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探访“台湾景德镇”莺歌:“点土成金”二百年

探访“台湾景德镇”莺歌:“点土成金”二百年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1

景德镇古代瓷器。

台北县的莺歌镇,以盛产陶瓷著称,有“台湾景德镇”的美誉。当地史料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福建泉州吴姓家族渡海来台,就地取用当地的田土烧窑制陶,自此开启了莺歌人“点土成金”的历史,至今已二百余年。

走进莺歌镇,仿佛置身陶瓷世界,街道两旁,到处都是陶瓷商店,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令人眼花缭乱。镇上的建筑、街头的艺术品、吃饭的器皿甚至桌椅凳子,在这里你所看到和接触的一切,似乎都打上陶瓷的印记。

莺歌镇陶瓷文化观光发展协会理事长许明彻先生介绍说,早期莺歌的窑业,基本上为家族式的生产结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的也都是厨房用具之类的传统粗陶产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莺歌开始增加了工业用陶瓷产品的开发,并逐渐引进资本化、专业化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陶瓷打开外销局面走向国际,莺歌也日益突出成为台湾陶瓷生产的重镇而被誉为“台湾的景德镇”。及至八十年代初,受台湾经济起飞刺激,莺歌的陶瓷工厂数目更是激增,极一时之盛。

现在,人口约八万人的莺歌镇,拥有八百多家陶瓷工厂。其产品大约可分为五大类,除了近几十年新兴的艺术陶瓷外,还有壁砖、瓷砖等建筑瓷,脸盆、马桶等卫生瓷,茶具、碗盘等日用瓷,以及瓷牙、耐火材料等工业用陶瓷。

走在莺歌街头,会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传统建筑与现代大楼相互交错比肩。许明彻先生说,早先的莺歌烟囱林立,但随着陶瓷业走向现代化,不少传统烧窑及烟囱已逐渐拆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陶瓷工厂。如今的莺歌,仅剩下数座传统窑厂遗址供后人参观。

莺歌镇现有数百家陶瓷商店,镇上有一条陶瓷老街,全长仅二百五十公尺,却进驻了约八十家陶瓷店。同行的台北“国父纪念馆”副馆长曾一士先生笑谓:“按大陆风行的叫法,这里应该叫‘陶瓷一条街’才对。”

老街是一条徒步街,看起来一点都不老,据说每逢节假日,来这里的游客便络绎不绝。喜欢陶瓷的来客,到这条被陶瓷艺品占领的老街寻宝,多半不会空手而回。

莺歌有好几处陶艺教学馆,喜欢亲手尝试制陶工艺的游客,可以到这些场所参与一把,现场都会有专业人员从旁指导。游客从定中心、开洞、拉高、成形玩到“修坪”阶段,之后的上釉、窑烧则交给店家来完成。如果你需要自己的作品纪念,店家则会以邮寄的方式将你的作品送达。

为保存文化遗产,莺歌镇在二○○○年建成了台湾首座陶瓷博物馆。这座一共五层、占地一点二公顷的博物馆,具有典藏、保存、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目前已成为莺歌地方产业及文化特色的标志。

许明彻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受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台湾的陶瓷产业也不太景气,莺歌的一些陶瓷师傅开始被迫转行,部分有实力的陶瓷业者则到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的天地。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北方瓷都”点土成“金”


站在法库县城东部一处丘陵向下俯瞰,一座座比肩而立的现代化厂房,一幅幅塔吊挥舞、运输车熙来攘往的建设场景勾勒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工业园区。“两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苞米地。”法库县陶瓷工业城管委会副主任孟庆坤说,这个陶瓷城的“横空出世”让法库人自己都有些吃惊。

仅仅两年的时间,“北方瓷都”作为法库另一个响亮的称谓声名远播,已经有九家企业的14条生产线在陶瓷城内开足马力;明年这里还将有50条生产线投产,100条生产线开工续建,日益庞大的法库陶瓷产业集群生机盎然。瓷土变“瓷金”

