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文化誉震巴黎 各界名流踊跃争睹杰作

文化誉震巴黎 各界名流踊跃争睹杰作

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大理石瓷砖

2021-05-20

陶瓷文化。

“燃烧的辉煌——12至18世纪杰作展”自5月13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法国观众。开展仅2天就接待600多位法国观众,法国总理夫人安娜玛丽拉法兰女士也认真细致地观看了展览,并不时地向讲解员提问。

当法国国际广播台问及拉法兰女士观展后的感受,拉法兰女士赞赏说:“展览非常精彩,展出的物品保存如此完好,今日的技术恐怕也难以望其项背,我想当时的精湛技艺也许失传了不少。这么好的展览能到巴黎,是我们绝无仅有的机会。”

法国新上任的文化部部长瓦布尔号无参观展览,并在展览的贺辞中极高地评价了该展,称“瓷器艺术是中国文化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欧洲的主要国家长时间进口中国瓷器,并曾不断寻找制瓷秘密。欧洲产瓷是从18世纪法国赛弗尔才开始的,这次展出的精美的景德镇官窑可以提供一次美的享受。TaOcI52.cOM

法国电力公司基金会、鳄鱼服饰公司、达索飞机制造公司、莫姆香槟酒公司、贝拉罗陶瓷公司等一批著名的企业高级代表也参观了展览。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勒胡先生认为展览的设计很讲究,教学、艺术含量很高,非常适合文化素质高的主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欣赏习惯,在艺术之都的巴黎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的。

艺术品经销商莱尔梅诺先生赞美此展达到欧洲一流博物馆的水平。

之前,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为扩大展览的影响作了精心安排,悬挂了两幅大型广告,外墙灯箱滚动着展览的招贴画。展厅内部27个错落有致的展柜灯光与厅堂的无光背景形成神秘高雅的明暗对比,展柜也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光纤灯具。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用行动争瓷都之誉 景瓷大师赴京现场烧瓷


正在朝阳区文化馆举行的“景德镇名人名瓷和宫廷御瓷精品展”,开展以来观者络绎不绝。昨日,举办方表示为迎接瓷都景德镇建镇1000年,特意邀请景德镇的制瓷大师来北京开展为期一周的现场烧瓷活动,市民可免费参观免费学习。

据悉,这是京城瓷展首次现场烧瓷。

昨日记者在烧瓷预备现场看到,一个中型“保险柜”摆放在瓷展的中心位置,不仔细看,还真不清楚现代瓷器的烧制已工业化。据技术人员介绍,传统的瓷窑烧制是将成批的瓷胚放进土窑中,烧制成白胎瓷后,用炭火进行釉上彩瓷器的制作。现在工艺改进,将烧好的白胎绘上美丽的图案,放进烤花炉,利用800℃的电炉恒温来烧制,时间由原来的十多小时减至现在的7小时。技术人员正将烧好的瓷器从“保险柜”中取出。

据了解,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刘文胜等从今日起将现场烧瓷,并在瓷上作画,市民可免费观看学习,并指定图案设计收藏。主办方表示,“瓷都之争引起了大师们的关注,他们就是用行动来争回名誉。此举也让北京市民近距离接触千年瓷都的瓷器文化。”活动持续到本月11日。

各界人士献计文化创意产业


“我们景德镇的陶瓷产业规模太小,缺少龙头企业”,“产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小富即安’,思想还是不够开放”……一个个闪耀着智慧灵光的文化创意点子在激情碰撞,核心思想在于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3月9日上午,市建设局会议室内,这场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瓷都发展新名片”新闻宣传座谈会民主气氛浓郁,到会人员纷纷发表真知灼见,共同为瓷都发展献计献策,到会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马玉玲在讲话中对此予以高度肯定,并称从大家的发言中看到了创意的光芒,体会到了智慧的灵光。

座谈会上,来自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瓷局、市招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雕塑瓷厂、鹏飞建陶等14家单位和企业代表就如何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瓷都陶瓷经济水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与会代表都没有回避一个尴尬的现实:尽管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2009年,全市陶瓷总产值突破100亿元,陶瓷出口突破1亿美元,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但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其陶瓷产业规模与全国其它产瓷区相比,差距很大。因此,有代表提出,要想发展陶瓷经济,必须要从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入手,利用自身陶瓷文化底蕴优势,做大规模,做大企业,并以政府为主导,加快资本运作,力求新突破。

马玉玲在听取了与会代表的发言后深有感触,她说,座谈会气氛很好,她深受启发和教育。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这也是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满足群众文化的需要。

