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中国首座部省共建陶瓷的科技城在景德镇开工

中国首座部省共建陶瓷的科技城在景德镇开工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18

景德镇古代瓷器。

10日,中国首座由科技部和地方省份共建的陶瓷科技城在景德镇举行开工典礼。专家认为,这一新启动的国家区域创新试点工程,将为探索中国陶瓷的科技振兴之路做出重要贡献。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陶瓷生产取得长足发展,但是总的来看,陶瓷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滞后。为改变这一现状,2003年12月,国家科技部批复《部省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区域创新试点工程方案》,筹划将景德镇建设成为全国陶瓷“教育、科研、产业、流通”四大基地。景德镇以瓷立市,因瓷扬名。科技部专家认为,中国首座部省共建陶瓷科技城选中景德镇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景德镇具有完整的陶瓷科研体系,现有部属、省属、市属、特种、古陶瓷等5个陶瓷研究所,还有国家日用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陶瓷标准化中心和国家陶瓷文献信息中心,全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有三分之一以上聚集在此;景德镇拥有全亚洲独一无二、完善的陶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及陶瓷职业大学培养了上万名各类陶瓷专业人才;生产体系完整,产业密集,日用瓷、艺术瓷、建筑瓷等门类齐全,高技术陶瓷的发展可向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延伸转化;同时景德镇的国际知名度高,是反映中国传统陶瓷产业兴衰的窗口。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说,在景德镇建设陶瓷科技城,关键是要打造若干个具有竞争优势的陶瓷企业及相关新兴产业群,优化整合景德镇所有的科教资源和产业资源,探索一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陶瓷传统产业的新路。目前,投资60多亿元的36项突出瓷都风采的重点工程正在全面进行,千年瓷都正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设和规划,打造一条科技振兴中国陶瓷的希望之路。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取得四大建设成果


记者从2011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了解到,由江西省和科技部共建的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取得四大成果并获科技部肯定。

一是景德镇市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市,景德镇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陶瓷产业进入良性发展。2010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实现160.2亿元,陶瓷出口3.08亿美元。仅景德镇市新升级的国家级高新区就有入园陶瓷企业近70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其中包括以远红外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电子陶瓷等为系列产品的40多家高技术陶瓷企业。

二是陶瓷科技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新陶瓷技术成果转化初见成效,高新陶瓷技术和产品开始自成体系。当地积极依托学院、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中心,促进真空发射、远红外电热薄膜模块、纳米氧化锆粉体、高性能低膨胀陶瓷和微波介质陶瓷等60多项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和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高技术陶瓷产品也由原来以压电陶瓷为主扩展到纳米陶瓷、陶瓷粉体、防弹陶瓷、功能陶瓷、远红外陶瓷品种齐全的产品架构,技术陶瓷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据统计,2010年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企业户数同比增长9.52%,高技术陶瓷产值同比增长48.07%。

三是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结出丰硕成果。景德镇以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建设了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和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等4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是学院、昌飞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院被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成为技术先进、人才聚集的国际化研发基地方面成果显著。景德镇共成功举办了七届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参会海内外专家学者规模已达1000多位,发表宣读论文约300篇,有超过三分之一被美国《工程索引》收录,20多项高技术陶瓷项目落地。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参赞徐海在肯定陶瓷科技城建设成果的同时表示,景德镇在世界陶瓷技术和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希望能进一步加快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由国家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10月共同启动建设。拟在景德镇建成陶瓷新技术研发基地、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陶瓷商贸和国际交流中心、国家陶瓷人才培养基地。

景德镇市搭建陶瓷科技创新平台


近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召开的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景德镇市2009年度在陶瓷科技产业领域的研究《钛矿型铁电铁磁材料的研究》、《环保型纳米陶瓷粉体产业化与推广应用》分别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及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陶瓷自主创新方面又取得了突破。

众所周知,陶瓷科技产业是该市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提升陶瓷自主创新能力属该市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创新思路,突出特色,促进景德镇传统陶瓷的升级换代,将传统陶瓷推陈出新,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该市还着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朝着高效率、高附加值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员工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真正摆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上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使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介绍,该市目前在为陶瓷科技产业领域搭建宽阔的平台。首先,是与部、省共建陶瓷科技城,其中包含了“氧化锆陶瓷插芯精密注射成型用颗粒”、“新型透明陶瓷发光管的制备与中式”等科研项目。其次,2010年4月,景德镇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标志着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建设十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提升了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能力。2009年,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新增实施各级各类项目31项,取得科技成果7项,申请专利16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14项、2项,授权专利6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4项、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8项。

