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超晶石瓷砖 > 导航 >

莉莉与艾德蒙萨夫拉珍藏估价超3.1亿港元

莉莉与艾德蒙萨夫拉珍藏估价超3.1亿港元

超晶石瓷砖 瓷砖拉槽 高德瓷砖

2021-05-17

超晶石瓷砖。

纽约苏富比将推出“莉莉与艾德蒙·萨夫拉珍藏”拍卖会,图为艾德蒙夫妇的私人珍藏。(苏富比供图)

“莉莉与艾德蒙·萨夫拉珍藏”拍卖会将于10月在纽约苏富比举行,图为即将上拍的俄罗斯工艺品。(苏富比供图)

“每次当我拜访萨夫拉太太在世界各地的大宅时,我总是为这些华丽家具的细节和配搭而着迷,从象牙、典籍到室内画等各个类别均独特而奢华,在整个庞大珍藏中自成一派。这些珍藏质量出众,既时髦又具学院气派,混然天成,实属难能可贵。”这是苏富比欧洲家具部门主席MarioTavella对艾德蒙夫妇藏品的评价。2005年,“莉莉与艾德蒙·萨夫拉珍藏”拍卖会在纽约苏富比举行,两天内共成交3.8亿港元,多件不同类别的艺术品打破世界纪录,这也是时至今日纽约苏富比装饰艺术拍卖的最高总成交额。

6年后,纽约苏富比将再次举行“莉莉与艾德蒙·萨夫拉珍藏”拍卖会,为期4天的拍卖将于10月18日至21日举行,共推出6场拍卖。从华丽的欧洲家具到俄罗斯工艺品、古装典籍及十九世纪室内画作,均为同类艺术品中的顶峰作品。拍卖总估价超过3.1亿港元。

艾德蒙·萨夫拉出生于贝鲁特奥图曼帝国年代的银行界家庭,16岁已代表家族到米兰工作。在艾德蒙的建议下,萨夫拉家族迁居巴西,创办了萨夫拉银行。艾德蒙·萨夫拉曾是美国利宝银行及其集团创办人及荣誉主席,也是其欧洲私人银行子公司萨夫拉控股的主席。1999年,萨夫拉先生出售利宝银行集团及萨夫拉控股予伦敦汇丰银行。1999年12月3日于摩纳哥家中一场纵火事故中不幸逝世。

艾德蒙与太太热衷收藏,曾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1912年手稿捐赠给以色列博物馆,罗浮宫的“艾德蒙与莉莉·萨夫拉室”则是对捐赠艺术品的这对收藏家伉俪的致敬。萨夫拉太太说:“搜罗精致工艺品,建立完美珍藏是我与丈夫艾德蒙终生追求的目标之一,自从丈夫去世后,我更专注于艾德蒙·萨夫拉慈善基金会的工作。现在,我觉得是时候让其他人有机会分享这批珍藏,希望这些曾经启发我的工艺品,于未来的收藏家有同样的启发。”

据悉,此次“莉莉与艾德蒙·萨夫拉珍藏”拍卖会将分为6场,“瑰丽欧洲家具及工艺品”以一组十八世纪法国亮漆家具为焦点,可以说是继1882年拍卖哈密尔顿公爵十二位于苏格兰哈密尔顿皇宫的藏品以来最重要的珍藏;“重要俄罗斯工艺品”收罗了市场上难得一见、最具规模的私人珍藏,包括100件一流的俄罗斯瓷器、银器、珐琅器及其他器物;“精致银器”推出来自十八世纪中至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和法国出品;“经典的科士威装帧”专场中,近180部“科士威装帧”古籍,为90年来最精致、庞大的拍卖系列;“室内景致:十九世纪精致水彩画”中,超过100幅室内画作,描绘出皇族宫廷的奢华,凸显艺术赞助人丰富的遗产;“欧洲家具及精致装饰工艺”则以一组十八世纪梅森雀鸟图瓷器以及巧夺天工的象牙雕为主。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罗玉其与他珍藏的“毛瓷”


罗玉其在挂满藏品的家中鉴赏精美“毛瓷”。

在前不久举办的深圳文博会湖南主展馆有位面色红润、怀抱“宝贝”的老先生很引人注目,他是来自长沙的收藏家罗玉其,人称“毛瓷罗”。他带到深圳的宝贝,是他珍藏了30多年的毛主席用瓷。

“白如雪,润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回到长沙市天心古玩城的罗玉其向记者描述“毛瓷”的特色。“毛瓷”,特指1974年湖南醴陵和1975年江西景德镇专为毛主席研制设计的一批瓷器,均用如今已近枯竭的特种泥土烧制而成,汇集了当时能工巧匠高超的工艺,可谓瓷中极品。据悉,毛主席用瓷共生产了1555件,除379件保存在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外,目前流散在民间的凤毛麟角。正巧一位市民捧着家中收藏的杯碟前来讨教,罗玉其拿出自己的藏品对比,在灯光下,他手中的瓷碗通体透亮,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一毫米。记者小心翼翼地接过感受了一下,碗身轻若无物,不像是盛饭的瓷碗,倒像是稀世的宝玉,这便是以超轻超薄著称的“梅花”系列瓷碗。“一只碗仅有124克,里外都有花,轻巧耐用,毛主席第一次拿到这只碗时就很高兴,连声称好。”罗玉其开心地说,他从1979年开始收藏醴陵制造的毛主席生活用瓷,30多年间共收藏268件,在收藏界享有“毛瓷罗”的美誉。

