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制纪实

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制纪实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4-28

景德镇古代瓷器。

进入9月,景德镇市国有陶瓷企业改革平稳中快速推进。截至9月30日,全市陶瓷系统20家参与改制的陶瓷企业,职工身份已全部置换到位,这表明作为景德镇市国企改革的攻坚部分——国有陶瓷企业的改革已初步告捷。

现在是推进国企改革最佳时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景德镇市国有陶瓷企业纷纷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职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大力推进国有陶瓷企业的改革改制,势在必行。

在深入学习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有关国企改制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景德镇实际进行调研分析后,景德镇市市委、市政府达成共识:现在是景德镇推进国企改革的最佳时机。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团结拼搏排除万难,在年底以前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改制的目标任务。

目标明确后,景德镇市专门成立了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全力做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针对陶瓷企业人员多、包袱重、牵涉面广的特点,该市把国有陶瓷企业的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在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改制方案上下足工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频频深入各陶瓷企业调研,听取大家对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的意见和建议,并多次召开部门、企业、职工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反复讨论,充分酝酿,对不同的改制方案进行比对,最终通过了“一稳一分七清”的改制方案:“一稳”即稳定完善租赁承包;“一分”即已改制后的租金分年缴纳社保医保金;“七清”即一次性发给生活费,并还清以前欠发工资、医疗费、抚恤费、丧葬费、集资款、退休职工垫付欠缴社保金等六项款项。

围绕这一改制总要求,景德镇市各企业因企制宜,一厂一策,加速推进国有陶瓷企业改革改制工作。

始终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

改革是利益分配的深层调整,在此过程中如何取得职工的支持和理解,保持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是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

景德镇市在推进改制的过程中,采取了“试点先行,整体推开”的策略,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始终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做到“让职工放心,让承包实体安心,让企业管理者宽心”。

系统这次大规模改制,需要置换身份的职工达4.1万人,改制总成本将达16亿元,改制资金的筹集是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

如果把国有企业的土地资产进行合理运作,能够获取一笔可观的改制资金,但这一做法的弊端在于,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承包实体将因此而失去经营场所,企业也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一批职工将被迫下岗,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又会随之产生。在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考虑,该市做出“不卖一寸土地,不拆一幢厂房”的决定,政府通过有效资产进行融资的方式来解决改制所需要的资金,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并通过对租赁经营实体进一步完善后,实现陶瓷产业的更好发展。

在这次改制过程中,系统没有一名职工因改制而下岗,反而新增1.4万个就业岗位,成为该市推进国企改制的一个创举。

恢复造血功能重现企业活力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方霞云告诉记者:“这次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革是通过企业机制的转换,经营模式的创新,结合景德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大旅游’产业的思路,让企业在改制后恢复造血功能,实现战略转型,重现企业活力。”

据介绍,在完成对国有陶瓷企业的改制任务后,景德镇市将重新对改制企业进行发展定位。位于景德镇城东区的雕塑、宇宙等瓷厂将依托学院、江西省陶研所、景德镇市陶研所的辐射优势,大力发展以陶瓷文化创意、设计为主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建国、人民、光明等瓷厂将充分利用保存完好的古作坊、古柴窑遗址和修建于上世纪的厂房设备,修旧如旧,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位于城市西南区已完成改制的东风等瓷厂则策应高新区的发展,着力打造新的陶瓷出口基地。

据了解,雕塑瓷厂在着力推进改制的同时,已经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对该厂的厂区环境进一步美化、亮化,充分利用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在引进乐天陶社的基础上,进一步靠大联强,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着力打造景德镇国际雕塑陶瓷创意产业园。

景德镇还在招商引企上下工夫,通过引进欧神诺打造景德镇日用陶瓷新品牌,通过引进创立宗元国瓷公司,把国家用瓷的辉煌业绩进一步发扬光大。

经过改制后的企业,就像是一只涅槃后浴火重生的凤凰,向着太阳,伴着云霞,振翅高飞。景德镇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市陶瓷国企在改制中发展壮大


