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近80名博物馆长将赴福建德化研讨陶瓷文化

近80名博物馆长将赴福建德化研讨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 德化瓷器鉴别 陶瓷艺术

2021-04-16

陶瓷文化。

包括法国国立艺术馆馆长、中国故宫博物院院长在内的等近百名国(境)内外博物馆馆长及从事陶瓷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将于11月1日至5日赴福建德化参加“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与“博物馆馆长论坛”,研讨德化窑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记者25日从主办方获悉,包括9名国外馆藏德化瓷的博物馆馆长以及包括故宫博物院院长在内的70名国内馆藏德化瓷的博物馆馆长将出席该活动。wWw.tAoci52.CoM

研讨会期间,该县还将举办“故宫博物院德化瓷精品展”、“德化古窑址标本展”、“德化窑民间收藏展”活动,打造一道道陶瓷文化盛宴。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德化瓷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烧制印纹陶器,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德化瓷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德化白瓷在国际上享有“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其中“瓷圣”何朝宗的瓷雕作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东方艺术之精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福建德化陶瓷谋求“绿色崛起”


德化陶瓷业出口迎来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泉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德化陶瓷业出口日用陶瓷6402批次,货值1.23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92.5%和87.01%,出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

“去年,德化陶瓷出口单价普遍提升了20%,这是我们整个陶瓷业转方式、调结构后呈现的一大亮色。”谈及德化陶瓷业的出口,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显得很乐观。

作为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陶瓷业份额占据德化县70%以上的工业产值。如何在确保产业平稳增长同时,让其发展更具“绿色”?德化首先是给产品“提档”,努力扭转扎堆于中低端产品的不利局面。加快承接欧洲、日本及台湾陶瓷“绿色”技术转移,成功引进两条日本环保陶瓷生产线。成功研发出纳米抗菌瓷、红壤陶等环保型产品,特别是针对“轻质陶”易碎的特点,重点研发出的“重质陶”,已约占新产品的40%-50%,全县累计年开发个性化低碳型的新产品达2000多种。

去年以来,德化陶瓷业赖以发展的瓷土价格持续走高,当地企业开始在集约化利用瓷土上下工夫。不规整的陶瓷碎片堆积如山,被铲车一车车运往生产车间,倒入特制的粉碎机粉碎后制成瓷粉,重新投入炼炉再制成瓷泥再利用……德化1000多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了碎瓷再利用。

在永德信生产车间,记者发现,由于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整个车间竟然见不到一片碎瓷。“采用低温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可降低能耗25%,同时产品合格率几乎达到100%,还可延长窑炉窑具使用寿命。”公司总经理郭山玉说。如今在德化,超过五成的陶瓷企业开始采用一次烧成环保陶瓷开发工艺。

“‘绿色战略’的推行,保住了我们德化的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确保了晋江中下游的水质安全,更重要的是,整个德化陶瓷业从此踏上了转型之路。”德化县委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福建德化产学研对接促陶瓷文化产业发展


福建科研机构牵手陶瓷生产企业,力促该省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16日,记者在瓷都德化采访时获悉,近日挂牌成立的“福建社会科学院德化陶瓷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德化龙瓷陶瓷基地”,是该省科研机构首次以产学研对接形式走进陶瓷生产企业。

福建海峡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华基称,“科研机构首次与陶瓷企业的合作对接,将进一步深化陶瓷文化产业的研究,提升我省‘硬实力’背后的‘软实力’。”

据悉,此次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和德化中国龙瓷共同设立陶瓷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陶瓷基地,将依托“中心”和“基地”,定期开展有关陶瓷产业的调研,在德化陶瓷产业的设计、开发与营销,品牌包装与设计师、工艺师的推广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并在共建陶瓷研发机构基础上,联合创办经济实体,合作培养与培训陶瓷设计、营销人才,合作策划、组织陶瓷品牌的推广与促销活动,做好陶瓷企业营销、招商与推广计划的策略研究等,对德化陶瓷的设计、创新和推广等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德化陶瓷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德化陶瓷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文化产业研究,尤其是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研究,推动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

福建德化:没有烟囱的陶瓷基地


走在德化城关的工业园区,竟然看不到一根烟囱,如果不是4.2公里陶瓷文化景观长廊和满街的陶瓷企业广告,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

