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收藏 > 导航 >

瓷器收藏杂谈:藏市捧瓷大军已经达近千万

瓷器收藏杂谈:藏市捧瓷大军已经达近千万

古代瓷器收藏 惠达瓷砖 瓷砖墙面

2021-04-13

古代瓷器收藏。

瓷器起源于我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各时期均留下了大量的瓷器。古瓷器是重要的收藏品类,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

瓷器收藏的状况

由于收藏价值高,增值快,古瓷器收藏一直被藏家所青睐。改革开放以来,古瓷器更是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投资热增大了古瓷器的升值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几十年时间,古瓷器在国内藏市的价格竟然涨高了100多倍。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品相不错的官窑碗市场价一般不会超过100元,如今,这样的“宝贝”没有万元根本就拿不到手。有人2003年以1000元购得的一个清中期的官窑小瓷瓶,2006年就以2万元价格出手,而在今年的一次“小拍”中,这件小瓷瓶的成交价竟然达到了4万元。2006年11月,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得公司拍卖,以1.51亿港元成交,而此碗1985年5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时,成交价仅为110万港元,20年的时间,价格就翻了130倍。

瓷器收藏的高回报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据了解,我国目前藏市,以收藏古瓷器为主的“捧瓷大军”,数量已经达到近千万之众。

如何投资古瓷器

如何投资古瓷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但概括起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注意选择那些少、精、异形的瓷器。物少、人无我有,这样的古瓷当然是人之所欲;器物精美,自然受人追捧,故其收藏价值自然也高;而异形瓷器,制造工艺难,别有艺术情趣,自然更有收藏价值。

二、注意选择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真实价值的作品。有些古瓷,由于受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可能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此时藏之,很可能是潜力颇大的“绩优股”。比如优质的宋代湖田窑影青器物、元代枢府瓷器物等,它们目前的市场价格恐怕就远低于其实际应有的价格,一旦遇见不妨断然收藏。

三、选择近现代瓷器中的代表作。有些瓷器,年代虽然不算太“古”,但其工艺精湛,故也很值得收藏,如晚清、民国新粉彩、浅绛彩中的一些有名头的作品。另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些精品瓷板、雕塑等等,也是很有升值潜力的,不妨收藏一些。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重阳敬老与寿星捧桃瓷像


寿星,是民间传说中主宰人间寿夭之神,即南极老人星。在古代,寿星的地位极为崇高,《尚书》说:(人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中“寿”排在首位,可见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自东汉起,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结合在了一起,列入历朝历代的祭典,并由帝王亲自主持祭祀仪式,直到明代洪武年间才废除。但此后,民间对寿星的崇拜却更为普遍了。

自有寿星崇拜以来,其形象有一个逐渐演变发展的过程,到清代已基本定型。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清康熙年间的素三彩“寿星捧桃瓷像”,就是一位天庭饱满、鹤发童颜的古装老者,手捧鲜桃,含笑而立,那慈祥和蔼的面容,令人感觉可亲可敬……由此可见,银发长须、头高额隆、大耳短躯、面目慈祥——凡此种种形象特点,于寿星而言是缺一不可的。素三彩,是一种极为珍贵的釉上彩瓷器品种。这种工艺始创于明成化年间,到清康熙时已日臻成熟。这个时期景德镇的素三彩瓷器极负盛名,是素三彩制品最为精致的时代。素三彩常见的颜色有黄、绿、紫,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颜色中没有红色等鲜艳色彩,显得素净、淡雅,故名“素三彩”。当然,“三”在文言中有“多”的含义,所以素三彩并不限于黄、绿、紫两种颜色,譬如这件“寿星捧桃瓷像”中,寿星的内衣为绿色,飘带为黄色,外衣和靴子则是施以褐色釉。在此,黄、绿、褐虽皆为素色,但釉色却很鲜艳,因此并不给人以沉闷浓重之感。

据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回忆,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曾下文在全国征集搜寻素三彩器物,但所获甚微。另据琉璃厂的老人回忆,真品清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近些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的各类素三彩也很少见,其中尤以清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价值最高。据悉,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寿星捧桃像”,是1965年束鹿县信托公司收购的。尽管其可能是曾散落于民间的旧物,但其完好的外观却显示出十分完美的品性:瓷质坚致细密,刀法娴熟、雕工细致。老寿星神态自若,清秀飘逸,古拙厚重与秀丽轻盈的气象兼而有之,清康熙紊三彩瓷之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瓷器收藏俨然成为中外藏家的爱


