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鉴别瓷器 > 导航 >

12件祖传瓷器捐献国家

12件祖传瓷器捐献国家

鉴别瓷器 瓷器鉴别

2021-05-24

鉴别瓷器。

铜川市水泥厂退休职工袁敏韬和老伴崔碧芹陈炉中学退休教师夫妻俩,严拒文物贩子1万元收买,毅然将自家12件祖传瓷器无偿捐献的事迹,日前在当地广为传颂。今年62岁的袁敏韬和60岁的崔碧芹夫妇,家住被誉为世界东方古陶瓷活化石镇的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仅靠微薄退休金养家。今年6月18日,当其得知陈炉陶瓷展览馆征集古今陶瓷精品后,便毅然将家中祖传的12件瓷器无偿捐献给展览馆。据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陶瓷艺人宋振杰讲,这批瓷器均系耀州瓷陈炉青花瓷和黑釉瓷产品,系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民间窑瓷器,从造型特点、绘画装饰风格看,皆堪称陈炉传统民间工艺瓷中的精品,颇具鉴赏、收藏与研究价值。其中几个盘子上的“串子莲”图案,尚属我省首次发现。7月9日,袁敏韬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从他记事起,这批瓷器已经传了6代人,单他60多年中就先后搬过5次家,因而为保护好这批“传家宝”可没少费心血。其中1件瓷器在“文革”抄家中,略有损伤。去年9月,有个文物贩子闻讯而来,开口1万元要收买,全家人一口回绝了文物贩子。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沈阳藏家12万元买件台湾陶艺品


“台湾高档艺术陶瓷在沈阳有不少知音!6月11日,刘奋飞先生一件名叫《浓情蜜意》的获奖作品原作被一位藏家以12万元的价格买走。”当日,记者来到台湾名品博览会文创产业区的刘奋飞艺术工房展台,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与记者聊起沈阳人与台湾文创商品的缘。

刘奋飞艺术工房展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台湾陶艺大师刘奋飞在沈阳收藏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此次来沈参展的作品虽然标价不低,但沈阳藏家还是频频出手。

记者注意到,本届台湾名品博览会文创产业区的展品之所以既赚眼球又赚银子,离不开奇妙的创意。一家台湾企业推出的纸偶公仔非常受欢迎。工作人员说,只要用一张纸,通过简单有趣的加工,就能创造出一个可爱的公仔。“同样是一张纸,好创意才会出好作品!”工作人员说。

在另一个展台,展出的是台湾民窑艺术坊带来的十二生肖陶铃等陶瓷作品。这家艺术坊的创意总监麦智通先生一边演示着手中的陶铃,一边介绍说:“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而且每只陶铃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台湾陶瓷第一品牌建窑此次也来沈参展,他们推出的礼品陶瓷销售得相当好。最新研发的100元一只的养生能量瓷保温杯尤受欢迎,一天半的时间售出几百只。

祖传制陶牛继伟 国家一级文物青瓷莲花尊有了仿制品


国家一级文物青瓷莲花尊有了仿制品

11月30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渭一村牛继伟成功仿制了国家一级文物青瓷莲花尊。当日,历时三年研制的青瓷莲花尊终于烧制成功,与真品惟妙惟肖。

1982年春天,深埋地下1400多年的青瓷莲花尊从龙泉镇和庄村古墓中意外出土,这件青瓷莲花尊,平唇,喇叭口,长颈,椭圆瞠,高圈足。高59cm,口径13.1cm,足径16cm。尊之颈部饰八周凹弦纹,肩部饰一周植绳纹。下有4个复式耳系,耳间模印四组宝相花图案,每组3朵,一大两小。腹上部堆塑一周21个覆莲瓣,莲瓣丰硕,瓣尖翘起。腹中部是两周忍冬花图案,上小下大,疏密不一,上层21组,下层10组。腹下部饰一周穿插交错、彼此相连的仰莲瓣纹,每层各1l瓣。圈足上堆塑11瓣覆莲。青瓷莲花尊整尊造型优美,装饰典雅,全身施青釉,釉薄而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莹润,华贵之气盎然。被中国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青瓷莲花尊,祖传三代制陶的牛继伟,秉承父业,潜心研究,终于制作成功。