“在这次改制中,我们的企业不仅没拆一间厂房,没卖一块土地,相反却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招商,扩建实体,发展生产,增加了改制职工就业,实现了企业新一轮发展。”日前,景德镇市陶瓷国企改制工作全面结束,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总经理方霞云在谈及改制中的成功做法时颇感欣慰。该市在国企改制中实施高位推动,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创新工作理念,以促进企业发展,扩大职工就业为目标,使改制成果真正落到实处。目前,该市通过改制新增就业岗位1万余个。

景德镇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大,国企职工人数多,尤其是市属陶瓷企业改制困难多,成为该市发展和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为使国有陶瓷企业改制顺利推进,成功实现4万余名陶瓷职工身份置换,该市首先从传统特色产业中谋求发展,实施产业转型,使传统的陶瓷产业从生产型逐步向创意型转变。该市雕塑、为民、宇宙、建国等陶瓷企业主打创意经济牌,利用保存的厂房和设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雕塑瓷厂吸引了172家陶瓷实体入驻,解决了900多名改制职工再就业;艺术瓷厂实行创新重组,成立宗元国瓷公司,专门生产国家礼品瓷和重大活动纪念瓷,为企业创造了新的效益。

通过招商引资壮大企业实力,走出一条规模化发展新路,是景德镇国企改制工作中的又一项成功举措。改制后,该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建筑瓷厂等窑炉承包承租实体分别投入几百万元用于窑炉改造,淘汰了耗能高、污染大的落后窑炉,建起了3条高效节能小切面隧道窑,使陶瓷产品档次提高,同时新增1000多人就业。长虹景德镇机电产业基地项目的成功引进,是景德镇华意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国企改制的一个成功典范。该市领导高位推动,与四川长虹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携手建造全国最大绿色环保高效变频压缩机生产基地,实现了华意改制没有让一名职工下岗,而且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双增长。据统计,该企业改制重组前每年上交利税约700万元,改制重组后,仅今年1月至8月就已上交税收3000万元。

将改制企业所属子弟学校、企业居委会全部移交社区管理,是景德镇市国企改制工作的又一大亮点。在移交过程中,该市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成功实施了生产、民用的“两电分离”、“两水分离”,为企业职工安装一户一表,从而解决了困扰企业和职工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真正实现了企业职工双赢。

台资陶瓷企业抢滩瓷都景德镇


生产绚丽夺目礼品瓷的法蓝瓷公司、制作风格独特日用瓷的小作坊……漫步瓷都江西景德镇,台资企业生产的陶瓷是瓷器爱好者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短短几年时间,瓷都里的台资陶瓷企业从无到有,如今已形成集聚效应。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是较早一批进驻景德镇的台资陶瓷企业。公司销售经理刘崇礼说,去年法蓝瓷在大陆销售额近6000万元人民币,是景德镇上缴税收最高的陶瓷企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是制瓷的天堂,中外闻名的瓷都,台资陶瓷企业到来后带来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管理理念,是与景德镇的强强联合。

“生产陶瓷原料的台资企业到来后,景德镇利用原料的水平提升了几个档次。”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说。

目前在景德镇投资落户的台资陶瓷企业共有6家,投资总额约为4500万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

近来,台资陶瓷企业投资景德镇还在不断增加。2009年8月,台湾正翰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的远红外陶瓷项目正式签约;在2009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上,台湾兴勤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的电子功能陶瓷项目也即将进驻景德镇。

景德镇建筑陶瓷企业“地震”中求生


几天前,欧盟裁定对我国建筑陶瓷企业按73%的税率征收反倾销税,这样的重棒砸在了瓷都建筑陶瓷企业身上生疼。自从欧盟对我国开始反倾销调查以来,该市建筑陶瓷企业出口金额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

值得庆幸的是,该市不少建筑陶瓷企业在接受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时候就开始了积极应对,业内一致认为,改变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是破解欧盟反倾销壁垒的首要选择。

现状:欧盟开始反倾销瓷都建筑陶瓷很受伤

“欧盟反倾销的大棒,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征收如此高的反倾销税,对我们来说不堪承受。”昨天下午,景德镇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负责出口的负责人高小姐谈起欧盟反倾销事件非常无奈。