在罗玉其的收藏中,既有难得一见的20厘米梅竹大碗,又有朴素、端庄的青花瓷食品缸,藏品绝大部分为生活用瓷。罗玉其介绍,其实“毛瓷”也并不是每件都是精心定制、巧匠打造而成,毛主席常年所用的很多瓷器款式普通,百姓家中也都在使用,像朴素的青花瓷食品缸就是一件很亲民的生活用瓷,毛主席生前用它来盛放家乡人民赠送的橘饼,这恰恰反映了一代伟人简朴的生活习惯。

在深圳文博会上,许多藏家求之心切,追着他要购买,因此宝贝只展出了一天罗玉其便赶紧将其收起,“收藏要看缘分,好东西卖一个少一个,我收藏‘毛瓷’只进不出。”罗玉其说。作为曾经的房地产商、香港罗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如今身家过亿的他放着海边别墅不住,豪车不开,住在长沙市太平街做一个快乐的“罗嗲”。“我是湖南人,只有守在湖南才收得到这么珍贵的‘毛瓷’。”豪爽、诚信、爱管闲事,痴迷收藏的罗玉其是整条街都知道的“名人”。现在他正着手规划一个占地10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专门陈列自己的收藏品。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罗玉其还有一个梦想是能开个毛主席遗物博物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培育下一代的爱国热情,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我们制瓷工艺的精湛技术,从这小小杯碗中看到湖湘文化独有的深厚底蕴和岁月沉淀。

大维德与他收藏的中国文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物收藏史上,大维德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

他收藏的1400多件中国瓷器,绝大多数为历代官窑中的精品和带重要款识的资料性标准器,其中包括仅次于台北故宫的汝窑收藏和海外最好的珐琅彩瓷器收藏以及被陶瓷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元青花标准器——大维德瓶;还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唐韩幹《照夜白图》,以及2008年12月在佳士得拍卖行创出世界漆器拍卖纪录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也都出自于他的收藏。

他1935年发起和组织的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招揽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240个租借单位及个人的3080件中国文物参展,第一次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不仅使北京故宫藏品第一次走出国门,而且聚集了大部分当时散落在海外的中国文物精品,成为中国文物展览史上的绝唱。

他是西方最早研究汝窑的学者,也是西方公认的研究中国官窑瓷器的权威。他将明初曹昭《格古要论》3卷和王佐《新增格古要论》13卷全部翻译成英文,取名为《中国鉴赏学:格古要论》,成为西方学者和收藏家广泛应用的工具。

他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设立英国乃至西方第一个中国艺术大学学位课程,并将其收藏的全部瓷器与中国艺术相关的中外书籍,包括很多古籍珍品捐给亚非学院,成立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使之成为西方研究中国陶瓷的重镇。

大维德不仅是二十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海外公认的最具宫廷欣赏品位和学术眼光的收藏家和鉴定家,他收藏的中国文物特别是中国陶瓷质量之精、品位之高、学术价值之大,是西方其他收藏家所无法比拟的。

大维德收藏中的“皇家情结”

1、大维德与故宫

大维德的父亲萨森·大维德爵士是著名的银行家、印度银行的创始者。1913年大维德移居伦敦,赴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学位,同时也开始了他的中国文物收藏生涯。从1914年起大维德开始频繁地从伦敦两家主要经营中国文物的公司约翰·史帕斯和布鲁特父子处购买中国瓷器。1918年他从史帕斯处买到一件刻有乾隆皇帝御题诗的定窑碗,为了弄清楚这段铭文,他曾写信向博物馆咨询。为了读懂瓷器上的款识,他开始自学中文。凭着超常天赋和毅力,到1924年他已具有了一定的中文阅读水平。此时,在伦敦他已小有名气,1923年霍蒲孙编撰的《中国陶瓷艺术》中就曾提到他的收藏,但与同时期英国一流中国陶瓷收藏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随着收藏的深入,大维德越来越沉迷于中国古代艺术,他决定亲自去中国!

据大维德夫人回忆,大维德首次到北京是1924年,“那时紫禁城里的皇家珍宝正被打包在箱子里杂乱无章地放置着,没有人想到去展览。大维德成功地说服了故宫官员,挑选合适的宫殿陈设出一些珍宝,向一直期盼能看到先人遗产的市民们开放。一个合适的宫殿被选出,但需要彻底维修。大维德又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这个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出版了展览图录,观众远远超出了预期……”此后的1927、1930、1931、1932、1935年大维德又多次往返于中英之间,参与了故宫各个宫殿里文物登录以及展览和图录的策划工作。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记载:1929年7月24日,大维德爵士捐款5073.05元,用于修缮景阳宫后院御书房及购置宋、元、明瓷器陈列馆的陈列柜;1929年8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聘请大维德为顾问。位于景阳宫御书房的宋、元、明陶瓷陈列馆从展品遴选、展览设计甚至到说明标签的撰写都基本上是在大维德的指导下进行的;1935年春,大维德发起和策划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展览会,并作为理事会总干事来中国遴选展品,共选出艺术珍品1022件参展,其中有735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宫廷文物精品。

由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从1924年到1935年间,大维德频繁地奔波于中英间,他亲自参与了故宫博物院早期的文物登录和展览工作,与大量清宫旧藏的文物有着零距离接触。正是由于他在故宫的这些特殊经历,使得他以后的收藏展现出迥异于同时代其他英国收藏家的“皇家品位”。

1927年,盐业银行准备出售溥仪1924年抵押在那里的清室珍宝。故宫博物院为此专门于1927年4月25日发函请国务院及内务部禁止盐业银行变卖、处理清室抵押物品。大维德看到这批清宫旧藏的文物精品后,几番周折,到第二年大维德才与盐业银行达成一致,购买了其中40多件清宫旧藏的精品。在这40多件器物中,大部分为宋代名窑瓷器,其中官窑、哥窑瓷器居多,近20件,很多上面有乾隆御题诗。宋代其他名窑瓷器也为数不少,此外还有少量明、清官窑精品。除瓷器外,这批清宫旧藏还包括了一些漆器精品,如乾隆御题明宣德款红底黑漆八仙盖罐、乾隆御题明嘉靖款剔红碗等。

