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台湾莺歌首次举办大陆当代陶艺展

台湾莺歌首次举办大陆当代陶艺展

陶意瓷砖 陶艺家瓷砖 古代瓷器大酒缸

2021-04-20

陶意瓷砖。

由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大陆中华文化联谊会、台北县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美术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吕品昌策划的“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7月3日首度在台湾陶艺重镇——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镇揭幕。这也是迄今为止、大陆当代陶艺在台湾最大规模的一次展示。

2008年春季,莺歌陶瓷博物馆应邀到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过“艺器·造艺——台湾当代陶艺展”,在当地艺术界引起一时轰动。

一年后,中国美术馆与莺歌陶瓷博物馆再度合作,邀集大陆二十七位当代优秀中青陶艺家提供作品到莺歌办展。创作者主要来自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学院等学术机构,作品带去大陆当代陶艺的基本风貌,其中既有任教于学院的孟福伟作品《二00八·五·一二》,用写意手法记录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场景;也有年轻陶艺家刘锚锚熏烧的卡通化动物造型,较小尺度、生动可爱。

这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是两岸当代陶艺作品联袂展出。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副教授张清渊策划的“测量·探底——台湾当代土象展”邀集八位台湾陶艺家展出作品,特展让台湾观众同时看到两岸当代陶艺精彩作品“对话”。

台北陶艺家徐兆煜说,与前年在景德镇国际交流展中所见作品相比,大陆陶艺创作无论风格、手法、感觉都有明显进步;不过,学习和借鉴现代陶艺技术、手法,大陆陶艺家还需要透过时间消化、分解其中内涵,才能逐步呈现自己的风格。北京清华大学陶瓷艺术设计系教授郑宁则分析,台湾现代陶艺起步早于大陆,陶艺创作中工艺办法、材质丰富多元,更突显个性化,底蕴较为深厚;大陆创作者热情高、敢想敢干,充满向上的活力,但积累仍不足,还要向台湾一些资深陶艺家多学习。大陆陶艺家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把看到的陶艺风格等内化,才能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形式。他们都认为,两岸陶艺界带着作品面对面交流,是“很棒的事情”。

此次特展将持续到10月11日。taoCI52.cOm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台湾莺歌陶瓷业风光不再 生意被大陆抢了


台湾莺歌陶瓷全盛时期,曾是世界第三大马赛克出产地,产品范围横跨艺术、日用、建筑、卫生与工业用陶等五大类,工厂高达上千家。但受到大陆陶瓷低价倾销影响,工厂锐减。往日莺歌天空布满浓烟的景象已不复见。

莺歌没浓烟马赛克业风光不再

据《中国时报》报道,莺歌陶瓷老街大陆货充斥是不争事实。小区工作者黄永全就说,保守估计有半数以上店家或多或少都有卖大陆陶瓷,原因没有别的,大陆货太便宜了。黄永全表示,说这些陶瓷是大陆货,但其实背后都是台商提供原料和技术,做出来的质量根本和台湾制的差不了多少,但成本却便宜一半以上。

大陆人工便宜,大量生产压低成本,台湾陶瓷业根本无力竞争。其中,像日用类陶制品,如杯具、餐盘更是销售主力,大陆货采低价策略,在大环境不景气下,对大部分民众都有吸引力。这也是本地陶瓷产业受创最深的一环。

不只如此,莺歌陶瓷曾位居世界前三大马赛克出产地,可见外销市场也曾风光一时。每逢出货高峰期,工厂日夜赶工出货的盛况,老一辈莺歌人回忆起来仍是津津乐道。但面对大陆与其它邻近国家的低价竞争下,莺歌陶瓷的外销市场也逐渐遭蚕食鲸吞,渐渐转为走向精致化、或主攻内需产业。