德化三件陶瓷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近日,德化县博古陶瓷研究所、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赖礼同创作的三件陶瓷作品《富贵吉祥》、《山鬼》、《托起半边天》同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据悉,这是该县迄今为止一个作者同时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据创作者介绍,《富贵吉祥》是一件写实作品,高37厘米,选用国花牡丹象征富贵,体现君子风范的菊花象征吉祥,构思奇巧,立意高远,花和瓶结合完美,以高温烧制而成的“中国白皓玉瓷”,洁白无瑕,气度雍容,整体造型给人以富贵吉祥的艺术感受;《托起半边天》是另一件富有韵味的陶瓷艺术作品,高42厘米,取材于以勤劳闻名于世的惠安女形象。作品生动逼真,展现惠女嫩肩挑日月、纤手谱人生的勤劳美丽形象;《山鬼》高34厘米,取材于屈原《离骚·山鬼》篇,作品表现出主人公对情人的缠绵思忆,给人深深的震撼,强烈的美感引人共鸣。

此前赖礼同创作的《吉祥花瓶》曾被故宫博物馆收藏。(黄鹏辉记者邓德相)

康熙瓷器,不愧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件件精品!


青花人物故事图笔筒

估价: 10,000 — 15,000美元

青花山水图砚屏(一对)

估价:8,000 — 12,000美元

青花山溪独钓图高足杯

估价:3,000 — 5,000美元

青花三国人物故事图瓶

估价: 15,000 — 25,000美元

青花山水高士图笔筒

估价:15,000 — 20,000美元

青花山水高士图六方笔筒

估价:10,000 — 15,000美元

青花松鼠葡萄图碗

估价:25,000 — 35,000美元

青花西厢记人物故事图大折沿碗

估价:30,000 — 50,000美元

青花夜月莺啼图瓶

估价:6,000 — 8,000美元

青花折枝花卉纹碗

估价: 12,000 — 15,000美元

瓷器单位“件”的计算方式


大家都知道,景德镇的瓷器,有个很特别的单位,那就是“件”。其实景德镇瓷器的“件”,并不是数量单位,要讲购买数量,称个、只、筒(10个),如一个碗、一只瓶等,而“件”是指器物的大小规格。《景德镇陶录》载:“陶瓷有以‘圾’称者(俗称件),自五圾起以至百圾、五百圾、千圾”。在古时,“圾”、“件”、“岌”三者通用。用到瓷器上,就是形容瓷器越大,“件”数越多。

清代以前,人们常把“圾”与“件”混用,到了清末民初以后,“圾”逐渐被人淡忘,“件”被广而用之。其实,“件”是琢器类器规格的计量单位;它还可表示成瓷的难易程度;便于制定生产定额、工资和价格,这三者是统一相互关联的。

其实“件”量化数据并不十分严格,只是凭感觉有一个大概的标准。瓶类的“件”,一般根据高度叫单件、双件、十件、百件、千件、万件;缸类的“件”是根据口径大小,从30件起直至千件;壶类的“件”是根据容量,从1件到万件不止。景德镇琢器种繁多,器型复杂,每个品种又由口径、底径、腹径、外高、内深、重量、容量等要素组成。因为以一个要素来说明它的规格是不全面的,所以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组成统一的计量规格,作为通用的计量单位,景德镇历史上命名为“件”,并且沿用至今。你一定会问,以前的人总有一个计算“件”的大概方法吧?现在我来告诉你:在明代的时候人们计算瓷器“件”方法是用针匙来计算的,一根针匙就等于一件,当时的针匙容量和鸡缸杯一样大,从这以后人们就是按照这种方法来计算瓷器容量的大小。

中国历代瓷器名品赏析 件件价值连城


瓷器,是一种比陶器更坚硬的器皿。它以瓷土制坯,表面有一层润泽透明的釉,断面不吸水,扣之音响清脆。瓷器,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色泽为青。六朝时,瓷器无论质地、火度和应用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而“瓷”的意思与实物相应正式出现则在西晋。晋代的东瓯窑是我国第一座有文献记载的窑场。

这里收集了部分中国历代瓷器名品――青瓷、白瓷、黑瓷、釉里红、窑变、油滴、玳瑁、粉彩、法琅彩、墨彩、青花、黄釉等等……精美的图片和经典的赏析短文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瓷器的精与美之所在。

