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瓷砖注意 > 导航 >

瓷器收藏火投资注意真精新

瓷器收藏火投资注意真精新

瓷砖注意 古代瓷器收藏 新濠瓷砖

2021-04-13

瓷砖注意。

奥运会带动了收藏者对青花瓷的追捧,瓷器收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但在众多的瓷器藏品中怎样去鉴别呢?日前四川知名瓷器鉴定专家赵德钧在艺术大讲堂上表示,针对瓷器收藏要把握三个原则——真、精、新。

真即够时间。往往很多的收藏者都是对瓷器知识一知半解,用“估计+统计”的错误方法来收藏。赵德钧建议收藏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底,做足知识积累的功夫。如明代以后的瓷器大多是出土的,看这个时代的瓷器关键要看有没有出土痕,再如虽然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了瓷器,但是瓷器真正有价值还是在唐晚期开始,这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即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这与南方青山绿水,北方大雪皑皑的生活景色是紧密联系的。

精即精美。每个瓷器都代表着其所处社会文化、艺术、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要总结历史,用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去辨别瓷器。如唐的“肥”、宋的“秀”等。

新即品相。这里的新并不是说藏品距离现在时间的长短,而是指藏品的品相要完整没有缺陷。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收藏浅绛彩 真精新是关键-陶瓷


收藏瓷器多年的方先生尤爱浅绛彩,即使是画面残破的也爱不释手。在瓷器市场上,本来低调的浅绛彩却成为市场关注品种。不过,很多收藏者对浅绛彩了解有偏差,导致收藏上存在不少误区。

专家建议,收藏者一是要了解浅绛彩的发展历史,二是要根据实物对比浅绛彩和粉彩、新彩等的区别,坚持“真、精、新”的收藏原则。

器型不是浅绛彩收藏首要标准

经营瓷杂多年的古玩商陈老板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利润降低到百分之十几也难出手,行情估计还要低迷几年。”不过之前“低调”的浅绛彩瓷生意却好做起来。他认为,一个原因是浅绛彩向来价格比较“亲民”,虽然近几年名家作品价格上了几个台阶,但是普通作品的门槛较低,二是浅绛彩的“文人范”是近几年收藏市场的主流。

不过,收藏浅绛彩却存在一些误区。方先生虽然收藏了不少浅绛彩,但还是停留于在各种地摊上“淘宝”,这种习惯起源于早年无人关注浅绛彩时,他淘到不少晚清以后的瓷器,最后以高于买入价卖出。不过,这些低端的浅绛彩多半品相极差,釉彩剥落。而方先生认为,这就是浅绛彩的特点,反倒刻意寻找脱彩的瓷器。“易脱彩就是浅绛彩”的概念影响了不少收藏者,以至于当他们遇到不容易脱彩的浅绛彩的时候往往视其为粉彩或新彩。做此类生意的陈老板认为,收藏瓷器一定要注意品相,“真、新、精”是永远的精品准则。

收藏了300多件浅绛彩的收藏者程浩对藏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早起的浅绛彩施彩薄,效果淡雅但容易脱彩,而晚期尤其是光绪中后期的浅绛彩虽然同样是文人写生写意的创作画,但因为材料做了改进,所以颜色相对艳丽且不易脱彩:“晚期的浅绛彩只有偷工减料的才容易脱彩。”由于粉彩和浅绛彩价格不同,没有“慧眼”的收藏者往往把浅绛彩当作粉彩卖低了,或者没能“捡漏”被商家看成是粉彩的浅绛彩。

程浩认为,有的收藏者片面追求器型:“论器型,浅绛彩肯定不能跟官窑媲美,但是它不是流水作业的成品,是一个人的创作,收藏浅绛彩等同于玩文人书画。”

瓷器收藏投资


瓷库中国专家在《1998—1999中国家庭投资》一书中的瓷器章节中分析:“青花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瓷,对于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意境高古、艺术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特别是带人物图画、有情节、绘画好的青花要果断收进。”并预测:“随看现代人回归简朴和回归单纯的审美潮流涌动,青花潜力无限。”10年过去了,正如瓷库中国专家“青花潜力无限”的预测,一只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图罐以23亿元在伦敦拍卖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最高价。

一切都如瓷库中国专家所分析,该青花瓷器创造了中国瓷器最高纪录,是因为“所绘图案精关,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有关专家评价),正如笔者强调的“对于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意境高古、艺术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

