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绿色瓷砖 > 导航 >

源潭:“绿色陶瓷”打造工业特色镇

源潭:“绿色陶瓷”打造工业特色镇

绿色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5-05

绿色瓷砖。

近日,广东卫视播发了源潭打造绿色陶瓷工业特色镇的报道。昨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沿着清佛一级公路,从京广铁路货场向东延伸,一条长达10公里的陶瓷工业走廊正在迅速崛起。这里就是清城区源潭镇陶瓷工业城。

陶瓷工业城占地面积1.5万亩,可容纳300多条生产线,目前已经有12家陶瓷企业在这里落户,其中包括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马可波罗四个中国建筑陶瓷名牌。

发展陶瓷业条件得天独厚源潭镇引来众多的知名陶瓷企业,除了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交通便利外,政府的积极作为也不可或缺。广东天弼陶瓷公司副总经理赵学军说,源潭是一个原料丰富而且环境优美的地方,当地政府对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为企业的落户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源潭镇原来是农业镇,从2002年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一园”发展战略,该镇充分发挥交通、资源和环境优势,先后引进了多家品牌陶瓷企业落户,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陶瓷工业城。

源潭镇副镇长黎志洪说,2002年全镇的工业总产值不过二、三亿元,现在已经翻了几番。今年1至9月,陶瓷工业城总产值已经达到2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预计今年可以超过40亿元。

村民生活悄然改变目前陶瓷城已投产的生产线50条,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拉动了附近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家住高桥社区的陈秀银去年8月进入陶瓷城一企业工作,她说以前在家务农收入很少,现在进工厂每月有1200元的收入。源潭镇不少人就近在陶瓷厂打工,不但可以增加收入,也减少了外出打工的奔波之苦。

陶瓷城旁边的三坑村,已经成为一个小具规模的工业配套服务区,当地村民通过到陶瓷企业务工、从事配套区的服务业或者出租房屋等方式,每月获得二、三千元的收入,生活较几年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治污设施日渐完善在很多人眼中,发展陶瓷业意味着牺牲环境,但源潭的陶瓷企业都投入大笔资金治理废气、废水。陶瓷城所有企业都建有粉尘沉降装置,有效解决粉尘排放问题。今年年底,所有的企业都将完成“油改气”改造,这样二氧化硫的排放将减少50%以上。

陶瓷城现有企业都按照自己的生产能力分别投入500至900万元建有污水处理系统。记者在天弼陶瓷公司看到,其污水处理系统有15个沉淀池,生产使用后的废水经管道集中排放到沉淀池,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分解,经处理后的水再抽回车间循环使用,一来可以节约用水成本,二来达到治理污水的作用。经处理后生产用不完的水排放到厂外,可直接用于灌溉。

陶瓷城周边有几家厂家回收受损的大规格的瓷砖,经加工后制作成小规格的瓷砖。有价值的泥浆也有专门的厂家回收,制作成建筑用的墙体砖。为了减少工业垃圾的污染,源潭镇专门规划了固体物填埋场,用于处理厂家加工制作后所剩的瓷砖边角料。

记者手记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用志在9月22日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提出,清远是后发地区,可以借鉴先发地区的经验教训,发展新型工业,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发展路子,对污染企业动真格,坚定不移地把好环保关。据了解,源潭镇陶瓷企业投入的治污资金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4至5倍。一个绿色陶瓷城,改变了源潭镇原来的面貌,造福了一方人民,源潭镇的发展之路或许能为其他地方提供可借鉴之处。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景德镇:发挥陶瓷特色 打造产业集群


走进昌南新区陶瓷产业孵化加速基地一期项目现场,在阵阵机器轰鸣声中,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为了将被疫情耽误的施工进度抢回来,建设方景德镇城投集团与承建方中国二十冶浙江公司周密安排、科学应对,于2月21日就组织了200多名工人进场施工。

建设陶瓷产业加速基地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干项目年”、推动产业形成“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端到高端、从分散到集中”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必将助力我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只有培育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特色产业集群,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

产业兴,城市旺。无论是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还是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都必须有陶瓷产业的支撑。“曾几何时,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集聚不够、品牌效应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了步伐,一个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朝着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陶瓷产业也不例外。”……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集聚,是陶瓷业内人士的心声。

