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窑址承德有吗 > 导航 >

浙江省上虞尼姑婆山发现罕见完整越窑址

浙江省上虞尼姑婆山发现罕见完整越窑址

古代瓷器窑址承德有吗 古代浙江有名的瓷器 探索发现中国古代瓷器

2021-05-06

【www.taoci52.com - 古代瓷器窑址承德有吗】

昨日上午,参加中国青瓷学术研讨会的百余位中外专家会聚上虞尼姑婆山,对新近发掘出来的大量精美碎瓷片与越窑址进行考察,从初期考察的情况来看,专家们认为该窑址是罕见的保存完整的越窑址,距今约两千年的历史。极有可能代表了三国西晋时期的最高生产工艺水平,反映了我国早期越窑鼎盛时期的面貌,为三国、西晋时期越窑之典型。目前,浙江省文保会组织中外专家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考证。

罕见的牛头壶嘴

在上虞市上浦镇大善村尼姑婆山的一条小路上,一片片闪现着青黄色泽的连方格、连珠纹碎瓷片纹饰清晰精美,胎质坚硬,釉色莹润散落在两旁。依山而上,便看到了刚挖掘出来的这座古越窑。这是一个依山坡斜度而建的长方形倾斜砌筑,没有拱顶,窑内散落的瓷器半埋于土中,因形体细长似龙,又称龙窑。这个龙窑前有火膛,后有烟道,窑总长十三余米,宽二点一米,保存比较完整。古窑不同于在地下十几米的墓葬,埋藏较浅,极易受生产破坏,保存得如此完整的窑址在同时期窑址中实属罕见,对全面了解当年的制瓷工艺十分有帮助。

这些器件或瓷片让到场的专家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罗伯特•伽德林对一片拇指大小的连珠纹瓷片爱不释手,他想把他做成吊坠挂在脖子上;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章金焕仔细端详着一块碎瓷,表示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西晋时期的青瓷;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的荣思彬博士对中国陶瓷情有独钟,她拿着相机拍个不停,并表示要将这些照片带回国内给她的学生们看。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张浦生从造型和装饰上对瓷器作出了评价:“尼姑婆山窑址中出土的瓷器档次很高,精美漂亮,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据悉,本次在上虞尼姑婆山的发掘工作是东汉到唐以前窑址序列发掘工作的第二站。上虞作为的越窑青瓷发源地和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从东汉至宋代长达一千余年,在东汉至唐以前的越窑发展早期,上虞占据了全国制瓷业的统领地位。本次发掘为全面研究早期越瓷的生产工艺寻找更丰富的瓷器标本,解答学术疑问,再现了早期越瓷生产的盛况。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越窑窑址


【概述】

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

【总体特点】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隋、初唐继承南朝风格,生产碗、盘、盘口四系壶、四耳罐、鸡头壶等产品。盛唐以后产品精美,赢得声誉。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唐朝文学家陆羽,在所著《茶经》中评价全国各地生产的茶碗,将越窑产品排在首位。许多文人还在作品中称颂越窑瓷器,如陆龟蒙的《秘色越器》,施肩吾的《蜀茗词》,顾况的《茶赋》。表现出越窑青瓷的秀雅。

【历史沿革】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越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因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尽管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三国时期的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多为淡灰色,釉层均匀,釉汁洁净,早期纹饰简朴,纹样有水波纹、弦纹、叶脉纹。晚期装饰趋向繁复,出现斜方格纹,还出现了堆塑方法,器物可分为日用品和明器(陪葬品)两类。

浙江安吉发现清代青花瓷窑址


该青花瓷窑址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洪家村,洪家大桥东南约20米的山坡上。窑址地因开荒种植遭到严重破坏,窑炉前段家农建屋挖毁,后段也因种作两刨平,现仅存有被火烧过所形成的两道纵向砖红色窑墙残基和宽约2米的窑炉后壁。其附近尚有与窑床走向一致的瓷片及窑具堆积,坡斜15度,因此推断该窑原为沿山势而筑的长条形龙窑。窑床左侧有约150平方米的遗物堆积,右侧有约300平方米的平地,平地上侧有因采泥而成长约80米、宽约40米的岙地,从岙口开始有一条小水沟流经平地边沿至山脚。对该窑址,因未作清理,只能根据调查情况作一粗浅的简报。