瓷器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瓷器的出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瓷器的英文:china,代表了瓷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瓷器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及鲜明的艺术价格。瓷器收藏俨然成为了中外藏家的最爱。

瓷器,收藏中第一大类。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收藏的热潮中来,对于收藏类别,则分为瓷器,玉器,杂项,字画四大类。而瓷器,绝对是收藏者的收藏首选。中国的陶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早至东晋,就出现过陶器,直至唐代,便出现过青釉瓷器,宋代时候则达到中国瓷器第一个高峰。宋代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

在2012年的春拍市场中,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口洗大放异彩,4000万港币起拍后,经过34轮脚架,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宋代瓷器在全球范围的拍卖纪录。随着高价成交的消息传遍全球拍卖市场后,也标志着汝窑代表的宋代瓷器得到了收藏者的认可。

随后出现元代青花,元青花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估量的。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天价,人们便开始对元代青花开始关注。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我国的外销瓷在世界上也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由此让全世界都对于中国的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往往当欧洲人提到中国的艺术,第一想到的便是中国的瓷器。

到了明代,清代更是中国瓷器的另一座高峰。青花瓷,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尤其是清代的康,雍,乾阶段,瓷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顶峰,形体秀美,胎体轻薄,实彩细润至今让人叹为观止。在当时那个年代,家里有没有瓷器,也成为了衡量贵族家族身份高低的标准及实力的象征。

中国瓷器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登峰造极的铸造工艺,也代表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兴与衰。中国瓷器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浓郁醇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风韵,征服了中外藏家。

伦敦是中国瓷器走向国际的据点。据业内专家介绍,由于英国有很多的艺术机构,如英国大英博物馆、阿尔伯特和维多利亚博物馆、伦敦大学大伟德中国艺术基金会、牛津东方艺术博物馆等,它们都收藏有中国大量的古董和高品质瓷器。而英国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藏的中国瓷器水准更高,也让世人钦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积累,英国伦敦才奠定了其作为中国艺术品尤其是瓷器的全球中心市场的地位。

因此,如果说英国的中国古陶瓷研究强化了中国陶瓷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学术意义,那么苏富比和佳士得则奠定了中国古陶瓷在世界艺术市场上坚实的商业地位,成为推动中国瓷器风靡海外市场的两股核心力量。这一点从两大国际拍卖行在伦敦拍卖会上的相互攀比就可以一览无余。

国外由于对瓷器的收藏比国内早,收藏氛围浓,而且国外藏家资金雄厚,因此国内瓷器市场成交额与国外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同时表示,从近几年瓷器价格一路稳中有升的走势来看,他对国内瓷器市场还是很有信心。张跃进对此也表示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她认为,虽然国内拍卖行业才经过十几年的历程,的确还有些制度和服务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从瓷器方面来看,目前国内正在逐步赶追国际市场。而且随着国内藏家数量的增多、对瓷器认识程度的提高,中国瓷器会稳步上扬。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如果国内拍卖行能得到如“鬼谷下山”图大罐类似的精品,或许也能拍出那么高的价钱。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被整个世界关注着。

民国瓷收藏渐成气候 几年间身价涨了近十倍


十多年前,中国不少喜爱陶瓷的人把目光投向近代民国瓷,并逐渐形成庞大的近代民国瓷收藏队伍。厦门的蔡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过去不为人所青睐的民国瓷器,近年也开始在艺术品市场走俏,短短几年时间,大多数品种的价格涨了近10倍。

民国瓷收藏渐成气候

“2000年时,我花3000元买的一个民国瓷瓶,去年,现在有朋友出价2万多元想买。”有十多年瓷器收藏经验的蔡先生告诉记者:过去不为人所青睐的民国瓷器,现在已成为众多古陶瓷玩家的“新宠”,一些民国时期的精品瓷器价格甚至超过了不少明清瓷器。

