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把禹州建成中国陶瓷文化的中心

把禹州建成中国陶瓷文化的中心

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中国古代陶瓷器

2021-05-06

陶瓷文化。

“禹州陶瓷文化遗址保存丰富,陶瓷文化在全国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次申报陶瓷文化之乡,应该说是实至名归。”在昨天召开的申报汇报会上,禹州的钧瓷文化获得“中国文化之乡”考察组专家的高度评价,“我们应该对这一文化遗产进一步地加以保护和开发,把禹州建设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中心。”

禹州陶瓷文化历史悠久,自远古时期以来,就有先民在此制陶,已经发掘数百处窑址,分布之密集、品种之丰富全国罕见,反映了禹州在历史长河中在陶瓷制作方面取得的光辉成就。其中的钧窑遗址和扒村瓷窑遗址已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钧瓷的制作工艺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表现形式,堪称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作为宋代的四大名瓷之一,钧瓷不但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近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对提升禹州形象、发展禹州经济,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昨天,考察组先后来到禹州市区和神垕镇,对古陶瓷窑、古钧窑遗址、古陶瓷遗存进行了现场考察,深入了解了禹州陶瓷文化原生性特征及社会影响,并对陶瓷文化的保护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在禹州启动


为推动钧瓷文化的全面繁荣,树立钧瓷品牌形象,扩大钧瓷品牌效应,让更多人认识钧瓷、了解钧瓷、收藏钧瓷,禹州市于11月18日启动“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活动。

此次活动将通过举行开幕仪式,评定“中国钧瓷”精品,钧瓷珍品、精品展示,“中国钧瓷”窑炉烧成展示及整窑出售,河南省陶瓷手工成型技能大赛,“中国钧瓷名窑授牌”,“我与钧瓷征文”,“手工成型技能大赛”颁奖仪式,钧瓷艺术研讨会,钧瓷名窑游览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全方面、多角度展示钧瓷的无穷魅力,扩大钧瓷文化在全国的影响。

此举是禹州市落实省委、省政府《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进一步弘扬钧瓷文化,打造“中国钧瓷”品牌,扩大对外交流,推介钧瓷名家名窑名作,树立中国钧瓷品牌形象,展示当代钧瓷优秀作品,让更多人了解钧瓷、了解禹州,使钧瓷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去年禹州市曾成功举办了“河南省‘中国钧瓷’精品展评暨钧瓷艺术研讨会”,今年的宣传周活动不仅是去年宣传活动的延续,而且又扩大了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规模。

聚焦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中心


精品陶瓷展览、大师现场献技、陶艺创意体验……前身为路北区沿河陶瓷厂的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尽管11月中旬刚刚开始运营,但是环城水系东畔的这片工业厂房,却已开始述说着、展现着它向文化创意园区的精彩蜕变。

抓住机遇高位推进

曾几何时,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广州佛山等地陶瓷企业以能从“北方瓷都”唐山取到真经为生存之根本。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唐山陶瓷产业却显得步履蹒跚。

坐落在陡河边上的沿河瓷厂,曾在全国都有极高知名度,它所生产的卫生用瓷、建筑用瓷曾畅销大江南北。但到了本世纪初,由于人才流失、技术落伍、思维僵化等原因,该厂和唐山很多瓷厂一样,逐渐迷失、没落、消亡。

为了留住唐山陶瓷的根脉,为了重振“北方瓷都”的威名,2011年,路北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决定出资5000万元,以沿河瓷厂为试点,以文化产业为主打,为本土及外来艺术家建设一个集创作、研究、展示、交流、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层次现代陶瓷艺术创意平台,并把它列为全区重点项目之一全力推进。