世代耕作的法库人原来忽略了法库竟是一座难得的“宝库”,那深埋于地下的30多种非金属矿长年沉睡着。进入21世纪,当这个农业大县意识到要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时候,丰富的瓷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发展陶瓷工业。除了瓷土之外,法库高岭石、长石、方解石、硅灰石等矿石的储量之大、品质之高在全国都极为罕见,而这些都是生产优质陶瓷必不可少的原料。

为了“点土成金”,法库县的招商团队遍访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240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并分别在淄博、泉州、温州和沈阳召开大型专题招商会,邀请20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到法库考察,推介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

目前,法库陶瓷城已经与31家陶瓷生产企业签订了108条陶瓷生产线合同,其中已开工建设80条,竣工投产14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3500万元。遍地的瓷土真的变成了“瓷金”。

据介绍,已投产的14条生产线直接安排就业2300人,而明年的直接就业人数将突破8000人,与此拉动的采矿、建筑、运输、餐饮等其他相关产业实现的就业人数将达到3万人。到2010年,当陶瓷城的生产线达到300条时,法库县自己的劳动力可能满足不了用工需求,“北方瓷都”对周边县市的辐射效应会更加放大。改写“南砖北运”历史

“南有佛山,中有景德镇,北有法库,沈阳要构建这样三足鼎立的格局。”来自山东的一位投资者如此评价。而福建“冠盛”的企业经营者更盛赞“北方瓷都”会改写“南砖北运”的历史。

也正是源于这样的信心,“冠盛”在去年5月份从营口搬迁到法库,并义无返顾地从一家营销型企业转型为生产型企业,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两条通体地砖生产线,年产600万平方米地砖,目前在东北市场上供不应求。

沈龙瓷业是山东崔军集团在法库建设的第一家陶瓷企业,总经理王聪书说,该集团之所以在两年间多次追加投资,就是看中了法库的统筹规划和综合集聚效应。他认为,我国各地陶瓷生产多是“单打一”:佛山生产内墙高档瓷砖,浙江温州生产卫生洁具,山东生产地面砖,景德镇生产工艺陶瓷,唐山生产电陶瓷,惟独法库正在有序地引进上述各个不同门类,因而“北方瓷都”最终应该成为中国陶瓷产业的集大成者。

“法库地下有宝库,法库开发是淘金。”法库县县长王凤波慨叹,“北方瓷都”的建设改写的不仅是“南砖北运”历史,还将改写整个法库县的历史。

探访台湾剪瓷雕


到过台湾的人如果留意一定会发现,台湾大大小小的古建筑物上都有剪瓷雕的缀饰。

何为剪瓷雕

剪瓷雕乃选取颜色鲜艳的彩釉瓷碗、瓷盘,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照需要用钳子、木锤、砂轮等工具,剪、敲、磨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用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壁画。它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其塑像造型的精妙、精巧、精湛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据载,这门独特的工艺,是古代福建东山岛建筑师被聘请到隔海相望的台湾建庙宇而流传下来的。

多种艺术的融合

剪瓷雕分为平雕、立体雕、叠雕、半浮雕。平雕着重于构图,一般用于近景;叠雕则多用于高处屋顶的龙凤走兽、水族飞禽和花卉树木,用片片彩瓷表现凤毛麟角、红花绿叶,无不栩栩如生。立体雕难度最大,如古装戏剧人物。像武将的盔甲、文官的蟒袍、才子佳人的宽衣窄袖,采用立体雕效果最好。立体雕须先用硬度强的铁丝或竹篾做骨架,敷上用黄麻茸或稻草茸和着红糖浆拌成的粘性泥灰,打好泥塑坯形。而后,再粘贴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剪瓷片,仅一个指头就需要制作半天。剪瓷雕艺术融合了泥塑、绘画、雕刻之所长,色彩艳丽,不易剥蚀。每一组作品既有绘画的色泽感,又有雕塑的立体感。

