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石湾窑瓷器鉴别 > 导航 >

浅说当阳峪窑

浅说当阳峪窑

石湾窑瓷器鉴别 密县窑古代瓷器 清宫窑瓷器鉴别

2020-02-24

石湾窑瓷器鉴别。

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当阳峪窑,指当阳峪窑及同处于太行山南麓、生产同类型制品的所有窑场,这些窑场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当阳峪、艾曲、东交口、洞弯、洼村、园融寺、西岭后、蔡坡、牛庄、恩村、定和、东于村、东焦作、西焦作、店后、李封、王封、东张庄、高窑河、石碑岩、窄门、寺后、李河、许河、狼坡、上白作、狮涧、龙寺、北业、周窑、东孔庄、高寨、山后、柏山、月山、白坡、南田院、北田院、南坡、碗窑河、汉高城等窑。

发现经过

当阳峪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现存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通,是当年建窑神庙时所立。

1897年,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铁采矿权,1903年修通了至焦作的道清铁路。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到当阳峪雇人开挖,得到了大批瓷器及碎片,司瓦洛此前是居住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英国大收藏家。后他又邀请瑞典工程师卡尔贝克到焦作当阳峪考察,又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发表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

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得到了这份报告,为当阳峪瓷器的精细而激动不已,发表了《北宋的修武窑》一文。从此,收购文物的商人不断地把当阳峪瓷片及完整器运到北京。

1951年及1962年,故宫博物院曾两次派陈万里等专家到当阳峪实地调查,并发表了《谈当阳峪窑》等两篇报告,指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能与当阳峪相媲美。”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窑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2004年5月22日,国内外50余位知名考古专家学者汇聚焦作当阳峪窑发掘现场,面对刚刚出土的精美瓷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柄激动地说:“当阳峪瓷窑堪与汝窑、钧窑、定窑等著名瓷窑相提并论。”

烧造时间与工艺

当阳峪窑从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到北宋后期达到高峰,金代继续繁荣,元代中期始渐衰落,是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大规模的民间窑场和磁州窑类型窑系中成就最显著者。

1.造型

日常生活用品有碗、盘、盏、盆、钵、壶、注子、盒、唾盂、炉、熏炉、瓶、罐、枕、坛、缸、勺、灯、烛台、渣斗、纺轮、研磨器等。

陈设品有花瓶、花盆、鼓凳、人物俑、动物俑等。

文化娱乐及玩具类有笔筒、笔洗、砚、水盂、镇纸以及小动物、口哨、小塔、小壶、小瓶、铃铛、圆球、圆棒、象棋子、围棋子、色子、鱼缸、乌食罐等。

建筑构件有砖、瓦、板瓦、筒瓦、低温色釉力士、鸱吻以及脊饰上的摩羯、卷尾兽、妙音鸟等。

2.胎釉

当阳峪窑的胎质很复杂,有极坚硬的细胎,也有较粗松的砂胎;胎色也十分丰富,有白、灰白、黄白、灰黄中闪红色、赭灰、灰、香灰、黄褐、灰黑、砖红、棕灰等色胎。

当阳峪窑的釉彩有白、黑、酱紫、黄、青、绿、孔雀蓝、蓝、柿红、三彩、钧等。装饰技法有刻、剔、划、飞刀、凸线、模塑、模贴、模印、雕塑、镂空、填彩、绞胎、绞釉、釉下釉上彩绘等。

当阳峪窑素以绞胎绞釉取胜,又以剔划绘画著称。装饰品种可以分为10大类160多个品种,用“白如雪、黑如漆、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如锦、润如玉、凝如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不似官窑,胜似官窑--当阳峪窑"系列之一 


"不似官窑,胜似官窑--当阳峪窑"系列之一 

“当阳峪窑于200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6座窑炉和4座作坊。该窑产品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还有黑釉、褐绿釉、三彩及绞胎瓷器等,其釉色光润明亮,为磁州窑系诸窑之冠。”2004年9月27日,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育彬、杨肇清、曹桂岑、孙新民、张志清诸先生签名推荐当阳峪瓷窑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写在河南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呈报文本上的当阳峪瓷窑的“价值评定”之一。

当阳峪窑为“磁州窑系诸窑之冠”,何谓“磁州窑系”?

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第一部陶瓷通史——《中国陶瓷史》。该书邀集全国文博考古、陶瓷科学、工艺美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历时数年合作编写而成,代表着当时中国古代陶瓷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是一部划时代的陶瓷杰作。

《中国陶瓷史》首次提出了“磁州窑系”的研究分类概念。因为河北磁州窑发现早、窑址考古成果多,为便于归类研究,遂将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安徽诸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剔花、刻花等装饰瓷器的北方民间窑场归为“磁州窑系”。

学界普遍认为,“磁州窑系”的代表性瓷窑,有河北磁县的磁州窑,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禹州市的扒村窑、登封市的曲河窑、鹤壁市的鹤壁集窑、新密市的西关窑,山西介休市的介休窑,山东淄博市的淄博窑,安徽萧县的萧县窑,乃至江西吉安市的吉州窑等。

“窑系”涵盖生产相同或相似瓷器品种的若干窑场,它既包括同一地区内的不同窑场,也包括不在同一地区,但产品风格一致的窑场;也就是说,“窑系”不是按照地域来划分,而是按照产品特征来划分的,它所强调的,是若干窑场之间主流或大宗产品风格相若,乃至一致。

尽管河南古代窑口,诸如当阳峪窑、扒村窑等,是“磁州窑系”的中坚力量,但因发现较晚、未进行考古发掘或考古发掘极少,直到现在还立身在以河北磁州窑命名的“磁州窑系”的“阴影”下;尽管目前不少学者倾向于以“类型”取代“窑系”,乃至主张“取缔”“窑系”概念,但当阳峪窑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学界还是官方,仍以“磁州窑系”而目之——只是称它为“磁州窑系诸窑之冠”。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窑址类共计36处,其中在磁州、耀州、龙泉、景德镇、钧、定、建、越“八大窑系”中,“磁州窑系”最多,有5处,分别是河北磁州窑,河南当阳峪窑、扒村窑,山西介休窑(洪山窑),江西吉州窑——由此可窥“磁州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而在这36处窑址类“国保”中,河南最多,有7处,分别是禹州市禹县钧窑址(包括钧台钧窑遗址与神 钧窑址)、巩义市巩义瓷窑遗址(包括黄冶三彩窑址与巩义瓷窑窑址)、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鲁山县段店窑址、禹州市扒村窑址、修武县当阳峪窑址、汝州市张公巷窑址——由此可窥河南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36处窑址类“国保”中,河南7处,浙江6处,江西4处,福建4处,河北3处,安徽2处,山西2处,四川、湖南、陕西、内蒙古、湖北、广东、江苏、山东各1处)。