黄永全说,做大量生产的陶制品,拚不过大陆,只能改走高艺术价值的文化创意。像莺歌陶瓷的釉色技术,就有不少独家配方,仍然保有领先地位。但莺歌陶瓷艺术发展协会理事长李国正表示,大陆对陶瓷业投注的心力不少,若台湾再不加把劲,恐怕也会被迎头赶上。

莺歌陶瓷外移仅存精品线

莺歌陶瓷业外移情况相当严重,当地业者表示,亚洲金融风暴后,业者就纷纷外移大陆、越南等地,莺歌当地目前仅剩高价位瓷器及个人工作室苦撑。

业者不讳言,除了高价路线的精品和个人工作室限量产品外,莺歌当地陶瓷多为舶来品,且几乎都是业者到大陆、越南投资设厂,生产后再回销台湾。业者为求生存到大陆设厂,但政府却订下重重关卡,让业者叫苦连天,现在连在大陆上釉药瓷器要入关都困难,“大同”“全国”等大厂怕麻烦,后来便转往越南投资。

莺歌老街商家说,去年开始,观光人潮锐减,购买率下降,业者苦不堪言。去年营业额较前一年少了一成五到两成,到今年更降到三成以上,老街盛传一句话:“商家若不是自有店面,几乎做不下去!”过去拉胚、彩绘釉料的老师傅,一个月薪水动辄十多万元,现在却领不到四万元,传统陶瓷产业昔日盛况已不复存。

虽然如此,仍有部分业者及陶艺家坚持走精品设计路线,而闯出一番天地,如台华窑吕兆析就坚持走高级精品路线,配合当地老陶师制作匠心独具的优质产品,配合优越的营销手段,已成为外宾或政府首长参访莺歌指定参观选购的陶瓷重镇。

陶艺工作者开设的吉洲窑、安达窑,尝试新釉药及高难度烧窑技术以提升产品价值,像吉州窑负责人许朝宗便以铆金瓷打响名号,他说,只有创新求变,才能在市场上与大陆商品抗衡。

台湾当代陶艺展在京展出 呈现创作新里程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中展丹青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艺器•造艺――台湾当代陶艺展》于2008年4月3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以“艺器•造艺”为主题的本次展览由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策展、并邀请16位台湾当代杰出陶艺家携70组件作品参与展出,是展示台湾当代陶瓷艺术的一次重要艺术展览,展现了台湾当代陶艺的新气象。

据介绍,“造艺”是指艺术行为创造了自己的真实存在,是以艺术形式而存在的状态。陶艺创作不是绘画、雕塑,它有其自身材质的特性。当代台湾陶艺创作不但已经挣脱了传统陶瓷的影响,在表现陶瓷材质本身之外,也迈向建立个人化艺术风格的时代。“艺器”则是指受到陶艺创作风气的影响,逐渐形成以实用器皿结合个人艺术风格的新趋势。近年来台湾陶艺家创作的作品不再只是瓶瓶罐罐的器皿,也不只追求釉色变化或火痕自然天成的趣味,而是更注重艺术思维的呈现或文化教养的传达。

陈景亮作品:横树干大壶

本次展览是两岸美术交流史上首见的研究型陶艺特展,它除以丰富的展品具体呈现台湾当代陶艺创作的趋势外,还将举办陶艺创作座谈会,邀请两岸陶艺专家发表专文、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本次展览既梳理了台湾陶艺的发展脉络,又为两岸陶艺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必将推动两岸陶艺的交流和发展。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4月20日,它也是中华文化联谊会举办的“‘相约北京―2008’——海峡两岸艺术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广东当代陶艺展缺乏当代性


今年我参加了很多的活动,这次我有一个感受,一个是广东省的这次展览规模有这么大,而且作品有这么好,原来我以为我对广东省的陶艺现状比较了解,因为一直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之前还开玩笑说不来参加展览也知道它会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一次一来就感到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作品确实在观念上有很大的进步,最关键的是我看到了呈现效果最好的展览。同样是陶艺的材料,用什么东西,这是很重要的问题,这已经超越了陶艺的技术层面,已经超越了以前很多的工艺美术师、艺术家,他们做完了作品就以为他们的作品完成了,但实际上远远不够,作品做完了实际上是一个单纯的形态在那里,还需要周边的形态去丰富它,还有你个人的想法也并不是完善和完整的。

