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 导航 >

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精品汇粹瓷器展

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精品汇粹瓷器展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展鹏瓷砖 古代文物瓷器精品漫谈

2021-05-20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我们再将目光转到正在南京举办的“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年特展”上,去看一看独具特色的明清官窑瓷器展。

南京博物院共有瓷器藏品5000多箱,20多万件。这件元朝的“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釉里红瓷器”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烧制条件要求高,烧制技术难掌握,所以十分珍贵。这件明宣德年间的“寿山福海纹炉”,形似青铜鼎,色彩更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瓷不同,通体绘满蓝地白花。浓厚的青色,渲染了海浪山石的磅礴气势。清代乾隆年间的这件“百鹿瓷尊”,充分展现了“粉彩”技艺的高超。“粉彩”的制作工艺要先打底,再以各种彩料在瓷器胎体上渲染。因为色调淡雅柔软,所以又叫“软彩”。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和合二仙纹瓷花盆”,色彩缤纷、画面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是采用“斗彩”工艺的加工制成的。“斗彩”工艺十分复杂,是了“青花”和“粉彩”的结合,稀有名贵。

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比如这一件是大清雍正年间的。它为什么珍贵呢?一个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当时生产的很少,而且这么完整,造型这么优美,釉色挂的这么好,更是少见,可以说价值是没办法估量的。

这次展出的近200件瓷器是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20多万件瓷器中精选出来的,它涵盖了明朝洪武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近20个朝代的官窑珍品。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元代文物精品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幕


文物诉说着蒙元时期草原文明的灿烂辉煌

文物是历史的足迹,以点点滴滴的形式记录了人类社会的进程。虽然说元朝统治不过百年,但是却给世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18日上午,“走向辉煌——元代文物精品特展”大型专题文物精品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发现的元代文物100多件(组),这些文物诉说着蒙元时期草原文明的灿烂辉煌。

镇馆之宝钧窑香炉

“这就是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的钧窑香炉,同时,它也是元代瓷器精湛工艺的代表之一。”在钧窑香炉前,内蒙古博物院解说员向大家详细地介绍着。

钧窑香炉的发现还有一段小故事。1970年12月的一天,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们来到呼和浩特市白塔东南约500米处的农田与当地农民一起劳作,期间,人们无意中挖掘出了两个黑釉大瓮,两个瓮上都盖着一件圆形铁器,搬开锈蚀不堪的铁器,几件精美的瓷器顿时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惊喜地发现,两个大瓮内共藏有6件瓷器,当时大家断定这些肯定是文物。于是,大家立即将文物交到了当时的内蒙古博物馆。

据史学家考证,这批出土的瓷器属于元代窑藏。当时,在这批出土的珍贵文物中,一个香炉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香炉造型美观,古朴典雅,浑厚凝重。通体施天青色釉,因施釉较厚,以致烧制时纵横流于器表,而形成独特风格,这就是钧窑香炉。

经考证,公元10世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附近建立丰州城,而钧窑香炉的出土地点恰巧在白塔西北角,由此可推断香炉很可能是当时寺庙使用的佛前供器。

据了解,目前国内出土的瓷器刻有铭文的比较少,而钧窑香炉刻有明确的烧制时间与工匠姓氏,这种刻有铭文的器物更具研究价值。而且香炉上刻有“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的楷收铭文中的“个”字,有别于元朝使用的繁体字,而是现在使用的简体字,这对简体字发展的研究很具价值。钧窑瓷器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如今,这件元代钧窑香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彰显蒙元文化

在展出现场摆放着大量工艺精美的重要文物和辅助展品,如:金银器、令牌、文书、瓷器等文物的图片及复制品。塔拉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元代文物涵盖了蒙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尤其是蒙元时期的“纳石失”织金锦、各类丝毛织品等多种藏品丰富了服装纺织品的种类,填补了部分历史时期服装纺织品收藏的空白。

塔拉强调,蒙元文化是内蒙古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统治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其中蒙古新字是蒙元文化的突出体现。这个在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可以拼写其他各民族的不同文字。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力。