民国瓷主要是指1911年到1949年烧制的瓷器作品,由于民国以前的瓷器精品如今不但价格高昂,而且在市场已难得一见,因此,过去不为人所青睐的民国瓷器,由于其价格相对低廉和常见,近年来开始在艺术品市场走俏。短短几年时间,民国瓷的大多数品种身价都涨了近十倍。

最近几年民国瓷器已经是内地各大拍卖会的主角之一,成交价格逐年攀升。2007年3月,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第1期“瓷器、佛像、玉器、工艺品”专场中,推出了60多件民国瓷器,其估价多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其中民国时期的一件汪野亭创作于1930年的绘粉彩山水方笔筒,其估价仅为3.5万元至5.5万元,最终成交价竟达25.3万元。

同年1月,在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一对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花鸟纹天球瓶,也拍得了22.55万元。而2006年11月的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民国梁兑石制柳灵谷绘珐琅彩桃源问津图薄胎碗达到40.7万元的高价。

民国瓷收藏忌盲目

“虽然近来民国瓷器的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但总体来说还处在相对较低的价位。”蔡先生同时提醒说:不过,虽然民国瓷器投资前景看好,但投资者在选择收藏对象时仍应避免盲目性。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丁建南建议,首先在投资品种方面,应将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民国瓷器精品作为重点,首选当为名家名作。如以“珠山八友”为领军人物的新粉彩工艺瓷器,一直深受收藏投资者热捧。其次,袁世凯时期烧制的“洪宪瓷”也是不可多得的。因为这一类瓷器是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烧制的一批以水彩和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常打有“居仁堂”款和“洪宪年制”款,工艺水准完全达到清王朝官窑的水平,“是景德镇瓷业在衰退中产生的一朵奇葩”。最后,一些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专用瓷器也可重点关注,因为这类瓷器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由于升值空间大,市场关注度高,民国瓷的新仿赝品也层出不穷,给涉足瓷器收藏的新藏友设下重重陷阱,这要引起藏友们的警惕。”蔡先生也提醒说。

收藏经:陶器藏高古 瓷器收老窑


赏玩古玩,趣味在于一个“古”字,玩到高古便高雅,玩到高古便有境界。

如赏玩青铜器,可先从历代钱币上手,玩到汉唐铜器,玩到商周青铜器,工艺越玩越深刻;如赏玩陶瓷器,通常从赏玩新瓷起步,玩到老窑瓷、玩到古陶器,形式越玩越朴素;如赏玩漆木器,一般先从民国、清代彩金木雕起始,玩到明代剔红、汉代漆器,色调越玩越无华;如赏玩玉器,常人按惯例总是从佩带新玉器开始,玩到清乾隆工,唐宋、六朝

、老三代玉器雕工越玩越简洁。因为从民国以后,老三代古玉几乎极其难见踪影。玉器藏家,都推崇汉玉的“汉八刀”雕工,一块汉玉蝉,仅仅八刀之雕工,就栩栩如生了,可见古玉之艺术魅力。新世纪后,收藏红山文化古玉成热点,红山文化古玉之艺术风格也就是两个字:简洁。

我们再把具体收藏的品种落实到陶瓷上,略作分析。

赏玩新瓷者,总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绘图案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静。当藏家赏玩到宋青白瓷、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里瓷、宋五大名窑一道釉(一般民间藏家几乎没有赏玩宋五大名窑完整器的可能)、唐白釉、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元明清青花的轻浮,即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当藏家赏玩到汉代青釉及褐釉陶罐、陶钟、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魏晋至宋朝的瓶、盘、碗、盏等器型比汉代釉陶罐、陶钟、陶壶小派。即汉代釉陶比魏晋至唐宋的瓷器更有气韵。当藏家赏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寺洼文化马鞍型红陶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汉釉陶上的釉水仅起护胎作用,陶器仅器型就具有艺术震撼力了。而彩陶上奇异的纹饰、图案、符号,又远远比汉釉陶神秘。即,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素陶、彩陶,比汉釉陶更具有幽深的历史感。

所以,我们从陶瓷审美之立场出发,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一种观念:赏玩陶瓷器,赏玩到老窑瓷便高雅,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有境界。

