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水刀 > 导航 >

为何合肥“试水”?

为何合肥“试水”?

瓷砖水刀 瓷砖水刀拼花 瓷砖的水刀

2021-05-15

瓷砖水刀。

虽然名闻天下,却一贯难受到合肥人的青睐。近一年来,当地企业两次大规模地来合肥推销,可都以损失几十万元的代价败走麦城。然而在经历了合肥两次“滑铁卢”后,近两天,他们又浩浩荡荡地赶来。景德镇瓷器为何有胆量第三次杀向合肥?

11月1日,景德镇瓷器在杏花公园开始了第三次展销。提起合肥市场,组织者徐文高丝毫不见气馁。他介绍说,如今景德镇瓷器的生产运作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国有厂家生产,供应少,由于名气比较大,很多外国商人来采购,景德镇瓷器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只要坐在家里收钱就可以了。现在景德镇的许多国有企业不存在了,大批工人下岗,为了谋生自己开起了陶器厂,景德镇私营的陶器厂有上万个之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迫使景德镇人要走出来宣传推销。“现在再固守在景德镇就是一条死路,只有走出来才有一线生机。”

前两次合肥展销的失败对徐文高这样的陶瓷厂家来说,并非完全没有收获。“陶瓷这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懂,要有少数懂行的人慢慢带动起整个市场。前两次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宣传,使合肥的市民渐渐懂得陶瓷。”景德镇瓷器的名声很大,但真正懂行的人不多。景德镇所产的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主要有四大名瓷:青花瓷、粉彩瓷、仿古瓷、颜色釉。此次合肥展销共有四五千个品种,2万多件产品。徐文高认为合肥是一个文化古城,市民的素质总体较高,欣赏的水平也较高。现在很多人购房都很注重装修,往往会买上个景德镇花瓶放在客厅以提高品位。因此景德镇瓷器在合肥并非没有市场,而是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通过前两次的探路,市场已逐渐升温。“我们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记者前天下午在展销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已经在忙碌地摆展台,其中有一对一人高的箭筒,上面刻满了一整篇《岳阳楼记》,还有一种博古七彩瓷,上面的花纹都是用针一点一点刺出来的,工艺可想而知。比较特别的应该是颜色釉,这种瓷器是将颜料放在烧制好形状的胚上烧,让颜色自然往下流,再根据颜色自流的方向和形状来绘制花纹。

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景德镇有官、汝、哥、均、定五座出土窑,现在都已是历史博物馆。景德镇瓷器比其他的瓷器好的原因首先是土,所有瓷器的土都来自本镇的高岭,土质比较硬,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另外对温度的要求很高,最低都要1400℃,这样才能保证在太阳下曝晒不会裂开,不会掉漆、掉色。

杏花公园附近有不少过路的市民已经开始观看、询问甚至是购买。一位小姐在买下一个花瓶后表示明天带足钱再来买一个。一位懂行的中年人一上来就问有没有景德镇大家汪寺国的作品,他告诉记者他买是为了收藏的。也有一位老人认为价格还是贵了些。那么,这一次景德镇瓷器在合肥会不会成功呢?我们拭目以待。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现当代陶瓷艺术品在中国南方拍卖市场将首次“试水”


现当代陶瓷艺术品在中国南方拍卖市场将首次“试水”

即将于12月6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举槌开拍的“中国嘉德2009广州冬季拍卖会”上,“中国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成为焦点之一。据了解,这是中国南方首场现当代陶瓷的拍卖专场。上拍的69件拍品,涵盖新中国建国60年来多个重要的陶瓷艺术发展阶段。

自中国嘉德于2008年在北京的春拍首设现当代陶瓷专场以来,现当代陶瓷开始屡屡出现在各大拍场上。综观2008、2009年两年的现当代陶瓷拍卖,能够发现除了不断创出拍价纪录之外,一个较受追捧、保持了稳定的市场价格的艺术家群落也隐隐浮现。那么当下现当代陶瓷的收藏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它的“身份”和艺术价值是否已经到了应该重新评价的时候?