据介绍,本次展览免费向广大公众开放,于10月18日闭幕。塔拉表示:“文物是一种特殊的珍贵资源,它具有广泛性、历史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妥善保护、抢救文物的同时,还要依法合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让社会吸收和发扬文物带来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宣统瓷器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近口沿处饰绿色环线一周,足墙浅刻双环线一周,所有绿彩图案下的胎上均有与花纹相同的刻划轮廓线。外底墨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

黄地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以黄色釉为地,用绿色在锥刻好的暗纹上施以彩绘。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清宣统,通高50.5cm,口径22cm,足径20.7cm。

罐直口,短颈,鼓腹,腹下渐敛,近足处微外撇,圈足。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青花装饰。盖面绘缠枝莲纹。颈部绘折枝桃间“寿”字,一长方形留白框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坤宁宫祭器”五字。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罐上所署“坤宁宫祭器”铭文已明确说明了它的用途,即这是一件宣统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坤宁宫萨满祭祀所烧造的祭器。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高27.6cm,口径9.3cm,足径10.6cm。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东青釉。外壁四面各凸起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瓶从造型和色泽皆仿周代玉琮,古朴而雅致。

粉彩夔凤纹碗,清宣统,高9cm,口径21cm,足径8.7cm。

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内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金线一周,腹部以粉彩绘夔凤穿花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器形周正,线条柔和,用紫、红、蓝、粉、黄、绿设色,色彩艳丽,画工精细,构图饱满而不失清爽,是一件上佳的粉彩瓷器。粉彩绘夔凤穿花纹是清乾隆时期以来官窑瓷器习见的装饰纹样。

东青釉杏圆瓶,清宣统,高30cm,口边长11.5cm,足边长13.2cm。

瓶通体四方形,直口,口至颈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内外通体及圈足内均施东青釉,颈部两侧对称置贯耳,腹部前后两面均有杏核状凸起。外底署青花楷书体“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杏圆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清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宣统时期的杏圆瓶现有窑变釉、仿官釉、东青釉等品种,均制作规整,反映了清代封建统治者奢靡生活用瓷的尾声。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同治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瓷器欣赏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高19.2cm,口径12.6cm,足径14.2cm。

罐唇口,直颈,丰肩,圆腹,腹下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褐中泛黄色釉。肩部有对称方形双耳及四朵模印贴花纹。近足处一周及底部素胎无釉。

唐代长沙窑器物以日用瓷为主,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外销。其造型简洁朴素,讲究细微之处的变化,以各种形式的罐和罐最多见。早期装饰上的用彩多在模印贴花的人物、狮、葡萄上涂褐色或绿色大彩斑,继而发展为用单一的褐彩或绿彩绘画,以后再逐步发展到用褐、绿双色彩绘。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大量生产釉下彩瓷器的发源地,它开创了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

唐代长沙窑瓷特色鲜明,首先是釉下彩绘的发明,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其次是釉下彩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活泼生动,具有写实性。其三是模印贴花工艺的大量运用,并用褐彩题写五言诗或六言民歌。此风始于长沙窑,至宋元两代发展到极盛。

三彩盖罐,通高23.5cm,口径12.8cm,足径12.8cm。

罐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至底,平底圈足。罐盖尖顶,出边,直口,盖与罐口不吻合,略小于罐口。罐口施黄釉,罐身施釉不到底,以绿釉为地,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菱花图案,盖面以绿釉为地,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四瓣纹饰。

唐三彩陶器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成果。此件三彩盖罐是唐三彩的代表作,釉彩鲜明亮丽,纹饰仿唐。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高9.5cm,长16.5cm,宽10cm。

枕长方形,圆角,一侧有孔。枕面白釉地,中央以绿彩绘4朵菱形花纹组合成的大菱形图案,四角又各绘小朵花纹。釉面开细小纹片,底无釉。

此枕小巧雅致,为唐代瓷枕之典型器。图案简约,画风清新,寥寥数笔,意趣盎然。从此枕上可以看出长沙窑匠师融传统绘画技法于陶瓷装饰中的高超技艺。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唐,高10.8cm,底边长6.3cm。