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专利信息资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收录了中国陶瓷专利125万多条以及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六国两组织的陶瓷专利255万条;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外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为1200多家陶瓷出口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服务,检测项目7168项。另外,争取江西省陶瓷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早日进入国家级产学研战略联盟、争取将该市首家省级高新区推进为国家级高新区,为陶瓷科技产业提供一个更高的创新平台,共同推进科技产业工程。

紧紧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建设陶瓷科技产业工程。该市切实做到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科技创新新跨越,有效推进景德镇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建立、完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思想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构筑和完善城市创新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省府召开瓷博会和国家陶瓷科技城专题会


景德镇在线讯:3月27曰下午,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在省政府第五会议室主持召开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和省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专题工作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郑克强、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外经贸厅、省贸促会、省国土资源厅、省轻工业行管办等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

市长虞国庆在会上就今年举办第二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工作方案和省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工作方案及进展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副市长谢茹、冯林华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汇报。会议围绕今年瓷博会的筹备工作和省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省政府对去年我市成功举办陶瓷博览会和当前省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的各项推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吴新雄指出,今年的第二届陶瓷博览会是我省唯一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国际性的陶瓷博览会,而且是由国家商务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一次博览会,它是部省共同支持景德镇振兴陶瓷的重要平台,要十分珍惜,充分利用,务必办好。他明确指出,举办瓷博会的指导思想是:确立地位、树立品牌;扩大交易、繁荣经济;技术交流、推进合作;招商引资、振兴瓷都。举办瓷博会总体要求是:利用平台、打响品牌;准确定位、规模合理;特色鲜明、重在实效。同时要求我市在第二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筹备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完善筹备工作方案,突出主题,体现特色,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努力把瓷博会举办成为汇集国内外陶瓷精品集中展示与交易的,与国际接轨,与广州交易会、华东交易会相呼应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陶瓷商品博览会。

吴新雄对省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的推进工作指出,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创造文明,陶瓷产业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之一。是我国民族工业和文化的国粹。站在新的起点上,做大做强产业,巩固千年瓷都的地位,传承和提升民族陶瓷文化,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并作为国家区域创新试点工程,无疑为景德镇重振瓷都雄风、再创历史辉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一个平台,四个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项目建设为重心,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核心是做大做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逐步把景德镇打造成国际高技术陶瓷的密集区、产科研相结合的密集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密集区、拉长陶瓷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的密集区。他要求景德镇市要抓住省部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工作步伐,特别是对省部会商后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事宜要逐一分解,责任到人,跟踪落实。同时要求省直各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要给予景德镇大力支持和倾斜,为把景德镇技术先进成国家级开发区的陶瓷科技城而共同努力。

景德镇瓷商欲在昆建陶瓷文化博物馆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我有个夙愿就是想在昆明建立一个能够展示景德镇历代陶瓷艺术和云南陶瓷文化及云南民族文化的博物馆。云南瓷源陶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昆明市工商联景德镇商会执行会长杜宝松来滇打拼十余年后,如今正在四处奔走呼吁,希望得到相关部门支持,通过建设陶瓷文化博物馆的形式来展现中国渊源流长的陶瓷文化。

两地陶瓷文化渊源流长

在他眼里,瓷器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它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而中国的陶瓷艺术荟萃和巅峰则在景德镇历代的陶瓷精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除了景德镇瓷器之外,云南的陶瓷文化同样也具有非常独到的特色。”他介绍,云南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就陶瓷历史文化而言,有它的独到之处和相对独立的体系,曾经与中原同步。四川的邛州窑、会理窑,湖南的长沙窑、铜官窑在历史上都与云南的陶瓷有联系,并相互影响融合。

资料显示,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已有比较成熟的青瓷和高温施釉陶瓷生产系统。云南在元朝末年、明清时期烧造的青花名扬海内外,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更是原始陶艺的代表,香格里拉藏族尼西

