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临沂瓷砖 > 导航 >

山东临沂罗庄 陶瓷企业创新赢市场

山东临沂罗庄 陶瓷企业创新赢市场

临沂瓷砖 古代临沂瓷器 陶瓷艺术

2021-05-01

临沂瓷砖。

日前,从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山东临沂市银凤陶瓷集团传来好消息,该集团成为中国日用瓷行业首家出口免验企业,这也是山东临沂市首家获得出口免验资格的企业。银凤陶瓷获此殊荣得益于企业自主创新、创立品牌,其银凤牌商标已在13个国家得到注册保护。

临沂罗庄区目前拥有陶瓷生产企业160余家,经济总量占全区的15%,年生产日用瓷18亿件、建筑陶瓷4.5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有两家企业进入全国十强,罗庄区成为全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为巩固这一地位,打造中国北方优质陶瓷生产基地,罗庄区着力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提升陶瓷产业档次和产品竞争力,推动了该区陶瓷产业升级。

搭建创新平台。罗庄区成立了陶瓷促进办公室,设立了陶瓷产业升级改造专项资金,每年确定几项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给予20万元至50万元扶持。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每年拨100万元用于陶瓷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目前,该区绝大多数规模以上陶瓷企业都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起了合作关系,近50项合作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部级技术创新计划。建立起了1家省级、3家市级企业开发中心,每年完成开发项目100多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到总销售收入的近1/3。

创新先创牌。该区规定,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包括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和山东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新产品,分别奖励企业30万元和5万元。由区陶瓷促进办公室注册“罗庄陶瓷”商标,免费供符合质量标准的陶瓷企业使用。目前,该区陶瓷行业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家、国家级1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2个。

淘汰关停一批落后企业。该区先后关停了35家白瓷推板窑,对109家隧道窑、辊道窑企业进行了治理,去年年底前彻底解决了103家建陶企业废水污染问题,达到污水零排放。通过集中供气,到2010年全部淘汰陶瓷企业单个煤气发生炉和直接燃煤,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罗庄陶瓷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后,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这一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陶瓷制作技术,又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因此就有了世界"瓷国"之称。

在中国这座博大、高雅、渗透着亿万劳动人民血汗结晶的艺术殿堂里,陶瓷是一束瑰丽璀璨的艺术奇葩。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都有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陶瓷名家名厂。然而,作为异军突起的山东省临沂市罗庄陶瓷,却以她自身的特殊优势,成为名扬中外的"鲁南瓷都"。

罗庄陶瓷,不仅是临沂陶瓷的代表,同时又是研究山东陶瓷和中国陶瓷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罗庄陶瓷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陶瓷的发展和起源是息息相通的。因此,探索罗庄陶瓷的起源与发展,不能孤立地按地域分割来研究,而应将其置于中国陶瓷的研究之中。

关于中国陶瓷的发明和起源,近年来,一些历史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境内的先民们就在不同地域环境的生存条件下,先后开始了陶瓷的制造,并以江河流域为依托,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以黑陶工艺为显著特征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区,是一处独立发展的地域,它以山东境内北至潍坊,东至日照,西至曲阜和南至江苏淮河以北这一广大地区为轴心,呈四周扩散的态势。

大汶口文化以前的北辛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文化遗址。这时的制陶工艺颇具原始意味,火候较低,坯体较厚,手制痕迹十分明显,陶器造型也比较单调;但其中发现的两件陶器底部表面上印有规整的席纹,具有陶瓷起源的研究价值。其中一件陶盖鼎,虽然质地粗糙,装饰简朴,但对于器物造型起源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启发。视其鼎身,无疑与某种自然形态相契合,明显带有模拟植物中的瓜类或动物中的头盖骨等特征。随着思维的发展,堆砌支架逐渐被随身粘撮的"鼎足"所代替,综合为鼎。这件充满稚拙之气的"陶盖鼎",体现着模拟艺术与实用功能的统一,可以说是沂蒙陶瓷文化"物以致用"原则的启蒙之作。