专家在分析该青花瓷器为何能拍出天价时评论:“责在有人物、有故事……”这正应了笔者10年前对瓷器收藏者的忠告:“特别是带人物图画、有情节、绘画好的青花要果断收进。”

在《1998--1999中国家庭投资》一书中,瓷库中国专家推荐了4种具有收藏投资增值潜力的品种:一是官窑瓷器,二是青花瓷器,三是明清瓷器,四是四大名窑瓷器。从近年中外拍卖市场看来.中国瓷器成交价前十名的正是这四类瓷器。瓷库中国专家欣慰地看到,很多看了著作而走向瓷器收藏道路的读者,都避免了走弯路。在“大量收藏”和“果断收进”间,青花瓷器这些年在不知不觉以平均每年100%以上的增幅在增值。

上述的预测和预言,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相信的,然而却都提前成了事实。

在本书中,又有一系列的超前预测和预言,我想现在的很多人看了仍然会瞠目结舌,仍然会感觉不可思议,好在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历史的演变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或成投资收藏热点


3月2日至17日,由独立学者子贺策展的《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在北京举行,展出30余位艺术家多维度的陶瓷艺术实践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实践,聚焦陶瓷文化,呈现陶瓷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力及对其身份的转换。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画廊代表,一些国外画廊还对此表示极大兴趣,认为看到了一种新的陶瓷艺术样式的发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展览或标志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工艺美术的工艺史窠臼,开始进入一个严肃的艺术史阶段,呈现让收藏者与当代陶瓷艺术展开新的对话的可能。

1新创作呈现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

纵观2013年秋拍市场,相比高拍价的古陶瓷,当代陶瓷在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上越来越活跃,日渐崛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但与此同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品还没打开海外市场,仍没被国际市场认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的作品,与他们往日作品风格有很大差别,无论是形式、技法、表现方式或思想表达,让观众看到了此前从未展现的另一面。

展出的艺术家傅镭的《百晃图》所观照的事物,并非陶瓷的实物,而是在陶瓷的文化层面,切入对与泥土发生关系的人的一个集体精神状态的观照,这个状态呈现出一种职业的病态。艺术家李晓峰的《海光》,则通过将古瓷片重新拼接的方式,塑造了历史信息的美学编码。

艺术家龚循明的作品《溯源之冰川》,通过将陶瓷的材料特性、绘画性以及雕塑的空间性、观念代入的时间性,共同探寻文化在本源层面的自然主义,同时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的破坏展示了某种可能的结果:伪造的冰川成为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最后凭吊;艺术家苍鑫的作品《蒸化》选择了一种神话学再表述的方式,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精神分析。

“从古瓷到当代瓷,可能观众和藏家从来没有想过,陶瓷艺术品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子贺对本报记者说,艺术家许仲敏的《云梯》、扈海风的《一小时四十分钟》、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周军的《华丽的碎片》、齐冬根的《怀胎图》等等,分别通过各种观念手段的表达尝试,呈献给观众一系列完全不同于时下人们所认知的陶瓷艺术的样式。崔迪等艺术家脱离陶瓷工艺美术的窠臼,向严肃艺术家方向发展。

2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或需20年

“该展览或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文化探索价值的展览,预示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重新与世界对话的新纪元,我想这就是该展览引起国外画廊关注的原因之一。”子贺说,正如展览名称《st.art就地出发》,展览标志着新的当代陶瓷艺术正在发生。

他说,当代陶瓷艺术,或者说必将发生的、新的陶瓷艺术,将打开陶瓷艺术(一种发展了千年的民俗主义工艺美术)作为实物与材料的历史,包含从前实物(人与泥土的关系及精神性)到后实物(陶瓷的碎片作为历史遗存符码的再表述可能)的所有范畴。包括现代陶艺在内的陶瓷艺术的材料学历史与实物历史,将扩大为陶瓷文化的场域历史。

不过,他也表示,在艺术史上,所有的变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典绘画,如巴洛克画派过渡到自然主义萌芽的巴比松画派,需要大致200年的漫长演变历史;而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则缩短到30年;从印象派到表现主义,则又是二三十年的历程,现代主义的正剧才开始登台上演。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当代艺术,那么到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成为投资收藏热点,也经历了20多年时间。”他说,如果收藏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将是一种历史文献式收藏,并不适合普通人,或更适合博物馆。而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保守说至少需要20年。