“磁州窑系”是北中国最为著名、最为重要的窑系。大宋南迁,“磁州窑系”陶工南迁江西吉州、景德镇等,影响了明清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反观汝、官、定、哥、钧“五大官窑”,倒没有决定中国陶瓷的未来走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当阳峪瓷窑遗址·价值评定》云:“当阳峪瓷窑遗址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

“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

“北宋被称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以定窑、汝窑、官窑为代表的名窑,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但是,修武窑在北宋窑中却是风格变化最多,做工特别精细的窑。一提起修武窑,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艺术美感及清新简明的风格,并且洋溢着近代的感觉。从不同的角度看,修武窑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但是,从古至今它却完全不为人知,真是不可思议。”这是日本著名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在其学术著作《北宋的修武窑》中的开篇之言。这里所说的修武窑,正是当阳峪窑。

由于窑址发现较晚,地点在焦作之北约2公里,产品与河北磁州窑相类,因此,关于当阳峪窑,国际社会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在欧洲,曰“焦作窑”;在美国,列入“磁州窑”;在日本,时而曰“磁州窑”,时而曰“修武窑”,并由此出现学界纷争,称为“修武窑事件”。只有在中国,曰“当阳峪窑”——盖因最早发现的窑址,也是最典型的窑址,在焦作市修武县西村镇当阳峪村。

关于此窑名称,国际社会纷如聚讼,盖因“在我国已知的唐宋窑址中,为外人首次发现的先例,恐怕是以河南省焦作市的当阳峪窑为绝无仅有”(叶 民:《考察河南窑址纪略 磁州窑型出类拔萃的榜样——当阳峪窑》)。

小山富士夫闻知该窑,时在1941年。当时当阳峪古瓷乃至瓷片,风行北京古玩界。但无论问谁,他们都会反问:“有这个窑吗?”

著名古陶瓷学家陈万里先生1951年来到焦作,调查当阳峪窑,其《调查平原、河北二省古代窑址报告》(《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1期)写道:

“当阳峪古代瓷窑,不见于任何以往的文献,即《修武县志》亦不提及过出产瓷器。最近10年来,欧美所出版的关于瓷器书报,往往提到当阳峪;而焦作福中公司的英国人,据说曾经专事搜集过当阳峪的碎片。北京厂肆中人,亦以当阳出品可以获大利,于是利之所在,就搜罗些碎片,装在锦匣,亦可得到高价。可是,我们没有一个研究瓷器的人会注意到当阳峪的。

“当阳峪在修武县(西北)45里的山里,由新乡乘道清铁路,车到焦作,往东经东焦作村、冈义村,转北进山口,上坡,计程12里,就到当阳峪了。村在山坡上,是一个小村落。20余年前挖掘古瓷,颇有发现。但是完整的较少,就是所谓窑底货。此处出品,极为复杂,实在是宋瓷中最优秀的民间瓷器。白釉的,有粗有细;细的,胎骨亦薄。白地黑釉,先划花纹,再行剥落的方法,此种作品,为当阳峪所独有的。绞釉一种,承袭了唐代的作风,此后就不再看到别处能够烧造的了。宋三彩亦不少。总之当阳峪的窑场,是很大的。山有窑神庙,(宋)崇宁四年的碑记还存在着。此次曾把去年所拓得的拓片做了一次校对的工作。此碑记,实在是一件最重要的文献。

“此间碎片小块的,散在田间;较大而花纹特别的,都为当地人所捡去。碎片而能卖钱,我于北方除当阳峪外,还未曾见过呢。”

而在《谈当阳峪窑》(《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4期)中,陈先生在文末如此“总结”当阳峪窑:“总之,当阳峪窑的作品,向来是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因之,如此一个重要窑场,是被忽略了。我以为,在黄河以北(当为‘黄河南北’之误)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足与当阳相媲美。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终逊当阳一筹。而一切文献所列举的磁州窑或是磁州型的瓷器,毫无疑问的,有一部分是属于当阳峪。也就是说,磁州窑的荣誉,应该有一部分归于当阳峪。”

因为河北磁州窑与当阳峪窑产品相类,学界基本上将当阳峪窑诸多产品列在磁州窑系名下;面对当阳峪窑精妙绝伦的酱紫色产品,学界则基本上将其归入河北定窑名下。因之,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当阳峪绞胎瓷复烧科技攻关小组组长、焦作市科技局副局长、副研究员杨峡对当阳峪窑的概括颇有“悲情”:“当阳峪窑辉煌了中国陶瓷,自己没有任何名分。”“1997年,有位焦作籍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名叫罗勇,他的毕业论文是《当阳峪窑研究》。文中谈及‘当阳峪窑的紫定达到或超过定窑’,结果惹得导师大发雷霆,死活不让他毕业。他人相继说情,罗勇才毕了业。”焦作市文物考古队前队长杨贵金研究员说,“2004年,当阳峪窑为申报‘国保’,首次进行了小面积考古发掘,所出酱紫釉瓷器标本,胎体细白轻薄,釉面发亮,耿宝昌、汪庆正、王莉英、李辉柄等古陶瓷大家以及来自英国、法国、日本的学者50多人,观看出土器物并在发掘现场考察后,都认为‘当阳峪窑的紫定达到或超过定窑’。”

“中国古陶瓷协会前会长,已故古陶瓷大家汪庆正先生考察当阳峪窑后曾说:过去我们认定的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紫定,现在看来大都是当阳峪窑的产品。”2009年8月9日,杨峡先生向记者转述了2004年汪庆正先生考察当阳峪窑后的“新发现”。

明代曹昭、项子京等关乎紫定色紫一如紫葡萄璀璨的概念,给历史以记载,也给当下以彷徨——时至今日,学界乃至当阳峪考古报告,仍将当阳峪窑酱紫色产品归入“定窑”,称其为“紫定类”产品。

定窑是名窑,紫定是名瓷——在名窑与名瓷面前,当阳峪窑难以“立身”;“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的当阳峪窑,何时“独立”于陶瓷之林?