黑陶从雪域高原一路走来,实用而美伦美焕的华宁绿白釉陶正在崛起,古朴拙雅的建水紫陶,展现浓郁民族民间风俗的云南瓦猫,所有这些,都展现了云南陶瓷灿烂的历史与辉煌的现在。

1971年生于著名“瓷都”景德镇的杜宝松,从小便与各式各样精美的瓷器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陶瓷艺术与陶瓷文化早已融入他的生活、渗透他的思想,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就像流传千年的瓷器上那刚柔并济、精美绝伦的笔墨一样。

很小的时候,杜宝松便与陶瓷为伴,经常盯着陶瓷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发呆,想象着图案的寓意,想不通的时候,就去问大人、问老师、问陶瓷厂里的师傅,直到弄懂为止。遇到喜欢的瓷器样式或者喜欢的瓷器图案,他都会当做珍宝一样收藏。

久而久之,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根植在他的灵魂里。

欲搭建陶瓷文化展示平台

回忆起2001年来昆创业之初的艰难困苦,他很是感慨。当时经在昆明做生意朋友的介绍,杜宝松想办法凑足了路费,“从大哥厂里赊了一卡车的瓷器到昆明卖。在南屏街一个老巷子里租了一块空地,开始在昆明经营瓷器。”白天卖货物,晚上就直接用纸板垫着睡在地上。半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多万元,卖完后觉得收入很不错,就连续拉了三卡车的瓷器来卖,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在经历了创业途中的几起几落之后,2007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陶瓷公司——云南瓷源陶瓷艺术有限公司,并加入了昆明市工商联江西商会。自此,他正式有了属于自己的陶瓷企业,他想把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播撒在云南这块神秘的土地上,发扬精深博大的陶瓷文化。

2008年8月,杜宝松作为发起人之一的昆明市工商联景德镇商会正式成立。他信心十足地说,商会就是景德镇老乡的家,一个情感的纽带,人多力量大。通过

商会这个平台,和老乡一起把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云南发扬光大,使景德镇陶瓷能够在云南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由于云南的陶瓷文化的推广力度等诸多因素,造成云南的陶瓷业逐渐萧条。

杜宝松表示,现在云南正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尽早实现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因此,希望能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云南陶瓷文化与云南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创办一个能充分展示景德镇、云南的陶瓷艺术和云南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博物馆,为广大的陶瓷爱好者进一步了解景德镇、云南的陶瓷发展历程、文化、精粹及云南的民风民俗提供平台。杜宝松说:“如实现建博物馆的梦想,计划投入数亿元将该博物馆打造成集陶瓷文化展示、销售和宣传云南文化的窗口,为云南的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利用这样的平台,更好的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捕捉到更多的商机。”

杜宝松表示,目前该项目在场地方面遇到困难,他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扶持,从而能尽早实现在昆明建陶瓷博物馆的梦想。

中国陶瓷艺术基金启动仪式在景德镇举行


3月31日上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陶瓷艺术基金启动仪式在景德镇华艺拍卖有限公司举行。

启动仪式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姜昆,学院党委书记冯林华,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陶瓷艺术基金监事陈晓奇,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戴志诚,以及王锡良、周国桢、戴荣华、李菊生、熊刚如、吕金泉等陶瓷艺术家,各大窑口代表和基金会的理事单位代表参加仪式。

据了解,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成立于1994年,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社会团体。以广泛争取海内外热爱和关心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支持与捐赠,根据国家文艺政策,资助精品文艺项目创作工程,培养优秀文艺人才。资助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活动,扶持多元文化发展。它致力于增进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国际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并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扶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学艺术事业,开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生活的文化活动,促进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宗旨。

中国陶瓷艺术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一是争取国家支持;二是艺术家作品捐赠;三是社会企业捐赠。中国陶瓷艺术基金的用途,一是资助重要陶瓷艺术创作科研项目的实施;二是表彰、奖励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和相关个人;三是举办各种陶瓷艺术创作和展览活动;四是资助国内国外陶瓷艺术交流活动;五是开展陶瓷文化艺术培训和图书出版。

