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深圳瓷砖 > 导航 >

冒牌“景瓷”深圳大展销

冒牌“景瓷”深圳大展销

深圳瓷砖 瓷砖墙面 瓷器中国古代五大名瓷

2021-05-17

深圳瓷砖。

“39名景德镇市民在深圳陶瓷展销失败后,有展销商哭诉急需钱来安葬家中死亡多日的老父亲,以此博取顾客同情。”3月27日上午,深圳周先生告诉记者这样的消息。记者立即向景德镇市瓷局求证,瓷局认为这是外地陶瓷展销商在破坏景德镇的声誉。

27日上午,深圳市民周先生致电记者,有39人自称是景德镇市民在深圳罗湖区春风路展销陶瓷数日。3天前,展销商为了销售陶瓷,通过各种坑蒙拐骗的方式哄抬陶瓷价格。从26日开始,由于展销即将结束,一些展销商竟然跑到马路上拦截深圳市民,用一副痛苦的表情诉说家里遭遇种种不幸。甚至有展销商在摊位前挂起白布和麻袋,说家中老父已经病亡多日,无钱安葬,如果陶瓷不能推销出去,就不能回家办丧事,以此博取深圳市民的同情。展销商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深圳市民的强烈不满,当地媒体在报道中说展销商如此行为与乞讨没有区别。

记者随即致电深圳的朋友,确认此事属实。27日中午11时,记者和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瓷局局长黄康明取得联系。黄局长告诉记者,他也听说了类似的事情。景德镇对陶瓷展销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理说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经查,这些陶瓷展销商果然都不是景德镇市民,而是外地人打着景德镇的旗号在破坏景德镇的声誉,景德镇市瓷局将会对这件事情展开深入调查。

taoci52.com扩展阅读

[瓷展]景瓷被骗海口 三万件陶瓷无处“展销”


3个骗子以在海口开办展销会为由,骗取江西省景德镇23名商家的展位费后开溜。看着千里迢迢地运来了价值约200万元的陶瓷,商家欲哭无泪。

发传单称海口办陶瓷展销

据被骗来海口的数位陶瓷商家介绍,12月6日,自称姓名为朱×、江忠×和曹×的男子在江西景德镇大量散发《海口市展销会》的宣传单。宣传单上写明,本次展销会将在海口国贸路京茂百货门口举办,时间为15天,每个展位为12平方米,配10平方米存货区,共设展位30家,每展位收费2200元。发传单者承诺,展销会进行报纸、横幅宣传,晚上安排保安看守。骗子们的吹嘘获得23位陶瓷商家的信任,他们交给骗子部分展位预订费。

商家运200万元陶瓷抵琼

12月12日,23位陶瓷商家雇请大货车运载陶瓷陆续抵达海口。

当他们来到京茂百货门口时才知道,京茂百货根本不知道要办陶瓷展销会,而且那里根本设不了23个展位。23位商家共运了3万多件陶瓷来海口,货值约200万元。当他们来到海口感觉情况不对劲,却只好受制于骗子朱×等人。

组织者骗到钱后“失踪”

此时,朱×等人假装四处联系场地。12月15日,朱×在国贸路国贸大厦B座对面一个偏僻的地方联系到一块场地,并催促每位商家缴1800元的展位费。商家们只盼着早日摆摊做生意,只好交了展位费。

没想到,朱×等人领到所有商家的展位费后就“失踪”了。打其手机要么关机,要么没人接听。

受骗商家大冷天露宿街头

23位陶瓷商家在国贸大厦B座对面摆起摊位后,由于地点偏僻,几乎没卖出过一件陶瓷。据了解,每位商家的陶瓷运费是7800元,每天还要支付水电费、保安费等。昨天,商家们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带来的钱差不多花光了,目前天气变冷,但他们只能露宿街头,每晚冻得睡不着觉,每天吃的是几块钱的快餐。由于没钱支付保安费,现在商家们只好每晚轮流看守摊位。

所有商家向江西警方报案

目前摆摊的地方只允许他们摆到12月30日。商家们说,由于生意冷淡,他们在海口呆着也没用,都想早点回家。

据介绍,朱×等人是江西景德镇人,23位商家以为他们是老乡就轻易上当了。陶瓷商家雷某说,除了运费、展位费等费用外,近1/5的陶瓷在运输过程中受损,这使得他们损失惨重。目前,他们已向江西警方报案。