两宋乃至金元,并没有紫定色瓷的记载;有记载的,只是定州“红瓷”与“红玉”瓷器。

谁发现了当阳峪“窑神碑”

1949年后,最早考察当阳峪窑的中国学者,是陈万里先生。

陈先生认定当阳峪“窑神碑”,“实在是一件最重要的文献”。

是陈先生发现了“窑神碑”吗?

“不少人说陈先生只来过当阳峪一次,这是不对的。当阳峪村的韩树人先生,生前曾对我提起陈先生在1951年前后曾两次到过当阳峪,他都陪同考察。”焦作市当阳峪窑研究专家陈北朝先生说,“不少人说‘窑神碑’是陈先生发现的,其实要说发现者,还是韩树人先生。”

韩先生因为成分高,被部队清退回家。他有文化,发现在寺河汇入瓮涧河的地方,也就是圆融寺东200多米、娘娘庙附近的一口古井上,躺着一通古碑。这通古碑,就是陈先生在《谈当阳峪窑》中所写的“窑神碑”:“我于1951年去过当阳峪,我首先要介绍的是当地一座破败不堪的窑神庙里,有一通崇宁四年(宋徽宗年号,公元1105年)的碑记。原石现在庙外壁间,已断裂为二,名称是‘怀州修武县当阳村土山德应侯百灵庙记’……”

从陈先生“此次曾把去年所拓得的拓片,做了一次校对的工作”看,韩先生所言真实不虚。

从1962年拍摄的“当阳峪村窑神庙及碑”老照片看,一栋三间古殿前,似立有两三通石碑。

两三通石碑中,当有“窑神碑”。但这个古殿,是不是陈先生所言的“破败不堪的窑神庙”,大可怀疑。

“‘窑神碑’是韩先生从300米外的古井上新移到这座古殿之前的。”陈北朝先生说。

如今,这座古殿已经被毁掉,“窑神碑”立在一间新起的不足8平方米的水泥小屋内。它的右下方,是“国保”单位当阳峪瓷窑标志性古窑遗址。

一条柏油马路,将“窑神碑”与当阳峪古窑遗址分开;马路中间,立着一尊毛泽东塑像;“窑神碑”、当阳峪古窑、毛泽东塑像的后面,是当阳峪村。

路旁“当阳峪村情介绍”写道:当阳峪村是闻名于世的宋代瓷窑遗址,1963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独树一帜的绞胎瓷蜚声海内外。2002年成立的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集研究、生产、收藏为一体,其研究开发的现代绞胎艺术瓷,极具观赏与收藏价值,再现了当阳峪古陶瓷辉煌。

位于村西的圆融寺,是禅宗六世祖神秀亲传弟子——稠禅师建造的。2002年以来,佛家弟子释果建大师引资开发修缮圆融寺,斥资数千万元修建藏经阁、法堂等,朝山拜佛者成千上万,香火鼎盛。

“禅宗六世祖神秀亲传弟子——稠禅师”——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

但是,民间敢于“整合”、善于“整合”。

将“窑神碑”与三间古殿“整合”在一起,大概与“禅宗六世祖神秀亲传弟子——稠禅师”相类。

这种“整合”,竟让陈先生深信不疑,以为“窑神碑”的所在就是“窑神庙”。

“‘窑神庙’究竟在哪儿,现在谁也说不清了。古井所在之地,后来开了砖瓦场,地形地貌,破坏殆尽。”陈北朝先生说。

古井所在之地,处在通向圆融寺、当阳峪“瓷谷”的山口。

窑神古庙,当不远古井,当在交通要冲,当与山口陆路水路为邻。

“传说中的当阳旗,就在这儿飘扬。”陈北朝先生说,“这儿曾发现过插旗的础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系诸窑之冠”当阳峪窑遗址。

宋代瓷器中的珍品 巧夺天工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当阳峪窑,指当阳峪窑及同处于太行山南麓、生产同类型制品的所有窑场,这些窑场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当阳峪、艾曲、东交口、洞弯、洼村、园融寺、西岭后、蔡坡、牛庄、恩村、定和、东于村、东焦作、西焦作、店后、李封、王封、东张庄、高窑河、石碑岩、窄门、寺后、李河、许河、狼坡、上白作、狮涧、龙寺、北业、周窑、东孔庄、高寨、山后、柏山、月山、白坡、南田院、北田院、南坡、碗窑河、汉高城等窑。

发现经过

当阳峪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现存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通,是当年建窑神庙时所立。

1897年,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铁采矿权,1903年修通了至焦作的道清铁路。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到当阳峪雇人开挖,得到了大批瓷器及碎片,司瓦洛此前是居住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英国大收藏家。后他又邀请瑞典工程师卡尔贝克到焦作当阳峪考察,又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发表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

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得到了这份报告,为当阳峪瓷器的精细而激动不已,发表了《北宋的修武窑》一文。从此,收购文物的商人不断地把当阳峪瓷片及完整器运到北京。

1951年及1962年,故宫博物院曾两次派陈万里等专家到当阳峪实地调查,并发表了《谈当阳峪窑》等两篇报告,指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以外,没有一处能与当阳峪相媲美。”

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窑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2004年5月22日,国内外50余位知名考古专家学者汇聚焦作当阳峪窑发掘现场,面对刚刚出土的精美瓷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李辉柄激动地说:“当阳峪瓷窑堪与汝窑、钧窑、定窑等著名瓷窑相提并论。”

烧造时间与工艺

当阳峪窑从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到北宋后期达到高峰,金代继续繁荣,元代中期始渐衰落,是宋金时期我国北方大规模的民间窑场和磁州窑类型窑系中成就最显著者。

