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 导航 >

醴陵釉下彩瓷

醴陵釉下彩瓷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古代彩瓷器 古代粉彩瓷器

2020-05-12

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近二十年来,全国各产瓷区陆续以不同的制作规模和各自的艺术风格在烧造这种瓷器,它已成为瓷器釉下装饰工艺中最主要的一种,广泛地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喜爱。釉下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20纪初,著名人士熊希龄等积极推广“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引进人才、改良工艺,促成了醴陵多种金属氧化物的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的研制,创造了釉下五彩瓷,它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技法彩绘于坯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至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

1956年,原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聘请名师,传授技艺,使停产25年之久的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发展。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制的。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尔后,毛主席的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醴陵釉下五彩瓷已成为湖南陶瓷的象征。人们通常所说的醴陵釉下彩瓷,就是指釉下五彩瓷器。

特色特点

醴陵瓷器画面五彩缤纷,犹如罩上一层透亮的的玻璃纱,色彩显得格外清新、柔和、明亮。釉下彩的釉是一种很坚硬的玻璃质,它保护着画面,耐摩擦、耐高温、耐酸碱腐蚀,能始终保持原来色彩。

制作工艺

醴陵釉下彩瓷是选用优质高岭土、长石、石英作原料,制出的瓷坯胎质坚细、淡白。装饰的花样绘在生坯上,然后再覆盖一层薄而透明的釉料,最后将它放进1300多摄氏度的高温窑中烧制而成。出窑之后,瓷器的颜色变得象宝石那样晶莹润泽。

国内外奖项

1909年~1915年,先后参加了湖北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以及意大利,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均分别获得了第一等之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自此,醴陵瓷器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标志着醴陵细瓷业的第一个光辉的时期。

荣誉——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扬龙,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醴陵釉下彩瓷的发展历史


(一)釉下彩瓷源远流长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饰技法上也是一项新的发展。自此之后,宋代著名的磁洲窑和其它北方民窑中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这些釉下装饰工艺,都可以说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而发展起来的,并为釉上彩绘开辟了道路,使我国的彩瓷艺术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釉下彩瓷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成多色的釉下彩绘。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近二十年来,全国各产瓷区陆续以不同的制作规模和各自的艺术风格在烧造这种瓷器,它已成为瓷器釉下装饰工艺中最主要的一种,广泛地博得了国内外人民群众的喜爱。釉下装饰艺术是我国瓷器艺术百花苑中一枝异花奇葩,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本世纪初,著名人士熊希龄等积极推广“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引进人才、改良工艺,促成了醴陵多种金属氧化物的高火性釉下彩瓷颜料的研制,创造了釉下五彩瓷,它先用墨勾线,然后用桃红、海碧、金茶等几十种釉下颜料,采用“平混”、“接色”、“深浅”、“罩色”分水技法彩绘于坯上,罩釉高温烧成,烧后墨迹挥发,而呈现白线彩色花纹。

1909-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其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至此,醴陵釉下五彩瓷蜚声海内外。

1956年,原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聘请名师,传授技艺,使停产25年之久的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发展。1959年国庆十周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被选为首都十大建筑中的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用瓷;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用的胜利杯也是醴陵烧制的。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醴陵又成批精制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国宴餐具和国家礼品瓷。尔后,毛主席的专用餐具、天安门城楼用瓷、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都指定由醴陵生产。醴陵釉下五彩瓷已成为湖南陶瓷的象征。人们通常所说的醴陵釉下彩瓷,就是指釉下五彩瓷器。

(二)釉下五彩瓷器的创制

釉下五彩这一装饰工艺的创始、正好在醴陵瓷业由粗到细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它是随着醴陵细瓷的烧造成功而出现的。素称“瓷城”的醴陵,位于湘东,是湖南省的一个大县镇,此地交通便利,水陆相连,制瓷原料丰富,土质优良,具有发展瓷业的天然优厚条件。据《醴陵县志》记载,从十八世纪初(清雍正7年)开始烧造瓷器,发展到二十世纪(光绪年间)的最盛时期,全县有瓷厂四百八十多家,窑户主要分布东、北二乡、形成了以东乡沩山为中心的醴陵瓷区。然而从1729年(雍正已酉)到1906年(光绪丙午)的一百七十八年间,这些瓷厂均只能烧造粗瓷,其产品是以碗为大宗的釉下青花器。