遗物堆积中以碗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杯、盘、窑具,仅发现鼓腹型瓷片和或颈或把残件各一件,所以遗物均为残片。现就采集的瓷片和尚能复原的器物,分别造型、胎釉、钴料;纹饰、工艺等方面予以叙述:

1、造型

碗分二式:

Ⅰ式:侈口,腹壁斜直向下微收,圈足,足跟内外斜削,高7、口径15.5、底径7.5厘米。

Ⅱ式:撇口折沿,腹壁斜直,下壁呈圆弧状内收,圈足,足跟斜削,高6.8、口径14.5底径、6.2厘米。

盘:

敞口浅腹,圈足较矮,足跟斜削,高3、口径13.7、底径7.2厘米。

杯:

撇口折沿,腹壁斜直下收,圈足,足跟斜削,高5.7、口径7.8、底径3.7厘米。

2、胎釉、钴料

该窑址烧制的器物,其胎泥为就地开采的高岭土。从标本断面观察,胎质粗糙,但瓷化程度较好。由于施釉不同及生烧原因,胎的呈色也不尽相同,青灰釉器,胎的呈色具有灰色青味,青绿釉器,胎色灰中泛黄,青黄釉器有为生烧器,其胎的呈色则黄中泛红,露胎处均呈砖红色。

釉色以青灰为主,少量青纯洁和青黄色调,其中青绿色釉近似茶沫色,可能有意仿烧。施釉均匀,为浸釉法,胎釉结合较好。因不注重修胎,胎表不光滑,加之釉欠洁净,造成釉面不平整而显得釉面较粗糙。绝大多数釉面呈现波浪状,也有少量的呈桔皮状,甚至出现大小不一坑坑洼洼疙瘩状。无论那一种釉色,施釉较薄的均呈现出青中泛黄的色调,极少数施稍厚青黄色釉的器物内底,因釉的流聚,釉层略有肥厚感,其釉呈冬青色,并在釉下出现冰裂纹。

该窑烧制的产品,极大多数为青花器,少量单色釉器。从已采集的瓷片看,单色釉器主要是小碗和杯一类的小器,为青黄色釉居多,少数青绿色釉。

青灰色釉器物均为釉下青花,青黄色、青绿色釉器青花较少见。青花用料为土料,青花呈色也因釉色和烧造温度不同而呈现效果不同,施青灰色釉青花呈灰褐色,釉层稍厚的呈色更灰,釉层稍薄或釉面稍白的呈色蓝中泛绿,施青黄色或青绿色釉的青花呈色则为酱褐色,生烧器呈酱黄色,起笔落笔处青花呈黑褐色。

3、纹饰、工艺

所见青花器的绘画图案有兰花、草叶、鱼藻,还有无法辨认植物种类的缠枝莲,用文字作文样的仅发现“福”字一种,饰在盘的内心。少部分碗的内壁与底交接处围以两道弦纹和外壁口沿下饰一道纹弦。绘画技法均为一笔点划,所有装饰纹样均较疏朗,画技熟炼、线条流畅、画风粗犷自然,文字刚劲有力。(见下图)

从采集的标本分析,该窑的装烧方法都是以垫底置于窑床再加垫饼,器物放在垫饼之上,均为仰烧,碗盘以大者置于底层,往上逐层减小,多则六、七件一叠,少则四、五件一叠。器物间无窑具间隔,为使器物装烧时不粘连,所有碗盘都有浸釉后内底刮釉一圈,足跟里外斜削一刀,上层稍小器的足跟迭压在下层稍大器的内底无釉处,这样逐层迭压,最上层置杯或碟,其内底便不刮釉。为了保持器物在焰烧过程中与窑具收缩一致,因而紧贴器物的窑具——垫饼的制作要求相应较高,所有垫饼同器物坯件一样用淘洗过的瓷泥制作,并一次性使用,而垫饼之下的垫座则用一般泥土制作,且多次使用。垫底或垫饼的大小,随器物圈足变化而变化。(见下图)

器物的制作工艺为旋坯成型,然后加于轮修,大部分碗盘的外壁口处一道凸沿,器壁上薄下厚器底特厚。挖足较规整,圈足外高内低,外底内心都有乳钉和同心圆,足跟切削外侧较少,内侧较多。

