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瓷器展销会黯然收场

景德镇瓷器展销会黯然收场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5-25

景德镇古代瓷器。

5月16日报道的《南京瓷器展销会为何冷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相关执法部门重视。日前,在有关部门的多方协调下这件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100多名瓷商也将踏上归途。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展销现场,发现大部分摊主已经在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而前天在货架上还摆得满满的瓷器,现在已基本打包装箱。“这一次来南京展销,根本没赚到什么钱。”一位正在收拾“家当”的摊主告诉记者。

5月17日,南京鼓楼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对占道经营的摊主们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摊主们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公共用地摆摊设点,一定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守法经营,希望摊主们绝不能因贪图小利违法经营。18日,鼓楼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瓷器经销商虽然和“物业”签订协议,这种擅自与个人或物业签订的协议是不生效的,应该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同意,否则任何经营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考虑到瓷器是易碎物品,执法部门也将适当考虑放宽一些整改时间。于是就给瓷器商们3天的整改时间。

最后,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作为甲方的南京新中海物业管理公司答应给每家经营户2500元作为赔偿。至此,持续了近一个月之久的瓷器展销会黯然收场,62户瓷器展销商也就此踏上归途。而作为此次展销会南京组织方的新中海公司为这个事件付出了代价。他们在没有去相关部门咨询的情况下就与景德镇康达瓷厂的高冰草率签约,同意组织这次展销会并造成了这种被动的局面。最后用该公司姜主管的话来说就是“花钱买教训”。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厦门“景德镇瓷器展销”未经审批


近日,一些厦门市民赶到体育东村某大厦前挑选质量低劣的瓷器。他们乐此不疲地和商贩讨价还价,把高额的价格压低数倍后,得意地从钱包里掏出钞票,好像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一中年女士说,买件价格低的瓷器做装饰品,效果和正品差不多。一陈姓老先生却非常气愤地说:“我去了景德镇厦门陶瓷艺术中心后,才发现这些商贩的玩意完全是下三滥的东西,一点价值也没有。”

当天中午,一右肩挎一个黑色小皮包的中年女士相中了一件瓷盘。商贩出价700多元,她最后讲到几十元的价钱就买到了。记者问她是否怀疑瓷器的质量,她却说,能凑合就行了,反正是个摆设。记者又问了几个买主,他们都一致认为,价格能讲多少就看你眼光了,买个玩玩也无所谓啊。

景德镇驻厦门办事处负责人说,这些无证非法展销的商贩是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大多不是景德镇人。他们根本就没有小作坊,没有小工厂,而是从全国各地产瓷区低价收购伪劣产品,然后打着景德镇的招牌到处蒙骗。像这样的展销在厦门不是第一次,大家都明白是一场骗局。“我们从一些公安部门那里就拿到了收缴的8000多个护照,一些不法商贩在国外已经制造了恶劣的影响。”

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凡要在厦门展销的活动都要经过市工商局审批。然而,这次展销并没得到市工商局的审批就布置在人行道上,已经三天了却没人来管管。

从事艺术的魏先生说,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属于景德镇,更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对于那些买主,魏先生很奇怪说,正宗的陶瓷会摆在地摊上吗?只要动动脑子就明白啊。他们这种叶公好龙式的爱,完全曲解了摆设的价值。

景德镇瓷器展销又闹纠纷


11月8日来厦门的景德镇民间瓷器展销团,昨日又与场地方——滨北某大厦物业发生纠纷。原来信誓旦旦表示不会有问题的中介人故伎重演,再度失踪,留下瓷商和物业保安差点发生冲突。

本报11月9日曾发表文章,关注4·26世贸广场那出闹剧是否会重演。当时一名组织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他们会守法经营,争取给厦门人民留个好印象。但展销时间临近结束,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据筼筜工商所介绍,得知这个展销团在辖区内办展销后,他们随即到现场调查。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规定,由单位举办的展销会需向举办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县、地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展销,应向举办地更高一级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登记。经核发《商品展销会登记证》后方可进行。这个展销团因不能提供相关手续,筼筜工商所当即对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瓷商以补办手续为由得以拖延,同时还主动写下不闹事的保证书。

场地出租方的物业部门得知展销团没有相关手续、被工商部门责令整改后,根据合同条款,提出终止场地租赁合同协议,中介人也签字同意。但瓷商们并没有履行协议,而是继续在该场地展销。

22日是原定场地租赁合同的结束期,但瓷商们依然没有撤展迹象。而此时中介人也突然不见踪影,瓷商们以生意不好、押金在中介人身上、现在以无钱打包和雇车回家为由要求继续拖延。场地方不同意,并于当晚采取断电手段。昨天上午,场地方再次催促瓷商打包撤展,仍遭拒绝。大厦保安欲关上卷闸门时,瓷商情绪失控,一度险些和保安发生冲突。大厦物业方面只好报警,现警方已介入调查。

评论:景德镇瓷器展销还能走多远?