窑变釉圆壶。在唐代曾流行过窑变釉花瓷。其呈色机理是由于釉水中含有多种呈色金属氧化物,在瓷器烧造过程中因釉水熔融下流而形成各种自然流淌的美丽色斑。此壶的釉色以黑色为主,釉面上形成了泉涌般的白色和蓝色斑纹,使器物既庄严又活泼。同类器物极难见到,一般都可定为珍贵文物。原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该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是长沙、窑瓷器的精品,曾参加1992年全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高18.1cm口径9.1cm定窑以烧白瓷器为主,兼烧酱釉、黑釉等其它釉色的瓷器。酱釉通常称为紫定,十分稀少。这件紫定壶造型为盘口,直颈斜收,丰肩,平底,釉色为酱紫色,腹部绘金彩已脱落。只能微见痕迹,是难得的紫定珍品。全国已发现的紫定瓷器不足十件,而描金彩者仅此一见,价值高昂自不侍言。曾参加1990年中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84年出土于安徽省肥西县。现藏于安徽省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件件价值连城的永乐瓷器,民间真品还有吗?


永乐年间所出的瓷器,一直是收藏界的一个传奇,几乎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即使是外行,也听过永乐瓷的大名。但是永乐瓷这种特殊的瓷器,因其珍贵而少见,所以很多专家认定,民间并无永乐瓷真品。真是如此吗,件件价值连城的永乐瓷器,民间真品还有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永乐瓷器的瓷器特性,相较于前朝瓷器,永乐瓷造型中规中矩,往往集中于寻常器具,即使官窑所出,也并无特异形状,可见是永乐一朝的风气,端庄朴实。但总体来看,永乐瓷器造型上虽无创新出奇之处,但胜在比例协调,端庄中有特色,极为精巧灵秀,富有观赏价值的同时还兼顾了实用价值。并且由于官窑特性,永乐瓷器的瓷胎光滑细腻,富有质感,基础上就胜过了普通瓷器。

在此基础上,永乐瓷的釉面就十分出彩了,一般窑口所出的瓷器,绝没有永乐官窑所出的丰盈明滑,特别是釉色,白中带青,隐约透白,而且质地十分细腻。鉴赏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其釉面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在室内,永乐瓷的釉色出彩表现得不够完全,仅仅能注意到它的莹润肥厚,但是在自然光下,永乐瓷器呈现出的通透感,非一般瓷得见,颜色上有甜白瓷的温润乖巧,也有天青瓷的明净秀逸,更有如玉一般的透明感,在自然光下尤为明显。

当然,永乐瓷闻名天下,也是与永乐朝的青花瓷分不开的。这个时期的青花瓷,由于烧造技术的成熟与青料的运用,所以呈现在瓷器上的颜色丰富,有青蓝、灰青、静蓝等等不同层次的青料被运用于瓷器之上,当然,这样的青料施釉之后,有凹凸感,经过烧造,更容易呈现出铁锈斑等特色,而且往往有晕散,这个特征甚至延续到了宣德时期,所以这也是永乐瓷器与宣德瓷器的共同特征。

把上面这些特征结合起来,很多藏家手头的永乐瓷也是可以符合的,可见并不是民间就没有永乐瓷真品了。仅仅是因为它的问世量少,部分博物馆尚不能留存,所以让一部分人得出了结论:“民间无永乐真品”,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随着瓷器流通的成熟与发展,真品永乐瓷便自然会在民间出现。

永乐瓷器精品图片及成交价格参考:

1:明永乐青花瑞果纹梅瓶,尺寸:高37.8厘米;高34.3厘米,估价:HKD 30,000,000 ~ 40,000,000,成交价: HKD 50,520,000 ,成交时间:2016-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小口卷边,短颈,丰肩,敛腹,浅圈足。通体青花纹饰,肩上绘莲瓣一周,腹饰上下两层折枝花果纹饰,上层为桃、石榴、海棠,下层为樱桃、枇杷、荔枝。近足处饰蕉叶纹,花纹间加青线。青花呈色浓艳,有深蓝色结晶斑,线条略为晕散。盖子为明末制品。