针对当前瓷都陶瓷文化发展的现状,马玉玲说,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我们有我们自身的优势,我们有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有高科技产业基地的基础。对此,马玉玲提出了三点要求,首先要从文化底蕴入手,其次要有创意,出好点子,有创新思维,还要落到产业上。

瓷器名流汇聚永丰源 盛赞“深圳瓷”创出文化新路


中国陶瓷业名流昨天汇聚深圳永丰源瓷文化创意工业园,盛赞“深圳瓷”在文化创意上走出了新路,为中国陶瓷如何携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了榜样。

国内知名陶瓷专家、清华大学工艺美术教授张守智说,“‘深圳瓷’的出现为国内陶瓷走向世界闯出了一条新路。永丰源在国内率先打出了文化牌,将中国文化纳入瓷器产销,不仅在瓷器上赋予文化内涵,而且以瓷器为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这是非常有魄力和远见的创新之举。”

他说,永丰源值得肯定的还有生产技术和设备国内领先,永丰源在企业管理上与世界同行接轨,邀请德国著名设计师设计商标、品名,使得“深圳瓷”逐渐被国际市场认同,管理方式上借鉴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使得永丰源成为陶瓷业内发展最快的企业。“最重要的是,永丰源很善于整合国内外资源和技术成果,依靠地缘优势,成为陶瓷业的富有活力的后起之秀,也是国内陶瓷走向世界的窗口。”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傅维杰说,像永丰源这样起点高、发展快、得到政府支持多的企业,实属凤毛麟角。来自江苏、河北、福建、广东等陶瓷著名产地的数十名企业家和陶瓷专家,昨天参观了永丰源、斯达高等深圳陶瓷企业,对“深圳瓷”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对永丰源把陶瓷产销和文化创意联结起来的创新思路予以充分肯定。

争“都”筑“城”有必要吗?


近期以来,天南地北的陶瓷产区多在祭出各自天下第一的传说故事的同时,掀起了为争“都”、筑“城”大做文章的风潮。先议“都”字就有唐山挂起“中国北方瓷都”牌子;德化获得“中国瓷都·德化”称号;潮州成立申报“南国瓷都”办公室;夹江高喊“西部瓷都”;法库打造“北国瓷都”……筑“陶瓷城”亦多见于媒体频频报道淄博、景德镇、佛山……陶瓷产区竞相争“都”、筑“城”究竟有何益处?从观察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这么几条:一、“中华向号瓷之国”,争称“瓷都”的产区,理应在陶瓷发展史册有过名望或正在创造辉煌;否则,申请“瓷都”称谓的报告与所附材料便无从下笔。二、“瓷都”是块含金量很重的招牌,而“陶瓷城”则欲达到强大吸引力和巨大凝聚力的目的。金字招牌又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属市场竞争之锐器,在推行品牌战略的当今社会,谁不想争、谁不想筑、谁不想占有呢?三、可以肯定,各产区争“都”之目标,正是针对景德镇。无须掩饰,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景德镇瓷业规模不断萎缩,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成了各产区争占“瓷都”的大好时机。一些资深人士也围绕争“都”、筑“城”两大热门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普遍认为筑“城”,争“都”既是大势所趋,更是严峻挑战。假如说,筑“城”乃陶瓷产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那么,称“都”则需众人公认,决非自封的。能不能继续保持中外扬名的瓷都荣誉称号,只能让市场、让消费者、让历史去作出验证。

明“空白期”的青花杰作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时局动荡,干戈不息,瓷业深受影响,官窑器几乎断缺,民窑器也相对较少,所以瓷学界称此三朝为“空白期”。此三朝甚短,加起来才29年,故三朝产品一般较难区分具体朝代,总体上既带有一些宣德遗范,又开一些成化先风,其中青花器中的人物纹饰,极富特色,曾被专家称为是明代青花人物的萃菁之作。

该件青花仕女折沿盘,口径26.5厘米,底径15厘米,高4.8厘米,折沿平口,浅腹弧收,平底圈足。胎质坚密,胎体厚重,体身上薄下厚,底厚达0.8厘米;圈足外壁内敛,足端斜削取釉一刀,足内壁与底几近垂直;釉层肥厚明亮,呈鸭蛋青色,转角处聚釉青色更浓,外底施稍淡的粉白釉;青花深蓝偏灰,积釉处有黑斑,并微微下凹。

盘外壁用双道弦纹分成两层,绘螺旋形花心的缠枝莲和卷草纹,盘内纹饰分成三层,外二层为斜十字点花纹和连圈纹,盘底主纹为仕女图。纹饰采用单线勾勒、平面涂塌的手法,仕女宽额高大,神态安祥,竹枝一笔直线画竿,用笔纯熟洒脱、细腻流畅,线条变化自如、生动明快。