母狮昂首,两眼凸起,双耳直立,张口露齿,长须卷发,前腿直,后腿曲,尾上卷,伏卧于台上。母狮两前腿间有一小狮趴卧。狮身皆施白釉,母子双狮眼睛及母狮腿部均点以褐彩。台为正方体形,四周施褐色釉,浓重处呈黑色。

唐代瓷器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此件白釉子母狮姿态雄健,浑厚古朴,为唐代瓷塑艺术的一件杰作。

白釉奓斗,高9.9cm,口径12cm,足径6.9cm。

奓斗口外撇,口沿呈漏斗形碗状,扁圆腹,平底。器里外施白釉,底无釉。

此件奓斗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雪白,造型规整大方,在唐代白瓷中属上乘之作。

鲁山窑黑釉蓝斑壶,高15.6cm,口径7.5cm,底径8.6cm。

壶撇口,短颈,椭圆形腹,平底,肩部一面为流,相对一面为双带形曲柄,另两面各有一系。通体施黑色釉,里满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口、肩等部位施灰蓝色斑纹为饰。

此壶造型为唐代典型器,其丰硕的壶体显示出大唐盛世的风韵。釉面色调黑白分明,以大块色斑点缀器物,质朴而凝重。此件花釉壶应为唐代河南鲁山窑的产品,因为相同类型的瓷器残片标本在鲁山窑窑址中有发现。

三彩刻花三足盘,高6cm,口径27.7cm,足距17cm。

盘口为板沿式,平底,下承3足。通体以绿釉为地,盘心刻一团花,外环荷花、花蕾及荷叶纹,施以黄、绿、白三色。底无釉。

此盘造型规整,盘心图案以刻花方法填彩而成,画面呈现凹凸状,立体感强。由于采用了素烧工艺,胎体致密,釉色以绿彩为主,色调清新淡雅,在三彩盘中较为少见,堪称唐三彩器中的精品。

巩义窑三彩双系罐,高12.5cm,口径13.5cm,底径6.9cm。

罐呈扁圆形,口内敛,平底,口外两侧各有一系。器内施黄釉,外壁以绿釉为地,上以白、黄、绿三色点染花朵。器施半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白色。

此罐器型虽小,但丰满端庄,模制成型的双系是唐三彩罐的一个主要特征。此罐以瓷土作胎,胎体坚致洁白,烧成温度较高。在巩县三彩窑址中曾采集到与此罐双系及彩斑相同的残片,由此可知此罐为河南巩县窑产品。

花瓷双系罐,高19.9cm,口径7.4cm,底径10.7cm。

罐口微外撇,短颈,颈两侧对称各置一系,丰肩,肩以下渐收,平底。近底处刻深弦纹一道。通体施黑釉,近底处露胎。乌黑的釉面上装饰四块灰蓝色斑块,似色料自然流淌而成,妙趣天成。

越窑青釉直颈瓶,高22.4cm,口径2.3cm,足径7.3cm。

瓶直口,长颈,颈上细下略粗,硕圆腹,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细腻,发色纯正。

唐代越窑青瓷以其釉色之美著称于世,为当时全国青瓷之冠。唐代越窑青瓷釉质细腻,透明度好,釉色极为优美,青绿色调,浑厚滋润,其胎体灰白色,浅淡的胎骨使釉色愈加亮丽幽美,釉面犹如一湖清水。当时许多文人纷纷吟诗作赋予以赞美。唐人陆羽《茶经》中,形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诗人陆龟蒙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颂。此瓶应为晚唐烧制的越窑精品。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式挂牌


在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之际,12月28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式挂牌。副省长吴忠琼,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市委书记钟志生,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晓艺,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锋,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柏,市政协主席张春萍,副市长熊皓等出席仪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金龙,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致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朝阳主持仪式。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组建情况。

黄金龙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御窑厂遗址的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文旅厅等单位的关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御窑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组建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殷殷嘱托的重要举措;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贡献景德镇力量的创新行动。通过整合御窑厂遗址管理、研究、展示等机构职能,进一步加强御窑遗址考古、修复、研究、保护和“申遗”等工作,将更有利于深入系统地开展景德镇御窑文化研究,全面提升御窑厂遗址整体建设、运营和学术研究水平。