再从赏瓷识陶的收藏人群分析中,我们可以应验以上的论点:即凡艺术欣赏水准平平的商界精英,他们喜欢一掷千金投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凡美学修养高深的文人、画家、艺术家等,他们偏爱老窑瓷器、高古陶器、远古彩陶。这种奇特的泾渭分明的收藏文化现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作为投资性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当然增值快,因为古陶瓷炒家主要是商界精英;作为装饰性的收藏,明清民窑青花彩瓷当然漂亮,摆放在博古架上,耀眼夺目,能满足人的炫耀心理。但作为美学艺术收藏、修身养性收藏、人文精神收藏,收藏老窑瓷器,收藏高古陶器,比收藏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更有艺术品味,更有人文价值。

曾有一个富翁与渔夫的对话令人深思。大意是:富翁问渔夫,为何悠闲休息看山,不多打几条鱼?渔夫反问,多打鱼为了什么?富翁说,多打鱼可以买船,买船后多打鱼可以赚更多的钱买游艇、别墅。等年老以后像我一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休闲、看山。渔夫说,如今我已做到了,已有更多的时间休闲看山。后富翁无以应答。

这个故事启迪我们:投资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最终,人还是要追求高境界的生活。而人生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绚烂归平淡也。故朴素无华蕴含着古代文化、远古文明气息的老窑瓷器、高古陶器,将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最后的陶瓷收藏选择,也将永远是下一轮收藏热点……

瓷器鉴藏:明清甜白瓷如何区分


在瓷器审美方面,经过两宋数百年辉煌瓷史的洗礼和熏陶,到了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能让人眼前一亮。永乐甜白釉之所以有名,完全因为明成祖朱棣的个人偏好,这个神秘古怪的帝王自幼失去生母,只得认他人为母,生在帝王家的显赫显然不足以抵挡高处不胜寒的清冷,由此养成了他古怪冷清的性格。传说他很早便失去了性能力,面对后宫佳丽的莺歌燕舞,其心中怕也有许多怨悔与苦恼,是以他一方面通过接连不断的亲征、布施天下的郑和下西洋等活动彰显雄性,另一方面清净沉闷,城府阴沉,只能寄情于器物。

《明太宗实录》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朱棣对白瓷情有独钟。上有好之,下必甚焉。故而永乐白瓷制瓷工艺上精益求精,取得了极大发展。这种白瓷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给人以“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得名。

甜白瓷是一种素色釉瓷,唐代白瓷便有了极大的盛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鼎盛局面。延展流变至明代永乐,制瓷工匠们殚精竭虑,使得白瓷达到了“脱胎换骨”的境地,并将“脱胎”研制为特殊的制瓷工艺,即薄胎细白瓷。永乐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白瓷中出现了半脱胎状,白瓷脱胎从配方、拉坯、旋坯、修坯、施釉到装窑烧成,工艺要求极严。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清代对明代白瓷的描述比较具体,形容白色的有牙白、奶白、莹白,形容质感的如象牙、牛奶、堆脂或玲珑剔透,把永乐、宣德时期的白瓷概括得淋漓尽致。

甜白瓷很为现代人所钟爱,拍场上明代永乐甜白瓷屡创天价,而且明永乐以后,宣德、成化包括弘治年间多有甜白精品,并且康乾雍三朝仿制无数,是以收藏者不但要鉴藏真赝,辨别正牌永乐甜白的特征也是收藏爱好者的必备功课。永乐甜白釉的特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胎体的仰光透视,呈现出极为浅淡的粉红色,但又与龙泉窑中粉青有极大区别。二是釉面积釉处呈现虾青色。

宣德早期釉面和永乐相同,极易混淆,但是宣德中晚期甜白瓷开始出现了特有的橘皮纹,所以遇到无款识的明代甜白瓷,均以橘皮纹判定永乐还是宣德。传世成化官窑甜白瓷多是薄胎、盘、碗、杯多见,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种,薄如蛋壳,为成化独有。清代后仿不少,可用明成化款识特征判定年代。清康熙甜白釉器主要仿永乐、宣德、成化、弘治制品,官窑多署本朝款,也有署永乐款识。其中薄胎者仿的最多,也最好。但清代胎料与明代有别,仰光透视,闪青白色,没有其粉色,这是区别明清甜白瓷的重要依据。

