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好的瓷砖 > 导航 >

中国奉献世界的好礼物陶瓷

中国奉献世界的好礼物陶瓷

好的瓷砖 瓷砖哪里的好 瓷砖哪种好

2021-05-15

好的瓷砖。

当老外们迷上了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会有怎样的结果?12月17日在国际银行大厦三楼展出的“陶瓷·生活·厦门”陶瓷艺术品展将告诉您答案。发起并主办这次展览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中国欧洲艺术中心的老外近日约见了记者,冰岛艺术家、中心主任顾蒙逊夫妇以及美国陶瓷艺术家史蒂文斯·沃根先生与柯荣德先生向记者介绍了展览的来龙去脉。希望厦门建一个陶艺博物馆“一年半前的一次德化陶瓷村之行使我们萌发了由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创作一系列大型陶瓷雕塑的念头。”伊尼卡·顾蒙逊女士告诉记者。当时,顾蒙逊夫妇应美国陶瓷艺术家史蒂文斯·沃根先生与柯荣德先生的热情邀请来到了泉州德化,两位陶瓷艺术家多年来一直与当地的陶瓷厂有着良好的合作。“我们还观看了德化陶瓷技术学院精美的陶瓷收藏品。我们非常兴奋,一个梦想马上在脑袋里生根,我们梦想着在厦门建一座真正的陶瓷艺术品博物馆。”伊尼卡女士表示,福建是中国重要的陶瓷产业基地,而厦门又是福建省内最美丽的城市,“我们决定为建立陶瓷艺术品博物馆做些事情”。如今,所有参展的艺术品都已完成,顾蒙逊夫妇和两位美国陶瓷艺术家都兴奋地说:“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为未来的厦门陶瓷艺术博物馆创作独特的现代陶瓷艺术收藏品。”用传统陶艺做心中的艺术品用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做现代的陶瓷艺术品是令外国艺术家们大为兴奋的点子。塞浦路斯的女雕塑家克里莎·安东尼奥、丹麦雕塑家比扬·诺嘉德、冰岛画家约翰·奥斯卡,以及身为发起人的思故都·顾蒙逊和史蒂文斯·沃根都兴奋地来到了并不陌生的厦门,他们还邀请了厦门雕塑家陈文令。艺术家们大多参加过大海·音乐雕塑展,他们说,上次的雕塑使用的材料基本上是石料和玻璃钢,这次的作品材质是陶瓷,很有挑战性。“中国奉献给世界最美、最宝贵的礼物就是陶瓷,所以我们都非常期待着用中国传统瓷都景德镇以及德化的瓷艺创作出我们自己心中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瓷都工作了20多年的史蒂文斯·沃根这样告诉记者。柯荣德为艺术家们从景德镇请来了陶瓷技术方面的指导老师,40多名从景德镇和德化请来的陶瓷厂工人也陆续来到建在厦门机场附近的新窑协助艺术家们工作。今年6月,愉快的陶瓷艺术品创作开始了,艺术家们用拉胚、上釉等传统陶瓷工艺让自己心中的陶瓷艺术品慢慢成形。据悉,即将展出的陶瓷艺术品为12大组,作品最大的高达3米多,而最小的只有3厘米。展览将免费向观众开放。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东鹏控股: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东鹏


“一脉相承·明善致远”东鹏明善陶瓷博物馆开馆典礼在东鹏控股总部大楼盛大举行,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发言:“石湾陶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分支,佛山陶瓷企业做文化,不仅要有寻根之心,更要有从古传今的传承精神,还要有底气向世界输出我们的陶瓷历史和文化,“这是东鹏明善博物馆的使命所在”。

起始于1972年的东鹏,47年来专注陶瓷,立足中国5000多年传统文化,以传承发扬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为企业责任,无形中刷新和提高了国货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国货需有“中国魂”,当中国众多企业都在“傍洋牌”的时候,东鹏控股不仅选择了一个承载着东方文化与血脉的品牌名,还通过科技创新将传统陶瓷文化之美融入到现代陶瓷产品中。

作为中国建陶行业的引领企业,名副其实的“中国瓷”,东鹏瓷砖在47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传承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从创立之初就肩负民族文化复兴使命,47年来致力于“让中国陶瓷受世界尊敬”。

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东鹏控股。东鹏,立足佛山悠久的陶瓷文化,将传统产业与优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紧密相联,把五千年陶瓷文化与南风古灶500年不熄的窑火作为品牌的精髓,最终实现了东鹏陶瓷厚积薄发、产业报国的远大理想,使中国陶瓷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 应该做世界陶瓷产业的整合者


第七届中国陶瓷行业新锐榜圆满结束了。这份沉甸甸的榜单,所展示的不单单是充满荣耀的奖项,更是对于中国陶瓷行业2010年度高速发展的一个客观认定与及时总结。

自然,对于这样一份榜单,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解读。我们并不讳言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存在着遗珠之憾———在当下如此兴盛发达的陶瓷行业中,要精确地寻找出那些风头最劲的行业骄子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甜蜜的苦恼。

新锐榜之所以能够被整个陶瓷行业认为是第一奖项,其生命力正在于:这并非是由某家媒体闭门造车,精心炮制出来的“荣誉”。作为主办方,我们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们交由严格的程序和分散的评委来裁决,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倾向来推论。

