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云南易门陶业遭遇运输关卡

云南易门陶业遭遇运输关卡

陶意瓷砖 中国云南古代瓷器 古代瓷器制造业

2021-05-18

陶意瓷砖。

“我们企业已投产3个多月了,由于找不到火车皮,20多万箱产品积压在仓库里,现在仓库都没地方放了,不得不再扩大仓库规模,真是急死人了。”这是日前记者在易门县飞奥美瓷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公司总经理林厚荣向记者倒出的一番苦水。

在飞奥美瓷业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瓷砖不断地从现代化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仓库里的瓷砖堆得一人多高,连车间的空地也变成了储存仓库,四处堆放的都是箱装瓷砖,看上去像一个正在卸货的码头。“这只是一部分产品,还有大量的产品积存在昆明火车站的货场里。”林厚荣说。

飞奥美瓷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易门县新引进的陶瓷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生产内墙砖。如今,公司已投产3个多月,生产了50多万箱瓷砖。从招商引资到建成投产的过程中,公司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进展一直顺利。让林厚荣始料未及的是,如今却遇到了一只拦路虎——运输不畅。林厚荣说,现在公司已经积压了20多万箱产品,这些产品一些放在易门,一些放在昆明,等待着车皮运往省外,积压的产品价值300多万元。这些产品除了部分销在云南省内市场外,更多的销往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外市场,而企业投产以来,按正常生产要求至少需要近百个车皮,但至今却一个也没申请到。而通过公路运输,又恰逢从6月20日开始,全国开展超限超载的集中整治活动,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去年运一吨瓷砖到广西的价格是120至130元,而现在每吨都在200元以上。由于公路运输成本增加太多,把企业本来已很薄的利润空间挤得更薄,现在公司每月仅短途公路运输的成本就增加了20万元。

虽然公路运输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林厚荣说,产品运输不畅最大的制约在铁路,按正常的运输需要,他的公司每月需要30个车皮,而现在却一个也没有。虽然县经贸委也多次帮助到铁路部门协调,但一直没有解决问题,现在一些省外的订单由于运输原因也难以履行。

记者也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国陶瓷生产行业普遍都受到三个制约,第一个制约是电力不足的制约,第二个制约是原材料大幅涨价。陶瓷企业烧的是重油、柴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燃料在内的基础原材料大幅涨价,直接造成了陶企成本上升,据了解,一些基础原材料价格上升幅度达到30%-80%,个别化工原材料甚至上升了两三倍。这种原材料涨价造成的影响在今年显得非常突出。第三个制约则是运输上的制约,从今年6月20日起,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超限超载治理,对于一向“大进大出”的陶企来说,摆在面前的事实是:运费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且对以周边省为目标市场的云南陶瓷企业来说,还面临铁路货运车皮紧张,运力不足的问题。陶瓷业是易门县近年来引资力度较大,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现已有5家生产地、墙砖的陶瓷企业,另外的3家企业也将在近期内投产,而投产后,也将面临着同样问题。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云南建水紫陶回炉重生万能版


五色陶土、紫色陶器,云南建水县城西北三里地的碗窑村,全村80%以上的劳动人口从事紫陶行业。从仅有的几个国营老厂濒临倒闭,到遍地开花的小作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已从濒危状态变成了一个数亿元的产业。

普洱茶的异军突起让建水紫陶重新找到用武之地

在昆明市官渡区的一家茶叶批发市场,除了普洱茶,建水紫陶茶具店也随处可见。虽然还无法和宜兴、景德镇相比,但建水紫陶已经成长为一个数亿元的产业。建水县紫陶办主任李绍宽说。

建水制陶历史悠久,一直有宋有宋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而阴刻阳填、无釉抛光等特有制作工艺,更是让建水紫陶独树一帜。清末民初,烟斗的盛行也带动了紫陶整个行业的发展。

然而,进入计划经济时代后,手工作坊改为国营,建水陶主要用来制作生活日用品,因其本身装饰特色无从施展,建水陶也随之淡出省外。即便在那个时期,建水陶制作的汽锅还是有着不错的销路。但数十年的流水线生产还是让传统工艺濒临失传。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云南普洱茶的异军突起,用云南壶泡云南茶、用建水紫陶存普洱茶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建水紫陶重新找到用武之地。随着建水紫陶市场前景看好,建水国营厂的部分技师外出创业,小作坊生产逐渐恢复。李绍宽介绍,建水2004年时仅有7家紫陶企业,如今已经超过300家。

