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 导航 >

青花瓷如何收藏?

青花瓷如何收藏?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04-23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青花瓷如何收藏?在收藏青花瓷的时候切勿随波逐流,本身青花瓷就非常的珍贵稀少,市面上出现的绝大多数都是仿造品,所以目前的青花瓷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就连真正的收藏高手都难辨真假。历代青花瓷的款识无论是字体还是写法甚至是风格都有着显着的特点,所以如果想要学习青花瓷的知识,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规律,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瓷器的时代以及窑口。

首先我们看的是钴料,青花瓷钴料大致可以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还有石子青以及回青,收藏价值最高的是以进口的青花钴料烧制的青花瓷。因为能够用得起进口颜料基本都是当时的高级工艺师,才会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我们主要看发色。如果说釉下的发色艳丽,不仅能看到青花还能有五色的青花瓷品种才是最珍贵的。鼎峰时期的作品应该是清康熙时的五彩青花制作的青花瓷。人们常说的青花见五色,并不是指用五种颜料来烧制,而是指的用一种青花颜料却能够烧制出五种颜色的瓷器,并且这些图案还会有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

接着我们来说说艺术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关键因素。本身青花瓷就是器型优雅,层次分明的,我们只要看到图案层次分明的,就说明它的价值高了,收藏价值就不必细说了。

最后就是款识中的书法和图案,书法也是一种艺术,款识的图案对书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可以从款识的书法来分辨出瓷器的真假甚至是估算出它的价值。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青花瓷如何收藏?”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从颜色到器型较早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颜色由早期的浓烈转向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使明中期的青花很长时间保持这一风格,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那么,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呢?

成化斗彩闻名于世,青花也备受收藏家青睐。皆因成化青花胎质细腻、釉面温润、绘工古拙。其中绘意之古拙在明青花中无人望其项背,老古玩行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

由于成化青花在瓷质、色料、画工上的精益求精,从杯碗盘到罐缸,品相好、无瑕疵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人民币的身价。2002年11月伦敦BONHAMS(博汉斯)拍卖行,拍过一件Cunliffe爵士旧藏的成化青花缠枝百合宫碗,成交价为904250英镑(约合1338万元人民币)。造型端庄圆润,发色淡雅。腹部与内壁绘的百合花朵硕大,双勾后淡平涂,叶子也如此,正是“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写意画法。整体画面的花朵与叶子间大量留白,不去填充,是成化青花的典型特点。值得提出的,1947年Cunliffe爵士在伦敦以475英镑购得此碗,50余年价值上涨两千倍,令人咋舌。另外,这只底署“大明成化年制”两行楷书款的宫碗,同徐展堂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400多万港币购得的那只为一对,同为成化皇帝御用宫碗。

弘治一朝,承袭成化青花的基本特点,分辨不易,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但胎质、釉面、绘工等略逊一筹。实际上,从弘治起,绘法即便平涂,也注意变化,从浅到深形成过渡,画面的布局比起成化时期,又开始逐渐增加内容,与成化疏淡的典型风格反而有些距离。弘治皇帝勤政恭俭,官窑曾经几度停烧,因此官窑青花传世品不多,比起成化更加稀少。在市场价格上,应不比成化低。其中黄釉青花创烧于明宣德,弘治时期最为精彩,为皇家用器。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弘治官窑黄釉青花花果盘。胎质细腻,内壁绘“三多”、栀子花纹饰,古拙不失艳丽,层次感强烈。当时成交价为286万元人民币。

正德皇帝荒于政事,明朝国力从此由盛转衰,青花瓷器也随之由顶峰转向下坡。青花料除用平等青、石子青外,后期开始使用“价倍黄金”的回青。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200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的一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直径19.5厘米,成交价118万港币。穿花龙纹的使用,在正德时期非常盛行。所绘龙纹穿行于缠枝花中,缠枝花纹勾边不留白,布局饱满。这种画法成为正德时期一种独特的纹饰风格。

正德皇帝崇尚伊斯兰教,凡有伊斯兰文字的明朝青花瓷器,基本都是该朝作品。此时造型也一反传统,出现了许多新颖奇巧的瓷器。纹饰多绘“回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用“藏文”和“八思巴文”书写年款。

这些新颖奇巧、绘阿拉伯文的正德青花瓷,过去在拍场上一直处于低靡状态,成交价普遍走低。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阿拉伯文笔架山,成交价55万元人民币;1997年翰海拍过一件阿拉伯文多孔瓶,当时仅以11万元人民币成交;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的一件阿拉伯文三足炉,成交价27.8万元人民币。可见数次拍卖从未超过百万元。而已被伦敦古董商Eskenzi收入囊中的这件阿拉伯文四方瓶,在国际拍场上难得一见,此次高价成交,致使明中期青花普遍受到关注。