福建东山岛的剪瓷雕名匠是已故著名画家林少丹先生,他早年跟随父兄学成一手好手艺,至今闽南地区修葺的许多古建筑物也都留有他的佳作,后来又涌现出孙齐家等艺匠。这两大家的手艺,互映光辉,各有声色。多少陈迹往事都灰飞烟灭了,但是,剪瓷雕依然风采不减,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几多情思与挽留。

景德镇瓷器驰名欧洲数百年


景德镇气候湿润,温润中透着凉意,尤其是江南5月,繁华盛开,泥土沾染上花香和晨露,摸在手上很黏,这样的土质尤其适合做瓷器。

景德镇瓷器玉润透明驰名欧洲几百年,据说最繁荣时,围绕瓷器产业有近200万人,可是现在的景德镇与中国其他城市并无太大区别,到处是推土机和飞扬的尘土,景德镇昔日荣光已不复存在,只是从街上一些瓷器店铺,可以看到景德镇昔日辉煌。

拐过几个街道,进入僻静的景德镇文化街,在古树掩映下,是一排红墙绿瓦的古建筑,这就是景德镇御窑遗址,历史的清幽迎面扑来,著名的御窑工艺博物馆就坐落于此。

600年瓷器隧道

“出于对传统制瓷工艺的热爱,向元华先生于2008年投资了御窑工艺博物馆。”讲解员不无骄傲地说,很多想了解中国御制瓷器的学者、专家,都喜欢到这里来。

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把传统工艺和600年瓷器文化浓缩在一个空间”。御窑工艺博物馆馆长向元华说他与设计师冥思苦想,想出了“时光隧道”这个概念,隧道里的瓷片都是出土的御窑瓷片,分不同的历史时代陈列。

经过“时空隧道”以后,博物馆还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观众展示御窑制瓷的历史和传承,制瓷成型、彩绘、填色的工艺流程,以及历代帝王管理窑厂、官员监督工匠制作的历史资料等。

另外,博物馆还展出了一批御窑遗址考古的重要成果,包括大量瓷器标本、落选的贡品及修复后的御窑珍品,有些甚至称得上是“绝世孤品”。

仿制是对历史的追问?

向元华出生于制瓷世家,他几乎是呼吸着瓷器长大的,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就是制瓷作坊,恰恰是在“文革”时,这些作坊和手工艺人消失了,如何把断裂的工艺续接上,向元华说他用了几十年时间研究传统工艺,然后像导演一样,把这些艺人组织起来,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仿制,所以才创造了“元华堂”这个品牌,元华堂属于高仿瓷中的高端品牌,主要用于领导人出访礼物和高端中式会所,让大家可以直观看到中国御制文化的优雅精致。

说起现在拍卖市场赝品泛滥,是不是有人把仿古瓷弄到了拍卖市场欺骗消费者,向元华认为这一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尤其是当代古陶瓷市场流通渠道较为复杂,大部分古陶瓷本身的出处就难以得到全面考证,而且古陶瓷的历史跨度之长、涉及品种之多、待研究的领域之广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界、业界以及收藏爱好者共同探讨和思考的。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片面地把仿古行业与造假制赝品混为一谈,更不应该把古陶瓷市场部分不良商业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用来否定仿古艺术瓷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两者从出发点上就有本质的区别。现代仿古同样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形式,仿古与创新更是每个时代工艺传承和再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制瓷人完成了一系列对古代传统的追寻、追问、追思、追创。

在现代,好多电影拍摄、仿古装潢、主题会馆建设,都需要技艺考量、复原再现古代风貌的仿真瓷器,这些仿真瓷器的价值和价格可以紧随被仿品。但在市场需求下,很多厂家开始大量生产工艺拙劣的仿冒品,使得人们对仿制品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错觉,觉得仿制品就是次品、就是赝品,这其实是对仿制品深深的误读和伤害。

向元华认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事情都在做减法,于是速成品大行其道,但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需要“慢活”的生活理念。所谓“精工出慢活”,他认为真正的工艺品是靠精益求精的态度、丰盈充实的内心以及精华的工艺共同打造的。而御窑瓷器无不是这种极致生活的典范。