“文革瓷画像”估出600万元天价

在今年广州嘉德冬拍上,现当代陶瓷的压轴拍品是已故中国陶瓷肖像画一代宗师吴康在1967年创作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五伟人》肖像瓷板画。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毛泽东在内的五位领袖。这套被专家认为是新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作品,估价达380万~600万元。

吴康是瓷画像创作领域具有标杆性质的人物,尤以领袖肖像见长,造诣深厚,堪称一代宗师。他13岁从师学艺,17岁成功绘制出中国第一张彩色瓷画像。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画风。他创造性地采用西洋油画与摄影艺术相结合的绝技手法,用明暗适宜的笔调来绘制肖像,使之色彩分明,惟妙惟肖。吴康在新中国成立前曾为蒋介石画过瓷像,成立后一直承担为国家绘制毛主席及国家领导人肖像瓷画的任务。目前吴康生前创作的单件瓷画像拍卖价最高已达百万元之巨。

在此次拍卖会上,与“五伟人”类似的还有景德镇艺术磁场创作于1958年的《集体农场》、1975年的《入党》。业内人士指出,“五伟人”等作品的高估价给出的一个暗示是:在现当代陶瓷的收藏中,具有强烈时代特征,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历史记忆的存世作品,由于其稀缺和不可复制性,将成为收藏界追逐的热点。这可以与“文革美术”近年的不断升温相类比。

试谈陶艺的造型美


陶艺造型的基本特点是建立在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基础之上,是作者把艺术构思通过形体设计来实现的,但这并非一定就能成为完美的陶艺造型和直接获得优美的外观效果。因为陶艺无论实用或摆设都不是单纯的物质产品,而是含有思想性的因素,所以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就要处理好外形的美观问题。优美的造型,对于欣赏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感觉到赏心悦目就行了。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才能设计出造型优美的作品造型,却是极为重要而且颇费思量的事情。

我觉得设计造型优美的陶艺品要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创作:

一、外形构图的协调感

构图就是构思陶艺品的整体外形,作品中个别或局部的艺术形象,形成作品的结构造型,通过视觉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内容,整体和局部的造型结构处理使内容构成得到恰当的表现,得到协调统一,使作品主次分明。

协调是指作品中的各个方面各项元素,都要互相配合,达致多样变化中的统一,即局部与整体配合得当。我们在观赏陶艺作品时,如果用审美的目光来看,无论具象或抽象造型,凡是能够使人感到美观的,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整体之中存在着一种协调的效果。这种效果产生了和谐的美感,使简单的造型不会单调乏味,而丰富的造型也不至于繁琐。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流畅的线条或形体之间的大小、长短、高低的对比效果形成互相衬托关系,在变化中能达到协调。协调是变化中的统一,凡是美的作品造型,都富于变化、然而变化多样与整齐统一相结合,才能表现得完美,更能显示作品的中心内容。

二、疏密聚散的均衡感

疏密是对作品内容相互之间位置布局的处理手法,形成对比和变化,一聚一散形成丰富多变的效果。

均衡就是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使人直觉感受到陶艺作品造型上有一种稳定的效果。如果处理一些自由形式即不对称、不规则、充满动感的造型,就要通过视觉上确定重心位置,使支点得到平衡。因为陶艺的表现形式有其局限性,受陶瓷材料及成型工艺的限制,它不像绘画那样可以在画面上凌空表现。因此可利用调整两侧、上下的关系达到平衡,既要考虑造型的方向性、姿势,还要有意识地使体积较大的部分靠近重心,较小部分可偏离重心,要从力学原理上考虑也要尊重视觉感受,来达到均衡效果。除了在造型上还可以从色彩上的轻重和深浅变化,因为色彩也会给人一种深浅和轻重的感觉,从而达到均衡的效果。

三、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人一种观感认知,就像音乐的高低起伏的感觉。在陶艺上理解为造型因素的有规律的重复变化,这种效果可以形成节奏。

韵律是情调或动态在节奏中起作用的结果,有组织和有变化的交替,可以由形体的大小、起伏、曲与直而形成。在陶艺创作中,注意节奏和韵律的表现,有助于创造更美的造型。

四、对比和呼应

正如上面提到的疏密聚散的处理手法,应用变化原理,使作品在艺术视觉上达到明快动人的效果。例如可以在色彩上明暗、冷暖、轻重形成对比,造型上可用大小长短、高低起伏、方圆曲直等形成对比。

呼应是平衡形式的转化,通过内在形象联系,产生某种呼应,在动态上达到一种平衡,可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美感。