1.造型

日常生活用品有碗、盘、盏、盆、钵、壶、注子、盒、唾盂、炉、熏炉、瓶、罐、枕、坛、缸、勺、灯、烛台、渣斗、纺轮、研磨器等。

陈设品有花瓶、花盆、鼓凳、人物俑、动物俑等。

文化娱乐及玩具类有笔筒、笔洗、砚、水盂、镇纸以及小动物、口哨、小塔、小壶、小瓶、铃铛、圆球、圆棒、象棋子、围棋子、色子、鱼缸、乌食罐等。

建筑构件有砖、瓦、板瓦、筒瓦、低温色釉力士、鸱吻以及脊饰上的摩羯、卷尾兽、妙音鸟等。

2.胎釉

当阳峪窑的胎质很复杂,有极坚硬的细胎,也有较粗松的砂胎;胎色也十分丰富,有白、灰白、黄白、灰黄中闪红色、赭灰、灰、香灰、黄褐、灰黑、砖红、棕灰等色胎。

当阳峪窑的釉彩有白、黑、酱紫、黄、青、绿、孔雀蓝、蓝、柿红、三彩、钧等。装饰技法有刻、剔、划、飞刀、凸线、模塑、模贴、模印、雕塑、镂空、填彩、绞胎、绞釉、釉下釉上彩绘等。

当阳峪窑素以绞胎绞釉取胜,又以剔划绘画著称。装饰品种可以分为10大类160多个品种,用“白如雪、黑如漆、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花如锦、润如玉、凝如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3.纹饰

当阳峪窑的纹饰复杂、考究,无论是胎体上的剔划或是绘画,均技法熟练,线条流畅,花纹简洁、挺拔。主题纹饰有牡丹纹、莲花水藻纹、鱼纹、鸟兽纹、文字装饰以及辅助性的几何纹等。尤其是白地绘黑花中的蝌蚪纹组合、散点纹组合、线段纹组合,更是当阳峪窑别具一格的地方品种。辅助纹饰中的方格方块形纹及其复杂的变化组合,回纹及卷草纹、波浪纹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当阳峪窑的独特风格。

主要品种

1.绞胎瓷

北宋时,当阳峪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巩县窑的绞胎传统,将绞胎制瓷工艺发展到了顶峰,完成了由陶到瓷的历史转变。高温烧造,胎质细密坚硬,釉色油润光亮,几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现代瓷的标准。而唐代绞胎与唐三彩一样,基本上都是陶质的。当阳峪窑绞胎瓷的烧造成功,为中国陶瓷增加了一个新品种。

绞胎瓷的制作方法是用黑、白等多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相互交替糅合、折叠、盘卷、切刮,经拉坯或模压成型,再粘贴、镶嵌、拼接而成。这样胚体上就出现两色或多色相间的美丽图案,再施以透明釉或黄、绿、棕、翠蓝、三彩釉入窑烧成(也有先高温素烧,施釉二次人窑烧成)。

绞胎工艺是当阳峪窑特殊之作,羽毛纹对称整齐有序,木理纹似木纹流畅,水波纹如行云流水,编织纹如草编、竹编般逼真,还有条带纹、石理纹、树叶纹、麦穗纹、蒂纹、涡纹等,开创了我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的效果,构成了绞胎瓷的特有韵律,巧夺天工。

笔者收藏的一件北宋绞胎平底盏,系1996年砖厂推土机推出。其瓷化程度很高,质地细腻,制作精细,器壁较薄,胎土为白褐两色绞成,纹理横竖交织,是北宋当阳峪窑的极品。

绞釉瓷几乎是与绞胎瓷同时出现的。所谓绞釉瓷,绞的并不是釉,也不是绞的化妆土,而是“绞花”,是各种彩料的综合运用。施彩方法不难想见,是运用各种特殊技巧,或借助外力,使胎体在不同角度倾斜的状态下,或在旋转运动中,使彩料形成绞花纹饰,具有流动韵律之美。常见品种有白釉黑绞花、翠蓝釉黑绞花、三彩黑绞花、绿釉黑绞花、棕黄釉绞花等。

2.红绿彩

当阳峪窑是最早烧造红绿彩瓷的窑场之一。耿宝昌先生指出:“当阳峪白釉红绿彩绘亦较突出,以人物塑像、盘碗为常,绘以荷莲、菊花、鱼藻,生动活泼,开拓了五彩瓷的历史先声。”当阳峪窑神庙碑有“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的描述。当阳峪与王封窑遗址不断有红绿彩瓷碎片出土。就在距王封窑北约2公里的老万庄金墓,曾出土1件红绿彩绘缠枝菊纹罐,应是王封窑所烧造。近几年来,焦作附近的获嘉县、博爱县、沁阳市、新乡市以及安徽省泗县等地出土的红绿彩等残瓷碎片,大部分都是当阳峪窑的制品。

红绿彩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以红、绿、黄等色料描绘纹饰,再经低温二次烘烤而成。当阳峪窑、王封窑是烧造红绿彩瓷最为集中的地方。王封窑还生产一种集刻剔花、釉下黑绘花、釉上红绿彩绘于一身的复合彩瓷。

3.剔划花瓷

剔划花瓷是当阳峪窑最为精美的品种之一。当阳峪窑的窑工从千里之外的耀州窑请回窑神百灵翁的同时,也将耀州窑的刻剔工艺学到了手,并将刻、剔、划技术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主要品种有:

(1)白地剔花:是在坯体上施白色化妆土,用工具划出花纹轮廓,再将轮廓之外的化妆土剔掉,露出胎地,施透明釉烧成。

(2)黑釉剔花填白:制作方法是在施白色化妆土的坯体上再施黑色料浆,刻画出花纹,剔除掉花纹内(或外)不需要部分,并在适当部位篦划出花蕊、叶脉,再在剔除及刻画部位填入白色料浆,最后施透明釉烧成,这是当阳峪窑的高级制品,现存故宫博物院的黑釉剔花填白牡丹纹梅瓶乃其经典之作。陈万里先生说:“器物的全身布满了缠枝牡丹纹,却不显得过于繁杂;花花叶叶互相缠绕,却不显得琐屑散漫。只看见许多欣欣向荣的花叶,迎风飞舞般地嵌插在一个挺秀的瓶身上,十分雅洁、高尚、健康而优美,黑白的对比处理得很适宜,黑的色泽如漆如墨,白的光彩如蜡如玉。至于釉色——即所谓质的温润晶莹之感,也可以通过图片体现出来,这是当阳峪窑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出民窑造瓷艺术的卓越成就。”