这次的某些作品,如果单一来看的话,还是比较粗糙,但是它呈示了矛盾的一个层面上,那种感觉就不一样。这里面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好的事情,这一个展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它不像是一个大杂烩,不是简单地堆成一堆,再好的作品不能像个垃圾堆一样处理,需要很好的光线。

我最近带学生看了汝窑的作品,上了一课,需要灯光,这样的话那个作品从内到外可以看得非常好。现在在故宫看到的就是黑洞洞的一切,它在空间占有的力量和艺术感里,全部被这种微弱的光线和粗糙的制品干扰了。同样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我自己看到的,所以我就把它说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那这一点,美术馆做的尝试,或者是陈设方面,它已经升华了这些作品。这些真得感谢这个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因为他在陈列的时候把这些作品升华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当你的作品完成之后,如何让它在这个场显出它的真正艺术魅力,艺术真正的价值是“完整地”呈现它的人文感染力,所以这是这次展览给我的一个很大的刺激。

那么,好处说完以后,我觉得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必须呈现出来的,大家都在说好的以后,也应该有人说不好。这个展览分几个层次是非常好的,第一个它把全国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不管是大还是小,重要的都请来了。另外还有一个港台的。实际上这个对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人的视线比较有天然的敏锐性,它不需要文字,你去看就知道了,由此而来带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广东省的陶艺进步这么大的情况下,应该有一个小问题出来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材料呈现相对单一。这个单一是跟地域有关,比如说一个是佛山,佛山是一个产区,所以很多人习惯于用这种材料,也习惯于用这种材料的表现语言,这里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其实有一个人有力量做到这一点,是很好的,但是当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都在做这样一个东西,而且都在做这样一个东西的时候,几百件东西放在一起展览,视觉很容易疲劳,你非得靠得很近,琢磨得很细你才觉得这个作品好。那么,它首先在当代性上就缺乏了,观者并不那么容易进入这个系统并且被它感染,所以我觉得在材料的挖掘方面还缺乏了一些。

第二是烧成。烧成还是比较单一,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人去完整地实践它的话,这就会有问题了。这个问题恐怕非常明显的就是在整个陶瓷产区,陶瓷艺术创作的当代性和艺术创作方面,会很容易地被别人拒绝。这个拒绝就会让人孤立——这种孤立会使你变成工艺家而不是艺术家。艺术家还有一个心胸的问题。艺术家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很容易吸收不同人的意见,吸收不同的文化涵养,但是工艺家可能不是的,这不是他本身的错误,是因为他长期在做这种作品的时候,被自己的手法所迷恋,所以他欺骗自己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但是当越来越固化这种形态,他就会认为只有他的东西好看,而别的东西就不好看。他们也很容易受伤害,我们的东西拿出来以后,他会想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做了这么多作品,你们为什么觉得我是工艺作品而不是艺术作品。他受伤害了。人一受伤害就会害怕,害怕就会保护自己,那么就会拿自己的行业特性来回敬人家,这个时候人家就不跟你玩了,那么变成一个什么概念,陶瓷艺人永远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自己跟自己玩,而不可能太容易进入一个文化大圈子里面跟大家一起玩。这就是这个展览给我一个好的印象和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韩国陶艺大师孔荣来来景德镇举办个人陶艺展


11月11日晚,韩国陶艺大师孔荣来个人陶艺品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开展。市政府副市长黄康明,老同志马宁,美术大师刘远长等出席孔荣来个人陶艺品展并剪彩,黄康明在开展仪式上致辞。

