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青瓷器 > 导航 >

当代龙泉青瓷精品能够升温吗?

当代龙泉青瓷精品能够升温吗?

古代青瓷器 古代青瓷器制作 古代龙泉窑瓷器

2021-04-13

古代青瓷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

徐朝兴的青瓷作品

中国青瓷烧造始于商代,成熟于东汉,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所有瓷器都是在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青瓷有“瓷器之母”的美称。

浙江龙泉窑青瓷在南宋时期以其美如冰玉的釉色达到中国青瓷制造技术的顶峰,中国五大名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的青瓷。

“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价格比高古瓷器要低得多,这给了我们普通藏家趁低吸纳的机会。

现今国内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国家级工艺大师的陶瓷原创作品上至几万元下到几千元都可以拍得,不存在贬值的问题,很适合个人小额投资或收藏。”在北京合璧兴陶瓷艺术馆寻宝的收藏爱好者童先生告诉记者。

50多年来,在龙泉窑青瓷的复兴中,涌现出了众多知名陶艺家。徐朝兴、夏侯文、毛正聪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是杰出的代表,张绍斌、陈爱明、卢伟孙、徐定昌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或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造诣。

业内专家认为,这批大师的精品目前价位大多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龙泉艺术陶瓷将有较大的收藏空间。

在北京爱家收藏市场龙泉青瓷艺术馆的大师精品展上看到了这些名家大师的代表作品,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作品“仿古灰釉水波碗”,有1万多处纯手工跳刀,在碗口有一道凹槽,且上釉,售价6万元。其另一作品三环瓶,集哥窑和弟窑的特色于一身,售价3万元。

夏侯文的窑变鲑鱼扁缸瓶,内施粉青釉,售价5万元。陶艺大师张绍斌的金猴戏龟壶,薄胎厚釉,售价22万元。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当代龙泉青瓷精品待升温 专家:升值潜力大


中国青瓷烧造始于商代,成熟于东汉,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所有瓷器都是在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青瓷有“瓷器之母”的美称。浙江龙泉窑青瓷在南宋时期以其美如冰玉的釉色达到中国青瓷制造技术的顶峰,中国五大名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的青瓷。

当代龙泉精品升值潜力大

“当代艺术陶瓷的市场价格比高古瓷器要低得多,这给了我们普通藏家趁低吸纳的机会。现今国内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国家级工艺大师的陶瓷原创作品上至几万下到几千元都可以拍得,不存在贬值的问题,很适合个人小额投资或收藏。”在北京合璧兴陶瓷艺术馆寻宝的收藏爱好者童先生告诉记者。

2006年,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的一件紫砂壶拍出了60万元的高价。2007年6月,在中国工美春季瓷器杂项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的五管瓶以38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70万元拍出,创造了现代陶瓷艺术品拍卖单价最高价。

北京合璧兴陶瓷艺术馆翁利总经理表示,龙泉青瓷比起景德镇等当代艺术陶瓷进入市场晚,价格也低,赝品很少,正逢收藏良机。而且,凡是有品质的艺术馆经营的当代艺术陶瓷一般都附有工艺大师的证书,投资风险相对小得多。对于资金不充裕的小收藏者来说,还可以选择收藏初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的陶瓷作品,这些陶瓷作品多富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等他们出名以后,这些作品肯定会大大升值。

失传哥窑绝艺重现于世

青瓷专家苏鹤鸣先生认为,釉料是决定青瓷好坏的关键。改革后的工艺,配方准确,釉料细度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整体也超越古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评价道:“当今龙泉窑艺术工艺严格,做工到位,薄胎厚釉,精品采用支钉架烧,可与宋代官窑、汝窑相媲美。”具体表现在釉色方面,比如叶小春不仅能烧造出比古代更优美的梅子青釉、粉青釉,还成功地研制出了点彩流动釉、天目金滴釉、黑色芝麻釉,2001年他还将失传千年的哥窑绝艺“冰裂纹”重现于世。装饰方面,徐朝兴的露胎装饰新工艺和点缀纹片工艺开创了龙泉窑装饰美的新族,他还将哥窑、弟窑两种胎体有机结合,经过多次调试找到合理的混合比例,烧造出的青瓷产生了白胎部位开大片,黑胎部位开小片的奇特效果。

