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 导航 >

关于中国传统陶瓷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二)

关于中国传统陶瓷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二)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 古代传统瓷器

2021-04-28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如果要评说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传统陶瓷业走“传统·资源·市场”发展模式的功过,我就是一句话:付出了很多很大代价,换来一个初级现代化的、全球化的陶瓷业。未来如何发展?仍然是一句话:旧路不再,转向“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即要搞传统陶瓷、科技陶瓷、政策陶瓷。

什么是传统?辞海有义释,“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中国陶瓷不论怎么走,绝不能因为现代化而丢失传统的内涵,也不可能放弃。例如,传统陶瓷使用的是地球最丰富的泥、石等矿物作原料,是粉碎、成形、烧成最独特的生产工艺,也许再过千万年仍然如此,仍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所以说陶瓷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传统最源远流长的产业。

对传统陶瓷进行提升、发展,融入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能靠科技进步、靠现代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引入和普遍使用。陶瓷行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科技?可以推荐几项。①提升创新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科技。三五年前,我提出中国砖的开发方向:不做太大的砖,不做太厚的砖,不做太多抛光砖,不做太多的同质砖。实质上就是实现物尽其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②功能产品开发所需的科技。防滑、防静电、防毒、防腐、保温隔热隔音、光热能转换、过滤等等。③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文明生产、清洁生产所需要的科技。④新的装饰、新的加工所需的科技。要将陶瓷做成融实用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的产品,要让陶瓷厂是鸟儿愿意去筑巢的地方,一定要靠科技。

一个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进行产业化;一项很好的策划和理念要得到实现;一件值得提倡使用的产品要进入市场,事实说明,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策的支撑和引导。概言之,陶瓷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对于当今的中国陶瓷业非常紧迫和需要。

“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一定会造就一个新型的传统陶瓷产业。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科技是中国传统陶瓷业生存发展四大要素之一


这一二十年来的中国传统陶瓷业在其历史上的地位可谓是独领风骚、风云变幻、步入高峰,渐入佳境。支撑中国陶瓷业创出这个局面并发展这个局面的因素,我将其归结为16个字,源远流长、陶瓷文化、独特工艺、现代科技四大要素。此观点在前几期已经推出,也作论述,但没有现在看到这个产业的发展趋势之后体会得这么深刻。

如果将陶瓷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古、近、现代三个阶段的话,现代陶瓷的最大区别就是现代科技这一条。试设想,这个产业每年要加工上亿吨的矿物原料,要制造几百亿件以上的产品,没有由现代科技支撑的现代工业化生产手段,是根本办不到的。靠手工艺业的美术陶瓷尽管单件可以卖上几十万元,但在产业总量上还是微乎其微。所以在四大因素中,对于当代的中国陶瓷最关键的是现代科技这一条。陶瓷业的创新、研发、节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环保、安全文明生产、清洁生产等等一系列的目标措施,靠两大关键,一是人才,二是科技。过两三年或者再过一两年,当今的陶瓷产业将撒向全国各地,新工厂奠基的鞭炮声响遍山川,真正实现有人有钱哪里都能办陶瓷厂的设想不期已经实现,关键就是因为现代的陶瓷生产工艺技术和技术装备水平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

中国陶瓷产业整体水平在大与强之间已经徘徊了好些年。其大都认可,其强则有多多质疑。根本有二条,一是产业政策不稳定不成熟,二是科技没有真正到位。实例很多。有些陶瓷产区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燃料政策三年五年也拿不出来,这些年的产学研结合,企业是主体,但太多偏于实用主义,缺乏必要的基础配套研究,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陶瓷产业,没有一个陶瓷装备企业有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实验基地,也没有一个产品制造企业有真正意义的新技术装备试验基地,中国陶瓷新闻媒体不少,发表的文章不少,但真正对于技术和生产有指导意义的不多;陶瓷工业的环保问题一个重点就是解决有害气体,粉尘、固体废弃物的超标排放问题,这么多年也拿不出一个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且又企业愿意使用的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成果来,等等。