从复原后的器物看,该窑产品造型规整,器身与圈足大小比例基本相称,从仅有的一件鼓腹型瓷片看,其曲线也较适中,但大的碗盘(该窑产品相比较而言)较笨重,由于不注重修胎,致使釉面不够光洁而显得所有器物外表都较粗糙。

由于该窑址的窑床和遗物堆积层都遭到了严重破坏,使得无法进一步清理,只能以采集的瓷片标本,根据其造型手法及制作工艺略作分析。(见下图)

从该窑的主要产品碗盘看,其造型虽然比较规整,但有拙重感,釉面也较粗糙,其装饰手法简单疏朗,绘画内容也是人们平常所见的当地花草之类植物为多,特别是缠枝中的花叶纹样与当地清代木制家具中常见的油漆图案有相似之处,它们之间可能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些纹样都具有浓重的地方乡土色彩和风格。其烧制方法,尤其是圈足的挖足及足跟的切削都与清初景德镇窑的工艺手法极近似。该窑产品在本县境内的清代墓葬中也常有出土。

通过对该窑址的调查,对照本地常见出土的该窑产品及上述情况分析,初步推断该窑的烧造时代为清中期或略早些,属民间土用的碗盘为主。青花瓷窑址,在浙江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一发现,对青花瓷的烧造范围,特别是对浙北地区瓷业生产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龙口越窑窑址


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时代:唐末至南宋

发掘地点: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镇寺龙村

发掘单位: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简介:

清理出龙窑窑炉一座、作坊遗迹一处;获得自唐末五代至南宋初期的各类瓷器三万余件(片)和大量窑具标本。其中南宋龙窑窑炉、作坊遗迹系越窑遗址中首次发现。窑炉由窑床、窑墙、火膛、火膛前工作面等部分组成;作坊遗迹发现于窑炉北侧堆积中,平面呈方形,有东西、南北各一道匣钵墙,残高近1米。这两处重要遗迹的揭露,将会展示越窑制瓷工艺的整个生产流程。发掘首次确定了南宋地层,出土的月白、天青釉瓷器,釉面温润而含蓄,呈半失透状。器类有觚、炉、玉壶春瓶、花盆等,其风格与北方汝官窑颇为接近,应为供器或宫廷用器;此外,南宋层还出土一外底阴刻"官"字的匣钵,证实了此地为南宋初期宫廷用瓷的产地。五代地层中,出土大量秘色瓷和众多带铭文的匣钵或瓷片,铭文一般刻在匣钵外壁或碗内外底心,计有姓氏类、方位类、纪年类、用途类等,是研究五代瓷手工业的重要资料。本次发掘是建国以来对越窑中心窑场的第二次大规模揭露,再现了越窑从唐末五代到两宋时期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为解决贡窑、秘色瓷等学术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并进一步提出了越窑与汝官窑、南宋修内司窑的关系等一系列学术问题。

人物专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爱明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爱明

4月18日下午,由中共禅城区委宣传部、南庄镇人民政府主办,南庄镇宣传办公室、佛山市华夏陶瓷博览城有限公司、中国(佛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承办的“浙江龙泉青瓷品鉴与收藏 大师文化沙龙日”在华夏陶瓷博览城二楼的中国(佛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当代陶瓷是艺术投资的“潜力股”,06年底开始,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内近1亿的艺术品投资于收藏爱好者中,“捧瓷大军”比例居前,未来几年内瓷器价格将依然保持高涨的趋势,瓷器投资正当时。但另一方面国内的古瓷收藏又面临一定的困境:一是精品瓷器价格高不可攀,目前精品官窑的青花、粉彩价格动辄百万元以上,一般收藏者难以望其项背;二是珍品真品存世极少,瓷器造假猖獗,收藏古瓷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三是起点高,投入大,投资周期和回报率难以预期,盈利不易。

有人说,当代瓷器即使工艺水平高,但毕竟不是古董,升值空间有限。其实不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张守智先生谈到,从近些年现代陶瓷大师精品的价值曲线可以判断,价值呈加速上升之势。以景德镇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末普通规格作品在千元以上,90年代末在1万-3万,而2006年已攀升至10万-20万。

“盛世话收藏”在理想的大投资领域的影响下,虽然陶瓷市场长江以南较上海、北京市场不成熟,但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重的一年。

现代龙泉青瓷,以毛正聪、徐定昌、陈爱明等大师为代表,在继承龙泉青瓷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粉青、梅子青釉层丰富细腻,滋润如玉,是当代青瓷最高境界。随着今年龙泉大师的评级,更进一步将青瓷成为今年收藏界炽热的新贵。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泉青瓷,记者现场采访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爱明。

【时间】2010年4月18日

【地点】中国(佛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采访嘉宾】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爱明

【记者】余冰

【记者】陈老师,您好!