这批清宫藏品的获得,对大维德的收藏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郭葆昌辑《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录》,清宫旧藏中有乾隆御题的瓷器大约有199件。在大维德收藏中,有乾隆御题的瓷器20件左右,大部分御题藏品出自这批盐业银行出售的清宫旧藏。这批藏品,构成了大维德收藏中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正是由于这批精品的获得。在英国中国文物收藏界引起了轰动,1930年,也就是这批藏品通过日本、美国辗转运回伦敦的第二年,大维德才终于获得英国同行们的认同,获准成为代表着当时西方中国陶瓷收藏和研究最高水平的东方陶瓷协会会员,进入了英国中国文物收藏的核心群体。此后他开始了对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鉴赏理论的系统研究。他的收藏自此也不再局限于瓷器,他开始以乾隆的趣味来搭建他的收藏。

2、大维德收藏中的“皇家品位”

在与故宫亲密接触的同时,大维德也广泛地与北京、上海等地古玩商、收藏家及相关人士结交,从他们那里购买了大量与清宫收藏类似的藏品。在大维德收藏中,就有来自民初北京著名陶瓷收藏家沈吉甫旧藏的宋钧窑盘、宋钧窑莲瓣碗、宋定窑刻花梅瓶、宋定窑刻花洗以及来自端方旧藏的宋龙泉窑琮式瓶等珍贵文物,宋龙泉窑琮式瓶全世界现仅存两件。大维德与上海著名古玩收藏家仇炎之也私交甚密,他收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就来自仇炎之的旧藏。据记载,大维德还曾在仇炎之的引领下一次就从上海张仲英经营明清官窑瓷器的“聚珍斋”里买走3万银圆的货物。同时,大维德也与其他一些在中国和海外有实力的外国古玩商和收藏家如日本的丸山、根津、法国的迈克·卡尔文、美国的弗雷斯特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大维德收藏中的很多精品也出自于他们的收藏,如久居中国的英国人希普斯里,是英国皇家海关服务部专员,早在1887年他收藏的300多件中国瓷器就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院展出,大维德收藏中的雍正款珐琅彩梅花题诗碗和乾隆款珐琅彩开光西洋风景杯、山水人物杯等一批珍贵的珐琅彩藏品就来自于他的收藏。

1934年,英国权威陶瓷专家霍蒲孙对大维德收藏的陶瓷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整理,从中遴选了180件最重要器物,编著了《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为该书题写了中文书名。在选入的这些瓷器中,主要是宋、明、清官窑瓷器,其中宋官窑瓷器居多,占选入器物的一大半。

在大维德收藏中,宋代官窑瓷器是他最值得骄傲的部分,除了从盐业银行购买的那部分清宫旧藏的精品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收藏的汝窑瓷器。大维德收藏了12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看仅次于台北故宫的汝窑收藏。非常有意味的是大维德收藏了一幅1728年由宫廷画家绘制的反映雍正皇帝收藏中古物和瓷器的《古玩图》,图中恰好描绘了大维德收藏的乾隆御题汝窑碗,可见这只汝窑碗深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喜爱,而大维德能够同时将《古玩图》和汝窑碗收集到,足见大维德所下功夫之深,由此也能领略到大维德收藏的汝窑之精。

虽然大维德藏品中以大维德瓶最为著名,但元代瓷器确实不为大维德所看重,至少1934年以前情况如此。因为虽然1927年他已购得一只大维德瓶,但在1934年编著的《大维德藏中国陶瓷图录》里并没有收录这只青花瓶,而且在这本图录中也很少有明确标明为元代的器物。

明代官窑瓷器同样是大维德收藏中的亮点,他收藏的明代瓷器不下550件,被陶瓷界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五个明代陶瓷收藏之一。在大维德收藏中仅永乐时期的瓷器就有29件。此外大维德还收藏有一批永宣德时期其他种类的陶瓷精品。大维德成化斗彩收藏也很丰富,其中斗彩罐、鸡缸杯、夔龙纹杯、葡萄蕉叶纹高足杯等都是成化斗彩中的精品。

大维德收藏的清代瓷器同样卓尔不群,其“皇家品位”更加明显。在大维德来中国之前,他的收藏中几乎没有清代瓷器。大维德来中国后正是通过与故宫藏品的接触,才培养了他对清代瓷器的收藏兴趣。他曾提到1929年他在故宫时看到清宫当时被称为“古月轩”的珐琅彩收藏,他甚至还试图在故宫里寻找制作珐琅彩的作坊。珐琅彩瓷器原为清宫秘藏,是专门为宫中烧制的御用品,产量少,一般人很难见到。大维德收藏的清代瓷器品种非常窄,只局限于一些他在故宫见到过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极高的彩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珐琅彩瓷器。传世珐琅彩瓷器主要集中在台北故宫,有400余件,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大型博物馆也只有少量收藏。而且从装饰题材上看,花卉较多,山水、人物稀少。大维德收藏了31件珐琅彩瓷器和料器,其中有2件山水、4件人物,题材涵盖各个方面,是除中国外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珐琅彩收藏。他收藏中的乾隆款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与2006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为一对,该碗当时以1.5132亿港币成交,创世界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