以磨光黑陶器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大汶口文化的造型成就,使陶器形体美不断深化和演变,从而达到史前陶器造型艺术的高峰。早期典型龙山时期的陶器,以临沂大范庄出土的30多枚高柄镂空黑陶杯为代表。这种器物没有五彩,没有装饰,纯真天然,朴实无华。形态的继承、借鉴和革新创造在此得到溶融、纽结、演变,从而再生出一个新的仪态的风范。1980年4月,在临沂罗庄区湖西崖出土的黑陶高柄杯,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陶器。这一时期的陶瓷,其显著的特点是造型灵巧,胎质细腻,漆黑光竟,薄如蛋壳,故被命名为"蛋壳陶"。"蛋壳陶"已在沂蒙山区的10余处遗址出土,从发现的数量看,约占己发现的全国的文化遗址的半数以上。

沂蒙山区的制陶业,自北辛文化时期开始,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不论其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制陶业始终是临沂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这个支柱产业的发祥地,也始终以罗庄、付庄、朱陈、湖西崖等村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这里的瓷器制品,是在制陶业的基础上创造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其起源之考究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早期瓷器"形成于东汉时期;一说"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出现。从临沂城西红埠寺发掘的古瓷窑址考证,远在西汉初年,临沂地区已开始了原始陶瓷的制作,至明、清,在临沂城南逐渐形成了以朱陈、湖西崖、罗庄、付庄等村镇为中心的手工业陶瓷作坊区。

临沂罗庄陶瓷源渊流长,除历史记载外,在罗庄周围的村镇中,不乏历史的证据。在罗庄区罗西乡的后黄土堰有瓷窑遗址一处,据考证就是在唐宋朝代兴建的。这里的地下一米处,就有碗、盆、罐等瓷器碎片,再往下挖,则有明显烧过的黑色土坯和破碎模具。同时,在村民李延训的宅基地西边,还有一个大头0.5米,小头埋在土里,具有25齿的大型石碌碡;在村民李德润家门左边,也有一个光滑的大石碌碡;在黄土堰村前,还有一个大白石碌碡。象这种奇大、特殊、带槽齿的大型石具,都是用来研磨陶瓷原料的。这里原是"商贾云集的陶市",后来,历遭兵革之变,而变得荒无人烟了。

另据历史考证,临沂罗庄区盛庄镇王三岗村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有灰砂陶、红陶、黑陶等多种陶器被发掘出土。到明清时,罗庄、湖西崖、付庄、朱陈已成为规模较大、作坊集中的陶瓷制作中心和集散地。这里所生产的缸、碗、罐、坛、盆、碟及砂壶、蒜臼等黑釉粗瓷产品享誉苏北、鲁南、皖北、豫东,成为这些地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为什么罗庄陶瓷几经磨难,却能够发展壮大,这是因为这里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此处汇集了一大批民间陶瓷艺人。早在明末清初,在躲避兵荒马乱、地震水灾的年代,一群身怀绝技的山西喜鹊村的窑工,纷纷投奔到这个遍地充满陶瓷原材料和燃料资源储量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周姓、孙姓两家窑业大户也从外地迁来,就在罗庄以西的朱陈村落户扎根了。二是罗庄当地的陶瓷原材料和燃料资源,这在当时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统计,以罗庄、朱陈等地为中心,就有大青矸、焦宝石、紫土、石英粉、瓷石、粘土、大青土、黄矸、黄药土等数十种陶瓷原料,再加上储量丰富、分布面广的地下煤炭资源,奠定了罗庄陶瓷业发展的坚实基矗但是,尽管罗庄一带具备陶瓷业发展的天然条件,但在战乱的年代,几经摧残,几经磨难,那些星罗棋布的私人陶瓷小作坊,怎能承受得起这天灾人祸?到临沂解放前夕,这里的私人作坊己纷纷倒闭,陶瓷厂家所剩无几。