中国陶瓷城缔造陶瓷业现代商业模式


作为陶瓷行业的专业商城,中国陶瓷城一直走在市场的最前沿,每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步伐,都在行业引起震动。最近,中国陶瓷城总经理余敏首次提出中国陶瓷城要做中国陶瓷行业的“高端服务供应商”,业界又一次聚焦“敢为天下先”的中国陶瓷城。

所谓“高端服务供应商”,就是由信息资源拥有者,为信息需求方提供及时、大量、准确、高效的商流服务。由于现代社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因而在掌握各方资源的基础上,以高端的服务带动有效的商业流通,整合上下游产业,形成互通顺畅的产业链,以最核心的价值链推动真正属于自己的消费链的形成,从而达成产业之间的共荣共进。这就是作为“高端服务供应商”的价值所在。

无可置疑,中国陶瓷城具备了作为“高端服务供应商”的基础性条件,掌握了大量包括厂家、经销商、终端消费者以及上下游产业(包括原料、燃料及装饰公司、房产商等)的供需资源。作为一个定位高端的“建陶卫浴王国”,中国陶瓷城有100多家的国内外高端品牌、齐全的品种、多样的款式可供选择;产品都经过市场检验,适合市场需求,而且均由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质量检验,有权威性的质量保障机制;中国陶瓷城是中国陶瓷第一城,其提供的信息都具有权威性和市场导向性。这些都是买家选择采购场所时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卖家最为关心的无非是买卖市场和消费群体。中国陶瓷城的硬件设施有目共睹:绚美的展厅设计、完善的商务配套设施、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等,和谐融洽的商贸环境更是超五星级的;同时,中国陶瓷城所服务的客户群是高端的业界精英,可以促成国际经销商、跨国集团、大型房地产及装饰公司的采购项目招标组等高端客户群体与厂家的直接对话;而终端消费者作为最具消费欲望的群体之一,厂家自然不能忽视:中国陶瓷城可以带动以“智、富、贵”为基本特征的高端消费群体(包括白领阶层、中产阶层、科研人员、高校教授、企业家和公务员等)以及国外商会、领事馆等外事机构前来进行大宗采购消费,大幅度提升厂家的终端消费量。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陶瓷城举办的一年两次的“陶交会”就如筑巢引凤,以其完善的商务配套设施和品牌知名度,汇集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大大促进了供求双方的技术交流、贸易洽谈、经济合作和出口贸易。特别是今年“春交会”,不仅吸引了300多家参展商,涌现了大量陶瓷精品、新款式,而且大批经销商、工程采购、政府采购团前来参展,同时首次呈现了外商与国内观众比例各占一半的大好趋势。这些外商来自世界五大洲,特别是欧美国家的集团、跨国公司等采购商很多,采购实力十分强大,成功实现了他们与陶瓷企业的直接贸易往来。不少外商纷纷表示,作为中国陶瓷产业的一个缩影,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中国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高端服务供应商”理念的提出,是中国陶瓷城经营理念上的又一次突破,打破了单一的展贸商场功能,整合了多元化的商业功能,由提供有形产品跃进到无形产品,为陶瓷行业服务领域注入了新鲜活力,必将全面带动陶瓷市场的升级发展,从而进一步成就陶瓷产业的整体贸易交易和合作。这在中国陶瓷城甚至陶瓷产业的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传统陶瓷产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当代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实践远远跑在理论的前头。然而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产业实践,又常常会使发展陷于迷茫、迷途和不明方向。一个好端端的佛山陶瓷产区(当然不是没有问题),自新一届政府以来对陶瓷业的所作所为引发国内建陶业的“震动”,谁都可以说一通道理。但依我看来,就是长官意志多,拿不出有说服力的道理,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此也可算作国内陶瓷产业变动的典型范例。

一、传统产业产业族群(集族)发展问题,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自万年至4000年前的石器时代有陶器算起,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陶瓷产区。就在二十年前,中国陶瓷还是主要集中在七大产区。即在那些年代,中国陶瓷是集群化、游牧式发展的。到了近几年只要有钱有人,全国都能办陶瓷了,产业集族化发展的模式打破了。不搞陶瓷集群化发展是不是就可以算新的、好的发展模式?