除瓷器外,大维德也同样收藏了一些带“皇家品位”的其他种类的藏品。大维德的绘画收藏中有唐韩幹《照夜白图》、五代周文矩《宫中图》(第三段)、元钱选《梨花图》等一些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其中《照夜白图》为清宫旧藏,嘉庆皇帝时与陆机《平复帖》一起颁赐给亲王永瑆,后传至其后裔民国著名画家溥心畬手中,1936年溥心畬因为母亲治丧缺乏资金将其变卖。“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左上方“韩幹画照夜白”六字为南唐后主李煜所题,此外还有唐张彦远、宋米芾、贾似道、明项子京等人的题名或收藏印,卷后有乾隆御题诗,是一幅流传有序的早期绘画珍品。张伯驹在《沧桑几度<平复帖>》一文中曾提到当时他在上海,听说《照夜白图》被上海古董商买去准备卖往国外,急忙给当时主政北平的宋哲元去信,希望他过问此事,不要使之流落国外。可惜当宋哲元接到信时,此画已被一个姓叶的人带走,转卖英国。而这英国的买主便是大维德。

大维德的漆器收藏与清宫旧藏一样以元、明、清三代宫廷传世品为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乐款剔红双凤莲花盏托。现存世的永乐款剔红盏托,全世界仅存3件,其中一件在北京故宫,另一件在美国一私人收藏家手中,但只有大维德收藏的这件上有乾隆御题诗,可见这只盏托深得永乐、乾隆两位皇帝的青睐。乾隆1781年为这只盏托所作的御题诗大意为:永乐的盏托还在,可是上面的碗却丢失了,后给它找了个嘉靖时的碗,倒也十分般配,虽然丢失了一半,幸运的是还能再次让它完整。然而虽然现在完整了,没准哪天又会失散……侥幸的是,乾隆担心再次失散的这只嘉靖款碗也在大维德收藏中,大维德从盐业银行与永乐盏托一并购得。1935年国际中国艺术展上,大维德收藏的这批漆器首次向世人展出,当时有评论称“它们使故宫借展的漆器黯然失色”。遗憾的是大维德的这些收藏除陶瓷外在上世纪70年代后陆续被变卖,如《照夜白图》、《梨花图》等绘画珍品1977年由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购得,而这只永乐剔红盏托1976年由香港著名漆器收藏家李经泽购得并于2008年通过佳士得卖出,其他收藏也都通过拍卖行等各种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

从以上阐述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宋、明、清瓷器,还是绘画和漆器,大维德都非常注重收藏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极高或比较稀缺的品种,他的收藏基本上沿袭了明清以来的皇家趣味。早在1934年霍蒲孙在《大维德所藏中国陶瓷图录》的前言中就提到,在他的收藏中仅清宫旧藏的官窑瓷器已不下70件,堪称“小型宫廷收藏”。正如大维德夫人所说,大维德是以中国宫廷特别是乾隆皇帝的欣赏趣味和眼光来建立他的个人收藏的,在大维德的收藏中有着浓厚的“皇家情结”。

私人珍藏清代瓷器


康乾盛世是一个国力与物质文明达到了空前高度的时期,拥有长达八千年历史的中国陶瓷,在这百余年间,也登上了艺术的巅峰。康、雍、乾祖孙三帝,都对瓷器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于是帝心所指,景德镇御窑厂的设计、制作和生产,呈现出一个极其繁荣的场面;与此同时,刘源、臧应选、郎廷极、唐英等天才般的设计师和督陶官们也顺势而生,匠意所在,窑烧技法也发展到了炉火纯青,几乎无所不能的地步。无论是刚健的康熙、秀雅的雍正,还是奇肆的乾隆,康乾盛世的官窑瓷器,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缘下,成为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最后的一座丰碑,帝心匠意的双重推动,使清代窑烧水平和技艺已臻极致,将繁华盛世的帝国印象,永远地留在了瓷器之上。正观堂特展所呈现的25件清代瓷器,均以艺术性、趣味性和罕有性的标准甄选,反映出藏家纯粹的收藏品味与别具一格的趣味,兹选5件简介如下。

来自英国收藏巨擘肯利夫勋爵的青花靶杯,以极纤细的工笔法勾勒出成化风味的缠枝灵芝纹。此杯造型与纹饰均非常独特,曾在1935年伦敦皇家学院的《中国艺术大展》中展出,是迄今寥寥可数的能在私人手中流通的当年展览品之一。肯利夫勋爵以收藏极品明代瓷器著称,所藏三件成化青花宫碗名闻天下,其中一件秋葵碗于2013年香港苏富秋拍中以1.4亿港币成交。

康熙青花山水图铃铛杯,可能是最近20年内出现过的最为精美的康熙青花杯,如手卷般徐徐展开的苍秀山水,蜷缩在莹薄雪白的杯体上,意境深邃的山水与瓷艺的结合,成就了这件康熙青花杰作,实在令人爱不释手。这种铃铛杯形制来自明嘉靖作品,外形优雅,颇有纤弱可人的女性美,传世数量极少,而且每件的画片均不同,应为独立制作而成,绘笔技艺极高,极富四王山水之意蕴,此件为代表作之一。玫茵堂珍藏一件青花花石纹铃铛杯,风格、趣味、笔法同出一辙,应属同组制品。

渭水河畔直钩钓鱼的姜子牙与樵夫武吉的故事,用清透明丽的粉彩画在浅碗上,呈现出雍正瓷器秀雅精致的艺术风格,彩的晕染和过度,处理得精湛绝伦,尤其是云影的绘染,尚带有康熙月色花影的风味,但改用了釉色的处理,倍添清丽浪漫的艺术效果。雍正早期的粉彩作品,仍保留着康熙硬彩的遗韵,这件来自意大利的旧藏,说明了雍正瓷器的魅力寰宇共赏,意趣无穷。