为此,路北区专门聘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依托该区域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规划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中心规划占地20亩,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建成以国内、国际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陶瓷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形成陶瓷设计、装饰、生产、包装、销售、旅游、服务等一条龙的创意产业园。该区域重点打造“一中心三馆”,“一个中心”即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唐山骨质瓷艺术陶瓷展厅,使之成为国内首个骨质瓷艺术品展厅,充分展示唐山骨瓷名人、名品、名坊的手工制瓷平台;“三馆”即李明久大师艺术馆、河北定窑展览馆、陶瓷休闲会馆,把建筑、景观、艺术和生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北方瓷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

历经一年多的建设、招商,今年11月18日,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终于落成并正式运营。

政策“倾斜”人才聚集

为使中心成为唐山乃至全国的陶瓷文化创意创作的聚集地,这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国家级艺术大师免费提供一间65平方米的工作室,免费期限暂定为一年;省级和市级大师免费提供一间55平方米的工作室,免费期限暂定半年;对入住一层展厅的企业和商户租金每平方米每天仅收1元钱,租一年还减免3个月的费用……

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产业体系、宽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40余名国家级、省市级陶瓷艺术大师和30多家陶瓷名企来此研学、交流,开设创意创作室,参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层的艺术瓷展厅,海格雷骨质瓷、恒瑞瓷业、亚中陶瓷、瑯尊瓷艺、义盛居等唐山知名陶瓷企业在此集中展示售卖,台湾、景德镇、宜兴等地的26家名企也纷纷入驻;二层大师工作室中,国家级大师“中国北方唯此一人”的天目釉创新者张惠峰、“田家窑”第13代传人田景儒、原海格雷瓷厂党委副书记刘文斌、市书协常务理事吴连喜……“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场景正在悄然再现。

这区还广发“英雄帖”,下广东,走山东,寄信函,托朋友,邀请那些飘泊到山东淄博、湖南醴陵、广东佛山和江西景德镇多年的大师们回来,让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为唐山陶瓷业再次腾飞作出贡献。

用陶瓷文化创意中心首个签约的“田家窑”第13代传人田景儒的话说,吸引他入驻的是园区的定位:“这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的地方,它的落成实现了我一生的夙愿,它在我的眼中代表着先进学术、探索创新,是我想扎根儿的地方。”

前景广阔值得期待

“打造永不落幕的陶博会!”是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建设者们定义的一个目标。但仅靠“一中心三馆”、40间大师工作室、30余家企业的现有规模,还远不足以承担如此重任。

对此,这区已经把眼界放宽到唐山陶瓷业的发源地——整个缸窑片区5.39平方公里内:以缸窑路为节点,创建陶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陶瓷文化一条街,扶持创意文化产业,拉伸陶瓷产业链条;以弯道山为节点,依托600年陶瓷文化底蕴,合理开发周边土地,规划建设陶瓷及文化产品交易市场、陶瓷博物馆,重修窑神庙等,填补我市无高端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空白。建成后,游人在这里不仅可以游玩、购物,还可以亲身体验陶艺制作,让陶瓷产业成为我市旅游观光点。

作为重振“北方瓷都”雄风的“领航舰”,中心将以推动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己任,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以陶瓷为载体,吸纳国画、油画、陶艺、雕塑、版画、书法、摄影、动漫等艺术门类的艺术家来唐扎根创作,与陶瓷艺术“嫁接”融通,开拓陶瓷艺术表现的新领域,共同推动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迈向新辉煌。

这里,将是唐山“永不落幕的陶博会”!

佛山禅城有望建成中国陶瓷洁具培训基地


近日,佛山市法恩洁具有限公司以3575万元底价竞得位于禅城区科洋路以南,编号为佛禅(挂)2012—003地块。该地块净用地面积8473.95平方米,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设施,折合楼面价703元/平方米。

据土地招拍挂文件显示,该地块规划可建建筑总面积为50844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容积率≤6.0,建筑密度≤40%,绿地率≥30%。竞买人必须为佛山市注册的陶瓷企业,具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2010年缴纳税收1000万以上;竞买人必须在地块上建设一个陶瓷洁具培训基地及国家级研发中心,在建筑物完工并投入使用之日起九十天内,将企业总部搬迁至禅城区南庄镇;另外,竞买人在本地块的投资强度不低于2000万元/亩;本地块在南庄镇年纳税额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亩。