本地的年轻人、景德镇和宜兴的手艺人为建水紫陶带来了更多可能

有的人对市场天生敏感,就是在2004年,田波辞工回到建水创建了陶茶居,成为建水紫陶产业最早的一批从业者。他将厂里的产品分为两大类:汽窑烧制的紫陶落款陶茶居,是厂里的品牌。传统柴窑烧制的紫陶则落款创作者个人的名字。

实际上,投入紫陶产业的并不仅仅是当地人,不少景德镇、宜兴、广东等地的制陶人也来到建水,为建水紫陶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毕竟建水紫陶近十几年才恢复元气,在市场上的表现还不是很亮眼。从价格上看,一方面由于是手工烧制,很难找到低于百元的建水紫陶茶壶。另一方面,由于名气不够大,超过万元的紫陶产品也不多见。

低不下来的背后,是建水紫陶至今没有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虽然当地政府曾尝试引入大规模企业,但收效甚微;高不上去的背后,是建水紫陶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虽然在云南名气不小,但在全国的认知度并不高。

田波认为,建水紫陶的成长需要时间,现在关键是先生存下来,把技艺传承好,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才谈得上出精品、出大师。

现在,紫陶行业最缺的还是人。尽管从事拉坯、装饰这些工种,月工资已经超过万元。

看到了人才缺口和市场前景,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专门开设了陶学院,第一批毕业生实现了全就业。学校既有现代汽窑,也有宋元明清各个时期柴窑,像贝山等紫陶企业会派员工到我们学校培训,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很抢手,工作不愁。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校长张兵说。

在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学生既学习传统的紫陶烧制工艺,又会学习现代艺术理论。年轻学生更愿意创新,不拘一格,他们是建水紫陶的希望。陶学院管委会主任史婧婧说。

市场“黑夜”孕育陶业曙光


今年,来自原料和终端市场的重压,让陶瓷行业如履薄冰,媒体不断爆出陶企停产、关门、甚至老板逃跑的消息;而坊间则传闻,进入下半年后,仅佛山就有近一半生产线停机。倘陶瓷企业停产、关门年年有,不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而坊间传闻又不可信的话,那么一位从事陶瓷配套业的人士之言“前几年,虽说陶瓷企业的老板都感慨,陶瓷行业越来越难做了,都在亏本硬撑,但新厂不断建、生产线不断添,今年这种建厂、上线的罕见!”也许就较有权威性,让我们可以从中窥见陶瓷行业遭遇的市场黑夜。而在今年9月底,笔者采访某陶瓷企业的老板时,他曾亲口对笔者说:“今年,能挺过7、8月份的陶瓷企业已经很不容易了!”一语道出了今年陶瓷行业在市场黑夜中的艰难经营形势。

这状况下,任何忧虑、担心、悲观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忧虑、悲观之余,也应该看到其对行业的利好消息。不必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也不必说“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但从残酷的市场形势压垮了一批企业的同时,也会让一些企业变得市场适应能力更强这一点上说,就值得我们生出几分喜悦。从各方面得来的消息,可以完全肯定,在市场重压下倒下的那些企业,大多是生产低档品牌或管理经营不力的企业,由于品牌美誉度低、利润空间小、管理水平弱,致使其风险抵御能力差,遇到强劲的市场风暴,自然无力回天。这些企业的倒下,不仅不会损伤陶瓷行业,反而会使得陶瓷行业的兵马更显得强壮;同时,也会使多年来在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产品质量、档次徘徊不前,靠低价格恶性竞争的现象有所改观。这无疑是对陶瓷行业大有益处的。

更可喜的是,经过市场的洗礼,那些艰难生存下来的企业家变得更加成熟,没有做品牌的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了做品牌的重要,而做品牌的企业家更增强了做品牌的决心和信心。这些,正是中国陶瓷业真正强大起来的曙光。