3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

这次展览中,一些藏家表示,该展览颠覆了过去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理解,给人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另一种表达方式。

“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都开设了‘现当代陶瓷专场’,‘大师瓷’更是频繁创下天价。当代陶瓷由于真伪争议少、升值空间大,越来越得到收藏界的关注。我一直收藏现当代陶瓷,展览中艺术家龚循明、崔迪的陶瓷作品我都有。”来自浙江的藏家张庆吉对本报记者说,这次展览中,崔迪的作品《逐》通过陶瓷作为泥土的另外一种形态的特征进行被强化的再表述,对文化殖民进行了演绎性反思等,这些新创作给人不同的体验,或许正像展览所说,这是一种当代陶瓷艺术的新样式,数年后或将成为新的投资收藏热点。

“自蒙元统治以来,在陶瓷器物上的绘画逐渐成为陶瓷艺术的表现主流。目前被国内市场热捧的‘大师瓷’也以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占多数。而陶瓷制作涉及72道工序,拉胚等工艺因不像绘画一样被社会肯定,很多人不愿学,如何传承成了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还能进行一次公共教育,使藏家更多认识到,收藏不仅是为了增值套利,更是对文化的保护,像马未都一样为保护文化而收藏,才是真正的收藏。”子贺笑着说:“中国新的当代陶瓷艺术刚刚起步,投资收藏市场对此还不了解。当然,如果有藏家独具慧眼,从现在开始关注并收藏这类作品,或将抢得先机。

收藏瓷器了解瓷器新动态


我国的瓷器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瓷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陶瓷的演变规律,所以,便需要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瓷器鉴定。

1.分类法即将个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

2.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明初期九龙纹大缸30,000.00-30,000.00万110,400.00万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36,000.00-36,000.00万78,200.00万

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3,000.00-5,000.00万25,266.00万

清乾隆30年(1730)55,000.00-55,000.00万23,000.00万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18,000.00-18,000.00万19,320.00万

清乾隆郎世宁绘“雍正十12,888.00-12,888.00万15,840.00万

当前,瓷器成为众多藏家的必藏品。当然,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价值。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除了注意辨别真伪外,还要把握好几个尺度。第一要古。古瓷贵在一个古字。古瓷器属于传统收藏。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容易,因此,古瓷越古越少,越古越贵。第二要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钧瓷、汝瓷,便因其稀缺而弥足珍贵,尤其是御用钧瓷。据有关资料统计,至今传世的北宋晚期御用钧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钧、汝、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则数元代青花瓷了。第三要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钧、汝、官、哥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钧瓷的珍贵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其造型古朴端庄,胎质坚固敦实,釉色艳丽绝伦,气质含蓄雍容而独步天下,雄冠世界瓷林之首。钧瓷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虽然在民间有一定的藏量,但价格都不菲。第四要俏。要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古瓷升值潜力很大。约10年前,清三代官窑瓷器在拍卖会上的珍品成交价才几万元。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现在的官窑瓷器价格已经是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了。

己鉴定古瓷器科学有效的简便方法太简单了!将瓷器放入一盆清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夜)如果瓷器胎釉中释放大小气泡,则千万个小气泡布满器身,这是千年以上古瓷无疑!有的还有淡淡的棉絮飘逸。(凡近现代瓷器均无此现象)这是因为古瓷经千年岁月胎釉已经老化生成许多空隙,这些空隙是当年柴窑逐渐加温形成的细微裂隙,裂隙中充满了空气;也是古瓷胎釉疏松,时间长了形成裂隙;亦有大量死亡气泡内空,岁月更替充满了空气。水灌后水分将空气排出,所以形成了千千万万的细小气泡。近现代的瓷器用煤或气燃烧,升温快,气体排出也快,胎釉实坚,所以胎釉中没有裂隙。经多次多标本实验,300年之内的瓷器即使在水中浸泡时间再长也不会有气泡排出。这种方法胜过所有专家的“眼力”,如有老瓷器,不用花钱求人,自己鉴定即可,这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御世收藏:推荐国内优秀艺术家及作品,提供艺术品鉴赏、鉴定、交流、收藏等综合服务,我们秉承“投资创造价值,价值引领投资”的理念,与50万高端用户共同领略文玩艺术之美。

▍主编微信:18521599346朱先生,欢迎前来咨询!