黄金龙表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要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联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特别是要加快推动“申遗”工作,让世界共同认知御窑文化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同时,恳请故宫博物院、省文旅厅和各兄弟单位对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多关心、多指导、多支持,我们将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开展好御窑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为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做出应有贡献。

许杰表示,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进程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今天,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挂牌,将站在以景德镇为本源、以中国为中心,以世界为舞台的高度,引领全世界对乃至中国陶瓷艺术史、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陶瓷尤其是景德镇御窑陶瓷的欣赏水平,期待御窑厂遗址“申遗”工作早日取得成功。

据介绍,御窑厂遗址是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结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历经明清两代27朝皇帝,为皇帝烧造御瓷长达542年。御窑厂现存遗址及其背景环境是研究景德镇御窑厂历史沿革、管理制度、烧造工艺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景德镇城市发展脉络的重要基础,对全世界陶瓷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被誉为“瓷国皇冠上的明珠”。组建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可进一步加强御窑厂的考古、修复、研究、保护和“申遗”等各方面工作,传承和弘扬御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奠定景德镇在世界陶瓷文化交流的中心地位,从更高层次上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御窑遗址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通过整合御窑厂内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展示机构,引进、培养陶瓷考古、修复和陶瓷文化研究、宣传策划、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打造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心、中国陶瓷考古基地、中国陶瓷修复中心,全面提升御窑厂整体建设、运营、学术研究水平,提高景德镇对话世界的能力,落实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新要求。

参加仪式的还有:台湾鸿禧美术馆前馆长、研究馆员廖桂英,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克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海峰,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耿东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柯中华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日本东北学院大学、越南艺术与科学院、越南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日本静嘉堂美术馆、韩国国立公洲大学博物馆、韩国首尔工艺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东莞博物馆、东莞袁崇焕纪念园、江西高安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新加坡收藏家协会、福建省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等单位的知名专家200余人。

陶瓷作品《海峡红韵》入选福建博物院藏品


《海峡红韵》陶瓷作品入选福建博物院藏品

近日,隆美陶瓷有限公司烧制出的陶瓷艺术作品《海峡红韵》,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并入选福建博物院藏品。

陶瓷艺术作品《海峡红韵》宽28厘米,高39厘米,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品用红色来表现太阳和月亮,而人物、祥云、波涛则用白色表现,色彩对比强烈,搭配新颖合理,令人眼前一亮。

作品由两件组成,一件红釉釉质肥腴丰润,色泽红艳如初凝鸡血,将旭日初升,红彤彤的色彩表现得非常逼真,并缀有朵朵祥云,使整件作品色彩搭配更加均衡;旭日底端,波涛汹涌。嫦娥仙子则斜依红日,体态曼妙,绸带飘扬,双臂舒展,作腾飞状,表达出对月亮的向往,整件作品动感十足。另一件则红釉薄而均匀,微微透着白色陶瓷底色,使色彩显得幽冷,充分表现出月色的清辉。嫦娥仙子则头部微颔,静谧安详,手扶横笛,表达出抵达月亮的喜悦。作品经多次烧制而成,攻克红釉在高温下,釉质流动、线条不易分明的难题,且雕工细腻传神,线条简约洗练,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并入选福建博物院藏品。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今年重新“开张”


16日下午,数字故宫线上分享会在故宫博物院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办。经过漫长的疫情,不少网友对故宫的展览望眼欲穿。其实在这段时间,故宫策展也没闲着,而是为一个大展做精心准备,也就是武英殿陶瓷馆大展。阔别两年有余的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今年重新“开张”,从文华殿迁至武英殿后,它将有哪些“玩点”和“看点”?在分享会上,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剧透了新展的五大亮点。

新陶瓷馆隐藏“明星展”