清三代单色釉瓷器,为收藏家们一致视为清代瓷器的最高艺术成就者,尤其是性好逸静、潜心佛道的雍正帝,对单色釉器的偏爱与关心,更是直接刺激和提升了雍正窑各色一道釉瓷器的制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技艺高峰。雍正早期的白釉模印夔龙如意纹小香炉,出自著名的英国单色釉收藏大家E.T.HALL霍氏旧藏,无论是独一无二纹样的古意设计,还是甜润无瑕的釉色处理,都使这件尺寸娇小、造型简约的小香炉成为一件玩家梦寐以求的书斋珍品。

康熙窑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恢复了自明宣德以后因烧造难度而逐渐停烧的高温铜红釉。诞生于康熙二十年的开国大造官窑瓷中,豇豆红瓷出炉成为了传世经典。这种运用复杂而精巧的上釉技术烧成的名品,讲究的是红霞绿水的微妙效果,成为清代官窑瓷器中最富有人文色彩的作品,在收藏界久负盛名。这件盈盈一握的小印色盒,出自美国大亨百事饮料公司总裁彼得华伦先生的珍藏,深浓的绯红掺杂斑驳的绿苔点,釉色变化万状,耐人寻味,无愧康熙名品。

现代臆造品 专家估价:500元


古语说“打眼容易捡漏难”,难就难在古玩的真假难辨。眼力好的,能淘到看似普通却价值千万的宝贝;眼力差的,就算倾家荡产买回的“古董”也一文不值。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藏家、爱好者,本报隆重推出“江南鉴宝”栏目,免费为您的藏品进行鉴定。我们有着最资深、最权威的文物鉴定专家团为您授业解惑,同时帮您的宝物“验明正身”,评说市场价值。

本期鉴宝专家吴念亲: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玉器委员会副主任

藏宝人:山东潍坊 陈先生

藏品名称:现代臆造品

藏品尺寸:高24厘米 口径7.5厘米 底足6厘米 重550克

藏品描述:此件玉觚是本人1984年从古玩市场买的,当时花了500元。现在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它的年代和价值,谢谢。本人认为是汉代的。

藏宝人估价:50000元

专家点评:从读者寄来的照片看,当属现代臆造品,材质为地方玉料。整件器物现代做旧痕迹明显,刀工凌乱、生硬,纹饰粗糙,没有收藏价值。

专家估价:500元

鉴定知识:觚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其基本形制为侈口、束腰、长身,口和足部似喇叭口状。青铜觚初见于商代早期,于商周时期盛行,从商代中期到西周后期,觚身向高耸发展,但在西周后期绝迹。从器型上判断青铜觚的年代有如下规律:①口越侈,年代越晚;②腹膨出有扉棱者,年代越晚;③圈足边越高者,年代越晚;④圈足上有十字形孔,越大者,年代越早。玉觚始见于明代,为明代仿古玉中数量最多的器型,其造型和纹饰均模仿青铜觚的样式,清代更盛,而造型有所创新,除了作为供器陈设,还作为花插使用。清代宫廷或称为花觚。此外,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一时期玉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 螭虎纹、谷纹、蒲纹等。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要对一件藏品下手,起码要先了解该藏品本身的时代背景、材质及工艺特征,否则只会多交学费。

鉴宝热线: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和寄信的方式(南京市管家桥65号10楼大江南收藏)将您的藏品照片发送至本报(请在信封上注明“鉴宝”。备注:请您标明藏品尺寸,同时简述您的收藏经历、藏品介绍。如果是瓷器,要拍底足、款以及口沿的细部特征

清道光御用瓷与慎德堂款鉴识


道光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在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而属道光皇帝御用的瓷器中,最能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当属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精品。

圆明园与慎德堂

慎德堂是建于圆明园九洲清晏中的一组建筑。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包括圆明、长春、绮春(后改为万春)三园,占地约5200多亩,历经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等朝不断的增建、扩建和改建,形成了一座世界上罕见的宫苑。九州清晏是圆明园最早建成的园区之一,属园庭内园。九州清晏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岛上,由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及九州清晏殿构成其中轴线,岛与岸基之间由如意桥和南大桥相通。第三进殿的九州清晏殿,殿内设有东、西暖阁,建有仙楼,是慎德堂建成前历代皇帝在圆明园居住的主要寝宫。

慎德堂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成,位于三大殿的西边,是由乾隆皇帝的书房“乐安和”、清晖阁及乐安和北侧的鱼池改建而成的。慎德堂为三卷式建筑,分为前层、中层和后层,殿内设有书屋及寝宫,殿内的养正书屋为皇帝读书、习字之所。慎德堂建成后,道光皇帝经常居住于此,道光二十年后更是成为其主要生活场所,并于道光三十年驾崩于此。

力行节俭是道光帝的主要执政思想,也是他的行为准则。1831年在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发表了《慎德堂记》,文章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强调了其修建慎德堂的目的。由于道光皇帝长期居住于此,一些政令即出自于此,就连立奕宁为皇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在慎德堂进行的。

署“慎德堂”款瓷器的造型、品种及纹饰

慎德堂作为生活场所,堂前屋后及生活中必定需要大量的陈设品及日常用品,瓷器作为生活必需品曾大量生产。从清宫档案及故宫点查报告看,不仅圆明园的一些殿堂内摆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器物,在故宫的一些殿堂中也陈设着署有慎德堂款的陈设品。