大师名家精品值得收藏

50多年来,在龙泉窑青瓷的复兴中,涌现出了众多知名陶艺家。徐朝兴、夏侯文、毛正聪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是杰出的代表,张绍斌、陈爱明、卢伟孙、徐定昌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或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艺术造诣。业内专家认为,这批大师的精品目前价位大多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龙泉艺术陶瓷将有较大的收藏空间。

记者在北京爱家收藏市场龙泉青瓷艺术馆的大师精品展上看到了这些名家大师的代表作品,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作品“仿古灰釉水波碗”,有1万多处纯手工跳刀,在碗口有一道凹槽,且上釉,售价6万元。其另一作品三环瓶,集哥窑和弟窑的特色于一身,售价3万元。夏侯文的窑变鲑鱼扁缸瓶,内施粉青釉,售价5万元。陶艺大师张绍斌的金猴戏龟壶,薄胎厚釉,售价22万元。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爱明,粉青釉清凉青瓷罐,售价1.2万元,哥弟窑结合作品“云之梦”青瓷罐,1.8万元;卢伟孙作品“天池”,采用倒拉坯技术,售价5.5万元。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列。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是龙泉青瓷的典型釉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龙泉青瓷特点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是龙泉青瓷的四大特点。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我国历代被称为缥瓷、千峰翠色、艾青、翠青、粉青等都是指青瓷而言。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部门,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除了越窑外的青瓷享有盛名外,刑窑中的白瓷制作精美,据说“天下青瓷贵贱通行之”,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龙泉青瓷:哥窑和弟窑结合作品.

青瓷工艺

青瓷主要是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龙泉青瓷发展历程

龙窑”是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方法的窑场,从西晋一直烧到清末,窑火已延续一千六百余年,代代相传,至今仍是青瓷烧制的一大特色技艺。清咸丰元年,曾芹呈在上垟创建青瓷窑坊,一直以“龙窑”来烧制青瓷,其建立的“龙窑”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建窑初始主要烧制碗具等日用器具。

现当代陶瓷收藏逐渐升温


“7501”胡椒瓶

“那一对小酒杯在灯光的映照下,洁白如玉,晶莹剔透,酒杯上的梅花淡雅而高贵。”就是这无意中的一瞥,廖晓东就被眼前这对白如美玉般的小酒杯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他与这些被称作“7501”的藏品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回忆起当初喜欢上“7501”收藏,廖晓东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在2000年初,他在深圳书城第一次见到“7501”时的情景,“当时我还见到了一只瓷痰盂,那个造型,那上面的图案,真是巧夺天工。”也正是因为这对小酒杯、这只难得一见的瓷痰盂,廖晓东结识了这家瓷器店店主、收藏“7501”二十多年的胡建平。

80多件“7501”家中藏

多年后,廖晓东又在深圳古玩城见到了这只瓷痰盂。而胡建平也已经把他的瓷器馆从书城开到了古玩城,店面也从原来的一个小铺,扩成了“文革”瓷艺术馆。其中,80多件“7501”是胡建平的镇馆之宝,胡建平说:“除非再收到重复的,才会拿出来交流,这80多件‘7501’是自己收藏的。”

2009年,在中国嘉德春季秋季拍卖会上,一组“7501”上拍,几乎全部成交。胡建平指着拍卖图录说:“上拍的这几件‘7501’当年都是从我这里买走的。”而在拍卖会之前,嘉德曾与胡建平联系,希望他能提供十件“7501”参与拍卖,胡建平拒绝了。他说:“卖了就没了。一套完整的‘7501’有近100件,我现在收了80多件,我还想把整套全收齐,完成自己的心愿。”

胡建平是景德镇人,上世纪90年代初接触到“7501”的。为了寻找“7501”的流落线索,找到“7501”的持有人,胡建平想方设法弄到了当时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的全部职工名单,按图索骥,挨个寻找,他还跑遍了景德镇市很多家藏“7501”,在外地也是一样。为了收藏一只水点梅花茶杯,胡建平用当时深圳最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去交换,还曾用一套高级餐具换了一个“7501”盖碗。他的理念是:“用精品换孤品,用珍品换绝品。”