2:明永乐青花缠枝番莲纹折沿盆,尺寸:25.6厘米,估价:HKD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HKD 33,77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此折沿盆器心图案抽象独特,论饰纹或仅此一例,其棱角分明,曲直得宜,当为罕珍。永乐年间(1403-1424年),景德镇御窑受启于伊斯兰器物,模其形、仿其饰,创烧一系列御瓷,型式不一,却皆卓绝非凡,本品正为当中佳例,见证明朝(1368-1644年)陶瓷发展史上之重要革新。此盆平底,深直壁自下而上敛,宽折沿,正如许多永乐瓷器一样,其形显然并非在拉坯过程中自然衍生,而是由中东金属匠所创。

3: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尺寸:28.6厘米,估价:HKD 22,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27,662,5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永乐青花,雍熙隽永,所涣雅风,诚中国青花瓷器模范,美誉之盛,举世闻名。此梅瓶器形倩倩,釉如凝脂,抚若柔丝,青花发色浓淡相宜,写生寿桃、石榴、山楂、荔枝、枇杷、龙眼,折枝果纹共六组,花实饱满,枝叶茂密。肩足添画俯莲、仰叶,诚当朝佳器,展现永窑典风。

明初朝廷令烧制瓷器,须由内府「定夺样制」。自永乐年始,但见景德镇窑工勉力制瓷,从淘洗、练泥、塑坯、绘饰到窑烧,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佳作倍出。且善其形,力求烧造线条流丽、轮廓优雅之品。如所制梅瓶,尺寸不一,但丰唇束口,器肩浑圆,比例恰到好处,绘饰多种纹样,然皆清新脱俗。又改良前朝青花满饰缠枝花纹之习,绘折技花卉瑞果,每组以茎叶相辅,独饰已足雅,数组共缀一器,疏密有致,相互呼应,更是雅趣满溢,成就永窑经典。此类梅瓶形饰俱佳,瑞果饱满,花叶柔美,极为雅致。然如同其类例,皆不落款,在缺乏出土证据的情况下,有学者把个别例子定为宣窑之物。

4:明永乐青花三多纹梅瓶,尺寸:高36.8厘米,估价:RMB 16,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RMB 25,300,000 ,成交时间:2019-01-07,拍卖公司:福建静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迎春艺术品拍卖会。

此种器物小唇口,短颈,丰肩,敛腹,形制规整,器型秀巧。通体青花为饰,颈部一周变形莲瓣纹,腹部绘有折枝石榴、荔枝、莲花、牡丹等花果纹,果实饱满,花盛叶蔓,生机勃勃,有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足墙绘蕉叶纹,上下交错,疏朗俊逸。胎体细腻,白釉温润肥厚,底部圈足露胎无釉。为明代早期流行式样,全器典雅华美,俊拔秀雅中不失堂皇华贵之气象,纹饰绘制精细,构图疏密有致,青花发色青翠,勾勒点染为永、宣风骨,宫廷气息浓厚,青花见锡光凝聚,吻合永乐另一类青花的典型特征。口唇外翻程度较小,显得整体造型上更为隽巧修长。蕉叶仅画出中间留白的叶脉。虽然主题纹饰力保不变,而边饰渐见简练,展示出强烈过渡的气息。明初朝廷令烧制瓷器,须由内府「定夺样制」。自永乐年始,但见景德镇窑工勉力制瓷,从淘洗、练泥、塑坯、绘饰到窑烧,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佳作倍出。且善其形,力求烧造线条流丽、轮廓优雅之品。如所制梅瓶,尺寸不一,但丰唇束口,器肩浑圆,比例恰到好处,绘饰多种纹样,然皆清新脱俗。又改良前朝青花满饰缠枝花纹之习,绘折技花卉瑞果,每组以茎叶相辅,独饰已足雅,数组共缀一器,疏密有致,相互呼应,更是雅趣满溢,成就永窑经典。此梅瓶器型硕大,保存至今,殊为珍贵。青花折枝花果纹,寓意“福寿三多”,三多果分别为蟠桃、佛手和石榴,“三多”意谓“多子、多福、多寿”。