也正是陶城报所秉承的操守原则所在:无论在任何时候,陶城报都应当是属于所有陶瓷人的报纸,是展现陶瓷魅力的平台,是中国陶瓷强有力的公器,追寻的是普世价值而非局部利益。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惟有恪守职业操守和纯粹品格,积极主动的参与建设者,方可获得他人之尊重。

作为今年新锐榜的最大变化,是“中国制造佛山论坛”的推出。这标志着新锐榜由单纯关注成功者的现象,进入到了深度展现成功者的本质阶段。我们不单是要提供一个基于第三方权威平台的年度市场表现测评,更要让市场经济的真正主角———企业家们,全景展示人格魅力和企业理念。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锐榜的全国性影响力已经初步确立。无论是已经初步确立建陶集群效应的高安;还是正在谋求承接转移,发展陶瓷产业的桂平;无论是卫浴产业面临品质提升的长葛;还是以建陶为龙头,几大产业工业园齐头并进的鹤壁;对于新锐榜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毋庸置疑的是,陶瓷行业一直是一个低关注度的产业,陶瓷产区的分散,和陶瓷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新锐榜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促进产区的交流与融合,使陶瓷产业由低关注度领域进入主流观察的视野,让陶瓷企业家们可以从更宏观的层面充分认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次论坛最大的亮点,显然来自于中国入世的首席代表,曾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的龙永图。整个2010年,中国陶瓷行业一直处于反倾销的风雨之中,这也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制造业的普遍困境。除了积极应诉,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从种种现象和数据分析,中国陶瓷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正位于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正如龙永图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陶瓷大突破的前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摆脱唯GDP论的影响,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真正做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式,这是需要每个企业认真思考和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值得警惕的是,中国陶瓷行业仍在低成本快速扩张的道路上狂奔,去年新增的20亿平方产能,所生产的大多数又将是极为同质化产品。高增长并不代表高质量和高效率,过度强调业绩的增速,容易回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和低产出的老路,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得不到真正解决。是满足于做一个纯粹资源和劳动力的简单贩卖者,还是做一个“全球资源的最终整合者”?

这将是中国陶瓷人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当我们越是通过自我审视,越能发现:我们与国际先进同行的差距,就在于整个产业链都系统性缺乏精品意识。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的解决之道,必须是以我们发自内心的思考,以及孜孜不倦地探索而得出。这个过程,就需要不断的自我砥砺,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重塑而得以跨越式发展。

从去年的罗振宇,到今年的龙永图,演讲嘉宾的变化,是源于我们对于新锐榜效能的一个调整。对于企业家来说,听一场精彩绝伦而风趣幽默的演讲固然享受,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应当通过一种常设的机制来对于年度最关心的话题展开探讨。在这个环节,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显然比一个观察者,更具发言权和实效意义。

在佛山论坛的议程中,不但首开企业家与政府官员进行平等对话的先河,还第一次增加了外国企业家的身影。这一方面说明陶瓷行业的社会效应在与日俱增,政府的行政风格也更加务实和趋向于服务职能,也是我们在促进中西方进行平等对话的一个初步尝试。

自然,由于环节设置和时间限制,对于论坛所规划的话题,远没有来得及展开。这是新锐榜在以后的活动须要调整的地方,但佛山论坛,并非是一场要分出孰是孰非的辩论赛,也不是旨在统一大家口径、达成共识和协议的多方谈判。发起话题、引爆思考比现场给出答案更具深远意义。

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产品层面,只有保持最大限度的个性,整个经济体系才能拥有更多的活力。而算是以最悲观的论调来看,纵使内外交困的担忧成为现实,却也给最具品牌价值的强者带来兼并组合的绝佳机会。这或许是某些企业的悲哀,但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过去,世界因陶瓷认识中国,china就是中国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大国;整合世界陶瓷产业,复兴中国陶瓷的骄傲,是我们这代陶瓷人的使命所在。

号角已经吹响,搏杀就在前方。将军们,如何突围?来年,让我们在新锐榜上再次把酒论英雄罢!

世界大陶瓷亮相淄博中国陶瓷馆


7月8日,一对高6.6米的陶瓷巨瓶———圆梦中华龙瓶在淄博中国陶瓷馆门前亮相,吸引了许多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圆梦中华龙瓶落户淄博中国陶瓷馆实至名归,填补了陶瓷馆的一项空白。”淄博中国陶瓷馆高级研究员高岩说。

据介绍,这对巨型圆梦中华龙瓶产自淄川区龙泉镇,是由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牛继伟历时两年时间精心创作的。瓶高6.6米,最大直径2.38米,瓶口直径1.08米,瓶底直径1.32米,浮雕最高0.36米,重达6.6吨,经1260度高温一次烧制而成。两条巨龙盘桓于整个瓶身,栩栩如生,既有翻江倒海之气势,又有腾云驾雾之雄姿。