廖晓东也收了几件“7501”,但他总觉得自己下手晚,只能求精不求多。在胡建平的藏品中,廖晓东一直盯着那只“7501”瓷痰盂,而胡建平说:“这只瓷痰盂我是谈都不会谈。曾经有人出28万元要我这只瓷痰盂,我不卖,那人说‘老胡,28万元能买一卡车痰盂了’。”

翠竹红梅托盘

“7501”水点梅花盖碗

“7501”瓷痰盂

水点梅花酱油瓶

“7501”笔架

中国好瓷器 龙泉窑青瓷精品瓷器欣赏


讯由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好瓷器活动正在进行中,目前已征集近两百余件精美瓷器藏品,粉彩、青花、五彩、单色釉等,更有不少龙泉窑瓷器精品。

中国好瓷器龙泉窑刻花鱼耳带环盘口瓶

藏家:jswh

诗人说,龙泉青瓷“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她“夺得千峰翠”,色本自然,有天地之大美;她“温润纯朴色形备”,不必有所附丽;“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她独立成景,又意味深远,情景交融。

宋龙泉大窑梅子青釉莲瓣纹碗

藏家:才子之乡

难得一见的龙泉精品。釉水莹润,青翠欲滴。口沿釉内缩痕,体现宋瓷含蓄内敛古朴高雅的美学特征。

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青瓷釉色新品种。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故名。胎土内掺有适量紫金土,使胎成为灰白色,并采用石灰碱釉多次施釉法,使釉层厚而不流,釉面光泽柔和,烧成温度提高到1250-1280℃,在强还原气氛下烧成,呈色青翠滋润。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苍翠欲滴,色调可与翡翠媲美。

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龙泉盘

藏家:雪域人

胎釉开门,器型及工艺看明代龙泉窑特征。

明早期龙泉。

干净利落,开门好藏开门明代龙泉窑盘,不错。

明代龙泉窑生产兴旺,制作工艺与元代基本一致。明代龙泉青瓷不以釉色取胜,装饰技法以印花、堆贴、刻划花为主。利用釉的透明性能,采用刻、划、堆贴装饰,使作品另具一种工艺美。一般胎体厚重,造型雄宏粗犷,釉层肥厚,色调淡青泛灰,明艳沉着。

更多精美中国好瓷器请登录好瓷器活动官

北宋龙泉青瓷和南宋龙泉青瓷区别


南宋青瓷是在北宋龙泉青瓷发展起来的,但是南宋龙泉瓷和北宋龙泉青瓷还是有区别的,北宋龙泉青瓷胎厚釉色薄,多开片;而南宋龙泉青瓷胎薄釉厚无开片,釉色种类也多了,瓷器烧造工艺更精致了。下面介绍一下北宋和南宋龙泉青瓷瓷器区别。

一、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

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二、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 南宋龙泉青瓷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呈色较深,墨绿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颜色。 

1. 南宋龙泉青瓷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点,使器物造型轻盈秀美。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纹饰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3.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龙泉黑胎青瓷是传说的北宋哥窑吗


哥窑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二,跟第一的汝窑一样至今未发现窑址,是章生一窑烧造的瓷器,如今已经断烧了一千多年。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金丝铁线,深色的打开片成黑色,浅色的细纹开片为淡黄色,考古发现哥窑瓷片为黑胎青瓷,至今未发现宋代哥窑的窑址,所以有人根据龙泉窑黑胎青瓷推断龙泉窑黑胎青瓷就是北宋哥窑。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为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烧造工艺,1950年左右在龙泉窑核心地区的大窑、溪口、金村、溪口骷髅湾和李家山两处窑址也发现7处龙泉烧造黑胎青瓷的窑址,

哥窑碗

一、龙泉窑黑胎青瓷考古发现历程

龙泉黑胎青瓷首次被发现于民国时期,关于研究龙泉青瓷最大的问题就是龙泉是不是哥窑章生一窑的烧造地点。小梅镇瓦窑路窑址的考古发掘为龙泉窑黑胎青瓷的研究又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在一个3×2.5平方米,深仅40厘米的探方中,出土了200余件可复原的黑胎青瓷器物,同时也有较多的匣钵、支垫具、窑塞、火照等窑具出土。这些瓷器的胎壁很薄,釉层并不厚,釉质多玻化,而且釉层都开有细碎片纹,片纹多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条纹状,而与常见的开片青瓷风格差距较大。器型也十分丰富,在这200余件器物中就有14类20多种器型,包括“河滨遗范”葵口碗、八角碗、菱口盏、盖杯、把杯、多边折腹盘、菱口折腹盘、葵口碟、折沿洗、盖罐、鸟食罐、胆瓶、纸槌瓶、盘口瓶、鬲式炉、带盖粉盒、觚、尊等。

