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河南当阳峪窑新出土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

河南当阳峪窑新出土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出土瓷器的鉴别特点 出土瓷器土沁的鉴别

2021-05-17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最近在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窑址内出土。其中白釉剔花枕、绞胎碗、钵、酱釉碗、盘、白地黑花盆等一批瓷器,保存完整、制作精良,堪称宋代瓷器中的精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种类丰富的瓷器标本的大量出土,以及发掘清理出的5孔窑洞式作坊和7座窑炉等重要遗迹,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当阳峪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这里应该是宋代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民间制瓷生产场地,规模宏大,其产品工艺精湛,种类齐全。据介绍,从当阳峪瓷窑遗址中出土的这批器物和标本,就质地来说,有极坚硬的灰胎,也有较为松粗的砂胎和缸瓦胎,还有极细洁的白胎。就釉色说,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另外还有黑釉、褐釉、三彩釉、绿釉、绞胎等。在装饰工艺方面,有剔花、刻花、划花等。它们分别出土于70余个灰坑中,其中一个编号为H5的袋状窖穴,口径1.06米、底径3.86米、深5米,出土器物除了大批的白釉瓷器外,还有不少的酱釉碗、钵、盘,并有部分细白瓷器出土。(完)tAocI52.COm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清代水盂精美绝伦


水盂,文房用具之一。贮水之器,备研墨之用。多数器物的造型是口、底径度相若,扁腹。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卷七中记:“铜性猛,贮水久则有毒,易脆笔,故必以陶者为佳。……陶者有官哥瓮肚小口缸、盂诸式……”。两晋时有青釉圆水盂及蛙式水盂;唐五代时有越窑青釉水盂、长沙窑釉下彩水盂及三彩陶水盂;明清时广为烧制,品种繁丰,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尤其是清代水盂的釉色品类更加丰富多彩,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浅绛彩、红釉、粉青釉、豇豆红、胭脂红、仿哥釉等。水盂的装饰工艺已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形制之美和装饰艺术之精深受文人雅士们的青睐。下面网简介几件清代水盂,供爱好文房用具的收藏者共同品赏。

哥窑开片马蹄形水盂(图1),高4.5厘米,口径2.9厘米,长直口、溜肩,圆腹,平底露胎,周身碎开片,釉色莹润,造型优雅。

豇豆红水盂(图2),高5.5厘米,口径2.7厘米,短直口,溜肩,圆腹,圈足,周身碎开片,釉色莹亮,造型别致,给人以简洁大方、娇巧玲珑的感觉。

青花云雁纹水盂(图3),高5.3厘米,口径4.8厘米,平口,溜肩,圆腹,青花螺蛳三足托起盂体,口沿、腹中分别饰有两道和一道青花线,腹绘青花云雁纹,下部留白;整体构思奇巧,造型雅致,独特古朴,釉色光亮,青花发色沉静素雅,可谓天水一色,堪称水盂精品。