“工业瓷质碗、盆、茶杯等工业化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让生活品质得以保障,那么品质之上,就是一种品位的需求。御窑瓷器不仅在品质上非常过硬,在品位上更有着其它窑烧所没有的‘品位优势’。譬方说我们御窑厂每年生产2万件瓷器,最后剩下才2000多件,淘汰率达百分之八十多,它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因为基本的形、貌不符合御窑品质基准的瓷器外,连那些神韵不符合的‘有品质’的瓷器也都要被打碎,从而保证了御窑瓷器的精品价值。”

提到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生活对接?它是延续的成分多还是需要创新?向元华认为,特别是像瓷器制造这种走过了好几个世纪的技艺,决不能舍本求“新”,因为这种没有根基的新弄不好就会成为“妖魔化”的新。

随着岁月流逝,很多中国文化和技术都在不断失传。从“实用”角度来说,工业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实惠,但从艺术文化角度来说,工业化却又压抑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纵了我们的审美底线,并不适合艺术可持续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却能弥补工业化的这种缺憾。

京城五成景德镇瓷器是假货


京城五成景德镇瓷器是假货

 真假混售误导消费者产生“捡漏”心理商报讯近日,记者从朝阳区一家经营工艺品的市场了解到,新华社报道的景德镇出现的假“景瓷”目前也困扰着京城瓷器市场。据新华社消息,“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某些陶瓷市场出现了将假冒伪劣“景瓷”和真正的景德镇瓷器混杂销售的现象,让普通的消费者真假难辨。记者走访京城一些旧货、工艺品市场发现,这些假“景瓷”已对京城瓷器市场产生了影响。朝阳区某工艺品市场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员很肯定地指出,这些假“景瓷”日前已流入京城市场,并对真品销售造成了冲击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他介绍说,从几百元到千元这个价格区间的瓷器比较容易出现假货。对价格较低的瓷器,消费者一般不会太认真地去追究真假,而价格较高(如几万元以上)的瓷器,买主在购买的时候会比较谨慎,一般要做多方调查、鉴定,或带上懂行的朋友等。同时,假货的成本一般不到真品的50%。据专业人士估计,目前北京市场上假“景瓷”的销量要占到整个市场景德镇瓷器销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其对真品市场的破坏力绝对不可低估。据介绍,之所以有许多消费者明知现在北京市场有为数不少的假“景瓷”,而仍然热衷于购买,是因为目前假“景瓷”的经销点也并不全是假货。一位石景山区某工艺品市场的经销商说,如果某个经销点全是假货就不好卖了,一般都是真假混杂销售,比较容易取信于消费者,有时真假掺杂还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捡漏”心理。该市场管理人员介绍说,目前销售假货瓷器以个人行为为主,同时因为有关部门对游售行为打击力度较大,假货瓷器一般均在固定地点销售。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假“景瓷”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镇制瓷,各地陶瓷市场的不法经营者,利用广大消费者喜爱景德镇制瓷的心理,用一些低劣的外地瓷与混杂在一起销售。二是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三是对作者的身份任意拔高以抬高陶瓷作品身价。市场管理人员介绍,消费者购买几百元、几千元左右瓷器主要是作为礼品,或摆在家里作装饰品,这一层面的消费因缺乏专业理念,因而也促使经销者将假货充斥其中。S021相关链接:识别真假“景瓷”二招质量低劣的瓷器,使用后就会发现有的不耐高温,还有的会出现色釉脱落、开裂。然而从外表上看,他们与真正的高档“景瓷”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除对瓷器有较深研究的人以外,普通消费者很难识别真伪。专家支招:第一招是仔细看。景德镇制瓷素有“白如玉”的美誉,购买时可以先看看其瓷质是否白里泛青,如果是白中透着乳黄或其他杂色,那八成是低劣的瓷器。第二招是认真试。一试陶瓷敲起来的声音,景瓷“声如磬”,轻轻一敲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二试陶瓷是否够硬,景瓷都是高硬度瓷,用金属工具在陶瓷上一划,应该毫无痕迹。三试导热速度。景瓷是高密度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更加厚重,导热速度较慢。