该公司目前是该市最大的陶瓷出口企业之一,据高小姐介绍,去年该公司出口额达到480余万美元,而作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欧盟市场一旦受挫,对公司的生产势必带来明显的冲击。早在去年6月欧盟开始反倾销调查时,金意陶公司就积极应诉,因此该公司现在只需要执行32.3%的反倾销税,但高小姐表示,如此高的反倾销税依然是建筑陶瓷企业无法承受的,他们还将继续应诉。而其他要按照72%的反倾销税征收的陶瓷企业,几乎就意味着失去了欧盟市场。但欧盟市场是陶瓷产业的一个巨大蛋糕。

来自景德镇海关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金意陶的说法。2010年,全市建筑陶瓷出口245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出口量31693吨,同比增长43%,月均出口204.5万美元,月均出口2641吨。其中:欧盟市场出口737万美元,同比增长1.1倍。出口量10825吨,同比增长43%,月均出口61万美元,月均出口欧盟产品902吨。从统计数据看,欧盟市场占据了该市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自从去年欧盟开始反倾销调查开始,该市建筑陶瓷出口也开始了下滑。景德镇海关今年统计的1-2月份数据显示,今年出口额下降趋势更加明显:2011年1-2月份,全市出口148万美元,同比下降74%,出口量4042吨,同比下降48%。月均出口为74万美元,同比下降64%。月均出口量为2021吨。同比下降23%。其中:出口欧盟99万美元,同比下降18%,出口量2230吨,同比下降7%。月均出口为49.5万美元,同比下降19%。

应对: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不亚于陶瓷行业内发生的9级地震。”景德镇鹏飞建筑陶瓷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欧阳琦如此评价此次欧盟反倾销影响的结果,他认为,不少陶瓷企业将因此彻底退出欧盟市场。不过,在他看来,这危机后面其实蕴藏着机会,因为反倾销将逼着建筑陶瓷企业不得不改变产业结构,提高自己的产品附加值,否则就没了出路。

早在2010年欧盟开始反倾销调查时,鹏飞建筑陶瓷就嗅出了其中的火药味儿。从去年开始,鹏飞就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量也作出了调整。欧阳琦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鹏飞建筑陶瓷就有意识地压缩了欧盟市场的份额,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将国内90%的市场份额调整为现在的95%。剩下的5%份额也不仅仅盯着欧盟市场,而改为东南亚等其他国家。

除了调整了欧盟市场出口份额,鹏飞还在出口产品的品种方面进行了调整,从原来100%出口建筑陶瓷,改为了创意陶瓷、建筑陶瓷和特色陶瓷一起出口。有意识的将特色产品产业化也是鹏飞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有力手段。

欧阳琦说,只有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建筑陶瓷企业的出路。只有产品附加值提高了才能经得住风浪,才能提高抗风险能力。欧盟对中国反倾销就是为了杜绝低端廉价建筑陶瓷进入市场,就是不允许中国以低廉的劳动力和低成本来抢占市场,如果我们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和他们一样了,他们还能反倾销吗?因此,这次反倾销也算是对该市建筑陶瓷企业的一次促动。所以,应对市场突变的根本之道还在于企业要练好内功,要尽早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把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作为目标,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可能的政策和市场变故。

四家国有博物馆再次在景德镇开启


2019“景德镇博物馆之夜”于7月19日再次开启!四家国有博物馆共襄文化盛世,多场文化活动将陪伴您度过美丽夏夜。

2019年7月至9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乐平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将在每周五、周六的晚上延长开放到21点,并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白天忙碌的市民和游客提供独特的夜晚参观体验,感受别样的博物馆之美和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7月19日下午三点,“国家记忆——景德镇国家用瓷特展”“归来·丝路瓷典特展”开展暨“景德镇市博物馆之夜”活动开幕仪式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市委书记钟志生宣布展览开幕。汪立耕、张春萍、董立新、曹雄泰、刘朝阳、沈水生、王鸿运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及著名文化学者、凤凰卫视高级策划王鲁湘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乐平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4家国有博物馆馆长共同启动“景德镇市博物馆之夜”活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朝阳主持开幕仪式。

据悉,此次举办的“国家记忆——景德镇国家用瓷特展”“归来·丝路瓷典特展”暨“景德镇市博物馆之夜”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国家记忆——景德镇国家用瓷特展