五、努力形成陶艺品的独特风格

风格不是具体的内容,而是创作者把观念和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其中也包括了对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的表现手法特点等。风格是指造型形式的艺术特点和反映的内在风貌。对陶艺来说是应具备的条件,因为风格可以使陶艺品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从陶艺的发展来看,凡是优秀的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比如远古时期的彩陶、黑陶,汉、唐时期的釉陶和青瓷,明、清时期的白瓷等,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因此,风格是创作者的思想个性、审美观点、艺术技巧的综合表现,作品风格的形成,创作者的艺术修养、造型技巧、表现形式、材料运用以及生活的理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与创作者的个性、修养、工艺和艺术技巧分不开的。

风格是创作形式和艺术特点带给别人的某种统一感受,因创作者的构思主意而分高下,由创作者的修养和技巧而产生差别。造型艺术风格的形成,当然也离不开社会风尚的潮流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爱好的倾向,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胭脂水釉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都为官窑产品。它始于康熙,精于永正、乾隆之间。

试评清代"玉官窑"乾隆玉


1986年的阳春3月,安徽省怀宁县在乡乡通、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到处呈现一片繁忙修筑公路景象。位于怀宁县西部的小市乡良湖村,是我国“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的故乡,群众在修建3清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又一高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制玉工具的进步,琢玉工艺也发展到成熟阶段。此时期玉器线条平直圆滑、角度方正、刻划准确,无论凸线或凹线,其线条的宽度均匀、边沿平整、无细小碎弯、直线平直无波、弧线弧度匀称,无论是器物的平面还是凸起的弧面、各种浮雕的地子,都非常平滑。

乾隆时代玉器代表了清代玉器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能工巧匠得以继承和运用历代琢玉工艺的宝贵经验,借鉴绘画和外来雕刻工艺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琢玉艺术。它吸收了传统的阴、阳线纹、平凸、隐起、浮雕、镂空、俏色、烧古等工艺,加以变通综合应用,其题材纹饰受到清宫院画影响,近似工笔画,往往将传统题材纹饰与西方或阿拉伯图案结合在一起,组成折中性的新型图案。从图案性的装饰技法上看,均较为繁缛精细,丰富饱满。

乾隆时期玉器分为两大主流:仿古玉和时作玉。此外,还有仿痕都斯坦玉。仿古玉器有两种:一种是仿古彝玉;另一种是仿汉玉。时作玉是清玉的又一主流,形制丰富多样,图案、做工均很丰富。痕都斯坦玉也称印度玉,西方称之为莫卧玉,具有阿拉伯风格的造型和花纹,其特点是抛光强烈,器薄如纸。

虽说清代玉器的艺术风格比战国、两汉时期的玉器显得柔弱无骨,但其琢玉技法却集中了历代之长,达到颠峰。清乾隆玉器除镂空花纹不磨棱角,其他玉器则抛光讲究,磨后呈蜡状光泽。地子不但平滑,且直线挺拔,弧线圆润,此时期圆雕作品的多层镂空,更是出神入化。利用俏色技法掩盖玉科瑕疵,将其融入玉件的构图中,更是巧夺天工的精妙构思。

江西陶瓷现身第九届合肥文博会 重塑昔日荣光


编者按:18日上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主会场设置11个主题展,32个分会场,将举办47项文化活动,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国际文化精品展、文化+旅游展、文化+科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互联网+机器人展等展馆纷纷亮相。

“与中国文化交流打开了工艺品销路,边境贸易卖一年不如在这卖上几天。”来自巴基斯坦的ASAD说起和中国兄弟做生意显得很兴奋,去年他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就把带来的工艺品销售一空,文博会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之最!“丝路”元素亮相文博会

据主办方介绍,历届文博会以巴基斯坦展品居多,与以往相比今年文博会有着重大突破,是国际元素最丰富的一届,特别开设的“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总面积600㎡,聚集着11个国家国际客商,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异域文化。“无论是参展企业数量、展品内容还是展览面积均创新高。规模宏大,种类丰富。”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国际文化精品展区,就像走上昔日的古丝绸之路。大气庄重的异形展位在各色外国手工艺品的装点下,增添了浪漫的气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伊朗、埃及、马里、肯尼亚、赞比亚、乌干达、加纳、塞内加尔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及地域特色文化产品呈现在游客眼前。

ASAD在第八届文博会初次试水,带来的5000余件巴基斯坦铜雕工艺品销售一空。来到中国免不了入乡随俗,在贸易往来上,ASAD总结出做生意的小窍门:“中国兄弟喜欢在购物时享受砍价的乐趣,当初刚接触我实打实的报价,结果以为我不好说话,反而不跟我做生意。”

