465——1487)年间的斗彩、正德(1506——1521)年间的孔雀绿釉及嘉靖(1522——1566)、万历(1573——1620)年间的五彩等新品种,也以胎质细腻、釉色晶莹柔润、纹饰图案精美,而风靡于世。清代康熙(162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年间的青花、五彩、红釉、天青釉、素三彩、粉彩、珐琅彩、窑变釉、广彩等,更是绚丽多彩,竞相争辉,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海外,成为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地,有瓷都之称。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景德镇窑的制瓷业出现凋零或停滞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重获发展。目前景德镇窑在继承传统工艺,恢复传统品种,创造新的品种样式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地探索,并已取得了突出成就。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盘类为主,青瓷釉色青中带灰,白瓷釉色较白。采用支烧法,碗、盘器内和底有一周长形支烧痕。以胜梅亭,湘湖为主。

宋代时烧青白瓷为主,有名的湖田窑就在景德镇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盘、合、瓶、壶、罐、枕等。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印花、篦划纹等技法。纹饰有龙纹、凤纹、婴戏纹、海水纹、缠枝花纹等。

越窑青瓷的特点及发展历史


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最著名的青瓷窑系。窑址在慈溪、余姚、上虞、绍兴一带。这里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为越州窑,简称越窑。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越窑在东汉到南宋的一千多年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自中唐至北宋早期的两个世纪是越窑的鼎盛时期,其生产规模、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在各大名窑中均居领先地位。而且还远销亚洲、非洲的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浙江慈溪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围的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地区都是烧造青瓷规模巨大的窑场,堪称唐宋瓷都,所烧造的秘色瓷备受推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东汉是越窑青瓷的初创时期,青瓷的烧制成功是浙江地区原始瓷的工艺发展和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品在成型、烧制工艺上与原始瓷一脉相承,器型、装饰上多有仿铜器和漆器。东汉至三国期间瓷胎较白呈淡灰色,少数胎质较松,呈淡淡的土黄色,釉色以淡青色为主,浅雅明亮,少有黄釉或青黄釉。器物纹饰简朴,常见有弦纹、水波纹及叶脉纹等。烧制上多用三足支钉叠烧,故盘、碗内底留有三足支钉痕。

三国西晋是越窑青瓷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产品种类特别是冥器非常丰富,如鸡笼、狗圈、猪圈、男女俑等。装饰题材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而以动物题材最为普遍和重要,有以动物形象作为整体造型的,如羊形独台、蟾蜍水盂等,有作为局部装饰的,如鸡头壶、虎头罐、兽足洗等。最有代表性的是集多种动物形象和人物、亭台楼阁于一身的堆塑罐,这种大型的冥器构造复杂、形象众多。

三国末至西晋这个时期的瓷器胎体稍厚,胎色较深,呈灰色或深灰色。釉层厚而均匀,普遍呈青灰色。常见的装饰是在器物的口沿和肩腹部划弦纹或压印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忍冬纹和鸟兽纹等。网纹起于吴末终于东晋,西晋时盛行。西晋晚期出现褐色点彩,应用十分广泛,东晋时弦纹仍常见。南朝时以刻划莲瓣纹或荷花纹为主,花瓣多用3-5条划线组成,且沿用至唐初;褐色点彩依然流行,但褐点缩小,呈小圆珠形,排列细密,与东晋时有别。西晋时则用锯齿口的盂形垫具叠烧,故盘、碗内底留有一圈锯齿痕。东晋仍沿用此法,但已出现坯件之间只放几颗圆形泥珠(托珠)垫隔,器物内底留有圆形泥珠痕迹。

东晋时越窑渐趋停滞,南朝时明显低落,至隋代时已是奄奄一息了,在浙东地区几乎难以找到隋代的越窑遗址。器物种类减少,鸡头壶较流行,堆塑罐和其它小冥器不再生产,动物形象大大减少,且多消瘦呆板。以褐色点彩和莲瓣纹为最主要的装饰,莲瓣纹盛行于南朝,折射出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恶化,越窑一直在走下坡路,但依然有一些赏心悦目的产品。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各类手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瓷业生产出现遍地开花,相互争艳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而慈溪上林湖地区是越窑中心产区,成为当时南方青瓷中心的杰出代表。迄今发现唐宋窑址170 余处。唐代早期,瓷业生产还未走出低谷,不见规模可观的窑址群落,仍处在恢复阶段。进入中唐以后,制瓷技术进一步改进,大量使用匣钵装烧,瓷器质量显著提高,窑址数量剧增,以上林湖为中心的瓷业迅速拓展,在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以及上虞、镇海、鄞县等地相继设立窑场,规模宏大,窑场林立。唐代这个时期瓷器器胎质地细腻致密,呈浅灰、灰或淡紫色。釉层匀净,呈黄色或青中泛黄,滋润而不太透明。纹饰 唐代偏重造型和釉色且追求玉的效果,故纹饰简练,常见的纹饰有龙凤、寿鹤和花卉等.其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线条较粗;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在工艺上唐代基本采用托珠垫隔,晚期才开始用匣钵装烧,质量大有提高,所烧器物基本满釉,底足内有数个圆形泥珠痕。