高档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从收藏面来看,中国的传统艺术品除了书画,就应该算高档瓷器了。

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几千年来,古代工匠们创造了无数技艺精湛的高档瓷器,这些易碎的艺术珍品能够历经战乱沧桑保存下来,自然就会价值连城。既然是值钱的东西,能不有人造假吗?别说现代人造假了,就连明、清时期的工匠也会去仿宋、元时期的瓷器。那怎样去鉴别瓷器的真假呢?

瓷器部主管:“一般的情况后面有款,只要是官窑这个品种都有款,首先一个款的落款方式也不一样,康熙和雍正是这种楷书款,如果到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就不是这种楷书,而是篆书,如果雍正时候这个品种落的是篆书款,它肯定不贵,乾隆有可能落,很少量的落楷书,大多数的篆书,如果是道光时期落的是大清道光年度的楷书款,肯定不对了,这是时代的辨别。

看一看这个瓷型这个纹饰这个文种在这个年代有没有,如果比如说它落的款落是明代的话,这是粉彩,那肯定没有这个品种,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粉彩,粉彩从康熙晚期才开始有,另外一个它的画风,因为它的年代特征和明显,乾隆的人物和道光光绪会和明代的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从图案上,还有颜色比较上。另外,可以看看这有黑色的,它是什么呢?它不是脏,是反铅,因为这个低温釉它是以铅做溶剂,如果时间长了,就会有这种黑斑。再有这个品种,我要强调一点就是现在新做的非常多,而历朝历代都有落款,怎么去看它的真假,首先一个当然你要看真东西多你去比较,另外一个看它的图案的自然程度,釉表的光泽感觉,有的亮度是非常非常的亮,你的感觉就是新从窑里出来的,另外就是加工过的,它的表面不是亮的,其实发焖的。”

瓷库中国专家认为收藏一款好的高档瓷器一定会为你带来增值效果。

民国瓷器的收藏投资分析


特殊时期的民国瓷器

“洪宪瓷”的烧制时间,学术界历来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民国五年(1916年)烧造,有的则认为是在袁世凯登基之前。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崔凯先生认为,在袁世凯登基之前,郭葆昌就已开始烧造“洪宪瓷”,后在全国骂声中停烧。

现在看,“洪宪御制”这种款式,基本上与当时社会环境不太相匹配。袁世凯倒台之后出现的“洪宪年制”瓷器,基本风格也是按照康雍乾时期的粉彩风格来做,但做工比“居仁堂”款的“洪宪瓷”粗糙得多,很多都是各字号成批量地生产。

真正的“洪宪瓷”目前市场价格严重滞后,市场前景看好,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同样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康德”年款瓷器(伪满洲国宫廷用瓷,“康德”为伪满洲国年号,在日本烧造),收藏爱好者可以有选择的收藏,但作为投资来说,这类瓷器受众面太小,尤其是作为一段负面历史的载体,作为投资不应是首选。

高水平仿古瓷

清末民国时期是收藏热,为迎合市场,景德镇、龙泉窑、磁州窑、越窑都生产了一批仿古瓷器。有仿两晋时期的青瓷,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仿制水平也比较高。但是,这种仿制品是为了迎合国外市场及当时的收藏趋势,收藏价值不是特别高,可能会逐渐升值,但升值速度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有一种景德镇瓷画家及当地制瓷名家作品。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加工生产出来的艺术品,从造型、釉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人优点,是对古代瓷器的传承发展,这种名家仿古瓷器就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

还有一点,龙泉当时为了迎合日本人的消费需求(日本人历来比较喜欢中国的龙泉瓷器),仿制了大量宋元时期的龙泉瓷,这批瓷器在民国时期大量销往日本。目前正值文物回流热,从国外回流了很多龙泉瓷器,绝大部分就是这个时期的仿制品,仿制水平非常高。

一件真正的元代民窑生产的龙泉青瓷大盘,目前市场价大概在三四十万左右,而一件民国仿品价格则只有一两万左右,它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花个一两万还是值得的,花三四十万去买当然是吃亏了。

民国瓷的投资分析

从晚清同治开始,浅绛彩瓷器出现。

浅绛彩瓷器的画面构图方式,印章的加盖方式,施彩的工艺,基本上沿袭了当时文人画风,而且画师本人也是当时名家,所以民国瓷器最具特点的就是它的绘画属性,这是当时文人阶层审美情趣的体现。