为了迎合文化差异的区别,ASAD只好把价格报高一点点,然后让游客大肆砍价,这样生意反而更好做,两国文化的碰撞让ASAD感受到中国文化“很有意思”。说起对中国元素的热诚,他特别喜欢产自景德镇的青花瓷,用ASAD的话说“光滑、精美、细腻、剔透,大概都不能形容它的得天独厚。”

跑火!展馆商客络绎不绝

“这个要3000元,出自大师手笔,旁边的可以少点。”在一处展区内,做陶瓷生意的商人老何正在接待安徽商客,话语间一宗上万元的交易瞬间完成,老何已经连续五届参加合肥文博会,如此多的文化同时展现,给予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江西,走到哪都享誉盛名。

“今年有30余个展示区域,作为其中一个小分区,开展仅一小时成交价格达3万元。”老何说,之所以有人青睐,多亏了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誉,尤其是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

“我认为这次不少亚非国家参展,国际范十足,陶瓷、外国工艺品等重新呈现,仿佛重塑了昔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老何有感而发。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周红通过瓷盘手绘,引得八方游客驻足,不论男女老少,国际友人,均被神奇的技法吸引,一滴油墨泼在瓷器上,巧夺天工的勾勒,梅花从一瓣到成型,惟妙惟肖的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据悉,江西工艺美术学会已连续九届应邀带队参加合肥文博会,常务理事张金萍介绍,去年整个在展会上的成交额在100万元左右。“随着新型经济形态的转变,电商兴起,今年展区大幅缩小,愿意前来参展的陶瓷商减少了一半。”张金萍说,国际贸易平台的开拓以及我省“一带一路”的有效连结,陶瓷市场正向多元化发展,预计今年的成交额约在50万元左右。

试谈元、明青花结晶斑


基于主要对自己近五百件元、明青花藏瓷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在一般的情况下,青花瓷结晶斑的形成,100年始可见,300年后当浓(发色浅淡的不在此列)。据此认为,新烧的青花瓷不可能有“原生”的结晶斑,它应该属于物质置换活动中的一种“衍生”物。仿家在银灰色物料的外填上动手脚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也就是说:若釉面见有银灰物质的附着,非内发的,即为当今人工外填,除此两者,没有其它可能。所以,如何正确判断结晶斑源自釉内则尤显重要了。

青花瓷出现结晶斑它类同于皮肤受损愈合后出现的结痂。皮肤的结痂总是与红肿结合在一起,先有皮肤的炎症,再有结痂。青花的结晶斑总是跟蓝(棕)黑色的凝聚团相凑一道,先有青料的凝聚,才有结晶斑产生的可能,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必须是相当明朗的。笔者曾于《老生常谈》之“苏勃尼青并非说不拎清”一文中这么记述:“……蓝黑色青花凝聚点与其上层面时有时无溢出的银灰色金属盐之间,后者呈‘市中心’固守或向‘郊区’扩张的这么一个趋势,其风貌很自然”(见第182期,越细小的越明显)。而“银灰色料的外填,……多有楞角和露有锋芒,缺少微尘粒状这一形态,与青花之间界线分明,转换生硬,缺乏过渡,属没有因果关系的‘各自为政’行为,……与真器最大的不同,当然还是青花凝聚点的深层次没有由质变所致的棕褐色的铁质色散遗留,……”。这是笔者对结晶斑源于凝聚点的初步印象。在个人网站上曾作过真伪的实物对比,详情请参见《每周一品》第152期图照。

讲了青花凝聚与结晶斑两者的关系,还得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凝聚点和结晶斑形成的原理。

青料的凝聚首先得依赖绘画时用笔的浓重,再需入窑后在高温中的“再分配”。所谓“再分配”,笔者的看法是:在瓷件高温烧制的过程中,釉泡对于氧化钴料中的铁、锰等元素具备“仑储”功能。“储备”少的,上升后空气逃逸,游离状态的微量元素重新汇入钴料中,钴蓝料的浓度和比重大增,蓝黑色凝聚,釉面开始下陷;“储备”多的,比重大了,赖着不上升,并继续不断地在兼并釉泡中壮大,直至瓷件冷却后“定格”。这就是青料凝聚的由来以及为什么有的釉面会有凹陷,为什么青花线条中多大釉泡而乳白釉面上大釉泡少的原因。