唐代晚期,以上林湖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状态,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美。器型有碗、盘、盏、杯、盆、钵、壶、罐、盒、水盂、碗、唾盂、灯、香熏、瓶、鸟玩等,釉色纯净,光泽、滋润,“如冰似玉”,隐露精光;器表装饰有刻划花、印花、褐色彩绘和镂雕等;花纹有荷花、荷叶、荷花飞鸟、云、龙鱼等;刻线条流畅粗放,刀法熟练;器物普遍采用匣钵装烧,有一匣一件和一匣多件装烧。

五代时期江浙一带的吴越国,较少战争,越窑的瓷业生产能够继续发展,产品质量仍独步天下。器物造型釉色、装饰及装烧工艺等方面继承唐代风格,器形繁多,胎壁普遍减薄,造型变得轻巧优美,折射出以釉色和造型取胜的时代风尚。

北宋早期,越窑继续繁荣发展,器物造型精巧秀丽,釉色青绿,纯净而透明;盛行纤细划花装饰,技法娴熟,图样简洁清秀。装饰题材广泛,有鸳鸯戏荷,双蝶相向、龟伏荷叶、双凤衔枝、鹦鹉对鸣、鹤翔云间、鸟栖花丛,还有人物纹、牡丹纹、莲瓣纹、水波纹、缠枝纹、龙纹等,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北宋中期,制瓷工艺渐趋衰退,产品质量明显下降,但仍偶见工艺精湛的产品。至北宋晚期,器物大多采用明火装烧,制作粗糙,刻划花纹简单草率,釉色灰暗,缺乏光泽,品种趋向单调,瓷业生产已完全衰落。

南宋初期,由于朝廷征烧祭器和生活用瓷,促使上林湖寺龙口、低岭头、开刀山一带瓷业生产再度兴旺,出现了一个新的短暂繁荣时期,但好景不长,龙泉窑的兴起越窑终于停烧。

五代至宋代越窑瓷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灰白。黄釉逐渐减少,青釉多数带灰色,釉层透明。但划花线条趋细,刻花装饰亦不盛行,光素无纹的器物仍占很大的比例。北宋时盛行花纹装饰,采用刻、划、镂、雕和堆雕等 多种手法,常见纹饰有蝴蝶、鸳鸯、鹦鹉、游鱼、孩童和花卉等。五代至宋时还出现以长条细泥垫隔,故有的器物底足内留有数段长条细泥痕 迹。五代的余姚窑场是吴越钱氏烧贡瓷的主要窑场。其造型多为杯、盘、碗、壶、 托、瓶等日用器皿,且以刻花装饰。其纹饰题材以人物、山水、走兽、花鸟、草虫、花卉为主。釉色纯正,刀法娴熟,工艺精良,是越窑中的上乘之作。吴越降宋后,瓷器产量减少,宋以后由于龙泉窑的兴起,越窑逐渐衰落。

新贴的瓷砖空鼓脱落 到底哪里出了错?


最近,家住房山区的张女士被家里的装修搞得焦头烂额。四月中旬开工,五月底完工,本以为能够顺利完成装修的张女士万万没想到,自家卫生间、厨房、阳台过道儿等多个空间的地砖、墙砖铺贴,出现大面积空鼓问题。“起初我只是用敲击的方法自己检测了一下,没想到敲出的全是问题。”张女士表示,“这样的情况实在不能让人放心,我只能要求施工队把大部分瓷砖铺贴的地方进行返工赔付。”

事实上,家里瓷砖脱落的现象最近频繁发生,甚至有伤人的隐患存在,更令人疑惑的是,不管是新装修还是老工程,开裂、起鼓、脱落,都让瓷砖墙地面成了重灾区。修补也好,铲除也罢,消费者钱没少花,精力也没少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里的瓷砖这么脆弱?

墙面处理不到位 杂物分离砖与墙

“拆下来的瓷砖背后,除了水泥砂浆以外,还有很多灰白色的粉末掺在里面,我也不清楚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张女士说出自己的疑虑,“估计这些粉尘影响了瓷砖粘贴的牢固性。”

的确,在张女士家可以发现,瓷砖背面的水泥上裹着不少杂质。百万家园监理公司总裁许国忠前往现场观察后给出解释:“如果不能在铺贴墙砖前将墙面收拾干净,杂质夹在水泥砂浆与瓷砖之间,就会形成隔层,降低砖与墙的粘合度,从而导致瓷砖脱落。”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为了防止结合不牢,提高粘结力,工人一般会在铺贴瓷砖前对墙面进行拉毛处理,通过涂刷涂料、甩刷墙面等方式增加墙面粗糙度,但这不意味着墙面上可以挂着杂质、灰尘,铺贴瓷砖前,保持墙面的清洁是基本要求。