业内人士分析,禅城区一般的地块都是在2.0和3.0之间,该地块容积率接近6.0,那么应该表示在该地块能建比较高的楼,那么根据文件显示,在这块地上要建陶瓷洁具培训基地,估计这个基地占地会比较大。

把科技园建成兴瓷富县新平台


2月15日上午,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在市委常委会议室专门听取了陶瓷科技园新一年发展工作汇报。他要求,要以世界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破解难题的勇气.奋力把陶瓷科技园建设成为集高科技、国际化为一体的“兴瓷富县”新平台,使园区经济真正成为我市推进工业化的发动机和实现跨越发展的跳板。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兴超,市委常委、副市长冯林华,副市长黄康明及市委秘书长余振泰等一起听取了汇报。汇报会上,陶瓷科技园有关负责同志就加快园区发展作了专题汇报,浮梁县和市瓷局、市国土局、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加快陶瓷科技园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

许爱民在听取汇报时指出,各级各部门都要精心筹划新一年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新一年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要紧紧咬住全市主要增长指标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力争40%以上增长的目标,找准自身位置,增压挖潜,努力实现超常规的发展。

许爱民就加快陶瓷科技园发展指出:第一,要打造一个平台。就是把陶瓷科技园建设成为兴瓷富县的大平台。在市委调整陶瓷科技园体制之后,要找准“兴瓷”和“富县”的结合点,把陶瓷科技园建设成为以陶瓷为特色和核心,包括其他高科技企业的工业区,成为一个高科技、国际化的发展平台。第二,明确两个目标。一是今年陶瓷科技园要实现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三个翻番,二是要进入全省的二类园区。第三,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今年要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推进,加快征地拆迁、六通一平的工作,变企业等地为地等企业,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二是要紧紧把握陶瓷产业国际转移的机遇,围绕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的陶瓷企业,实施重点招商、国际招商:三是要干方百计引入生物、信息等高科技产业。

许爱民强调,要理顺体制,加强领导,优化结构,建设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奋发努力,形成合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实现超常规发展,把陶瓷科技园真正打造成高科技、国际化的大平台。

许爱民还就理顺财政体制、征地、土地矿产证办理、电力设施建设、金融支持、优化环境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陈兴超、冯林华、黄康明也就陶瓷科技园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

禹州钧瓷迈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11月18日-23日,第三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在河南省禹州市举行。

近年来,禹州市以钧瓷为名片,弘扬钧瓷传统文化,打造钧瓷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强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市共有钧瓷生产企业56家,涌现出国家级艺术大师3人,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72人。形成了孔家钧瓷、禹州市钧瓷研究所、荣昌钧瓷、星航钧瓷、苗家钧瓷、建军钧瓷、王府钧瓷等七大名窑,全国各大城市的钧瓷销售门店达100余家。

早在北宋时期,钧瓷位居五大名瓷之首,成为皇帝的至爱,被列为徽宗皇帝的御用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

不久前,由禹州市孔家钧窑创造的“丰”尊,被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中国钧瓷又一次展现了无穷魅力。

近年来,禹州市提出了大力实施钧瓷“精品工程”的口号,相继成功申报了钧瓷原产地保护,制定了《河南省钧瓷质量地方标准》,出台了《河南省钧瓷艺术标准》,成立了禹州市陶瓷工业管理局和河南省钧瓷产品评定委员会,同时开展了以保护钧瓷质量和艺术品质的钧瓷行业和市场的专项治理整顿,累计销毁残次品10多万件,有效地净化了市场,规范了经营,提高了钧瓷的声誉。

与此同时,禹州围绕“钧瓷名片”,加大宣传力度。他们连续举办了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中国钧窑学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成功申报了“中国陶瓷文化之乡”,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钧瓷文化的魅力,促进钧瓷文化和钧陶瓷发展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了鼎盛时期。