二.龙泉窑黑胎青瓷分布范围、年代与性质

从持续多年对黑胎青瓷考古调查以及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情况来看,龙泉黑胎青瓷的生产中心地区除比较典型的溪口瓦窑垟一带外,尚有大窑,且其分布范围几乎涉及到整个大窑地区,此外在小梅镇瓦窑路、石隆一带乃至龙泉东区都有黑胎青瓷窑场的存在。

黑胎青瓷亦有薄胎薄釉(黑胎青瓷总体上都可归于厚釉类产品,但其本身也有相对厚薄之分)、厚胎薄釉、厚胎厚釉等类型,胎色从灰到灰黑千差万别,釉色亦复杂多样,时代也不仅限于南宋晚期,往上推与向后延的可能性都已存在,黑胎青瓷很有可能在龙泉地区有一个发展、成熟与衰落的过程。

总体来看,大窑地区黑胎青瓷面貌远比溪口瓦窑垟等窑址要复杂的多,既有薄胎薄釉,也有厚釉粉青极其莹澈者既有开片的,也有不开片的。从年代上来看,大窑地区黑胎青瓷的延续时间似乎比瓦窑垟等其他窑场更长,从南宋早期一直延续南宋晚期,甚至到元代。

从瓦窑路窑址、瓦窑垟窑址和大窑各窑址生产的黑胎青瓷比较来看,小梅镇瓦窑路窑址的黑胎青瓷似乎比大窑、溪口两地的黑胎青瓷年代要早些。瓦窑路遗存一类产品面貌独特,开极碎的片纹,具有“百圾碎”的特征,许多产品在胎釉和器型特征、装烧工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早期性,且与文献中哥窑“百圾碎”的特征,更趋一致。

除了上述溪口瓦窑垟和小梅瓦窑路窑址的发掘及大窑区域的调查外,我们还针对以前并不被大家所关注的石隆区域、甚至被划为主要供应下层百姓之龙泉东区,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在这些地区均找到了不同时期的黑胎产品,这既大大丰富了对龙泉黑胎青瓷生产窑场的认识,也对龙泉黑胎青瓷的综合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石隆窑址群存在少量黑胎青瓷窑址,在生产黑胎青瓷的窑址上还发现了釉呈米黄色的产品。此类器物胎色呈土黄或深褐色,胎质较细腻。釉色以米黄为主,深浅不一,均开片纹,片纹亦大小不一,釉层极厚,许多器物断层可以看到至少三层的施釉痕迹,釉面莹润肥厚。器型主要有簋、弦纹瓶、炉、罐、碗、盘等。部分器物如簋,其器型、胎釉与上海青浦任氏墓出土宋代官窑瓷器非常接近。既然龙泉黑胎青瓷的始烧年代大致在南宋早期,那么龙泉黑胎青瓷就不宜称为仿官产品。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人文献中所述的哥窑。

尽管在龙泉烧造黑胎青瓷的窑场不算少,但一个时期内,其生产的窑场并不多,烧造黑胎青瓷的窑场在溪口一带也仅有三处窑址有遗物存在。这表明龙泉黑胎青瓷的烧造并不是大规模的存在,而是小范围的小规模地发生。也说明了黑胎青瓷的烧造技术在南宋时期是高端的制瓷技术,没有普及生产的可能性,其性质与宫廷有关。龙泉黑胎青瓷与南宋官窑一样,与宫廷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外观上看,龙泉黑胎青瓷的特征与郊坛下官窑产品非常相似,但釉比郊坛下官窑更透明,而对两处出土瓷器的工艺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其也有许多一致的方面,如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都比较低,说明两者胎质都非常致密。对龙泉以瓦窑垟遗址为代表的生产黑胎青瓷的窑场与杭州南宋郊坛下官窑的比较研究,认为两者无论从窑炉结构、制瓷工艺、烧造方法还是产品的胎、釉、器型等方面,均基本一致。但郊坛下瓷器烧造工艺,至少其窑炉砌建技术有可能来自龙泉。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哥窑青釉葵瓣口盘高4.1cm,口径20.2cm,足径7.5cm。