200余件由景德镇生产的国礼瓷、国宴瓷、重大国际活动纪念瓷、中南海等重要场所陈设用瓷,不仅展现了发展的历程,更记录了中国外交外事活动的一个个重要时刻,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来·丝路瓷典特展

这是继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首展,国家博物馆、深圳南山博物馆系列展览后,经过研究、整理和提升的升级版展览。600多件精美的外销瓷,将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长期陈列展览,让大家更好地领略中国陶瓷,充分认识对世界全球化、多元化的巨大影响和贡献。

作为开全省文化先河的“景德镇博物馆之夜”活动,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将把“博物馆之夜”培育为我市乃至全省博物馆行业的一个品牌,未来将陆续吸收民营博物馆加入“博物馆之夜”活动,让文化惠及更多的市民。

景德镇市大力发展民办博物馆纪实


“在景德镇,脚踩的泥土下面都可能有宝贝。”这是很多人对千年瓷都景德镇厚重历史的认同。也正因为如此,这座因瓷享誉世界的城市,拥有了馆、民俗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官窑博物馆、乐平市博物馆、浮梁县博物馆等6家国有博物馆,为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而民办博物馆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兴起的新生事物,近年来也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近年来,有着鲜明特色的民办博物馆不断出现在景德镇,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瓷都这座城市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

在景德镇,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地图”。民办博物馆在形式上以较小的视角、强烈的个性和灵动的布展方式吸引着人们。它们不仅丰富了博物馆自身的内涵,而且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真正发挥了其文化传播和文化引领的功能,进而拉近了艺术与民众的距离,促进了与各个城市乃至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一段文化延伸

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办博物馆的出现,不仅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更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不仅顺应了我市的文化发展需求,也符合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目前,江西省共有民办博物馆22家,仅我市就有6家,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市的民办博物馆都在全省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2010年,江西省文化厅批准设立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艺术博物馆,这不仅是江西省第一批民办博物馆,而且开创了全省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新纪元,构建了我市国有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今年6月20日,江西省文化厅再次批准设立景德镇宁钢艺术和三宝国际陶艺村两家民办博物馆。另外,厚森青花瓷、景东艺术陶瓷珍品、雨前陶瓷、真如堂生活艺术4家民办博物馆也在待批中。

一段文化记忆

坐落于风景路55号的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米,馆外古朴雅致,馆内藏品精致。馆内收藏了景德镇从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十大瓷厂”的瓷器,不仅再现了当时的制瓷风格,而且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陶瓷文化的记忆。

据该馆馆长李胜利介绍,该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名为“青花蝶恋花”的瓷瓶。该瓷瓶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委派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鹰、祝大年教授等人来到位于景德镇的原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主导设计的。该瓷瓶使用最高档的材质,器形典雅端庄,器物纹饰取材于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所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像这样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体现景德镇精湛制瓷技艺的作品在这里还有许多,上万件藏品让人大开眼界,更让我们惊叹民间陶瓷艺术的丰富多彩。

其实,像李胜利这样自己出钱出力建馆的人在景德镇还有很多,他们付出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对那段历史的尊重,更是出于对陶瓷文化的热爱,抢救保护陶瓷文化和陶瓷历史的一份社会责任感。而对于我们而言,民办博物馆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文物收藏、史料收集和文化教育等,更多的是给我们留下了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一张文化名片

景德镇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年窑火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陶瓷文化瑰宝,众多陶瓷艺术家和陶瓷艺术珍品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对打造“陶瓷博物馆之城”的景德镇来说,大力扶植和发展特色各异的民办博物馆将为人们了解瓷都打开了一扇窗。

具有景德镇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是对国有博物馆最有益的补充,使陶瓷文化从高处落到平地,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让瓷文化的精神渗透到瓷都各处。民办博物馆鲜明的区域特点和行业特性,反映了景德镇历史进程中某一阶段、某一产品、某一工艺的陶瓷文化存在各自的文化优势和个性特征,这正是目前国有博物馆工作中没有涉及的课题。如“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以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收藏、研究与展示为对象。景德镇精益斋陶瓷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与展示“红色官窑”———毛主席用瓷(即“7501”瓷)而著称。而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和景德镇御窑文化艺术博物馆则再现了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工艺流程及陶瓷风采。