粉彩人物水盂(图4),高6厘米,口径2.8厘米,短直口,溜肩,圆腹,平底,腹绘粉彩人物塑制精美,人物头戴冠帽,姿态逼真,颇富恬淡、优美、生动的情趣,极具神韵。

粉彩美人带子图水盂(图5),高4.5厘米,口径2.8厘米,平口。

当阳峪窑址


宋代北方民间瓷窑址。在今河南省修武县当阳村。20世纪30年代,窑址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重要遗物流散国外。1950年以后,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多次调查,判明当阳峪窑创于北宋而终于金;烧白釉、酱釉、绞胎及白釉釉下彩绘划花和剔花等瓷器,以白釉为主,以绞胎及釉下彩绘划花制作水平最高,为当阳峪窑的典型产品。另外,在窑址附近的窑神庙中,发现北宋崇宁四年(1105)“德应侯百灵庙”碑,记载当时有窑户百余家,对研究当阳峪窑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当阳峪窑的产品分两类,一类为一般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是白釉盘、碗等器;一类属高级商品,器物都经过艺术加工,这类瓷器与河南登封、河北磁州窑高级商品瓷有共同点。产品有 3种:①白釉釉下彩绘划花。多见之于瓶、罐等器物。制作工序是先在坯体上敷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在白地上用黑彩画纹饰,然后在纹饰上用篦状工具划叶筋、花瓣、花蕊或轮廓线,划后再次露出白色地,最后施透明釉装窑烧成。这类器物有黑白两色,对比鲜明,纹饰线条流利洒脱。其胎质极粗,与北方地区缸瓮使用的原料大体相同,但经过敷洁白化妆土后,不仅弥补了缺欠,而且产生很高的艺术效果。②剔花装饰。即先在坯体上敷洁白化妆土,再划刻纹饰,然后剔去纹饰以外的部分,最后施透明釉装窑烧成。这类器物以深赭色的地烘托出洁白的纹饰,具有立体感。剔花装饰题材以花卉居多,有花鸟或婴戏纹,也有图案装饰题材。瓶、罐除主题纹饰外,常采用小方块形组成的带状边饰,以白赭两色相间排列。这种边饰是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③绞胎装饰。制作方法是用白赭两种瓷泥做成条状,然后相间排列,经过巧妙加工后形成有如羽毛状纹饰。河南地区唐代已出现绞胎装饰。当阳峪窑继承了地区传统技法并有改进。宋代烧绞胎装饰瓷器的除当阳峪窑外,河南宝丰、新安及山东淄博 3处窑址也均有发现,但都不如当阳峪窑精致。

当阳峪窑剔花瓷缸(宋代)

浅说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当阳峪窑,指当阳峪窑及同处于太行山南麓、生产同类型制品的所有窑场,这些窑场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当阳峪、艾曲、东交口、洞弯、洼村、园融寺、西岭后、蔡坡、牛庄、恩村、定和、东于村、东焦作、西焦作、店后、李封、王封、东张庄、高窑河、石碑岩、窄门、寺后、李河、许河、狼坡、上白作、狮涧、龙寺、北业、周窑、东孔庄、高寨、山后、柏山、月山、白坡、南田院、北田院、南坡、碗窑河、汉高城等窑。

发现经过

当阳峪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现存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通,是当年建窑神庙时所立。

1897年,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铁采矿权,1903年修通了至焦作的道清铁路。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到当阳峪雇人开挖,得到了大批瓷器及碎片,司瓦洛此前是居住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英国大收藏家。后他又邀请瑞典工程师卡尔贝克到焦作当阳峪考察,又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发表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

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得到了这份报告,为当阳峪瓷器的精细而激动不已,发表了《北宋的修武窑》一文。从此,收购文物的商人不断地把当阳峪瓷片及完整器运到北京。

1951年及1962年,故宫博物院曾两次派陈万里等专家到当阳峪实地调查,并发表了《谈当阳峪窑》等两篇报告,指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能与当阳峪相媲美。”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窑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2004年5月22日,国内外50余位知名考古专家学者汇聚焦作当阳峪窑发掘现场,面对刚刚出土的精美瓷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柄激动地说:“当阳峪瓷窑堪与汝窑、钧窑、定窑等著名瓷窑相提并论。”

烧造时间与工艺

当阳峪窑从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到北宋后期达到高峰,金代继续繁荣,元代中期始渐衰落,是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大规模的民间窑场和磁州窑类型窑系中成就最显著者。