罗庄陶瓷工业的发展,在解放前经历了曲折多难的道路。解放后,凭借罗庄陶瓷原材料、燃料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陶瓷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才逐步走上正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陶瓷工业的进展,使它走过了不少弯路。纵观解放后罗庄陶瓷近50年的沧桑巨变,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初期即1949年10月至1953年。这一阶段为恢复和重建阶段。上面谈到在罗庄解放前夕,当地的陶瓷厂家所剩无几。罗庄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以罗庄、付庄、朱陈、湖西崖为中心的陶瓷业,主要是碗、缸、罐、坛、盖、碟、茶壶、蒜臼等粗瓷黑瓷,以个体经营为主,迅速在这里建起来多家小型瓷厂瓷社,形成了星罗棋布、村村冒烟、家家作坊的新局面。第二个阶段:罗庄陶瓷的由粗变细、由黑变白的阶段。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罗庄建成一批陶瓷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主要以临沂瓷厂和临沂陶瓷一厂、二厂、三厂为主,各厂家纷纷进行由粗变细、由黑变白的陶瓷产品研制,并都以白粗瓷为主白细瓷为辅生产日用瓷,这是临沂罗庄陶瓷发展的第一次大飞跃。但这个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驴拉碾,脚踩泥,成型手拉坯,干燥靠太阳",这正是当时手工劳动的真实写照。第三个阶段: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至70年代初,本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陶瓷生产由手工劳作变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这是临沂罗庄陶瓷工业的第二次大飞跃。各陶瓷厂家所从事的原料粉碎、练泥和产品成型均实现了机械化,烧成也均由直焰窑改为机动隧道窑。这种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实现,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也使劳动生产率得到几倍、十几倍的提高。第四个阶段: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10年时间,临沂罗庄陶瓷出现了第三次大飞跃,这就是陶瓷产品由单纯内销转变为内销外销并举,改变了陶瓷产品只能内销不能出口的局面。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陶瓷产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出口产品也由一般的杯、盘、碟等单件向餐具、茶具、酒具、工艺美术等成套产品发展,使临沂罗庄陶瓷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而且外销量逐年增加。第五个阶段:临沂罗庄陶瓷全面振兴、全面发展的阶段。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近20年的时间,罗庄陶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产品结构上讲,除杯、盘、碟、碗和餐具、茶具、酒具、烟具、工艺美术瓷等日用瓷产品外,以墙地砖为主的建筑陶瓷又异军突起,临沂罗庄陶瓷批发城成为全国少有的大型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商品集散中心。从陶瓷厂家的数量看,市属临沂瓷厂和原临沂市陶瓷一厂、二厂、三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带动起了数十个初具规模的陶瓷厂家。从企业的性质来分,不仅有国有陶瓷企业,还有乡镇办、村办、个体办陶瓷企业,还有联合体和中外、中台、中港合资陶瓷企业。从营销角度分析,罗庄陶瓷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客户,而且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欧、香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大户。应当说,作为临沂罗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陶瓷工业,在这个时期迎来了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春天。

1994年12月17日,根据国务院131号文的批复,临沂撤地设市,设立了罗庄区。这是罗庄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自此,罗庄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进人了新的发展历程。罗庄的陶瓷工业也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迎着初升的太阳,阔步跨人新的征程。

醴陵陶瓷:困则思变赢市场


作为我国陶瓷主产区,湖南醴陵的陶瓷出口在2013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外,全球经济下滑带来贸易低迷,欧盟、巴西、墨西哥等国相继对中国日用陶瓷餐具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多个国家对华出口陶瓷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加剧……在国内,陶瓷礼品市场和陶瓷酒瓶生产也遭遇寒流。

面对困难和挑战,醴陵陶瓷企业求新求变,全年出口日用陶瓷15212批、15200吨、货值2.82亿美元,出口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调整产品

国内陶瓷礼品和陶瓷酒瓶曾一度撑起了醴陵陶瓷的半壁江山。2013年,国内市场急剧萎缩,醴陵陶瓷企业困则思变,将陶瓷酒瓶生产的技艺嫁接到日用陶瓷生产中,开发出新的适销对路产品,实现日用陶瓷艺术化,满足了市场需求。

同时,针对国外日用细瓷需求减少,醴陵陶瓷企业开动脑筋,就地取材,以滑石矿为原料,开发了镁质瓷产品,既保持了日用陶瓷的细腻和洁白,又大大降低了烧制温度,深受国外客商的喜爱。目前,醴陵65家出口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中已有23家生产镁质瓷产品。