藏友故事:说说我的收藏,瓷器邮票都爱


我喜欢瓷器,是缘于这样一种观念,人世间一切珍贵的东西,几乎无一例外是美丽而又易碎,比如爱情、比如瓷器……大概正是缘于此吧,因美丽而又易碎才显得格外珍贵的瓷器,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珍爱的宠物。

熟悉我的朋友大都知道,区区在下还是一介低层次的集邮爱好者。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那一旦碰到了以瓷器为题材的邮票,更是喜欢得不得了。

比如,1999年4月,《钧窑瓷器》纪特邮票的发行,就让我不胜欣喜。

对钧瓷,过去我是一无所知。1985年,我的一篇文章在河南获奖,奖品是尺把高的钧瓷瓶一尊。瓷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为成色很好的鸡血红,以此为嚆矢,我和这种厚重、沉稳的瓷器遂一见钟情,并陆陆续续购置价廉、且还看得过去的钧窑瓷器。记得有一次,距我住处不远的一家钧瓷专卖店倒闭清货,我闻讯赶忙前去,还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砍价。果然是人多力量大,结果硬是让老板把骆驼卖了个马价,我背着七八个大大小小的瓶子满意而归。只是事后又想:这该不会有乘人之危之嫌吧!

除过前面提到的那尊瓷瓶外,我最好的一件钧瓷是向别人讨要来的。一次,去油画家林安龄的工作室聊天,适逢他刚从河南买回一些钧瓷,遂得以先睹为快。其中有两个小碗,经窑变以后,釉色瑰丽多彩,图案出神入化。通过以往的阅读我知道,钧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这两个小碗正是如此;真是妙不可言啊!见我爱不释手,林安龄说:“见一面,分一半。你挑一个吧!”如今,这个钧瓷小碗就安放在寒舍客厅一个显眼的位置,闲时把玩,真是感觉好极了!

当然,最好的钧窑瓷器,是在博物馆里,我们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看一眼也不容易。正因为这样,把钧瓷精品搬上邮票,就使得像我这样的钧瓷爱好者随时随地都能够聊胜于无地欣赏一番;更何况设计巧妙、印制精美的邮票,也是足以陶冶人心灵的艺术品,瓷器和邮票结合,当然就成为了强强联手的佳制。

1999年4月发行的《钧窑瓷器》纪特邮票共有四枚,所展示的分别是出戟尊(北宋)、尊(北宋)、双耳炉(元代)、双耳连座瓶(元代);皆为钧瓷的传世精品,不但造型各具特色,而且釉色也包括了天青、月白、宝石蓝、鸡血红这么一些钧瓷的代表品种,很能让人对钧瓷“窥一斑而知全豹”。另外,这套邮票还是1999年3月1日外埠平信邮资调整为0.8元后的首套符资纪特邮票,别有一种收藏意义。当年这套邮票首发时,我格外多买了几套,陆续送给了那些像我一样既喜欢瓷器,又喜欢邮票的朋友。

市收藏协会举办 民间陶瓷收藏展


深圳商报讯(记者聂灿)5月19日上午,由深圳市收藏协会主办的“民间陶瓷收藏精品展”在福田区档案大厦首层收藏协会会所展出。展览所展作品均为协会会员收藏精品,向广大藏友展示陶瓷魅力的同时,更向观众介绍古陶瓷的相关知识。

据深圳市收藏协会会长韩昌晟介绍,本次展出的陶瓷艺术品大多数属首次亮相,其中一个“元青花贴塑镂空加彩鹦鹉纹执壶”配“鹦鹉杯”尤显珍贵。此执壶器身为玉壶春形,饰青花缠枝花卉,下部绘莲瓣纹,正、背面饰有桃形镂空鹦鹉纹的加红彩贴塑两块,极显华贵。配套酒杯,园塑有一鹦鹉造型环抱杯体,其鹦鹉尾部自然成柄,十分生动。

韩昌晟表示,为配合展览,主办方还在当天邀请学院教授曹建文做题为《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天价拍卖谈古陶瓷收藏》讲座。活动结合现在收藏市场的宠儿“斗彩鸡缸杯”深刻分析现在古陶瓷收藏的重点及误区,让市民在保持浓烈的收藏爱好的同时谨慎考虑如何提升收藏水准。