1.造型

日常生活用品有碗、盘、盏、盆、钵、壶、注子、盒、唾盂、炉、熏炉、瓶、罐、枕、坛、缸、勺、灯、烛台、渣斗、纺轮、研磨器等。

陈设品有花瓶、花盆、鼓凳、人物俑、动物俑等。

文化娱乐及玩具类有笔筒、笔洗、砚、水盂、镇纸以及小动物、口哨、小塔、小壶、小瓶、铃铛、圆球、圆棒、象棋子、围棋子、色子、鱼缸、乌食罐等。

建筑构件有砖、瓦、板瓦、筒瓦、低温色釉力士、鸱吻以及脊饰上的摩羯、卷尾兽、妙音鸟等。

2.胎釉

当阳峪窑的胎质很复杂,有极坚硬的细胎,也有较粗松的砂胎;胎色也十分丰富,有白、灰白、黄白、灰黄中闪红色、赭灰、灰、香灰、黄褐、灰黑、砖红、棕灰等色胎。

当阳峪窑的釉彩有白、黑、酱紫、黄、青、绿、孔雀蓝、蓝、柿红、三彩、钧等。装饰技法有刻、剔、划、飞刀、凸线、模塑、模贴、模印、雕塑、镂空、填彩、绞胎、绞釉、釉下釉上彩绘等。

当阳峪窑素以绞胎绞釉取胜,又以剔划绘画著称。装饰品种可以分为10大类160多个品种,用“白如雪、黑如漆、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如锦、润如玉、凝如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清代交泰瓶瓷器——流行的精美绝伦的瓷器


交泰瓶的设计非常精巧,制作工艺也很复杂,主要流行于清朝。它的轮廓与曲线都是精心设计的,缤纷绚丽的装饰与纹样都是细心勾勒的。这种瓷器除了有精美绝伦的外观,也有着天下太平的寓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瓶身上有镂空的雕刻,它们犹如祥云,首尾相接,颇为别致。同时,还有浅色的花纹,它们都是淡淡的,模样也不复杂,没有祥云那样耀眼,但也非常精巧。

左边这只交泰瓶上是姿态妖娆的凤,右边这只交泰瓶上是神色凝重的龙,它们既有一样的花纹,也有各具特色的装饰,使人眼花缭乱,不知该先欣赏哪一只。

透过镜头,可以看到交泰瓶的底部有字,虽然一时看不清是什么文字,但字体很端正,看起来非常舒服。瓶身以明黄为底色,上面有各色纹样,很是富贵大气。

瓷瓶没有复杂的花纹,仅以渐变的双色与自然的曲线进行装饰。第一眼看,或许不会觉得它很美,但仔细端详便会发现它姿态优雅、造型玲珑,十分别致。

在灯光的照射下,交泰瓶十分耀眼,但又略带些朦胧感,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使人觉得好像是看清了它的模样,又仿佛无法完全欣赏到它的美。

交泰瓶的造型古典,模样精巧,清新淡雅的蓝,配上纯洁无暇的白,就更加显得雅致、淡然,使人连它一片叶、一条曲线都想仔细观赏。

虽然交泰瓶上下全是粉色,但是一点也不觉得妖艳,加上瓶身独特的外形,反而觉得很俏皮、可爱。尽管瓶身没有负责的装饰,但还是十分精致,并且给人一种优雅、端庄又高贵的感觉,使人很想打开它来看看,可又怕惊扰到它。

唐山陶瓷:厚重典雅 精美绝伦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始终关注着每年一度举办的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客观地说,由于历史时代的诸多原因,前十五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尽管极大促进了唐山社会经济建设,并为众多企业搭建了发展壮大的平台,但是在文化内涵的充实上却有明显不足。日前,我再一次踏进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参观每年一届的陶博盛会。在国际会展中心北馆,我惊喜地发现,今年的陶博会,居然设计了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

倘佯在设计独特、厚重典雅的唐山陶瓷历史文化长廊里,感受着精美绝伦的各历史年代展品所传递出的历史的悠远和文化的厚重,我既感慨又感动:感慨于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终于补上了陶瓷历史文化这一课;感动于展览的设计者对唐山历史、文化的精准阐述及字里行间所渗透出的博大的哲学胸怀!