专家介绍,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度集中,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直以来,特别是最近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产业形成“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端到高端、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格局,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千亿级陶瓷产业集群,大力实施陶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优化陶瓷产业发展布局。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壮大陶瓷产业集群

坐落于昌南新区东北角腹地的名坊园,不仅可以领略生态环境、欣赏传承技艺,还可以感受陶瓷文化、购买高端精品瓷。名坊园建成以来,邓希平的“颜色釉”、镇尚的“以大取胜”、九段烧的“速烧技艺”、厚森的“仿古瓷”……众多陶瓷名人、名坊、名企纷纷入驻。该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有53家陶瓷企业入驻。

“以前,景德镇的一些名人、名坊散落在市区的樊家井、老鸦滩等地,这些地方条件差,甚至连小汽车都开不进去,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的形象。”景德镇市镇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江中告诉记者,名坊园为景德镇的陶艺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集生产、生态、生活、生根于一体,将名人、名坊集中起来,更好地传承陶瓷文化,提升了景德镇的形象。

名坊园是我市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一个有力见证。近年来,我市以创新为引领,不断调整陶瓷产业结构,在陶瓷产业集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陶瓷产业格局规模初具。

——整合优势资源,壮大陶瓷产业。我市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着力抢占陶瓷产业链的制高点,推进了总投资45亿元的邑山陶瓷工业综合体、红叶陶瓷新厂、陶瓷设计研发中心等20个项目的建设,陶瓷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搭建创意创新平台,不断释放产业发展活力。2017年,洛客设计谷项目正式落户我市。自落户以来,洛客平台已为景德镇本土的富玉陶瓷、熊建军窑和美国常青集团、贝汉美等众多企业进行了创意设计。目前,我市与有关方面正在全力打造洛客设计谷,积极构建全球陶瓷创意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品牌投资孵化中心、营销发布中心、交易中心。洛客设计谷的打造,将从设计端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引领世界陶瓷设计新风尚。

——在推动陶瓷跨界融合上,我市还围绕“陶瓷+生活+艺术”,开创了“陶瓷文化+体验+旅游+个性化订制”的“陶瓷生活4.0”发展模式,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陶瓷茶具产品及设计大赛、花器大赛、大千集艺术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陶瓷产业与茶产业、花器产业和服饰产业的交流融合,成功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抢抓国家政策红利,逐鹿全球陶瓷市场

2018年12月28日上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厂顺利点火投产,这艘陶瓷产业“新航母”正式鸣笛出海,走上劈波斩浪的新征途。新组建的景陶集团整合了景德镇红叶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陶瓷进出口有限公司、国瓷馆陶瓷有限公司、金品陶陶瓷有限公司和国家用瓷办公室、协会等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是集陶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品牌推广于一体的骨干龙头企业。组建陶瓷龙头企业,彰显着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陶瓷特色产业集群,逐鹿全球陶瓷市场的雄心。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西时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11月14日,李克强总理视察景德镇时提出,要创出千年瓷都新风光,打造国际瓷都。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总理的殷切期待,为景德镇的发展擘画了新的历史方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景德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千年沧海桑田梦,一朝繁花似锦城。随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从国家层面对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支持,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千年瓷都景德镇必将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南庄陶瓷专业镇 推动绿色陶瓷生产


4月24日上午,南庄陶瓷专业镇建设和创新示范专业镇规划方案,在华夏建陶研发中心通过广东省科技厅专家组的验收和论证,标志着南庄有望成为全省首批创新示范专业镇之一。

据介绍,广东科技厅今年将从全省专业镇中间挑选10个作为创新示范专业镇,将其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2002年12月南庄被广东科技厅正式批准成为省陶瓷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经过5年的试点建设,南庄镇现拥有多家国家、省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研发中心,其中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建陶研发中心。

省科技厅一位负责人表示,南庄镇在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过程中,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创新机制,通过推进华夏建陶研发中心发展,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了服务产业的大型公共创新平台,开展了多项高端的技术研发项目,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一个良好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方案解读]

打造世界建筑卫生陶瓷中心

在当日的论证会上,南庄公布了创新示范专业镇的建设方案,提出了用3至5年时间,打造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产业中心,陶瓷工业的年产值超过150亿元的目标。

亮点一:

拓展欧盟市场

据介绍,去年南庄镇实现陶瓷工业总产值75.3亿元,出口5.43亿美元。主要出口市场由原来的东南亚、中东、南美逐渐转向欧美市场。南庄镇一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着力拓展欧盟市场。

去年10月,英国陶瓷采购团在陶交会期间相中了南庄陶瓷,借此契机,南庄计划积极推进华夏建陶研发中心与英国陶瓷研究协会CERAM咨询团合作,组织欧洲采购团,利用华夏建陶研发中心的陶瓷产业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开拓欧盟市场。

据介绍,为鼓励企业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南庄将对年出口总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每出口1000万美元给予1万元人民币的奖励。

亮点二:

推行绿色陶瓷生产

如何使陶瓷生产“绿色”化,也成为了南庄创建省创新示范专业镇的一个重要内容。南庄提出,以广东能强陶瓷有限公司、禅城区小西湾固体废物处理中心、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等3间禅城区循环经济构建示范工程试点企业为突破口,推进绿色的环保的陶瓷工业建设,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重点扶持工业污染的整治项目,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逐个落实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

另外,南庄将加快对华夏建陶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的规划设计,计划3年将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的、环保清洁生产的中试平台,打造成环保清洁生产试验与示范的基地。

以电烧瓷 助推陶瓷发展 打造绿色德化


6月22日晚10点,央视《走遍中国》五集系列片《点亮生活》第四集“家门口通了动力电”中讲述了德化利用电窑炉烧瓷的故事。

5月5日至12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编导摄制组走进山城德化,进行为期8天的专题拍摄。其间,摄制组采访了中国陶瓷大师邱双炯等陶瓷老艺人,探访400多年的古龙窑——月记窑,与陶瓷家庭作坊主进行面对面交流,在顺美集团、福杰陶瓷、如瓷生活等陶瓷企业和德化电网调控中心等地进行拍摄。

2008年,德化供电公司“电窑炉服务队”与陶瓷企业合作,试验成功了全国首条全自动控制电热高温隧道窑。之后,又合作试验成功电热双炉体、双向进车的新技术。2009年5月,复合双孔电热高温隧道窑正式投运。

电窑炉制瓷是德化老一辈电力人“以电代柴”的发展思路,它让陶瓷成品率从油窑烧的85%上升到98%,而且相较于油窑烧瓷器色釉更加稳定,可连续24小时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厂家节省了生产成本和管理费。

电窑炉烧瓷技术,提高陶瓷产量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如今,德化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被称为“福建省最适合人居住地”。

目前,德化共有电热隧道窑210条。德化电窑炉加热技术推广应用,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之一,成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示范点。

江西萍乡打造全国工业陶瓷生产基地


为使工业陶瓷成为萍乡湘东经济增长点,萍乡市在湘东区灯芯桥、长春、杞木农村一带已经规划出土地1万亩建设萍乡陶瓷生产基地专门生产工业陶瓷。首期开发建设3000亩,新建供气站,负责通路、通水、通电、通气、平整土地。目前已有10余家陶瓷及相关配套企业入园实地考察,有16家陶瓷企业签订入区协议。

萍乡工业陶瓷基地是萍乡陶瓷产业聚集区,为陶瓷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构建了一个招商引资的强大磁场。萍乡的工业陶瓷起步早,基础好,该基地将以工业陶瓷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仅陶瓷产品就有瓷环、瓷砖、催化剂和分子筛、蜂窝陶瓷等9个系列,品种上1000个,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工业陶瓷占据了全国工业陶瓷70%的份额,萍乡市湘东区也成了全国工业陶瓷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该区有陶瓷企业174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40余万吨,产值达10多亿元,有2.3万人从事陶瓷行业。萍乡陶瓷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工业陶瓷基地的吸引力已初步显现,可以预见,萍乡工业陶瓷生产基地的建设必将催生一个现代化的陶瓷城。

景德镇高标准打造陶瓷名坊工业园区


5月22日,景德镇市瓷局邀请了该市20多家中小型特色传统手工制瓷作坊企业代表齐聚陶瓷工业园区,实地参观了项目拟建现场并召开座谈会。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出席并讲话。