龙的浮雕高度超过30厘米,寓意中华民族似巨龙腾飞,祖国繁荣昌盛,江山永固,平平(瓶瓶)安安,共圆中国梦。2013年,圆梦中华龙瓶以其体积入选了世界吉尼斯之最。

据该瓶的设计者牛继伟介绍,龙作为一种图腾,数千年来已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龙瓶则是工匠们用传统的搂泥、忽泥、拉坯、雕塑等手法,先制成瓶身坯体,然后塑龙、施釉,以1260度高温烧制而成。牛继伟从最初制作1米多高的双龙瓶,发展到现在制作出6.6米高、雕塑9条龙的巨型龙瓶。

“制作一件大型的陶瓷艺术品实属不易,特别是重达5吨以上的作品,从原料、制作、雕塑到施釉、烧成,完成整个工艺需要10个月,仅烧成就需要12天。入窑一色,出窑万种。透过观火孔,看着变幻莫测的窑火,心中总是惴惴不安。”牛继伟说。

2009年,牛继伟挑战制作6.3米高的龙瓶,为了克服坍塌、开裂、施釉等难题,他们专门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予以克服。选择淄博独有的半无光釉———钒青釉,经过反复试验,仅施釉就上了16遍,使整个瓶身通体油亮。“变幻莫测的窑火,能把一个艺术家捉弄得悲喜交加,近乎发疯。”他感叹。

与世界共享中国的记忆


奥运期间,在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的同时,众多的文物展览纷纷亮出“家珍”,让世界人民与我们一起共享中国的记忆。

国内珍品首次亮相

《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于7月28日至9月20日在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举办,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与创新精神。本此展览的270余件(组)文物,来自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的77家单位,50%以上属国家一级文物,有不少是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些是首次公开亮相。此次展览的文物级别之高、涉及品种之广、数量之多在文物展中实属罕见。

奥运期间,可与“奇迹天工”相媲美的,恐怕非《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莫属了。全国26个省市的55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7月23日至10月7日汇聚首都博物馆,169件文物珍品勾画出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轮廓。与此展览同期展出的还有《北京文物精品展》、《长江文明展》、《紫禁城内外竞技游戏展》4个文物展,这些展览都将持续到10月中旬。

故宫除了常设展览外,又有10个精品文物展在奥运期间对公众开放。尤其是设在文华殿区域的陶瓷馆,7月15日起以丰富的实物讲述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展品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所有重要品种,且绝大多数展品都是首次公开亮相。故宫武英殿的院藏书画精品展,用3年分9期展出中国最主要书画流派的最有代表性书画家的作品,7月15日起开始展出第二期。此外,“殿本精华展”、“清宫民族语文辞书展”、“院藏清代金银器展”、“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清代王翚小品山水画展”、“紫禁城的历史和故事展”、“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和“院藏捐献文物精品展”也都从不同角度讲述着中国历史。

中国钧瓷之都China的世界


我常常在想,“中国”的英文名称为什么不选择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或者活字印刷?

可以肯定的是,当翻译家们决定用China来指代中国的时候,瓷器的名声已经超越“四大发明”而响遍全球。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至少从元朝开始,一批批精美的瓷器就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从中原出发,过玉门,经中亚,至西欧,在西方引起轰动。在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眼里,瓷器代表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象征着古老的东方文化,瓷器就是中国。

从元朝至今,近千年的光阴滚滚而逝。

在记者节来临前夕,我们来到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的神垕镇。这里是钧瓷的故乡,也是河南最大的陶瓷产地和集散地。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瓷世界”。

大大小小的街道两旁满是瓷器门店,摆放着成千上万件瓷器供你挑选。巧夺天工、古香古色的钧瓷,洁白无瑕、美不胜收的高白细瓷,形态各异、工艺精良的绿化瓷……

从门店走进企业,我在一家炻瓷生产企业观看了炻瓷的生产过程:

一堆黄泥土,要“破茧成蝶”,形成外观美丽、质地优良的瓷器,需要经过搅拌、沉淀、挤压、制胚、烘干、打边、磨平、上水、打章、隔格、手绘、上釉等20多道细致的工序,最后还要在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炉里烘烤10多个小时。

炻瓷,因为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无铅、无毒,适合现代化机械洗涤,并能顺利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销量很大。目前,神垕炻瓷年产量达3.6亿件,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

神垕镇有380家多陶瓷企业,已形成六大瓷系、上千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东南亚、欧洲、日本、非洲等地。在全省正式对外出口炻瓷的41家企业中,有33家在神垕。

瓷器给神垕带来了什么?

在孔家钧窑的炻瓷生产项目车间,19岁的赵颖颖一边工作一边与记者交谈。她是一名普通的女工,月工资在600元左右,够自己花销。她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带着金黄色的耳环。三年前她初中毕业,曾零星地打过短工,一年前来这里工作。如果不是在瓷厂上班,她最大的可能是外出打工,但她说:“那样未必就好,我在这儿干觉得挺不错。”

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神垕镇的陶瓷行业为当地及周边乡镇提供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带动了运输、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里,我遇到了深圳一家公司的河南代表赵超。由于神垕瓷器的名气,他干脆把办公室从郑州搬到这里,成为公司常驻神垕的“特别大使”。像赵超一样,在神垕镇,“驻扎”着近百名各个贸易公司的代表,在这里,你能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

中国是瓷器的发祥地,可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个尴尬的事实:我国的日用陶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七成,但陶瓷贸易额和单件产品创汇却很低,单件创汇率仅相当于英同、日本的1/7,法国的1/3。有人这样形容:外国瓷器销售的是质量与档次,中国只是卖资源!