历数明代青花的拍卖纪录,明中期青花除成化一朝,历来价位不高。主要是藏家收藏重点一直重在永宣,故明中期青花被长久忽视。今天看来,永宣的高价会令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而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却大有潜力。

历代青花瓷如何鉴别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这是周杰伦那脍炙人口的《青花瓷》,短短几句就道出了青花瓷那无尽的韵味。而如今收藏青花瓷也成为了收藏界的一大热门。鉴定青花瓷器应从胎、釉、造型、纹饰、绘画风格、青料的呈色、工艺以及书写款识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解它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您能懂得怎样鉴定青花瓷器便能从收藏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也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古代青花瓷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从明成化(1465—1488)起就开始仿制前朝的青花瓷器,直到今日江西景德镇仍在烧制大量的仿古青花瓷器。作为一个收藏者,当然不会愿意出高价去买“假古董”。但是,一些仿古作伪者的手段非常高明,其作品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这就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辨伪能力,如今快报《藏品》特别邀请程晓中教授分期讲述青花瓷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提高鉴赏和辨伪能力。

从胎、釉鉴定历代青花瓷

胎,或称胎骨。瓷坯经高温烧结后即成了“胎”。瓷胎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钾、钠、钙、镁、铁等元素。洁白的瓷胎是烧制青花瓷器的基础,一般以瓷石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烧成。釉,是附着于瓷胎表面的玻璃质覆盖层。釉有着与玻璃相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瓷胎起着保护和装饰作用。釉的主要成分与瓷胎基本相同,只是钾、钠、钙、镁等助熔剂的含量较高,使釉汁易于在高温下熔融,填补了瓷胎表面的孔隙,显得光亮而平整,好似给瓷器穿上了一件整洁、美丽的外衣。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专家

唐代青花

瓷器胎质比较粗松、厚重,胎色有黄白和灰白两种。由于胎料的漂洗、筛选十分粗糙,所以在胎土中往往可见夹杂着一些灰色、黄色或黑色的小砂粒,瓷胎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小气泡或孔隙。为了掩盖胎色之不足,在器物的胎、釉之间都施有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又称“护胎釉”),釉色也有灰白和乳白两种,釉面往往还有细密的冰裂纹。

元代青花

瓷器的窑场集中于江西景德镇,因为那里有丰富的优质瓷土资源。早在唐代晚期,景德镇瓷工就利用附近盛产的高岭土烧造胎质细腻的青白瓷。元代工匠又改用先进的“二元配方”,即在高岭土加入瓷石,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胎的致密度和洁白度,为成熟青花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如此洁白的胎体上绘制青花瓷器,更能够衬托出青花的娇艳、纯美。景德镇元青花瓷的釉面也非常透明,釉层厚薄均匀,玻璃质感强。釉色微微泛青,显得沉静雅致。

宋代青花

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

明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轻薄,较清代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或浆胎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

清代青花

瓷器的胎体,总体比明代要轻薄一些。前期胎体稍厚重,胎质坚致细密;中期胎体轻薄,胎色洁白;晚期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润,釉层趋向稀薄,釉色前期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

怎么收藏青花瓷?


怎么收藏青花瓷?

在收藏青花瓷的时候切勿随波逐流,本身青花瓷就非常的珍贵稀少,市面上出现的绝大多数都是仿造品,所以目前的青花瓷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就连真正的收藏高手都难辨真假。历代青花瓷的款识无论是字体还是写法甚至是风格都有着显著的特点,所以如果想要学习青花瓷的知识,就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规律,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瓷器的时代以及窑口。

首先我们看的是钴料,青花瓷钴料大致可以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还有石子青以及回青,收藏价值最高的是以进口的青花钴料烧制的青花瓷。因为能够用得起进口颜料基本都是当时的高级工艺师,才会有这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我们主要看发色。如果说釉下的发色艳丽,不仅能看到青花还能有五色的青花瓷品种才是最珍贵的。鼎峰时期的作品应该是清康熙时的五彩青花制作的青花瓷。人们常说的青花见五色,并不是指用五种颜料来烧制,而是指的用一种青花颜料却能够烧制出五种颜色的瓷器,并且这些图案还会有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

接着我们来说说艺术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关键因素。本身青花瓷就是器型优雅,层次分明的,我们只要看到图案层次分明的,就说明它的价值高了,收藏价值就不必细说了。

最后就是款识中的书法和图案,书法也是一种艺术,款识的图案对书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可以从款识的书法来分辨出瓷器的真假甚至是估算出它的价值。

如何鉴识元代青花瓷?


