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潮州陶瓷转型:资源易枯竭 文化无止境

潮州陶瓷转型:资源易枯竭 文化无止境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4-20

陶瓷文化。

7月在上海举行的潮州陶瓷暨特色产品展销会上,一个直径2.15米的大瓷盘却拍出了180万元的天价,这就是“卖文化”的最好例证,如果没有文化含量,就是瓷盘再大,也难以卖出天价。一个瓷盘可能相等于几个卫生洁具的瓷土,但这个瓷盘的价值,如果用卫生洁具来衡量,至少要卖20辆大卡车卫生洁具产品。

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这是新思路,也是潮州发展的新方向;这个思路切合潮州的实际,也符合科学发展观。潮州过去的确存在着“卖资源”的发展现象,最典型的就是陶瓷行业。卖资源,资源只会越来越少。资源枯竭了,城市会不会荒芜,百姓就业问题怎么解决,潮州如何进行转型,转型的方向又在哪里?潮州骆书记的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为潮州转型指出了方向。

其实潮州要“卖文化”,有的是卖,而且卖它个千万年也卖不完。这是因为潮州的文化底蕴深厚,众所周知,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潮语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标本”,潮乐被誉于“东方交响乐”,潮人被叫做“东方犹太人”……这些都是“潮文化”中的经典,潮州还有那么多国宝单位,再加上牌坊街等一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得以有效推进,今后可卖的“文化”就更多。拿牌坊街来说,市里一次性投资很大,但卖的“文化”就可能是千百年。这种投资可能短期效益不大,但如果算起长期效益,那就一笔非常大的数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投资不仅当代人受益,且惠及子孙后代。

事实上,潮州不缺乏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缺少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水平。潮州的旅游资源不缺乏特色,但缺少发掘特色的视角、手段和展现特色的办法。只要通过挖掘、提炼和升华,就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如何“卖文化”的问题。

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白了,我们搞文化旅游节之意也不只在弘扬传统文化,更在乎富商游客的腰包。其实也没什么,比如潮籍富商掏腰包把家乡建设好了,让家乡人都致富,本身就是对弘扬文化所做的一种莫大的贡献。文化贩子也好,贩卖文化也罢,只要卖出去了,哪怕是卖了又买回来,怎么说也是为潮州增加GDP做了贡献。

应该说,潮州不缺乏“文化”,缺的是如何“卖文化”的手段,这个“卖”不同于菜农卖菜,“卖文化”的“卖”技术含量大,而且也要讲究大视野。没有大视野,难以大发展。潮州要大力“卖文化”,就要开阔视野,放眼世界,使潮州文化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酒好也怕巷子深”,所以说,再好的文化也要吆喝卖。这个吆喝就是大力宣传推介潮州文化,让宣传推介有声有色,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潮州旅游之特色,在世界上形成一种强势。以大视野构筑大旅游,真正打响文化旅游的品牌,使蕴含丰富旅游资源的潮州真正成为旅游强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文化力量、精神诉求成为抵御经济寒潮的思想武器。文化不仅是推进经济增长的精神支柱,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紧紧把握潮州市“潮文化”发祥地的独特优势,运用好这些经典文化,把传承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在“卖”字下功夫,就一定能“卖”出发展的新活力,把潮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卖”得更大更响亮。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潮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经验受关注


从传统的工艺制作到现在的推陈出新,从“中国瓷都”再到去年底刚刚获得“第一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昨天,省外经贸厅专门组织省内外主流媒体到我市调研采访,通过对示范基地的宣传,引导省内其他产业集聚区瞄准发展方向。

从2008年的8亿美元,到2010年的9.4亿美元,再到去年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3亿美元,潮州陶瓷产业出口在国际经济下行和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依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这与近年来我市坚持“一个车头引擎带动,四个轮子并驾驱动”转型升级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车头的引擎带动,指的就是潮州市委、市政府有力领导和有效政策支撑。创新驱动、品牌带动、市场联动、服务拉动并驾齐驱则从四个层次促成了转型升级的进程。在转型中,通过技术标准、创新体系、窑炉改造、废瓷利用、公共服务等六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我市逐渐摸索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新路。以窑炉改造为例,近几年投入的60多亿元资金让我市产区的单位产品能耗量逐渐下降,目前其数据比国内同行业平均能耗量低了10%以上。