为转变出口产品形式单一的局面,企业创造性地将陶瓷产品与非陶瓷产品一同出口,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目前,日用陶瓷杯与非陶瓷产品硅胶盖的配套出口在醴陵出口杯类产品中占有较大比例,不锈钢制品、木制品等的配套出口也大幅提升,甚至出现了电子产品与陶瓷配套出口,深受国外客商喜欢。

高端服务

在第113届春季广交会期间,醴陵华联、泰鑫、陶润、泉湘4家规模以上企业合作与美国美亚公司签订了一笔1400万件的日用陶瓷产品订单,交易额达1500万美元,创下了醴陵陶瓷企业广交会单笔签单金额之最。

美亚公司是一家厨房用具公司,也是美国日用陶瓷销量最大的知名企业之一。该订单是美亚公司在美国一年的供货单,其要求出货期只有5个月,通过对全国各陶瓷产区企业的考察,对比企业管理、产品质量、服务意识等方面后,该公司最终选择了报价最高的醴陵4家陶瓷生产企业共同接单,由于对已交付的产品质量较满意,目前,又有400万件的追加订单正在洽谈中。

在第114届秋季广交会上,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与醴陵华联瓷业结缘,双方达成了至少1000万美元的合作意向,经研发和试产,首批陶瓷咖啡杯已经量产。这既是对醴陵陶企长期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肯定,更是对醴陵陶瓷高品质的信赖。

抱团取暖

湖南醴陵以生产日用炻瓷为主,此次美亚公司的订单为日用炻瓷,尽管最终确定在醴陵生产,但面对如此大单,醴陵企业不是采取与其他企业竞相压价的方式获取订单,而是由最早接触此单业务的醴陵泰鑫瓷业公司寻求实力相当的华联、陶润、泉湘3家陶瓷企业共同接单,并通过艰苦谈判,最终取得了以工厂最初报价接单的结果。

“抱团取暖”的方式,既确保了如期交货,还保证了企业签到一个较好的价格,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各国对华产品反倾销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国内企业相互压价接单的多重压力下,醴陵陶企无疑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检企合作

为帮扶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湖南检验检疫局醴陵办事处顺应法检目录调整的大趋势,采取更为有效的举措,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2013年,醴陵地区收到欧盟RASFF预警通报两起,该办事处通过认真调查和积极与国外机构交涉,据理力争,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洗清了企业质量不合格的嫌疑,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和醴陵陶瓷的声誉。

针对醴陵陶瓷产业聚集度高,质量管理意识普遍较强的特点,检验检疫部门主动作为,多措施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一方面积极推进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获得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为申请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带动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科研制标工作,提升醴陵陶瓷的话语权。目前,醴陵陶瓷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达标、质量管理以及规范生产方面得到了整体提升,初步实现了陶瓷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收到明显成效。

欧盟反倾销 山东陶瓷企业影响不会太大


“我省对欧盟陶瓷出口量本身较少,反倾销调查对山东陶瓷企业影响不会太大。”山东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克新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省正在组织企业应对。

对山东陶瓷企业影响不大

“山东陶瓷企业对欧盟出口量不大,出口的陶瓷厨餐具主要是一些低档产品,涉及的企业不多。”韩克新告诉导报记者,我省年产日用陶瓷5.59亿件,淄博瓷区全年高档瓷产量可达8000万件,目前已有出口陶瓷企业49家,产品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集中在亚太地区。

“欧盟反倾销对福泰陶瓷影响很小。我们每年出口到欧盟的陶瓷产品约为1000万美元,其中陶瓷厨餐具也就三四百万美元。”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希敬告诉导报记者,福泰陶瓷主做中高档陶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等地。并且,由于其生产的色釉炻器杯类、餐具等产品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订单比较充足。

“我省对欧盟陶瓷厨餐具出口主要是咖啡杯、餐具等,总体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出口额也不大。”苏希敬认为,山东陶瓷企业现在都是内外两个市场“两条腿”走路,这次反倾销或许会对一些小型出口企业产生影响,对大多数有出口欧盟业务的大型企业来说,影响不大。

山东将组织企业应对

据韩克新介绍,在欧盟公布正式发起反倾销之前,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已接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发出的通知,提醒做好应对准备。