民国时期,官窑瓦解,绘瓷名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百家争鸣,生产出了一批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精美瓷器,以汪晓棠、王步、珠山八友等为代表。从投资角度来说,这些作品,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工艺的精细程度,最起码要超过晚清官窑。从文化背景来说,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本身的纪念意义也非常重要。

晚清时期的书画,目前市场价比较看好,一般被归为近现代板块,投资前景也非常好。瓷画这几年的价格比较高,也是受到书画市场的影响,而且这些字画家各有各的风格,比如说,王琦的人物、何许人的雪景、邓碧珊的鱼藻等,这样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肯定会被市场追捧,拍出高价也是比较合理的。

在民国瓷中,珠山八友名家瓷,真正的“洪宪瓷”,国府礼宾瓷是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当时价格就已经超过了清末官窑的卖价,奇货可居。

目前明清市场行情看好,高价频繁出现,过亿也不是特别稀奇的事儿。民国精品瓷器相对来说,价格应该还是严重滞后。现在随便一件晚清光绪官窑的赏瓶,价位都在五十万元左右,要知道,晚清官窑历来不被古玩业内称其为古玩,而精品民国瓷在当时就被达官贵人、收藏界所看好。换句话说,民国精品瓷器的品质要高于晚清官窑,但价格则要比晚清官窑低得多。按一般市场行情来说,资金肯定要往低谷流。在能看准,能买到精品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民国瓷精品,尤其是民国时期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的精品器物作为投资,还是比较有前景的。此外,蒋介石的祝寿专用瓷——“万花不漏地”,也是一个能捡到漏的门类。

除珠山八友等人的精品力作外,还有一些民间使用的彩瓷,如胆瓶类、盘、碗等日用瓷,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些民间彩瓷,有一定的存世量,比较容易接触得到,像去古玩市场逛或在亲戚朋友那儿都能见到,作为普通投资者或收藏爱好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日用彩瓷因为东西是老的,器物的种类也相对完整。建议想做这方面收藏的藏友,从先买小件东西起,多学习,多看,多了解相关知识。

故宫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由沈阳故宫与台湾海峡两岸古文物研究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古文物研究发展协会收藏特展》正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这是沈阳故宫第二次大规模展出民间收藏家的收藏珍品。相信大家一定会对这些故宫瓷器有非常大的兴趣。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99件艺术品精选了欧阳健中、陈冠伟、吕秀桂等8位台湾知名民间收藏家的精选藏品,展品以瓷器为主,还有部分珍贵的印章、玉器及鼻烟壶。

记者在展览现场了解到,此次展出的瓷器多是以元、明、清时期的造型及施釉方式制作而成,它们造型别致、纹饰细腻,浑然于天成,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在展厅中心位置摆放的红色纹饰瓷罐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此器名为“釉里红鬼谷子下山带盖罐”,以铜红料绘纹饰,盖顶饰叶柄状钮,器皿上鬼谷子乘坐于虎豹拉的两轮车上,其旁配有卷草、莲瓣、牡丹等纹饰,其饱满的画面和分明的线条,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人物画卷。

主办方之一、海峡两岸古文物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欧阳健中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展览促进两岸文博界的交流,让祖国同胞进一步了解台湾民间收藏家的实力。

据了解,海峡两岸古文物研究发展协会,是台湾一个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的民间组织,热衷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并收藏了大量的精美艺术品。

评: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或成投资收藏热点


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

崔迪的《逐》

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

3月2日至17日,由独立学者子贺策展的《st.art就地出发——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大展》在北京举行,展出30余位艺术家多维度的陶瓷艺术实践作品。通过这些艺术实践,聚焦陶瓷文化,呈现陶瓷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力及对其身份的转换。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画廊代表,一些国外画廊还对此表示极大兴趣,认为看到了一种新的陶瓷艺术样式的发生。

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展览或标志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走出工艺美术的工艺史窠臼,开始进入一个严肃的艺术史阶段,呈现让收藏者与当代陶瓷艺术展开新的对话的可能。

1新创作呈现当代陶瓷艺术新样式

纵观2013年秋拍市场,相比高拍价的古陶瓷,当代陶瓷在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上越来越活跃,日渐崛起,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收藏热点。但与此同时,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品还没打开海外市场,仍没被国际市场认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的作品,与他们往日作品风格有很大差别,无论是形式、技法、表现方式或思想表达,让观众看到了此前从未展现的另一面。

