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梧州打造广西大陶瓷产业园区

梧州打造广西大陶瓷产业园区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4-23

【www.taoci52.com - 陶瓷艺术】

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到12月5日已入驻企业16家。总投资16.4亿元的广西瑞远陶瓷有限公司、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等接连开工。这是梧州打造广西最大陶瓷产业园区取得的成果。

梧州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实施“以资源换产业”战略,利用丰富的高岭土资源,集中力量进行陶瓷产业园招商和建设。其中藤县中和集中区由广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与藤县政府合作开发,一期入园建设的广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已投产。8月下旬梧州到佛山举行陶瓷产业园区招商恳谈会,引来13家陶瓷企业移至园区,总投资52.5亿元。10月,园区又引进北流永达陶瓷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陶瓷生产项目。在岑溪市名爵陶瓷生产基地,20多台大型机械在工地上进行着大规模土地平整施工,厂房施工正在打桩。

日前,梧州市出台《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陶瓷产业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努力把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大、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和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及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将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坚持环境保护与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说,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力争到2012年引进建陶生产线200条以上,引资1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200亿元。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强势崛起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丁蜀镇的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看到,一条条宽敞的干道四通八达,一排排整洁的厂房错落有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浓郁气息。通过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引入知名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如今,陶瓷产业园区实现了强势崛起。据了解,今年1-5月,该园区共完成销售收入61.15亿元,同比增长13%,园区经济占了全镇经济总量的七成。

近年来,围绕打造千亿级陶瓷和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陶瓷产业园区致力营造更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先后投入5.72亿元,用于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绿化11.6万平方米,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已投运。园区还配套成立招商、建设、管理服务等部门,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随着园区配套服务的不断完善,目前入园企业已达500多家。园区鲜明的产业集群优势,吸引了德国杜塞拉姆公司、英国工业陶瓷巨头摩根集团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先后入驻,去年园区实际到账外资近5000万美元。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抢抓市场机遇,争分夺秒开足马力生产,为全镇经济实现“双过半”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陶瓷产业园区着力引进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等一批企业和项目,园区的集聚效应凸显,逐渐构架起以陶瓷和非金属材料制造产业为主、节能环保产业等多种产业配套协作的现代产业格局。由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旭硝子工业陶瓷株式会社等企业投资2980万美元的高档耐火材料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后将年产水泥窑用高档耐火材料3.4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达2.4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由银茂控股有限公司和西门子集团下属欧司朗有限公司总投资4350万欧元,合资新建的年产2000吨稀土荧光粉项目一期工程10条生产线已投产,二期工程新增的10条生产线项目也已启动。项目全部完工后,年销售可达20亿元。由无锡泛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年产100万平方米水泥木丝板项目,明年将全面竣工达产,可望实现年销售20亿元。目前,园区内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日益提高,在建的6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积极引导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加快科技创新力度,让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园区组织多家企业走访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为企业和科研单位“牵线搭桥”,推动产学研合作。其中,瑞尔精机与武汉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战略协议,就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科技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同时,园区还投资2亿元与高校合作,建立了设计研发和检测中心,为园区企业提档升级提供平台。一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入1.2亿元致力先进建筑陶瓷的开发,利用太湖淤泥制造不燃型建筑墙体保温材料,填补了国内建筑保温无机材料的空白,该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宜兴电子器件总厂、吉泰电子、陶都电力等企业“抱团”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生产的功能陶瓷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等尖端领域,并参与了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在同行业中获得了“话语权”。其中,宜兴电子器件总厂还承担完成了国家多项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新产品研制项目,其生产的金属封装外壳在“神六”工程中配套使用。

夹江:高端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提速”


在位于夹江县吴场镇的乐山市高端陶瓷产业园区,总投资16.66亿元的10条高端陶瓷生产线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项目将于今年8月完工,10月完成项目点火。