唐山是一个独特的城市。既有悠久厚重的历史,又有因朝代更迭及战乱频仍而产生的文化的断裂。孤竹、无终的荣耀已经幻化为历史的记忆;辽金的短暂辉煌更是已成过眼云烟。存留唐山人脑海深处的最荣光历史,似乎只剩下了晚清洋务运动在唐山的兴起以及近代工业在唐山的发祥。甚至,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也始终无法超越百年唐山的传统认识。1878年开平煤矿一号井架的树立,似乎成了唐山这座城市的开埠之源。

参观完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我才发现历史与文化其实还可以寻找到另外一种哲学的认知;而在遵循“以实物记录历史,以历史传承文化”的布展原则和“弘扬唐山陶瓷历史,寻找冀东文化根脉”的布展理念基础上做出的学术化文字表述,更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唐山的陶瓷历史与陶瓷文化进行了一种学术严谨而又知识普及化的科学诠释。

远古的陶拍、陶器;两汉陶罐及魏晋青釉;辽金瓷器;明清粗瓷;启新细瓷;民国彩绘;绿骨瓷、红色经典瓷、唐山艺术瓷、唐山各陶瓷企业精品瓷展示……我惊讶于展品如何才能如此丰富!怀着这个疑问,我拜会了本届展会组织者之一、唐山市民俗学会会长郁立安老师。

从郁老师那里得知,为筹办此届展会,郁老师等人花费了半年多时间,几乎走遍了唐山各大博物馆,拜会了唐山十几位著名收藏家。最终,从两万余件陶瓷精品里,甄别、遴选出了200余件(套)展出品,并亲自赴京,请北京专家进行鉴定。而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粗瓷缸瓮盆碗系列展品,由于民间罕有收藏者,郁老师干脆亲自下乡,到开平附近几个村庄的农民家里收购。郁老师指着民国粗瓷缸,笑呵呵地说:“这件宝贝,300多斤。需三四个壮劳力才能搬动它!”郁老师说时轻松,其实,个中艰辛,又有谁知!

郁老师等操办此届展会,可以说是为唐山的文化建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的举办,更是厘清了许多关于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模糊概念,使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尽管由于时间仓促,许多地方还需丰富和完善,甚至,个别学术问题也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但是,在第十六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期间,能够举办如此盛大而厚重的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览,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希望明年陶博会期间,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能够继续举办,并在提高中逐步完善!

杨立元

浦北龙门新出土瓷器经考证为近代废弃品


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委附近贵合高速施工现场出土的大量瓷器,经过浦北县博物馆考古专家反复考证,均为旧窑的废弃品,距今只有60至80年。目前,当地不少家庭还在使用同样的瓷碗,没有研究价值。

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委附近贵合高速施工现场出土的大量瓷器,在当地群众和网络的推动下,引起广泛关注,当地不少村民和收藏爱好者前往淘宝。“浦北县有制造瓷的传统,以前分别在小江镇、寨圩镇土东村和龙门镇有烧制瓷器的窑,当时听到消息时也以为是龙门镇的旧窑址,马上驱车赶到现场,经过现场的碎片反复研究后,觉得是近代的作品,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浦北县收藏爱好者易先生告诉记者。

浦北县博物馆宋传辉副馆长表示,在1月16日,浦北县一名干部的亲属,驾车途经出土瓷器的现场时,发现工地上一些瓷器碎片,随即就向该干部反映,该名干部将这一消息告知博物馆,接到消息后我们马上赶到现场,这段时间以来,考古人员多次到现场挖掘收集出土的瓷碗,经过对出土的瓷碗反复考证,可以确定这些瓷碗距今只有60至80年,按照出土瓷器的位置判断,是新窑(窑名)的位置,距离清代的龙门窑旧窑址不远,而出土的这些瓷碗,每个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从中可以判断不是正品,应该是当时新窑的那些废弃品,因为一座窑,烧制几十年后,都会遗留大量的废弃品。根据在当地走访,目前不少家庭还在使用同样的瓷碗,当地的一些老人还能清晰地说出新窑的旧址。在清代时期浦北县有龙门窑和小江窑,寨圩镇的土东窑时间较远。由于近期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前往"挖宝",才引发了社会和网络的关注。“出土的很多瓷碗都是在泥土的表层,很浅,一些瓷碗还是在一些草皮下,掀开草皮就看见。”收藏爱好者王先生说,接到消息后放下手中工作,赶赴现场,淘到了不少宝贝,经过对现场瓷碗的研究,就完全没有了兴趣。