目前,全市年产钧瓷200万件,设计造型1500多种,涌现出钧瓷研究所、孔家钧窑、荣昌钧窑、星航钧窑等一大批钧瓷知名企业。在钧瓷文化的带动下,陶瓷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陶瓷企业达700多家,瓷种涉及炻瓷、高白细瓷、卫生瓷、古建筑瓷、电瓷、工艺美术瓷等10多个,年产值16亿元,成为全国九大陶瓷主产区之一和长江以北重要的炻瓷出口基地。

本届中国钧瓷文化节,确立了“钧瓷、文化、竞技、发展”主题,在办会标准、规模、档次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文化节期间,成功开展了中国五大名瓷作品展评、中国钧瓷创新作品评定、钧瓷行业发展研讨暨座谈会、河南省工艺旅游品设计大赛、许昌市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创新作品评定会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使钧瓷文化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1月19日,中国五大名瓷作品展评会在禹州市颍河迎宾馆二楼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56个陶瓷生产企业参加了此次展评。经过专家独具慧眼的精心鉴别,共有106件作品获得了中国钧瓷创新作品金、银、铜奖,153件钧瓷作品和96件“汝、官、哥、定”瓷器作品获得了首届中国五大名瓷评定会的珍品级奖项,孔相卿、杨志、丁建中、晋小童、赵学仁、张金伟、李建峰、刘建军、任星航、李海峰等10人获得了“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奖章”。

禹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英杰告诉记者:“通过钧瓷文化节的举办,我们从上万件优秀作品中评出了不足200件的珍品级产品,评出了10位‘河南省杰出手工艺奖章’获得者,赛出了10位河南省陶瓷行业的技术能手。通过发现和培养新人,实现了钧瓷人才的梯队建设,为钧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智力保障,从而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国的陶瓷文化发展


中国的陶瓷文化发展

瓷器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国家,也是少有设有皇帝官窑的国家,不管是青铜器还是瓷器都是中国庙宇、祠堂的重器。瓷器的发明不单止是物质材料的发明,更是代表着一种科学技术和生产了,里面蕴含着一种文化价值观。现在小编来讲解一下陶瓷在中国社会中的发展特征。

中国古代的平民社会倾向

谈到中国的古代社会,以往的学术界由于受进化论的影响,认为所有的社会都是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如此直线上升而发展的。而将人类学的观点带入到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后才发现,这种来自进化论的历史分期法未必正确。人类学中有进化论,也有传播论,还有特殊历史主义流派,除有单线进化论,还有多线进化论等多种角度的研究方法。这些不同的学派和研究方法告诉我们,不同的地域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地理的特点,未必都是按世界上的同一种方式直线发展的。

以往的观念认为,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一样,最早经历的是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从春秋战国开始进入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直至明清时期。但有些学者认为,实际上从秦汉开始,中国就由古代的贵族社会开始转向平民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这一观点在陶瓷史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首先,小编要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其他国家都没有发明出瓷器,而在中国那么早出现了原始的青瓷,到东汉年间则走向了成熟?这里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不是科学技术造成的偶然,而是和中国的文化取向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还和汉代的以读书人为中心及抑制奢华生活有关系。在汉以前以贵族为中心的社会里,贵族的生活奢华无度,其所用的器物,大多是青铜、金银及漆器,陶瓷器只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用品或礼器。所以其发展是不受官方重视的,其在贵族的生活中占不到重要的位置。但在汉代,尤其是东汉时代,富人的生活受到抑制,那些奢华的器物也必然在生活中得不到提倡。而瓷器,有着玉般的质地,既朴素又高贵、温润,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早期的原始瓷主要是用于制作随葬的明器,但随着烧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便越来越多地用于生活,并在此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常器具,上至皇家贵族,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其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空间,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而在唐代,更重要的一个进步,则是当时新创设的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使许多底层的人士有机会通过读书而选入到高层的政府体制中,读书人大体上全都来自于农村。钱穆先生说:“因为农村环境是最适于养育这一辈理想才情兼茂、品学并秀人才的。一到工商喧嚷的都市社会,便不是孵育那一种人才的好所在了。那些人由农村转到政府,再由政府退归农村。历代的著名人物,在政治上成就了他们惊天动地的一番事业之后,往往平平淡淡退归乡村去,选择一个山明水秀良田美树的境地,卜宅终老,这在一方面自然亦是受他早年那种文艺熏陶的影响。即在城市住下的,也无形中把城市乡村化了,把城市山林化了。退休的士大夫,必有一些小小的园林建筑,带着极浓重极生动的乡村与山林的自然天趣。”就这样凭着科举竞选的考试制度,把传统文化种子始终保留在全国各地的农村,根柢盘互日深,枝叶发布日茂,使全国各地无一农村无读书声,无一地方无历史上的名人与古迹。农村成为中国文化的发酵地。