5:明永乐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尺寸:18.7厘米,估价:HKD 18,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HKD 22,015,000 ,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此石榴尊器形极罕,制于景德镇,却仅只永、宣二朝。两帝笃信佛教,力兴其事,石榴尊之烧造与此或有关联。永乐一朝,佛教题材作品上,多见器形与此近似之瓶,盘口及圈足较高,同饰莲瓣,颈且缀三联珠或宝珍,却以花卉代替折枝灵芝,垂挂飘带,顶饰三重火焰宝华,展现藏传佛教八宝祥瑞之「宝瓶」形象。「宝瓶」象征无尽,寓意福智圆满。

6:明永乐青花开光葡萄折枝花卉菱口折沿大盘,尺寸:直径4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9,55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各式瓷质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口沿平出,呈十二出菱花式口,此种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式样,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卷草纹,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情。内外壁均饰十二朵折枝花卉,计有山茶、牡丹、栀子花、菊花等数种,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细须缠绕,枝叶翻卷,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青花料聚集处呈铁锈斑,有凹凸不平之感,在釉面映衬下产生清晰明丽之感,苏麻离青料深入胎骨,极具立体效果。

7:明永乐慈禧御赐青花葡萄纹折沿大盘,尺寸:直径38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13,225,000 ,成交时间:2018-12-05,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拍卖会。

盘撇口,折沿,弧腹,圈足,砂底。器身以青花绘制纹饰,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海水浪涛纹,内外壁均饰十二朵缠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布局疏朗而饱满。永乐时期青花纹饰既保留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传统纹饰最常见到的是缠枝、折枝形态的花卉、瑞果,有莲花、牡丹、茶花、石榴、荔枝、枇杷等。这些纹饰经常出现在大盘、碗、梅瓶、执壶上。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

8:明永乐青花宝相花纹绶带葫芦扁壶,尺寸:31.5厘米,估价:HKD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HKD 12,720,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此青花葫芦扁壶,造型及纹饰之创造灵感源自中东地区,开中国瓷器新风尚。所绘宝相轮花,或与中东颇有渊源,唯口沿下一圈缠枝花卉与双耳下方之折枝花卉为中国纹样。几何纹饰规整严谨,搭配花卉温婉流丽,更添气韵与美感。

9: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双莲纹折沿大盘,尺寸:直径37.5厘米,估价:RMB 11,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2,650,000 ,成交时间:2016-11-15,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秋季拍卖会。

永乐朝瓷器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其中青花一项,基本摆脱了早期洪武青花由元向明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了自身清新隽秀的风格,其色泽深翠,式样精妙,备受后世推崇,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本品存世珍罕,品质非凡,盘心绘一枝同生的俯仰相对的两朵莲花,风姿绰约,莲蓬初成,花香正浓,另有含苞待放者,伴以茨菰。此式“一枝二花”双莲纹的主题纹饰在永乐御瓷盘碗中较为珍稀,为永乐花果纹饰之隽品。

他拥有近千件中国瓷器


迈克尔·巴特勒曾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亲密工作伙伴,现在亦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而他另一个身份则是花费45年时间,收藏了17世纪中国瓷器世界第一的收藏家。

“我试图尽可能地将17世纪的中国瓷器全部收藏,那个时代的民窑制造出了类型繁多的精美器物。直到现在,市场上仍然不断冒出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珍品。只要我有钱支付,我就一定会将它们买下!”

一直以来,迈克尔·巴特勒都是以外交官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眼中。他在1971~1985年间担任英国驻欧共体(欧盟前身)常任代表,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亲密工作伙伴,现在亦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因为他出色的外交成绩,他获得了英国爵士爵位。但是迈克尔·巴特勒的另外两重身份却鲜为人知——以收藏和研究17世纪中国瓷器而著称的收藏家、学者。

事实上,迈克尔·巴特勒爵士目前已经拥有了近千件17世纪的中国瓷器藏品,数量及精品都为世界第一,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评价道:“巴特勒家族收藏的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十分丰富,在全世界个人收藏家中令人瞩目,迈克尔·巴特勒爵士,还是当今国际上这一领域中研究颇有造诣的学者。”

12月1日,迈克尔·巴特勒携家族的4位成员为上海博物馆带来家族收藏品中的66件,与上海博物馆精心挑选出的66件馆藏17世纪中国瓷器一道,组成了“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为了填满别墅里的架子

45年前,迈克尔·巴特勒还是一名事务繁重的外交家,在各个国家及城市间奔走是他日常工作。1959年,他回到伦敦,在距离伦敦两小时火车路程的多赛特买下一处18世纪英国乡间别墅,这处宅第现在也已成为巴特勒家族藏品的馆藏地。