记者团在与市外经贸等部门以及部分企业进行交流后,还到兴业、松发两家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记者们对我市推动绿色崛起转型升级、打造节能环保示范基地的转型模式给予很高评价。《南方日报》记者吴哲就认为,节能减排是潮州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亮点,值得大力提倡,她建议我市在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工作中,注重进行经验总结并进行适度的宣传,这样我市在将技术和经验推广出去的同时,也可以提升潮州陶瓷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而拓宽产品的销路。

应对出口危机 广东潮州陶瓷企业“绿色转型”


随着出口环境变化及国内成本压力增加,以劳动力密集、资源消耗大、外向依存度高为特征的陶瓷出口逐渐显现弊端。在陶瓷生产制造集中地广东潮州,众多陶瓷企业正面临严峻挑战。

记者连日来跟随广东省外经贸厅前往潮州陶瓷国家级示范基地走访获悉,当地正积极探索陶瓷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通过节能降耗和废瓷回收利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陶瓷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工艺应对市场危机。

潮州宏业陶瓷制作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极大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关乎企业存亡的重要因素。为了摆脱困局,企业对高耗能窑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使陶瓷烧成时间缩短4个小时,每吨瓷耗用液化石油气由原来的0.3吨下降为0.21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潮州龙头企业兴业陶瓷公司的厂房里,为了节能降耗,烧制陶瓷产生的余热也被收集起来用于烘干环节。负责人郭森镇介绍,其公司改造设备进行节能减排的投入已达到1.6亿元人民币,实现降低能耗35%以上。

潮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丁伟波称,该市2000多条辊道窑、隧道窑、智能梭式窑经过节能改造,年用气量由原来的140万吨降为100万吨,节气约40%,目前潮州陶瓷产区的单位产品能耗量比国内同行业平均能耗量低于10%以上。

陶瓷产业不仅高耗能,产生的废瓷垃圾也会对生态环境相当的污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潮州陶瓷业每年产生的废瓷垃圾近10万吨,为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当地也在创新废瓷及尾矿回收技术。

当地的富丽天奥石公司,便将废瓷、沙和碎石融合生产出新型环保的步道砖和空心墙砖,并在潮汕机场、省水利工程等大型建设项目投标成功;长城集团开发了物理增塑回收废瓷的方法,将废瓷回收加工后又还原成再生瓷泥,直接应用于陶瓷生产。

广东潮州是中国的陶瓷生产重地,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生陶瓷的年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0%、40%、50%左右。在国内外形势较为严峻的环境下,去年该市陶瓷出口达10.3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9.5%。

景德镇 资源枯竭性城市该向何处去


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环球行,在江西景德镇市瑶里镇高岭村,他看到当地人把脚底的土放入1300度高温的窑炉,烧成了贡奉给皇帝的陶瓷。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高岭土”,使其成为至今国际通用的陶瓷术语。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没有预测到,140年后他命名的这种瓷土经过自宋代以来的挖掘已近枯竭。2009年,以千年瓷都闻名的景德镇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资源枯竭性城市。

没有瓷土,这些年已经在内生困惑和外来竞争夹缝中挣扎的瓷都,该向何处去?

重振瓷都雄风,景德镇面临的选择太多:是沿续手工生产还是发展大工业生产?是培养本土企业还是扶持外来企业?是以日用陶瓷为主还是建筑、卫浴、日用、特种陶瓷全方位发展?在选择中瓷都考量着繁荣的路径。

景德镇是独一无二的,城区40多万人口却有10多万陶瓷产业工人,有做泥的,拉胚的,吹釉的,贴花的、画画的,烧制的,分工明确,手工制瓷是景德镇独特的风景。大部分国有瓷厂倒掉后车间租给了私人,就连街巷里也尽是手工作坊。艺术大师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他们的作品往往绝世仅有,即使偶尔有成批量的,大约也就百千件而已。

尽管有十万陶瓷工人,陶瓷产业在景德镇并不能真正成为支柱,昌河汽车、飞机等机械制造产业支撑起景德镇的经济和品牌。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土稀有的国有控股规模化日用瓷生产企业,月产量约50万件,而此前国有瓷厂红光瓷厂月产达到220万件。全景德镇有近万家陶瓷企业,但真正上规模的只有100家。规模太小是当地归纳的业落后的主要原因。