黄康明表示,为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坚持陶瓷发展优先战略精神,突出打好陶瓷这张主牌,把做出特色、品牌、效益,市政府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在陶瓷工业园区划拨200余亩土地,搭建特色传统陶瓷产业集聚平台,吸引我市传统手工制瓷发展态势好、实力较强的特色作坊企业相对聚集,树立标杆,共同打造名瓷名人名品名坊园。黄康明强调,目前我市传统手工制瓷业大多是以作坊形式存在,其中企业普遍存在公众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小、发展空间规模不大、地域环境分散等问题,导致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特色不明显、产业不集中。此次名坊园的打造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原则做好园区的整体规划,严格把关入园企业,聘请专家进行考察论证,筛选优秀企业入园。

绿色陶瓷


摘要:本文介绍了绿色陶瓷的含义、评价方法,从原料、成型、烧成窑炉以及节能材料等方面探讨了发展绿色陶瓷的对策。

一、引言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类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生态的失衡,象干旱、洪水、沙漠化、荒漠化、酸雨、温室效应、地球臭氧层的破坏等等,这一切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危害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各国强调以高新技术为支柱产业,科学、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并对部分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生产绿色环保型产品。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古国,也是日用陶瓷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产量近100亿件。目前全国有一定规模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年出口量达39.6亿件,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用瓷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占美国进口日用陶瓷总量的50%以上,其中咖啡杯类则占美国进口咖啡杯总量的80%。中国日用陶瓷行业的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众所周知,陶瓷工业是高能耗工业之一,因其产品烧成温度高、窑型和其他生产装备比较落后等原因,能耗很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种污染和植被破坏,这种状况也严重制约着日用陶瓷工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使许多大中型陶瓷企业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之一。而从目前我国陶瓷行业整体现状看,存在着能耗大、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依靠科技进步、节能降耗、走绿色陶瓷之路乃是我国陶瓷企业生产改造的当务之急,也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开发绿色陶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积极参与,绿色浪潮席卷全国,90年代绿色产品的开发成为各行业的一个热点,绿色陶瓷亦随之应运而生。传统陶瓷虽然创造了人类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许多场合未能充分利用资源,耗了大量能源,产生了大量排放物,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绿色陶瓷产品却是陶瓷领域的生态环境产品,它的特点表现为充分利用原料和能源,进行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其产品无铅镉等重金属危害。绿色陶瓷追求在生产原料、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反应路线、生产设备和能源消耗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的污染控制和能源高效利用,在无毒无害及低能耗的条件下制造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的新型陶瓷产品。绿色陶瓷产品将以技术精、质量优、低能耗、无公害等优势走俏市场,成为陶瓷消费的新宠,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绿色陶瓷

1、绿色陶瓷的内容

绿色陶瓷的概念目前尚不成熟。一些厂家认为使用无铅的釉下彩产品即为绿色陶瓷,并给消费者造成了用釉下彩即是绿色陶瓷的印象。这未免过于简单,通常绿色陶瓷制品应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无环境污染(即指环境负荷最低),能耗低,在使用时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产品,大抵包括:一是环保产品,二是节能产品,三是健康产品,四是多功能产品,例如无铅无镉低温陶瓷制品、抗菌保健陶瓷等。绿色陶瓷的概念应源于生态环境材料。1992年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山本良一教授首次提出了“环境协调型材料”的概念,即指那些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再生产增值最大的材料,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是指那些直接具有净化环境、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其主要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的破坏;第三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作为生态环境材料一个重要分支,按其含义绿色陶瓷应指在陶瓷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

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陶瓷,并对人类的生活无毒害。显然这里的环境协调性是一个相对和发展的概念。换句话说绿色陶瓷具有材料寿命全过程的完整性,即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使用、再生、废弃整个过程都要寻求相对较低的环境负荷值;同时,绿色陶瓷作为一种资源还应充分地循环再生,以达到材料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绿色陶瓷寿命全过程的最终环节,其配方技术、成型及烧成技术设备的开发研制,对绿色陶瓷的生产、使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绿色陶瓷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推广使用,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减少植被的破坏,符合我国资源短缺、资源消耗大的国情,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陶瓷的评价