近年来,夹江陶瓷产业发展受到生产线产能低、设备陈旧、管理落后、园区规划混乱、人才缺失等因素制约,致使产业发展面临多重瓶颈。为此,该县规划建设了高端陶瓷产业园区。据了解,该园区规划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主要引进高端陶瓷企业及配套产业。园区规划分三期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目前,对于入驻高端园区的陶企,夹江给出了“门坎”: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单条建陶生产线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陶瓷生产线,单条生产线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同时,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等高端建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到2020年末,该县力争把经济开发区和高端陶瓷产业园建成千亿产业园区,其中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700亿元,高端陶瓷产业园实现产值300亿元。

随着高端陶瓷产业园的建设,带动了与陶瓷产业紧密相关行业的发展。中特物流有限公司将在夹江投资15亿元建乐山伟经物流园。项目建成后,将促进夹江“百亿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夹江物流产业的升级,形成川南重要物流节点。

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加快建设


前段时间,天空中一直飘着绵绵春雨,但在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通往B区的道路上,压路机却不断来回碾压,道路施工并没有因为天气不佳而有所停滞。

“下雨不但没有影响施工,还帮我们省了人力。”工地施工负责人梁家志说。原来,目前B区道路主要是基础层的水稳层施工,用的是干性混合料,需一边洒水一边碾压才坚实,所以雨天对施工反而有利。

“谁都不想冒雨施工,但是到三、四月天气就是这样,为了信誉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巧妙安排施工项目,前面时间抓得紧了,后面的工期就会更充裕。”梁家志说。B区主道长700米、宽30米,梁家志所在公司中标的是基础层和路面的铺设,预算造价200万元。

去年,藤县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引企壮园、做大做强产业,拉长产业链”的目标,加快打造“南国新陶都”,中和集中区发展实现突破,新引进陶瓷企业4家,入园陶瓷企业总量达到18家,总产值突破95亿元。目前,B区土地已基本完成平整,正抓紧完善道路、排污、供水等基础设施,安排在B区的项目、企业也正抓紧开工建设前期工作。

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发展生机勃勃


今年以来,位于丁蜀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在完成第一次创业的基础上,如火如荼地推进第二次创业,整个园区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预计一季度,园区内企业可完成应税销售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其中海德公司、景能科技、信亿陶瓷等骨干企业的应税销售额均可比去年同期翻一番。

陶瓷产业园区占地10.5平方公里。目前,入园企业已达400多家,其中集聚了以陶瓷、机电产业为主的22家规模企业。开年之后,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抢抓市场机遇,争分夺秒开足马力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日益提高,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园区企业产销量目前已占到全镇总量的半壁江山,为全镇经济实现高开高走、夺取首季“开门红”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该园区的“磁场”效应也越来越强。在去年已批的12只市定重点项目的基础上,今年该园区又报批入园重点项目14只,总投资规模超过6亿元,其中8只外资项目总投资达5565万美元,摩根热陶瓷有限公司、宜兴海颗净化设备有限公司等3只项目单体投资分别达1000万美元以上。该镇的江苏全能公司、拜富公司、东方石油支撑剂有限公司等一批本不在园区内的骨干企业也相继进入园区,投资扩能。另外,最近奠基的总投资5500多万美元的韩国工业城6只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园区经济已成为丁蜀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

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的管理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去到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工地,或了解建设进展,或敦促加快进度,或会同其他部门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他们都希望这个项目能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可能不少人会疑惑甚至猜测———难道又是一个投资规模庞大的陶瓷企业,或是为陶瓷生产配套的重大投资?

事实上,这家坐落于中和集中区名为广西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投资仅2.5亿元,于8月25日动工建设,产品是保温材料。项目之所以受到各方关注,是因为建成投产后,它将大量“吞食”陶瓷企业产生的废尾料。

12月5日,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一旦投产,将串起整个集中区再生循环产业链条。

据了解,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两年内建成5条生产线,其生产过程不仅可对陶瓷企业产生的废料进行再利用,且本身不会再产生废渣和废水,是一个典型的低碳环保项目。