二、陶瓷总部经济能不能走?总部经济是不是佛山陶瓷的阳关道?在许多论坛、报刊文章中多有议论,但未见有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文章发表。但观点还是鲜明的:一方说是死路一条,另一方说是佛山陶瓷发展的新模式,是赶走污染的好办法。

三、中国陶瓷这个传统产业的去、留、发展模式问题,以及曾看到媒体有关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有一个表示,“宁舍一点GDP,也要挽回青山绿水”,“佛山工业产业有好几千个亿,干掉污染企业,少个几十上百亿有什么问题?”听说此话令许多人噤若寒蝉,我的反应是这位书记面对着一个当代世界级的建陶生产基地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传统产业的去留是不是一个纯经济问题?②一个政府是采取什么态度对待传统产业?最近又看到广东省委、省政府有个广东产业发展决定,明确提及广东陶瓷这个传统产业要用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没有提干掉的问题。

概言之,中国传统陶瓷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很需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课题很多,仅举三例。

“无人工厂”给陶瓷业带来的思考


目前,一家号称东莞首家“无人工厂”的项目正高效运转着,东莞的无人工厂的投入使用给陶瓷行业带来了对智能机械的思考。

据佛山市精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丕文认为,在陶瓷行业里,机器自动化将是一大趋势。目前的陶瓷生产基地的情况是原料车间与分拣车间大多还在使用人力+机械的做法。在原料车间里,工人长期于高粉尘的工作环境内工作,分拣车间内工人长期从事超负荷体力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体。现今陶瓷行业的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窑炉、抛光、喷墨等设备上,在原料车间与分拣车间的关注是不够的。这部分的创新空间是很大的。原料车间的自动化,分拣车间的自动拣装、自动包装,往自动化方向转型是大势所趋。再加上现在年年招工难,智能机械能承担更多的工作量,确保生产稳定进行。

而早前1月29日工信部印发《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通过制定计划,认真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大力推动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计划鼓励建材行业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同时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在涉及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的环境,基本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

专家展望,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将持续降低机器人的应用成本。在各方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陶瓷行业的智能机械空间扩大,产业升级改造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陶瓷服务是传统陶瓷业的春天


讯: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上周到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调研时为佛山陶瓷发展定位:“努力将全球最大的陶瓷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陶瓷服务基地”。

今年以来,禅城区经促等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出台传统陶瓷产业的振兴办法,胡春华的定位为佛山陶瓷发展提供了一条出路。而能够承担起这一责任的,非禅城区莫属。

陶瓷服务领域包含营销、设计、技术创新、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尤以会展和知识产权保护为当务之急。

首先就会展而言,禅城已有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两大展厅。这两个展厅应对平时小规模的参观不成问题,然而在面对一年一度的陶博会时,就难以应付。千年陶都享誉海外,办个陶博会竟然要拆分成三处举行,令客商奔走之余,更显示出陶瓷服务方面的先天规划不足,不成气候。特别是邻近会展业发达的广州,如陶瓷会展服务仍不引起重视,难保日后佛山陶瓷品牌展会转战广州,平白丢失了陶瓷服务的重要一环。

其次亟需补足陶瓷行业的知识产权短板,采取措施打击模仿侵权,为本土陶瓷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服务。这不仅关系到陶瓷产业和企业的自身发展,更是陶瓷设计、技术创新等相关陶瓷服务环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倘若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谁愿购买设计?谁愿为技术创新支付费用?因此,要想建设“全球最大的陶瓷服务基地”,政府接下来应在这方面下足功夫。南庄正在建设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据闻将涵盖陶瓷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述两个环节,该当其重中之重。