一种文化个性

2010年4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率全国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到景德镇进行执法检查,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对景德镇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2年5月26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来景视察文化工作,参观了景德镇御窑文化艺术博物馆,并在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上,再次肯定了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工作。

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使得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脉络清晰。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在藏品类型和陈列主题上填补了国有博物馆藏品和陈列工作上的空白,使得我市博物馆体系日趋健全、更加完善。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我市对申报的民办博物馆馆名、馆舍、展厅、库房、藏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安全和消防设施及资金等必备的办馆条件逐项审查,严格民办博物馆准入制度。同时,在提升民办博物馆陈列展示服务水平上,市文物管理部门为使陈列内容紧扣主题,弘扬陶瓷文化,从国有博物馆中精心选派陈列专家对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并严格审查,抵制低俗之风,凸显艺术效果。

一座座文化多元、形式多样的民办博物馆的出现,成为了展示瓷都文明的重要窗口,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主题展现了瓷都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品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让这座城市因瓷文化展现了她的独特个性。

记者手记:

尽管国家七部委在2010年制定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但是民办博物馆仍然享受不到和公办博物馆相同或类似的待遇,名声在外的民办博物馆仍然困难重重。目前,国内民办博物馆的投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收藏者自己办博物馆,这就需要博物馆有一定的收入来支撑它的运行;另一种是投资者有其他产业支撑,所建博物馆一般对门票收入没有要求,投资建博物馆纯粹是为了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或了却投资人个人的文化情结。记者也希望,国家的各种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能让这些民办博物馆越走越远,让我们拥有更多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擅用“景德镇” 七家本地陶瓷企业成被告


擅用“景德镇”惹侵权官司

在收到法院传票之前,林静德(化名)安静地经营着他那家不大的陶瓷店,店里所有的瓷器都是自家烧制的,底部都打上了“景德镇制”的底款。在陶瓷界,“景德镇”就意味着品质和专业。

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三个字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直到法院送来了传票。

其实在传票送到后好几天,林静德也没有明白过来,这从祖辈手上延续下来的做法怎么就成了商标侵权了?

被告的不止林静德一家,这次,景德镇国际贸易广场共有七家规模不一的陶瓷企业收到了法院传票,原告都是协会。成为被告的共同理由是,都在商品显眼位置擅自使用了含“景德镇”或“景德”字样的标识。

然而,消息传开后,在坊间却引发了一场关于老祖宗创下的品牌是否大家都能用的争论,还有人拎着花瓶皱眉瞅着底款,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被告。

有商标使用权企业仅200多家

常驻国际贸易广场的陶瓷商家中,有很多情况和林静德相似的,经营一家不大的店铺,所售陶瓷几乎都是自产自销,同时也把标明产品出自景德镇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在景德镇人看来,“景德镇”这几个字就是祖宗传下的“金字招牌”!

所以,当有人告诉他们,这块祖传招牌以后不能随便用时,景德镇人陷入了困惑。

据了解,景德镇市于1999年将“景德镇”申请为注册商标,委托协会代为管理。“这意味着,从‘景德镇’成为注册商标的一刻起,凡是未经协会许可而使用‘景德镇’、‘中国景德镇’、‘景德’、‘中国景德’这种相关类似的标识的,都涉嫌商标侵权。”11月3日,协会市场部部长王淑敏说。

据统计,目前,在景德镇经景德镇市陶瓷协会许可使用“景德镇”商标的企业仅有两百多家,还有两千多家陶瓷作坊、陶瓷工作室和陶瓷企业在侵权使用“景德镇”商标。

“用了几辈子凭啥现在要收费”

李女士就是这个庞大的“非法使用”群体中的一员,但她并不是这次被告之一,可她也曾被陶瓷协会提醒过,“去年他们来找过我,告诉我不能用‘景德镇’作底款,除非交商标使用许可费。”李女士说,经许可使用“景德镇”商标的企业,每年要向协会交纳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商标使用费。这也是很多陶瓷企业不愿意申请许可的重要原因。

“开家小店原本就利润微薄,”她顺手拿起一只红色花瓶,指着“景德镇制”的底款说,“要再为这几个字交几千块钱,谁受得了?”