“我们认为,该项目十分切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新要求、新思路,因此,我们会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并努力使之成为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已聚集14家陶瓷生产企业,建成82条瓷砖生产线,但企业的生产及废料处理、废气排放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而通过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类企业的带动或示范,将使园区发展走向更富生态、环保及资源循环再利用特征的新征程。

“当然,我们对此已有详尽的规划,也正在用积极的行动予以落实。同时,要求企业必须配套建设废水处理回用系统,使废水、水煤浆等可完全回收再利用。此外,还大力引进废尾料加工处理企业,如引进含酚废水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

其实,自园区的第一家企业投产伊始,中和集中区就已常态化检查监督企业气体、液体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强制企业落实环保设备和环保措施,并跟踪企业废弃物的去向,确保生态环保的相关规划能更好地落到实处,以推动园区的生态建设。

产业园区服务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11月6日上午,陶瓷产业园区领导和园区经发、市场监管、规划、国土、安监、税务、城管等各单位负责同志在该园区集中办公区内,共同为前来咨询、办事的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是坚持了两年的每周例行的集中办公制度,是该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的又一优质、便捷、贴心服务举措,也是该园区着力为企业“降成本优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在认真落实省130条、市36条的基础上,该园区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对实体经济帮扶力度,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出台了17条具体举措,扶持企业发展。经初步测算,该园区共为企业减负累计超过1亿元。

入园企业的“娘家”

“我们2015年初签入园协议,当年10月搬进园区办公,近4年来,公司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当中离不开陶瓷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谈起陶瓷产业园区,贝汉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从入园伊始,园区成立专门服务小组帮助协调处理土地、规划、建设等各项证照手续办理事宜,到园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经常上门提供服务,再到挂点党员干部常常来企业关心生产发展状况,询问是否遇到难题需要园区帮助解决……沈锋直言园区就是自己的“娘家”,不仅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更让他深深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受此感染,他们也自觉和自发地响应号召,做好生产的同时,积极做好污水等环保方面的处理。

像沈锋一样,真切感受到该园区贴心服务和温暖的,还有许多其他入园企业。近日,记者在安华陶瓷有限公司采访时,正巧遇到该园区市场监管、税务、国土、招商等部门人员来企业开展综合信息摸排和服务工作。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园区部门工作人员不时向身边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询问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诸如此类的“上门服务”,该园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真正让企业无后顾之忧的安心发展。

无独有偶,记者来到景德镇垚美瓷文化有限公司采访时,该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正在与该公司董事长徐又曾交谈,在询问企业发展情况的同时,他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情况给予了意见建议,并再三嘱咐如果有需要园区帮助协调解决的,可以及时与挂点的党员干部联系。

采访中,徐又曾表示,陶瓷产业园区对入园企业的帮助是全面而细致的,不仅在日常给予政策上、服务上的扶持帮扶,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他说:“园区主要领导经常性召开园企恳谈会或者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问题。诸如‘名瓷进名城’活动的举办,园区主要领导总是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的品牌推广给予帮助,这种推广效应是任何企业无法单独做到的。另外,园区在硬件设施上也下了大功夫,国内外客户来了,都夸这里环境很好,这在无形中也提升了入园企业的品牌价值,让我们投资者更有信心。”

“软”“硬”兼施造投资热土

在沈锋等入园企业负责人看来,陶瓷产业园区如今已成为投资热土,许多陶瓷企业在这里发展壮大。这当中,既有企业自身对市场良好的把控原因,也离不开园区的“软”“硬”兼施,打造最优投资环境。

近年来,该园区按照市委书记钟志生提出的“工业成本、景区风貌、城市功能”和“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好环境才能大发展”要求,结合园区实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园区环境品位。