太平南路,江苏饭店的拆迁工地。靠近马路的一溜广告牌被拆了一块。一张红纸上醒目的粗箭头将人们领进工地。满眼瓷器。又是一次景德镇瓷器展销,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各种车辆塞满了入口处的空地。“最后一天!”一张大大的标语道出了瓷器货架间熙熙攘攘的人群的由来。南京人已经摸准在各种景德镇瓷器展的最后一两天都会迎来“挥泪”大甩卖。“难道你还要把它再拖回家去吗?卖了吧!”通过这样的还价理由,很多市民花上不到100元就能将一个半大的粉彩瓷缸拿下。来自景德镇的货主会一边麻利地包扎和收钱,一边露出破釜沉舟的神情。

这些景德镇瓷器展到底如何组织而来?他们每年要跑多少地方?他们赚钱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遭遇:都是“瓷头”惹的祸

从摊主老夏口中记者第一次听说了“瓷头”这个称谓。

在景德镇,有专门的人到全国各大中城市踩点(农村和小集镇不去,因为那些地方没有观赏瓷的市场)。他们的目标是离闹市最近的空旷场地。在从场地的主人手中短期租用(一般1~2个月)并“摆平”当地的城管及相关部门后,这些瓷头就会回到景德镇,在货主们聚集的市场上打出招商的广告。

租金能够接受,对那个城市又很有信心。货主们就会报名参加,一个临时组成的展销团队就这样押着货物,带着梦想浩浩荡荡地开往那个城市。

老夏对南京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瓷头告诉他展销的地点离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和最热闹的夫子庙都只有5分钟。所以他定了2米长的车位。(展销团队一般都是用一种9米长6米高的大货车运货,货的多少按照所占货箱的长度计算。)但到了南京却遇上了没有想到的事情。

瓷器展不在乎是不是露天,但一定要在乎场地平不平。因为要搭架子摆货,场地不平,架子就不稳,万一倒下来,就白走一趟了。

老夏交2000元租金的时候,特地问过瓷头:“地平吗?”瓷头说,平,我特地找人浇了一层水泥坪。但到了南京后才发现是一片拆迁后留下的瓦砾堆。气愤归气愤,展销还是要搞的。于是老夏和其他70个货主,在第一天的时候,一起平整场地。

不顺的事情接踵而来。瓷头溜了,并且没有付清给场地老板的尾款。老板不干了,把广告牌又装了回去。老夏他们就这样被围在工地里20天。于是老夏和其他70个货主一起找老板抗议,要求老板退还已付的钱。老板最后妥协了。“场地空着也是空着,我们来展销,大家都有钱赚,老百姓不买也能陶冶陶冶,多好啊。”老夏说,就是这个理由最终说服了老板。

他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事情,几乎在每个展销目的地都能碰到。他们已经有了摆平的经验。

博弈:顾客和同行之间

今年是老夏跑展销的第5个年头。

“景德镇因瓷器有名,但指望每个旅游的人抱一个大瓷瓶子回去不现实。所以我们需要送瓷上门。只有这样才有饭吃。”这几乎代表了所有走出来的景德镇瓷器商人的想法。

但现在,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今年老夏跑了5个城市,潍坊、天津、唐山、济南和南京。总的感觉是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好卖,决定好卖的因素中,偶然因素更多了。他告诉记者,今年最好的运气是在潍坊,一个大老板把货包圆了。而最不好的是这次南京,到现在2米车位的货才卖了30厘米。昨天一天的收入是60元。他甚至建议记者可以写一篇负面的文章替他们造势,题目就叫“景德镇瓷器举步维艰”。