对于青花瓷器来说,元代是一个重要的年代。虽然元代以前,在唐代和宋代,已发现有青花瓷器的生产,但是,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到了元代才真正达到了烧制的成熟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元青花瓷还不大被人注意。至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玻普根据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所藏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题记有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中亚地区土耳其、伊朗宫廷和寺院所藏青花瓷瓶进行研究,将其定为标准器,定出一批所谓“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正因为对于元青花认识时间不长,因此,历史上没有元青花的仿品,现在市场上见到的仿器,均是当代人所为。

成熟的元青花官瓷胎质紧密洁白,釉色纯净透明,运用进口或国产青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已熟练地掌握了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因此,鉴识元青花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去进行辨别。

元代的青花瓷,特别是其中晚期景德镇窑所烧造的产品,可以代表元青花的最高水平,其胎釉和青花用料上通常有以下一些特点:其胎骨厚重,形制一般较大;胎质坚密洁白,但当时胎料的淘练技术不如明清时精细,尤其在一些民窑产品上,露胎处可见到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官瓷产品情况要好得多,有些铁斑和砂眼,但不影响整体胎质的坚密和洁白度。底足和缩釉处常能见到一种火石红斑;

元青花施釉较厚,但不是十分均匀,烧成质量较好,釉面光亮滋润,给人一种如堆脂般的油润感,这是重要鉴别依据。在釉薄处透过釉面能见到胎上泛出的一种近似肉红的颜色,这一点,也是鉴识元青花和明代永乐瓷的胎釉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如遇釉色干枯单薄,又没有肉红色从釉下透出的所谓元青花,十有八九是后仿之品。

元青花使用的青花钴料有国产和进口两种。国产钴料产地以浙江、云南、江西为主,由于内含成分高锰低铁,因此发色灰暗。这些大都为云南玉溪窑、浙江江山窑所生产的民用瓷;元青花官用瓷所使用的进口钴料俗称“苏麻离青”,主要用于生产外销瓷,少量流入国内市场。这种料的特点是低锰高铁成分,烧成后其色料全部熔融于釉中,形成蓝色玻璃相。青花绘画大都采用涂抹的方法,发色浓艳,但在蓝中也泛出一定程度的灰度,有晕散现象,青色浓厚之处,常有黑色铁斑析出,产生一种点染似的特殊效果。这种效果,是检验是否运用“苏麻离青”料的一个依据,但烧造得好的精品元青花也未必一定有黑色斑点析出,铁质黑斑毕竟是一种缺陷,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馆所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就都没有黑斑,因此,鉴识元青花所用的进口料,黑斑既是一个重要特征,但又不是唯一的依据。有人说是用的两种料,即用“苏麻离青”料的有黑斑;而用“苏泥勃青”料的则没有黑斑。这种说法是无知的表现。本人以为,并没有什么两种进口料,两种叫法只是翻译的不同,而有无铁斑,关键还在于烧造技术上的差异。鉴别时主要还是要看这种青钴料在釉下的熔融状况。真品烧造得好的元青花看上去就像蓝宝石一样闪闪发光,既好看,又耐看。

如何辨识康熙青花瓷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以其制作精良,发色明丽,层次丰富而博得了大家的喜爱。又因自康熙朝以降,青花瓷的烧造每况愈下,而且由于时间久远,存世的康熙瓷已越来越少,所以,康熙瓷在市场上就显得十分珍贵。于是,仿制品便乘虚而入,收藏者须十分小心,注意鉴识。那么,如何去辨识呢?

首先从青花料入手。康熙时所用的青料系国产的浙江青,中期多用云南珠明料。在康熙朝的六十年间,青花色调有些变化,早期为灰蓝色偏深,中期为翠蓝色,晚期青花蓝色浅淡。康熙青花用“分水”法将青钴料调制成不同浓度,因而能绘出深浅不同的色泽,人称“青花五彩”,层次多的达七至九层。这是其他朝的青花瓷所不能企及的。另外,康熙青花瓷在青花部位由于凃抹方法之故,常有指纹印出现,这也是鉴识的一个特征。由于时代久远,鉴识康熙青花,不仅要看其发色层次,更要观察其发色是否下沉,同时它又不是死板的,迎光应可看到其青花发色是灵动明亮的。凡青花发色干枯呆滞而毫无生气者,十有八九是仿品无疑。

再看胎质。康熙瓷的胎质十分坚硬精细,所使用的是既洁白细密又含铁等杂质很少的麻仓土。这是一种优质瓷土。但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康熙瓷的器底仍能见到点点黑疵。这种既洁白精细、坚硬紧密,又在器底能见铁质黑疵者,才是康熙瓷胎质特点的典型表现。另,康熙朝的瓶、碗、盘、罐由于制胎的方法所致,器底均有明显的旋纹痕。凡器底不见旋痕又光洁无一黑疵者,须小心对待。在鉴识时必须仔细观察上述所有的特征。早期康熙瓷胎釉间少见火石红。