(3)三彩剔划花:宋三彩是当阳峪窑最为出色的品种之一,此类制品多是将刻、剔、划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到同一件器物上,精致华丽。其他还有绿釉剔划花、黄釉剔划花、酱釉剔划花等等。

当阳峪窑剔划花技法娴熟,纹饰繁复华丽,是宋金时期“剔花瓷器生产更为集中,装饰技法与风格发展得更为全面和充分的窑场”。

4.白地黑花瓷

釉下白地绘黑花瓷是当阳峪窑乃至整个磁州窑类型的特产,是在施有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以当地一种铁矿石为颜料,用毛笔绘出各种纹饰,再施透明釉烧成。纹饰呈黑或褐、铁锈花色等,亦有施黄釉、绿釉、孔雀蓝釉等品种的。纹饰有植物花卉、人物、动物、文字等。

5.酱、紫釉瓷

酱、紫釉瓷是当阳峪窑的大宗高质量制品,最能体现当阳峪窑烧造技艺的高超。当阳峪窑考古发掘出土的大批酱、紫釉瓷器,说明至少在北宋晚期该窑已能成功烧造此类器物,其制作精致规整,胎质坚硬,变形极小,釉色光亮纯净。如酱釉碗残件,制作精细,釉色光亮,用手抚摸光滑如婴儿肌肤,视之如绸缎般光滑滋润,毫不逊色于定窑制品。

6.宋三彩瓷

三彩以及绿釉、黄釉、孔雀蓝釉等低温色釉品种,胎质砖红色,多为陶质,但色彩艳丽,制作精细,是当阳峪窑较为珍贵的品种。纹饰有花卉、禽鸟、鱼鸭、人物等。东焦作窑更是三彩、绿釉陶瓷制品的专业窑场,出土器物甚多,工艺精良,纹饰洒脱,釉色浓翠,最为精美。

7.钧釉瓷

当阳峪窑从北宋后期开始烧造钧釉瓷,是我国最早生产此类乳浊釉瓷的地方之一。基本釉色是天蓝、天青色。多数有红、紫斑玫瑰,还有复杂多变的窑变色彩。

当阳峪窑品种繁多,其他还有细白瓷、黑釉窑变兔毫、油滴、青瓷等。

宋、金时期,当阳峪窑是一个产品种类繁多、风格千变万化、纹饰独具匠心的大规模窑场聚集区,在做工精细的同时,生产量大得惊人,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有实力的民间窑场,为中国陶瓷史谱写了灿烂的一章。

当阳峪窑残片: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


这是一枚宋代当阳峪窑瓷枕面残片,乳黄色的釉面上有褐彩“××思张良,曹操……”等字,笔画刚劲有力,金钩铁划,非一般匠人所写。

中国古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文化、历史、民俗等大量信息,这枚宋代当阳峪窑瓷枕残片,窃以为至今为止在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这两位历史名人。

宋朝之前对曹操的褒贬,基本上尊重历史事实,《三国志》作者陈寿给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价,至今得到广泛的认同。唐代人称曹操为曹公,评价极高,至南宋,偏安的局面,令统治者气虚胆怯,无力打量天下,统治者醉生梦死,整日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不休,上行下效,老百姓以喝酒、斗茶、斗鸡、听评书为乐。统治者视蜀汉为正统,视曹魏为篡逆。帝王们越是感觉到自己苟延残喘的状态,曹操越是他们的噩梦。到元代以异族统治汉族,又把汉人视为三等人。南宋遗民以及向有傲骨的汉族文人,在元代的铁血统治下,在南宋评书的基础上整合消化,诞生了元曲,在元代文人的心中统治者蒙古族就是“篡汉”。

朱元璋创立了大明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也有过激烈的斗争,诸多的考量。最后才把皇位传给“宽厚文治有余,勇武果敢不足”的皇长孙——建文帝。

朱元璋怕他百年之后,有人窥视皇长孙的皇位,搞篡逆。他晚年对功臣大开杀戒,禁锢封杀有造反内容的《水浒传》,表彰宣传以忠、孝、节、义为道德价值的《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并在明初迅速推广流行开来,因为曹操和刘备是负正两极,一个唱白脸,奸诈无比的曹操替代了真实的曹操,并被老百姓认可接受。

其实张良、曹操两人都是兴汉之人,张良与韩信辅助刘邦,使汉朝有四百年的基业,曹操在东汉时平定统一中国的北方,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也许是“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将”,素以诗词文字形式装饰陶瓷器的宋代当阳峪窑在北方金兵屡屡南侵状况下,制瓷艺人以瓷枕为媒体,以文字言志。渴求天降张良、曹操这样的人物来抵御金兵,统一北方。

在当阳峪瓷枕上写金兵南侵之诗句的美国李清华旧藏——绿釉腰圆型诗文枕上文字有“时难年荒事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廖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一夜乡心五处同。”

“时游颍水闻金兵南退,观道路旁骨肉满地,不觉泪下,为路堵塞,未便前往,仍返原郡,作诗一首,时在绍兴纪元春二月朔日也。”

“黄山樵子并题。”

可以想象:“思张良、曹操”铭文瓷枕片极有可能是宋代当阳峪窑制瓷艺人在战乱的处境中,企盼和平的心境下创作的。

河南当阳峪窑新出土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


千余件精美绝伦的宋代瓷器最近在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窑址内出土。其中白釉剔花枕、绞胎碗、钵、酱釉碗、盘、白地黑花盆等一批瓷器,保存完整、制作精良,堪称宋代瓷器中的精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种类丰富的瓷器标本的大量出土,以及发掘清理出的5孔窑洞式作坊和7座窑炉等重要遗迹,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当阳峪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这里应该是宋代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民间制瓷生产场地,规模宏大,其产品工艺精湛,种类齐全。据介绍,从当阳峪瓷窑遗址中出土的这批器物和标本,就质地来说,有极坚硬的灰胎,也有较为松粗的砂胎和缸瓦胎,还有极细洁的白胎。就釉色说,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另外还有黑釉、褐釉、三彩釉、绿釉、绞胎等。在装饰工艺方面,有剔花、刻花、划花等。它们分别出土于70余个灰坑中,其中一个编号为H5的袋状窖穴,口径1.06米、底径3.86米、深5米,出土器物除了大批的白釉瓷器外,还有不少的酱釉碗、钵、盘,并有部分细白瓷器出土。(完)