在许多大师级人物强调工业化生产会压制陶瓷艺术个性的时候,政府部门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台湾法蓝瓷将艺术融于日用品,无疑给了景德镇最大的震动。明明是一个盘子,却飞出一只蝴蝶,不是画在其中而是雕于其上。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冯双喜说,“它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思维和设计理念。它成功了并不只是靠个好政策。”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一个多月前,法蓝瓷与法国柏图合资的法柏日用瓷公司成功试生产。

法蓝瓷已进入全球6000个销售点,它似乎已经回答了流水线上的大工业化生产能否承载景德镇文化底蕴的问题。然而,景德镇的环境、资源、交通能否承载大工业化的陶瓷生产?多年来在建陶卫浴领域保持空白的景德镇,近两三年来引入了10多家沿海建陶卫浴企业,其中不乏乐华、金意陶、特地等知名企业。

一条建筑陶瓷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达一亿元,而一条日用陶瓷生产线产值只有一两千万元。景德镇目前100家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中,64家日用瓷企业,2008年产值为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而10家建陶卫浴企业去年产值为16.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建陶给当地的经济贡献显而易见。

景德镇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说,规模不是第一位的,品位第一,我们要做高端产品。但记者在景德镇市乐平陶瓷产业基地,看到六七条从江苏、福建引进的琉璃瓦生产线,这种用于农村房屋屋顶的琉璃瓦,能否代表景德镇所期望的产品高端?

从佛山迁入景德镇的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柳说,到景德镇来我们的原料、运输成本是上升的,但冲这块金字招牌我们还是来了。景德镇人私下说:他们来沾我们祖宗的光,消耗我们的瓷土,却丢给我们环境的包袱。产值上升是否会付出环境成本?市长李放说,这些陶瓷企业不是一家紧挨一家,而是以山相隔,足以消化环境压力。

应政府部门邀请到景德镇来做创意文化产业调研的一家北京投资公司董事长刘亚军说,意大利、西班牙都不产陶瓷原料,但却成为陶瓷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景德镇要有这样的志气和魄力,成为陶瓷艺术的戛纳。

景德镇确实具备这个条件,景德镇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人,有上千人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有上万名陶瓷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是全国陶瓷工艺美术人才最富集的地区,这里还有全国唯一的陶瓷本科院校学院。但大师们现在都在干个体,灵感用于个人之作,如果让大师们的智慧贯穿于整个陶瓷产业大格局,景德镇就大有希望了。

学院教授、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郭立说,产业衰落主要是因为规模小,但它的文化内核还在、技术核心还在,优势还会凸显。工程中心的任务是承担行业共性基础性工程技术,我们要把它打造成陶瓷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使之成为世界上顶尖陶瓷专家和产品云集的场所。“最先进的陶瓷产品景德镇没有,就愧对这个名字。”

不过,对于景德镇市长李放来说,发展陶瓷产业不等于景德镇的全部。获批资源枯竭性城市后,景德镇四年内将获得五亿元中央财政支持,“这笔钱将主要用于民生以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一个瓷都创意文化产业正在酝酿中,刘安娜所期待的在街头巷尾、古老里弄体验千余年陶瓷历史和文化,也许就要变成现实。

潮州陶瓷文化,积淀深厚


做潮州瓷的新成陶瓷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其亮相第十八届深圳礼品展的潮州新成陶瓷有限公司就位于瓷都第一产区,枫榽区。在第十八届深圳礼品展上,潮州新成陶瓷有限公司以日用陶瓷餐具为主亮相展会,其洁白晶莹、构图清新、造型秀美深受买家青睐。

潮州市新成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专业生产日用陶瓷的企业,位于南国瓷都之乡——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主要生产各类高档的日用瓷、中温色釉产品等等,公司覆盖面积为15,000平方米,现有员工人数大概为300多人,拥有一些先进的气窑和隧道窑。公司主要生产陶瓷餐具,产品款式新颖大方,造型独特。现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包装等整套工艺流程的工厂。