从《浦北县志》了解到:浦北县陶瓷业的发展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创建最早的是泉水陶窑,随后,相继建起了小江瓷窑、龙门瓷窑、石埇陶窑。至民国十八、十九年间已发展到工艺瓷滑肚碗、金边碗等,海内外已有一定声誉,在广西、海南颇具盛名,产品远销越南等国家。民国时期,小江窑瓷器烧制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烧制的瓷器种类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釉下红绿彩、单色釉(褐色、白釉)等;器物有罐、壶、钵、碗、盘、碟、缸……人物和动物瓷雕等30多种,不仅有日用粗瓷,还有陈设工艺细瓷。九十年代末,浦北瓷厂因产销不景气而改制停产,随后因城市扩建窑址被挖毁。

十年收集茶壶千余把


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茶壶摆满了房间,大的放在手里抱不动,小的仅能盛几滴水,这些茶壶造型也是千奇百怪,有建筑造型的、动物造型、蔬菜造型等,形状更是种类繁多,有的像花生、有的像竹笋,也有像树根像钱币。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的茶壶摆满整个房间,仿佛置身于一个茶壶的世界。

家住西郊的刘先生说起自己的收藏品,显得一脸自豪,我这茶壶种类多时代久,紫砂壶、瓷壶、铜壶、银包壶、石壶、木壶,明清的、文革时期的,沙特的、英国的,应有尽有。这屋子小,摆不下,顶楼还放着许多箱子呢。我收藏茶壶跟我的家庭和生意有关系。在早年我祖父就是个开茶庄的,到他这一代已经是几代传人了,各种各样家传茶壶让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个时候他就开始搞起了茶壶收藏,如今已有一千个左右。

谈起他当初缘何想起收集茶壶时,刘先生介绍到,咱们西安人也爱喝茶,但对茶文化有了解的人很少,为什么不收集一些茶具,宣传一下咱们具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呢,更何况茶壶的变迁也是咱们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就这一个念头,让当时年方30的刘纯走上了漫漫收藏路。看到别人有好茶壶,他就用家藏的拿去换,不行就掏钱去买;亲戚朋友出国,他啥都不让带,就叫捎几个有代表性的茶壶回来。日积月累,他收藏的茶壶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达到了近千个。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都对茶道产生了兴趣。不过他没有一点骄傲的意思,在他看来,茶文化博大精深,深谙茶道绝非朝夕可以成就之事。

"不似官窑,胜似官窑--当阳峪窑"系列之一 


"不似官窑,胜似官窑--当阳峪窑"系列之一 

“当阳峪窑于200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6座窑炉和4座作坊。该窑产品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还有黑釉、褐绿釉、三彩及绞胎瓷器等,其釉色光润明亮,为磁州窑系诸窑之冠。”2004年9月27日,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育彬、杨肇清、曹桂岑、孙新民、张志清诸先生签名推荐当阳峪瓷窑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写在河南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呈报文本上的当阳峪瓷窑的“价值评定”之一。

当阳峪窑为“磁州窑系诸窑之冠”,何谓“磁州窑系”?