陶瓷业:站在十字路口探索“中国模式”


我国现代建筑卫生陶瓷业,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质的蜕变,量的飞跃,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成就了陶瓷业的中国模式。

然而近年来,面对人民币升值、外贸出口受限、原燃材料及工资不断上涨,以及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用工难等诸多压力与挑战,还有转型升级的“大考”,再一次把陶瓷业推向了风口浪尖,推向了十字路口。

佛山作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重要产区和朝圣地,迫于环保的压力,纷纷外迁,由最初的300多家减少至现在的70余家,由此产生了“空心化”的忧虑。然而外迁陶瓷企业也是几家欢笑几家愁,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异常艰辛。转型不是转移,产品档次不提升,环境污染不消除,对陶瓷企业终将是一条不归路。

我国陶瓷业至今还没有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大品牌,在国内市场拥有较大话语权的品牌也是微乎其微。虽然近年来许多品牌纷纷提速品牌战略,聘请名人代言,登陆央视,涉足奥运、体育营销,以及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品牌知名度,但品牌打造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需要实力、时间、市场等诸多因素的积淀。

对陶瓷业的最大考验莫过于节能减排,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施以越来越严厉的措施,节能减排已经攸关陶瓷企业的生存。这一方面促使陶瓷业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求陶瓷企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两高”(高科技及文化艺术含量、高附加值)“两自”(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型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为应对出口贸易的设限,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做强做大企业和品牌,一些陶瓷卫浴企业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如有的企业选择境外上市,有的企业选择与国际知名陶瓷企业和品牌开展合资合作,不管是主动出击,还是无奈之举,总之,陶瓷业面对十字路口的困惑,没有放弃,不曾言败,一直向前。

有一些陶瓷卫浴企业随着实力增强,以及分解经营风险的需要,开始走涉足其他行业、产业的转型之路。如有的涉足房地产业,有的延伸产业链至上下游,有的多元化经营其他行业等。不管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影响仍在继续,还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不同的企业都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寻找着自己的突破点。

眼下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是创新,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出,要保持美国的竞争力,首先是要鼓励创新。陶瓷业正是在创新思想指导下,实现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实现了产品结构与档次的换代升级,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而陶瓷业,若要走过由传统低端的制造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关键还需要“创新”。

所以说,陶瓷业面临的挑战是艰巨和复杂的,但陶瓷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前途是光明和美好的。转型的痛苦过程是在所难免的,走到十字路口的陶瓷业,若要实现新的跨越与提升,若要成功跨越陶瓷业中国模式的十字路口,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需要全行业的智慧与努力,需要以创新为主打要素的PDCA。

评论:中国传统陶瓷产业的浅白境况


中国陶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真的是欲说还难,用苏东坡一首名诗来意会可能再贴切不过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的陶瓷业,很多事情真的说得清又说不清。

下表是对近一二年的国内生产情况作概略统计的数字。以此为基数,计入不可缺少的配套(如五金件等)和带动的行业(如色釉料、原料、装备等)数字,三大品种的年产量总和不少于300亿件,年耗用的天然矿物原料不少于1亿吨,年耗用的标煤不少于2500万吨,年总产值不会少于2500亿元人民币。此外,这个产业的发展还牵涉、影响到百万人以上的城乡就业岗位,自然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与物流,公共建筑和家居装饰材料供应等等,也就成为现代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产业了。由此,也可从中体现产业的政策方向。

首先,在解决这个产业的节能降能、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一系列事项中,重点是陶瓷砖行业。从实际上看,目前陶瓷砖产区的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负面的,都是问题最多。

其次,即使按表中的设计数计算,每消耗1公斤的原料所创造的产值分别为1.6元、10元、1.66元。砖所创造的价值是最低的;每消耗1公斤标煤所创造的产值分别为10元、25元、8元。卫生瓷最高,砖最低。如果不改变砖的生产现状,特别是资源消耗和大大提高其附加值的话,砖产品生产是不值得大力提倡、发展,而应加以约束。