台湾第一礼品瓷落户瓷都景德镇


台湾第一礼品陶瓷品牌法蓝瓷有限公司13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高新瓷园举行点火仪式,标志着法蓝瓷正式与千年瓷都景德镇联姻。

法蓝瓷公司总裁陈立恒在仪式上介绍,整个法蓝瓷园区占地约75000平方米,最大容量为2000名员工,预估未来三期工程完成后,每年约可创造出上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

陈立恒说,法蓝瓷之所以要在景德镇建立其高价陶瓷的制造中心,是因为景德镇劳动成本远比沿海便宜,相差约有四成;景德镇市政府也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陈立恒进一步表示,景德镇瓷器的地位仍居世界翘楚,在拍卖市场价位仍高得惊人。在景德镇设厂,法蓝瓷的品牌还可以挂上“景德镇制”,这将产生双品牌作用,在无形中提高了价值。

陈立恒非常看重景德镇千年以来形成的人文艺术积淀。“在景德镇,每个人的修养都很高,很多人会绘画、作诗,这样能产生好的创意和设计,这就是景德镇的竞争优势。”他说道。

法兰瓷是21世纪初世界顶级陶瓷礼品业中一个崭新的品牌,在2002年纽约礼品展中以“蝶舞”系列获得了该展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改变了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法兰瓷为高温釉下彩的瓷器,结合了欧洲艺术与东方气息,瓷器以华丽、浪漫、优雅和精致的表现力著称于世。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法兰瓷在全世界拥有了5000多个营销点。创始人陈立恒在台湾被誉为“陶瓷大王”。

探访 ▏隐居景德镇乡间的贵州艺术家李玉端


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这帮“老鬼”级的艺术家中,李玉端绝对是最有故事的人。从中学打架被开除,到最早在圆明园画家村画画,接着从事教师职业,再到做餐饮文化,个个都是精彩的传奇。他一直以自我放逐的方式挑战和逃避现实的残酷,但每次却最终又迎来更残酷的现实。他做的每件事都如上天入地般的痛并快乐。我不知道人的一生要有多少次逃离,才能解决困惑,但李玉端选择的各种方式却让人羡慕不已。作为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雕塑教师,第一次远离学校,就做了一件让人到现在还在津津乐道的事情——在北京和另外两个贵州籍艺术家开了著名的“三个贵州人”歺厅,成为京城演艺界、文化名人常聚的场所。但身为艺术家的他,除三天两头想着怎样学新菜,还要到景德镇烧制他的作品,来往奔波若干年。最后干脆把家搬到了景德镇,当起了在景德镇的贵州人,转眼已有十六七年。除了回贵阳到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在江西景德镇专心做他的创作。近年来他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展览和画廊亮相,被藏家收藏,成为中国以瓷雕为媒界的重要当代艺术家。

他的作品柔软而光滑,却带着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性幻觉,仿佛那无能的肌体只能靠幻想才能获得满足,自嘲自娱的心态弥漫在作品中,看似人间的仙境,其实不过是现实中的白日梦。

李玉端表面上给人有些“匪气”,但他为人仗义,他的朋友什么人都有,很杂,但大都是真正的朋友,是各个行当中的精英人物。他一旦出些小状况,总会有朋友慷慨解囊。他看似经历复杂,让人敬畏,但坐下聊上半小时就能知道他是那么简单而直白。当然也要看是什么样的人和他聊。我们认识的时间很长,但和他相处的日子并不多,因为他长期在外漂着,可每次相遇从未感到陌生,有一种亲切感,因此我们各个时期都保持某种联络。他是那种处起来特别舒服的朋友,就像他现在虽然在景德镇安了家,但总会有不远千里去看望他的朋友。加上他现在工作室又安在那人间仙境一般的地方,一年到头少不了人来人往。