隔壁店铺的老板也凑过来说:“我们都是地道的景德镇人,用‘景德镇’用了几辈子都没事,凭什么现在用就要收费?”

“收费是为了保住‘金字招牌’”

王淑敏一再强调,“景德镇”商标所有权并不是为了收费,“收费只是手段,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规范市场,保住这块‘金字招牌’”。

景德镇市场上销售的陶瓷鱼龙混杂,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如期待中完美高贵,品质良莠不齐。

另外,还有些外地生产的陶瓷制品也在使用“景德镇”标识,“这大大毁损了景德镇的形象。”王淑敏说,协会几年前就曾因此起诉过上海一家陶瓷企业。“这次起诉这七家陶瓷企业,也是为了给其他的陶瓷企业发出信号。”

七家被告瓷企中,有两家是景德镇本地企业,其他都是外地瓷商。“这并不代表我们重点针对外地瓷商,侵权的有很多,我们这次只随机抽取了七家。”

王淑敏介绍说,根据《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规定,使用了“景德镇”商标的瓷器须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即它必须是从泥到生产再到出厂,全一手地在景德镇加工生产技术。

对使用了“景德镇”商标的陶瓷企业,协会每年都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陶瓷企业将被取消使用“景德镇”商标的许可。陶瓷协会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最终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保住我们这块‘金字招牌’”。

困难重重的商标保护路

然而,王淑敏也承认,这是一条充满艰辛漫长的道路。

“有很多现实问题,首先就是人手不够,而且作为景德镇瓷局下属单位的协会并没有执法权,我们的工作方式只能是告知和劝阻,”王淑敏告诉记者,“对执意不停止侵权行为的商家,陶瓷协会只能选择向有关部门申诉或直接向法院起诉,我们收取的商标使用许可费基本都用于处理这类问题了。”

事实上,景德镇市政府2008年12月7日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中,明确要求景德镇市瓷局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办公室,经常性地组织相关单位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打击。不过,截至记者采访时,这个办公室尚未成立。

另一个大问题是“大多数陶瓷企业商标保护意识还不强”。记者从国际贸易广场了解到,许多商家对“商标侵权”的说法也很不理解。

“其实,现在情况已好很多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或向协会提出‘景德镇’商标的使用许可申请。”王淑敏对这项工作的前景很有信心。

最后,王淑敏还告诉记者,这次被告的七家陶瓷企业已有六家和陶瓷协会达成调解协议,同意交纳商标使用许可费,“还有一家情况确实比较困难,我们正在考虑是否减免其部分费用”。

是否侵权关键在“是否作为商标使用”

11月4日,景德镇市工商局商广科科长葛渭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市场是一个“经常性的流动市场”,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对于这类商标侵权案件,除非接到投诉,工商局一般不主动介入,“但至目前为止,接到的这类投诉并不多,商标权人一般会选择直接向法院起诉”。

将景德镇这样的行政地名注册为商标,是否会对当地商家造成不便?这条红线拉得太宽会否导致商家举步维艰、稍不留神就碰到商标侵权的雷区?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熊时升指出,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关键在于“是否作为商标使用”,“若仅是作为产地或产品介绍的内容,如在产品上注明‘本件制于景德镇’等,则不构成商标侵权”。

将县级以上行政地名注册为商标的情况在我国并不多见,熊时升说,目前国内的此类商标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注册于新《商标法》制定实施以前,另一种是表明产地,如“南丰蜜橘”,其他情况一般不被允许。

记者在景德镇市瓷局采访时曾听到“‘景德镇’是证明商标”的说法,对此,熊时升解释说,证明商标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不过这个概念目前仅存在于法理上,我国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

景德镇陶瓷史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慨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已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青白瓷刻花注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在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设立于1278年的浮梁瓷局掌烧的“枢府”瓷,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这种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明时的景德镇官民竞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除了在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的种类烧造方面外,明代景德镇还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没落的著名窑场的优秀技艺,并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新的造型、新的装饰,真正是“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而所有这些创新,不仅造就了明代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辉映千古。