软条件上,该园区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入园企业进行全面帮扶。多年坚持实行了“党员挂点服务企业”制度,要求挂点人员每月至少走访一次企业,并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服务中心每月收集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入园企业(项目)服务和管理办法(试行)》,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企业动嘴,园区跑腿”的一站式服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密切与高等院校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及时承接了行政职能下放,有效缓解了园区企业“1难”问题。加快推进“景瓷联”项目建设,努力构建起产业互联网平台,尽快对接资本市场,推进陶瓷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发展供应链金融。以园区为中心,在原材料、资本、技术、市场信息、品牌运营等方面,推进陶瓷全行业产业链整合。继续发扬“5+2”“白+黑”工作精神,以“小跑精神”为特色,打造了鲜明的园区文化,全区形成了服务企业为荣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强大的“软环境”,彰显了“软实力”。顺应网络信息时代发展,重视网络媒体,建立广泛的网络大咖群体人脉,以景德镇工匠精神、国瓷小镇、名坊园为主要内容,加大网络推介力度,迅速形成亿级以上流量,让园区的好环境、好企业、好产品搭上“网络直通车”,在国际国内形成几何级的正能量和感染力。

硬条件上,按照市“双创双修”指挥部要求,初步统计,近两年,园区累计投入近20亿元。具体实施了总长度近20公里的道路绿化改造提升,以及10公里长的高压线下地工程,打造了百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大力推进棚改项目,实施村民房屋征收及改造,涉及农户近千户,对两个门楼、4个人工湖进行景观打造,实施了老206国道拓宽、南环路、安华北路等道路建设,将园区发展理念根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与此同时,该园区制定了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财政扶持政策,以及企业用电、气能源方面新增量部分补贴意见。如,在企业用电方面,对园区所有企业以打包形式参加直售电交易,预计为企业用电单价每度电可以下降0.01元。单就用电一块,每年可为企业减负约200万元。该园区财政2018年上半年补助企业创新发展112.59万元。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好“众创业、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育龙头、聚集群”组合拳,建设了孵化基地和创客基地,数十家企业入驻。建设了企业职工宿舍、人才公寓和职工食堂,实现了企业人才拎包入驻,减轻了企业管理成本。启动了投资2亿元的唐英创意设计园建设,形成了一批“众创空间”“创客基地”。

下一步,该园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降成本优环境”政策,以昌南新区组建为契机,进一步承接上级行政职能,逐步规范运营和管理体制,完善相关职能人员配备,加强行政职能业务人员培训,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办事程序。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政策落地生根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推进陶瓷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扬开发区精神,保持干事创业激情,为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作出新的贡献。

鄂尔多斯市:陶瓷产业园区建设加快


鄂尔多斯台何志勇、周俊峰报道:今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把陶瓷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重点抓好陶瓷产业群的培育,切实做好陶瓷项目园区的建设工作,倾力打造9.5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蒙粤日用陶瓷和广场砖项目由内蒙古伊东集团投资建设。这个项目总投资1.949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1.5亿件日用细瓷、陶瓷广场砖500万平方米和100万吨标准原料,占地面积600亩。项目于2010年4月份开工建设,现500万平方米陶瓷广场砖项目和1.5亿件日用细瓷项目的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1号厂房已封顶,正在安装设备,2号厂房即将封顶,3号、4号厂房正在建设,预计今年8月份投产。

蒙粤日用陶瓷和广场砖项目的顺利推进,为陶瓷产业园区内其它陶瓷项目的上马起到了一定带头作用。投资9.25亿元的骏马玻璃瓷制品项目、投资25.2亿元的深圳永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大汗瓷项目、投资3.6亿元的浙江瑞高实业有限公司建设陶板项目均已落户准格尔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园区,并全部开展前期环评招标手续。截止目前,陶瓷产业园区内,已经有5个陶瓷项目开工建设或者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其中鄂尔多斯市国礼陶瓷项目已于2009年正式投产。

陶瓷项目在稳步推进的同时,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在抓紧进行。陶瓷园区总规划占地面积9.5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现已征储2平方公里,并都已新增陶瓷建设指标。目前,沙圪堵镇魏家豪社整社拆迁共涉及98户245人,现已搬迁83户187人,拟在今年5月1日前全部搬迁并拆除房屋;园区内陶瓷研发中心、博览中心、陶瓷大厦、陶瓷公寓等公共服务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工程建设;总长为17公里的6条园区道路也在抓紧建设,其中三条已经投入使用。