本世纪初叶,著名人士熊希龄(字秉三、1866-1950年,湖南凤凰县人),鉴于两个世纪以来粗瓷生产的落后状况和为了抵制洋瓷的侵入,有志振兴湖南瓷业,于是他以出洋考察政治大臣的二等参赞官的身份东游日本,探索新的制瓷工艺。回湘后,又与醴陵县人文俊铎等人共赴醴陵沩山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了当时危及粗瓷业生产的九个问题,弄清了发展醴陵瓷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一立堂、二设公司”(熊希龄禀请湖广总督端方要求设立瓷业公司的呈文,见《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350-354页=,1905年熊希龄呈文禀请湖广总督端方要求设立瓷业公司,得到端方的赞助,于1906年在醴陵城北姜湾创立官办“湖南醴陵瓷业学堂”。学堂设陶画、辘轳、模型三科,分永久、速成(六个月一期)两班讲授,除本省的师资外,还大量聘请江西景德镇的制瓷技师以及日本技师安田乙吉、大凡理吉等为教员。学习内容以专业为主,兼学文化。接着熊希龄又招商集股,在瓷业学堂前购地建设厂房,装置机器,组织制瓷工厂,成立湖南第一家官办瓷业公司,定名为”官办湖南瓷业有限公司”,他亲自担任第一任总经理,锐意改良,专以制作上等瓷器为目的,当时很多的新式瓷器被选入皇宫为装饰品。从此以后,醴陵瓷业遂由乡村发展到城镇,由粗瓷发展到细瓷生产。

多色的醴陵釉下彩就是在这个立学堂、办新厂、设公司、制造高级细瓷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开始色料都是从日本输入,1907年以后,方正式使用自己制造的颜料。尽管当时的色料品种有限,色泽也不够鲜艳,但在九十多年前就能利用各种金属氧化物制成高火性的瓷用釉下颜料,并在颜料品种不多的情况下使釉下装饰效果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是难能可贵的。

(三)釉下五彩瓷清末民初时期的兴衰

1906年设在醴陵姜湾的“湖南瓷业公司”,是当时我国一个比较突出的新式瓷厂(见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中国的瓷器>>,1963年版219页=。瓷业公司到1913年改为官商合办。该公司设有圆器厂、琢器厂和彩绘室,机械室、化验室,电气室等,规模较大,设备较齐,工艺较先进,制作严肃认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司一开办,就极为重视在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当时瓷业公司的彩绘艺人中,多是湖南地区热爱工艺的书画名流,最著名者有张晓耕、彭筱琴等人。张晓耕(亦名张逢年,江西萍乡湘东人)既是釉上、釉下彩绘的全能艺人,又是才华出众的书画名家,金石、书画和花鸟、人物,山水无不擅长。同时他对刻瓷、微雕和指头画,也有很深的功力。彭筱琴(湖南浏阳人)亦精通山水,花鸟,虽在技艺上稍逊于张晓耕,但由于他在醴陵的时间特别长,当时拜彭为师者甚多,所以其影响最为深远。此外,还有吴寿祺、傅道惠、游先理等几批瓷业学堂速成班毕业的优秀学生。可见当时瓷业公司的彩绘力量是非常雄厚的,他们对于醴陵细瓷的发展和釉下五彩的创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瓷业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几十年中,不惜工本制造上等瓷器(日用瓷仍多用青花装饰、陈设瓷则以釉下五彩为主)。所以出品优良、画工精美。尤其是釉下五彩陈设瓷,装饰效果别具一格,在当时就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1909年--1915年,先后参加了湖北武汉劝业奖进会、南洋劝业会,以及意大利,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均分别获得了第一等之奏奖、最优奖和金牌奖、自此,醴陵瓷器名声极盛,“风潮所布,举国若狂,各埠商贩来醴贩运瓷器者络绎不绝”,(见1911年4月6日《时报》文章:湘省瓷业进行始末记=这一由粗瓷到细瓷,再由高级细瓷到博得声誉、销路骤增的飞跃,既反映了当时瓷业公司的成就,了标志着醴陵细瓷业的第一个光辉的时期。