明洪武 青花缠枝莲大罐

永乐时,景德镇成功地烧出了玲珑瓷,到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又造出精细的青花玲珑瓷,玲珑瓷碧绿透亮,青花青翠幽雅,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大龙缸和薄胎瓷的烧造成功,是明时景德镇瓷业高度技术成就和制瓷技师惊人智能的体现。大龙缸,直径高度均达70厘米以上,通身饰以五爪龙须,形制巨大,气势宏伟,荘重肃穆,为帝王专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进而更现它的神秘。薄胎瓷的制作,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制瓷技师的艺术匠心和智能,最薄最细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0.5毫米,最厚的也只有1毫米,真正是“胎薄如纸”。

以成化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的绝作。创于成化时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成化时期的閗彩,釉上色彩一般都有三、四种,多者达六种以上,而所施色彩的特征又极其鲜明,比单纯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加绚丽,给人以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之感。至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万历(公元1573-1619年)年间在成化閗彩的基础上创出了青花五彩,改变以閗彩中仅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的主色地位,而使青花只是构成整个图案的一种颜色,青花和红、黄、绿等色处于一样的地位而没有主从之分,这就大大丰富了青花五彩的表现力,呈现出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以及釉下蓝色为主突出红色的局面,嘉靖、万历彩瓷也就以图案花纹满窑,色彩浓艳深翠而行于世。明代彩瓷还有白地绿彩、青花红绿彩和釉上五彩以及填彩、金彩等等,素三彩也较为出名。

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烧出温度在1200℃以上)和低温单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瓷器都有很大发展。白瓷的制作,明代各朝都有烧造,各臻其妙。永乐的洁白甜净;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嘉靖的纯净无杂;万历的透亮明快;无不使人叹服称奇,爽心悦目。明代单色釉最具突出成就的还有永乐、宣德的红釉和蓝釉,以及成化孔雀绿和弘治(公元1488-1505年)黄釉。明永乐时的鲜红器亦称“祭红”,釉厚如脂,光莹鲜艳,有“永乐之宝”之誉,赢得“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宣德年间的宝石红釉又比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釉汁晶莹似红宝石,胎质细腻坚致,极其名贵。明代的蓝釉瓷器,在宣德时烧造较多,后人把它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清代前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时的景德镇“延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语》),“利通数十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与明代一样,清代也是官窑民窑并存共荣,并且均有名窑精品。

清 雍正 粉彩八桃天球瓶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名窑辈出,创新层出不穷。康熙年间著名的官窑有“臧窑”、“郎窑”。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陶官臧应选所造。臧窑的主要成就是单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里红均极为精巧。康熙青花色彩艳丽纯净,莹澈明亮,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别具风格而“独步本朝”,尤其是民窑青花更为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个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随着色彩的增多,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樊红、霁红等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鲜艳富丽,光泽透澈明亮。郎窑,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生产的瓷器。郎窑以仿明宣德和成化窑器而着称。郎窑的杰出成就,是仿制明宣德祭红釉而创制的以郎窑红为代表的颜色釉,郎窑红,“华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艳的色泽,犹如凝结的牛血一般鲜红(故也称其为牛血红),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开片,既象玻璃般光泽鲜艳夺目,又象红宝石一样瑰丽,极为名贵,为历代珍品。康熙时还曾烧制出与郎窑红齐名的色调淡雅的缸豆红,也称美人醉;用诗“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它极为贴切。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于康熙朝始创的粉彩,到雍正年间获得空前的发展,并且有“清一代,以此为甚”,彩料中砷元素的掺入,加上国画没骨法渲染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书画的阴阳、浓淡、深浅的立体感,同时粉彩烧成温度较古彩低,色彩对比比较和谐;因而显得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烂雅丽,形象逼真,构图文雅隽秀,所谓“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又以瓷器艺术为第一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唐窑,成就辉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史成就的代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以47岁之身协理窑务,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绘,无论仿古,无论创新,无不登峰造极。正如《景德镇陶录》所述:“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金。又仿效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种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窑至此,集大成矣!”。从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到晚清而日趋衰落,道光以后,一直到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饮流斋说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制纪实》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制纪实》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