青料的凝聚不等于结晶斑的形成,结晶斑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的看法是:上说与凹陷同步之青料凝聚,由于属微量原素多次汇集所致,在它们“中心地带”的结晶物外析,应该与釉泡完全“不搭界”,所呈现的都是些“微尘”状或“网丝”状结晶斑。而诸多源于大釉泡的,由于大釉泡中储存有富足的金属元素,它们很象一座座反应锅,在日后数百年缓慢的“能量释放”进程里,或钴、或铁、或锰,或其它元素,肯定会“尖端放电”,找出最贴近釉面“合围力量”相对较弱的这一端,走釉层分子间的通道,一个元素、一个元素逐个地外析于釉表,在竖直于釉泡中心处先行积聚,然后向周边拓展,并会根据各自的分子结构和序列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结晶体。

所谓“风格迥异”,笔者的看法是:元末明初进口钴料的结晶斑,它性“柔”,在“银盐”积累的过程中,增多后只会相互“挤轧”而起皱,皱成“细浪”状或垒叠成“痂面”状;明中后期(包括清中前期)的青花结晶斑则性“刚”,它不皱不叠,积累到一定程度,待到具备足够的张力,便会牵动釉层,使结晶斑部位的釉胎剥离而鼓如“水疱”。

或许有的同好对我模拟的结晶斑演化进程会咄之以鼻,那我就换一方式这么讲:在接近熔点或超过熔点的高温下,任何含有金属元素的物料,只会增加分子的活跃程度和延展的性能,成烧初期釉面青料的浓重点能起皱吗?同样,经1300多度高温烧结的胎釉结合,若想人为使釉胎分离并鼓出来,谈何容易?所以,结晶斑的鼓如“水疱”,包括“起皱”和“垒叠”,绝不是仿家想仿就能仿的。

结晶斑的鼓如“水疱”,除了有大有小的差异,还有一种“水疱”口已“冒顶”的,应该属于因传世年久由磕碰所至,也可作为“水疱”状征貌加以判断。而元末明初进口钴料结晶斑的变化则更多,它们会根据大釉泡的排列和疏密,出现很多不同的形态,如“佛光”状、“蜂巢”状和“流沙”状……等等等等。那些呈朵状的结晶斑我把它称为“浮萍”状(见第167期),其中“浮萍”中心尖出的称它为“花蕊”状,凹下去的称它为“脐孔”状;那些大块面的结晶斑我又把它称为“睡莲”状,但“睡莲”必须具有“并装” 的痕迹。包括以上曾提到的“细浪”状、“痂面”状,还有“龟裂”状、“渣光”状等等,都可见证其源自釉泡并非外填的事实。在对实物的观察中,大部釉泡都会被其外围蓝(棕)黑色的凝聚团或其上部的结晶斑所遮盖,虽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但从它的朵状结构中,仍可作出源自釉泡的判断。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真器的“银盐”外析一般都与釉层深处或多或少铁锈色的渗出并存(“外析”不同于“渗出”,“外析”更不能等同于“上浮”。有关这方面的探讨,请见《老生常谈》之“外析、渗出和上浮”一文),两者的完美结合绝对不可能出现于新仿的瓷件中。作伪者若于氧化钴料中加铁,不经煅烧就描绘,烧制时其铁色会上浮。“漫”出来的铁锈色与源自釉泡且有浓淡变化和外渗效果的真器铁色肯定不一样。所以,真假铁锈色还是可以分辨的。

任何青花瓷器,由于选用青料的各有不同以及调配比例和烧造氛围等方方面面多少会有差异,其成烧后的征貌是不可能先后完全一致的。有些日后外析的结晶斑相当浓烈,有些则不大明显;有些结晶斑与凹陷同步结合,有些结晶斑则没有点丁凹陷。由此,我们不能以为结晶斑块面较大的,属于人为容易点皴的范围就不值得一顾了,也不能认为结晶斑少或没有结晶斑的即非到代老货。结晶斑能与凹陷结合当然更美,能有呈色鲜亮而清澈的“一线红” 当然更漂亮,但没有凹陷和“一线红”的,只要具备其它种种老件条件,也应该承认它的到代。

今日谈青花的结晶斑是为了能够在见到实物的第一时段,即能根据结晶斑形态判断真伪。判断真伪当然还得结合考虑瓷件的相关体征和其它征貌。有关元、明、清各个时段瓷器的工艺特点以及造型、胎釉、纹样等特色,我就不在“孔夫子面前念三字经”了。下面顺便再谈一下虽与结晶斑无关,但在断伪中不可不考虑的几个问题:

既然是伪件,作伪者必然还会在其它方面采用一些其它手法,弄点欲盖弥彰的征貌。比如在预计绘上青花笔道的部位事先对胎体进行镂挖,成烧后再在釉面上錾些有大有小、有疏有密的微伤,以冒充凹陷和土沁花;比如涂抹些黄土以表示瓷件为新近出土。这些手法对于玩古瓷的人来说,属于基本功的问题,一见到具有此类征貌的,反而能使我们更快的予以“一票否决”。当然,有些到代老件的釉面也会有凹陷,也会有土沁花。老件的凹陷以“下箍”相称最形象,其边沿如同两圆相切。关于土沁在元代釉里红器中有什么怪异的选择,以及有关土沁的几种不同风貌,笔者写有专篇,详细请见《每周一品》第180期附文。到代的出土器有些也会附有黄土迹,在一般的情况下,出土瓷器黄土的附着程度应该介于:水冲不掉,但又能够用手揩除,至多采用指甲剔除这么个范围。另有一种土锈,它呈圈点状态,不管如何用水揩洗都弄不掉,采用火烤也不脱落,而且圈点的外周蛤蜊光特浓。这种土锈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推断:一、其圈点状态应该不属涂刷、喷洒所能成形的;二、其水洗不掉则可判断这种土锈不会溶于水且与釉面粘着牢固;三、其火烤不脱则可证明土锈的成份中不含树脂、松香之类物料;四、仅仅圈点的外周出现蛤蜊光,可以排除真空镀膜作伪的可能。我们知道瓷器的出土风貌与其埋葬地复杂的地理和地质条件有关,可以说千变万化。埋葬地的土质若属于经河道冲刷而成的粗砂层区,粗砂层又富含自然化合物和自然元素,那古墓沉降后,这些矿物质是否会在所附着的釉面上环着粗砂粒(团)的外形实施转移和侵润?这些被转移的物质与所在釉面经漫长的岁月结合,尤其年年夏季对高温砂层的热量吸收,其粘着力肯定会相当牢固,在其周边渗出浓厚的五彩光晕也就成为可能。这是笔者对圈点状土锈成因的印象见解。我们不能排除当今仿家采用相似物质,在模拟以上环境中做出圈点状土锈,再经高温固化定形,但圈点周边会“长眼”的蛤蜊光晕和全器釉面蕴厚的包浆,还是应该绝非人为急就所能的。再说,即使土锈已仿制到惟妙惟肖,甚至完全一样,但也不等于真的元青花不应该有土锈,更不等于凡有土锈的即属伪品。

在与会众多的专家、学者面前谈元、明青花结晶斑,笔者的心中怎能不惴惴不安?本人仅为一名业余的古瓷收藏爱好者,“何德何能”!虽有建立私立博物馆、保护珍贵文物的良好愿望,无奈受“民间没有元青花”陈旧概念之束缚,受仿品泛滥,“没有什么不能仿”观点之打击,造成了地方政府对我建馆的报告至今不予批复,挫伤了我建馆的积极性。今日能随同陶瓷界的各位前辈参加这次有关民间元青花的研讨,实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望诸位多予指导,不吝赐教。限于本人各方面的水平,希大家对我文章在文字表达上言不达意之处多予理解,对本人利用青花结晶斑之非“原生”特性,并将它试用于鉴别元、明青花瓷这一努力,给予权威的论证。对于整个古瓷藏界来说,它绝对有利于筛选出民间已惨遭唾弃的部分元、明青花瓷,对于笔者个人来说,则有助我了却建馆心愿。

在民间有没有元青花这一问题上,凡有责任心的专家和学者都会看重事实,个别视而不见的也应该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承认的开始即为散失和流失的终止,让我们为保护先辈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弘扬祖国历史文化共同作点贡献。

业为何很受伤


前不久,江西景德镇某瓷商携瓷万余件来到四川省南充市,举办了“景德镇精品瓷工艺瓷展销会”,然而,令展销商始料不及的是,南充市民对享誉全国的展销会反应冷漠,展销5天,仅卖瓷10余件。而此前《深圳商报》的相关报道,也让行走于全国各地的景德镇瓷商们感到尴尬和难过。今年初,应深圳市年博会组委会邀请,70多家生产厂家在深圳举行大型产品展销会,同样遭遇“滑铁卢”,10万件精品艺术瓷开展前10天竟没有卖出1件。