可是在旧中国,醴陵釉下彩瓷只是风行一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它的第一个兴盛时,前后只有二十三年。1918年间湖南瓷业公司遭到北洋军阀以及日本军触意的破坏,厂房和机器设备几乎全部被捣毁,以至场务一度停顿。后来由于整个醴陵瓷业日益凋令,到1930年前后,随着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模范窑业工场以及一些商办瓷厂的相继倒闭,釉下五彩瓷器也就基本上停止生产。在那些岁月里,艺人们“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技艺濒于失传。

(四)醴陵窑建国以后的恢复发展

1949年全国得到解放后,在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随着整个醴陵瓷业的迅速恢复,至1955年,醴陵釉下彩瓷也就像枯木逢春一样获得了新生。为了继承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优良传统,恢复这一釉下五彩名瓷的烧制,当时的醴陵瓷业公司和刚成立的陶瓷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解放前整整二十年停止了生产,因此缺乏传授技艺的人才,后来通过几个月的调查访问,才在醴陵一个偏僻的乡村找到了一位失业还家务农近二十年的釉下彩老艺人吴寿祺先生,这时他已经是年近古稀而幸存的老人了。吴老先生被请出来之后,担任了陶瓷研究所的技师,专门研究和传授釉下五彩瓷器的制作工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吴老恢复了青春的活力,精神焕发,谦逊勤奋、把自己毕生的技艺传给了后辈,通过与唐汉初一起培训艺徒和举办业余训练班等方式进行教学,技艺队伍不断扩大,新生力量茁壮成长,这样就使醴陵釉下彩瓷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生产工艺、制作规模、题材内容,装饰手法,艺术水平以及色料品种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烧造工艺上讲,进行了种种改革,如柴窑改煤窑,三烧制改为两烧制等,大幅度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从制作规模上讲,自六十年代以来,不仅醴陵地区有专门生产釉下彩瓷的群力瓷厂,而且还有国光、星火、永胜、新民以及本省其它地区的建湘、洪江、界牌、新湘等瓷厂都有所发展,使湖南成了“釉下彩瓷之乡”。从题材内容上讲,过去多采用花卉装饰,而现在的彩饰题材却是博采万物,诸如花鸟、山水、虫鱼、人物、走兽和传统题材中的龙凤、历史故事以及书法印章等,无不反映在釉下彩瓷的装饰中。从装饰手法上讲,除了在勾勒的功力上较之过去的最高水平不免还稍有逊色外,其余在纹样的构成,色彩的处理、操作的技术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历史的水平。彩绘设计人员用自己的实践丰富了这一传统的装饰艺术,因而创造了各种形式风格的装饰纹样,使釉下五彩的装饰艺术呈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其产品既有各式各样的陈设瓷,还有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各种日用器皿。这些产品,有的被选为国家用瓷和国家礼品瓷,有的远销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历年来还有不少精工产品参加了国内外艺术展览。并多次获得了国家金质奖章。为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中华发展民族增添了光彩。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特点


中国的瓷器艺术众多,任何一个种类拿出来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因此,对于收藏者来说,想要完全掌握中国陶瓷艺术是很难的。不过,虽然不能全部掌握,却可以赏析其中一个,做到精而专也是挺好的。今天,小编要和大家鉴赏的就是历史悠久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也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之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最开始的创烧时间是秦汉,在唐宋时期开始发展,到了清朝达到了巅峰,成为瓷器史上非常重要的存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成为国宾礼品和国家领导人的日常用瓷,因而也被称为是国瓷。

醴陵釉下五彩瓷最大的特点就是淡、雅,它是青花、釉里红的集成者,也是千百年来唯一突破釉下单一色彩的存在,甚至要比青花、釉里红都盛行,也让釉下彩瓷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瓷质非常好,不仅耐酸碱,而且没有毒,耐磨性能也很好,不褪色,历久弥新,因而也备受世人的喜爱。在绘画风格方面,醴陵釉下五彩瓷秉承雅俗共赏的特点,不仅色彩斑斓,且晶莹剔透,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出山水画的质感和意境,再加上光滑度高,饱和度好,因此,醴陵釉下五彩瓷更具有灵性,也更加精美。

在绘画题材方面,醴陵釉下五彩瓷非常丰富,且不拘一格,无论是花鸟、山水还是草虫、人物走兽,亦或者是书法、图案等,都有,装饰手法也是多样化。不过,在众多的装饰手法中,最突出的还是双勾分水法,这种方法是让醴陵釉下五彩瓷纹饰更美的原因之一。再加上画工技巧和经验,让整个醴陵釉下五彩瓷看起来更加漂亮。