“14日,我们接到通知,说欧盟委员会对进口原产地为中国的陶瓷厨餐具发起反倾销调查事宜已照会中国驻欧盟使团,但尚未立案,预计本月内正式立案的可能性很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要求各省市陶瓷协会及各出口欧盟的陶瓷企业引起关注,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这不,两天之后,欧盟就发布公告,对我出口欧盟陶瓷厨餐具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韩克新告诉导报记者,这是继印尼对我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7日宣布征收87%的反倾销税后,我国陶瓷餐具今年遭到的第二起反倾销调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预计,这起反倾销案涉及金额高达7亿美元,全国涉案陶瓷企业超过2000家。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是陶瓷厨餐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的60%,在欧盟市场占有率超过50%,是欧盟陶瓷厨餐具第一大进口国。此前,欧盟已经对我国出口陶瓷砖企业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在这种压力下,我国陶瓷砖对其出口出现大幅下滑。

韩克新告诉导报记者,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将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应诉。山东陶瓷工业协会也正在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妥善采取应对措施,引导、支持和配合各出口企业做好应对工作。

打造低碳陶瓷体系应对反倾销

“这是欧盟去年对我国建筑陶瓷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后,又一次针对我国陶瓷业的反倾销事件。”韩克新表示,我省正积极引导陶瓷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多元开拓新兴市场,利用中国玻璃陶瓷出口基地”平台,推动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产业集群和低碳陶瓷体系,应对反倾销指控。

据介绍,去年欧盟对我国的建筑陶瓷进行反倾销立案,我国除6家企业获得26.3%至36.5%不等的单独税率,100多家参与调查的企业获得30.6%的加权平均税率外,其他企业均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有效期长达5年。当时,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组织企业积极应诉,其中山东雅迪陶瓷和山东统一陶瓷获得了36%的平均反倾销税率。尽管如此,这一高税率仍然大大影响了我省建陶对欧盟出口,据了解,山东雅迪陶瓷有限公司对欧盟出口从占总出口额的80%左右降至不到10%。

韩克新表示,针对近年来许多国家对我国陶瓷产品频频发起反倾销,山东陶瓷工业协会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企业调整生产经营,加强培训和沟通,传达有关规避及应对经验外,还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会优化客户结构,以更加优质的市场和客户结构分散风险。

应对反倾销 陶瓷企业创新突围


9月15日,备受关注的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终裁结果出炉,部分企业最高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为期5年。至此,包括欧盟、泰国、韩国、阿根廷、秘鲁等国家与地区今年已先后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外,巴西、美国也已发出预警。

新快报记者在第110届广交会上了解到,尽管反倾销对国内陶瓷企业形成一定冲击,但商家们已逐渐找到应对措施。

2011年我国的陶瓷行业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已陷入近十年的低谷。

欧盟是中国瓷砖的第三大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出口量占我国瓷砖总出口量的8%至9.5%、出口总值的10%至12%。自欧盟对中国瓷砖存在倾销的初裁结果出来后,欧盟已经有80%的采购商开始观望,迟迟不下单。这也直接导致今年1月至7月,中国陶瓷对欧盟的出口同比下降16.5%,而往年的这个时间,同比增长应在20%以上。雪上加霜的是,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还包括泰国、阿根廷、秘鲁等新兴市场,让不少欲放弃欧盟市场,致力于开发新兴市场的企业大感无奈。

欧文莱陶瓷副总经理何钜兴表示,出口市场占欧文莱销售总额的7成,虽然惩罚性关税不是直接对中国企业征收,而是对向中国企业下单的海外进货商征收,但如此一来,海外进货商的利润就被大幅压缩,购买意欲降低。

而受今年楼市宏观调控的影响,希望通过内销弥补海外市场损失的企业也正面临困境。

不过,不少陶瓷企业也坦言,与上半年相比,反倾销案带来的影响已经被消化,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

宏宇集团出口总经理伍剑锋表示,征收惩罚性关税后,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但如果产品有创新,仍能够吸引买家关注。何钜兴也指出,今年新增3条生产线,全部用于开发高新产品,让该公司的传统产品的出口比例降至5成以下。

山东淄川两陶瓷企业停产 工人盼发工资


进入冬季,部分陶瓷企业停产,工人因此放假,然而工人们被拖欠的工资却没了着落。

山东淄川的孙先生在淄博北方陶瓷有限公司打工,他告诉记者,今年11月8号,公司突然宣布停产,工人放假,只留下销售部门的人员继续上班。“放假之前,还欠着我们一个半月的工资,大约在5000元左右。请帮忙问问年前工资还能不能发下来?”

