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官窑 > 导航 >

瓷如美人 精美的官窑瓷器鉴赏

瓷如美人 精美的官窑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官窑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1-05-17

古代瓷器官窑。

豆青釉鼓式罐。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是世人对美瓷的最佳点评。中国瓷器历史悠久,瓷器名家不胜枚举,瓷器精品不计其数。真正好的瓷器精品当出自官窑。官窑,也成为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不论是艺术性还是工艺性都无人能出其右。官窑瓷器是时间最精美的杰作。小编特意精选出最美的官窑瓷器供您鉴赏。

豆青釉描金蓮子香盒。分享到新浪微博

仿木紋四方筆筒。

分享到新浪微博

仿宣德霽紅梨形壶。

分享到新浪微博

仿竹雕筆筒式水盂。

仿竹雕瓷筆筒。分享到新浪微博

粉彩刀馬人物抱月瓶。

粉彩萬國來朝紋碗。紅釉盤一對。黃地綠彩寶相花盤一對黃釉夔紋水盂。郎窯紅膽瓶。青花“米氏雲山”棒槌瓶。青花松鶴圖插屏。胭脂紅小盞。雍正款胭脂水小水盂。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新浪微博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乾隆官窑斗彩瓷器精美器形鉴赏


清代斗彩瓷器沿袭明代斗彩瓷器,但是雍正时期在明代斗彩瓷器基础上创新了釉料,所以比明代斗彩瓷器更为精致,到了乾隆时期斗彩瓷器品种增多,已普及到一般生活用瓷。

清乾隆斗彩团花马蹄碗

斗彩团花马蹄碗在清代乾隆年间较为常见。高6.6厘米 口径15厘米 底9厘米敞口、深腹、圈足。胎质细腻,内外壁白釉亮青细腻。外壁口沿下两道青花弦纹,主题纹饰为团形花卉,底饰作错色如意头。装饰多用团形花卉图案,虽布局严谨,但稍显板滞。底落二行六字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官窑款。

清乾隆莲托八宝斗彩盘

莲托八宝斗彩盘胎质细白,胎地轻薄,内外壁均施肥润细腻的亮青白釉。盘外壁斗彩精绘莲托八宝图案,盘内绘有灵芝、花卉等纹饰。青花线条柔细,呈色淡雅,各种彩料精填到位,发色分明,青花与粉彩争奇斗艳,底落二行六字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是一件乾隆斗彩官窑佳器。 高5.4 口径22.2 底径11.9厘米敞口、折腹、圈足内敛,足脊及内沿泛姜黄色。

清乾隆斗彩勾莲八吉祥纹盘

清乾隆斗彩勾莲八吉祥纹盘。胎质细白,釉汁纯净。通高8.5厘米、口径50.5厘米,底径30.5厘米,撇口,弧腹,圈足。内口沿绘海水中珊瑚、犀角、磬、古钱等杂宝图案,内壁绘流云、杂宝图案,盘心饰双凤。外壁绘缠枝花。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篆书款

清乾隆斗彩花卉纹尊

清乾隆斗彩花卉纹尊通体以斗彩绘画纹饰,颈部绘花托寿桃,腹部为桃、蝠及莲花纹。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卧足。高9.7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5厘米。瓷器底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

磁州窑瓷器精美的刀工:深剔刻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盘口瓶

盘口瓶深剔刻局部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缠枝牡丹纹盖罐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的巅峰时期,不但出现了五大名窑,成为陶瓷史上的传奇,同时还因风格特点的不同而形成了磁州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青白瓷系六大窑系。这时期的瓷器种类繁多,出现了许多新的造型与装饰手法,其中的磁州窑系在当时窑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的窑场最为众多,形成年代最早。