在纹理的处理方面,大师们的独特手法不仅让整个瓷器看起来更加艳丽,且给人以大气之感,五彩绚烂的色彩中带有几分恬静,造型、纹饰的多变也让醴陵釉下五彩瓷既能作为日常用瓷,也能成为华丽的装饰品。

正是因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多样化,才让它与大众审美接轨,也让它满足了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喜好。它既可以清雅,又可以古朴,既有可爱的造型,又有淡雅的样式,真可谓淡妆浓抹,无不相宜。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为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因而经常被选做国礼或者是国家用瓷,有的甚至远销海外,为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浅谈醴陵釉下五彩瓷收藏


中国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东方古国,瓷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醴陵瓷产自江南地区,带着江南婉约而迷离的气息。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正是醴陵,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从东汉时期,醴陵就已经出现了陶器制作工坊。到了清代雍正时期,醴陵正式才开始生产粗瓷。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醴陵的瓷器烧造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繁杂,它的艺术价值注定不可小觑。制作醴陵釉下五彩瓷首先采用上等瓷泥,在醴陵瓷器的成型阶段,只有真正有功夫的老匠人才能将醴陵瓷器的器型拿捏到位。醴陵瓷器所采用的的彩绘色料源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一些颜料中不乏黄金一类的珍稀金属。因为需要直接在毛坯上描绘纹饰,醴陵釉下五彩瓷对画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只有技艺出色的画工才能完美地将色料呈现在胎釉上面。一件瓷体一旦放入窑内,就意味着要经受一千三百多摄氏度的高温的考验,而且必须一次性烧成,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烧制醴陵瓷器的几率比较低,只有不及百分之七十。

醴陵釉下五彩瓷品相精美、经久耐用,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用来收藏或者使用,都是不错的选择。醴陵釉下五彩瓷和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古瓷不大一样,它是大多数玩家都能买得起的收藏品。醴陵瓷器生产年份距今较近,问世到现在仅仅只有一百余年时间。得益于现如今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良好的经济形势,醴陵瓷器的生产量很大,并且古代瓷器的存世量是有限的,而醴陵瓷器收藏并无门槛,只要您向商家定做,就可以得到称心如意的现代醴陵瓷器,它是人人可收人人可藏的一个收藏品种。

那什么样醴陵釉下五彩瓷值得我们收藏呢?笔者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一下,值得收藏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主要看以下几点:1.大师所作醴陵釉下五彩瓷有价值;2.品相完好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价值;3.瓷胎原料珍稀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价值;4.图案精美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价值;5.手工制作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有价值。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杂谈


通过现代科技证明制作瓷器所使用的色料多少都带一些毒素,制瓷工匠们可以选用釉下五彩工艺,也就是用一层釉把色料盖上,相当于用玻璃罩上了一个色彩。如此一来这些毒素就不会散发出来了,制成了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陶瓷,这些陶瓷是永不变色,只要不将它摔碎,就算用水擦洗无数次,它的颜色也会始终如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问世之后,参加了几次大的活动,其中有武汉的劝业会、意大利的博览会......最重要的一次是在一九零七年的时候,熊希龄亲自把醴陵釉下五彩瓷器送到了皇宫,得到了女强人慈禧太后的青睐,于是清政府就拨了一批银两奖励醴陵釉下五彩瓷器,这样一来醴瓷进入了宫廷,成为了官窑。紧接着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又参加了巴拿马的国际博览会,在国际博览会上和茅台酒一起获得了巴拿马金奖,这是一个国际奖项,意味着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在国际上也成为了一流的产品,醴陵釉下五彩瓷器既进入了皇宫,又进入了国际,在当时就有了非常高的价值。现如今像宣统元年、宣统二年、宣统三年的那些品相完好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存世量非常少,开价就已经高达上千万了,这是醴陵釉下五彩创建之后的一个高峰。

醴陵釉下五彩在解放以后,就也是一九五八年,第一次为毛泽东主席做胜利杯。一直到了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专门请了几位专家到醴陵为人民大会堂做一批专用瓷,醴陵通过了几个月的努力设计,最后交由周恩来总理敲定图案。人民大会堂的所有瓷器,包括茶具、餐具、烟具、酒具等,清一色地定的醴陵瓷器,根据史料记载,公鸡二十多万件。到了一九七一年,醴陵瓷器第一次给毛泽东主席烧制了毛主席专用瓷。在一九七四年,毛泽东主席在湖南住的112天,湖南专门为毛主席一套醴陵釉下五彩四季画的饭碗,此套瓷器现在已经成为了是收藏界的热点,这也是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第二个高峰。在一九七一年,我们国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在这个时候给联合国做了一整套醴陵瓷器,专门定制的蝴蝶款。