陶瓷知识:石湾陶业历史探讨


石湾陶业始于何时?过去一直众说纷纭。李景康《石湾陶业考》云:佛山某君藏有《石湾陶器考》墨稿,据谓先代所著,未经付刻。此书溯源于宋代阳江窑,次述阳江陶匠,因东莞白善陶泥较优,故有建窑于东莞制陶者。厥后由东莞再迁石湾,始设祖唐居。祖唐居系石湾明末陶工店号,意即石湾窑始于明代晚期。此说缺乏论据,不足为信。《陶器考》说:故老相闻,谓明末李尚书待问奉命往潮州办贡瓷,顺道返佛山,见石湾地方可建窑,并能容纳工人,即行建筑。据考证,此说纯属传闻之误。因李待问乃万历年间进士,而石湾传世陶器有宣德、成化旧物,佛山出土的陶器亦有洪武八年、天顺七年和成化壬寅年的石湾窑黑釉陶罐。洪武乃太祖年号,早于神宗万历年十三朝。宣德乃宣宗年号,早于神宗万历九朝。天顺乃英宗年号,早于万历六朝。成化乃宪宗年号早于万历五朝。石湾亦有虞帝庙(俗称陶师祖庙),创建于嘉庆年间,当时陶业必极兴盛,才建此庙。嘉靖亦早万历两朝。石湾有两座明代正德年间建造的龙窑,一座叫南风窑,另一座叫大灶窑。此外还有明正德年间编写的《霍渭崖家训》,其中提到:凡祠堂祭祀,只有三爵用银外,酒瓶、茶瓶、酒盏、茶盏、碗、碟俱用石湾瓦器(即陶器),不许用饶州瓷器。正德乃武宗年号,亦早万历三朝,可见创始于李待问之谈,殊背事实。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广窑,宋南渡后所建,在广东肇庆阳江。又说广窑在粤名曰石湾,盖南海县佛山镇之一村名也。自明代已迁于此,宋阳江窑今日早已消灭矣。所以过去古陶瓷鉴藏家每谈石湾陶器,最古仅言明代。而每谈阳江传世陶瓷,必谈宋代,并无元明之作,此乃主观臆测难以置信,《南海县志》以及石湾莲峰书院中的清代《禁挖岗沙印砖碑示》也认为:闻石湾之陶始于明代。但《石湾霍氏族谱》记载:霍氏三世祖原山公烧缸瓦窑一座,土名莘岗村,又名文灶。东西俱十六丈七尺,南北俱二丈五尺。(可能是包括部分窑场面积)又说雀氏原籍山西,南宋前迁于广东南雄,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再迁于佛山石湾。由此推算,霍氏三世祖原山的时间系在元代。从《石湾霍氏族谱》中的文灶在宋末阳江窑已衰落,一部分陶工分迁于石湾,证之石湾陶工中有原籍阳江的,到现在他们每以清明节还回乡省墓。据推理,此说难以置信。理由第一,南宋末年,从赵昺灭亡(公元1279年)算起,至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一般人已有二、三十代子孙,按惯例来说这些子孙不会再回阳江省墓。第二,广东从唐代至明代火葬一直都很流行,这与当时佛教的普遍传播有密切关系。据《广州府志》载:正德十六年魏校任按察史,禁民火葬。其实当时广东火葬已经成风,难以禁绝。广东南宋一般人死之后,都是用陶坛装火化后的骨灰,然后埋在山上,地面仅用简单的泥块或砖石作为标志。这类陶坛墓不易保存。第三,窑工一般都是贫民百姓,死后不可能建筑牢固的坟墓给子孙后代百年瞻仰。第四,据调查所知阳江至今尚未发现南宋窑址。据此,宋末阳江窑工迁于石湾之说,应属传闻之误。亦有人认为石湾窑始于南宋中晚期,其主要推理是:石湾居民姓氏,极为庞杂,有陈、林、霍、梁、庞等十六姓。考其族谱,多自宋末移居其地,最确者为庞氏始祖,于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至石牌头。石湾至今还有石牌头名称。足资考证。而石湾《侯王庙碑记》所述初到氏族,皆与庞氏族谱相近。石湾田亩无多,可耕之地极少,居民必以陶为生也。这种推论有一定道理,但缺乏考古资料,不足为据。《陶器考》又引《搜神后记》谓王文献曾令郭璞筮其一年吉凶。璞曰当有小不吉利,可取广州二大罂(大腹小口陶器)盛水置床帐上二角因此疑石湾陶器创烧于晋代此说亦属虚渺。《广东新语》说南海之石湾善陶,凡广州陶器皆出石湾乡。据此,《石湾陶器的源流、特色和历史地位》一文推论说陶潜《搜神后记》所说晋代广州的瓦罂应是石湾的产品。这纯属同一附和。广州虽出土有不少晋代陶器,从其胎质、器形、釉色等特征观察,与广东毗邻的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省所出同一时期陶器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有其一定的地方特色,可以断为广东所烧。但广东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县市发现古窑遗址,可见广东烧窑不止阳江和石湾两处,而且至目前为止石湾尚未发现晋代古窑,故广州晋代瓦罂出于石湾之揣测,亦难以成立。