在神垕镇,每年有3亿多件印着“MADEINCHINA”字样的炻瓷销往国外,然而,由于目前炻瓷生产还处在初级阶段,器皿设计、经营权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我们只能赚取较低的加工费用,而国外的公司则从中赚取了5倍乃至10倍的利润。陶瓷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产品出厂价格一降再降,高层次的国际贸易、管理人才欠缺也成为突出问题。

神垕啊,你将怎样去面对未来?

可喜的是,神垕人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危机感,并在用实际行动破解这些存在的难题。

神垕镇党委、政府以建设“世界陶瓷名镇”为目标,提出了“名瓷带动,以瓷兴镇”的发展战略,制定出陶瓷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建好工业园区,打造陶瓷产业发展平台。各个生产企业将目光放在科学管理和市场观念的更新上,并主动走出去开阔视野。

孔家钧窑董事长孔相卿意味深长地说:“瓷器不仅是属于神垕的,更是属于中国的。神垕的钧瓷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有志气,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在国际陶瓷市场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对于神垕人来说,昔日的辉煌已属于过去,未来才是永远的追求。

中国陶瓷出口世界主要市场情况分


中国陶瓷的生产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产品现已销售到德国、法国、西班牙、新加坡、英国、日本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海关出口统计,2000年1~9月份累计出口额已达7.36亿美元,同比增长35.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给中国陶瓷出口带来新的机遇。由于世界各国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的不同,我出口企业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才能达到适销对路的目的。

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

对中国陶瓷的评价很高,是比较畅销的商品。在日用瓷中,咖啡具较酒具好销,德国消费者大多数人喜欢淡雅的颜色;对艺术瓷一般喜欢明快淡雅,艺术性高的,喜欢小动物的造型;各类瓷瓶中喜欢细长扁肚瓶。目前一部分知识阶层,热衷于原始艺术瓷,因而仿古瓷较好销。

德国对铅溶出量限制很严,喜欢釉下彩。客商建议在花色图案上多搞些东方色彩,例如好的瓷雕人物,销路可增加。

法国铅镉高含量日用瓷滞销

法国也生产瓷器,从中国进口除陈设瓷外要申请许可证。法国人喜欢马的图案,马在法国象征着幸福。孔雀有祸鸟之说,因而法国人不喜欢。另外,法国人不喜欢黄色和绿色的花,大象鼻子朝下认为不吉利。在法国市场上,有不少我国澳门仿制的粉彩、广彩花瓶,是从日本进口后在澳门加彩。在法国,消费者喜欢我国出口的花瓶台灯,以6英寸-18英寸产品最好销。因欧洲房间一船只有2.5-2.6米高,台灯高了不相称。法国市场对仿造欧洲风格的人物、动物、花鸟图案的瓷器较好销,瓷动物造型小尺寸的比大尺寸的适销,含铅镉量高的日用瓷滞销。

西班牙偏爱东方特色花面

对日用瓷没有严格的含铅量的限制。该国商人反映我茶具、咖啡具配套方法较适合西班牙人的使用习惯,但花面不大受欢迎。按客商的说法,当前我国对其出口的花面没有特色,他们要求能反映东方特点产品,如东方的亭台楼阁,或龙、凤图案等。从上海进口的青花玲珑瓷比较受欢迎。西班牙进口瓷器按重量征税,重量轻的税就轻。我景德镇的瓷花瓶在西班牙较受欢迎。

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

英国是欧洲生产陶瓷较早的国家,陶瓷在英国使用较普遍。英国除自己大量出口陶瓷之外,也大量进口陶瓷。英国陶瓷市场大部分由18头、21头茶具所占据,很小部分是茶壶、杯碟之类。中国生产的陶瓷品在英国市场享有盛名,消费者对我产品的瓷质洁白、造型优美、图案富有东方民族物色颇为欣赏。我国的18头茶具在英国已家喻户晓,因为配套完全适合普遍四口之家。英国进口陶瓷有含铅量的限制。我陶瓷品有些出现“斑点”,不合质量要求在包装装潢上现虽有所改进,但仍不如其他国家产品考究。英国除进口艺术瓷外,还进口大量美术陶瓷,我企业如在这方面开发新产品,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意大利钟情紫砂陶壶

意大利本国也生产瓷器,供应本国市场外,还有出口。意生产原胎石瓷数量较大,大多数是颜色釉或釉下彩。对我江西产糖缸、奶盅嫌太大,与茶杯不相称,很多商人拆零来卖。意大利对含铅量检查很严。对花瓶的花面图案,人物、花鸟较好销,山水图案次之。葫芦梅瓶和四方瓶受欢迎。无论陈设瓷和日用瓷,白瓷很受欢迎。意大利人喜欢鸭的图案,不喜欢黑色和菊花的图案。艺术瓷的仕女人像的小手指不能单独翘起,据说这种动作不雅。紫砂陶壶较好销,但要藤把的,不要金属和塑料把的。