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第一部陶瓷通史——《中国陶瓷史》。该书邀集全国文博考古、陶瓷科学、工艺美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历时数年合作编写而成,代表着当时中国古代陶瓷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是一部划时代的陶瓷杰作。

《中国陶瓷史》首次提出了“磁州窑系”的研究分类概念。因为河北磁州窑发现早、窑址考古成果多,为便于归类研究,遂将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安徽诸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剔花、刻花等装饰瓷器的北方民间窑场归为“磁州窑系”。

学界普遍认为,“磁州窑系”的代表性瓷窑,有河北磁县的磁州窑,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禹州市的扒村窑、登封市的曲河窑、鹤壁市的鹤壁集窑、新密市的西关窑,山西介休市的介休窑,山东淄博市的淄博窑,安徽萧县的萧县窑,乃至江西吉安市的吉州窑等。

“窑系”涵盖生产相同或相似瓷器品种的若干窑场,它既包括同一地区内的不同窑场,也包括不在同一地区,但产品风格一致的窑场;也就是说,“窑系”不是按照地域来划分,而是按照产品特征来划分的,它所强调的,是若干窑场之间主流或大宗产品风格相若,乃至一致。

尽管河南古代窑口,诸如当阳峪窑、扒村窑等,是“磁州窑系”的中坚力量,但因发现较晚、未进行考古发掘或考古发掘极少,直到现在还立身在以河北磁州窑命名的“磁州窑系”的“阴影”下;尽管目前不少学者倾向于以“类型”取代“窑系”,乃至主张“取缔”“窑系”概念,但当阳峪窑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学界还是官方,仍以“磁州窑系”而目之——只是称它为“磁州窑系诸窑之冠”。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窑址类共计36处,其中在磁州、耀州、龙泉、景德镇、钧、定、建、越“八大窑系”中,“磁州窑系”最多,有5处,分别是河北磁州窑,河南当阳峪窑、扒村窑,山西介休窑(洪山窑),江西吉州窑——由此可窥“磁州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而在这36处窑址类“国保”中,河南最多,有7处,分别是禹州市禹县钧窑址(包括钧台钧窑遗址与神 钧窑址)、巩义市巩义瓷窑遗址(包括黄冶三彩窑址与巩义瓷窑窑址)、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鲁山县段店窑址、禹州市扒村窑址、修武县当阳峪窑址、汝州市张公巷窑址——由此可窥河南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36处窑址类“国保”中,河南7处,浙江6处,江西4处,福建4处,河北3处,安徽2处,山西2处,四川、湖南、陕西、内蒙古、湖北、广东、江苏、山东各1处)。

“磁州窑系”是北中国最为著名、最为重要的窑系。大宋南迁,“磁州窑系”陶工南迁江西吉州、景德镇等,影响了明清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反观汝、官、定、哥、钧“五大官窑”,倒没有决定中国陶瓷的未来走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当阳峪瓷窑遗址·价值评定》云:“当阳峪瓷窑遗址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

“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

“北宋被称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以定窑、汝窑、官窑为代表的名窑,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但是,修武窑在北宋窑中却是风格变化最多,做工特别精细的窑。一提起修武窑,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艺术美感及清新简明的风格,并且洋溢着近代的感觉。从不同的角度看,修武窑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但是,从古至今它却完全不为人知,真是不可思议。”这是日本著名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在其学术著作《北宋的修武窑》中的开篇之言。这里所说的修武窑,正是当阳峪窑。

由于窑址发现较晚,地点在焦作之北约2公里,产品与河北磁州窑相类,因此,关于当阳峪窑,国际社会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在欧洲,曰“焦作窑”;在美国,列入“磁州窑”;在日本,时而曰“磁州窑”,时而曰“修武窑”,并由此出现学界纷争,称为“修武窑事件”。只有在中国,曰“当阳峪窑”——盖因最早发现的窑址,也是最典型的窑址,在焦作市修武县西村镇当阳峪村。

关于此窑名称,国际社会纷如聚讼,盖因“在我国已知的唐宋窑址中,为外人首次发现的先例,恐怕是以河南省焦作市的当阳峪窑为绝无仅有”(叶 民:《考察河南窑址纪略 磁州窑型出类拔萃的榜样——当阳峪窑》)。

小山富士夫闻知该窑,时在1941年。当时当阳峪古瓷乃至瓷片,风行北京古玩界。但无论问谁,他们都会反问:“有这个窑吗?”