磁州窑系虽属民窑体系,但其以工艺精良、成品精美著称于世,尤其是它的剔刻类瓷器是极为精彩的品种。磁州窑系的剔刻工艺属于胎装饰类,分浅剔与深剔刻两种,浅剔是指在半干胚胎上把纹饰以外的化妆土刻划剔掉,露出胎体,施透明釉烧成,成品色差明显、主题纹饰突出;而深剔刻则是刀入胎骨,将主题纹饰以外的胎地剔除,增加纹饰图案的浮雕效果,使纹饰图案看上去凹凸立体,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

磁州窑系深剔刻类瓷器是宋金时期的名贵产品,其复杂的纹饰图案与构图需一气呵成,对工匠技术水平要求极高。深剔刻瓷器表现了宋代人对瓷器不仅追求釉色之美,同时也重视瓷器的表现手法之精彩,其装饰风格展现了一个华美的艺术境界。

荷叶盏托瓷器中精美的茶具器形


荷叶盏托是古代茶具,由盏与托组成。以现代人的审美,瓷器荷叶盏托仍然是精美的造型,佩服古人的审美。

唐越窑荷叶盏托

唐越窑荷叶盏托的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边压出内凹的五条瓜棱,使光素的器面产生了层次分明的节奏感,质朴大方。盏托呈四侧边缘稍内卷的荷叶形,充分显示出荷叶的一派盎然生机。盏托和杯盏形成一体,上下形态呼应,构成了一个生动、和谐的整体。盏为敞口五缺荷花形,弧腹压印五棱,圈足。托似一舒展荷叶,四边微微卷起,浅腹,圈足。盏托相合,全器宛若出土荷叶托着朵盛开的荷花。胎质细密,釉色莹润欲滴,为越窑秘色瓷中珍品。胎质细密,通体釉色饱满青翠,呈清水般湖绿色,釉色莹润欲滴如冰似玉,釉面均匀而薄,胎釉结合紧密,其釉色之美,令人倾倒。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口径14.9厘米 底径9.3厘米 通高13.5厘米。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构思巧妙,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从露胎处可见瓷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特别是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被认为是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盏托

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盏托通高8.4厘米。托高8.1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6.5厘米,杯高4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4.8厘米。盏荷花形,敞口,弧腹,小圈足,足底有一圈支烧痕。托盘荷叶形,内起托座,高圈足,底部有五个长条形支烧痕,托盘内刻划花卉和小蜜蜂。盏托施青釉,釉质纯净,色调青翠,胎质坚硬,呈灰白色,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的代表瓷器。

北宋景德镇窖影青荷叶托盏

景德镇窖影青荷叶托盏,高8.7、托径13.8、盏径7.8、底径4.8厘米。盏、托为一体。敛口,窄唇外翻折平、深弧腹,托盘呈六瓣荷叶形,锥形高圈足,足根处饰弦纹数道。胎体致密轻薄,薄胎近乎半透明,造型轻巧,宛如一朵盛开的荷花。通体施釉,釉色白中闪青,釉质晶莹温润,整体似青白玉琢成。

北宋青白釉荷叶形托盏

青白釉荷叶形托盏高9.1、托径12.7、盏径5.8、底径4.8厘米。釉色白中泛青,托盘口沿平折外翻,内为一高足盏,盏外壁饰一周莲花瓣纹。圈足呈花叶形。整个造型似一开放的荷花形。造型精巧,制作细致。

辽代龙泉务窑白釉盏托

辽代龙泉务窑白釉盏托。通高9.7厘米、盏高4.4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4.5厘米,托高6.5厘米,口径7.2厘米,盘口径13.5厘米,底径5.5厘米。盏呈六瓣莲花形。敞口,浅斜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下有白色化妆土,外壁施釉不到底,足脊有支烧痕。托由托杯及托盘相连而成,撇口,直壁,仰莲式托盘。托口高于托盘。高圈足外撇。通体施白釉。

故宫精美的陶瓷鸡首壶


鸡首壶是北方陶瓷的经典器形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鸡头壶瓷器造型了。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尾,使其首尾相呼应,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纯系装饰。东晋时,壶体变大,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张口、引颈之壶流,短尾则变为圆形长柄。东晋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得细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柄加长。唐以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仿定窑白釉天鸡尊,清乾隆,通高24cm。故宫博物院藏。