黄康明首先代表市政府对对孔荣来先生个人先生画展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景德镇是千年瓷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陶瓷艺术家、能工巧匠,他们为世界陶瓷文化、陶瓷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也注意到,韩国力川作为在韩国有着陶瓷历史的名城,同样也培养了一批大的、多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们也为韩国的陶瓷文化也做出了贡献。今天,孔荣来在景德镇举办个人陶艺展,我们深信:这将对加强景德镇和韩国的陶艺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以推动两地的陶瓷文化交流、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世界的陶艺发展。我们还不遗余力的为加强景德镇和韩国的陶瓷文化陶瓷艺术的交流作出努力。为两地的艺术家共同继承、创新发展当代陶瓷作出努力。对此,我们高度赞赏。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出席这个陶艺展特别,预祝孔先生个人陶艺展在景德镇的展出和先前在韩国、在日本的陶艺展同样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来自韩国的孔荣来陶艺大师一直致力于自己的个人作品展,通过各种活动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此次景德镇个人展是他继上海个人展后的第二站,主要展示的陶瓷作品以自然为主题,表现手法突出自由、无约束,在自然风格的青瓷作品中又流露出新颖的陶艺技法。在开展剪彩上,他用韩语说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的个人展,并表示,我会用我的作品来向大家表示诚挚感谢!

孔荣来陶艺展在该市为期一周,市民可以前往雕塑瓷厂的展馆免费参观。孔荣来在景举办陶艺展,会带来各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一些潜在的经济效益,加强中韩两国陶瓷文化和陶艺创作的交流与沟通。

台湾的景德镇:莺歌陶瓷老街


莺歌陶瓷老街艺术化

 莺歌陶瓷老街简介

莺歌陶瓷老街位于文化路以及尖山埔路上一带,为莺歌陶业最早聚集地,早期窑厂林立,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年的历史,早期生产技艺皆是由大陆师傅所流传,使用的而坯土皆采自於尖山附近,使得尖山埔地区成为名闻全国的陶瓷重镇,也让莺歌冠上“台湾景德镇”之美称。

莺歌陶瓷老街最著名的是在这有一根约有30年到40年的老烟囱叫“四角窑”,还有另一种美称“隧道窑”,但随著时代之变迁已逐渐消失殆尽,目前莺歌陶瓷老街所赋予人之第一印象,是传统及现代建物的相互交错。

莺歌陶瓷老街艺术化

莺歌陶瓷老街於民国89年在市府的重新规划下,入口有一座仿文化路成发居的闽南式红砖建筑,还有一只铁制的艺术莺歌鸟;从前弯曲的尖山埔路经截弯取直并铺上岩石改变成330之徒步区;道路旁原本老旧的陶瓷厂房也重新规划整修,改成营业用的商店,莺歌陶瓷老街共有一百多家陶瓷商店,宛如一座生活陶瓷博物馆,有各具特色的精致艺术中心、大宗餐具专卖店,还有经营好几代的老莺歌陶瓷世家,及工厂直营商店,另外陶艺家工作室,随处可以与艺术相对话。

莺歌陶瓷老街也为了整齐统一路灯、咖啡色遮雨棚,各商店的门柱并加以红砖柱妆点、绿色植物错落其间并结合当地产业的素材如陶瓷座椅、陶制垃圾桶等等。由於莺歌陶瓷老街整体效果不错,也提升当地整体休闲及环境品质;莺歌的陶瓷主要可分为五类:艺术陶瓷、建筑瓷、卫生瓷、日用瓷与工业用陶瓷等,莺歌陶瓷老街陶瓷艺品林立的商店,陈列的作品如:仿古瓷、结晶釉、文趾陶、茶具组、陶瓷餐具……等等,但各种琳琅满目的陶瓷产品不一定是莺歌出产的,为因应市场昀需求及环境的因素,所以商店所贩售的产品大多是外来的,有自大陆、马来西亚、日本退流行的餐具等等。