从器型、胎釉、工艺、纹饰等特征分析,此盘应是明“空白期”产品。另外,因折沿盘在明早期常见,至景泰时已少见,青花料在天顺时发色转雅淡和少有黑斑,似还可进一步推断此盘为正统、景泰年间产品的可能性较大。明“空白期”青花器存世偏少,尤其是人物纹饰的盘器更少一些,此盘器算完整,工艺相对较佳,人物图案分外精美,故可称是一件较好的具有明“空白期”纹饰特征的民窑青花器。又据相关资料记载,类如此盘纹饰的青花器,在明弘治年间也有出现,但相对线条草率,形象呆板,图案粗糙,青花料色也偏淡,没有下凹的黑斑,所以两者是有较明显区别的。

陶瓷文化:“中国白”之誉的 德化白瓷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中国白”原文(blancde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福建德化是颇负盛名的地方窑。它的釉色白如凝脂,德化白瓷又称象牙白。近年来,德化白瓷拍卖行情看好。

瓷塑是德化瓷中最著名的制品,明代时就有著名艺人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等人。如骑狮观音塑像的釉色洁白、细腻,观音的塑造清秀俊逸、超凡脱俗。作者将观音的外观形象美和内在的气质美都表露无遗,是德化窑传世雕塑中较为难得的珍品。德化白瓷早于明清时期就以其特有“象牙白”、“中国白”闻名中外。

德化白瓷与其他窑口白瓷的异同及特点

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与唐、宋时代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生产的白瓷也异样。它们之间不同点主要有:

(1)瓷胎致密,透光极其良好,为唐宋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唐宋北方白瓷,是用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粘土烧制的,粘土内含助熔物质少,故器胎不够致密,透光度较差。而德化白瓷则用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质较多,因而它的瓷胎致密,透光度特别良好。

(2)从釉面上看,德化白釉为纯白釉,而北方唐宋时代的白瓷釉则泛淡黄色。元、明时代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却白里微微泛青,与德化白瓷有明显的区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仅与原料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氧化铁、氧化钛的含量有关,也与烧成气氛的性质有关。北方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tio、aio含量比较高,烧成时采用氧化气氛,故瓷器呈现白中泛黄的色调;景德镇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fe、tio、aio含量均较适中,烧成时采用还原气氛,故瓷器呈现白里泛青的色调;德化白瓷的特点是胎釉中的feo含量特别高,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德化白瓷就比唐宋北方白瓷和景德镇同期生产的白瓷釉色更纯净。从外观上看,明代德化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少女白”之称。流传欧洲后,外国人又称之为“鹅绒白”。直到现在,法国人还以“中国白”直呼德化窑白瓷。字串8

德化窑白瓷器的鉴定,一般应掌握以下五个要领:

(1)目视表面观察: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犹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犹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

(2)迎光透视观察:明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红或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黄或牙白色。当然,迎光透视观察各个时期所显颜色,也会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异,以及烧制时温度控制的微小差别而出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凡古代德化白瓷或青花瓷,不管其厚薄,迎光或灯光透视全部均应透光,如不透光就是赝品。这是判定真伪德化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

(3)釉面光亮度观察:仿品釉面一般光泽度过亮,给人以刺眼感觉。真品釉面温润弱光。字串4

(4)从制作工艺上观察: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形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犹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正、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5)从易损的部位上观察:真品在长期收藏过程中,如手指、衣纹、珠粒、牙齿等,尤以精细易损部份常出现的折断、损伤甚至脱落现象,这些伤痕均应为旧痕。新仿品则没有这些特征。真品判定一般应掌握以下三个要领:一是看,方法是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易损部位有无断裂痕,界面是否为旧痕。二是闻,方法是把瓷器放在一个无任何异味器皿中一段时间,然后在房间或办公室内确定无风静止的状态下,将器物迅速从器皿中取出的一瞬间,立即用鼻子闻断裂口及其它部位之味道。这种方法至少可以印证以下几个问题:ⅰ、可以判断出断裂缝是用什么粘合剂胶接;ⅱ、根据气味的强弱,可以判定断裂口胶接的大体时间;ⅲ也可以断定除使用各种粘合剂外,还可能使用了哪些化学药剂。三是舔,方法是先刷牙漱口,清除口腔中异味后,在物品的无上釉部分轻轻舔一下,接触面尽能大些,看是否有异味,一般情况是,凡舌头感觉有轻微“麻”之现象,这件物品通常是使用过酸性化学药剂浸泡过。