展出的艺术家傅镭的《百晃图》所观照的事物,并非陶瓷的实物,而是在陶瓷的文化层面,切入对与泥土发生关系的人的一个集体精神状态的观照,这个状态呈现出一种职业的病态。艺术家李晓峰的《海光》,则通过将古瓷片重新拼接的方式,塑造了历史信息的美学编码。

艺术家龚循明的作品《溯源之冰川》,通过将陶瓷的材料特性、绘画性以及雕塑的空间性、观念代入的时间性,共同探寻文化在本源层面的自然主义,同时对工业文明对生态的破坏展示了某种可能的结果:伪造的冰川成为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最后凭吊;艺术家苍鑫的作品《蒸化》选择了一种神话学再表述的方式,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精神分析。

“从古瓷到当代瓷,可能观众和藏家从来没有想过,陶瓷艺术品还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子贺对本报记者说,艺术家许仲敏的《云梯》、扈海风的《一小时四十分钟》、马红娟的《呼吸的花瓶》、郑冬梅的《一花一世界》、周军的《华丽的碎片》、齐冬根的《怀胎图》等等,分别通过各种观念手段的表达尝试,呈献给观众一系列完全不同于时下人们所认知的陶瓷艺术的样式。崔迪等艺术家脱离陶瓷工艺美术的窠臼,向严肃艺术家方向发展。

2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或需20年

“该展览或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文化探索价值的展览,预示着中国当代陶瓷艺术重新与世界对话的新纪元,我想这就是该展览引起国外画廊关注的原因之一。”子贺说,正如展览名称《st.art就地出发》,展览标志着新的当代陶瓷艺术正在发生。

他说,当代陶瓷艺术,或者说必将发生的、新的陶瓷艺术,将打开陶瓷艺术(一种发展了千年的民俗主义工艺美术)作为实物与材料的历史,包含从前实物(人与泥土的关系及精神性)到后实物(陶瓷的碎片作为历史遗存符码的再表述可能)的所有范畴。包括现代陶艺在内的陶瓷艺术的材料学历史与实物历史,将扩大为陶瓷文化的场域历史。

不过,他也表示,在艺术史上,所有的变革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典绘画,如巴洛克画派过渡到自然主义萌芽的巴比松画派,需要大致200年的漫长演变历史;而从巴比松到印象派,则缩短到30年;从印象派到表现主义,则又是二三十年的历程,现代主义的正剧才开始登台上演。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当代艺术,那么到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成为投资收藏热点,也经历了20多年时间。”他说,如果收藏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将是一种历史文献式收藏,并不适合普通人,或更适合博物馆。而从艺术品到民间收藏,保守说至少需要20年。

3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

这次展览中,一些藏家表示,该展览颠覆了过去对当代陶瓷艺术的理解,给人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当代陶瓷艺术另一种表达方式。

“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都开设了‘现当代陶瓷专场’,‘大师瓷’更是频繁创下天价。当代陶瓷由于真伪争议少、升值空间大,越来越得到收藏界的关注。我一直收藏现当代陶瓷,展览中艺术家龚循明、崔迪的陶瓷作品我都有。”来自浙江的藏家张庆吉对本报记者说,这次展览中,崔迪的作品《逐》通过陶瓷作为泥土的另外一种形态的特征进行被强化的再表述,对文化殖民进行了演绎性反思等,这些新创作给人不同的体验,或许正像展览所说,这是一种当代陶瓷艺术的新样式,数年后或将成为新的投资收藏热点。

“自蒙元统治以来,在陶瓷器物上的绘画逐渐成为陶瓷艺术的表现主流。目前被国内市场热捧的‘大师瓷’也以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占多数。而陶瓷制作涉及72道工序,拉胚等工艺因不像绘画一样被社会肯定,很多人不愿学,如何传承成了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还能进行一次公共教育,使藏家更多认识到,收藏不仅是为了增值套利,更是对文化的保护,像马未都一样为保护文化而收藏,才是真正的收藏。”子贺笑着说:“中国新的当代陶瓷艺术刚刚起步,投资收藏市场对此还不了解。当然,如果有藏家独具慧眼,从现在开始关注并收藏这类作品,或将抢得先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