近三十年来,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有关单位在佛山地区和毗邻各县市作了多次古窑遗址的调查。1952年在广州西村皇帝岗发现一处北宋窑址,并进行了发掘清理工作。1954年在阳江石湾村发现北宋窑址一处。1957年在高明大岗山,三水洞口、新会官冲、南海官窑、佛山石湾、中山碗窑径、番禺沙边等地发现唐代、五代、宋代、明代窑址七处,随后又在佛山石湾唐宋窑址所在地之大帽岗进行探挖,发现唐代窑址被压叠在宋代窑址之下。1962年在增城西瓜岭发掘了战国时代窑址一处。1963年在博罗角洞发现明代青花瓷窑一处,随后又在博罗石湾发现明代仿龙泉窑青瓷窑址处。1972年又在佛山石湾西北面的小塘奇石发现唐宋窑群。1973年在南海官窑公社发现一处已受毁坏的南朝青釉瓷窑遗址。1976年复查奇石窑群,并对佛山石湾唐宋窑址进行了挖掘,进一步证实了佛山石湾窑与奇石窑的年代均属唐宋两个时期。上述窑址的调查发现与发掘,对石湾窑的源流、地层堆积、工艺特色、制作技术以及佛山石湾毗邻各地古窑址的面貌及其内含与互相间的关系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佛山石湾唐宋窑址所在地,位于石湾镇之东的大帽岗。这处古窑遗址是1957年发现的。1963年广东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到现场复查和采集标本时,并选择遗物堆积层比较丰富的地段继续往下探掘,发观这里的堆积共分三层。第一层是表土层,系逐年从岗顶被雨水冲刷下来的淡黄色沙土,未见任何文化遗物。笫二层是原来的地面与宋代窑址遗物堆积层,内含遗物有长方形窑砖,其侧面有些粘连有很厚的墨绿色玻璃釉,有不少瓷器与匣钵粘连在一起变成废品。从陶瓷碎片来看,釉色有酱釉和青釉等种;器形有碗、碟、盏、壶、杯、罐、盒、炉、沙盆和兽头陶塑;窑具有匣钵、擂盆.试片等。第三层是被压叠的唐代古窑遗物堆积层。内含遗物有青釉和酱黄釉碗、碟、盆、坛、炉等,均系半陶瓷器。坯胎一般显得比较厚重,火候较低,胎质松驰,硬度不强,外壁施半截釉。其中碗、碟与潮州唐代窑址及韶关唐代张九龄墓出土的同类器形基本相同,出土的高身陶坛与佛山、南海、新会等地唐墓出土的同类器形亦基本一致。石湾西北面的奇石村古窑,系同属石湾窑系统的唐宋窑址。这里依山傍水,范围很大,从北面奇石村的虎石山起至南面的崩岗头山止断续绵延长度约三公里。古窑主要密集在虎石山、大庙岗、桂林园、石头岗、新丰顶、岗园山、旁岗山、高岗山、崩岗山等九个山岗,共露出二十多座北宋时期的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从断层剖面观察,其中有三座龙窑,窑底压叠着十一座已受毁坏的平面为半椭圆形的唐代小型馒头窑。这些唐宋窑址出土的遗物其器形、釉色、烧制方法等与石湾窑基本一致。可见当时石湾与奇石是同一时期、同一系统的上下两个窑区。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陶瓷器有不少刻印有张可、安祖、潘南、潘安等工匠姓名。奇石窑器物还刻印有嘉祜口口(公元1056~1063年)、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等北宋年号。这是当时烧窑的绝对年代。