吕成龙透露,这次新开的陶瓷馆有不少变化,在场地上,展厅从原来的文华殿移到了武英殿,展览面积比原展厅增大了将近60%,用超大面积带观众“畅游”陶瓷世界。

在数量方面,以前的陶瓷馆只展示400多件,这次将展示陶瓷等展品将近1000件,翻了一倍多,古代汝、官、哥、定、钧窑“五大名窑”瓷器、明清两代御窑瓷器均在列表之内。此外,展示还增加了5个能反映故宫藏瓷特色的主题,如宫廷的进膳用瓷、赏赐用瓷、大婚用瓷、祭祀用瓷、宗教用瓷,以此让观众全方位尽览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变化和进步。

场地增大,展品增多,与此相对应,展览也拉长了陶瓷展示史,据吕成龙介绍,以前陶瓷展只展示到宣统时期,这次将时间线拉长,延续到了民国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从晚清到民国的数十件精彩展品很少有亮相的机会,这次能相会共展,实属难得。

在展厅的布置上,陶瓷馆在灯光照明方面做了较大改进。吕成龙介绍,此次展厅采用全新的照明系统,给展室和展品以最佳亮度。除了展品外,屋内建筑彩画也将被照亮,以使展品和建筑相互映衬,彰显宫廷藏瓷的特点,带来超梦幻的观展体验。

与以前不同,这次大展还准备了一个彩蛋,在武英殿的正殿里设有一个小型展室,名曰“展中展”,以定期展示故宫馆藏的“明星展品”。吕成龙介绍,明星展品会有很多,可看性也很强。比如蓝釉描金朵云折枝莲纹匜,远观它通体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云朵般的金彩在其中熠熠生辉。在古代“匜”是用来洗手的,而经过瓷器史的演变,蓝釉描金朵云折枝莲纹匜其实是一种酒具,用于分酒。这个器物之所以光彩照人,是因经历过两次烧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特别是匜内部的“金色云朵”是由金子磨成粉,用大蒜的汁调制金粉后烧制而成。

又如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碗,吕成龙在分享会上用三维高清数据对其进行展示。可见该碗色彩鲜艳,红彩部分是鲜艳的哑光,而青花部分则闪闪发光。吕成龙介绍,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碗又叫“金钟碗”,因为它仿制古代金属钟的造型,将它倒过来看,就像是一只悬挂的钟。它是青花瓷的一个衍生品种,也是明代景德镇宣德时期创烧的新品种,同样是经历两次烧制而成,数量特别罕见。

吕成龙表示,这次大展吸收了近十多年来中国陶瓷研究的最新成果,目前,展览内容在丰富,展出条件在优化,展示手段在升级,总之,新的陶瓷馆会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呈现给大家。

数字故宫开启“新世界”

分享会上,故宫博物院还讲述了“数字故宫”这一年的成长。据了解,从故宫数字化工作到“数字故宫”的建设,故宫在数字资源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已有二十余年。应该如何基于海量的故宫数字资源,进行更有深度地挖掘与更加前沿地应用?应该如何将兼具体量与质量的故宫数字资源以一种更为智能贴心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数字故宫”技术团队的年轻人们携手两位故宫文物研究专家,从各自工作的专业角度出发,以《韩熙载夜宴图》VR节目、高清三维陶瓷文物两项数字成果为切入点,为观众展示了更多数字文物资源深度应用的可能。

“经过超高清扫描的《韩熙载夜宴图》被放大到原画的40倍,观众可以在超4k高清画面中沉浸式观赏它,而不错过任何细节”,故宫书画部专家王琥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韩熙载夜宴图》VR节目的互动展示,带领观众寻着画中的蛛丝马迹,走进故宫名画世界,感受“一画千面”的艺术魅力。

为满足观众们不同的文化需求,“数字故宫”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分期分批建设了大量的产品和平台。今年疫情期间,“云游故宫”全媒体平台将故宫多年积累的数字资源按照用户需求进行了重组,平台一经上线,获得了广泛好评。而此次发布的“数字故宫”小程序则进一步、全面地整合了故宫在线数字服务,观众可以通过这款小程序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部故宫资讯,海量的故宫数字资源可以一键搜索,一站抵达,无需在网站、微博、app等故宫多个数字平台上跳转。