中国古瓷器研究所的一位秘书长曾经将醴陵五彩瓷和宋代汝官窑相提并论,要知道宋代汝窑可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由此可见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在中国瓷器中的地位非常高。

陶瓷知识:醴陵釉下五彩瓷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一般釉下五彩工艺采用三次烧成:即先烧素胎,彩绘后再入窑固化彩料,最后加釉一次烧成,工艺较为复杂。而现代的釉下五彩器通常采用二次烧成法。这种工艺上的区别正好给我们提供了鉴定真伪器的科学依据。

将彩色纹样描绘在素烧或未烧的坯胎上,上覆透明釉,高温烧成的瓷器。中国湖南省醴陵地区出产的传统名瓷之一。釉下五彩瓷始创于清朝末年,是在唐代长沙铜官窑的高温釉下彩绘装饰艺术、宋代磁州窑的黑褐彩绘,以及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和创制出的多色釉下彩绘瓷。以其独到的工艺和特点受到世人瞩目。后因国内战事频繁,生产釉下五彩瓷的企业相继倒闭,技艺逐渐失传。1955年醴陵陶瓷研究所成立,使釉下五彩瓷得以恢复和发展,并运用于北京工人体育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等建筑中,还远销国外。釉下五彩瓷除具有色彩鲜艳、晶莹润泽,耐酸碱,耐磨损,不变色,无铅镉溶出等优点外,还具有色料品种繁多、填色技法丰富、线条装饰独特、制作工艺多样等特点。

醴陵釉下五彩瓷仍处价值洼地


6月24日,联拍在线百家百场拍卖盛会之醴陵釉下五彩瓷器专场圆满落槌。

本场拍卖会拍品共计55件,成交11件,成交总价52700元,综合成交率为20%。最高成交价为28000元,最低成交价为600元。截至目前为止,百家百场拍卖盛会共计3314件拍品线上成交,成交总额30256635元。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醴陵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享有“瓷城”美誉,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享誉世界。从本场拍卖会来看,作品“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图案清新淡雅,五彩斑斓,却艳而不俗。其中部分拍品为已故大师陈扬龙作品。陈扬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创造了“薄施淡染”技法,使作品既保持了釉下五彩的传统特色,又加强了水灵通透、清新淡雅的效果,解决了釉下五彩瓷层次感不强的问题,更能体现材质的润、透之美。

因醴陵釉下五彩瓷市场流通的不多,仍处于价值洼地,后续升值潜力大,已被越来越多藏家关注。

乡间小曲(拍品编号:28)落槌价:28000元

《乡间小曲》400x130作者:陈扬龙创作年份:2010年

碧玲珑

碧玲珑(拍品编号:36)落槌价:4800元

《碧玲珑》220x260造型设计:张守智作者:陈利创作时间:2014年,作品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获得银奖。

黄永平: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文化使者


黄永平,1958年生于湖南醴陵,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遗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大师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专家组成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湖南湘瓷艺术学院副院长,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兼职教授,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学校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高职评委,株洲市核心专家,株洲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醴陵市瓷艺堂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

1977年就读醴陵师范学校美术班,1983年入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师从瓷艺家罗景炘先生。曾进修于学院,2010年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作、研究与文化传播,尤其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工艺和技法研究颇深,对恢复醴陵传统釉下绿彩工艺作出了杰出贡献,釉下绿彩工艺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7个、银奖2个,省级金奖2个。多次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瓷的设计制作任务。2011年赴日本、台湾进行陶瓷文化讲学交流。个人作品专集有《五彩流韵——黄永平陶瓷艺术》、《清新雅韵釉下绿彩瓷》,出版有理论专著《中华文脉·中国陶瓷艺术——釉下五彩瓷》,《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系——醴陵卷》编委,《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湖南工艺陶瓷卷》执行主编。