过去有不少人受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的影响,认为许之衡是广东人,他所写广窑史料当有所据,所以在研究广东陶瓷发展史时,也跳不出《饮流斋说瓷》中的时代框框。认为研究广东出产的瓷器,只能追溯到宋代,而且认为宋代广东烧瓷器的地点只有阳江一处。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方法,想研究广窑的历史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考古材料,才能对广窑的历史有较全面的了解。近三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在广东韶关、曲江、连南、饶平等四十多个县市,调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周、战国、汉代至明代古窑址一百七十多处,采集和出土了大批古陶瓷标本。这些陶瓷造形装饰和生产技术,都有一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它标志着广东不同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和工艺水平,对研究广窑的历史,无疑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至于说广窑只有阳江和石湾的说法,已站不住脚,所以只能追溯到宋代的说法,同样也不能成立。从调查所得材料来看,阳江窑不是南宋而是北宋,佛山石湾窑的早期年代不是明代,而是唐代和北宋。两地陶瓷的胎质、釉色和器形亦有根本上的差异,可见所谓南宋阳江窑明代才迁于佛山石湾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创新成果遭遇“拿来主义” 佛山陶企面临尴尬


在今年4月份的佛山陶瓷博览会上,一款摸上去可以感受到弹性的陶瓷产品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当时福美推出的“软陶瓷”。软陶瓷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陶瓷“硬梆”的印象,也科技创新运用到传统产业的具体体现。

“软陶瓷之所以能够引起业内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陶瓷业中,同质化的东西太多了,创新更显得难能可贵”,一名企业人士透露。

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陶瓷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房产股市低迷、地价物价上升、新劳动法、环保政策的颁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陶瓷企业"开工生产就能卖出"的风光日子似乎越来越遥远了。

“创新,是广东产业升级面临的难题”,东莞唯美陶瓷营销副总谢悦增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众多企业都抢着一块蛋糕,创新产品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据了解,国家总理温家宝在7月份广东调研时,对企业在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中克服压力、自主创新表示关注和肯定。

佛山作为中国建陶重镇,面临的不仅仅是上述的重压,而且要配合城市产业升级的政策,大部分都要关停或者搬迁,留在本地的最终只有40多个实力较强的品牌。

为了适应新的变化,从政府到企业均对创新抱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在关注创新的同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应纳入发展规划中。

生产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关键

陶瓷生产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对此,资深陶瓷专家张永农有着不同的见解。他介绍说,陶瓷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其中一道窑炉烧制的程序,其次是在运输的过程,但客观来说,陶瓷生产造成的污染烧煤发电要少得多。

“为什么意大利、西班牙也生产陶瓷产品,但他们却没有喊污染?”,张永农认为,佛山陶瓷之所以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方面是由于工厂密度太大,另一方面是在环保技术上投入还不够。

实际上,很多陶瓷企业更加重视产品的创新,并在新产品的推广上不遗余力。7月下旬,广东东鹏陶瓷发布博士后工作站科技成果。在发布会上,记者看到了东鹏自主研发的"纳福娜"洞石,从表面上看,这些"洞石"犹如天然的岩石。这是国内首次攻克高端仿石技术难关并顺利投入生产的陶瓷产品。

佛山陶瓷协会会长戴一民接受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陶瓷产业的升级发展中,生产、销售、服务等关键都不可或缺,但技术上的创新是关键所在。有了技术的创新,产品的生产才可能有本质上的突破。

不过,有企业人士认为,无论使用怎样的技术创新,最终都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佛山金朝阳陶瓷营销总经理简荣康对记者说,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所在的新明珠集团生产了很多创新品种,绝大部分获得市场认可,但也难免出现一些特例。