景瓷展销屡演“挥泪大甩卖”令人生疑


瓷器展会到期后,瓷商常以没挣到钱为由,进行“挥泪大甩卖”。图为皇亭体育馆皇亭大厦前,正进行“大甩卖”的瓷器。

“瓷展不挣钱,为何展销会还越来越多?”近年来,“挥泪大甩卖”频频在省城的景德镇瓷器展销会上演,与前几年的同情相比,现在不少省城市民对这一做法产生了怀疑。

近日,在济南大众广场、皇亭体育馆等地,同时有几场景德镇瓷器展在举行。近年来,景德镇瓷器展成了济南的常客,大众广场、赤霞广场、动物园广场等地都留下了景德镇瓷器展销商的身影,瓷器展销会每年不下十几场,而且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挥泪大甩卖”也在多场展销会到期后频频上演。

2006年6月,在皇亭体育馆进行瓷器展销的景德镇瓷商称自己没有赚到钱,要求延期,以通过最后的甩卖挣出路费,延期日期到了后,他们仍拒绝离开,并和提供场地方发生了纠纷。2006年4月,在英雄山赤霞广场,景德镇瓷器展销会到期后,100多名参展商仍然不走,称自己没有赚到钱,只能靠甩卖剩余瓷器才能挣出回家的路费。2005年4月,同在英雄山赤霞广场,40多名瓷器贩子也以没赚到路费为由,展销到期仍然不走,进行“挥泪大甩卖”。2005年5月,在动物园广场,景德镇瓷器展销商也自称赔大了,要甩卖后才能回家。

展销会不挣钱,为何还一拨接一拨来到济南?对于展销商的“挥泪大甩卖”,不少济南市民也产生了怀疑。市民陈先生表示,展销会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商家也是冲着利益来的,一两次赔钱还有可能,但要是每次都赔钱,商家为何还不引以为戒。有市民则表示,“挥泪大甩卖”已成为展销商博人同情的一种幌子。

一家场地提供方负责人吃过展销商过期不走的亏,他认为,瓷器展销会越来越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展销会的管理,同时瓷器展销的组织方也应加强自身的规范,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景瓷:皇帝的瓷器


在景德镇关于御窑,关于皇帝的瓷器有很多传说,但流传最广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奉皇帝的旨意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一个叫童宾的窑工在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了。后来,朝廷就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了“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从此“风火仙师”就成为景德镇窑工们每年都要祭祀的一位神。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用品都是专门为皇帝生产的,瓷器也不例外。而在景德镇专门为皇帝生产瓷器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名窑工在官窑中劳作了一生,童宾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景德镇”这个名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景德”就是宋代一个皇帝的年号,虽然那时候宋代的官窑还没设在这里,但这里所生产的青白瓷已有“冰肌玉骨”的声誉,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于是在景德年间,宋真宗下令将这里所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当明朝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年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瓷是一窍不通,于是他就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拒绝了所有官场上的应酬,深入到坏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很快就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务。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唐英就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0多年,由他领导的御器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景瓷绝技小传人


拉坯技艺的小传承人

8岁的梁渊晟是景德镇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今年10月份开始,他有了另一个身份——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非物质 文化保护遗产项目中,拉坯技艺的“传承人”。

师从外公学拉坯

昨日中午12时,刚刚从学校下课的梁渊晟被父亲带到外祖父王炎生工作的古窑陶瓷文化博览区一号作坊。梁渊晟的外祖父,身负景德镇手工制瓷非物质 文化遗产拉坯传承人的盛名,号称景德镇第一手工拉坯大师。

“做这一行真的很苦,泥土这些原材料对皮肤和身体的侵害,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职业病。”看着梁渊晟在拉碗,王炎生指着自己有点外曲的双腿说,“这 就是我们长期*开双腿坐在轱辘上造成的。”

既然这个行当如此清苦,那王炎生为何会选择8岁的外孙来继承这个看起来比较清苦的手艺?

梁渊晟回答得很简单:“因为我喜欢!”