天鸡昂首引颈,背驮撇口尊。通体白釉刻花装饰,鸡冠、眼、喙、爪、羽毛等均刻画细腻,将雄鸡气宇轩昂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吉祥寓意。乾隆时期造办处曾制作不同质地的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掐丝珐琅天鸡尊

掐丝珐琅天鸡尊,清乾隆,通高18.9cm,身长13.4cm,口径4.5cm。

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镀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

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清乾隆,高18.3cm,口径2.3cm。

花浇呈天鸡形,昂首直立,长尾垂地,背驮一个曲柄胆瓶,鸡嘴为流,瓶口为注水口。花浇通体施东青釉,鸡身遍体以金彩描绘羽翼,瓶体上以金彩描绘蕉叶与螭龙纹。

天鸡是一种祥瑞的神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此花浇是一件清代宫廷的传世器皿,器形小巧精致,描金一丝不苟,体现出皇家用器的高贵大气。此器既可用来浇花,又可作为陈设器摆放于殿堂中,将实用性与观赏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白釉刻花鸡冠壶

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cm,足径7.4cm。

此壶扁圆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刻花叶纹。此器朴素粗犷的风格反映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气质。

鸡冠壶始见于辽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大辽国后,将惯用的皮囊改变成瓷器,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孔,故名鸡冠壶,此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雍正官窑瓷器鉴赏


清雍正一朝,虽仅存13年,但制瓷工艺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新水平。器形之美,可与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相提并论,在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方面均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其大器不显厚重,小器隽巧玲珑。不论是器形的比例关系,还是线条、画工,雍正官窑瓷都有很高的标准。尤其是在色釉瓷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集中国古代色釉瓷之大成,创烧出数十种具有宫廷风格的色釉瓷器,釉色纯正高雅,超凡脱俗,代表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近百件,有青花、五彩、斗彩以及仿宋代五大名窑及新创的釉色品种,仿古水平极高。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瓷器作一介绍:

青花:

早期青花瓷器风格与康熙晚期相似,中期以后出现模仿明永宣青花瓷,以较浓的青料在纹饰上点染,达到永宣时青料所形成的疵斑。如青花缠枝纹贯耳瓶,高54.5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18.2厘米(图1)。长颈,颈部设一对贯耳,折肩,下腹内收,浅圈足。整器绘缠枝花卉纹。底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胎体精细,重量较轻,修胎一丝不苟,厚薄均匀。釉面光亮莹润,青花发色浓重艳丽,色调深蓝,是少见的仿永宣青花大器。

青花器除了仿明永宣色调浓艳之外,还有仿明成化色调淡雅。如青花缠枝牡丹纹碗,圆唇,深弧腹,圈足。内底、外腹绘缠枝牡丹纹。足内双圈有“大青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高6.6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4.6厘米(图2)。青花色调淡雅,图案纹饰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

五彩:

五彩盛极于康熙时期,而雍正时期的五彩有其独特的面貌,色彩一变前期的浓艳为淡雅,纹饰纤细疏朗。如五彩海石榴纹碗,高6.2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4.4厘米(图3)。敛口,深腹,下腹内收,圈足。碗内心与外壁绘五彩海石榴纹。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海石榴系从伊朗传入,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其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

斗彩:

斗彩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用青花在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然后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此时斗彩多为仿明成化斗彩品种,有瓶、杯、碗、盘等。如白地斗彩瓜楞直口瓶,直颈,溜肩,瓜楞腹,浅圈足。颈部绘穿花龙纹,腹部为松竹梅等花卉纹。红彩油润,绿彩莹亮明澈,图案布局简洁雅致,器形小巧玲珑。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高10.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3.4厘米(图4)。