【陈老师】您好!

【记者】陈老师,这次来到佛山参加浙江龙泉青瓷精品展有什么感受呢?

【陈老师】我是第一次来佛山,之前跟冼总在龙泉接触过一两次。这次来给我的感受主要是整个佛山的面貌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整个陶瓷氛围也很好。今天看了这个展览,和刚才跟大家谈龙泉青瓷,那么作为龙泉青瓷的工作者的话,我们想把龙泉青瓷更好的传承好、继承好。这需要一个平台,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就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平台,我们接下来就会在这个基础上面,把龙泉青瓷宣传好。这是我们现在一批人的责任,把它当作一种责任来做。

【记者】现在,陶瓷行业走低碳环保路线,加上我们对龙泉青瓷生产过程不是很了解,陈老师能否跟我们说一下龙泉青瓷在环保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陈老师】因为我们现在的生产还不是大批量的,作为大师的各个作坊很多都是艺术瓷,向个人作品这一方向去发展。龙泉从环保的这一角度来讲,龙泉窑的瓷土、釉料都是当地的原材料,不添加化工原料,所以材料的形成都是当地最原始的一些材料,包括烧成。所以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龙泉青瓷,收藏龙泉青瓷。它的釉的颜色就是来自龙泉大自然,跟大自然的颜色是融在一起的。您们要是有机会去龙泉看看,看到龙泉青瓷、龙泉的山、龙泉的水,您就知道龙泉青瓷为什么这么漂亮,它就是龙泉山水,大自然的颜色。

【记者】陈老师第一次来到佛山,对我们佛山有什么印象呢?

【陈老师】因为时间比较短,其他地方还没去,但今天的展会气势大,宣传活动很多,发展空间应该很大。大家都是陶瓷,到一定程度的话,大家肯定会有共同语言的。

【记者】佛山也作为一个陶都,陈老师有没有到佛山来宣传龙泉青瓷的想法呢?

【陈老师】这个想法是有的。我们也想在中国(佛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龙泉青瓷及其传统文化,在艺术品的市场上,我们会努力把它打造的更好,不光是艺术的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在支持着我们把它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更大型的活动,不只是组织几个人,更多的是一批人,包括省级大师,国家大师,还有中青年,让更多的人了解龙泉青瓷。

【记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中国陶瓷创造一个新辉煌。非常感谢陈老师接受本次的采访。

【陈老师】谢谢!

陈爱明大师与记者

陈爱明大师与记者

浙江省博物馆举办馆藏瓷器精品展


200余件异彩纷呈的浙江省博物馆

晚唐龙泉窑的青瓷碗、北宋钧窑的玫瑰紫斑纹盘、南宋定窑的白瓷人物、辽金磁州窑的墨彩纹枕、明代景德镇官窑的彩瓷壶、清代官窑的黄釉簠……,6月25日起,200余件异彩纷呈的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瓷器在其孤山馆区的聚珍馆内展出,集中展示了浙江古代青瓷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名窑名瓷的工艺成就。

据介绍,浙江是古代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故乡,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青瓷文物和对青瓷的研究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而在省博的大量瓷器文物收藏中,还有一个充满神奇和魅力的板块——非浙江窑口生产的宋元名瓷和明清彩瓷,也几乎占据了馆藏瓷器的半壁江山,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品质精美。本次展览正是从这两大瓷器板块中攫取部分代表性的精品,为广大钟情于瓷器鉴赏和瓷器收藏的人们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发展轮廓。本次展览免费参观,每周一上午闭馆。

北宋钧窑玫瑰紫斑纹盘

宋耀州窑缠枝菊纹深腹碗

南宋白瓷骑驴人物

宋磁州窑白釉四系瓶

宋定窑的白瓷

明晚期“东方朔偷桃”瓷塑像

清康熙年间的青花夜游赤壁诗图提梁茶壶

清光绪年间官窑黄釉“仿元天历簠”