相比而言,外祖父王炎生的回答更让人回味:“我的年纪大了,不可能长时间从事这个职业,而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这一行。”

绝技能否不失传

虽然收了外孙作为传承人,但王炎生似乎并不指望梁渊晟能接他的班,他更希望外孙能考上大学。这不免让人生疑,这样的传承人能否让拉坯这项绝技不 失传?

王炎生笑了,他认为如果有关部门能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比如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让传承人能安心学艺,安心从艺,那么拉坯技艺就不会失 传。毕竟他希望外孙能进入大学校园的初衷,也是希望外孙能够找到一个能养家糊口安家立业的职业。

而目前王炎生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除去退休工资,王炎生每个月还能从有关部门拿到千元左右的补助,但王炎生认为这样的福利并不牢*:“我 现在从事的是拉坯表演,如果我做不动了,就要走人了。这样不牢*,没保障的用工关系,你让一个年轻人去做这个本来就很苦的行业,谁都不会去做啊。一旦用工 单位不用你,你连养老婆孩子的钱都没有了。”

言下之意,没有基本待遇保障的情况下,传承人也难保让绝技不失传。

生产性保护或许是正道

王炎生的观点或许显得有点实际,但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景德镇著名的陶瓷文博专家周荣林说,要解决王炎生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开展生产性保护,而非目前这种将传承人集中到一个地方,仅仅从事供游人表演 的职业。

擅长拉出13节而且中空的葫芦瓶的王炎生曾经跟媒体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对于普通游客参观,我一般只拉两节,只有来了上级领导参观,我才拉4 节、9节。以我这个年纪,拉得太多,一是精力吃不消,二是容易上瘾,所以我一般都会有所控制。”

周荣林认为这正是问题所在,王炎生之所以能拉出13节的中空葫芦瓶,是因为他通过几十年的劳动生产,在生产中掌握了丰富的拉坯经验和诀窍,这也 就应了熟能生巧的老话。而现在拉坯已经成了表演项目,甚少去拉13节葫芦瓶的王炎生的手艺肯定要比过去生疏不少。

有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发达的机械制瓷工艺也在挤压着手工制瓷技艺的生存空间,以至于手工拉坯这种效率较为低下的制瓷技艺无法和生产结合,才会 产生手工制瓷都只能成为表演项目的局面。

不过,王炎生和周荣林对此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手工制瓷有着机械制瓷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很多懂陶瓷的人还是喜欢手工陶瓷产品。“如果请来企业 家投资,由政府扶持,将这原始的制瓷技艺重新搬上生产线,让手艺变成真正面向市场的产品,实现手艺的价值,那么王师傅的希望就能得到实现,而这门技艺就会 随着市场需求而一直传承下去。”

元代景瓷生产的创新


元代统治中国时间并不长,但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看,元代却是一个创新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景瓷生产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青白瓷外,其最大成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釉色装饰贫乏,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很高水平。

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釉里红瓷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烧制难度较大。此外,元代景德镇还烧成了红绿黄三彩瓷、卵白釉、铜红釉、霁青釉等 新品种,使景德镇瓷器装饰丰富多彩。

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过去,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变形率高。元时,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变一元配方为二元配方之后,由于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型率,使瓷器质量有显著提高,并且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土出高岑,世界上就把这种瓷土统称作“高土岑”。高岑村也就成了“高岑土”的命名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278年) 朝庭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为皇家烧造瓷器。由于此事是朝庭官府机构枢密院所管,许多瓷器上标有“枢府”两字,釉呈卵白色,所以被称为卵白釉枢府器。这种瓷器胎体厚重,色白微青,光泽度好,比以前的青白瓷质量又有很大提高。

景瓷:皇帝的瓷器(图)