白地斗彩八吉祥纹高足瓷碗,敞口,深腹,高圈足,圈足中部有一道凸棱。内底心为一“寿”字,口沿下为菱形图案纹,外腹绘八宝纹,近圈足处绘莲瓣纹;足上部为回纹,中间为花卉纹,下部为变体莲瓣纹。圈足内有“大清雍正年制”三行篆书款。高10.8厘米,口径18.4厘米,底径7.4厘米(图5)。八吉祥纹是宗教纹样之一,又称八宝,八吉祥物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盘长结,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

如何鉴赏汝官窑瓷


不久前,一件汝官窑粉青釉鸳鸯水滴在河南拍出了1050万元的高价,这给国内收藏和研究汝官窑等高古瓷艺术品的人士以莫大鼓舞,增强了人们想了解汝官窑的兴趣。

我们鉴赏收藏某件汝官窑器,主要是鉴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中国高古陶瓷文化的深刻内涵,尤其汝官窑瓷在《清波杂记》中载,就是南宋的名贵品种,目前各大博物馆馆藏不多;诚然尚不包括国内近20多年的民间收藏和新的发现。从历年有关信息得知,北京、成都、天津等地的少数藏家均有汝官窑天青釉莲花碗、粉青釉三足莲瓣纹香炉、天青釉三足洗等,保守估计存世量在20件左右。

鉴赏汝官窑瓷需掌握五大要素:

一、其造型大多带有盛唐器物的影子,也有部分创新品种只有北宋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胎质要有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瓷片截面中的浅灰、中灰、灰褐色,并微含粉红色特征。胎体厚薄应根据器型类别、大小来判断。厚薄要适中。器型特点突出一个“秀”字。

二、汝官窑器的主要特点是以釉色变幻莫测取胜,以及釉色品种多样而著称。器物口沿釉薄处微显粉红色,3分钟之内鉴赏不了汝官窑瓷,釉色多变要多观细看,方能看出釉中的神秘感。

三、开片一般以开细片和开暗片为主,开明细纹片的要少一些,开大纹片的稀少。同一件器物也有因釉层厚薄不匀,开片也存在明暗之别。薄釉浅开片、厚釉深开片。汝窑瓷开片一般都是先釉里,后釉面,但表面难见裂纹。

四、汝官窑瓷一般以素面居多。刻花、划花的器物有一定的传承性或创新性,因存世量极少,无法判断与其他窑系相互借鉴的关系。总之,对器型、胎质、釉色等诸方面要综合分析。

五、高古汝官窑器,大致传世情况可分为一次新器窖藏出土——传世;一次传世窖藏出土——传世再窖藏;再传世及传世的时间长短、放置环境、把玩程度等都会留有不同的历史痕迹,也就是真旧器物所特有的表象或釉下基本特征。只有认真仔细地鉴赏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

总之,鉴赏和收藏某件汝官窑瓷或其他名窑的高古(色釉)瓷,也可参考上述鉴赏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凡历史遗存的中国古陶瓷艺术品,因数量较少,有的民间收藏的孤品,均没有可比性,所以在鉴赏某件高古艺术品时,需要对中国陶瓷发展史和演变过程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不至于孤立片面地去看问题。

如何鉴赏官窑瓷器?