梧州两园区 错位竞争同享陶瓷市场


梧州作为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最前沿的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第一棒”。我国东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腾笼换鸟”使大批从东部地区转移的陶瓷企业将梧州作为产业转移和扩张的首选之地。

梧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勾画出产业发展的轮廓: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将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加快陶瓷产业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努力把梧州陶瓷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广西最大、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和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及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力争到2012年引进建陶生产线200条以上,引资10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200亿元。

藤县中和集中区和岑溪市大业集中区同属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如何有效整合资源,错位发展,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梧州特色的陶瓷产业发展的道路,是摆在该市产业发展路上的一道课题。

关于陶瓷产业的错位发展,佛山早有先例。佛山陶瓷的“石湾系”和“南庄系”的同城之争由来已久,一直“打”得难分难解。

事实上,在业界有这样一派声音,正如建材超市和建材专卖店这两种模式长期并存一样,在佛山如此庞大的产业支撑下,建设两个陶瓷城并非资源浪费,反而有助于进一步形成流通规模,提升整个区域的品牌形象。

佛山两个陶瓷大镇的差异化发展模式,为该市陶瓷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范本。藤县中和集中区和岑溪市大业集中区同属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这两个陶瓷园区发展的轨迹、特色各不相同,如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将有望走出一条双赢的路子。

产业升级向基地化和集群化发展

很多进驻梧州市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集中区的陶瓷企业,都会有意无意提及佛山的“南庄模式”。

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廖文辉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佛山陶瓷产业从石湾镇逐渐扩展到南庄镇。南庄镇有大量土地,起初每个乡建一家厂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管理、技术人员逐步成熟,资本得到积累,很多私人老板纷纷承包厂房,开始扩大生产。2000年后,南庄镇陶瓷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一跃成为“中国陶瓷第一镇”。此后,出于产业升级的需要,南庄镇的陶瓷企业慢慢向广东高明、三水、肇庆、清远等周边地区转移。

时至今日,佛山陶瓷产业一直在寻找转移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显的梧州自然成为了客商首选之地。对于承接陶瓷产业,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承接广东淘汰的产能落后的产业,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并非单纯地承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而是有选择性地招商,必须符合环保、技术等各项指标,高能耗的企业我们不接受。”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郭丽说,“我们设定的入园门槛非常高,经过挑选进来的企业都是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升级发展的企业。”

广西瑞远陶瓷有限公司经理梁连衍说,“与过去在佛山建厂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先进设备、技术,包括对容易产生污染的环节严格技术指标控制。之所以转移到中和集中区,是考虑到这一园区潜力和活力很大,适合企业的发展。”

广西瑞远陶瓷公司计划上马13条生产线。梁连衍告诉记者,这里将会成为不少陶瓷企业的基地,方便向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以及东盟市场拓展。“如果有十家以上的大企业集聚,各类建陶产品集散销售,这里今后很有可能形成市场或家居装修的批发中心。”

其实,加快陶瓷产业园建设是梧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及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促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升建筑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陶瓷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分工和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岑溪,由于这些陶瓷项目所带来的产业集聚的新动力,也正成为推动岑溪经济发展的一股激流。

对于岑溪来说,园区开发速度已经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了,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入园的陶瓷客商太多了,岑溪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冯天德说:“几乎天天都有”,“集中区已经不能承受这么多的项目了”。

冯天德认为,珠三角地区关于陶瓷产业布局的新调整,以及我们在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了集中区的产业聚集能力和效益。在这样的形势下,岑溪正在加快调整集中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并提高企业的入园条件,坚持从优中选优,以提升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档次,真正打造一个可以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坚持陶瓷产业集群化、基地化、规划化发展,以产业集聚和延伸产业链为方向,推进陶瓷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这是该市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尽管两大集中区面向招商的对象各有不同,但招大商,高标准建设园区的步调却是一致的。

集群化、规模化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行业配套,降低成本提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按照该市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定位,两大集中区正谋划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的配套发展,走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