澳大利亚流行铁瓷和铁石瓷

我对澳出口的陶瓷的比重较小,日本、英国的产品在澳占优势,但我对澳出口陶瓷制品很有潜力,特别是艺术瓷有一定销量。澳对我陶瓷品的反映是:①质量不过关,杯和碟花面颜色不均匀,不能配套,有的有疵点,盘底粗糙,划桌面;②包装不够考究,纸箱过重,破损率大。③有的产品含铅量超标。④交货还不够及时,常常错过销售旺季。澳市场近年来流行铁瓷和铁石瓷,在陶瓷品进口总额中已占50%左右,目前仍在发展中。这两种瓷与我河南、山西、山东等地棕釉陶相仿,可以努力试制出口。

新加坡管制严销路窄

我瓷器在新加坡的销售以家族为主,而饭店等各饮食行业则因新加坡的卫生法限制,多用塑料器皿。新加坡是陶瓷的铅溶出量不得超过7PPM,此外凡有崩裂破损的陶瓷均禁用,一经查获,除禁止使用外,并有被罚款可能。因此小饭店、茶楼酒楼、小吃店均采用塑料用具。一些高级饭店酒楼采用陶瓷器具,一旦出现崩裂破损即更换新的。

日本青睐旧瓷新包装

日本人夏季喜欢用瓷器,冬季喜欢用陶器,因冬季使用陶器有温暖的感觉。日本一般家族、饭店、旅馆喜欢使用陶器的餐茶具、茶壶、茶碗、盘、花盆、瓶、罐等颜色都是一道釉的,如灰色釉、均红、窑变等。规格要求小型的,茶壶要求4英寸-5英寸的,一般都是直把的,而不喜欢提梁的,壶嘴喜欢朝下。日本人喝酒以前都习惯把酒杯扣着放,所以底要大,另一种敞口茶碗(不带把)也受欢迎。日本人还喜欢仿旧陶器的艺术品。日本本国出生产陶器,但生产能力小,远远不能满足本国市场的需要。由于本国职员工资高,生产陶瓷成本高不如生产其他产品划算,因此陶瓷的生产的和出口有逐渐萎缩之势,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但要很好解决铅溶出量的问题。日商建议我对其多出口旧瓷,配上高级包装,既可防碎可卖高价。日本喜欢仙鹤乌龟图案,这有延年益寿的意思,茶具配套,要避免“四”这个数字,因“四”与“死”音很相近,日本人认为不吉利。

加拿大要求质优价廉

加拿大市场的瓷器销售以艺术瓷居多,雕塑类以人物为主,器皿以花瓶为主。加拿大客商反映,中国大陆产品价格较高,不好销,如一件12厘米高的“五子佛”,大陆产品卖180加元,而我国台湾地区产品只卖60加元。日本产品较受欢迎,主要是釉彩很光亮。我产品要打开加拿大市场,一是要提高质量,二要降低出口价格。加拿大要求瓷器图案色泽淡雅,以纯朴的底色衬以鲜艳的翠绿、梅红、金色、孔雀蓝等图案花纹为好,售价每件为30-40加元左右,色装精美,适合作礼品,可馈赠亲友的产品适销。

墨西哥喜欢中国产陈设瓷、花瓶

墨西哥人把中国瓷器视为珍品,据记载中国瓷器在400多年前就成套的出口墨西哥的阿格布尔哥港,当时在一些贵族中以占有中国瓷器的多少来衡量其财产的多少。现在中国瓷器在墨西哥市场很有发展前途,特别是陈设瓷、花瓶等颇受欢迎。

美国要求花面淡雅明快

美国是国际上最大的陶瓷市场,目前我国产品在美市场的占有率不高,但发展潜力很大,只要我产品提高质量,加强宣传,入世后,销售前景看好。美国主要行销一个人用的5头,四人用的20头,八个人用的45头、92头大套茶具、咖啡具较好销。画面要求清淡素雅、线条简洁明快。对其出口的花面没有特色,他们要求能反映东方特点产品,如东方的亭台楼阁,或龙、凤图案等。从上海进口的青花玲珑瓷比较受欢迎。西班牙进口瓷器按重量征税,重量轻的税就轻。我景德镇的瓷花瓶在西班牙较受欢迎。

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

英国是欧洲生产陶瓷较早的国家,陶瓷在英国使用较普遍。英国除自己大量出口陶瓷之外,也大量进口陶瓷。英国陶瓷市场大部分由18头、21头茶具所占据,很小部分是茶壶、杯碟之类。中国生产的陶瓷品在英国市场享有盛名。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产生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这一时期在前代陶器和原始瓷器制作工艺发展,东汉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的基础上,以中国东部浙江的上虞为中心的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件浙江上虞县面官镇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为我们展示了瓷器烧造工艺发展的初期情况。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钧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肇始于西汉,从当时的首府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楼兰古城,过阿拉山口,出中亚、西亚抵安息、大秦等地,当然这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此外在中国的西南、东南沿南也存在。故“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域风貌有:沙漠、草原、高原、高山、平原、海洋等,蕴含着说不尽的艰辛和酸楚。“丝绸之路”因丝绸而发,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文化之路,现代将其命名为“亚欧大陆桥”,使之成为世界上诸多文化的母胎。在这条路上,传播得最为成功的是宗教。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这公元前60年的历史时刻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闪烁光辉。其后的岁月,“春风度过玉门关”,也有了“劝君少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的新型外交关系。是这条路,让中国人认识了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罗马人、日本人、朝鲜人、印度人和地道的欧洲人……