“产品的创新要以顾客需求为主,否则再个性化、再有特色也没有市场”,简荣康表示,佛山的陶瓷企业都很善于学习,很多人在外国看到一些流行产品后回到国内生产,殊不知外国人的审美观点往往与国内不一致,全盘照搬不一定能够适用。

政府为企业创新搭建平台

据了解,在佛山众多陶瓷企业中,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它们没有像东鹏那样的条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也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一个产业的升级不可能单靠几个大企业来完成,它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佛山市禅城区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局长李钜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作为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一直是政府所鼓励和支持的。

据介绍,佛山陶瓷技术创新和产品检测体系正逐步完善,目前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佛山)陶瓷研发中心、佛山市陶瓷研究所、佛山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

近日,华南精细陶瓷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正式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落户禅城。该中心是广东省首家精细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它依托国家级陶瓷产业基地,采取"产学研合作,多主体参与,模块化建设,集群式发展"的组建思路,首期引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及有关节能环保科技企业作为共建单位,加速国内外精细陶瓷相关的科技成果到禅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禅城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禅城区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该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精细陶瓷制造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基地。

李钜镇局长表示,佛山各政府部门正通过搭建各种创新平台,引导企业走创新升级的道路,但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产业升级离不开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

"拿来主义"何时休?

“我们也知道创新很重要,但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很多自主创新的企业都是吃力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模仿的企业实在太多,创新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模仿的速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企业创新的自主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在于创新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切实的保护。

“要知道,创新的成本是巨大的”,一名陶企人士向记者透露,当自己的"得意产品"推出市场后,本以为能为公司带来良好的业绩,但不久之后,"雷同"的产品却大量出现。

“那种心痛的感觉非常强烈”,该企业人士称。

据了解,产权问题在家居行业中普遍存在,也是很多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作为传统产业,建陶的生产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称不上是"高新技术",因此模仿也相对容易。就连业内人士也承认,陶瓷行业中的"拿来主义"屡见不鲜。

不过,一些龙头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坚持创新。东鹏陶瓷相关负责人介绍,东鹏新产品不断推出,背后是公司数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创新积累。

“一个行业总得有一些企业领头创新,否则无法发展”,该负责人表示,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东鹏会为新产品和技术申请专利。不过,即使这样也无法避免侵权情况的发生。东鹏曾经试图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最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我们花费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该负责人说。

李钜镇局长认为,中小企业受到资金、人才、技术上等因素影响,客观上限制了创新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不用创新。政府希望通过推广一些共性的技术、同时通过产权合作等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难题。

精选:谈谈云南建水紫陶与普洱茶集锦


如今的普洱茶相比十多年前可谓成长了、成名了。现在提起云南大家都会经意不经意间想到、说起云南普洱茶,他无疑已成为云南特色。提起普洱想起泡茶,泡茶离不开个器。这又让我想起了云南不仅有普洱茶还有泡普洱茶的器具云南建水紫陶。

也许是因为建水紫陶与普洱茶同植根于云南这片热土,感染着相同的风土人情;也许是因为他们有着一段相似的成长经历,似乎都有点好事多磨,大器晚成的味道;也许是因为他们同属于云南茶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建水紫陶遇上普洱茶那份相见恨晚的情愫,怎一个懂字了得。

建水紫陶来自云南建水古城北郊碗窑村。这是一个陶火烧出来的村落,世代以陶瓷为业。通过对建水古陶遗址和陶瓷残片的分析,我们发现这里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这让我们想起他与普洱茶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而至。早在1953年,就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但却是在近些年才逐步被人们认识、关注,甚至大有普洱茶当年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建水紫陶是用建水境内硅、铝、铁含量较高的天然五色土为原料,按照特殊工艺烧制成,窑温在1200度左右的高温陶器。从吸水率的指标来看,粗陶器的吸水率>15%;普通陶器12%;在《建水紫陶》地方标准中对吸水率的规定是5%,并且绝大部分产品的吸水率检测结果远优于标准要求甚至可以达到1%。低吸水率某种程度上表明建水紫陶的烧结程度高、质地紧密坚硬,防污染、防异味性能好。