绿色陶瓷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概念,不能只看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使用了环保措施即称绿色陶瓷。目前,国内外正在出现各种各样称之为绿色陶瓷的新产品。但如果没有系统工程的观点,设计生产的陶瓷产品有可能在一个方面反映出“绿色’’面,在其它方面则是“灰色”,甚至是“黑色”,评价时难免失之偏颇甚至误导。为全面评价陶瓷产品的环境协调性能,需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vcle Assesment,简称LCA)。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是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据此来客观地评价和有效地改善产品的环境性能。它是对产品生命全过程实施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是推行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一个完整的LCA一般包括4个步聚,即目标界定、清单分析、影响分析和完善化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是对材料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消耗与资源影响大小的一种方法。目前虽然已有一些专著介绍并已进入ISO国际标准,对陶瓷产品而言,LCA还是一个正在研究和发展中的方法。

关于绿色陶瓷的发展方式和对环境协调的改进,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总结了四类创新的方法和它们各自对环境协调性贡献大小的评价,即,产品改进,重新设计,功能创新和系统创新。系统创新对环境协调性的改进最大,花费的时间最长,不难理解,系统创新的难度也最大,而产品的改进相对简单,对环境协调性的提高也相对小些。对某种材料而言,生态化环境协调化的发展并不一定要遵循这四种排列顺序。

三、绿色陶瓷的对策及展望

关于绿色陶瓷的研制与开发以及发展战略,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环境协调性与使用性能之间并不总是能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绿色陶瓷的发展不能以过分牺牲使用性能为代价。但绿色陶瓷使用性能的要求不一定都要高性能,而是指满足使用要求的优异性能或最佳使用性能。性能低的陶瓷产品势必影响耐久性和安全使用功能,如采用LCA方法评价,在生产环节中为节能利废而牺牲性能并不一定能提高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在绿色陶瓷发展的重点方面,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关注按环保和生态平衡理论设计制造的新型绿色陶瓷产品,如无毒装饰材料,无铅釉等,以及有益健康和杀菌抗菌的陶瓷产品,低温绿色陶瓷等。从宏观来看,我国发展绿色陶瓷,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引入资源和环境意识,采用高新技术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陶瓷产品进行环境协调化改造,尽快改善陶瓷工业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和较为严重污染环境的状况。提高传统陶瓷产品的环境协调性并不排斥发展新型的绿色陶瓷。按环保和生态平衡理论的观点来设计开发绿色陶瓷,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原料方面:

我国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用传统原料生产陶瓷的技术早已成熟,但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开发一些新的绿色陶瓷原料资源,一是为了提高我国陶瓷产品的质量,使之上档次,二是为了综合利用一些低品位原料及工业废渣,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环境破坏。原料问题一定要将利用、价值、环保三者关系处理好。原料由就地取材、独立加工逐步向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的方向转变。加强实验研究、合理开采、科学配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球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能耗,把原料纳入有规划的“四化”生产。并扩大可用原料范围,减少对优质、稀少或正在枯竭的重要原材料的依赖,从而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

2、从坯釉料配方工艺方面:

(1)研制和推广1300℃以下烧成的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新瓷种。开发具有低温快速烧成的陶瓷产品,大幅度降低燃料消耗。

(2)开发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优异性能的陶瓷产品,如利用矿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等生产陶瓷产品。

(3)在确保产品高性能的前提下,研究降低制品成熟温度的技术途径。

(4)研制无铅无镉陶瓷颜料及无铅低温釉料,减少生产污染和产品污染。

3、从成型工艺方面:

(1)由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向现代化先进的工艺技术方向转变。

(2)研究开发新的成型工艺,例如,干法、半干法和胶态成型工艺技术的研究。

4、从窑炉及耐火材料方面:

日用陶瓷工业的能耗主要集中在制品的烧成部分,此处节能潜力最大。应从下述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来降低日用陶瓷工业的能耗,提高其经济效益,降低环境负荷:

(1)大力开发研制和推广节能工业窑炉。

(2)研制和推广轻质保温筑窑耐火材料和低热容窑车。

(3)重视高性能薄壁轻量窑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4)使用低硫排放的清洁燃料,减少大气污染,并对窑炉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提高热效率。

5、其他方面:

(1)建立健全陶瓷产品生命周期(LCA)的理论和方法,为绿色陶瓷的发展战略和陶瓷工业的环境协调性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2)发展能替代生产能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有一定毒害的陶瓷产品或辅助制品。

(3)研究三废回收和再生利用技术。

(4)以最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代价生产传统陶瓷产品,如研制适合于陶瓷行业的除尘器、低噪音风机等新装备。