错位发展依托优势走特色化路子

以“资源换产业”是藤县中和集中区的最大特点。集中区附近陶瓷矿产资源丰富,高岭土贮量超过6亿吨,能满足陶瓷产业园集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广西新中陶陶瓷有限公司在广西拥有三处矿业,可为进驻陶瓷园区的企业提供完备的生产原料配套。这在国内园区都不具备的优势。”郭丽说。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吸引着众多陶瓷行业企业家的投资目光,是实施“资源换产业”策略,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的结果,更是陶瓷行业企业家抓住梧州大力发展立体交通,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性基地”的良好机遇。

在规划发展当中,藤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面向以北部湾为重点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以承接东部陶瓷产业转移为主攻方向,选准承接点,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促进区域工业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协调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基地化、基地产业化、产业集群化。”

目前,藤县凭借当地资源优势,已吸引了一批知名陶瓷企业的投资,随着这些生产线的投产,预计到2010年,藤县生产的建筑陶瓷将超过1.2亿平方米,成为广西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据该市有关专家分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集中区如果总体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结构雷同,特色个性不鲜明,功能作用不显著,品牌效应战略和产业集聚不明显,将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缺乏辐射和带动力。同时,不利于节约土地、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形成循环经济,不利于形成集团化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

“进行规模发展,才能发挥规模效应,做强载体,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合力。”郭丽介绍说,中和集中区的特色优势就是根据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要,进行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实行梯度开发,走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先进、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陶瓷产业集中区。

事实上,周边的一些县(市)也在开发陶瓷产业园区,吸引东部陶瓷生产企业投资,各园区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优惠政策等各不相同。郭丽认为,既要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还要与周边地区的陶瓷产业园区开展互利互惠合作,合作开发资源,避免发生互损性竞争。

对岑溪而言,泛珠三角的建立,使其从边缘走向前沿。一方面泛珠三角的构筑必将大大增强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广西的经济联系,岑溪市作为广西与广东接壤地区,依靠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必然成为广西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交往的前沿阵地。

岑溪市发展陶瓷产业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境内交通发达,连接南宁、梧州、广州的三大出口都是高等级公路,其中国道324和国道207线在市区交汇。而且,岑溪还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一个重要基地和出口,水电力资源储量达13万千瓦,可开发量为7.2万千瓦。

岑溪市新动力陶瓷有限公司项目建设主管陈建江认为,尽管岑溪受地形所限,未能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陶瓷产业园,但却能通过灵活用地、科学用地弥补不足。加之,依托区位优势和矿产、水电资源优势,发展陶瓷产业大有可为。

不难看出岑溪大业集中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规划形态,即“两轴、六片区”。岑溪陶瓷产业发展分主轴和次轴,主轴为沿324国道两侧用地发展的轴线,东连筋竹片区,途经大业片区和归义片区,西连马路片区。次轴指沿着207国道两侧用地发展轴线,该轴北连安平片区,途经糯垌片区,南连岑溪市区。

片区的串珠式公路沿线分布,确实吸引了不少大客商。该集中区自去年7月建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吸引了7家企业进驻。为了布局集中,以利于产业的集聚,大业集中区还综合考虑风向、水源、工业性质与民居之间的影响,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实现各类建设用地在规模和空间布局上的平衡。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分析指出,岑溪市位于珠三角经济圈,接受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的经济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岑溪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岑溪陶瓷产业可以借鉴佛山发展模式,走规模化生产、快速销售的发展道路,并且形成于佛山陶瓷错位发展的格局,另辟蹊径,创造品牌。随着岑溪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岑溪陶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品牌受到关注,今后,岑溪陶瓷产业将可凭借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走“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依据岑溪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岑溪将陶瓷产业定位在科技陶瓷、文化陶瓷、环保陶瓷和经济陶瓷的产业框架内,依靠引进先进技术,不断瞄准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构建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培育知名品牌,走品牌经营之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梧州打造广西大陶瓷产业园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梧州打造广西大陶瓷产业园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