莺歌陶瓷老街乐趣多莺歌陶瓷老街在假日时还会不定期举办活动表演,在平常中午12点至下午5点及周六、日全天是人行徒步区,禁止车子通行。另外也有陶瓷新品展售,飘著茶香、咖啡香,莺歌陶瓷老街是购物休闲多功能街区,莺歌当地饭店为因应莺歌旅游观光潮流,莺歌饭店、莺歌旅馆、莺歌民宿、莺歌汽车旅馆业者们的服务也越来越优质,为了就是让莺歌旅游、莺歌观光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莺歌旅游,还有许多旅馆饭店与民宿业者使用饭店线上即时订房系统,透过安全的线上交易,即可预先指定莺歌饭店、莺歌旅馆享受莺歌陶艺之美。

贺州经贸交流团考察台湾莺歌陶瓷产业


讯:4月22日上午,贺州经贸文化交流团从台北市赶赴新北市莺歌镇,考察莺歌陶瓷产业发展情况。

位于新北市最南端的莺歌镇,为台湾陶瓷业最早聚集地,陶瓷工艺到目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陶瓷制造工业发达,生产制造的主要陶瓷产品可分为艺术陶瓷、建筑瓷、卫生瓷、日用瓷与工业用陶瓷等五大类,被人誉为“台湾的景德镇”,由陶瓷制造进而发展出陶艺文化产业,并大力带动了当地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当天,贺州经贸文化交流团一行考察了别具特色的莺歌陶瓷博物馆、陶瓷老街,并来到位于莺歌陶瓷产业园、台湾最大的陶瓷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访问。在该公司产品展览馆,每一块陶瓷产品都可以让人叹为观止,精美的产品透露出前卫的产品设计理念、先进的陶瓷生产工艺,使人开阔视野,开启思路、收获巨大。从产品艺术创作,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再到品牌宣传推广……贺州市交流团成员们与和成欣业公司的陶瓷工艺大师、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贺州市拥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如何用他山之石攻贺州之玉,全面加快贺州市陶瓷产业转型发展也成为贺州市交流团成员们心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参访期间,贺州市交流团与该企业相互赠送了礼物,并邀请该企业到贺州考察观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在年内组团到贺州考察陶土资源和陶瓷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大陆与台湾新视点:文化产业对接成为闽台合作新亮点


从“文化往来” 到“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

福建独有的祖地文化特色,成为连接闽台两地民众感情的文化纽带。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持续升温,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界开始携手打造文化产业链,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如今,文化产业对接已经成为闽台合作的新亮点。

从“文化往来” 到“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

福建对台交流具有“文缘”优势,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是闽台民众的共同“精神财富”。“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台湾民众的生活习惯、信仰是闽南文化的延伸。台湾文化既延续了闽南文化的精神,又推陈出新。”

2005年福建省政府公布的10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40多项与台湾密切相关,许多在台湾广为流传。歌仔戏既是福建的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台湾的主要地方剧种;闽南一带盛行的梨园戏,在台湾也有热心的观众;木偶雕刻、闽南歌谣、南音、妈祖信仰……无不承载着两地共同的文化诉求。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基础,闽台文化交流往来频繁。林丰正率团参加了今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泉州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文化节有来自台湾的南音社团、歌仔戏剧团、南少林武术团、专家学者等300多人参加。

闽台两地文化演出市场红火,各类演出团体频繁“登台”,台湾表演机构也接踵赴闽带来各类节目。记者从福建省文化厅获悉,2009年福建办理闽台文化交流项目37批、3602人次(不含营业性交流演出项目),其中赴台28批1035人次;来闽9批2567人次,交流人次同比增加50%。

一年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这为闽台文化产业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从“文化往来”到“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闽台文化交流再次向前迈了一步。

闽台文化产业 多层次全方位对接

福建德化县于去年下半年携手台湾导演李力安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瓷魂》,展示传统深厚的瓷文化。德化县县长李辉跃表示,德化规划建设德台陶瓷文化创意园先行试验区,加强德化与台湾莺歌镇陶瓷产区的合作,促进两地产业对接。