在启动仪式上,姜昆表示,我们国家正在处于一个伟大的文化复兴时代,陶瓷人深深感到历史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陶瓷事业的各项工作,必须要有长效资金的强大支持与保障,成立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陶瓷艺术基金有利于集社会民间的各方力量,更好地支持中国陶瓷艺术的创作和学术的稳健发展,不断提升我国陶瓷艺术水平,必将为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陶瓷艺术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这是他第二次来景,中国陶瓷艺术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有了一只专门致力于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专项基金,必将为中国陶瓷艺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首届景德镇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景德镇举行


10月21日下午,首届御窑陶瓷国际论坛在我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圆形会议厅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包括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史文斌,市政协副主席王祖庆、潘义忠,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市文博权威专家刘新园出席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我市文博界代表150余人参加论坛。史文斌讲话。

史文斌指出,景德镇御窑是皇冠上的明珠,在景德镇一千七百年的陶瓷制造生产历史进程中,御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其严格的手工技术和周密细致的生产管理制度,不但烧造了美轮美奂的传世极品,更是对景德镇民间陶瓷的生产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他强调,市委、市政府对于我市陶瓷发展非常重视,提出陶瓷是景德镇的命脉,加强古陶瓷的研究与利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围绕御窑所进行的御窑整体保护,文博学术研究,御窑工艺开发,御窑品牌运作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御窑陶瓷论坛是我市文博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陶瓷发展的一件大事。

论坛上,与会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陶瓷考古专家、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发表了许多具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专题对景德镇御窑进行研究、探讨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精髓。通过研讨和交流,为御窑的开发利用出谋划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陶瓷文化,提升御窑和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

主办方告诉记者,本次大会形成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将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集成册,编撰成书,并形成瓷博会固定的活动项目,为提升景德镇御窑的研究水平,扩大景德镇的国际影响力,发展贡献力量。

江西省“振兴杯”陶瓷行业 技能竞赛在景德镇开赛


9月29日,2020年江西省“振兴杯”陶瓷行业技能竞赛暨“高岭杯”第六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江西赛区选拔赛在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开赛,194名来自省内从事陶瓷生产的劳动者参与角逐。

此次比赛分为陶瓷彩绘(釉上彩、釉下彩、陶瓷综合装饰)、陶瓷彩绘(陶瓷书法)、陶瓷产品设计(艺术陈设瓷)传统手工制作、陶瓷产品设计(日用瓷)手工制作四个类别。参加此次选拔赛的选手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草根陶瓷艺人,还有从事陶瓷创作的“景漂”一族,可谓“高手云集”。

据了解,本次大赛由省人社厅、市政府主办,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和市人社局、市瓷局、市总工会、省陶瓷行业协会、市高级技工学校承办。在选拔赛中获得各职业(工种)竞赛优胜的选手将被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总决赛优胜者将获人社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获得各职业(工种)前3名的选手,由省人社厅授予“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并颁发相应名次的获奖证书。对35岁以下的获奖选手,省人社厅、团省委授予“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省妇联对获奖女选手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市人社局授予获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景德镇市技术能手”称号。

瓷都景德镇镇窑柴窑窑炉大修开工


7月4日上午9时,历史博览区标志性景点——镇窑柴窑窑炉大修正式启动。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正大出席了简短而又热烈的开工仪式。

千年古镇窑是景德镇制瓷历史上体积最大、名声赫赫的柴窑,一次要烧300担窑柴,出窑的瓷器数以千计。古镇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烧炼检修中,为节省窑柴、节约成本将柴窑窑炉缩小了三分之一。古镇窑仅此一座,已被国家、省、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恢复古镇窑原有的规模,让柴窑窑火熊熊燃烧,传统的制瓷技艺传承下去,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文化局和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大力推动下,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论证,决定修旧如旧,对古镇窑柴窑窑炉进行大修,恢复原来烧300担窑柴的规模。目前我市仅存余云山、余和柱两名66岁的挛窑传人,此次柴窑窑炉大修,对挛窑艺人的传承很有意义。由于挛窑人才缺乏,为保证工程质量,修复进度会缓慢些,但今年10月瓷博会期间重烧300担窑柴的壮观一幕会再现。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告诉记者,将免费为陶艺家和各个窑口烧瓷。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首座部省共建陶瓷的科技城在景德镇开工》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首座部省共建陶瓷的科技城在景德镇开工》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