韩昌晟透露,市收藏协会将在年内举办多场“收藏文化进社区及民间收藏文化知识讲座活动”,帮助广大市民树立正确的收藏意识和理念、了解收藏知识,掌握鉴赏技巧,并激发藏友的收藏热情,引导收藏文化健康发展。

破解古瓷的“达·芬奇密码”


制作技艺曾失传了200多年、“庶民弗得一窥”的宫廷珐琅彩近日亮相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不过这批瓷器戴着古文物“高仿品”的帽子前来,售价从9800元到36800元不等。其原作都是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下称“国博”)内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并不轻易示人。

“光凭肉眼看这些精良的高仿品,看不出与国宝有任何差别。”负责本次上海展览的国博艺术品收藏发行中心的彭中英说。

制作工艺高深复杂

珐琅彩创烧于清代,最先是在清康熙帝亲自授意下于皇宫内创烧。由于珐琅彩在制作工艺上处于中国古瓷的最高峰,当时也被称为“彩瓷皇后”。后到了乾隆时,由于皇帝的兴趣转移到更加炫目斑斓的景泰蓝器上,珐琅彩瓷器因此失宠,其制作工艺也日渐失传。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仅存470件珐琅彩,主要收藏于国博、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个个堪称价值连城。去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名为“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的乾隆时期珐琅彩瓷,拍得1.2亿港元,引起轰动。

因珐琅彩瓷为稀有之物,上世纪,在“瓷器之都”景德镇有人为寻得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整整研制了8年时间方略见成效。现代科技的发达,依旧不能解释古人造物的精致。日前在上海展出的这批20件“清代鼎盛时期皇家官窑名瓷”国宝,均为国博监制的高仿品。每品共仿制了50件,每件均有绝版编号,其中,此前拍卖价格高达1.2亿港元的“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的高仿品,售价近2万元人民币。

“高仿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完全采用清代的传统工艺和原料,包括采石、碎石、淘泥、洗泥、踩泥、揉泥、拉坯、修坯、吹釉、画坯等几十道繁琐复杂的工序,无一例外都采用古人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甚至用现在制瓷已经废用的柴窑烧制。”彭中英介绍说,仅仅画坯一样工序,就有七八个工匠分工完成:画鸟专画鸟、画树专画干,还有专画叶、写款识等。“这批高仿品烧制成品率一般只有30%,而六方瓶、转颈瓶等技艺复杂的瓷成品率只有10%不到。”国博的艺术讲解员何莉说,“往往费尽心血画完了一百个瓶子,烧出来的只有几个成品,其余全是次品。平均下来,做一个瓶要花3个月的时间。”

珐琅彩的高仿品工艺已经找到,但还有些古代制瓷技艺至今未获破解。“故宫博物院原本去年预计做一批8件‘瓷王’(故宫的镇院之宝)的高仿品,本定价19.8万一件,不过由于技艺实在太过复杂,至今还未做出一件。”彭中英说。

一纸合同改变了一个“地下工作者”的身份。景德镇熊窑继承人熊建军,做了20多年古瓷仿品,从未像今天感觉这样名正言顺。在国内,私人仿制文物是违法行为。而和国博的一纸合同使他敢于从幕后走向前台,他在国博支持下,研制8年终于“破译”了制作珐琅彩的工艺技术。

“以往都是国外的收藏家和博物馆,拿着残片试图让我们根据它恢复瓷器原貌,但经过不断试验和调整,我们根据祖传的一些配方以及积累的烧制经验,自己摸索从而找到了高仿的工艺。”熊建军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而此次有国博一个专家团队在支持,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民间根本无法知晓的珐琅彩资料。”

这些在瓷器市场上专职古瓷仿制的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们为追求市场利益,只要有人出资也不会过问文物仿制品的用途,为此他们隐姓埋名于“江湖”。不过这批人,技艺高超甚至不亚于成名的制瓷大师,熊建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拥有家族留下的配方,祖上曾经烧过宫廷的官窑,口口相传下来的经验也有不少。而且在这一行有近二十年的经验也帮助他“解密”了珐琅彩的制作工艺。