(5)研制新型抗菌保健陶瓷制品。

(6)发展能治理工业污染、净化修复环境或能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新型陶瓷产品,如用于开发海洋、地下、盐碱地、沙漠、沼泽地的特种陶瓷产品。

(7)加强对业界人员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使之对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加速绿色陶瓷的发展 信息来源:实用陶瓷生产技术汇编

建7000亩陶瓷工业园 萍乡欲打造“工业陶瓷之都”


“发展工业陶瓷产业,萍乡很有优势,建(7000亩)陶瓷工业园,今后的定位就是要把萍乡打造成为中国最大‘工业陶瓷之都’。”萍乡市建材行管办藩副主任在向记者介绍陶瓷工业园的发展定位时这样说。

“建陶瓷工业园,萍乡两三年前就提出来了,现在算是‘如愿以偿’了,项目也在上了。”萍乡市建材行管办市场科钟科长说,目前陶瓷工业园已通过规划,并经省政府批准,由省发改委立项,园区选址于萍乡经济开发区工业园320国道旁,规划建设面积为7000亩,目前园区正在进行紧张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陆续引进20余家企业落户园区。

据介绍,萍乡的陶瓷瓷土资源丰富,储量达1亿吨以上,并且萍乡的制瓷历史已经超过了千年,享有“工业瓷都”的美誉,为萍乡发展工业陶瓷产业,打造“工业陶瓷之都”创造了资源优势和先决条件。

“在萍乡建陶瓷工业园符合该市发展工业陶瓷的发展战略,布局合理。”江西省经贸委综合行管办建材处刘文斌处长说。

那么,萍乡打造“工业陶瓷之都”与景德镇千年瓷都这个品牌会产生冲突吗?

“不会。”刘文斌处长说,目前江西形成了三大陶瓷生产集中地:千年瓷都景德镇代表的是江西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发展的一个方向;建筑陶瓷生产集中地在高安;另外就是工业陶瓷(又名特种陶瓷)了,主要是集中在萍乡。

刘文斌说,萍乡的工业陶瓷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该市芦溪县、安源区和湘东区。芦溪县主要是生产电瓷(工业陶瓷的一种,主要用于电力领域的),生产企业约八九十余家;安源区和湘东区两个区主要是生产用于化工、石油等行业领域的工业瓷器,生产企业约有100余家。“目前萍乡拥有工业陶瓷生产企业200多家,陶瓷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在全国属于中等以上。”刘文斌说。

有数据显示,去年萍乡市生产的工业陶瓷在全国市场上占到60~70%的份额,由此可见萍乡工业陶瓷所占的份量。

“我们计划利用3到4年的时间,即到2010年使萍乡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并将萍乡逐步打造成为中国最大‘工业陶瓷之都’。”藩副主任说。

萍乡湘东打造工业陶瓷产业基地


在萍乡市湘东区工业陶瓷聚集区建设工地上看到,建设者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浇注灌浆,一派喜人景象。据介绍,整个聚集区规划占地1万亩,首期开发建设面积3000亩。聚集区内将新建供气站,并完成通路、通水、通电、通气等基础工程。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各乡(镇、街)每年拿出50至300万元投入工程建设,致力将聚集区打造成为国内规模可观的工业陶瓷产业基地。

湘东区发展工业陶瓷起步早,是全国工业陶瓷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业陶瓷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湘东区将规模经营作为陶瓷产业今后的发展战略。该区挖掘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整合强势工业陶瓷企业,规划建设陶瓷产业聚集地。湘东区还成立了陶瓷工业发展局,负责陶瓷行业发展规划、产业信息采集反馈,加强行业内外联系协调和地区经贸合作,提升技术含量。

该区坚持把科技和环保摆在发展工业陶瓷的突出位置。凡是新研发的,被列入火炬计划和科技创新基金、新产品试制计划、星火计划的科技产品,都将给予一定奖励。该区还立足陶瓷发展后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熟练的陶瓷工人和优秀技术人员。目前,全区有从业职工2万余人、各类技术人员2000余人,3000余名业务人员走南闯北跑市场。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源潭:“绿色陶瓷”打造工业特色镇》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源潭:“绿色陶瓷”打造工业特色镇》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绿色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