三看瓷釉。康熙时制瓷,除了当时的一种浆胎瓷(数量很少)外,釉质都是非常紧密的,釉面极其光润,胎釉结合十分密致。康熙的釉色多系青白色,器物的内外釉色应是一致的。由于单色釉和釉上彩的发展,在当时,除了青花加彩外,也多见豆青、天蓝、洒蓝、黄釉、绿釉等釉色和浆胎器上加上青花的新品种。

此外,也应考察其形制和纹饰。当然,这其中,诸如在形制上笔筒有束腰感,早期器物足壁内外常斜削呈尖状,二层台底的器物折角须是直角;在纹饰上绘画呈规矩化,出现“刀马人”等故事图案,人物画法仿照陈老莲风格,早中期山水画风从南宋画院画风等等,这些在考察时均须仔细识别。然而,形制和纹饰都是可以仿制的,因此,这些是必要参考因素,然又不是最终判定依据。更主要的是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还是要仔细观察器物有否真正的老气,千万不要被人工伪造的“老气”、“旧气”所蒙蔽。

如何鉴定弘治青花瓷


明中期青花主要是指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青花瓷器。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先生为收藏爱好者介绍弘治青花的鉴定要点。

他说,要把握弘治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必须从明成化青花传承上看,因为弘治青花瓷器不管是青花、色釉还是彩瓷基本上都是成化瓷的延续和发展,总体风格相似。这个时期,成化斗彩的制作已经停止,黄釉、白釉刻填绿彩则负有盛名。该朝瓷器传世量远比不上成化和永宣时期,由于物以稀为贵,弘治青花市场价位居高不下。

器型:主要有葫芦瓶、香炉、高足碗、折沿盘,撇口盘、三足炉、罐、收口碗、撇口碗等。官窑中琢器不多见,常见的盘、碗类圆器圈足较成化器稍矮一些,有些器底整个收缩下凹,器里圈足承托处微量凸露,盘底多有塌底现象。弘治青花总体上继承了成化朝的制作工艺,带有成化朝遗风,但就青花器型而言,更加规整流畅,秀逸柔美。

胎釉:弘治青花瓷器,胎骨细腻洁白、致密,修胎工整精到,圈足光滑圆润,足墙偏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官器碗、盘类器足双边线特征明显,即贴近器足的地方多饰有两条青花边线。所见仿品在胎足上和真品差异很大,底足平整光亮,足径宽大窄小不一,器身比例很不协调。

怎么收藏鉴赏青花瓷?


怎么收藏鉴赏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主流品种,中华劳动人民制作瓷器的历史十分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今天由小编给大家带来青花瓷器的收藏和鉴赏资料。

青花瓷发展历史贯穿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每个朝代的青花瓷都有代表作,各类瓷器,精品绝艳,此起彼伏,争才斗艳。给传承的历史也留下了厚重的色彩。小编总结出了几条青花瓷器的鉴赏资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青花的年代不同,材质不同,器形不同,纹饰不同,造成了鉴定方法的不一样。

第一、唐代的青花鉴赏技巧

唐代时期的青花瓷目前根本收藏不到,关于此类青花,一笔带过。

第二、宋代的青花鉴赏技巧:

宋代青花瓷,纹饰多样,但是构图紧密,多而不乱,非常有层次感。青花的发色颜色不一样,前面浓,后面淡。瓷器釉面的透明釉极薄。

第三、明代的青花鉴赏技巧:

明代是青花瓷器铸造工艺十分兴盛,尤其是永乐、宣德年间所铸造的青花瓷,制作工艺极为精美。最出名的就是当时的五彩青花瓷。更是将青花瓷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位置。就算在现代也是赫赫有名,享誉国内外。这个时候的青花瓷色泽艳丽,纹饰丰富。

第四、清代的青花鉴赏技巧:

清代的青花瓷种类繁多,康熙年代的时候五彩青花瓷十分兴盛,但是到了乾隆年以后因为粉彩瓷器的诞生和发展逐渐的被替代和衰退。这个时候的青花瓷渐渐的从多元化发展到了单一化,用料和纹饰虽然得到了延伸,但是后继无人,逐渐的衰退。

如今青花瓷作为国宝之一,是我国剩下为数不多的瑰宝。如果各位藏友收藏到,还希望妥善保存。这是历史的传承,更是艺术的精萃。

青花瓷收藏四要素


收藏青花瓷不能随波逐流,正因为青花瓷的珍贵稀少,市面上才会出现众多的仿造品,这就使得青花瓷市场鱼龙混杂,令人不辨真假。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青花瓷收藏四要素:

首先,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其次,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达到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

第三,艺术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最后,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比如说,顺治时期的青花瓷总体来说较为粗糙,构图比较随意,器型、图画种类还不是很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瓷如何收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瓷如何收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