“前期我们做的都是低档文物的仿制,没有机会做高档文物的仿制。”熊建军说,为做这批国博的高仿品,他曾多次到国博参观原品,“国博给了我们很多资料和数据,比如检测的成分、含量,然后我们不断试制配方,直到去年,我们最终在8年之后,才算基本上把珐琅彩的古人技艺都给破解了。”而过程也是相当艰辛,由于珐琅彩中含有“砷”等有毒物质,在烧制中容易产生挥发,一次在高温炉中煅烧珐琅彩时,温度达到数百度之后,毒烟就挥发出来,“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但靠近的人还是全部流了鼻血。”熊建军说。

由于高仿品必须在柴窑中烧制,才能更接近古人的工艺,熊建军还特地从景德镇当地请来了会烧柴窑的62岁胡家旺老人,如今“全景德镇只有他一人能烧柴窑”。

这些都成为制作高仿品的技术门槛。“高仿品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除人力、资金这些外在的因素,关键看技术,采用的原材料都是稀有的高岭土,配料成分比、配方、配色、配画、烧成等方面都是关键。”熊建军说,为了不使技术外传,在进行配方、配料和配色时,熊建军都要亲自过手把关,成为制作珐琅彩的绝密。

“我们都是有合同约定,他也不可能违反合同上的约定。”国博高仿瓷发行中心主任王军林说。

高仿品的高收藏价值

即使如此逼真的高仿品,也不会成为古玩市场上以假乱真的罪魁。事实上,高仿品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的发展空间。国家文物政策限定有些艺术品不能用于拍卖和出境,而顶级的艺术品,更不可能有过多的存世量,所以市场上能够流通的精品也越来越少,而普通人能够一睹芳容的机会也会少之又少。

“高仿品跟赝品有着本质的不同,赝品是为了扰乱艺术品市场,牟取暴利为目的,一般名不正、言不顺;高仿品则以保护和传承艺术品精髓为目的,来路正、公开透明,明码标价,质量上乘,摆明身份,收藏时间久了肯定会升值。”彭中英说。高仿品古已有之,王羲之的《兰亭序》未见真迹,都是历代大师的临摹才使之留存;在瓷器之中,清代仿明代、乾隆仿雍正,而上世纪明国仿清的瓷器甚至现在都已经在市场上卖到了近几十万元。

“早在国博立项时,就已经考虑到了种种风险因素。”王军林说。每个高仿品的底部,都有国博的“双款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胭脂红款识和纪年号、绝版编号。“底部的双款识都是和器件一起烧制出来的,根本不能去掉。”王军林说。不但如此,每件高仿品还配备了身份证——一本绿皮的收藏证书,里面包含了该高仿品的高清图片、监制序列、日期,“只要打个电话到国博,就可以查明身份,验明正身。”彭中英说。

国博还从源头上着手,扼杀了高仿品通过其他渠道流向市场的可能性。与熊建军这位民间高仿大师订下合同后,国博组成了八人的瓷器专家小组,定期派人盯守在烧窑现场,拿着锤头或木棒,只要有质量不合格的或者多余的,都要砸碎、摔碎。“只做50个,超过50个哪怕质量再好也要全部砸掉,一个不留。从源头上杜绝高仿品进入市场以假乱真的可能性。”王军林说。这50件中,编号50的为国博自己收藏,其余全部投向个人收藏家市场。即使熊建军本人,也不曾获得一件完品。“高仿品的定价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原品的价格,如果原品不是孤品就是稀件,那仿品价格也会居高;其次看制作的难易程度、花形繁简,工艺复杂、精致,代表了某一时期瓷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权威、限量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仿品的收藏空间。”彭中英说。

对于某些精致高仿制的艺术品,大多数收藏者并没有对他们“拒之门外”,相反,对于一些独存国宝的精致仿制品,竟出现了争相购买的现象。在6月国博这批国宝高仿品北京的展览现场,原计划一个多月时间的展览不得缩短到二十天,“北京展览的第一个星期,我们跟收藏者协商只订货不拿货才勉强维持了下来。”彭中英说。而在拍卖会上仿制品的出色表现及历代精致“仿品”升格为“正品”似乎也说明,仿品已经日渐被认可,高仿品也拥有了自身价值。即使在艺术古玩市场充斥假冒伪劣的今天,高仿品也正以高调的姿态迎接市场对它的检阅。据悉,国博将从此次售卖的高仿品中获益近2000万元,以用于补贴日益增加的文物维护经费和产品开发费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