著名古陶瓷学家陈万里先生1951年来到焦作,调查当阳峪窑,其《调查平原、河北二省古代窑址报告》(《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1期)写道:

“当阳峪古代瓷窑,不见于任何以往的文献,即《修武县志》亦不提及过出产瓷器。最近10年来,欧美所出版的关于瓷器书报,往往提到当阳峪;而焦作福中公司的英国人,据说曾经专事搜集过当阳峪的碎片。北京厂肆中人,亦以当阳出品可以获大利,于是利之所在,就搜罗些碎片,装在锦匣,亦可得到高价。可是,我们没有一个研究瓷器的人会注意到当阳峪的。

“当阳峪在修武县(西北)45里的山里,由新乡乘道清铁路,车到焦作,往东经东焦作村、冈义村,转北进山口,上坡,计程12里,就到当阳峪了。村在山坡上,是一个小村落。20余年前挖掘古瓷,颇有发现。但是完整的较少,就是所谓窑底货。此处出品,极为复杂,实在是宋瓷中最优秀的民间瓷器。白釉的,有粗有细;细的,胎骨亦薄。白地黑釉,先划花纹,再行剥落的方法,此种作品,为当阳峪所独有的。绞釉一种,承袭了唐代的作风,此后就不再看到别处能够烧造的了。宋三彩亦不少。总之当阳峪的窑场,是很大的。山有窑神庙,(宋)崇宁四年的碑记还存在着。此次曾把去年所拓得的拓片做了一次校对的工作。此碑记,实在是一件最重要的文献。

“此间碎片小块的,散在田间;较大而花纹特别的,都为当地人所捡去。碎片而能卖钱,我于北方除当阳峪外,还未曾见过呢。”

而在《谈当阳峪窑》(《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4期)中,陈先生在文末如此“总结”当阳峪窑:“总之,当阳峪窑的作品,向来是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因之,如此一个重要窑场,是被忽略了。我以为,在黄河以北(当为‘黄河南北’之误)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足与当阳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终逊当阳一筹。而一切文献所列举的磁州窑或是磁州型的瓷器,毫无疑问的,有一部分是属于当阳峪。也就是说,磁州窑的荣誉,应该有一部分归于当阳峪。”

因为河北磁州窑与当阳峪窑产品相类,学界基本上将当阳峪窑诸多产品列在磁州窑系名下;面对当阳峪窑精妙绝伦的酱紫色产品,学界则基本上将其归入河北定窑名下。因之,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当阳峪绞胎瓷复烧科技攻关小组组长、焦作市科技局副局长、副研究员杨峡对当阳峪窑的概括颇有“悲情”:“当阳峪窑辉煌了中国陶瓷,自己没有任何名分。”“1997年,有位焦作籍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名叫罗勇,他的毕业论文是《当阳峪窑研究》。文中谈及‘当阳峪窑的紫定达到或超过定窑’,结果惹得导师大发雷霆,死活不让他毕业。他人相继说情,罗勇才毕了业。”焦作市文物考古队前队长杨贵金研究员说,“2004年,当阳峪窑为申报‘国保’,首次进行了小面积考古发掘,所出酱紫釉瓷器标本,胎体细白轻薄,釉面发亮,耿宝昌、汪庆正、王莉英、李辉柄等古陶瓷大家以及来自英国、法国、日本的学者50多人,观看出土器物并在发掘现场考察后,都认为‘当阳峪窑的紫定达到或超过定窑’。”

“中国古陶瓷协会前会长,已故古陶瓷大家汪庆正先生考察当阳峪窑后曾说:过去我们认定的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紫定,现在看来大都是当阳峪窑的产品。”2009年8月9日,杨峡先生向记者转述了2004年汪庆正先生考察当阳峪窑后的“新发现”。

明代曹昭、项子京等关乎紫定色紫一如紫葡萄璀璨的概念,给历史以记载,也给当下以彷徨——时至今日,学界乃至当阳峪考古报告,仍将当阳峪窑酱紫色产品归入“定窑”,称其为“紫定类”产品。

定窑是名窑,紫定是名瓷——在名窑与名瓷面前,当阳峪窑难以“立身”;“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的当阳峪窑,何时“独立”于陶瓷之林?