器物造型?多为日用器皿,有少量的陈设器。主要有碗、盖碗、盘、瓶、羹匙、渣斗、鸟食罐、罐、花盆、盆、花插、器物座等。

碗作为日常用品用途广泛,历朝历代都大量烧造,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中,碗的数量最多。其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小尺寸、釉色和装饰图案不同,大多为敞口、弧壁、圈足,极个别的为撇口、深腹。有的造型、装饰图案均相同,如藏于北京故宫(微博)的黄地红绿彩干支碗,就分大小两种规格,其造型及纹饰完全相同,碗内施白釉,外壁以黄釉为地,以红绿彩满书三组上下相对的干支纪年,以红彩书“丙申”,特别标注其烧造年代。中国传统上将蓝、黄、红、白四色作为祭祀天、地、日、月的色彩基调,祭祀时所用的器皿和皇帝穿的祭服各因其色,黄色用以祭土,推测此类器物应是特意为防三大殿火灾而烧造的祭祀用瓷。据故宫博物院点查报告,该碗在清室缮后委员会核查时放于斋宫,斋宫位于故宫东六宫南,仁祥门内,“雍正九年(1731年)建,凡南北郊及祈榖、常雩大祀,皇帝致斋于此”。乾隆皇帝在此斋居时曾作诗数首,其中一首写于戊寅年(1758年),表达了乾隆皇帝祈雨的心情。雨与水同,水能克火,将此碗放于斋宫中,可能也有祈求宫中不再遭受火灾之意。

盖碗为饮茶器具,最早见于宋代青白瓷之中。到了清朝,宫廷饮茶之风日渐兴盛,宫廷内专门设有茶库,说明宫廷对于茶叶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皇帝会在许多大型活动中赐茶给王公大臣,即所谓“御殿庆贺,例有赐茶之典”(见于《大清会典》)。因此各式茶碗、茶壶、茶盘、茶托等饮茶器皿大量出现。慎德堂款的盖碗均制作精美,如一件粉彩开光折枝梅花盖碗,盖为覆盘式、圈形抓钮,盖大于器身,碗直口、直壁。盖面与器身以粉彩绘怒放的粉色及白色梅花,碗口沿及盖口沿以绿釉为底绘如意云头纹一周。盖底及器底书同样的款。署慎德堂款的盖碗制作精美,它不仅是道光皇帝的御用之瓷,而且也为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帝珍爱。

慎德堂款瓷盘,以大盘为主,有些大盘的口径达29厘米,如粉彩外折枝花卉里五蝠捧寿盘、粉彩描金蓝蝠寿盘、粉彩描金红蝠团寿盘等,这类盘器壁较厚,显得笨重。所绘图案大同小异,盘内大多为各种釉色的“五蝠捧寿”,盘外绘缠枝花或折枝花。形体较小的盘,其外壁纹饰较之大盘则更为丰富,有八宝、暗八宝、开光内绘花卉等,基本上件件可见蝙蝠及各种形式的寿字,釉色以黄釉为最多。

渣斗的造型完全相同,只是釉色不同,有黄釉、青花白地勾莲纹及绿釉白里渣斗等。

慎德堂款瓷器中瓶类少见,“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此为清人对署有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时署有慎德堂款的瓷瓶就已十分罕见。在所有瓷器制品中,瓶的质量最高,纹饰图案及造型最为丰富。慎德瓶以白地粉彩居多,兼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及蓝地粉彩等,造型有圆瓶、扁瓶、长方瓶、四方瓶等,纹饰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等。以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画面上的人物多表现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如一对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纹瓶,其腹部以粉彩绘一童子在前,一老者随后,两人谈笑于山间,勾画出一幅逍遥自在的画面。而一些以花卉、动物为主要题材的图案上则大多具有某种祈福求祥的色彩,洞石、灵芝、蓝天竺、兰花、八仙、三羊等,是常见的吉祥纹饰。

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之分。彩瓷分为粉彩、斗彩和青花瓷,粉彩器为其主流,有白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紫地粉彩、酱釉粉彩、抹红地粉彩,只有少量的青花和斗彩。粉彩器中以白地粉彩和黄地粉彩为最多。颜色釉有红釉、黄釉、绿釉、酱釉、霁蓝釉等。

纹饰?整体上看,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图疏朗,用笔纤细,几乎每件器物上都使用了金彩作为装饰,但整个画面缺乏活力,花卉描画不甚活泼。

瓶、盘、碗等器物大多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连开光装饰,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寓意吉祥内容的画面,所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即指此而言。此风气在道光时以至晚清尤盛,这应该与道光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道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山河破碎,劳动人民贫苦万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祈求社会平安,所以这种趋利避邪的吉祥图案便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一件粉彩绿地开光博古碗,腹部以金彩开四组开光,开光内以粉彩绘象征平安的如意、瓶、鹌鹑,象征吉祥的龙,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圣洁的玉兰,象征多福的佛手等,它们与柿子相连,意寓太平有象、事事平安等。而人物纹则以耕织图、龙舟竞渡、婴戏为最多。耕织图最早于康熙时期出现在瓷器的装饰上,后代均有此类图案出现。龙舟竞渡最初为南方地区的一种水上活动,后来流行于黄河流域。到明清时期,宫廷也开始仿照此习俗。在慎德堂款瓷器中的盘、碗、瓶等器物上,龙舟竞渡图均有出现。龙舟竞渡图自乾隆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至晚清,在道光时期最为盛行。婴戏图案自唐宋时期开始一直是瓷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在道光慎德堂款瓷器中,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动物纹主要是各色的蝙蝠,及少量的龙、大象、狮子、马、飞鹤、飞鸟、鸳鸯、喜鹊、燕子、蝴蝶、蝈蝈等;植物纹最多,表现四季平安的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出现在各品种、各类造型的器物上。以文字形式装饰的器物很是多见,装饰文字主要是“万”“寿”二字。