李玉端的工作室在离景德镇市区约十五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里,是一栋由他亲自改建的独特建筑,周围只有六七户人家。两年前我来时他还住在景德镇市里一个很好的小区里,这次一来才知道他把城里的房子卖了,彻底搬到乡下。这个远离尘嚣的山野居所,除了早上叽叽喳喳的鸟儿叫声吵个不停,极难听到其它杂音。这是一个艺术家们人人向往之地,但并非所有人能真正待得下去,用他的话来说是需要熬得住的,李玉端非常清楚自己的选择,他说他已经看清接下来要走的路,心有所归,才能找到安顿自己灵魂地方。

李玉端是个内心极其强大的人,很少有恐惧的时候,和他聊天、看他的作品,你很难想象他曾经历过那么曲折离奇的事情。他是那么的渴望生活,对情感的表达如丝绸划过风中,除留下了记忆,还带来了那淡淡的伤感,就像心爱的人只能留在梦中一般。在他的作品中,常用死亡的元素表达爱的破碎与回归,当你把它捧在手里相互凝视时,你会获得心灵的瞬间释然,那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开满了理想之花的天堂,原来死亡也可向往。看他放在工作室巨大桌面上还未完成的新作,浪漫中浸湿了传统,浸湿了人性,也浸湿这个初夏。他作品总是萦绕着情色的气氛,一种玩世的心态,柔情中带着一声呐喊。就象他做的一手好菜,视之养眼,食之有味。他外表让人想起那些江湖老炮,内心却很文青,工作室、汽车里总是飘荡着九十年代北漂人爱听的歌。

他从贵阳带回去的一只小狗,取名“贵皮”,出自贵州下司,被列为世界名犬,到景德镇也快两年了,现在已成为他们夫妻俩生命中的重要一员。那日我拍了一张贵皮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大家嘲笑贵皮像极了主人,哈哈,真有点“不是那个人不进那家门”的意思。贵皮在工作室总是优雅独步,性情温和,一旦放出去就会野性大发。说到这里又不自觉的想起艺术学院的那另外几个“老鬼”艺术家,性情中总是带着野性,时常保持着某种愤怒,用作品审视人性和当下。这就是他们的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

对于这样一个四海为家的艺术家,如此坦然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让人敬佩。他只想和世俗的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想这也许还是一种逃避,却又在酝酿着再一次蜕变。

台湾瓷乐团亮相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在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来自台湾地区与韩国的瓷笛演奏者身穿民族服装,吹奏瓷笛,形成瓷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开幕式上,来自台湾地区和韩国的瓷笛演奏者与景德镇第一小学的200名学生分别演奏了曲目《高山青》《阿里郎》与《北京欢迎你》。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大陆,但音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有机会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演奏瓷笛觉得非常兴奋。”台湾嘉义陶笛合奏团团长刘玲伶说。

“在台湾,很多孩子从幼稚园开始就学陶笛。我觉得陶笛携带方便、表演性好,很适合孩子学习。”刘玲伶说。她的合奏团中最小的还在读初中,最年长的已经75岁。他们都是瓷笛的业余爱好者,在节假日一起吹奏。

来自韩国的朴凤圭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参加景德镇瓷博会。他是韩国瓷笛音乐协会的会长,而且还计划在今年成立国际瓷笛音乐协会。

刘玲伶与朴凤圭之所以能与景德镇结缘,都是因为同一个人,那就是台湾陶笛文化交流协会的会员李焜刚先生。

“上小学时,地理历史课本中就介绍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所以当我对瓷笛感兴趣时就想到要来景德镇。”李焜刚先生说。

李焜刚在景德镇开设了合资企业—景德镇新立瓷笛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瓷笛。

“一颗小小的瓷笛就能打开孩子们音乐心灵之窗,满足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梦想,”刘玲伶说:“我以后还希望来景德镇,加深两岸瓷笛文化交流。”