 此盘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哥窑的代表作品。

 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三.黑胎青瓷与哥窑的关系

既然龙泉黑胎青瓷与南宋郊坛下官窑关系如此密切,但又不是仿官,那么其性质又是如何的呢?我们认为其即是文献中记载的哥窑。

根据明清以来的各种文献关于哥窑器物的描写,还原哥窑特征如下:

1.地点:龙泉

烧造地点:文献资料认为是处州、龙泉县、琉田,这与龙泉黑胎青瓷主要集中在大窑地区是吻合的。

2. 胎:黑胎、紫口铁足、胎骨厚薄不一

黑胎青瓷,是由于泥胎中铁含量高而造成的,铁的多少导致胎色呈从灰到深黑不一;釉色发青,有从淡到深的丰富变化;釉面有纹片,各种纹路皆有;还有紫口铁足的特点。历史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这类瓷器的窑址屈指可数,主要有杭州郊坛下官窑窑址曹昭在《格古要论》“哥窑”条记载:“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结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这是关于黑胎青瓷特点紫口铁足的最早的记载。其中“色青,浓淡不一”,是关于釉色的记载,说明旧哥窑主要是青色的,也具有浓淡变化的区别。“色好者类董窑”,说明发色好的与董窑的釉色相似。曹昭在 “董窑”条说:“董窑,淡青色,细纹,多有紫口铁足,比官窑无红色,质粗而不细润,不逮官窑多矣,今亦少见。”可知在曹昭的眼里,董窑釉色呈淡青色,说明在旧哥窑丰富变化的色泽中以类似董窑及官窑的发色,即青色为好。后句“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说明元末有新烧制的哥窑产品,并且制胎粗糙,与旧哥窑器相比发色不好。结合前述,可印证元末所烧哥窑器的釉色可能很普通,甚至不好,以同句中旧哥窑对釉色的审美取向来看,元末新烧的哥窑可能不发青而发白。

从曹昭记载元末新烧哥窑“土脉粗糙”间接说明“旧哥窑”应该具有“土脉细致”的特点。胎料的细致程度其实是代表了一个窑场的原料加工的工艺水平。而这点在关于龙泉窑的记载中却屡屡出现,并都以土脉细或薄为特点。

《长物志》“官哥汝窑以粉青色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纹取冰裂鳝血,铁足为上,……今假哥窑碎文不能铁足,铁足则不能声”;

3. 釉:色青,浓淡不一,粉青为上

《格古要论·古窑器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

《弇州四部稿·说部·宛委余编》“兄所作者视弟色稍白,而断纹多,号白圾碎”;《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论官哥窑器》“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氷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

4 哥窑总体面貌与官窑类似

根据上述特征,那么,龙泉黑胎青瓷完全符合文献中关于哥窑的特征描述。

首先,龙泉黑胎青瓷之年代,尽管学者们有为北宋晚期、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之争议,但基本处于宋代,是得到公认的。地点当然在龙泉。其次,从器形及胎釉看,龙泉黑胎青瓷制品以陈设瓷为主,可概括为薄胎、厚釉、开片、紫口铁足,这个特征与文献记载哥窑特征类似,尤其是胎釉,紫口铁足。称铁足,主要是胎中含铁量比较高,但只有龙泉地区一直来有称黑胎为铁胎、铁骨等。而从龙泉出土之黑胎青瓷标本看,其含铁量确实较高,甚至在小梅瓦窑路窑址出土的标本中,其散落于地下的经过1200°高温烧制的瓷器之露胎部分竟然生满铁锈。所以把刮釉烧成后的含铁量高之器足称为铁足,恰恰是龙泉工匠们取材于生活的生动写照。另外,从文献中关于开片的描述“白圾碎”、“浅白断纹”等,龙泉黑胎青瓷亦完全符合,也只有在瓦窑路和瓦窑垟的许多产品中,我们才看到类似的情况。瓦窑路产品之开片,明显比一般的纹路要白,要宽,而且是“断纹”、是“白络”,这是其他窑址中所不见的,这也不应是偶然现象。《五杂俎》“定、汝、官、哥四种,皆宋器也。流传至今者,惟哥窑稍易得,盖其质厚,颇耐藏耳”,从《五杂俎》对哥窑瓷器的鉴定特征“质厚”,颇与叶寘《坦斋笔衡》“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有异曲同工之妙。