人物专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善林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善林

4月18日下午,由中共禅城区委宣传部、南庄镇人民政府主办,南庄镇宣传办公室、佛山市华夏陶瓷博览城有限公司、中国(佛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承办的“浙江龙泉青瓷品鉴与收藏 大师文化沙龙日”在华夏陶瓷博览城二楼的中国(佛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当代陶瓷是艺术投资的“潜力股”,06年底开始,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内近1亿的艺术品投资于收藏爱好者中,“捧瓷大军”比例居前,未来几年内瓷器价格将依然保持高涨的趋势,瓷器投资正当时。但另一方面国内的古瓷收藏又面临一定的困境:一是精品瓷器价格高不可攀,目前精品官窑的青花、粉彩价格动辄百万元以上,一般收藏者难以望其项背;二是珍品真品存世极少,瓷器造假猖獗,收藏古瓷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三是起点高,投入大,投资周期和回报率难以预期,盈利不易。

有人说,当代瓷器即使工艺水平高,但毕竟不是古董,升值空间有限。其实不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张守智先生谈到,从近些年现代陶瓷大师精品的价值曲线可以判断,价值呈加速上升之势。以景德镇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末普通规格作品在千元以上,90年代末在1万-3万,而2006年已攀升至10万-20万。

“盛世话收藏”在理想的大投资领域的影响下,虽然陶瓷市场长江以南较上海、北京市场不成熟,但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重的一年。

现代龙泉青瓷,以毛正聪、徐定昌、陈爱明等大师为代表,在继承龙泉青瓷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造型简练,古朴大方,粉青、梅子青釉层丰富细腻,滋润如玉,是当代青瓷最高境界。随着今年龙泉大师的评级,更进一步将青瓷成为今年收藏界炽热的新贵。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泉青瓷,记者现场采访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善林。

【时间】2010年4月18日

【地点】中国(佛山)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采访嘉宾】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善林

【记者】余冰

【记者】陈老师,您好!

【陈老师】您好!

【记者】首先,非常感谢陈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请问陈老师这次来佛山,觉得佛山陶瓷有什么特色吸引您的呢?

【陈老师】这次是我第二次来佛山。佛山的陶瓷业能做到这样大的一个规模,还有佛山的公仔也做的很棒,我就是为这两个而来的。我对佛山是情有独钟的。我们也是做瓷的,希望能就龙泉青瓷的技艺和佛山的同仁做一个探讨和交流。

【记者】我们请老师跟大家介绍一下龙泉青瓷的特点吧。

【陈老师】龙泉青瓷的历史比较悠久,单纯从品质而言,它的薄胎厚釉,这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另外是它的形式,它是素釉,像景德镇的话,有彩绘,龙泉青瓷主要是由釉色来表现, 从烧制来说,厚釉是比较难烧制的,成品率很低。在市面上的销售的龙泉青瓷数量相对比较少了一点,以前是富一代的把玩。

【记者】像陈老师说的,本次盛会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在陈老师看来,我们要怎样在佛山和浙江的文化中兼并、创新中创造中国陶瓷的新辉煌呢?

【陈老师】陶瓷是有地域性的。佛山最大的优点是佛山雕塑,像梅文鼎大师,他的作品很优秀,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在器皿上的生产比较少。龙泉也是因为地域性的条件,做雕塑比较少,器皿就相对就多。基于两个产区的特点,怎么去融合,这需要两地的陶艺家共同探讨。

【记者】陈老师本次佛山行,还有什么打算吗?

【陈老师】我主要还想去佛山几个比较著名的陶艺家的工作室去吸收学习,主要以学习为主。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陈老师。本次采访到此结束。谢谢陈老师!