砂浆使用不饱满 偷工减料多空鼓

从张女士家拆下的瓷砖来看,水泥砂浆不饱满同样是砖体大面积脱落的罪魁祸首。“瓷砖的拆除几乎都是整块儿的,这样就证明砖后面基本上没怎么粘住。”张女士表示,“粘接剂只有很窄的部分粘上墙面,中间大部分没有挨上墙体。”

偷工减料几乎存在于家装中的各个环节,对于使用大量“看不见的”辅材的瓷砖铺贴来说,更是如此。由于水泥砂浆藏在瓷砖背后,只要表面

不出现问题,消费者就很难关注到每一块砖背后用了多少料。对此,许国忠却表示,施工规范要求中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墙面单块瓷砖的边角空鼓不应超铺贴总量的5%,这也就意味着,地砖、墙砖的中心位置是不允许出现空鼓情况的。而一旦墙砖的边角空鼓率超过5%,消费者应选择重新铺贴,以避免瓷砖大面积脱落发生危险。

装修过程中,消费者可以用小铁锤轻击瓷砖,如果声音较为沉闷,则铺贴比较实,如果声音较为清脆,则说明所敲位置存在空鼓。

不同砖体用料有讲究 一“浆”通用埋后患

事实上,除了偷工减料外,不少家装公司和家装游击队为图省事,墙砖地砖使用同一种水泥砂浆,一样的选材相同的配比,听起来统一靠谱儿,但消费者千万别犯迷糊,各种砖体材质本就不同,粘合它们与墙的材料也就势必不同。

一般来说,与地砖相比,墙砖的密度相对偏小,而吸水率偏高。吸水率,是指产品对水的吸附渗透能力,是把瓷砖放在水中充分吸收水分后所增加的水的质量与原干燥砖质量的比率。

简单来说,如果吸水率偏高的墙砖与吸水率偏低的地砖使用同一种水泥砂浆,那么墙砖可能由于从背面吸入水泥砂浆中更多的水分,热胀冷缩后导致瓷砖表面开裂或瓷砖脱落。

当然,除了需要针对不同砖体选择调配不同的辅材外,砖体本身的选择也同样重要,一味地追求瓷砖的低吸水率,瓷砖与水泥砂浆粘合不上,同样会造成其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空鼓。在正规的瓷砖产品包装中,通常都会对产品的特点、适宜的铺贴方法等给予提示,消费者和工人还需留心。

施工技术不专业 花样百出惹麻烦

当然,好料好产品还得配上好手艺,再充分的前期准备,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格,也很难呈现出好的效果。

许国忠表示,目前家装市场中的零散工人和大部分游击队工人,都没受到过专业的施工培训,“从上一辈老师父那儿学来的手艺,一知半解的就用在了实际施工中。”许国忠说,“没有专业训练过的施工方法和技巧,会把家装搞得一团糟。”

更何况,很多过去的老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市场中的产品和材料,专业的工人应严格按照各项标准完成施工。

另外,更有不少游击队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甚至在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家装环节里使用几个不同的工人作业,参差不齐的手艺和处理方式让家装藏着不少隐患。许国忠表示,选择规模大,品牌信誉度较高的装饰公司,相对会多一份保障。

陶瓷知识:石湾窑的历史地位


石湾窑是民窑,非官府所办。尽管有悠久历史,但过去它并不为士大夫所重视,所以文献记载极为简略。如《广东通志》载:冶则佛山,陶则石湾,皆良工也,石湾金鱼大缸,两两相合,俯者为阳,仰者为阴,阴所盛水浊,阳所盛水清,诚之尽然。石湾所制陶器,似古之厂官窑,郡人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谚,形制古朴,有百级纹者,在江西窑之上。《广东新语》亦说:佛山之冶遍天下,石湾多陶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

广州是一个很早对外贸易通商的口岸。石湾毗邻广州,由于产品通过广州不断远销东南亚等国,所以在本世纪初期,开始受到国外人士的注意和重视,并对石湾窑的陶器进行论述和介绍。

解放后,石湾陶业有了新的发展,因此介绍和研究石湾陶瓷的论著也逐渐多起来。在报上发表的有关石湾窑的文章更多了。

近年来美国历史研究工作者施丽姬女士,为了研究石湾古代陶塑艺术,曾多次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考察。在越南西贡、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泰国和印尼等地的祠堂庙宇古建筑物上,发现了不少石湾窑烧制的琉璃瓦和花草禽兽人物瓦脊。瓦脊上有无数的身披戏服的立体塑像,故事情节极多。可见石湾陶塑,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东南亚一带亦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本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石湾陶瓷曾先后多次在广州展出。1960年至1979年亦先后在香港举办了四次石湾陶瓷专题展览。

总的来说,从1904年开始,国内外的学者,对石湾窑的介绍和研究工作,一直断断续续的在进行。从自发的到有组织的,其时间已将近八十年。石湾陶瓷展览,对加深各界人士对石湾陶艺的认识和推动学术界研究石湾窑,导向纵深方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兰田窑挖出了颠覆历史的证据》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兰田窑挖出了颠覆历史的证据》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