当时,别墅的房间内,空着很多架子。外交家迈克尔·巴特勒看着这些空架子,觉得应该有东西把它填满,作为装饰。于是,他来到了伦敦鼎鼎有名的苏富比拍卖行。苏富比拍卖行内,一件件拍品被不停捧出,拍卖师高八度的声音响彻在空气中。这时,拍卖师面前放着的是一个盒子,盒子里有6件中国古代的陶瓷。这6件陶瓷形状类型各不相同,很明显是零散的瓷器被装成一盒拍卖。但其中有一件绿釉竹节的酒壶吸引了迈克尔·巴特勒的注意,“这个酒壶小巧可爱,造型优雅,我为了它把整盒瓷器都买下来了。”

迈克尔坦承,他当时对瓷器一窍不通,完全不清楚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是绿釉竹节形壶本身具有的美直接打动了他。

“自从我买回这第一件喜爱的瓷器之后,这些陶瓷之上描绘的美丽山水及人物图所讲述的故事,使我对它们的喜爱和好奇逐渐加深。我在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地方购买它们。这其中包括通过拍卖会及古董商店购买,也包括与别人交换所得。”而由于工作之便,迈克尔搜集瓷器的脚印便也布满全球。

刚开始的时候,迈克尔并不能分辨各个时期瓷器的不同,看到喜爱的瓷器都会买下来。直到1981年由香港东方陶瓷协会主办的“17世纪转变期瓷器及其先驱”展出,这成了他瓷器收藏历程中的一个转折。

在这个专门为17世纪瓷器主办的展览上,迈克尔从他的藏品中出借给展览方30件器物。而当时,他已经收藏了差不多150件瓷器。迈克尔说,在此之前,自己一直都只是觉得某件瓷器非常漂亮于是买回家,对它的烧制年代,瓷器上描绘的图案所蕴含的故事没有丝毫留意。但从那次展览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收藏的瓷器原来是这么重要和珍贵。于是他把自己原有收藏的16世纪和18世纪的瓷器都卖掉了,开始专门收集17世纪的瓷器,并且真正开始对这一时期的瓷器进行研究。

迈克尔说,在他收藏瓷器的初期,当时17世纪瓷器的价值还不为人所知,因此他常可以极低的价格得到心仪的宝物。“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购买瓷器,尤其是17世纪的瓷器,这些瓷器的价格仅是在最近的5年中,就蹿涨了5倍。”

时至今日,在他英国乡间别墅的花园中,有45个专门为存放这近千件瓷器而造的架子,每一个架子上都有大小高低不同的格子,每个格子都会上锁,瓷器在这里得到妥善放置。“但是,这些架子马上就不够用了,藏品还在不断增多,我正打算为它们造新架子。”迈克尔说。还原瓷器文明的真貌

迈克尔·巴特勒在1959年花了50英镑在苏富比拍得了包括绿釉竹节形壶在内的全部6件瓷器时,他为了研究它们花费25年的精力,并且这种研究很明显将成为陪伴他终老的乐趣。

迈克尔说自己真正开始研究17世纪中国瓷器是在1981年,香港“17世纪转变期瓷器及其先驱”的展览之后。从那时候起,迈克尔开始从一个纯粹欣赏瓷器外观的外行收藏者逐渐转型为瓷器研究专家。

1986年,迈克尔携带自己的藏品到比利时、荷兰等国进行展出,当年也出版了他关于17世纪瓷器的第一本图录《中国转变期瓷器(1620-1683):巴特勒藏品展》。1990年,出版《巴特勒家族藏17世纪中国瓷器》。2002年,出版《顺治瓷器》。这些书籍现在已经成为研究17世纪中国瓷器的重要参考资料。

收藏并研究17世纪瓷器是迈克尔45年来最大的爱好,工作事务繁忙以及中英两国文化的截然不同都没有成为他坚持的障碍。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这段时期的瓷器因为一向受人忽视,被人误读,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相关文献可供参考。“任何一样都没有!”迈克尔强调。他和他的研究伙伴们几乎等于是在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把17世纪的瓷器真貌挖掘出来。