两宋乃至金元,并没有紫定色瓷的记载;有记载的,只是定州“红瓷”与“红玉”瓷器。

谁发现了当阳峪“窑神碑”

1949年后,最早考察当阳峪窑的中国学者,是陈万里先生。

陈先生认定当阳峪“窑神碑”,“实在是一件最重要的文献”。

是陈先生发现了“窑神碑”吗?

“不少人说陈先生只来过当阳峪一次,这是不对的。当阳峪村的韩树人先生,生前曾对我提起陈先生在1951年前后曾两次到过当阳峪,他都陪同考察。”焦作市当阳峪窑研究专家陈北朝先生说,“不少人说‘窑神碑’是陈先生发现的,其实要说发现者,还是韩树人先生。”

韩先生因为成分高,被部队清退回家。他有文化,发现在寺河汇入瓮涧河的地方,也就是圆融寺东200多米、娘娘庙附近的一口古井上,躺着一通古碑。这通古碑,就是陈先生在《谈当阳峪窑》中所写的“窑神碑”:“我于1951年去过当阳峪,我首先要介绍的是当地一座破败不堪的窑神庙里,有一通崇宁四年(宋徽宗年号,公元1105年)的碑记。原石现在庙外壁间,已断裂为二,名称是‘怀州修武县当阳村土山德应侯百灵庙记’……”

从陈先生“此次曾把去年所拓得的拓片,做了一次校对的工作”看,韩先生所言真实不虚。

从1962年拍摄的“当阳峪村窑神庙及碑”老照片看,一栋三间古殿前,似立有两三通石碑。

两三通石碑中,当有“窑神碑”。但这个古殿,是不是陈先生所言的“破败不堪的窑神庙”,大可怀疑。

“‘窑神碑’是韩先生从300米外的古井上新移到这座古殿之前的。”陈北朝先生说。

如今,这座古殿已经被毁掉,“窑神碑”立在一间新起的不足8平方米的水泥小屋内。它的右下方,是“国保”单位当阳峪瓷窑标志性古窑遗址。

一条柏油马路,将“窑神碑”与当阳峪古窑遗址分开;马路中间,立着一尊毛泽东塑像;“窑神碑”、当阳峪古窑、毛泽东塑像的后面,是当阳峪村。

路旁“当阳峪村情介绍”写道:当阳峪村是闻名于世的宋代瓷窑遗址,1963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独树一帜的绞胎瓷蜚声海内外。2002年成立的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集研究、生产、收藏为一体,其研究开发的现代绞胎艺术瓷,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再现了当阳峪古陶瓷辉煌。

位于村西的圆融寺,是禅宗六世祖神秀亲传弟子——稠禅师建造的。2002年以来,佛家弟子释果建大师引资开发修缮圆融寺,斥资数千万元修建藏经阁、法堂等,朝山拜佛者成千上万,香火鼎盛。

“禅宗六世祖神秀亲传弟子——稠禅师”——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

但是,民间敢于“整合”、善于“整合”。

将“窑神碑”与三间古殿“整合”在一起,大概与“禅宗六世祖神秀亲传弟子——稠禅师”相类。

这种“整合”,竟让陈先生深信不疑,以为“窑神碑”的所在就是“窑神庙”。

“‘窑神庙’究竟在哪儿,现在谁也说不清了。古井所在之地,后来开了砖瓦场,地形地貌,破坏殆尽。”陈北朝先生说。

古井所在之地,处在通向圆融寺、当阳峪“瓷谷”的山口。

窑神古庙,当不远古井,当在交通要冲,当与山口陆路水路为邻。

“传说中的当阳旗,就在这儿飘扬。”陈北朝先生说,“这儿曾发现过插旗的础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系诸窑之冠”当阳峪窑遗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河南当阳峪窑新出土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河南当阳峪窑新出土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