从建立至今,本着“务实、创新、优质、诚信”的经营理念,秉承“质量第一,荣誉第一”的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得到发展和不断壮大。目前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6-2009年度连续被评为“潮州市枫溪区纳税重点企业”。拥有商业合作非常好的来至世界各地的客户,其主要的市场是美国,欧洲国家。

潮州陶瓷文化,积淀深厚。潮州陶瓷自唐宋以来,以外向型为主,产品大多供出口之用。目前已出口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和日用瓷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潮州陶瓷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专题会议召开


2月25日,我厅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团赴潮州陶瓷基地采访。潮州市外经贸局、经信局、陶瓷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当地主流媒体、以及部分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加了座谈会。记者团还到兴业陶瓷、松发陶瓷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

潮州陶瓷基地为全国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1年全市陶瓷出口10.3亿美元,同比增长9.5%,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和卫生陶瓷的年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30%、40%和50%。潮州陶瓷产业在外贸转型升级中走出了一条低能耗、低污染、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新路。主要做法是:

一是实施技术标准降低能耗。以节能技术标准限值产业能耗,支持陶瓷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节能标准制修订,避免遭受技术标准制约;承接和参与制定陶瓷行业能耗标准,广东省《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和《陈设艺术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已颁布实施。

二是深化“窑炉革命”节约能源。潮州陶瓷已进行三轮的窑炉升级换代,目前瓷器基本上都用石油气烧制,排放的废气在炉内就可以完全燃烧掉。企业不断创新窑炉烧成技术,广泛应用辊道窑、隧道窑、智能梭式窑等节能环保型的窑炉生产线,陶瓷产业节气达到30%以上。同时,通过技术改造,利用窑炉余热烘干瓷胚体,并创新使用尾气回收技术,使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又可节气20%。例如,兴业陶瓷公司自主研发的节能窑炉,采用快速高温还原的技术烧制瓷器,可比传统窑炉节能40%以上,为目前国内陶瓷窑炉节能最高水平。

三是“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据统计,潮州陶瓷产业每年产生的废瓷垃圾近10万吨,同时潮州的飞天燕瓷土矿产生大量尾矿废渣。企业积极创新废瓷及尾矿回收技术,既保护了环境,又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潮州富丽天奥石公司利用废品陶瓷生产环保砖,将废瓷、沙和碎石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充分融合,通过成型器做成砖胚,生产出新型环保的步道砖和空心墙砖。企业每天可生产环保砖5到8万条,可以消化接近100吨废陶瓷。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保障绿色崛起。潮州拥有国家陶瓷检测中心、广东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潮州陶瓷研究院、国家卫生陶瓷模具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为基地的产品研发、理化分析、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等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同时,高起点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探索建设陶瓷网上技术市场和技术数据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山-潮州共建碳技术中心助推陶瓷业绿色转型


3月18日,潮中产业创新中心和韩山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广东省中山-潮州碳技术服务中心面向碳交易机制的陶瓷行业绿色转型研讨会”在潮中产业创新中心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总指挥殷昭举出席了活动。

据了解,中潮碳技术服务中心是由潮中产业创新中心和中山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共同成立的低碳环保机构,协助政府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碳减排刚需与能源应用技术引进,共同应对低碳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协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在研讨会上,来自省发改委、中山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广东省碳排放权管理与交易政策、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制度、陶瓷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进行解读,并和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陶瓷行业碳交易工作和深化行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方向,增强了潮州陶瓷企业管理人员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必要认识,对潮州低碳减排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随后,殷昭举实地检查了潮州-中山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引进情况。他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四级创新平台”在全省“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中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自觉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潮州加快科学发展、振兴崛起的重要抓手。要认真落实好省主要领导对“四级创新平台”建设的指示精神,推动潮州-中山产业创新中心为潮州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供更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中山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办公室、市科技局和市高级技工学校要形成定期沟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协作配合力度,对内做实做活,对外争取支持,以更大的合力落实好“创新驱动战略”。