在福建寻求与台湾进行文化产业合作的同时,台湾文化界也频频向大陆伸出“橄榄枝”。2009年,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台北县开辟了专门展区,展示其陶瓷、金属工艺和动漫产品等。台北县文化局副局长邱建发说,政府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来促进两岸文化产业的对接。

阅读延伸: 台北故宫推出中国历代陶瓷常设展

台湾的景德镇:莺歌陶瓷老街

痴迷台商闯出瓷酒瓶创意天地 创意来自咖啡杯

探访“台湾景德镇”莺歌:“点土成金”二百年


台北县的莺歌镇,以盛产陶瓷著称,有“台湾景德镇”的美誉。当地史料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福建泉州吴姓家族渡海来台,就地取用当地的田土烧窑制陶,自此开启了莺歌人“点土成金”的历史,至今已二百余年。

走进莺歌镇,仿佛置身陶瓷世界,街道两旁,到处都是陶瓷商店,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令人眼花缭乱。镇上的建筑、街头的艺术品、吃饭的器皿甚至桌椅凳子,在这里你所看到和接触的一切,似乎都打上陶瓷的印记。

莺歌镇陶瓷文化观光发展协会理事长许明彻先生介绍说,早期莺歌的窑业,基本上为家族式的生产结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的也都是厨房用具之类的传统粗陶产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莺歌开始增加了工业用陶瓷产品的开发,并逐渐引进资本化、专业化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陶瓷打开外销局面走向国际,莺歌也日益突出成为台湾陶瓷生产的重镇而被誉为“台湾的景德镇”。及至八十年代初,受台湾经济起飞刺激,莺歌的陶瓷工厂数目更是激增,极一时之盛。

现在,人口约八万人的莺歌镇,拥有八百多家陶瓷工厂。其产品大约可分为五大类,除了近几十年新兴的艺术陶瓷外,还有壁砖、瓷砖等建筑瓷,脸盆、马桶等卫生瓷,茶具、碗盘等日用瓷,以及瓷牙、耐火材料等工业用陶瓷。

走在莺歌街头,会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传统建筑与现代大楼相互交错比肩。许明彻先生说,早先的莺歌烟囱林立,但随着陶瓷业走向现代化,不少传统烧窑及烟囱已逐渐拆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陶瓷工厂。如今的莺歌,仅剩下数座传统窑厂遗址供后人参观。

莺歌镇现有数百家陶瓷商店,镇上有一条陶瓷老街,全长仅二百五十公尺,却进驻了约八十家陶瓷店。同行的台北“国父纪念馆”副馆长曾一士先生笑谓:“按大陆风行的叫法,这里应该叫‘陶瓷一条街’才对。”

老街是一条徒步街,看起来一点都不老,据说每逢节假日,来这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喜欢陶瓷的来客,到这条被陶瓷艺品占领的老街寻宝,多半不会空手而回。

莺歌有好几处陶艺教学馆,喜欢亲手尝试制陶工艺的游客,可以到这些场所参与一把,现场都会有专业人员从旁指导。游客从定中心、开洞、拉高、成形玩到“修坪”阶段,之后的上釉、窑烧则交给店家来完成。如果你需要自己的作品纪念,店家则会以邮寄的方式将你的作品送达。

为保存文化遗产,莺歌镇在二○○○年建成了台湾首座陶瓷博物馆。这座一共五层、占地一点二公顷的博物馆,具有典藏、保存、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目前已成为莺歌地方产业及文化特色的标志。

许明彻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受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台湾的陶瓷产业也不太景气,莺歌的一些陶瓷师傅开始被迫转行,部分有实力的陶瓷业者则到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的天地。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台湾莺歌首次举办大陆当代陶艺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台湾莺歌首次举办大陆当代陶艺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