浅说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

去年6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翡翠钻饰”专场以逾一个亿的成交额圆满收场。在352个把耀眼夺目的“宝物”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八仙过海图盘口瓶脱颖而出,遭到藏家们的“穷追猛打”,经过30多轮激烈角逐,最终以5280万元成交。不但高出估价13倍有余,而且占全场成交总额的一半以上,创造了中国内地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件艳压群芳的瓷器不是青花,不是斗彩,而是有着近300年历史的粉彩瓷器。

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清乾隆)

后来居上

17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怀揣各种新奇的洋玩意纷纷来华,“西洋画珐琅”工艺由此传入我国。这给294年前一位专为中国皇帝烧制瓷器的官窑匠师带来了灵感,他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和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工艺施画于瓷胎上,创烧出了“粉彩”这一釉上彩瓷新品种,为中国瓷器家族平添了重要的一员,这一年正值康熙五十二年。

釉上彩是相对于釉下彩而言的。所谓釉下彩是指瓷器成型后直接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在上面罩一层透明釉,放入窑内烧制,因为彩绘在透明釉下,故名,如青花瓷器。而釉上彩正相反,它是在釉上施彩,或者山水,或者花鸟,或者人物,然后再入窑烧制。

虽然“粉彩”较其他彩瓷出现较晚,但它一亮相便以笔意隽逸、色彩粉润、格调高雅取代了五彩和其他彩瓷的地位,成为清代彩瓷中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品种,即便是仅三年一朝的清末宣统时期,粉彩瓷器精品仍有涌现。

“粉彩”为康熙晚期初创,因而工艺不成熟,流传下来的实物极其稀少,且绘画内容比较简单,留白较多,给人的感觉疏朗典雅,完全不像后来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宛若浓妆艳抹的贵妇。

粉彩瓷器的黄金时代是雍正和乾隆时期,无论是造型、胎釉,还是彩绘图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这与皇帝本人对粉彩瓷器的喜爱密不可分,他们不惜工本,不吝精力,亲自参与到粉彩瓷器的艺术创作中,草以图稿、亲临督导。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常对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有亲自批示,制作前的画样经他审查后才能烧制,而款识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他的御批。对于监工不力的督陶官,他还会让其为一些烧制不合要求的粉彩瓷器“买单”,这在清宫档案中有所记载。

粉彩之美

粉彩瓷器自创烧以来一直兴盛不衰,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不论官窑还是民窑均有大量作品涌现,这与其特殊的艺术价值及所营造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之美是分不开的。

在“粉彩”没有被发明前,我国瓷器都是单线平涂,所作图案缺乏立体感。但自从那种被称作“玻璃白”的有乳浊作用的白色粉料加入之后,中国彩瓷的画貌焕然一新了。

其做法是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然后再施彩,或者直接用“玻璃白”与其他彩料混合,这能使各种色彩“粉化”,一个颜色可以分出多个色阶,红的可变成粉红,绿的可变成淡绿,黄的可变成浅黄,任何颜色在辅以不同量的“玻璃白”后都可获得一系列深浅浓淡的色调。正因为如此,粉彩瓷器才能以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施彩,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粉彩都可将其完美地表现出来。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层次极强,纹饰清晰,明暗深浅有序。

这是粉彩瓷器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也是“五彩”和“斗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拿“斗彩”来说,它的红就是纯粹的红,没有粉红或其他过渡色,显得十分单一,而粉彩则可深可浅,可明可暗,完全是自然界的真实体现,比如粉彩瓷器上的蝴蝶,不仅翅膀上的色彩和细微光泽变化清晰可见,更营造出齐白石所绘昆虫的水墨之美。

雍正粉彩

纹饰

粉彩花蝶纹瓶(清雍正)

以花卉草虫蝴蝶为多,其次是人物故事、动物、山水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呈色淡雅清丽。

由于御窑厂所在地珠山遍种娇艳的虞美人花,故而促进了立人纹饰的流行。

人物画上,常以刀马人物、西厢记故事为题材,背景多衬以中国古典家具几案、棋桌、绣墩等。

山水画则常以当时流行的“四王”的绘画风格为主。

粉彩雉鸡牡丹纹盘(清雍正)

器型

多为生活用品及陈设品,造型极为丰富,尤以绘画精致的盘、碗、瓶多见。

器物无论大小,形体线条变化委婉,造型秀丽,比例协调,仿佛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则瘦的美少女,一改康熙瓷器浑厚之风。

民窑粉彩瓷器器型主要有碗、盘、瓶、笔筒、香炉、塑像等。

粉彩牡丹纹盘口瓶(清雍正)

乾隆粉彩

器型

除瓶、罐、盘、碗等传统器型外,又创新转心瓶、转颈瓶、灯笼瓶等。

此外,鹿头尊也是乾隆时期常见的品种,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

民窑粉彩传世数量较多,常见器型除瓶、罐、盘、碗、杯、碟外,文房用具及仿生瓷也有许多。

粉彩勾莲纹天球瓶(清乾隆)

纹饰

乾隆粉彩纹饰精致繁缛,显得过于浮华。大量采用缠枝宝相花或洋花作为主题纹饰,加饰夔龙、夔凤、蝙蝠或缨络、八吉祥等,组成各种祥瑞吉庆、美意延年内容的图案。

此外,还有西洋人物、百鹿、婴戏、仕女、缠枝花、高士图、海屋添筹、进宝图喜庆祥和的纹饰。

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清乾隆)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清乾隆)

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清乾隆)

木纹釉粉彩牡丹纹书式墨床(清乾隆)

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清乾隆)

嘉庆道光粉彩

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嘉庆)

粉彩“御窑厂图”双耳大瓶(清道光)

器型

嘉庆时期粉彩瓷器造型基本沿袭前朝,富丽堂皇,繁花似锦。新器型有粉彩帽筒,鼻烟壶、盖碗等。但是,造型不及乾隆时期秀美,比例失调,色阶不明显。

道光时期粉彩瓷器瓶类等陈设器普遍造型粗笨,但小件器物制作十分雅致,尤以粉彩蟋蟀罐和鼻烟壶最为出色。

纹饰

嘉庆时期粉彩瓷器纹饰官窑仍以龙凤纹为主,花卉、瓜果入题也很多。民窑纹饰则出现了以“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以风景,并附有墨彩题诗的瓷板画。