未来,“数字故宫”小程序将帮助更多关注故宫的用户通过小程序“一键查询”到故宫多平台、全渠道上为己所需的数字资源,全面构建“故宫数字社区”,开启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新民晚报驻京记者潘子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近代陶瓷雕塑精品展亮相工美馆


瓷雕,是将绘画、书法等表现在瓷器上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段。自新石器时代发源以来,经过千余年发展,许多举世闻名的经典之作不断涌现,如唐三彩、北宋定窑孩儿枕等,而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湖南醴陵、广东石湾等地,也一跃成为我国著名的陶瓷雕塑产区。

5月16日,“回首经典铭记辉煌——中国近现代陶瓷雕塑精品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展,展览由香港中华陶瓷雕塑研究会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联合举办,集结了以上著名陶瓷雕塑产区的120余件精美作品,以造型、时代和主题分类,从“陶瓷雕塑始中华”、“薪火相传留经典”、“‘国窑’时期铸辉煌”、“余晖映照吐芬芳”4个单元,展现我国各个时期陶瓷雕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展览中的几件工艺精品吧。

《女孩披纱》何念褀高36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此件瓷雕由曾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工作的何念褀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运用了圆雕与薄纱镂空相结合的手法,使少女披在头上的瓷质彩饰纱巾与真纱巾非常相似,当时被誉为“一次超过世界艺术水平的成功创作”。1959年被选送至首都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展览。作者通过刻画女孩宁静、愉快和天真活泼的神情,充分反映了新中国孩子们的幸福童年生活。

《梁红玉击鼓指战》曾山东高33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梁红玉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夫人和得力助手,尤其是在黄天荡大捷中,她镇定自若,击鼓指战,激励士气,以少胜多,被后人传为佳话。已故陶瓷美术家曾山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梁红玉击鼓指战》,成功地塑造了这位集美貌、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巾帼英雄,通过瓷雕独有的工艺美术技法来充分展示其刚柔相济的风采。

《林冲夜奔》曾山东高31厘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江西景德镇

陶瓷美术家曾山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林冲夜奔》,胎、釉、型、工、彩等方面堪称上乘之作。作品被选送至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展览。1962年4月由馆编辑、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也有相同题材作品。

《文成公主》罗景炘高32厘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醴陵

此件作品由曾在湖南省陶研所工作的罗景炘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作,造型上吸取了唐代宫廷仕女的特点,选材上运用了醴陵窑优质的大球泥配方,加上釉下五彩特有的高温技法,使泥塑火烧后的这件《文成公主》作品显得高贵、圣洁、栩栩如生。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陶瓷文化:元明清宫廷文物在无锡博物院展出


近日,由无锡博物院和保利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皇家气象——元明清宫廷遗珍展》,在无锡博物院展出。60余件展品以瓷器为大宗,另有玉器、书画等珍贵历史文物,多为皇家宫廷珍品。展览将持续到6月20日。

红、黄、绿、茶色……各种釉色的陶瓷,包含着古代工匠与文人在文学、美学和哲学上的诸多愿望,让观者兴致盎然。一个国家的荣誉让一个器物(CHINA)来承载,可见陶瓷文明是中华文明最丰富的一支。此次展出的瓷器有元代青花瓷器,明代永宣青花瓷器、万历五彩瓷器,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和光绪“大雅斋”瓷器等,都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经典官窑作品,在国内外文物艺术品市场屡创拍卖的天价;而玉器有代表中国历史上最高制玉水准的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玉作和仿西番之作;其余展品,多为皇家宫廷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据悉,本次展览是保利艺术博物馆的顶级文物藏品首次在无锡博物院展出,藏品绝大多数为保利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

胭脂紫地粉彩开光百子龙灯双戟耳瓶清嘉庆

青花矾红描金苍龙教子纹“懋勤殿”玺印盒清嘉庆

粉彩过枝牡丹纹盘清雍正

瓷之色,包含着古代工匠与文人在文学、美学和哲学上的诸多愿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精品汇粹瓷器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南京博物院建院70周精品汇粹瓷器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