而这一制度对于陶瓷生产来说,其意义在于当时的陶民亦是农民,亦耕亦陶是明代以前还没有走向城市专业化生产的陶民们的生活写照。而这些在农村社会发酵出来的文化,必然会影响到当时陶民们的艺术创造,这一切都有利于当时的陶瓷业的发展,因为陶瓷不仅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商品,也是一种寄托了中国文人思想和哲学观念的手工艺术品。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带动了陶瓷用品的生产与流动,而文化艺术的发达则提高了陶瓷用品的艺术品格。

在唐代长沙窑的瓷器中,铭文题记开始出现,在这些瓷器中有器物名称,有为产品做宣传的相关赞语、诗歌等,而其中诗歌铭文最多。在长沙窑的器皿上其诗歌铭文大都是题写在喇叭口棱边流式壶的流部下,少部分写在双耳罐腹部、碟心和枕面之上。这些诗句通俗易懂,很少引用典故,大部分源于民间流传的古诗与谚语。其实不仅是诗歌,包括书法也由此民间化,掌握它不再是皇宫贵族及文化精英所具有的特权。在陶瓷器皿上的诗文与绘画出自于工匠之手,提供给普通百姓使用,这就使得文字与书法也走向平民化了。在这里,我们更体会到钱穆先生所说的:“古代的文学,是应用于贵族社会的多些,而宗教方面者次之。古代的艺术,则应用于宗教方面者多些,而贵族社会次之。但一到唐代全都变了,文学、艺术全都以应用于平民社会的日常人生为主题。这自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显著的大进步。”这段话中所叙述的内容,在唐代的瓷器艺术中完全被表现出来了。

早期中国皇室祭祀天地多用金属器,自宋以后,祭祀天地开始“器用陶匏”(即恢复青铜礼器以前陶礼器),为的是体现古礼“尚质贵诚”的精神。如果说以前的瓷器,由于质朴而接近玉的质感受到文人贵族包括民众的喜爱,到宋代却开始正式成为皇室进行各种祭祀典礼、人生礼仪的祭器与礼器。因此,中国人对于陶瓷器的选择与使用,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价值选择的,其选择的是“尚质贵诚”,其中包含了瓷器源于泥土,更接近自然的本质的意味。从青铜礼器到瓷器礼器的采用,也代表了从贵族价值观到平民价值观的转换过程。也就是说,任何一种人工造物的产生都不会是纯技术的,其中必然还有文化的原因。从另一方面也反证了中国从秦汉以后就脱离了世袭的贵族制,而走向了某种意义上的平民社会。这种制度可以使一介平民通过读书科举而成为国家栋梁, 这在当时来讲是非常先进的一种制度。因此,读书成为中国人世世代代的家训,在陶瓷里有一非常经典的画面就是“牛角挂书”,还有“ 渔樵耕读”,表达的都是中国古人对读书的向往,也是代表了中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古代人之所以喜欢渔樵耕读,一方面是对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有通过读书,有一天入朝为官,得到统治者赏识的一种心理寄托。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层虽然严格,但其还是有一条纵向的社会上升渠道,可以让平民阶层通过读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又通过读书,通过各种艺术的表演以及工艺美术里的各种画面形象的表现,陶冶自己的性情。