道光粉彩瓷器的纹饰出现了过去少见的斗鸡戏狗、鸽子、鹦鹉、蝈蝈、蟋蟀等图案,民窑中则流行一种称之为“百子龙灯”的戏婴图案

元青花常规鉴定浅说


近几年来古瓷收藏界的元青花热持续升温,国内市场上和收藏家手中的“元青花”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地出现,真假争论搅得许多古瓷爱好者一头雾水。随着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声槌响,价值约2.67亿人民币(按当地当日汇率牌价折算)的“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大罐被美国华尔街企业家夺得,宣告了所谓“中国民间收藏的元青花数量超过国外博物馆馆藏之和”这种臆想理论的可笑,也宣告了国内外某些拥有几十、几百件的“元青花大收藏家”金钱梦的破灭。物以稀为贵,国际行情所反映出的元青花的稀有与国内民间“惊人藏量”的巨大反差,实在发人深省。

当前,更有同广大热衷于元青花瓷收藏的朋友们讨论怎样鉴别真伪元青花的必要,以便于大家冷静下来,避免重蹈2000年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在香港以4400万港币拍卖后,内地大量出现其仿品并被许多人当宝贝收藏的覆辙。这样讲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大罐的现代仿品已经在景德镇由专家制作成功,并打上仿制款识公开销售。但也一定会有人制作一些不打仿制款识的赝品蒙人。

首先说明,青花瓷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土和青料烧造。现在古瓷界讲的元青花和对元青花的鉴定,一般都专指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而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的普通瓷,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是指前者。

文物鉴定属标型学范畴,即它要借助已知的、经过科学考证是准确无误的典型标本,来对被鉴别器物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被鉴物的时代、性质与特征,瓷器鉴定也是这样。

古瓷器的传统鉴定,通常是以目测器物的造型、胎、釉、彩料、纹饰、款识以及工艺特征等为基本手段,并通过用手摸、掂分量、听声音等一些辅助方式,来辨别瓷器的真伪和烧造窑口、生产年代及艺术价值。这种鉴定方式简称“眼学”或“目鉴”。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民间古瓷收藏的迅速升温,在市场效应的推动和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仿古瓷已越做越“地道”。尤其是经过20多年制赝与辨伪的“魔道之争”,一些仿古瓷利用“现代科技+仿古工艺”的复合手段,在外观上已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向古瓷传统鉴定理论和鉴定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

现代元青花仿品能不能达到乱真程度?这需要作辩证的分析。古代瓷器是在当时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而成的产品。现代仿古瓷没有条件从胎土原料、釉料配方、彩料加工、烧制工艺等所有方面完全再现600多年前的元代中晚期状况。特别是器形制作的美学理念和实用要求、纹饰布局和绘画风格的时代欣赏标准等受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环境强烈制约因素的影响,在现代是无法重复的。所以说元青花的仿品与真品在所有特征上都毫无差别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现代人通过高水平文化素养加上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出的优秀仿品在单个特征甚至相当多的特征上使“目鉴”一时难辨真假,倒是极有可能的事。不然的话,怎么能让一些有名的专家也对赝品交口称真,在鉴定证书上签上大名呢(因利益趋使而指鹿为马者除外)?所以,走眼的关键还是鉴定者的水平不到位。退一步讲,用现代仪器单单检测对比真伪两者的胎质成分,现代仿品也会原形毕露的。因为,用以制作元青花的麻仓官土(优质高岭土)早在明代中后期就已枯竭,而现代仿古瓷作坊已无可能再配制出同元代化学成分完全相同的坯料。

下面就古瓷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青料、纹饰、工艺以及铭文等方面的鉴识,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器形。过去古瓷鉴定家面对一件鉴定对象时,首先看它的造型对不对。冯先铭先生说过∶造型与纹饰“是鉴定瓷器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两方面,鉴定的可靠系数即可达85%”。

现代仿古瓷高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精密测试和反复试验,已能完全掌握各种配方的胎泥的烧制收缩率,从而使高仿品在造型上几乎可以达到难辨真假的程度,所以,单凭观察和对比器形已不能完全保证鉴定无误了。我们一定要记住,古瓷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要采取排除法从组成器物的所有要素上逐一鉴别。如果一件被称之为“元青花”的器物在造型上同元青花真品看不出差别,我们只能认为在造型上排除了一个疑点而已,还要再从其他方面鉴别真伪。造型上对的可能是真器,也可能是赝品,但造型不对的一定是假货!这是我们要提醒酷爱元青花的藏友们的第一个观念。

二、胎质、胎色。景德镇窑宋代和元早期皆用单一的瓷石来制坯泥,称为一元配方。这类坯泥属高硅低铝性质,烧成温度通常在1200℃以下,窑温稍高即易造成器物变形。元代中期,发展成瓷石加高铝含量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耐火度可达1300℃以上,在保证器物不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胎质的瓷化程度和釉质的玻璃化程度都得到提高。

元青花的瓷质由于二元配方的运用虽然得到了优化,但仍受到当时原料加工水平的限制,胎质、胎色表现出以下的特征:一是白而不细,制瓷原料优良但用水椎加工,手段比较落后;二是粗而不松,胎土颗粒较粗但烧结紧密;三是腻润不干,胎泥经过陈腐工序,不但提高了可塑性,而且烧成后胎质滋润;四是胎内多有微小洞隙。

现代仿元青花器已无法获取与元代麻仓土成分相同的高岭土,多用工业化机械加工的胎泥制坯。这种胎泥由于用球磨机碎料,真空练泥,没有陈腐过程,因此烧成后的仿品胎质过于细密,胎内没有空隙,胎体比重大,手感沉重,露胎面细白无砂隙。近几年来为了在制泥工艺上仿古,景德镇周围许多瓷石、瓷土产地的江边河畔又出现了一些用水轮作动力的水椎制泥作坊,专门向仿古瓷作坊供应泥料。据一位行家里手介绍,这类泥料比机制泥料“有性,好用得多”。但无论如何,用这种缺少较长时间陈腐工序的泥料烧制出来的仿元青花瓷在露胎处仍显干涩,没有元青花真器露胎处那种粗而不干、润腻不涩的质感。当然,这种感觉不是看了文字就能立马掌握的,要多摩挲元青花标本,才能找到感觉。