一次上色,瓷泥便有了斑斓的形态。

一次涅槃,瓷泥便有了灵动的生命。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堪称“世界一绝”。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6月13日,正值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醴陵市瓷艺堂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金奖百年,五彩流韵——黄永平陶瓷艺术作品展”将于2015年6月19日-21日在省群众艺术馆隆重举行,届时黄永平150多件精美之作尽现眼前,给全省人民带来一场“醴陵釉下五彩瓷”精神盛宴。

作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唯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永平说,“我与瓷有缘,我随瓷长大。在与陶瓷结缘的30余年里,我深感责任重大。”无论是对醴陵釉下五彩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还是对釉下五彩瓷文化的研究与传播,黄永平与其说是一名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探索者,更是一名醴陵釉下五彩的文化使者,他把醴陵釉下五彩瓷当做自己的事业,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传承,让釉下绿彩重见天日

湖南醴陵,吴楚古邑,湘东门户,乃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醴陵釉下五彩瓷因其烧制工艺独特,制作精美,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并具有“无铅毒、耐酸碱、耐磨损、永不褪色”的特点,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釉下绿彩瓷作为醴陵传统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之一,不仅有醴陵釉下多彩相同的烧制工艺与精致巧妙的装饰技法,更具有清新雅丽、温润玉洁、恬静素美的艺术特色。民国初期,釉下绿彩是醴陵釉下彩中独具特色的釉下彩装饰,传统釉下绿彩大多采用进口色料,新中国成立后,醴陵恢复了釉下五彩这一传统工艺,但由于颜料和制瓷工艺的改革,釉下绿彩这一传统装饰艺术逐渐失传断线,这让黄永平感到十分痛心!

为全面继承醴陵釉下五彩传统工艺,挖掘失传断线工艺技术,再现传统釉下绿彩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黄永平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通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高温釉下传统绿彩颜料,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同时,用自己研制的绿彩颜料和传统技法创作了一批别开生面的作品,再现釉下绿彩在陶瓷装饰中清新素美的艺术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除了釉下绿彩,黄永平还挽救了釉下刷彩及喷彩工艺。釉下刷彩和釉下喷彩是醴陵釉下五彩重要的传统技法,由于这一技法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以及后来生产工艺技术的改革,这一工艺技法的传承没有形成稳固的技术基础,只有一部分日用瓷用上这一工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醴陵釉下刷彩和喷彩工艺逐渐短线失传。黄永平近几年开始对这一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和实践,查阅很多相关历史资料,收藏传统刷彩装饰瓷标本,走访醴陵老艺人,并用传统刷彩和喷彩技法创作了《映日荷花》等杰出的作品,不遗余力地恢复和挽救醴陵釉下五彩传统技艺。

“陶瓷艺术讲究形质俱佳,形显于外,质隐于内;形为枝,质为心。技与心的完美结合,才会有美妙的陶瓷作品产生。”黄永平在陶瓷的表现技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黄永平对陶瓷制作各个工艺环节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擅长书画与篆刻,同时还有较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他巧妙地将诗、书、画、印等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与釉下五彩传统工艺与技法相结合,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富有现代装饰美感。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金银奖,众多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外国领导人等单位和个人收藏,多次承担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陶瓷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传播,化身釉下彩瓷文化使者

作为釉下五彩的发源地,在醴陵这块铺满艺术元素的土地上,催生出一批批艺术大家,生于斯养于斯的黄永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以“继承釉下彩瓷之先绪,弘扬陶艺文化之流风”为己任,黄永平既是一位勤奋的创作者,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研究者,更是一位学者型的陶瓷艺术家。他不但是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传承者,也是釉下五彩传统工艺技法的研究者,还是醴陵釉下五彩瓷文化的传播使者。

“如今的醴陵陶瓷行业,并不缺少创作者,而是缺少潜心钻研理论的陶瓷工艺美术师。”作为学者型的陶瓷艺术家,黄永平在大量创作的同时,长期坚持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致力于醴陵陶瓷文化的研究与传播,经常撰写专业论著。与醴陵陶瓷地理标志保护办公室合编《醴陵釉下五彩瓷技术操作规程》,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中的《湖南工艺陶瓷卷》,将醴陵陶瓷文化系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2013年,黄永平出版个人专著《中华文脉·中国陶瓷艺术——醴陵釉下五彩瓷》,标志着醴陵釉下五彩综合性理论书籍实现“零”的突破。