迈克尔说自己在1981年以后的25年中,主要是通过直接比较各个时期瓷器的不同来确认它们的烧制年代,进而归纳出这个时代瓷器烧造的特点。这其中他自己的瓷器藏品成为他最直接的研究鉴赏对象。他也到过上海博物馆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看过两院收藏的17世纪的瓷器。“主要通过考察瓷器上的烧制年代,然后根据它的纹饰、器型、图案,自己作研究。”

1985年,他从外交职位上退下,转而担任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董事会理事。该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陶瓷藏品,那里所珍藏的中国陶瓷质量高、品种齐全,并且它们入藏日期早,年代明确。迈克尔在此后担任理事的12年时间里,每周不落地钻到博物院的瓷器中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与博物馆里的专家频繁接触。迈克尔说,自己就是这样逐渐地从一个瓷器鉴赏门外汉慢慢积累起对瓷器的认识。

迈克尔·巴特勒告诉我们,他已经将自己藏品中的绝大部分传给了自己的四个子女。“巴特勒家族确立于1987年,接下来的10年中又增加了不少藏品。我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收藏家的身份,他们同样也在不断学习如何鉴赏和研究17世纪瓷器。”

“巴特勒家族对17世纪中国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不会停止,我曾说过,我将尽可能地把17世纪中国瓷器收藏齐全,我的子女们也会延续收藏和研究下去。”迈克尔说。

被误读的瓷器历史

在此次上海博物馆举行的“17世纪景德镇瓷器特展”上,为此次展览翻译了大量图文资料的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李仲谋介绍道:“比如这件产自明天启的‘青花花篮纹洗’,全世界除日本藏有一件之外,只有巴特勒家族藏有这个单品。而明崇祯年间的‘五彩文王求贤故事图盖罐’、‘五彩伯夷叔齐故事图斛’、‘五彩二仙图碟’是极为罕见的具有转变高峰期风格的五彩瓷器。”

李仲谋说,17世纪,即明末清初这一段的中国瓷器史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读。万历后期(1607年左右),政局不稳,朝廷孱弱,由于官窑耗费巨大,而被下令停止烧造。此后的100多年中,民窑作为主要的瓷器烧造力量为国内市场,尤其是欧洲及日本市场烧制了大量瓷器。在这一时期,大量船只满载着几十万件的中国瓷器,从泉州、广州等港口出发,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各地。中国的瓷器在17世纪真正为世界所了解。中国的英文名“CHINA”也是得名于这个时期。

这些外销瓷中存在着大量精品,而且风格造型上颇多创新。比如青花颜色较前代更为亮丽,达到“青分五色”的标准;瓷器上的装饰题材突破了皇家用瓷的单一面貌,出现了丰富的人物山水画,并且瓷工以民间木刻版画为底稿,将很多戏曲小说的故事作为瓷器装饰题材,《西厢记》、《水浒》人物及神话传说成为瓷器装饰的主要潮流;瓷器的造型受国外需求的影响,出现了象腿瓶、仿16世纪土耳其伊兹尼克陶器造型的长颈瓶、仿日本铜饰的青花兽形炉等新兴器型。

然而由于这时期的瓷器大量以外销瓷为主,留存国内的多是烧制粗糙,体型不规整,器型笨重,青花颜色发灰的普通瓷器,这影响了国内陶瓷界对17世纪民窑烧造水平的判断,大家认为这一时期民窑整体烧造水平粗糙,即使偶尔在国内发现17世纪瓷器精品也把它的烧制年代划为康熙雍正之后。这比它们真正的烧造年代晚了100年。这种混淆年代,对民窑生产水平认识不清晰的误读到现在还大量存在。

但是国外对17世纪瓷器的研究早已开始。20世纪初,就有人关注到这个时期中国瓷器与其他时代瓷器的不同之处。现在,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已经将万历后期到康熙中期烧制的瓷器特点作出归纳,并将大量的瓷器精品烧造年代作出考证。

“迈克尔·巴特勒是这段瓷器历史研究的最早倡导者之一,他的个人收藏品之丰富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是对顺治年间瓷器的研究来讲,他在国际上也是占有主导性的地位。”李仲谋这样评价迈克尔在17世纪中国瓷器研究中的重要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12件祖传瓷器捐献国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12件祖传瓷器捐献国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鉴别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