仿制品在胎色的外观上或许可以接近真品,但永远不会与真品的质地一致。这是我们要提醒藏友们的第二个观念。

三、釉质、釉色。元青花所罩的透明面釉是承袭宋代景德镇影青釉而加改进的高温石灰碱釉。由于含铁量较高,釉色白中泛青,釉面不如明代永宣青花那样肥润,积釉处呈湖蓝色。

浅说广彩瓷器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以其“绚彩华丽,金碧辉煌”而闻称于世,深受欧美等国喜爱和欣赏。三百多年来,五彩一直是我国外销陶瓷的主要商品之一,堪称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枝瑰丽花朵。

“广彩”始于清代康熙晚期,在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各种彩瓷艺术的影响下脱颖而出,盛于乾隆、嘉庆,流传至今。“广彩”瓷艺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广东作为对外贸易港口所具有的条件,广彩远销西欧,得到各国皇家、贵族等上层人士的赏识,成为必备的装饰与日常用瓷。产品常见于西欧皇家宫殿与博物馆,造型、纹饰多以西方所需的定式制作,具有浓重的西方文化艺术色彩。但装饰内容极富华夏特色,喜饰花卉锦簇、山水、写实庭院景色,乃至清装人物等。现按时代、纹饰特征、制作程序、与粉彩等的区别对广彩加以介绍。

广东省博物馆历来十分重视对“广彩”的征集和研究,迄今已收藏自雍正以来各时期“广彩”瓷器百余件套,是国内“广彩”瓷收藏最多的博物馆。

1.外销促成的创烧阶段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外国商船随之增多,外国人重华瓷,在广州汀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是广彩初创阶段。师傅、颜料、素瓷都来自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广彩的特色不太明显,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即使见到了也不以为是广彩。雍正广彩山水人物纹盘为该时期精品之—。

2.特色初具的形成阶段

约在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得到社会上的承认,“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已有记载,采用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使广彩瓷像换新装一样,多姿多彩。在画面上除参考传统绘画外彩,仿造西洋画法或按来样加工已逐渐成为广彩特有的制作风格。如:乾隆广彩花卉六棱扁瓶为该时期精美作品之一。

3.绚彩华丽的成熟阶段

清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达到了成熟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工艺,亦吸收欧美的艺术精华,形成了自己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构图丰满、繁而不乱。颜料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花式设计从零碎、分散、独立的纹样组合,逐渐完整起来,如“织金人物羽毛”、“散花花雀”等构图的批量或整套生产。同治广彩锦地开光人物花瓣口瓶为该时期典型器物之一。

4.文人画家广彩

清末至民国初年,广彩瓷器由于知识界和画家的参与,使之创新并出现一批新彩绘组织,如广东博物商会、羊城、芳村、化观瓷画室等铭款。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知名画家高剑父、陈树人等创办的广东博物商会,在广州河南宝岗附近的宝贤大街的一间旧式大屋内,开设了绘画和彩瓷艺术室,后又合股建立了“广东博物商会”,他们一面从事彩瓷的研究和生产,一面从事革命活动。如,高奇峰、潘冷残、陈树人合画的“冷月栖篁”盘,据说是,“奇峰画雀,冷残画竹,而陈树人补冰轮”,是件十分难得的辛亥革命时期的纪念物。

广彩工人在20世纪初,还曾在石湾陶器上进行了加彩的尝试,如清末石湾陶胎广彩人物花蝶纹六角花盆,为该时期广彩在石湾陶器上画彩的典型作品。

5.色彩斑斓的现代阶段

解放后,从港、澳同穗参加祖国建设的—批广彩技术人员和内地的技术人员共六十余人组织起来,成立广彩加工厂,后又改为“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产品全部外销。改革开放前期,广彩厂步入欣欣向荣的大好时期,1985年广州彩瓷厂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广州织金彩瓷三百年名瓷展”,展出广彩历代精品。新时期的广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多重性装饰,色上色、色上描金、堆彩、堆金、多种色地描花等都是创新的新技法。20世纪90年代新彩瓷工艺得到广泛使用,国营、集体、私营、合资、外资等各种体制的广彩厂建立,彩瓷事业空前繁荣,市场既外销也内销。现代许恩福、张兆棠创作的广彩织金彩绘元宵图瓶,可谓现代较精致的代表作品之一。

6.广彩与五彩、粉彩瓷器的区别

五彩、粉彩和广彩的名称不同,颜料也有区别,文献记载也多不同,现摘录数则于下:《陶雅》云“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曰硬彩,雍窑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羼以他质之淡汁。”《饮流斋说瓷》曰:“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色彩甚浓,釉箔其上,微凸起也。软彩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逸。”以上两例,不难看出,康熙五彩的红绿彩色甚浓厚,故曰硬彩,雍正粉彩是有粉匀之,浅淡而美观,曰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中国的瓷器》一书把五彩和粉彩的区别说得较为清楚。文曰:“古彩与粉彩,都统称五彩。古彩为我国的传统装饰,在技法上是单线平涂,呈色方面则浓艳而不刺目使用颜料也是就地取材。

陶瓷文化:浅说一一瓷器品种


不同的工艺生产出不同的瓷器品种。其实所谓工艺不同,可以具体到,胎釉不同,造型不同,釉色不同,工艺不同,烧结温度不同。

举个例子:

釉料不同:有透明釉、乳浊釉、半乳浊釉、亮釉、白亮釉、无光釉、结晶釉、裂纹釉等等。

亮釉

《无光釉》

《结晶釉》

《裂纹釉》

釉色不同:釉料组成不同而烧制出白釉、黄釉、蓝釉、孔雀蓝釉、酱釉、紫金釉、铁红釉、铜红釉、铁青釉等等。

白釉《明永乐甜白釉高足碗》

黄釉《康熙黄釉暗刻莲纹碗》

蓝釉《元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烧成温度不同:低温釉(1200℃)。

烧成方式区分:快速烧成釉、传统釉、一次烧成釉(坯与釉同时一次烧成)、二次烧成釉(坯先素烧,二次施釉后再一起烧成)。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浅说当阳峪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浅说当阳峪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石湾窑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