首先一个令他难受的是顾客杀价都不着边了。他将一个大瓷瓶上的玻璃罩子拿下,“这是‘七五0一’瓷,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南海瓷。高白釉、上等瓷胎,画工一流。每个都有编号,我们开价3万,有人上来就说300。”而更多没有玻璃罩罩着的瓷器都被杀在100元以内。

老夏对面的一位姓王的货主,在一对一人高的瓷瓶上,挂出了“相信南京终有识货人,现价3000”的牌子。他告诉记者,因为不能忍受顾客瞎还价才出此计策。

另一个压力则是来自同行。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所有的货主都是景德镇人,但他们并不能形成价格同盟。差不多的东西,货主间相互压价在展销会上比比皆是。贬损其他人的东西也是另一个手段。前一个货主口中的绝品,用下一个摊主的鉴赏秘诀一看,立即成了低档货。

虽然是同来,但却不会一同返乡。老夏告诉记者他们有句行话叫做‘卖在打包时’。特别是到了最后阶段,大家都在熬,熬走一个,就意味着自己的货能多卖一些。因此虽然明天是最后一天,但不会都走。只有撑不下去的才先走。

“卖不好根本原因就是太多了。”老夏说。事实上,小作坊生产的无序和展销活动的无序,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量私人生产,造成了私人组团的景德镇瓷器展销越来越多,展销会上货主相互压价,竞相贱卖,造成利润下滑。为了保持利润,只有简化工序,压低生产成本。而这造成了更多艺术含量低的东西流入市场,从而产生新一轮贱卖。

景德镇瓷就这样被套住了。

困局:展销模式还能走多远?

但对单个货主来说,展销的最大困局来自成本的增加。

老夏家是世代烧瓷的,拥有一个私人作坊。和他的前辈们不同的是,老夏家的作坊只负责瓷器产生的最后一步,烧制。他们烧的胎子则是从专门的制胚人手中买来的。依照市场喜好买回瓷胎,然后交给瓷艺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绘上市场上热销的图案与颜色。然后拖到全国各地去展销。

在这种模式下,卖一个1000元的瓶子,10%是买胚子的钱,10%是请人画的费用,40%是烧制时的煤气费用,20%是展销成本,剩下的20%是获利。

而现在,成本中最大的一块煤气价格不断上涨。由于展销时的竞争,成本只能靠20%的利润空间来消化。

“目前,钱还是能赚到的。不然我们都不会出来了。但是煤气还在涨,靠展销赚钱还能过多长时间,就很难说了。”老夏最后说。

景德镇瓷器展销商生意不佳猛摔瓷器


17日上午,在潍州剧场前,随着一阵阵“乒乒乓乓”的响声,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被摔得粉碎。记者采访得知,由于瓷器卖不动,再加上运回去的成本太高,瓷器展销商上演了一场“摔瓷秀”,而过往的市民则对此表示难以理解。

“100元四个,有人要吗?没人要就砸。”当日上午11时许,在潍州剧场前,只见几名展销商高举着瓷器一番叫卖仍无人回应后,随即把手中的瓷器摔到地上成了碎片。据了解,这些瓷器展商大部分来自南方一些省市,经常在潍州剧场和古玩城附近租赁场地摆摊销售瓷器,但很多瓷器展商却卖不出去几件瓷器,一个月下来,不但没赚钱,反而赔进去不少。

一位瓷器商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江西景德镇,经朋友介绍才来到潍坊做瓷器生意的,但到这之后才发现,市民并不认景德镇的牌子,问津者寥寥无几。现在已赔进去很多积蓄了,如果再继续展下去,他们连家都回不了了。但如果把这些没卖掉的近三卡车瓷器再运回去,还需要花费一大笔钱,算算比瓷器的成本钱还高,干脆摔碎了事。

67岁的市民王老先生表示,这些瓷器之所以卖不出去,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要价太高,而市民又无法判断瓷器是否是真的景德镇瓷器。从此路过的黄女士表示,商家降价销售肯定会受到市民欢迎,但卖不完就砸掉,恐怕难被人理解;市民张先生则告诉记者,以前在虞新花卉城外也有一些卖瓷器的,他曾见到过瓷器商现场砸瓷器,这只不过是他们促销的一种手段而已。

潮州市陶瓷企业全力备战上海展销会


设计人员埋头研发新产品,销售人员忙着联系参展客户……这是昨天记者在潮州市某陶瓷企业见到的一幕。据悉,为备战潮州陶瓷暨特色产品上海展销会,近段时间来,潮州市各参展的陶瓷企业厉兵秣马,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展工作。