“丝绸之路”一词是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其后的“文化使者”——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瑞典的斯文赫定等也曾踩着同行者的足迹,窥视中国文化的神秘。为此,许多无价之宝至今散落在世界各地。一个世纪以前,一个无知的看守佛教寺窟的中国道士——王圆箓 ,区区几个铜板,拱手奉送了敦煌几乎一半的文化财富,所幸这些文物现已都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传播,我想现世的中国人是否应该好好看看西方人如何对待文化、对待传统,在这些文物面前难道真的若无所思吗?可喜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8年开始实施了“丝绸之路考察”的十年规划,其主题是“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的综合考察”,进一步奠定了这条商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在这条商路沿岸洒落的中国瓷片象闪闪明珠,照亮着整个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唐代史书记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主要是两条:安西入西域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甲天下”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宗教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财富,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16、17世纪以后的“陶瓷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讲,成了殖民掠夺之路。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彻底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道》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其意义深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日本:

日本与我国东不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就已与位于今中国东北部、朝鲜北部的古燕国有往来。(《山海经·海内北经》记:“倭属燕”。)秦灭燕时,有一些汉人逃亡朝鲜,进一步去日本;随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余姚河姆渡的水稻、宁波的佛教、天台的茶艺、浙东的绘画等都与日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史实证明中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通。越窑青瓷输往日本,是在唐代中后期,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越窑青瓷在日本的发现地主要有:鸿胪馆遗址共发现近2500多个点片,数量非常巨大;西部沿海地区共发现近50处有越窑青瓷的遗址;奈良法隆寺,保存着一个高26.4cm、口径13.6cm、底径10.1cm的越窑青瓷四系壶;京都仁和寺出土有唐代的瓷盒;立明寺发现唐代三足等;平城京遗址出土有敞口斜直壁、窄边平底足碗;于治市发现双耳执壶;此外在福冈、久米留市的山本、西谷等地也有出土。

朝鲜:

中国与朝鲜交往历史悠久。《尚书大传》、《史记》、《三国逸事》等中朝两国文献中记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考古也证实:中国与朝鲜的交往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参照《朝鲜古艺术与中国的关系》载《文物参考资料》1950年第12期)由汉到唐,中国文化对朝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朝鲜相继经历了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汉字、佛教、建筑以及制瓷技术等都传入朝鲜。朝鲜出土中国陶瓷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江原道原城郡法泉里三、四世纪的墓葬里出土了越窑青瓷羊形器。百济第二代首都忠靖南道公州发现的武宁王陵(公元523年卒、525年葬),出土了越窑青瓷灯、碗副研究员、四耳壶、六角壶等器。在新罗首都庆州(庆州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古新罗时代的墓葬里出土了越窑青瓷水壶。1940年在开城高丽王宫发现北宋早期越窑青瓷碎片;在忠清南道扶余县扶苏山下发现有早期宋代越窑青瓷碟。

泰国:

泰国,古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中部,是一个由泰族为主体的民族组成的国家;泰族是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至迟在公元初已定居于泰国北部。早在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就已从云南传入泰国。(《东南亚》1984年第四期)汉代开始我国丝绸和陶瓷开始传入泰国。考古发现在泰国出土的瓷器主要是长沙窑器。近年来也出土了一些越窑瓷器,如在马来半岛苏叻他尼州的柴亚及其附近地区发现了大量残片,其中有越窑钵、水注及壶等。

印度:

印度,古称天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就象嵌在印度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印度河与恒河流经境内,孕育着这古老的文明;印度与中国一样同是既有优秀古老的文化传统而又始终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早在汉代,印度的佛教、文学、艺术、天文、医药等就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尤其是佛教对中国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造纸、养蚕缫丝、制瓷技术等也相继传入印度。中国瓷器对印度的影响较大,20世纪以后在印度的迈索尔邦、詹德拉维利等地均出土有越窑青瓷。印度科罗德海岸的阿里曼陀古遗址本地不冶里以南三公里,是罗马时代南印度的对外贸易港口,1945年在英国、1947~1948年在法国政府先后在此进行挖掘,出土有唐末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在南方的迈索尔帮也出土过越窑青瓷瓷片。我国瓷器销往印度,在《诸蕃志》、《岛夷志略》中均有著录。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与印度仅一水之隔,古称“锡兰”,是区分印度洋上的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湾的重要区域。斯里兰卡在印度洋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基地和中国陶瓷的出土地,古代中国人也称它为“狮子国”。在印度阿育王时代,它是联系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枢纽,从东西两方驶来的船舶,都在这里停泊。考古证实:在迪迪伽马遗址的佛塔处发现了越窑青瓷残片;在马霍城塞出土有越窑青瓷狮子头;在马纳尔州满泰地区的古港遗址,发现有9~10世纪的越窑青瓷。

菲律宾:

菲律宾(古称吕宋)是太平洋西部的群岛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菲律宾与我国的交往,最早见于宋赵汝适的《诸蕃志》,至迟在公元3世纪已经开始。陈荆和在《16世纪菲律宾的华侨社会》一书中谈到:公元3世纪中国人已到菲律宾进行开采金矿的活动。瓷器是中、菲交往七、八百年的历史见证。在菲律宾群岛出土的中国瓷器数量居东南亚地区之首。据统计,菲律宾在先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出土大约四万件瓷器。以至菲律宾东方陶瓷学会前任会长庄良有女士在《在菲出土的宋元德化白瓷》一书中说:“菲律宾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岛屿都出土过中国古陶瓷。”

从巴武鄢——巴丹尼土岛到北吕宋、伊老多海岸、班丝兰、邦邦牙、中吕宋那福塔示、马尼拉、黎刹及内湖、宿务及苏禄岛等地均有出土,这些越窑青瓷分别是唐越窑青瓷钵、宋刻花青瓷钵、壶、水注及刻有花纹的瓷片;以及有刻花粗细条莲花纹瓣的宋代瓷罐及有浮雕纹小罐。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很多居民具有中国血统。自古以来,马来西亚是中国通往印度的海上要冲。考古学家在柔佛河流域发掘的古文物中,有中国秦、汉陶器的残片;史实证明:这条商路在公元1世纪前后就已开通。刘前度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古瓷器》一文中说:“甚至今天,在柔佛河岸还可见到荒芜的村庄跟营幕的遗地,在黑色的泥土上四散着中国碗碟碎片……”

越窑青瓷在马来西亚的发现主要是沙捞越河口的各遗址,出土过9~10世纪的越窑器:此外在马来西亚西部的彭亨也发现过唐代的青瓷尊。这些瓷器大多收藏在沙捞越博物馆。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群岛国家,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及亚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之间,自古以来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十字路口:中国和印尼群岛之间的联系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开始。古印度尼西亚人沿着两条路线从亚洲大陆南部南下:一是中国云南经缅甸、马来半岛到印尼列岛:一是中国东南部经台湾、菲律宾、爪哇到印尼各列岛,出土的青铜器等可以为证。印尼人对中国的瓷器十分重视,将其视之为“珍贵的文物和传家宝”。1963年据苏来曼的《东南亚出土的中国外销瓷》一文中说:“印尼全境都发现了青白瓷,它仅次于青瓷。”可见青瓷在印尼也有大量发现。考古证实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及其他岛屿均出土过越窑青瓷,品种有青瓷钵、壶、水注等。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海北部,是我国唐宋以来商舶到西亚地区的必经之地。早在19世纪这里就出土过中国唐宋时期的瓷器标本。

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Brahminabad),是7~11世纪印度河畔的商业中心,宋真宗天(1020年)毁于地震。出土有唐越窑青瓷残碗,也有五代、北宋时期的瓷器。卡拉奇东南的巴博,是13世纪衰落的古港,1958年巴基斯坦考古部在这里发现了9世纪的越窑水注和北宋初期的越窑刻花瓷片等。

阿拉伯:

阿拉伯(中国史书上称为大食)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合处,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世界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阿拉伯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中国与阿拉伯民族的交往在公元前后就开始了公元前2世纪末,汉朝因张骞出使西域而得知条支,并谴使该地。到8~9世纪时达到高潮。中国的丝绸与瓷器一直是阿拉伯世界所喜爱的奢侈品,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这条商路上,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驼队,还是“海上陶之路”上的舟舶,精明强悍的阿拉伯商人无不显示这个伊斯兰民族顽强的生命力,阿拉伯商人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邻近阿曼湾,是印度和中国商船进入波斯湾的通道。阿曼的苏哈尔是阿拉伯商人和印度、中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著名港口,古有“通往中国之门户”之称。80年代在此地出土过越窑青瓷片。此外,在阿拉伯的巴林,50、60年代也出土过唐越窑青瓷残片。

伊朗:

伊朗,古称“波斯”,位于中亚腹地,南靠波斯湾,是古代东西方海路交通的要道;中国与伊朗是世界上两个拥有悠远历史的文明古国,据史记载:两国的交往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就已开始,西汉的张骞奉命向西方“凿空”以后,汉朝使臣已到达安息(安息即是伊朗的古称)。唐代与外国的交通共有七条线路,其中一条便是“安息道”。中国的造纸,蚕丝、制瓷、指南针等对伊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伊朗的宗教、农作物、金银器等也传到中国。伊朗人民特别珍视中国瓷器,把中国瓷器称为“秦尼”,并且伊朗历代帝王都大量地订购中国瓷器。伊朗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伊朗东部的内沙布尔遗址,出土有越窑青瓷罐;在中部的雷伊遗址出土过越窑内侧划花钵残片;最著名的要数古代港口席拉夫,是近年来出土中国陶瓷的重要遗址。1956~1966年英国伊朗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唐代越窑系青瓷等。此外,在达卡奴斯、斯萨、拉线斯、内的沙里等遗址也发现有越窑瓷器残片。

伊拉克:

伊拉克位于古代文明发祥地的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腹地,土地肥沃,生活富庶。这片土地曾被东方学家普拉丝塔命名为“肥沃的新月行地带”,这一地区在古代既是东方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枢纽。自1910年以来法国人贝奥雷就在此地进行发掘,巴格达以北120公里处的萨马拉遗址因出土中国陶瓷而闻名。萨马拉位于低格里斯河畔, 公元836~892年,这里曾作为首都,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有唐越窑青瓷等器;裾专家分析,与浙江余姚上林湖出土的标本完全相同。此外在阿比达(有译为阿尔比塔)等地也发现过9~10世纪褐色瓷,晚唐、五代越窑青瓷。

埃及:

埃及是“陶瓷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南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部,扼红海和地中海咽喉。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贯全境,著名的古城遗址福斯塔特(今埃及首都开罗)位于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建于公元641年,当时是埃及工商业中心,9世纪时相当繁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埃及悠久而古老的文明,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流始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早在战国七雄之一的商鞅正在进行雄心勃勃的变法之时,远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也已经建立了辉煌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地志》中是这样描述这座名闻遐迩的城市:“它有优良的海港,所以是埃及唯一的贸易地,而它之所以也是埃及的唯一的陆上贸易地,则因为一切货物都方便地从河上运来,聚集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随后埃及的命运无论是文化、艺术、商业还是精神都被写进了世界历史。埃及从9世纪前后就源源不断地进口中国陶瓷。自1912年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三上次男、小山富士等古陶瓷学者对这座遗址进行发掘以来,福斯塔特共有六、七十万片瓷片出土,其中有一万二千片中国陶瓷,时间跨度从中国唐代~明清时期。

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9~13世纪初期的越窑青瓷,有些刻有莲花、凤凰等纹样;还有比较典型的属于唐代平底小圆凹式的玉璧底碗。20世纪60年代在库赛尔和阿伊扎布等遗址也出土过唐末到宋初青瓷器。

除埃及以外,非洲的其它地方也出土有越窑瓷器。如20世纪60年代在苏丹的埃哈布、哈拉伊卜等地出土有唐末五代青瓷;50年代中期在基尔瓦岛也出土唐末到宋初青瓷,据统计,该国出土中国瓷器的遗址有46处之多。40年代末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出土有9~10世纪的青瓷。

陶瓷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烧造陶器和瓷器的工业通称陶瓷工业。

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并广泛使用陶器。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掘的陶器,经科学测定,约为8800年前的遗物,是当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陶器。瓷器则发明于商周时代,到现在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龙泉瓷与辨伪

要说龙泉瓷,就要先说说龙泉窑。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

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3.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4.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中国红瓷风靡世界,曾是世界难烧的瓷器


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中国的很多建筑,器物都是用红色来装饰的。红瓷曾是世界陶瓷史上最难烧制的一种瓷器,因为大红釉料对温度的要求极高,很不稳定,瓷器烧成要1200℃以上的温度,而大红釉料在800℃就分解了,极难烧成红瓷,因此红瓷又被世界陶瓷爱好者誉为神品!

瓷库商城世博礼品—中国红瓷扁豆双禽瓶

中国红瓷的烧制成功是醴陵瓷器界的“惊人一笔”,高温红瓷有“十窑九不成”,“千窑难得一宝”之说。通过多道复杂的工艺,多次高温烧成,中国红以珍贵的光泽、高雅的气质、精湛的工艺令世人叹服,可谓瓷中极品。自烧制成功以来,为世界各地藏家喜爱,“高温中国红”成为私家高级定制的宠儿,一时间风靡世界。如今中国红瓷已成为商务礼品、文化交流礼品、庆典礼品之首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瓷库商城中国红盛世繁华瓶—上海世博礼品

中国红瓷通身玉如凝脂,细白晶莹,图案栩栩如生,是中华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技术、工艺、材质及艺术综合造就了中国红瓷的非凡价值。

中国红瓷特点:

难:工艺难

一、中国红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是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烧;三是红烧;四是金烧。每一环节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中国红瓷器在烧制多件中才能出一件成品,大型成品的合格率更低,“十窑九不成”。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艺与极低的成品率,彰显中国红瓷的稀缺性与珍贵性。通常一件红瓷作品要经过五道工艺。

第一道工艺:烧坯。经过1350℃的高温烧制胚体成为质地坚硬,光滑细嫩的素瓷。

第二道工艺:着色。利用硫硒化镉(cdses)和五氧化二钽(Ta2O5)等,烧制成大红高温瓷。

第三道工艺:打底。根据彩绘画面的形状涂上一层白色颜料作彩绘底子,底子要上得均匀,太薄,红色会透出来串色;太厚,则会在800℃下开裂。

第四道工艺:勾廓。根据画面的内容勾勒各种物体的轮廓线,再放进高温炉下烧制。

第五道工艺:赋彩。彩绘后再经过高温烧制,颜色永久附着于白底上。

二、红瓷的形成难。铜红在800度要分解,中国红在1450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贵:材料贵

红釉现在是用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金属钽是比黄金还贵的稀有金属,且红瓷上的金色图案是用纯度在99%以上的纯金烧制而成,可以说中国红瓷是用黄金烧成的。中国红瓷从用材方面就体现了高贵艺术珍品的品味与价值。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奉献世界的好礼物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奉献世界的好礼物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好的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