对于黄永平来说,艺术创作之外的文化交流亦十分重要。黄永平不仅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还在醴陵陶瓷烟花职业学校等多所学校授课讲学,曾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还多次赴日本、台湾进行醴陵釉下五彩瓷交流讲学,立志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醴陵陶瓷艺术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创新,把釉下五彩瓷艺发扬光大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唯有创新才能使艺术形象具有生命力。

黄永平在艺术创作中,始终将目光投向大自然,从中获取广泛的创作题材,像众多的艺术家一样,他崇尚道法自然、师古不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新材料、新配方、新工艺,力图将釉下五彩瓷做好做精。对“毛瓷”配方的再创造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采用怀化洪江的一种特有高岭土(俗称:大球泥)与其他陶瓷原料配比烧制醴陵釉下五彩瓷。由于其瓷质白度和光泽度高,透明度强,质感温润,受到社会广泛称赞。用这一配方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先后成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用瓷,以及首都十大建筑主要接待用瓷和人民大会堂国宴瓷。因而醴陵瓷素有“毛瓷”与“国瓷”之誉。

进入本世纪,随着“大球泥”早已枯竭,其他原料的变异,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更加先进,再用原有“毛瓷”配方生产釉下五彩瓷已经不够现实。

然而,黄永平追求“毛瓷”的卓越品质,探索“大球泥”新的配方和工艺技术的努力一直在坚持,他以一种匠人精神决心把陶瓷做精做好。近几年,黄永平与长沙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该公司珍藏的大球泥原料,根据多年生产实践,配制一种以大球泥为主要原料的高温瓷配方,无论从生产工艺,瓷质外观,理化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原有大球泥配方产品效果。

黄永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文化理念经营醴陵釉下彩瓷,不断地在历史的釉光和现实的创新中徜徉和穿梭。

釉下本高洁,质润还静雅;大千瓷世界,探索无边涯。如今已是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的黄永平却未曾停下学习的步伐,他虚心跟随中国美术学院胡进曦老师学习花鸟画,同时还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李双阳老师的高级研究班中学习书法,不断吸收新的营养,补充自己的知识。“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这是黄永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以此勉励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刻苦学习、不断攀登。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有什么特点?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有什么特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出现是20世纪初叶我国制瓷史上的又一发明。早在唐代(618-907),湖南长沙铜官窑,首开烧制釉下彩瓷之先河。人们发现和运用铁、铜等金属氧化物作为陶瓷装饰颜料,用“写意”的手笔在坯体上,绘画出以植物、动物、人物等题材和运用书法形式的装饰纹样,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经1220℃左右温度烧成,从而使器物上呈现出色相明确的褐、绿、蓝色的纹饰。因色料与釉料结合,经高温烧成而相互熔融渗透,造成了纹饰有如中国画“写意”的情趣。

釉下彩的出现,带来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清新气息,开辟了陶瓷装饰的新途径,为后来宋代北方的磁州窑装饰和元以后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中国绘画,尤其是对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初叶,湖南醴陵窑在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的基础上,发明了釉下五彩瓷,从而使釉下彩瓷进入到一个色彩纷呈的境界。它以其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而驰誉中外。

从观赏的角度看,醴陵釉下五彩瓷具有色彩丰富、晶莹柔润、典雅明快等极佳的视觉感受。釉下五彩瓷之所以能造成如此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其装饰工艺特点密切相关。

一、烧成特点

一般来说,陶瓷器大多采用一次烧成法,而醴陵釉下五彩瓷最先是采用“三烧制”。即将已成型而未施釉的坯胎先经800℃——850℃左右低温素烧一次后再彩饰,彩饰完成后,为除去彩料中的胶、油等有机物,使之便于施釉,需进行第二次低温焙烧,然后施石灰碱釉入高温窑烧成。因要入窑烧三次,故谓之“三烧制”。尔后,由于石灰碱釉在现行的烧成条件下易出现瓷器发黄发黑和釉下颜色呈色灰暗的缺陷,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末,釉下五彩瓷在量使用长石质釉,改用两次烧成,减少了一次低温焙烧。它是将已施有长石质釉的坯体进行素烧,再在素烧坯体上进行彩饰,然后在彩饰部分喷一层釉,就可以入窑高温烧成,所以称为“两烧制”。

二、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技法

传统的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的基本程序是:

在素烧坯体上构图——勾线(或墨线或色线)——分水(在双勾线内填色料水)——喷釉——烧成。其中勾线和分水是釉下五彩瓷工艺操作的重要技法,在坯体上勾勒线条和进行分水操作,看来并不复杂,但要做到熟练掌握也极不容易。然而,画师们却表现出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正是这种富有装饰性的线条和分水操作而产生的色调变化,体现了釉下五彩瓷的装饰美。

勾线的作用是确定装饰形象的轮廊,为分水创造条件。因勾勒的线条中含油质而具有堵水的作用,所以在所勾线条界定的范围内分水,可使液态色料被坯体很快吸附,并可以进行连续的罩色、染色、接色操作。釉下五彩瓷勾线极其讲究,多用钉头鼠尾描和铁线描。线条有墨线和色线两种,根据装饰需要,或墨线或色线,或二者搭配使用。墨线在一定温度下消失,呈现白色线条的效果,这是釉下五彩瓷独有的。釉下五彩瓷的纹饰之所以与瓷胎浑然一体,优雅而和谐,这种别开生面之白线条的作用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分水是釉下五彩瓷彩绘填色的独特技法,是将色料用茶水调制成色料水,分水时将笔醮色料水沿墨线(色线)的内侧顺畅地运笔,使色料水迅速转移到坯体上,一般要求笔尖不能触坯,否则会出现明显的笔痕。分水技法的基本要领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捏笔管,无名指指甲挨着含料水的笔肚,当料水需晨坯体上涌流时,无名指微向笔肚挤捏,谓之“挤水”。料水一落坯,笔尖随即带水流动,谓之“走水”。料水注满后,将坯体朝一定方向倾斜,笔管顺势倒下,用侧锋汲回多余的料水,谓之“收水”。除此之外,为了求得色彩丰富,人们还创造了诸如“涌水法”、“渍水法”、“点水法”、“接染法”、“罩染法”等操作技法,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釉下五彩瓷工艺的表现技法。

以勾线和分水填色等基本操作技法构成的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人们根据这些技法原理,还创造了诸如喷彩、色釉彩、釉下彩贴花以及色釉与釉下彩结合等装饰工艺技法。在釉下五彩瓷工艺中,凝聚了众多陶瓷匠师们的创造智慧,他们不断探索进取,为釉下五彩瓷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包含着优良的工艺思想和工艺技术,这些技术为一代一代的匠师所掌握,并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三、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的丰富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釉下五彩瓷艺术的发展,传统的装饰工艺和技法也必然要与时俱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釉下五彩瓷装饰技艺人员仍不断探索,创造了一些新的装饰技法,不断地丰富了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

为了实现装饰画面既定的意境,除了构图、形象和色调的把握外,寻找最佳的表现方法极为重要,综合利用其他材料、工具和彩饰方法,是丰富釉下五彩瓷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如要表现树丛或树干,用传统的勾线分水填色法会受到局限,很难表现那种苍茫、挺拔的效果。人们试用油画笔醮色料(色料中加些黏稠剂),侧笔在坯体上摆出来,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还有的用油画笔醮一些含色料的胶状漆画树干,同样能达到目的。这种方法是将墨线的堵水作用扩大,而巧妙地利用胶、漆的隔水作用而达到预期的设想。此外,还有借助稀疏的棉纱布,作为缓冲物来制造肌理效果。其方法是将棉纱布盖在坯体上,用排刷醮液态色料水,经由纱布渗漏至坯体,彩绘时可通过排刷上色料水的浓淡,以运笔的轻重缓急等手法来体现物象的重叠、虚实和层次关系,还可以在通过纱布渗漏的色块上,进行刻划和点缀,表现出一些斑驳或朦胧的装饰效果。由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和装饰技法的不断创新,把釉下五彩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境界。质地洁白细润,画面清雅明快,釉色晶莹光亮,制品无铅毒,抗腐蚀,耐磨损,永不褪色的独特性能更加优良,装饰艺术的感染力更加强烈。

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匠师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原材料特点创造形成的,它的丰富和发展,是一种创造思维的体现。这种装饰工艺的作用,是现代机械工艺无法替代的。釉下五彩瓷以其别具一格的风采,成为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现代陶瓷工业生产和陶瓷艺术设计创作中,发挥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技术的作用,并不断加以创新改进,无疑会使釉下五彩瓷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醴陵釉下彩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醴陵釉下彩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样鉴别釉下彩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