适宜贮存、沏泡茶叶,能够很好地呈现茶叶原有的滋味。其铅、镉溶出量符合GB12651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并且优于国家标准,在《建水紫陶》地方标准中对铅、镉溶出量的规定是铅0.5mg/l、镉0.05mg/l。

它谈不上精致秀雅、也不算富丽堂皇,无需玻璃釉的闪光,更不用雕龙画凤的装饰。它的美需要耐住性子,慢慢细酌,是自内而外散发出的柔光,不张扬、不外露的内敛气质,如同品普洱,那感觉是古朴、是自然、是陈韵、是泥土的气息也许用拙雅可以表达吧。

烧水、拨茶入盏,温润茶、器,沸水浸泡建水紫陶与普洱茶相遇了,是似曾相识的朋友,是阔别许久的故交,是意气相投的兄弟,是高山流水的知己。茶陈香醇正、器古朴拙雅,细酌一口,这琥珀色的液体散发着古木与大地般的自然气息暖暖的流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阳光洒向那雨点飘落着的小村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香。

再浸泡,再品。茶醒了,陶醉了。他们懂得拂去繁华,归真自然,心赏拙雅。

笔者寄语:近年来,随着建水紫陶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品价格飞速爬升,江苏、江西等多地的陶艺工作者慕名而来,在带来丰富的拉坯、装饰工艺的同时对建水紫陶的风格定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希望建水紫陶能够包容外来文化,取其精髓的同时,保持其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特有的拙雅之美。

云南易门陶瓷产区三分之一生产线停产


房地产调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攀升、水旱灾害不断,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年我国陶瓷行业走势低迷,进入六月后又逢淡季来袭,使本来就不景气的市场雪上加霜,近期继淄博产区出现大面积停产现象后,云南易门产区也相继停产,今年的产销形势都不容乐观。

云南省去年遭遇了大旱,今年天气情况良好,也没有出现电力紧缺的情况,但是处于西南边陲之地的易门产区,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记者拨通了易门县陶瓷商会秘书长凌东旭的电话,一谈起现在的生产销售状况,凌东旭便叹气说:“不行了啊,有三分之一的生产线已经停掉。”易门县是云南陶瓷产业最集中的产区,有18条陶瓷建材生产线,产能占全省的80%左右,按正常的发展,近几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推动了墙地砖的需求,应该能为易门县的陶瓷企业进入黄金期打下基础,可是现实却相反,这几年易门陶瓷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凌东旭说,虽然没有遭遇自然灾害,也没有出现其他产区的限电情况,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亚欧瓷业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白跃宗接到记者的电话也开始诉苦:“出问题了,现在生产销售出问题了。”白跃宗说,今年的销售比去年同期下滑了30%左右,现在亚欧厂里有150万平方米至200万平方米的库存,销售还在继续往低处走。亚欧暂时还没有生产线停产,但产品库存几乎要满了,每天还是有1.5万至2万平方米的产量。说到应对淡季和库存的办法,白跃宗叹气说:“能有什么办法?仓库满了就只能停产,等着淡季过去再消化库存。”易门意达陶瓷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其他产区要么电荒,要么水旱灾害,相比之下易门情况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日子还是很难过。“原材料涨价、电价上涨、人工上涨,成本涨得厉害,可是产品价格涨不起来啊,今年每平方米就涨了两毛钱。”

之前在市场上有传言,说其他产区的危机将为易门本土陶瓷产业带来机遇,但事实并非如此。云南中低端市场的陶瓷多数来自江西和四川,而江西过来的多数是仿古砖,易门没有仿古砖生产线,所以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记者在昆明国雅陶瓷批发市场看见,易门陶瓷集中在市场靠后的位置,多数是厂家直接租用仓库,建立办事处做批发,没有将形象店面建立起来。虽然本土陶瓷产品拥有价格和地域优势,但由于营销策略、生产实力等相对落后,与外来产品相比,竞争力并不强。在今年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虽然云南省没有天灾,也没有电力等限制因素,但由于不能突破原本的生产销售格局,抢占外来陶瓷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所以依然遭遇了销售危机,并且销售形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严峻。