综合以上,龙泉黑胎青瓷与文献记载之哥窑特征相符。龙泉黑胎青瓷就是正统的哥窑。20世纪60年代,周仁对由故宫博物院提供的传世哥窑瓷标本与浙江龙泉黑胎青釉瓷和白胎青釉瓷以及景德镇仿哥窑瓷标本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传世哥窑’不在龙泉烧造之说是可以接受的,龙泉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正统的哥窑,这种说法也是有相当根据的。”

四.哥窑与传世哥窑诸问题

既然龙泉烧造的黑胎青瓷就是哥窑产品,那如何有效的辨别是研究哥窑的基础,尤其是故宫等各大博物馆的传世品,除了现在两岸故宫等哥窑产品中有部分为真正的宋哥窑产品外,在官窑产品中也有原应是龙泉烧造的黑胎青瓷本应是哥窑产品却被归为官窑的产品。而在现有的传世哥窑产品中,也确有许多器物的年代根本到不了宋;由于对哥窑产品的认同,宋以后历代都有仿制哥窑,从元末新烧的成群队者,到明清直至民国,仿烧哥窑代代相延这也是事实。永乐以后,明代御窑(器)厂仿哥之风大盛,各时期均有仿品,水平高下参差不齐。其中,宣德、成化两朝仿品最为著名。乾隆御制诗“铁足腰圆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而今景德翻新样,复古成不易云云。”的评语,便特别提到了宣德、成化的仿哥之作,还有当朝的翻新。

从古到今是一直存的,“官”、“哥”不分,“官”、“哥”难分,在博物界早有说法。元代孔齐的笔记中更是用到了哥窑“绝类古官窑”的描写,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窑佳耳”,便细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含糊表达了两者之间相互借鉴的意思。传世品中,也有这类属于亦哥亦官、官哥难分的器物。故宫藏有一件葵瓣口小盘,文物底账的名称是“官窑盘”,而盘底刻有乾隆御制诗一首,诗题为《题哥窑盘子》。看来,今日专家的认知和二百年前的乾隆皇帝便已有了分歧。

哥窑瓷器尽管“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但毕竟是可以细辨的。哥窑和官窑不是同类,不同类的东西就有区别,找出区别就得细辨。故宫藏三足鬲炉,看似与官窑产品相似,但细看其足之出脊到底,哥窑产品有少量是出脊不到底,但多数是出脊到底,而官窑产品基本不见出脊到底的产品,这就是我们判断其应为哥窑而非官窑的依据。

另外,由于哥窑产品,尤其是早期产品,其烧成时,使用垫饼烧造,而且早期是使用泥质垫饼,泥质垫饼与器物本身胎质材料不同,在烧成时,收缩率不一致,使得器物的圈足部分,非常容易变形。而官窑产品烧成时,有许多器物是用支钉支烧,显然一般不会出现圈足变形的情况。即使是使用垫饼烧造的,也都是用瓷质垫饼,由于瓷质垫饼的材料与器物胎泥基本一致,烧成时基本能保持收缩同步,故一般不见圈足变形的,如有一些变形也是比较小。

宋代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青釉鱼耳炉,宋,高9cm,口径11.8cm,足径9.6cm。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钉痕。

 此件鱼耳炉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炉之外底。诗云: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宋哥窑青釉弦纹瓶

瓶撇口,口沿隐现酱紫色,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部凸起弦纹4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釉面开“金丝铁线”片纹。底足露胎处呈酱褐色。

 宋哥窑青釉弦纹瓶高20.1cm,口径6.4cm,足径9.7cm,此瓶颈部细长,腹部虽鼓而不显臃肿,整体具有一种纯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产品,造型端庄秀美,“金丝铁线”片纹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纹使单一色釉增添了起伏变化,更具韵律感。哥窑瓷器传世不多,现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釉质凝厚,釉色沉稳,因其胎体中氧化铁含量较高,烧成时口沿处釉熔融垂流,釉层变薄,遂隐现酱紫色胎骨。

龙泉青瓷见“黑马”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近年来,瓷器拍卖成交价排在前列的不是青花,就是彩瓷,这也使得投资者将眼光主要放在这两类瓷器品种上,并直接导致其价格的大幅上扬。瓷器市场上何