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的,崇尚道德、崇尚读书的礼仪之邦。与同时期欧洲的贵族文化相比,这是一个先进得多的文化。

早熟的中国陶瓷

以陶瓷器的发展来看,也的确如此。在汉代,中国的瓷器制作已走向成熟,到隋唐,虽然唐代的青釉瓷窑尚未达到宋代那样遍布大江南北,但以越窑为基础的南方青瓷窑,以耀州窑为基础的北方青瓷窑,却为宋代各具特色的青瓷窑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而邢窑白瓷的烧造,为宋以后定窑的白瓷,景德镇的青白瓷、卵白瓷、白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白瓷也就不会有元明清以后彩瓷的繁荣。另外,唐代的花釉器、黑釉瓷,为宋代的钧瓷、兔毫、油滴、玳瑁釉等窑变色釉打下了基础。还有唐三彩,虽然由于其是低温的铅釉陶,不适合做食具,但后世建庙宇及宫殿的琉璃瓦却得益于其的出现与发展。尤其要关注的还有长沙窑的产品,其釉下彩绘的方式,及其在器物上的铭文题记,还有将书法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装饰瓷器的手法,为宋磁州窑的黑地白花,元景德镇的青花瓷,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青花斗彩瓷、五彩瓷、粉彩瓷等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埋下了伏笔。如此看来,在唐代,中国后世的各种陶瓷装饰手段及表现方式都在此一一得以展现与萌芽,而这种展现与萌芽不只是一个技术的问题,也包括了文化理念及艺术审美经验的形成过程。如果说在隋唐以前,中国的文化偏于粗犷豪迈,而隋唐以后的中国文化却逐渐地走向雅致阴柔,更多的是文人气质。因此,唐代的陶瓷发展虽不像宋代那么繁荣,但却是中国陶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以及一种新的风格的发端期。

梁潄溟认为,中国文化的早熟体现在“其一,熟之早晚的比较对象系西方文化;其二,熟之是否的标准为个人内在之理性。西方文化根植于宗教,而中国文化却另辟蹊径以道德取代宗教,并以此维系风纪秩序,走了不同的路径。”在西方人类学的观点里,宗教是一个社会的必然经历。而中国除原始宗教外,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这是因为儒家在历史上将古宗教转化成一种礼乐,进而通过礼乐幻化成艺术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而陶瓷器也归于其中成为礼器。

作为没有宗教根基的中国两个重要学派——儒家与道家差不多都是以生命为其根本。看重的是自然,而不是人为。而这一特征在中国陶瓷上的体现就是, 重匠心独运,追求天然趣成;崇尚自然,常常要`讲究天人合一”,应用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则变为“心物合一”。在中国人思想的匠心上,绝不肯损伤到外物所自有之内性,工艺只就外物自性上为之释辉增美,这正有合于《中庸》上所说的“尽物性”。对于物性之一番磨砺光辉,其根本还需从自己的“尽人性”上做起。物性与人性相悦而解,相得益彰,这是中国工艺美术界的一种共同的理想境界。因此,中国人的工艺,定不要见斧凿痕,因为斧凿痕是用人力损伤了无形的表记。中国人常说:“鬼斧神工”,又说“天工人代之”。这里所称的“鬼斧神工”与“天工”都是不情愿对外物多施人力的表示。这不是中国人不愿用人力,只是中国人不肯用人力来断丧自然。中国人只想用人的聪明才智来帮助造化,却不肯用来代替造化或征服造化。因此,中国人不喜欢机械,常赞赏“匠心”而斥“机心”。因为机械似乎用人的巧智来驱遣物力使之欲罢不能,这并不是天趣,并不是物性,窒息了天趣,丧断了物性,反过来亦会损伤到人的自性,这不是中国文化理想的境界。我们若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中国的陶瓷艺术,就可以看出它哲学意味与内在精神,而这些哲学思想在唐代的陶瓷艺术开始得到发挥,到宋代则发展到一个高峰。宋代的天青、粉青、梅子青等釉色;宋代的冰裂纹、金丝铁线、蟹爪纹等瓷器上的肌理;宋代官窑的紫口铁足;钧瓷的窑变、蚯蚓走泥痕等等,都是窑工们在巧妙地利用材质本身的物性,而达到的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