【陈老师】谢谢!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善林与记者

采访现场

余姚上林湖越窑址


早期  从东汉中叶至隋代的500年间,上林湖的制瓷作坊不多,处于就地销售的小规模生产阶段。从窑址的地形和废品堆积状况分析,很可能是龙窑。东汉窑具有圆筒形、叭形垫座和三足支钉等;晋代和南朝有钵形、叭形垫座和盂形齿口间隔具等。东汉常见的产品有碗、钵、樽、罐、壶、锺等。瓷胎呈淡灰色,施青或青黄色釉。晋代以生产碗、盘、钵、罐、壶、鸡首壶、砚为主,施青釉,常见的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纹和褐色点彩。南朝时以碗、盏托、罐、壶为主,也有钵、砚和鸡首壶等。碗分大中小多种,多数外壁划莲瓣纹。胎呈灰白色,施青釉,釉层均匀柔和,胎釉结合紧密。

中期  唐至五代,上林湖瓷窑激增,制瓷工艺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进和提高。唐代晚期,创制和使用了匣钵,坯件装在匣钵内烧成,不再相互叠压和受烟火、灰砂的熏染,因而釉面光洁,色泽一致。瓷器胎质细腻,并且把各种生活用瓷做成花、叶、瓜果的形式,出现了敞口碗、莲花碗、海棠式碗、荷叶形碗、盘,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颖活泼,轻盈可爱。釉层均匀,色泽淡雅,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纹饰除划纹、印花外,还在罂、钵、香炉等大件瓷器上,采用釉下彩绘工艺,绘以褐色的云纹和莲瓣纹等,使器物更加庄重华丽,同时在一部分宫廷用瓷和贡瓷中镶嵌金边、银边和铜边,即“金”、“银”和“金棱”瓷器。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上林湖自唐代开始设立“贡窑”,专烧进贡用瓷。1980年在调查上林湖张家埭窑址时,发现1件碗底残片,其上划“官样”2字,当是官窑的产品。

青瓷(唐)

上林湖越窑青瓷双系罐(五代)

晚期  宋初,上林湖的瓷业仍处在兴旺发达阶段。瓷器制作精细,品种丰富,碗、盘、盏托、注子、盖盒、罐、钵、香熏等等胎骨细薄,式样优美,并运用刻、划、镂、雕和堆塑等各种装饰方法来美化瓷器,如在粉盆上刻划相对飞舞的蝴蝶,首尾相随的鹦鹉或鸳鸯,或者刻饰婴儿图;在碗、盘等饮食器皿中,刻划神龙或游鱼等。到北宋中晚期,品种逐渐减少,装饰简朴,制作逐渐粗糙,上林湖瓷业趋向衰落。到南宋时终于停烧。  参考书目陈万里:《瓷器与浙江》,中华书局,1946。金祖明:浙江余姚古瓷窑址调查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3期。朱伯谦:《中国陶瓷·越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浙江省首个日用陶瓷质检中心论证会召开


日前,浙江省青瓷及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筹建方案论证会在龙泉市召开,会议原则通过该中心的待筹建方案。

龙泉青瓷产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龙泉市传统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现有青瓷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8家,日用陶瓷产品涉及陶瓷酒瓶、陶瓷茶具、陶瓷水杯、陶瓷碗、陶瓷盘、陶瓷茶叶罐等包装容器。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生产能力超过1亿件(套),2011年产值达9.04亿元。但由于缺乏权威的产品检测、技术支撑,龙泉青瓷的日用化、规模化发展受到限制,企业规模、产品研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存在提升瓶颈。

会上,以省质监局陈建良博士为首的专家组在听取了龙泉市质监局关于浙江省青瓷及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筹建情况汇报后,认为筹建方案定位合理、内容科学,建设方向明确,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此次也是为了打造龙泉青瓷产品传统经济,加快日用青瓷的发展,提升青瓷产品工业化、标准化水平,打响龙泉青瓷日用陶瓷区域品牌,龙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开始筹建青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该中心在基础设施、设备资源、检测能力、检测人员和质量保证方面已基本具备开展青瓷及日用陶瓷产品检验工作条件。专家组同时对该中心的人才引进、培养,设备引进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前,检验中心总投资近800余万元,完成实验室环境装修近800平方米,购置各种先进仪器设备近200万元,检测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可以为青瓷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该中心拥有一个集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出口检测认证、反技术贸易壁垒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青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能力覆盖了青瓷和日用陶瓷产品全部检验项目,设置了对青瓷原料的全化学分析、差热分析、热膨胀系数等18项重要技术参数的检验项目

这样,龙泉市日用陶瓷厂的厂长们这两天也去了一块心病,厂里的瓷土检验再也不用送到江西景德镇去了,因为龙泉市刚刚建立了青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系列的检验。这也是浙江省首个青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浙江省上虞尼姑婆山发现罕见完整越窑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浙江省上虞尼姑婆山发现罕见完整越窑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窑址承德有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