12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北方陶瓷办公楼,财务部门一名女士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放假,领导都已外出,“我正好回来给客户对账,工资的事情我不清楚。”

与上述情况类似的是,潍坊的董先生2010年承包了淄博冠锋陶瓷有限公司的活,带着十五六名工人,但是2010年7月份共计5万多元的工资却一直拖欠着。“公司老板说去年年底结清,到了年底又说过年再说,过了年之后就一拖再拖。最近一次我去找他,他竟然说给我20%结清。5万块钱工资最后只能拿到1万元,我一气之下也没要。工人现在整天跟我要钱,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董先生说起此事非常无奈。

12月14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冠锋陶瓷有限公司,只见营销大厅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聊天。“厂里早就停产放假了,只剩下我们几个人在这卖货。”一名女工作人员说,“有钱肯定给他了,没给他肯定是没钱,如今陶瓷厂都不好过。现在公司领导都不在,我给你问问这件事,你先回去吧。”

“华光杯”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落幕


8月18日至19日,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举行,从3000多件作品中评出金奖20个,银奖34个,铜奖53个。与往年相比今年获奖作品中青年艺术家占了很大比例,同时企业自主创业热情激发,来自企业的获奖作品多。从获奖作品年龄阶段构成来看,淄博陶瓷人才接续问题逐渐解决。

为迎接2011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全力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由省轻工业办公室、省陶瓷工业协会、淄博陶瓷行业协会举办的“华光杯”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落幕。来自河北、天津、北京、济南、淄博等省市,清华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工艺美院、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校,40多家企业,200多个工作室,36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参评。从367套(件)、3000余件作品中,评出金奖20个,银奖34个,铜奖53个。

据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专家介绍,此次参赛作品全是过去一年间出现的优秀陶瓷作品。与往届相比,陶瓷参赛作品的表现手法、技艺、材质运用的新颖性等也更加突出。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功能化以及配套的合理性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参赛作品中,还突出了新材料和高新技术应用。记者注意到,华光瓷业、山东硅苑科技、淄博工陶、泰山瓷业等12家陶瓷生产企业均组成团队强势评选。各陶瓷企业的创作热情得到了激发。刻瓷作品《山水系列》走出了传统刻盘的技艺,在两个高约1米得青釉瓷瓶上描绘出一片山水风光。

山东陶瓷工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田承贵告诉记者,今年的获奖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新面孔,中青年艺术家的势头上来了,并且参评作品的科技含量更高了,应该说陶瓷人才断档问题缓解。对此,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出现这样的局面并非偶然。“通过多年陶博会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得到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淄博陶瓷行业整体走出低谷,陶瓷人才出现了强势回归”。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青年艺术家的创新理念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均有别于老艺术家,他们更多的借助现代科技水平,来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当前困扰各陶瓷产区的设计人才问题,淄博正在逐渐解决。更重要的是,这些中青年艺术家多数出身于陶瓷企业或陶瓷工作室,有一定的产业支撑,未来上升空间会更大。”

与此相佐证,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参赛作品中还有几名小朋友。他们凭借他们对陶瓷文化的喜爱,怀着对陶艺浓厚的兴趣,送来了他们创作的《不让子弹飞》、《玩出来的》、《大兵伴侣》等10余件作品。这或许更是陶瓷名城应有之义。

山东陶瓷企业遭遇10年来严重电荒


受电煤短缺及煤炭质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山东电力供应严重不足,有关资料显示,电网最大缺口1022万千瓦,接近该省电力需求的1/3,是山东近10年来面临的最大“电荒”,由此波及陶瓷业,致陶企全面限电,淄博、临沂等地陶瓷企业半数以上停产,而几乎所有陶企都关停部分生产线,以缓解电力不足。