除了以上两次,关于在各地展销过程中遭遇挫败的报道屡屡见诸媒体。我们在钦佩景德镇相关陶瓷厂商这种能够正视失败、不怕挫折的勇气和不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外,希望更多的从业者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得到启示。笔者以为——

首先,产品风格要与地域文化趋同。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销售商家,都要详细地了解消费者的文化观念,尽可能地使产品风格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乡土文化相匹配,让消费者愿意接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了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景德镇虽然是千年瓷都,出产的艺术陶瓷、日用陶瓷虽然工艺精美,品质俱佳,能赢得国内外大部分消费者的喜爱,但并不等于所有消费者都喜欢。如果不适合消费者的胃口,同样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无法得到认同。

其次,要掌握不同地域的消费水平。一个地方消费者审美情趣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消费水平,而消费水平的高低又受消费者生活水平的制约。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家庭,消费水平必然停留在解决吃饱、穿暖这样初级的阶段;而一旦生活上达到小康,就会在更高层次上提出更多的消费要求,不再要求量的多多益善,而是考虑质的高低,以购买某件商品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度作为消费的标准。因此,高档商品进入的是大中城市,低档商品则流向乡村市场。

再次,商品档次要与销售手段相匹配。“摆地摊”永远都是粗制滥造、价格低廉的低档商品的销售方式。高档商品没有精美包装的打扮,没有装修考究、文化氛围浓、别具一格的专卖店的衬托,就不能称其为高档品,也卖不上好价钱。不少景德镇精品瓷之所以遭遇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用“摆地摊”的方式进行销售,商品档次与销售方式的严重错位,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最后,加大对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据媒体报道,各地大肆仿冒、盗用景德镇瓷的外观设计、知名商标和名人名作的案件屡见不鲜,其仿真度极高,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真伪。频繁的仿冒现象让消费者不敢购买展销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即使有心购买,也要三思而后行,毕竟价格不菲,真假难辨,谁愿意拿着大把的钱去寻不快呢?因此,无论厂商,还是其他地方的陶瓷厂商,都应该加大打击假冒商品的力度,联合政府部门,用法律武器捍卫品牌尊严。

元青花为何拍出天价?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青花“锦香亭图”罐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投资市场,至今仍是研究和爱好中国瓷器者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元青花的艺术、科学、历史价值很高,尤其是商业价值,多年来一直屡攀新高,始终受到国内外艺术品投资收藏家和爱好瓷器人们的青睐与追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同样的一件元青花“锦香亭图”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此两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两件。两罐绘画中的主题人物故事虽不一样,但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却大致相同。颈部、肩部也都分别绘上了相似纹饰。只可惜“锦香亭图”罐的罐口有了修补,其价值便大大低于“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

我国虽早在唐代就已经烧制青花瓷,但成熟的青花瓷器诞生在元代。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开始大量生产青花瓷器,而且质量很高。青花瓷器从此成为景德镇窑乃至整个中国瓷器生产中的最主要产品,被人们誉之为“国瓷”。同时,元朝还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一所管理陶瓷机构——浮梁磁局。但由于所存资料和器物有限,因此,我们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和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人们常说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1341——1368)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但并不能涵盖整个元代青花瓷器。元青花的存世量少,主要与多年来的征战,以及明初统治者野蛮焚毁元代器物有关。

元代前前后后还不到一百年,作为一个王朝,它虽然短暂,但元青花却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颗珍珠。有趣的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如明、清直至民国,仿元青花瓷器几乎没有,因为元青花瓷器当时资料和器物都很缺乏,况且看到的元青花瓷器上也很少书写纪年款识。因此,在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断代界限上,也每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了明朝永乐、宣德时期,又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峰之一,后人中爱好者和牟利者都很关注明朝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却忽略了元青花才是真正一座尚未开发的宝藏。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仿元青花瓷器才出现。

元青花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量销往海外的中东地区。它的器型以大件为主,如大盘、大罐、梅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长颈瓶、高足碗等。而盘、碗、杯、小罐等小件器则多行销到东南亚一带。在当今世界上,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此外,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亚的日本,以及西亚、非洲、欧洲、北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现与出土了元青花瓷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为何合肥“试水”?》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为何合肥“试水”?》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水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