古文献记载中的慎德堂款瓷

清人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对于堂名款瓷器有如下论述:“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将良工也。有清仁庙、纯庙两代君主好讲理学,故所命堂名多理学语。康熙则有‘静惕堂’‘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皆内府堂名也。由是亲贵诸王亦趋重理学,成为风气,如‘拙存斋’‘绍闻堂’在康熙朝,‘敬畏堂’‘正谊书屋’在乾隆间,‘宁静’‘宁晋’‘宁远’‘德成’诸斋在乾隆间,‘慎德堂’‘植本堂’‘有恒堂’均在嘉道,大抵多属亲贵诸王之制。寂园所著《陶雅》中写道:‘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又将其定为官窑制品。”

从上述文献和实物可知,作为道光皇帝的御用瓷器,这批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无论从慎德堂所处的地位还是从瓷器的精美程度而言,都是极其珍贵的。

定窑白瓷手工拉坯工艺


定窑白瓷古法手工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在60年代在周总理的号召下开始了对定窑白瓷手工拉坯工艺制作的恢复,拉坯主要靠人摇转立杆使传动带旋转以牵引轳辘车转动,这样就可以在轮盘上放泥并开始操作。古代拉坯工艺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由于年代久远,传说也不及听说,唯一的只有根据近40年的恢复试验实践,加上对古定窑器物的特征和手工痕迹的理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宋代定窑白瓷手工拉坯工艺得以恢复和传承。

一.揉泥

花瓣式揉泥

羊头式揉泥

二.提筒

三.放型

四.收口

五.下轮

六.修底

七.修坯

虎年鉴宝:净瓶观音估价10万


金元时期红铜观音

清代青花玲珑杯

南宋时期钧瓷茶盏

清代琥珀项链

清代青花瓷盘

上周六,大河鉴宝迎来了虎年开场首次鉴宝。阳春三月,春意暖暖,河南省龙祥宾馆的鉴宝场地内,来自全省各地的藏友与专家探讨藏品,学习鉴定知识,其乐融融。

净瓶观音有汉风

往期鉴宝中佛像非常多见,反映出民间佛教文化的兴盛与传承。而佛像以藏传佛教的居多,当天见到一座金元时期的净瓶观音,却是汉传文化中的作品。

这件佛像为红铜材质,通体刷金,观音面容部分金已脱落,但佛身上还保留比较完整。年代久远,佛像已形成一层光润的黑色包浆。观音面容丰满,端坐于底座上,底座上有缠枝花卉,与通常见到的莲花宝座不同。青铜器与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元明以前,莲花宝座的造型并不多,元明以后才盛行起来,这样的底座也印证了这座雕像年代较早。佛像整体造型比例合度,品相完好,而红铜的材质比通常所见的青铜、黄铜更纯,更昂贵,也更少见。于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10万元。

丽瓷扎堆有茶香

虎年开场鉴宝,陶瓷项表现最为突出,精美的宝贝轮番登场,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成了当天最忙碌的专家。

开封的赵先生是大河鉴宝的老朋友了,这天拿来一件新收的宝贝——一件南宋钧瓷茶盏。这件茶盏直径8.3厘米,器型规整,但釉光被土吃了些,而且边缘处有两处小磕。细看盏内有块红斑,青釉挂红斑。红斑色暗红,不太明显。李老师说,钧瓷的红斑是自然窑变形成的,不可人力把握,钧瓷一挂斑就价值骤增。这件小盏虽说茶杯已失,还有点缺陷,釉光也不好,市场参考价仍可达到两万元左右。

一位来自洛阳的年轻藏友带来一件家传的唐钧罐,高21厘米,腹径19厘米,颜色青中发白,而且口沿补过两大块。李老师说,东西虽说残得厉害,但是件开门货,而且是鲁山唐钧,正经窑口,如果没有残,市场价可以达到十来万元,就现在的品相,也能值个两万元。小伙子说,这件罐是爷爷收的,老早就残成这样了,是他自己用白水泥、石膏调配后补的。嗨,真厉害,把专业的活儿也干了。小伙子说起胎、釉、器型来,一套一套的,很有些专业知识,难怪敢亲自下手呢!

当天还见到一件清代青花玲珑杯,是罕见的官窑器。李老师说,这件小杯采用的是进口箍料,青花颜色深沉,不浮。内侧杯底绘有一只飞龙,龙为五爪,“五爪龙也是官窑的标志”,龙身上“点”出龙鳞,“这正是当时的画法”。再看杯底,有手写底款“康熙年制”字样。杯侧有个小手柄,器型规整,内沿纹饰还有四个小开光。而最为特别的,是杯身的镂空花,即玲珑瓷的“玲珑眼”。

李老师介绍,玲珑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属于镂花的一种,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称做青花玲珑瓷。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犹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澈透亮,但无洞不漏,灵巧、明澈、剔透。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已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已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年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这件青花玲珑杯,晶莹明彻,品相完整,李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上万元。

看罢了玲珑的小杯,又来件青花大盘。藏品主人来自周口,大盘口径达28.5厘米,盘中绘制青花山水人物,画面非常丰富,两个人物闲散打扮,手执竹杖,甚是闲逸洒脱。还有四个小开光。李老师说,这件大盘为嘉庆、同治年间作品,可以看出清晰的橘皮纹,正是同治时期的特点。从纹饰风格看,应属外销瓷,采用国产浙青料,这种料晕散程度轻,因此画面非常清晰,更好地体现出上佳的画工。品相非常完整,没一点毛病,保守估价也在一万多元。

一位藏友带来一件精致小巧的粉彩温酒罐,非常可爱。只有七八厘米高,光光的小盖取下,内中还放有一只小杯,细细的造型,胎质很薄,口沿外撇,架在温酒器的口沿处非常方便取出。器身、杯身、盖子上都绘制了粉彩图画,一个粉面垂髫的肥白童子,手捧寿桃,怀抱西瓜,画面淡雅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旁有“秋色清华”四字点题,画面落款“时乙丑之秋月丽泉自制”,底有落款“江西映莲轩制”。遥想过去人们凭栏望月,临桌对饮,持这样的雅致器物温酒小酌,生活真是小资啊!