清代乾隆珐琅彩鎏金壶。本报记者夏婧见习记者杨晨市价超过50亿元的元明清官窑瓷器哪些最有看头?它们又该如何鉴赏?昨日,专家特意精选出三个朝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件展品,进行了讲解。元塔式瓶器深得贵族青睐在本次展品中,有一件高98厘米的元代釉里红双龙耳龙纹瓶,是所有展品中最高的一件宝贝。精致的祥云遍布瓶身,红褐色的纹饰点缀瓶口,远远看去古朴典雅,端稳大气,给人一种凛然之感。专家表示,关于元釉中红瓷的鉴定,主要是年代的归属问题,那么如何判定这件宝贝来自元代?“瓶身‘暗刻’的龙爪其实就暗藏玄机。”该藏品的收藏者、中石国际集团副董事长赵大伟告诉记者,元代龙纹饰只有“三爪”,而明、清时期龙爪才增至“四爪”、“五爪”。此外,瓶身的颜色也含有元代釉的重要特征,“元代窑烧制的釉里红器物极为稀少,元釉的红色也并不纯正,多呈灰红或红中带褐。”赵大伟说。记者注意到,该双耳瓶胫足外撇,颈部上半段贴有龙头双耳,颈部下半段凸塑一小一大重叠的圆棱边,形同两层塔檐结构。“此塔式瓶器的形状也是元瓷中特有的造型,在元代颇得上层贵族青睐。”赵大伟介绍,其瓶口可以看到盐分氧化所导致的陈旧感,纯手工技艺的痕迹更体现其珍稀价值。明甜白釉中藏着龙与凤明代永乐窑出品的瓷器中,最著名的要属甜白釉。本次展览正好有这样一件珍宝—明代永乐甜白釉瓶。莹润的白釉,流畅的线条,让观者无不惊叹。“甜白釉极为莹润,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单国强介绍,永乐白釉的脱胎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据考证,甜白釉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由于胎体很薄,故格外莹润,给人一种“甜”的感受。因其在《陶录》中被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碗、盘、小壶、高足杯、梅瓶最为多见。恍眼一看现场这尊白釉瓶,纯净透白,几乎能照见人影。但靠近仔细端详,一条蜿蜒盘旋的龙在瓶身处若隐若现。顺势往下看,一只涅槃的凤凰又会映入眼帘。“这种在薄胎上‘暗刻’的龙凤纹饰是甜白釉中最珍贵的。”单国强说。清珐琅彩瓷像个顽皮的小人儿“哇!这个水壶好萌啊!”市民萧梦妮指着展柜内的鎏金壶发出惊叹。记者看到,该壶高约46厘米,其形态像个搔首弄姿的小人,壶身仿佛人的身体,壶把和壶嘴好似两只小手,一只插在腰间,一只高举过头,“萌”态可掬。“这壶可不是普通的水壶,它是皇帝斟酒用的。”原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雷从云称,鎏金壶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其属于“珐琅彩”—清代宫廷御用的一种极为精细的瓷器装饰工艺。据文献记载,“珐琅彩”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匠师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盛行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其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雷从云介绍,瓶身上缠枝莲花、菊花等纹饰有吉祥之意,而瓶身上细腻的“匝道”纹也是清代独有的特殊工艺,目前已经无人能仿造出这种神韵。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鉴赏


乾隆官窑多孔瓷器

清代乾隆时期,虽然瓷业鼎盛,品种亦多不胜数,但中期以后,趋向华丽和花纹繁缛;后期愈显庸俗,艺术感不强,可说工巧规整有余,却欠高雅隽美。

乾隆初期至中期,青花、珐琅彩、粉彩与釉里红等官窑瓷器精品,素来受收藏家及艺术品投资人士注目;其实那时有些创新性的色釉及独特造型官瓷,也值得玩赏。例如上图,为乾官窑烧造的霁青描金花卉七孔瓷花插。其造型与别不同,可以每孔插不同种类花卉。纵使不用作插花,也可当作陈设品欣赏,甚富趣味性。

乾隆时创烧了各种多口瓷瓶。笔者曾见过一件渐变釉金银彩花卉六莲瓷瓶,六个瓶身互相毗连,分别烧六口,口型与附图七孔者大同小异,十分瞩目。乾隆时,甚喜在瓷器上描金或作金银彩,极尽妍丽炫目之能事。

此外,亦曾见乾隆官瓷珐琅彩绘西洋人物双孔合欢瓶,开光外饰胭脂红番莲纹,画工精细如西洋油画;但色彩娇艳,与康熙时珐琅彩最早出现胭脂红之“黄金红”(进口红色料)迥异,康熙时较高贵细润。另有三孔葫芦形霁红瓷瓶,亦为乾隆官窑较独特者。那时期霁红与上述霁青(蓝)相类似,釉面如橘皮;后者属含钴之失透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