年尾冲关 陶瓷企业悄然降价争市场


日前,记者从多家陶瓷企业了解到,临近年底,为了抓住一年当中最后的销售旺季,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的举措,产品价格降幅在5%~10%之间,以确保年底销售任务的完成。

按照惯例,每年10月份开始,建陶产品开始进入销售旺季,并在大部分地区一直延续到年底。然而,今年的市场状况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入10月份以来,企业销售虽有起色,但增幅不大,更有不少企业面临着库存爆满的停产压力。为了在时日不多的最后关头进行冲刺,将销售业绩推向一个新的目标,许多企业开始祭出最后的杀手锏,对产品进行降价销售,以图抢夺市场份额。

据了解,南庄一家大型陶瓷企业几个月来由于备受销售不畅的压力,10月份产品价格普遍下调5%,当月销售增幅明显,创历史新高;更多企业则是采取大幅度的优惠销售政策和促销力度,让利给经销商,以刺激经销商进货的积极性。受几家大型企业降价促销的影响,周边诸多企业纷纷跟进,适度降低价格以确保今年的销售任务。但也有价格坚挺者,如博华、嘉俊等产销平衡的企业,面对近期陶企的降价风暴,依然保持了自己原有的价格底线。

业内人士分析,近期由于煤炭、钢材、燃油、货运、上游化工材料等价格有所回落,使陶瓷企业有了价格下调空间。再加上临近年末,许多企业一方面想抓住最后的机会冲刺一把,尽可能多地提高销售业绩,另一方面也是消化库存,以免在春节期间出现产品爆仓的现象。佛山市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就此降价现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今年春节肯定是一个大春节,陶瓷企业放假的时间会相对较长,即停窑早,点火迟。企业在目前市场不旺的情况下采取降价促销的举措,并不是一种好的策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到竞争对手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因此还是通过停窑限产来平衡产销比较好,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评论:“中国名牌”之后陶瓷企业还争什么?


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在各方斡旋下终于转危为安,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标识可以继续使用到08年8月。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傅维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家质检总局蒲长城明确表示,明年建筑陶瓷企业将继续参评“中国名牌”。“如果不评的话,正如你们所说,对行业的损失就太大了(本报770期头版)”。这些消息的释放,对未来建筑陶瓷企业继续参评“中国名牌”极具正面与积极意义。

若将此次“中国名牌”事件放在行业大的背景下进行思考,此次“中国名牌”事件的爆发,虽像面照妖镜一样,将陶瓷行业中一些虚假、扭曲,甚至丑恶的东西“摊在了阳光下”,甚至引发各界对“中国名牌”评选机制及组织主体展开了“口诛笔伐”,但可以预测的是,在明年甚至未来,建筑陶瓷企业追逐“中国名牌”的热情肯定不减。

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中国名牌”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存在,虽然其合理性及公正性屡遭诟病,但经过多次“碰壁”之后,其自我修复与完善功能必定得到加强。尤其是此次与建筑陶瓷行业直接发生对撞后,建筑陶瓷企业能够继续沿用该标识,实质是“中国名牌”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一种妥协与让步。而这种妥协与让步的市场化过程,客观上将促使其体制及标准将会更加“公正、客观、透明”。这种自我进步的嬗变性,将意味着“中国名牌”的“稀缺”特性不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弭,而且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加强。

对于陶瓷企业而言,在目前大肆扩张、四处“圈地”的背景下,未来的产品销往哪里才是企业真正考虑,甚至焦虑的问题。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目前销售5个亿的陶瓷企业一举圈地1000亩后,将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其整体产能将达到十几亿的数量级。而为了消化如此“跃进式”的产能,企业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极力拉升自身品牌高度,最大限度地影响终端消费者;二是执行多品牌战略,“以东方西方全面亮”的方式尽可能地占有市场。而“中国名牌”在终端消费群体中的背书作用,显然是这些企业玩转市场所绕不开的槛。

尤为重要的是,陶业竞争目前已经进入了新的境界,展现大格局、大气势,以“服务、品牌、文化“为核心的立体竞争已经摆在了品牌企业面前,并且这场竞争已有演化为“龙头”之争的趋势。在这个状态上,“中国名牌”所具有的高度肯定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更是“龙头”陶瓷企业超越对手不可或缺的。

“中国名牌”已经成功回归到陶瓷行业,而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趋势,对优秀的陶瓷企业而言,“扩张、品牌、上市、中国名牌”等,似乎一个都不能少。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文化誉震巴黎 各界名流踊跃争睹杰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文化誉震巴黎 各界名流踊跃争睹杰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