记者在福建省德化县采访发现,该县陶瓷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生态环境非但未遭受破坏,森林覆盖率还从30年前的56.9%提高到现在的77.7%,人居环境质量跃居福建省首位。

推行“能源革命” 化解“林”“瓷”矛盾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古瓷都,是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也是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委书记吴深生说,上世纪80至90年代,德化迎来陶瓷业的大发展,随之带来林木资源难以为继、烟煤型污染严重等问题。当时,德化烟囱林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最低降到只有50%左右。

据德化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章武介绍,从那时起,德化县力推陶瓷窑炉技术改造,实现了以柴烧瓷到以电代柴的第一次能源革命。此后,德化县又研发了以电、油、液化气、天然气为能源的窑炉技术,2004年实现了从以电代柴到天然气烧瓷的第二次能源革命。福建省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就落户在德化县。

“全县陶瓷企业的煤气炉全部都销毁了,共损失10多亿元。正是县里这种改革的魄力,让德化陶瓷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路子。”泉州顺美集团董事长郑泽洽说。

目前,德化县98%以上的陶瓷企业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2012年获得了“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当前德化县正在全力攻关,进行微波烧瓷中试,掀起第三次能源革命。郑泽洽说,微波烧瓷是用微波辐照来代替传统的热源,能够使得陶瓷坯体快速脱水,既降低能耗成本,又提高生产效率。

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提升陶瓷业竞争力

能源革命解决了“林”“瓷”矛盾,保住了森林资源,而德化县全力打造的循环经济模式更是节约资源并提升陶瓷业竞争力,使得德化陶瓷市场状况不断好转。

德化县经贸局局长温明源说,循环模式主要是围绕陶瓷、矿业等主要产业实行废物再生利用、循环利用。德化在全国率先研制出“废瓷再生陶瓷”生产工艺并投入批量生产,重新加工利用陶瓷企业产生的废瓷土、废石膏、废陶瓷,年回收废石膏模约22万吨。此外,德化矿业尾矿被充分利用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瓷色釉和尾矿陶瓷等产品,每年回收利用尾矿10万吨。

记者在德化协发光洋陶瓷有限公司看到,污水进入沉淀塔后进行分层,其中的泥料被压成一块块泥饼,重新用于生产陶瓷。处理后的污水已清澈如初,重新回收用于工业生产。

循环化改造使德化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被列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示范的县份。德化陶瓷产业竞争力也不断提升。据统计,德化再生陶瓷比普通陶瓷原料成本下降30%,烧成成本下降50%。2013年,德化实现陶瓷产值150.1亿元,比增20.7%。

福建德化 陶瓷文化产业要提速提质


“此次党代会报告花了较多的笔墨,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目标和措施,说明文化产业已摆到我省发展的重要位置。”省党代会代表、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高兴地说,这是德化加快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好机会,要提速更要提质。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目前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近10万名从业人员,年产值上百亿元。吴深生说,就在数天前,电视文化系列片《文化福建》在京首映,12集节目中就有3集聚焦德化陶瓷,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而11月2日至5日举办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则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博物馆馆长以及陶瓷文化专家、学者近百名。

吴深生说,接下去,德化将以创建“世界瓷艺城”为目标,加快融合提升,充分挖掘、整理、开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推动德化瓷雕技艺申遗工作,积极创建陶瓷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品牌,不断丰富提升德化文化内涵;以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制订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抓好德化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国际陶瓷艺术创作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与产业、城市和旅游的融合互动,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福建德化陶瓷企业越“寒”迎“春”


企业订单充足,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许多企业逐步提高员工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破解“用工荒”;……连日来,记者在“中国瓷都”福建德化采访中,听到的均是企业家口中令人欢心鼓舞的话语。

据了解,今年1-2月,德化县共检验出口日用陶瓷741批、129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04%和142.37%;该县陶瓷业申报销售额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579.95万元,比增11.26%;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正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德化县陶瓷业已度过“寒冬”,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德化将重焕生机,迎来“早春”。

订单足生产忙

在中外合资企业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生产运行有条不紊,车间内各条全自动日用瓷生产线正进行最大极限生产,一批来自新加坡的客户正流连展厅,饶有兴趣地参观高档日用瓷产品。据公司总经理许庆水介绍,该公司自去年9月份以来,订单一直保持饱和状态,上半年生产任务已排满,并接到部分下半年的订单。