琥珀莹润象牙黄

杂项总有惊喜出现,当天见到一串晶莹的琥珀项链,甚是喜人。

这串琥珀有47厘米长,共36颗,颗颗匀称透明,呈黄褐色,与莹润的玉器相比别有一番风味。玉器与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老师说,这是件清代晚期的老货,保存非常完整,估价在1万元以上。

张老师介绍,琥珀是久远的地质年代第三纪时期,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沉于煤层中,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而形成。多数为黄色半透明,有玻璃或油脂光泽。是一种有机矿物。琥珀的颜色很多,以金珀、血珀为佳,以内裹有清晰完整昆虫的虫珀为贵。

张老师特别叮嘱这位藏友,琥珀的熔点低,易熔化,怕热,怕曝晒,琥珀制品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不宜放在高温的地方。琥珀易脱水,过分干燥易产生裂纹。琥珀属有机质,不宜接触有机溶剂,如指甲油、酒精、汽油、煤油等,也不宜放入化妆柜中。一般情况下,不要用重液测定其密度和用浸油法测折光率。琥珀性脆,硬度低,不宜受外力撞击,应避免摩擦、刻划,防止划伤、破碎。

象牙以材质为贵,古时是富贵人家的标志。当天见到一双象牙筷,黄黄的色泽非常自然。张老师说,象牙随着年岁增长颜色会变黄,牙质越好变黄的速度越慢,最好的象牙是乳白色。从这双筷子颜色发黄的程度看,至少到清代。这双筷子为素器,并无雕饰,而且有使用痕迹,显见是实用器。筷身以肉眼即可看到清晰的波浪山峰纹,截面的网格纹,正是象牙的标志。但这双象牙筷与我们平时使用的筷子大小、粗细并无二致,张老师说,一般象牙筷稍长,更显大气贵重,这双可能是用小料制成,甚至可能是断裂后截去断面重新磨制而成的。以象牙做箸,不仅材质稀贵,可显示富贵,更有辨毒的特殊功能,如果食物中有毒,象牙筷就可起反应变色。

松鼠葡萄白玉润

玉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可礼天、礼地,可随身佩带,寄托许多美好的寓意。

当天见到一枚金元时期的青玉印,个头不小,印底为11×11厘米,高5.3厘米,玉质为杂玉,色彩斑驳,反倒给这枚大玉印增加了些古朴厚重的气息。印文非常有特色,笔画盘旋曲折。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这是九叠篆,在钱币上也有出现,北宋“皇宋通宝”钱采用的就是这种字体。九叠篆在宋代出现,印文上使用得较多。张老师说,这枚玉印用的是青玉山料,印应当是金元时期的老东西,印面周围有一圈宽宽的纹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格,边缘磕碰比较厉害,但并未伤及印文。玉把件与挂件小巧轻盈,随身携带,随时取出把玩,在民间甚是普及。当天出现一件松鼠葡萄挂件,也可称把件,材质很好,为和田白玉籽料。油润度非常好,白度也好,高5.5厘米,握在手中非常称手。雕的是一串累累垂垂的葡萄,肥厚的葡萄叶上攀着一只活灵活现的小松鼠,中间镂空,整体造型合度,但打磨稍嫌粗糙,不够光润。张老师介绍,这件挂件为传统题材松鼠葡萄,葡萄原比喻五谷不损,丰收富足,后来比喻多子,而在十二生肖中,鼠为子,寄寓多子多福意。这件玉器玉料上佳,通常这样的好料是舍不得镂空雕的,也许原来的玉料中有杂质,才镂空去掉杂质。张老师给出的市场价位为1万元以上。

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


香港/纽约-佳士得宣布将在今年秋季于纽约及香港举行的拍卖中推出「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此系列拍卖的拍品属单一收藏家,共分为3个专场,所包括的中国古代书画、瓷器及工艺品数量达151件,总估价约2,200万至2,800万美元。

这批由戴张萍英女士珍藏的瑰宝,现属戴萍英基金会,当中大部份藏品是由戴夫人的先生戴福保于1992过世前所赠。戴福保先生生前活跃于美国,是一位国际知名的资深亚洲艺术品收藏家及古董商。戴夫人跟其丈夫一样,对中国艺术同样有着极佳的品味及深厚的知识。戴萍英基金会珍藏含括了二十世纪中期盛行于欧洲及美洲等地的中国艺术品,是戴氏夫妇精心搜集及热爱中国艺术的证明。专拍的收益将拨捐戴萍英基金会,此基金会会定期资助不同的慈善机构,包括红十字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ityMealsOnWheels、光明之家以及Sloane-Kettering纪念医院。

佳士得美洲及亚洲区副主席杜超惠先生表示:「我们十分荣幸被委托拍卖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此批珍品将分别在佳士得于纽约及香港举行的拍卖中呈献。戴氏伉俪的收藏广受世界各地藏家、博物馆及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的重视,是次佳士得能与各收藏家共赏此批传奇的收藏,实是深感荣幸。很多经过戴氏家族鉴藏的瓷器及工艺品现已成为私人及博物馆的收藏,此次专拍亦是藏家收集同源的中国艺术珍品的良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