据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调度中心负责人介绍,该省共有58家统调电厂,装载容量4422万千瓦,99%以上是火电机组,山东今年电力最大需求预计为3700万千瓦,但目前供给明显不足。目前,已进行今年以来第2次省内大范围限电,从5月13日至今,山东省供电形势持续恶化。尤其是进入7月以来,供电紧张局面更为严重,7月29日,山东电力最大缺口1022万千瓦,接近电力需求的1/3。

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火电厂缺煤停机。7月28日,青岛电厂、潍坊电厂等电厂因缺煤报停5台机组,共176万千瓦。山东省所用电煤70%来自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外市场。由于省外煤调运不力,最紧张时黄台电厂、青岛黄岛电厂等存煤只有3、4天。二是因煤质差造成设备损害大,机组临故修增多。去年上半年,临故修率只有2.3%,今年上半年增加到7.6%,其中6月份增加到11.65%,目前又有增加。7月28日,因设备故障停机的有34台共580万千瓦。截至7月28日,山东电力不可用容量达1560万千瓦,占统调机组装机的35%。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表示,7月份以来,由于山东电煤库存不断下降,电网负荷持续攀升,山东面临近10年来最严峻的电力供应形势。

淄博的淄川、博山、张店及临沂集中了山东几乎九成以上陶瓷企业。据有关企业负责人介绍,各建陶企业和配套企业相应受到更大的冲击,从间隔5天停1天电增加到间隔4天停2天电,开发区停电3天。据福地陶瓷负责人介绍,目前临沂的陶瓷企业已被要求开3天停4天,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得不停产或减产。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限电的情况下也纷纷关闭部分生产线,在达到用电负荷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生产,在停电的那两天有些机灵企业,不得不向停产的小企业“买电”,可谓用尽心思。

山东陶瓷企业内墙砖普遍脱销 零库存


7月以来,记者在山东淄博、临沂等地做了深入细致的走访,发现山东产区陶瓷行业的生产销售形势基本恢复金融危机前的正常状态,特别是内墙砖生产企业,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几乎所有内墙砖企业已经脱销,不仅是零库存,而且生产排单已到7月底。

在淄博地区,记者在中北、鸿港、神州一陶、雅迪等公司采访时发现,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公司的生产区排起了等货的汽车长龙。据中北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许廷海介绍,该公司今年4条内墙砖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还是供不应求。目前,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内墙瓷砖的需求非常强劲,特别是三、四级市场。而神州一陶销售总监翁益忠则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内墙砖已经没有库存,经销商排单已到7月底。雅迪公司销售经理高辉向记者透露,雅迪陶瓷3组生产线6条窑,今年安排了2组生产线生产内墙砖,平均1组日产1万多平方米,还无法满足经销商的需求。而鸿港陶瓷的2条内墙砖生产线也正开足马力生产,目前正计划推出新的完全不透水内墙瓷片,以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

在临沂地区,生产内墙砖的主要企业有怡高、佳贝特、佳宝、顺成等企业,最近2个月也已脱销,基本零库存。福地陶瓷总经理管震光向记者感叹:“今年内墙砖都卖疯了,这些企业都赚了大钱。”

淄博地区,内墙砖产品目前主要是透水的,规格有300×450mm、300×600mm、300×750mm、300×900mm,价格定位中等偏低,而临沂地区内墙砖产品档次更低,主要是300×450mm,约2.3元/片,300×300mm,约1.6元/片。总体来看,山东的内墙砖主要销往河南、安徽、河北、山西、东北、山西、东北三省及山东本地,苏北地区也有很大市场份额。整个市场结构以三级市场为主,神州一陶销售总监翁益忠戏称是“农村包围城市”。

记者观察到,凡是生产内墙砖的企业,在厂区里外,无一例外都排满了等货的汽车,而企业老总脸上总是展露轻松的笑容。据了解,目前山东部分企业正在考虑增加新的生产线来生产内墙砖,以弥补产能的不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山东临沂罗庄 陶瓷企业创新赢市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山东临沂罗庄 陶瓷企业创新赢市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临沂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