在佳美集团公司、顺美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订单充足,开工生产井然有序。记者从该县经贸局了解到,目前该县天然气日用量达到12.9万立方米,接近正常供应水平,这说明全县企业已全部开工,产能达到90%以上……开春以来,德化处处无不折射出陶瓷业正迎来“春暖花开”的喜人景象。

政企联手破解“用工荒”

随着陶瓷业的回暖,生产马力加大。开春以来,德化县企业缺工现象普遍,“用工荒”成了企业发展的难题。目前,各级党政领导正分头下企业调研,引导企业通过以工引工、网上招工、进村招工及车站招工、墟日招工等形式招贤纳士。同时不少企业开始谋划职工公寓建设事宜,改善用工条件,让本地员工留得下来,外地员工引得进来。

佳美集团公司为了稳定员工队伍,采取增资30%,并建立奖励制度,对长期留下来的员工设立“奖中奖”,将员工所做产值的10%作为年终奖励,留下来的员工再加奖金额的20%,有效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稳住工人队伍。

厚积薄发信心倍增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迎来的是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德化陶瓷企业家都充满信心。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部分企业被淘汰,而在最艰难时期经受住考验的企业,呈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顺美公司目前大量产品销往欧洲各国,预计年产值能提高20%左右,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状态并略有增长。

记者从德化县检验检疫局获悉,今年以来,德化县日用陶瓷呈现出口“开门红”的良好态势。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德化县已形成了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日用陶瓷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预计全年出口量将达到8000万美元。

福建德化:政企携手应对陶瓷产业危机


福建省德化县近日组织大批陶瓷企业高调亮相香港春季家庭用品展,展出一万多件传统瓷雕、日用陶瓷、出口工艺瓷产品,吸引大批买家,达成意向订单额1亿多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福建省德化县的陶瓷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面对危机,德化县积极调整陶瓷业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稳定基础保生产,大力发展日用陶瓷,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寻求突围。种种努力正在产生积极的效果,第一季度,德化日用陶瓷出口逆市增长46.93%,陶瓷业从3月份开始出现回暖复苏态势。

稳定基础:陶瓷业微利保生产

德化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古瓷都”。现在陶瓷仍是德化的支柱产业,产品销往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2008年,该县的陶瓷业产值为68.96亿元,出口交货值56.55亿元。

“德化经济外向度高,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由于欧美市场急剧萎缩,年初德化陶瓷业订单减少30%以上。”德化县县长李辉跃说。

面对严峻形势,德化县提出要先稳定生产。李辉跃说:“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引导企业直面困难,坚定发展信心,摒弃短视行为,坚持微利、微亏接单,稳住员工、客户和市场,在行业洗牌中占领更大市场。”

德化永德信陶瓷有限公司在刚刚过去的广州春交会上获取的订单,与去年春交会相比有30%左右的增幅。董事长郭山玉说:“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们主要以低价让利赢得订单,因为我们首先以稳定生产为基础。比如去年订单70万元,利润5万元左右;而今年让利后,客户比较容易接受,订单增加到100万元,利润仍然还是5万元左右。对企业来说,虽然增加了生产数量、降低了经营利润,但好处也显而易见:既留住了员工,稳定了生产,又保住了企业,结交了新客户。”

在德化,像永德信陶瓷这样低价让利增单的企业还有很多,“积极接单,稳住生产”成为目前很多德化陶瓷企业的共识。它们通过增加订单维持生产,稳定基础,以期望在经济回暖的时候迅速占领市场。

与此同时,德化县积极采取措施,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企业“减负”。去年以来,陶瓷产品退税率由5%提高到13%,德化陶瓷企业受益约6.4亿元;福建省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德化县陶瓷出口保险费率降低20%、咨询费降低50%。德化县还及时启动税收应急机制,对定期定额征收、生产经营发生明显萎缩的企业,按规定调低税收定额。对入驻工业项目区的生产性企业,在购地和城市建设配套费等8项费用给予免、减、缓。