陶瓷知识:隋唐时期陶瓷业的发展


杨坚先后兼并了北周和南陈,统一中原,方国号隋,至炀帝而亡。时间不长,但这一时期的陶瓷业却比较发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风格的开始。

陶瓷器造型基本上继承了南北朝的风格,又有所变化,更加饱满。从已经发掘出的隋墓里,我们可看到大量质量较高的白瓷。

唐三彩凤首壶

唐代是被公认的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定都长安,洛阳为陪都。在这两个地方都出土了大量唐三彩,艺术和技术上都非常高超,引起了世界注目。

这与当时这两个地方所处的重要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当时的厚葬之风密不可分。洛阳地处中原,自古以来人口稠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

唐三彩杯盘

自东汉、魏、晋、北朝五百年来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经济上,它是首都长安连结关东以及东南地区的枢纽。虽然唐代定都长安,但对洛阳地区也极为重视,特别在武则天时,定洛阳为神都,在此地施政达二十年之久。

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河南府是贡白瓷的重要产区,巩县窑、鹤壁集窑、陕县西关窑等窑址都出产白瓷,同时烧造三彩器和彩釉器。

唐青釉砚台

发达的手工业是封建社会商品来源的保障,而兴盛的商业又刺激着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

唐三彩器大多出自墓葬。唐王朝在西安、洛阳一带设有庞大的政治统治机构,大批贵族、官僚聚集于此,生前穷奢极侈,死后厚葬成风。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风俗影响至普通百姓。

唐三彩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表明古代陶瓷工匠对各种呈色金属原料特性的认识、化学技术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唐花瓷三足盘

带色釉的发现和运用在汉代就已出现,如翠绿、栗黄、茶黄等色釉被广泛使用。到北朝时期,也就是公元世纪初,我国北方就开始有黄釉、褐釉色瓷器的烧造。至晚到北齐,出现了白瓷和彩瓷。

初唐的三彩器以褐赭黄色为主,间以白色或绿色釉,采用蘸釉法,施釉较草率,釉层偏厚,流釉或烛泪状,釉层没有完全烧开,色泽暗淡。

唐三彩马

盛唐时期,三彩工艺明显进步,在器型品种上,除了器皿以外,出现了大量生动的三彩人俑。

这时的三彩釉色润莹,赋彩自然,采用混釉技法,器皿多为内外满釉,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装饰手法除了刻花、印花外,还广泛使用堆贴和捏塑;装饰内容丰富多彩,花鸟走兽无所不包。

唐三彩刻花三足盘

然而中晚唐时期的三彩制品每况愈下,这一有趣的现象恰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现象。晚唐三彩多为小件,趋于单彩釉,而且釉面单薄,脱落剥蚀现象严重。

安史之乱促使唐朝迅速败落,形成藩镇割据天下大乱的局面。

唐三彩器的烧造一般为两个步骤,即素烧和釉烧。

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它的胎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红色陶胎,出现于隋和初唐时期一种挂草绿、酱黄色混合釉的红陶制品中,这一品种还不能被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唐三彩。

另一类是白色陶胎,为瓷土烧成,被认为是典型的唐三彩。这种坯体的特点一是吸水性强,使粘接部件牢固;二是可塑性较强;三是素烧后强度较大;四是胎质白,挂釉后釉色鲜艳。

唐白釉渣斗

唐三彩器的烧成温度在800度-1000度左右,坯釉膨胀系数基本一致,使坯釉结合良好。

这一时期的人俑塑造,风格比较明显。一改魏、晋时期秀骨清相的作风,女俑丰满富态,男俑英武得体,形象生动,体现出生活中的情景。

唐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异常活跃,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加强了对外贸易,海路贸易也日见频繁。