在景德镇关于御窑,关于皇帝的瓷器有很多传说,但流传最广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奉皇帝的旨意要烧造一批青花大龙缸,由于烧制的难度很大,所以久烧不成。一个叫童宾的窑工在万般无奈之下纵身跳入窑内,以骨作薪,赴火而亡。几天后开窑一看,大龙缸居然烧造成功了。后来,朝廷就在御器厂的东侧修建了“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并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从此“风火仙师”就成为景德镇窑工们每年都要祭祀的一位神。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很多用品都是专门为皇帝生产的,瓷器也不例外。而在景德镇专门为皇帝生产瓷器的几百年间,有成千上万名窑工在官窑中劳作了一生,童宾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景德镇”这个名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和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景德”就是宋代一个皇帝的年号,虽然那时候宋代的官窑还没设在这里,但这里所生产的青白瓷已有“冰肌玉骨”的声誉,深得宋真宗的喜爱,于是在景德年间,宋真宗下令将这里所生产的瓷器进贡给朝廷,景德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当明朝政府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的时候,就派来了督陶官。此后的几百年间,有很多督陶官被派往景德镇,专门负责监督御用瓷器的生产。在景德镇的历任督陶官中,清代的唐英是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浓重一笔的督陶官。唐英初到景德镇时对陶瓷是一窍不通,于是他就利用九个月的时间,拒绝了所有官场上的应酬,深入到坏房窑厂,和陶工们一起生活,一起劳作,一起参加绘画等等,很快就熟悉了制瓷的各种工艺,由一个外行转变成内行。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直接干预宫内制瓷事务。他不仅对宫内瓷器的用途、形状、纹样等屡屡过问,亲自审定画样,甚至对于瓷器的烧制过程也极感兴趣。唐英就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书稿图文并茂,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唐英历经了雍正和乾隆两朝,在景德镇前前后后待了20多年,由他领导的御器厂被称为“唐窑”,这个时期也是景德镇为皇帝生产瓷器的最后一个辉煌的年代。

展销遇“飑线” 2000精瓷雨中碎


日前,“飑线”袭击德化。在德化展销的景德镇市安然瓷厂受到严重损失。2000件在德化电影院广场轰然倒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万多元。

据安然瓷厂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这次运送了4000多件陶瓷,从18日起开始在德化进行展销。“飑线”发生的当天中午天气还晴好,前来参观的顾客渐多。不料下午4点40分左右天空突然暗了下来,随即刮起大风,商赶紧把大件的陶瓷放倒在地上。然而风速急速上升,大雨骤然而至,人也无法站稳了,他们只好躲进旁边的一间商店内,无奈地望着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在风雨中破碎。

相关信息:

所谓“飑线”,是指风向和风速发生剧烈变化的天气变化带。在飑线上,有若干个强对流单体,在单体作用下,受影响的不同地区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变化,其特点是突发性强、生命史短、破坏力极大、可预测时间短,具有不可抗拒性。

台风的最大风速大于32.6米/秒,即12级以上(64海里/小时或以上);飑线(雷暴大风)的移动速度常超过台风的移速,每小时可达60公里以上。

“飑线”常出现在雷雨云到来之前或冷锋之前,春、夏季节的积雨云里最易发生。

景瓷与书画价差十倍 景瓷经纪人称其潜力无穷


景德镇瓷器虽承袭巨大历史美誉,但由于近20年来市场体系混乱,导致当代景德镇瓷收藏前景莫测,市场呼吁专业的经纪人队伍出现,为收藏者廓清脉络、指点方向。日前,当代景德镇瓷收藏家出身的翰瓷艺术空间主人王焱文指出,当代景德镇瓷器作品与同类中国书画相比,价格差距在十倍以上。

目前,当代景德镇瓷名家的作品价格已高涨,但最高的刚达百万元,同样级别的中国书画大师作品价位已上千万。普通景德镇瓷名家作品低的只有一两万一件,甚至数千元,而同等书画名家作品价位在数万至十多万元。王焱文认为,中国书画与景德镇瓷画面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由于经历了十年动乱,许多书画家不敢画东西,而景德镇瓷则因其实用性,画家们几十年笔墨未曾间断。王焱文在景德镇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发现有的艺人工笔画水准相比昔日宫廷画家也毫不逊色,但却价差百倍。

“现在景德镇艺术家一年的收入低的只有几万元,巨大的价值认知空间总会被发现和填补,现在景德镇瓷最需要的就是好的市场平台。”王焱文表示,这样的平台包括合理的价格体系、经纪人与艺术家的合作关系、善于类比的发掘眼光和优质的包装手段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冒牌“景瓷”深圳大展销》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冒牌“景瓷”深圳大展销》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深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