升级转型:以日用陶瓷为突破口

在金融危机面前,德化陶瓷业如何创造新的增长点实现突围成为德化县领导思考的重点问题。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认为,金融危机将会削减工艺瓷、传统瓷雕的部分需求,特别是一些高档品的市场需求。然而日用陶瓷作为生活必需品,在经济不景气时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为此,德化县鼓励陶瓷企业在巩固西洋工艺瓷、传统瓷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日用瓷、礼品瓷。

德化县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日用瓷,兑现陶瓷泥料专业化加工的奖励政策,对生产高档日用瓷企业购买生产设备给予12%的补贴,推动日用瓷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扩大生产总量。今年,许多德化陶瓷企业瞄准了国内广阔的家用品市场,做足日用陶瓷文章。

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着手与台商合作,建立高档日用陶瓷生产线,引进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开拓高档日用陶瓷新领域;明龙极品瓷研究所也开发新瓷种,大量生产中国白日用陶瓷,并与安溪茶商联营,生产销售高档系列茶具。

德化“中国白艺术宫”原来一直以生产工艺瓷出名,其负责人陈仁海创作的中国白《团团圆圆》壶,曾被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收藏。“在整体市场萎缩的形势下,我们开始将工艺瓷和日用瓷结合起来,生产出中国白原生态高档日用瓷,让日用瓷艺术化。中国白原生态高档日用瓷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目前市场前景看好。”陈仁海说。

除了加大日用瓷生产之外,德化县还积极召开企业工作会、企业家座谈会、领导干部挂钩企业等形式,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陈全顺说,去年,德化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2亿多元企业资金着力推进并完成21个技改项目、50条陶瓷窑炉改造和自生釉骨瓷、微波烧瓷、高温烧瓷等技术研发,企业年节约成本1.2亿元。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德化日用陶瓷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33.3%、46.9%,增幅同比提高11.5个百分点、8.8个百分点。德化整个陶瓷业从三月份开始也出现回暖复苏态势。在香港家庭用品展上,德化陶瓷企业达成意向订单1亿多元。今年春交会,德化企业达成意向订单2亿多元,比去年秋交会有较大上升。

福建德化将与台湾企业共同打造陶瓷城


福建省德化县近日与台湾企业签订了合同书,将携手共同打造陶瓷城。根据合同,合作方台湾兴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分三阶段对德化的陶瓷产业与创意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产业进行整合。中共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说,德化将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台商到德化投资,并加强陶瓷行业协会、陶瓷企业与台湾相关协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德化与台湾产业对接,形成陶瓷产业对接集中区。陈全顺介绍说,这意味着德化陶瓷业的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由工业生产转向商业贸易、由单纯的产业生产向工业生产与陶瓷文化转型升级。同时,德化还将加强与世界各国陶瓷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当代国际陶瓷艺术家创作基地,继承和弘扬陶瓷文化,做精陶瓷产品,做强陶瓷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德化是历史悠久的陶瓷古县,迄今已发现238处唐代以来的古瓷窑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列“中国三大瓷都”。传承千年的德化白瓷,素以胎质细腻致密、釉层晶莹玉润著称。

福建德化由“工业瓷都”向“文化瓷都”转变的目标


福建德化打造陶瓷创意产业

标志着福建德化世界级陶瓷艺术大师陈仁海正式将厦门作为对外展示的基地之一。近日,“中国白”厦门云顶馆开馆,“世博和鼎”袖珍版现厦门。

“推出世博和鼎袖珍版,主要是为给没去上海世博会现场的市民一次近距离感受的机会。”陈仁海介绍说,他创作的“世博和鼎”能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他感到非常荣幸。

被誉为“中国通”的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认为,“陈仁海是‘中国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将中国陶瓷的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据悉,2009年德化全县陶瓷的产值达71.3亿元。为了实现陶瓷产业的升级,中国瓷都——德化提出了提高陶瓷产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科技附加值,以及预期收藏增值,打造超百亿产业,实现德化由“工业瓷都”向“文化瓷都”转变的目标。

阅读延伸: 福建晋江、德化陶瓷产区

中国白瓷雕作品《奥运和鼎》将亮相上海世博会

陈仁海“中国白”瓷雕作品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近80名博物馆长将赴福建德化研讨陶瓷文化》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近80名博物馆长将赴福建德化研讨陶瓷文化》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