潮州举办新技术新装备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峰会


5月18日,由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机械装备专业委员会、潮州市科技局、潮州市枫溪区管委会主办的“2012新技术、新装备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峰会”在枫溪区管委会堂召开。来自国内外陶瓷业界的专家、企业家齐聚枫溪,共同探讨分析中国陶瓷生产技术及装备现状、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潮州已成为全国陶瓷门类最齐全、陶瓷产业配套最完善、产量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无论是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等方面,在国内各陶瓷产区中,都居于领先地位和水平。但是,与国外的先进陶瓷产区相比,潮州市的陶瓷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化程度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加快潮州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摆在全市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潮州市副市长余鸿纯参加峰会。她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加快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言献策;同时要求潮州市陶瓷企业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不断加大陶瓷科技创新力度,努力提升潮州市陶瓷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推动我市陶瓷产业更上一层楼。

陶瓷文化资源如何实现保护与焕彩“双赢”


近日,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长青的带领下,宣传部全体干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一行走进泉州创意十足的“领SHOW天地”、“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和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去领略这片充满灵动和生机的创意热土。

在“领SHOW天地”,漫步在乐其道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蝙蝠侠踩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后座坐着金发碧眼妙龄女郎,她双手高举“年轻真好”。短短208米长的乐其道上,两侧竖立着极具创意的小洋楼,人文咖啡馆、个性主题酒吧、多国料理、艺术画廊、当代艺术展览馆等业态,演绎缤纷休闲乐趣。这条文化旅游街,不仅是创意写字楼里的休闲配套,上班族下班后可以在此放松,午间也可在此惬意小憩;乐其道更是来泉游客不可错过的泉州创意生活地标。这里汇集各种潮流、时尚产品,是泉州新锐消费的风向标和创意产品的秀场,为城市新新人类提供各种潮流装备。此外,领show天地还主营生活杂货店、创意产品贩卖店、红酒庄、特色书店、时尚品牌专卖店等。

若不是听现场讲解员介绍和观看新旧对比相片,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集“创意办公、艺文活动、休闲娱乐、个性购物”四大业态为一体、宜工宜商宜游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竟是由一批旧厂房蜕变而成的,别具一格的欧陆建筑景观、丰富多彩的创意元素让人倍感视觉冲击……据介绍,“领SHOW天地”的核心关键词就是——年轻,正如“领SHOW天地”总经理张澍楠把文化创意产业比喻成一个与时尚和年轻“谈恋爱”的产业。在他眼里,永远的年轻和时尚,就是创意的灵魂。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也是由旧式老厂房改造而来,包括源和堂蜜饯厂、面粉厂、麻纺厂、油厂、电视机厂等。创意园区管理公司按此原则统一规划,通过旧址点对点还原,保留厂房、办公楼的钢架结构与LOFT(阁楼)基本结构,对建筑外部、内部进行必要的改造、修整、装饰,在原先几近废除的工业用地上,诞生了集文化创意、设计创意、数码创意、服务外包、都市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是一个以保护工业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业态,展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的示范区,也是泉州一个创意企业服务和生活的商业集群。

在鲤城的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除历史古迹六孔井、琵琶的外部建筑构造外,地下防空洞摇身变成“名酒银行”,一屋一品的音乐墙绘主题酒店个性张扬,多样音乐业态,共同音乐梦想集结起大批泉州爱乐人……六井孔文创园在保留老城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地方戏曲、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及民间服饰等资源的同时,更是将历史的浑厚沧桑感与现代的时尚创意风巧妙融合,共同打造了现代最富音乐特色的园林式文化创意产业“新天地”。

泉州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立足资源优势,聚焦各种民间力量,充分整合南音、木偶、梨园戏等艺术资源,增强运作能力,特别是善用现代传媒加以策划、宣传,让文化事业在改革中尝到甜头。尤其是领SHOW天地与源和1916,更是通过对上世纪的工业老厂房进行修缮、加盖、粉饰、照明等手法,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并对园区空间进行流畅的结构穿插,构建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创意园,从而华丽转身,实现老厂房的完美新生。

德化是千年瓷都,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历史积淀,屈斗宫古窑址、古龙窑、水车、旧瓷厂厂房……这些带有浓厚陶瓷文化印迹的东西如何实现保护和焕彩的“双赢”?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们德化要以开展“文化发展繁荣年”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转变思想,放宽眼界,加强引导,大胆创意,从而使我们德化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擦亮自己的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逐步推动陶瓷业由“制造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潮州陶瓷转型:资源易枯竭 文化无止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潮州陶瓷转型:资源易枯竭 文化无止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