处去寻找“黑马”呢?专家建议,投资者不妨关注青瓷。2003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就曾拍出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价格高达320万元港币。

众所周知,龙泉窑青釉的粉青、梅子青是中国古代青釉艺术的巅峰之作,这是龙泉窑制瓷匠师们不断改良胎釉配方和制作工艺所取得的成果。早期龙泉窑青釉使用的是含钙量髙的石灰釉,其高温粘度小而易流动,烧成后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中后期,为了提高青釉美感,改石灰釉为石灰碱釉,由于釉内增加了钾钠成分,高温粘度大釉不易流动,同时采用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繁复工艺,形成釉层愈厚绿色愈浓的效果,其中将发色最美的分别喻为粉青、梅子青。

青釉鬲式炉源自于商周时期青铜鬲样式。据四川遂宁窖藏、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等出土、出海资料,以及对传世品的研究表明,龙泉窑青釉鬲式炉的烧造年代当为南宋后期至元代。上海长城月底将拍卖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见图),此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髙12厘米,板沿,短直颈,圆鼓腹,下承以三足,三足中部各有一小洞,是为防止烧造过程中,足部胎体过厚引起炸裂而特制的。炉整体造型端庄古朴,虽以青铜鬲为蓝本,然又融入了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两宋之际崇古慕古引为时尚,刊刻《先秦古器图》、《宣和博古图》的相继问世,激发了人们对古器投入极大的热情,此时,窑场的瓷工们再现历史新载体,创烧了以三代青铜器形为范本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瓷仿青铜炉,还缘于宋代流行的焚香习俗。正是由于宋人对香的特殊喜好,使得宋代各窑场都有焚香炉具的生产,其中则以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鬲式炉为人们最爱。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以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莹润,釉色青碧如玉,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弥足珍贵,现多藏于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这件鬲式炉为粉青釉,整体色调淡雅中折射出静穆端庄,匀净中蕴涵着温润柔丽,一派“大家闺秀”之气,历经800年之久,仍熠熠生辉。由此可见一斑。

龙泉青瓷发展史


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龙泉窑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

龙泉青瓷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工艺上,具有多次施釉,厚釉,玻璃光感很强等特点。 龙泉窑在南宋时达到黄金时期。北宋灭亡后,北方人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争所破坏,瓯窑和越窑也相继衰落。到南宋晚期,由于北方制瓷技术的传入,龙泉窑结合南艺北技,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顶峰。

这一时期,龙泉窑出现了一种碧玉般的厚釉瓷,这种厚釉瓷分黑胎和白胎两类。同时,龙泉青瓷就藉海上贸易兴起之利,从海路大量出口,行销世界各国,成为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对外贸易产生的大量需求带动了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烧制技艺质量不断提高。 宋代龙泉窑有两类产品:一类是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赫红色,俗称“朱砂底”。其典型器物是粉青、梅子青,有人认为这就是习惯称的弟窑器。粉青色正是铁还原的标准色。由于釉药下注,往往在转折部分釉药较薄,露出白色胎骨,成一条白线,即就是所谓的“出筋”;这种出筋,也往往出现在凸雕的花纹上。弟窑还有翠青色,浓淡不一;豆绿色,颜色与汝窑器大致相同,往往不易分辨。另一类是黑胎青瓷,属龙泉仿官窑。 龙泉窑分为哥窑和弟窑。

在南宋,龙泉窑占得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哥窑,位列“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其一。在这里,我们按照釉色和胎体对哥窑和弟窑进行甄别。哥窑梅子青釉,釉面多开裂,俗称“冰裂纹”,胎体铁黑,风格古朴,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之称。作为哥窑的兄弟窑,弟窑白胎厚釉,色泽柔和,温润如玉,青翠欲滴,烧造质量略逊于哥窑一筹,但总体水平仍领先于国内其他窑口。

南宋末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粉青和梅子青的烧制成功,巧夺天工,在我国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青、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巅峰,它不仅意味着龙泉窑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丰富的审美意蕴。

南宋龙泉窑很多器皿的新造型都是传承古代青铜器演变而来的。人们在审视这些玲珑隽秀的南宋龙泉窑青瓷时不免要发出惊叹,它们身上带着太多官窑器的影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