另外,中国人以艺术陶冶人的性情,让人生活在字、画、诗词等想象的意境中。所以即使是像陶瓷这样的日常用具,也非常讲究在上面绘画,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皆可入画,为的是将思绪达到一种清明安合的状态。即使在没有装饰的一道釉的器皿上,也不是一览无余的空白,而是有着更深的在质感和肌理上的追求。而且我们还看到的是,不同姐妹艺术的互相渗透,不同哲学观念在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中有着统一展现的方式,而陶瓷艺术总是其中重要的体现者之一。因此,在中国的陶瓷艺术上体现了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是一个以生活的艺术来渗透自己的道德理念,以艺术来取代宗教,来表达道德取向的文化。这是一种早熟的文化标志,曾经被欧洲社会所崇尚。

中国社会的这种早熟,虽然阻碍了其向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由一个先进的农业国家变成为了一个落后的文明古国,但今天在后工业文明时期,当人们的物质生产已达到一定饱和度,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破坏时,我们便开始意识到,中国古人崇尚自然、崇尚生命、追求生活的艺术化的境界,对人类的未来发展,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是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探讨的。

江西景德镇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建成开馆


10月17日上午,江西景德镇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建成开馆,并在建国瓷厂原址上隆重举行了“镇当代艺术馆”开馆仪式。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是景德镇市按低碳经济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全国各地为促进文化创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该市为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将其列为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2011年8月,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在项目筹备期间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建成与投入运营,无论是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是陶瓷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据了解,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的定位和模式,在全市众多陶瓷企业中具有鲜明特色。它以该市十大瓷厂之一的、解放后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建国瓷厂为依托,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创造性地将老瓷厂与现代的艺廊、展厅、设计室、工作室、制作室、培训室、时尚餐饮酒吧等多元化艺术相融合。形成艺术陶瓷创作的完整生产链,为陶瓷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文化交流、陶瓷贸易的“一条龙”服务,使一个曾经辉煌的老厂子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

目前,已有35户国内外名家及新生代艺术家入驻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为再就业创造工作岗位近2000个。

潮州拟建中国瓷都陶瓷国际采购中心


近日,广东商品采购中心申报考评组到潮州市,对“中国瓷都陶瓷国际采购中心”项目进行现场考核、评审。

在潮期间,考评组实地考察设在潮州市的国家陶瓷及水暖产品检测中心、中国瓷都陈列馆以及长城集团公司,并听取项目的有关情况介绍。据了解,“中国瓷都陶瓷国际采购中心”项目由市政府及有关单位牵头组织,广东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申报和承建。项目规划用地650多亩,规划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3亿元,将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陶瓷的研发设计、展示、交易、专业服务为一体的、辐射海内外的现代化产业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并健康运营之后,将在容纳1000户供应商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规模,将产业链配套的相关项目引入采购中心,形成复合式采购供应链,吸引与产业相关的技术、资金、产品、设备、原料进入产区,为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考评组对潮州申报“中国瓷都陶瓷国际采购中心”项目相关工作表示认同,要求潮州市要进一步完善投资主体,加快新交易平台建设,优化环境,提升经营模式、交易方式和服务功能等综合水平;要引入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供应商和国际采购商,培育多元化的交易主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培育潮州自有的区域品牌和自主品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把禹州建成中国陶瓷文化的中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把禹州建成中国陶瓷文化的中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