上月初市政府召开动员会后,潮州市各参展陶瓷企业立即着手开始筹备工作。昨天,记者在位于潮州火车站附近的某陶瓷企业看到,几名设计人员正在埋头制作着“四角翘”系列日用瓷,另一套准备参展的“s型”系列强化瓷已经制作完成。该公司一姓蔡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将在上海展销会上重点推介新产品“四角翘”系列和“s型”系列,估计到时将有近400件产品能赴会参展。此外,该公司还积极联系国内的大客户,热情邀请他们届时赴上海“捧场”。

座落在枫溪如意工业区的另一家知名陶企也对上海展销会充满信心,该公司研发部一姓吴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公司正全力加快研发工作,届时可望有10多套新产品能亮相展会,产品器件多达1000多件。“此次参展不仅代表公司,同时也代表潮州,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最高设计水平的产品带到上海。同时还将在展会的设计、布置上别出心裁,力争能吸引更多客商的眼球”。

景德镇召开整顿和规范陶瓷出国展销座谈会


9月1日上午,景德镇市整治和规范陶瓷出国展销座谈会在市委会议室召开。市委书记许爱民主持座谈会并讲话。他首先传达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规范陶瓷出国展销的重要批示,要求认真领会,迅速贯彻。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重在治本,标本兼治,切实解决好在陶瓷出国展销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整治和规范陶瓷出国展销活动,为重振瓷都雄风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

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傅卓成,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邹海亮,副市长冯林华,市政府副巡视员黄永明及市委秘书长优质余振泰和有关部门、县(市、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同志的一致认为,非法陶瓷出国展销活动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也损害了的声誉,对该市陶瓷的发展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对此,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该市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依法依规,整顿和规范了陶瓷出国展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非法陶瓷出国展销的个案也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治和规范,以坚决杜绝非法陶瓷出国展销的行为。有的同志在发言中认为采取组会方式出国展销存在极大的弊端,对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进行规范和整顿。有的同志认为,对近期发生的这两起非法展销活动要严肃处理,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事情的再度发生。同时,该市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管好国内市场,做好市内市场,上下一心,促进该市国内国际陶瓷贸易更快更好更有序地发展。有的同志在发言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进一步认清非法展销的危害,还要加大监督举报力度,同时建立起有效的营销机制。

许爱民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指出,要认真领会和迅速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当前,要把这两起展销活动稳妥地处理好,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陶瓷展销,把它纳入到市场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许爱民总结回顾了近年来该市整治和规范陶瓷出国展销工作。他说,2002年大规模出国陶瓷展销风波平息以来,该市对整治和规范陶瓷出国展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个案也不时出现,事情虽小,但影响却很坏。对此,我们必须从景德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陶瓷销售的实际情况出发,重在治本,标本兼治,在管理制度上狠抓落实,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研究和制定从根本上杜绝非法陶瓷出国展销的办法和措施。

对下一步整治和规范陶瓷出国展销工作,许爱民要求:一要严格把好审批关,按章办事,明确责任,主动介入,从严把关。二要浅理和规范展销公司。控制展销公司数量,提高注册门槛和展销保证金数额,对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采取针对性措施。三要研究改组会展销或中介展销陶瓷为直接销售陶瓷。四要主动开拓陶瓷外销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方案,逐步建立国际、国内景瓷销售商场网络。变中介销售为直接销售,变行销为坐销、行商为坐商。

景德镇瓷器瑞士展销纠纷圆满解决


北京时间24日晚8时,景德镇赴瑞士伯尔尼陶瓷展销团的负责人之一朱国贤通过电话告诉本报记者:“事情有了很好的转机。”

北京时间25日早晨,代表团方面确认,他们的签证已获准延长,“使馆的同志告诉我们,是破例的一个月。”这20人展销团的签证原定于24日到期。

1月中旬,7家厂组团,运了15000件瓷器去瑞士伯尔尼展销,但销售不畅,中介公司又拒绝出面为其延长展期、延续签证。本月中旬,双方发生较大矛盾。此事一度成为伯尔尼各大媒体关注的“大事件”(相关内容)。本报在国内首家报道后,新华社日内瓦分社也跟进作了相关报道。