景德镇品牌复兴的5点分析


与过去辉煌的历史成就相比,今天的景德镇已经明显落后了。

一、品牌知名度

有着1800多年历史,号称古代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景德镇,其声名远播海内外,自北宋景德元年至清代,景德镇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在国内外,景德镇几乎是中国瓷器的代名词。

潮州的知名度当然无法与景德镇相比,但潮州产瓷的历史也由来已久,在宋代潮州便拥有绵亘两公里的百窑村。

但与景德镇沉湎于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所不同的是,潮州瓷器在改革开放后,锐意创新,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在有着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的潮州商人群体的群策群力下,正步入名利双收的鼎盛时期。

二、品牌美誉度

瓷都景德镇是千年文化和工业文明铸成的世界品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无形资产。千百年来,景德镇瓷器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质地和声誉延续着光荣与辉煌。

然而,近年来,景德镇瓷器正在改写历史,最多时有4000多家陶瓷小作坊,不仅使景瓷产品系列化、配套化的优势丧失殆尽,还带来了层出不穷的假冒伪劣事件。此时的景德镇,已经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与景德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潮州等一批新型产瓷区的后来居上。1995年时,潮州陶瓷产业的规模与景德镇大致相当,5年之后,潮州已经坐拥1万多家民营陶瓷生产厂,很快形成了拥有工艺瓷、日用瓷、卫生洁具、仿古瓷、圣诞瓷、环保瓷、电子陶瓷等门类最齐全的全线产业链。在产品创新上,大量引进人才,不断加速工艺改造,甚至出现了潮州分管陶瓷工业的副市长亲自带队,到景德镇展开技术专家招聘的场景。大量技术专家及从学院毕业的学生,流失到潮州等沿海地区。

三、品牌忠诚度

由于景德镇瓷器长期作为贡品,改革开放前,景德镇几大国有陶瓷厂的产品多数由政府采购,其中相当部分是国家领导人出访的赠品,这使得的艺术性得到极大的认同。景德镇不少陶瓷世家制作的作品已是国宝级的,被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等收藏。有些被选作国家主席出访的国礼收藏在国外。应该说,景德镇艺术瓷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但在艺术瓷之外,景德镇在日用瓷上的进展几乎是一片空白。

景德镇瓷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在国企化整为零成为民营企业后,无法迅速培养出打开国内外市场的营销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景德镇的陶瓷企业自然而然地首先陷入价格战。比如,玉风瓷厂的名牌产品玉风走俏市场时,就有仿造厂商以王风、玉凤等鱼目混珠,价格上,真品卖5元,仿冒品则只卖2元,甚至1元。其恶果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迅速降低。

四、品牌联想

和丝绸、茶叶一道,瓷器曾经是中国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中国瓷业的象征。因此,在景德镇的瓷窑里烧制出来的,决不单是瓷土高温化学反应的工业产品,而是附载了中国传统工艺和审美文化的文化载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但像这样千年积淀、传承至今的文化载体,却是屈指可数。提到景德镇,其联想非常丰富:千年瓷都、贡品、中华瑰宝等。

然而,由于不能与时俱进,景德镇的品牌已经出现老化的趋势,就像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活力不再。如果不能为品牌注入新鲜元素,景德镇这个品牌将会与时代越走越远。

后起之秀的潮州陶瓷,正以其年轻、时尚、充满活力的形象,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代一起进步。

五、市场影响

景德镇在发展陶瓷产业方面的确拥有太多的优势,仅在1620年至1657年之间,景德镇就有约300万件瓷器运往欧洲。但如今,年出口额约2000多万美元,还比不上国内其它产瓷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

景德镇的衰落,一位景德镇的作坊老板认为是因为缺乏现代营销观念,没有专职的营销人员和策划人员。而这正是潮州人攻城掠地的拿手好戏。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探访“台湾景德镇”莺歌:“点土成金”二百年》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探访“台湾景德镇”莺歌:“点土成金”二百年》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