唐巩义窑绿釉小壶

出土的大量胡人俑印证了当时有许多外国人在中原一带生活,他们多从事商业和艺术活动。经常可以见到胡人牵着骆驼,背负着丝绸等货物,形象极其生动。

在伊朗、伊拉克、埃及、俄罗斯以及印尼、日本等国家都发现了大量唐三彩器,说明唐代对外出口贸易的发达。

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瓷业布局,到唐代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局面。

唐邢窑白釉罐

从北朝到唐代这一阶段,我国古代制瓷艺术逐步形成了青釉和白釉两个大的系统,它们在后世分别沿着不同的方面各自发展。

白瓷的真正成熟期是在唐代,特别是在唐代中晚期,它已成为一个独立体系,与青瓷分庭抗礼。

当时北方烧造白瓷的区域非常广泛,而河北邢窑最为突出。它与南方越州出产的青瓷交相辉映,形成唐时代陶瓷业的两大主流。

唐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唐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用类银、类雪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其胎、其釉的白度相当成熟。邢窑白瓷在烧成技术上也比较高超,从现有实物来看,没有变型、歪塌等缺陷,制作工艺精细、造型端正,不失为一代名窑对产品要求之严格。

邢窑白瓷除以色白见长外,它另一个特点是朴素少饰,匠师的艺术表现多施于造型之中,器型简洁、质朴、端庄而大气。

唐白釉兔系罐

它所构成的器皿容量大、重心稳、使用方便。这一时期最具特点的器皿是执壶,据考证是由前代的鸡头壶演变而来,是一种酒具,唐人称为注子。

此外,黄河流域瓷窑都多烧白瓷,河南、山西、陕西的广大地区都以烧白瓷为主。

唐邢窑白瓷始于隋,盛于唐,衰于元。根据其胎、釉的化学分析,应属于高铅瓷胎,其釉的化学组成,属于CaO──AL2O3──SiO2系统范围。

邢窑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340度左右,个别的高达1370度左右,烧成气氛为还原焰。

唐代手工业产业的空前繁荣,还在于官方的介入,官府设置将作监、少府监等政府机构,对陶瓷、金工、漆器、染织等进行操控,为统治者服务。

这时的越窑青瓷也得到大发展,引起许多文人骚客的瞩目,纷纷吟诗作赋对其倍加称颂赞美。其中陆羽的评价比较全面而得体,他形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认为是当代最完美的瓷器。

由于唐代的饮茶之风盛兴及朝廷对青瓷的需求量增大,促使唐代的越窑青瓷质量不断提高。

唐越窑青釉壶

尤其是在晚唐时期,形成了以浙江余姚为中心的瓷区,产品胎质细腻,釉层匀净,造型规整,品种丰富。在装饰处理上也是以釉色装饰为主流,以素面为主,形成独特风格。

刻划花装饰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廖廖数笔就描绘出当时人们喜爱的荷花、荷叶、牡丹花等花卉,绝无繁琐多余之笔。

唐越窑海棠式杯

这一时期在窑炉上普遍有所改善。北方均为馒头窑型,一般为直焰馒头窑或者是在窑底上设置台柱,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原始倒焰窑。

这几种窑形都由火膛、窑室、排烟孔、烟囱四部分组成,火焰流向呈现半倒焰式,依靠排烟孔调节燃气的流量;最大的改进是由原来的冷底窑改为热底窑,使窑内温差大大减小,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南方则以龙窑为主,为节省燃料、增加产量,充分利用空气预热,采取了加长窑身和减小窑床倾斜度的办法,在浙江发现的唐初龙窑残长就达40米,宽1.7米,倾斜度10-12度。

唐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

唐代已经生产出釉下彩瓷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时的长沙窑又称铜官窑,是我国最早制作釉下彩瓷的地区之一。

铜官窑釉下彩装饰以斑点彩饰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蓝绿彩料点绘成花草纹样。

褐色彩料是以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为色料,蓝绿彩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色料。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关于中国传统陶瓷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关于中国传统陶瓷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