高新陶瓷促进传统陶业的发展


不论从学术上还是从产业特征看,当代世界陶瓷业可划分为两大类:高新陶瓷产业和传统陶瓷产业。

传统陶瓷产业的主产品陶瓷制品是以天然矿物为原料,使用陶瓷生产工艺技术生产陶瓷器、炻器、瓷器、制作美术瓷、日用瓷、陶瓷卫生洁具、陶瓷墙地砖、电瓷等产品。产业带动了装备制造业、色釉料业、五金配套业、窑炉业、原料精制加工业等。其数量规模很大,能耗大、物流量大、环保工作量大、物值较低。

高新陶瓷业的主产品陶瓷器件以化工原料为原料,使用陶瓷生产工艺技术生产陶瓷柱塞、火花塞、电容基片、辊棒、棚板、高温耐火砖、内衬、研磨体、耐磨抗腐蚀元件、以及能源工程、环保工程、生物工程等众多现代科技领域所需之材料。产品具有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等特点。

在硅酸盐业界,过去一直把两类产业分得很清,置换、交流、互动较少,习惯于认为传统陶瓷业是民用大众化制造产业,高新陶瓷是高技术产业。但是从现在的生产发展实践情况证明,高新陶瓷业向民用方向应用发展,传统陶瓷业应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利用高新陶瓷的发展促进传统陶瓷业的提高发展大有必要、大有好处、大有可为。

此论可以举证的实例很多。利用各种铝、高铝材料制成的球磨机内衬和研磨体可以替代天然石料,并且很大的提高球磨效率、缩短球磨时间和节能;高新陶瓷的某些生产工艺技术和材料引入到传统陶瓷业可以开拓传统陶瓷的功能性;高新陶瓷的耐磨性、抗腐蚀性被应用于装备的器件替代钢铁件将大大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等等。

总之,利用一种陶瓷的优势来促进另一种陶瓷业的发展即以陶瓷促陶瓷的发展,是应该值得探索,而且是一种走捷径的路子。

陶业急需大型专业会展中心


2004佛山秋季陶交会和陶艺节日前闭幕,本届佛山陶瓷展因为“整合”这个话题,受到业内人士广泛关注。而现在佛山会展业迈出整合第一步之后效果如何?相信这是业内人士更加关心的话题。今年佛山石湾因为实现了陶交会和陶艺节同台献演,使参观者少了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两场展会相对独立的操办也大体维持了各方的积极性,会展效应算过得去。但由于主展区缺乏艺术陶瓷这一块,使得陶交会和陶艺节的整合更多地只有观念上和形式上的意义。明年如两个“秀”要一起做,则主展区最好有艺术陶瓷这一块的内容。然而,这种深度融合的构想可能最终还是要碰壁。主要原因:一是中国陶瓷城本身的展览面积有限,除去固定展位,临时展位也就百来个;二是因为大量固定展位的出租,使得中国陶瓷城严格来说,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展览中心的功能,而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商贸中心;三是中国陶瓷城背后的资本的意识也非专业做会展,会展只是营销的辅助手段。在这种思路下,石湾“两会”要有机地合一,在条件上并不成熟。同样的问题差不多也出现在华夏陶瓷城。华夏方面有一个专业的展览中心,而一些企业固定的展示、营销中心则分散在展览中心的周围,这种设计初时的想法大概是:通过展会促进展示、营销中心的招商,展示、营销中心的招商反过来又促进展会的扩张。而从实践来看,招商和会展也确实实现了互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但随着进入华夏陶瓷城的企业越来越多,它作为佛山陶瓷产业营销中心、企业总部中心的角色就越来越突出,会展中心的角色相对来说则明显弱化。如何强化会展中心的地位?大家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华夏陶瓷城对面1500亩的空地再加建一个大型的专业的会展中心——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建材、装饰会展中心。这个构想如果成功,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佛山陶瓷行业会展资源整合可以真正落到实处。因为只有这样,整合后的佛山陶瓷博览会或交易会才可能有一个类似广交会那样的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永久性会址。否则,按现在两城可用于临时展示的面积,会展资源就算形式上整合了,也只能是为广交会凑个热闹,参观者还免不了要在南庄石湾两地间来回奔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云南易门陶业遭遇运输关卡》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云南易门陶业遭遇运输关卡》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