此后,中介商主动出现在展销团面前,重新开始解决纠纷,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延长了30天的商务签证。“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对记者说。

朱国贤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现在,展览会能够再次举行,持续时间是一个月。从27日起,我们会再次在(伯尔尼的一家)购物中心举行展览。”

一位参与调解此次事件的华人分析说:“这次,中国商人们没有像以往那样采取去使馆静坐的方式,而是遵守当地法律,以合法合理的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违法事件。这一点给瑞士当地人民和政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伯尔尼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此次纠纷的同时,很多瑞士人通过打电话或到展销团入住酒店慰问的方式,表达对景德镇展销团的同情,甚至有人愿意捐款。20日下午,一个瑞士人找到酒店,通过本报特约记者向困难中的中国人捐款,数目是1000瑞士法郎。

“从报纸上看到他们的不幸遭遇,就想捐点款,也许他们在请律师或签证时需要帮助。”那位瑞士人说。展销团成员十分感动,但拒绝了捐助:“我们感谢您的好意和帮助。但是钱是不会收的。您可以在以后再次光临我们的展销会购买瓷器,这样既可以帮助我们,同时又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最后,这个瑞士人在纸上留下了电话号码,并模仿汉语拼音写了“nimenhao”,以表达祝福。

尽管展销团又赢得了30天的签证,但时间仍然十分紧迫。当地华人已自发为展销团联系集团购买,一位华人还提供了一处位于苏黎世的旺铺,供展览团免费使用一个月。更有华人自愿免费做展销团的翻译,帮助销售。

当地华人还在瑞士的主要报纸和电视台做了一次“友情购买”广告,号召全体在瑞士的华人及当地人去购买景德镇瓷器。广告口号是:“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的启蒙和良心。您购买一件瓷器,留下了爱心给他们,留下了回忆给自己。”(和讯网编辑董荣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景德镇:瓷都王朝的黯然背影和转轨之路


虽然带着瓷器到处展销的景德镇瓷商身上可能会有一些“灰色的秘密”,不过在这背后则是一个千年瓷都的无奈。“长期以来,景德镇瓷器陷入了营销困局,这种全国摆地摊式的展销如今确实该停下来了。”昨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曾经在大连景德镇瓷展的景德镇瓷商,在连声叹息之后,他们描述了景德镇一个瓷都王朝的黯然背影和转轨之路。

摆摊的困局

“景德镇有600多年的官窑历史,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贡品文化,这种传统逐渐形成了‘包产包销’的思维定势,这也注定了景德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度因为“会做不会卖”而出现手足无措的尴尬。”张文韶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业改制,国有陶瓷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随之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小作坊,这在提高景德镇瓷器产量的同时,也给这个瓷器王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一方面,无数的小作坊生产出了良莠不齐的各类瓷器,成本各异,产量巨大;另一方面,没有营销策略的景德镇面对积压成山的瓷器手足无措,仓促之间,他们选择了一条粗放式的营销之路——去各地跑展销。”张文韶颇为痛心地说,多年以来的各地展销将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高雅形象几乎摧毁殆尽,本来高雅的景德镇瓷器沦为地摊货。

瓷商的反思

与张文韶的反思不同,在大连做瓷器生意的景德镇人周林平则在“出路”上进行了反思。“以我们家为例,之前,本来是为瓷器画画的世家,但十多年前,全国跑展销使得景德镇瓷器销量大增,不管什么品质的瓷器都好卖,烧制瓷器的小作坊很赚钱,所以我们家转而烧制瓷器了。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展销之路’只能使得景德镇瓷器越来越迷失,于是几年前,我们就悄悄转型了,转而在精品瓷器上下功夫了。”周林平表示,未来,景德镇瓷器的一条出路便是彻底摆脱之前那种地摊式的展销模式,将营销渠道升级,比如转到室内销售,或者开专业门店乃至依托高端会所等营销。

“事实上,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景德镇的观赏瓷器是有需求且可能会逐步放大的。但在大连,想要选购这种观赏瓷器却没有一个统一集中的地方。”业内人士建议,景德镇瓷器可以考虑走一条“大卖场”之路,将不同档次的景德镇瓷器,乃至其他产地的观赏瓷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瓷器的“宜家超市”,从而升级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形象以及附加值,打破“地摊式展销”为这个千年瓷都套上的枷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瓷器展销会黯然收场》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瓷器展销会黯然收场》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