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陶艺家瓷砖 > 导航 >

陶艺:不止捏泥巴那么简单

陶艺:不止捏泥巴那么简单

陶艺家瓷砖 怎么简单鉴别古瓷器 大理石瓷砖

2020-05-14

陶艺家瓷砖。

电影《人鬼情未了》和《东边日出西边雨》让我们知道,亲手制作陶艺,是件很高雅的事情。那么休闲轻松的节假日,与三两朋友,或独自,在屋子里阳光下,亲手做陶,以水和土成泥,那种淳淳的、湿湿的感觉,那种将泥捏在手里随心塑造的感觉,什么烦恼和压力都忘记了,即便做出来的只是一个陶罐、一片树叶,也是自然的,美好的。如今在众多的艺术素养中,陶艺已晋级为女人的修身养性的一门功课了。它能使你在喧嚣中将一切都归于淡然。

捏个怪胎花瓶也很快乐

“今天做了一天的陶艺,上午做软陶,下午做硬陶,虽然自己很笨,做得很一般,不过还是很开心,难怪他们都说陶艺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王小姐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压力是蛮大的,自己又是个天生敏感的人,所以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牵扯到情绪。说着说着,她想起了下午做的陶瓷花瓶,“其实还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花瓶呢,就是觉得很逗,一开始做得还挺好的,尤其是自己摔陶土的那几下,堪称专业啊,几个美院的MM都说不错的”,可是后来她就不太会使力了,老是把胚弄不正,好几次居然都从中间断了,本来她还设计了一个特酷造型,可屡次失败,自暴自弃,“只做出来一个怪胎,呵呵,可看着还是挺喜欢的,总之很放松,尽管头上,身上都是泥巴。”

把抑郁捏进泥巴里

记者在采访一些陶艺吧老板时了解到,有不少顾客是专门来放松的,至于捏出什么样的陶艺作品,是一点也不在乎的。“一个女孩子经朋友介绍来的,每天都来,起初一个人安静地自己摆弄做陶,后来就开始慢慢地笑了,再然后跟其他做陶的人互动起来了,有说有笑的,很快乐。”城东一陶艺吧老板告诉记者,后来了解到,这个姑娘从事的是创意总监之类的工作,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甚至出现了抑郁状态,她做了不少作品呢,后来越做越有样子,高兴地回去上班了。“现在也还经常来,带一帮朋友,亲自做一些手工。” 其实做陶的时候,从构思形状,器型,到开始动手,都需要一份心境,就是安静。不然拉坯的时候就肯定会不停地断掉,必须全心全意投入进去,那么平时困扰自己的那些烦心事,就全忘记了,时间长了,便不觉得那些烦恼还算什么。

六大步养出“耐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对白领女性来说,陶艺已成为一种修身养性、开发创造力的生活时尚了,南京也开了不少以陶艺为休闲方式来经营的“陶吧”。

来看看制陶的程序吧,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需要耐性和心静的事情。

第一步 “成形”,按照自己设计的图案将瓷泥捏出形状;

第二步 调整瓷器的形状,让其更具美观;

第三步 晾干,晾干一般要三至五天;

第四步 装饰,包括描青花、刻图案等;

第五步 是上釉;

第六步 烧制,总的来说,一件作品要花上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一般来说,毕竟不是专门做陶瓷的专业师傅,白领们在陶冶性情的同时,也可以把这样的DIY陶艺品做的更实用些,像调料罐、水果盘、各种罐与壶和杯子、笔筒、镜框、花瓶甚至盥洗室中的各种陶瓷的小用具,当这些质朴的小东西摆在家中相应的位置,也会觉得创意无限的。

精选阅读

63岁的陶艺学徒不简单


在石湾有着大大小小数百个陶艺工作室,工作室里也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徒,他们传承并发扬佛山的陶艺技艺和文化。在这群学徒里,有一位特殊的学徒。他就是63岁的湛江人简向东。

年过花甲的学徒

近日,记者在禅城区青柯街一栋房子的2楼见到简向东时,他正在玩味着手头的一件陶塑。今年已经63岁的简向东来自中国的泥塑之乡——湛江吴川。2011年底,简向东来到佛山为的是当一名学徒。

生于吴川窑地的简向东,祖辈以烧砖瓦为生,受家庭熏陶,从小便热爱泥塑。从大学雕塑专业毕业后从事雕塑工作已有30余年。泥塑、铸铜、木雕、城市大型雕塑,“样样都玩过”。简向东说,“20年前,我对陶艺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希望可以在陶塑方面学习、发展”。然而,由于当年忙于其他的作品,一直未真正地学习陶塑。

20年前的心愿延续至今。去年底,简向东来到佛山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简向东拜访佛山的各位陶艺名家大师。让他收获最大的是跟随潘柏林大师学习了3个月。

这个学徒不简单

去年8月,简向东租下了一处工作室,开始了边学边创作的日子。

虽然只学习了不足一年,简向东便小有成绩。

佛山每年年底都有以新年生肖为主题的陶塑展。去年10月开始,他便潜心创作一件相关作品。他的作品选用了1893年出生的毛泽东(生肖蛇)在黄鹤楼上作词《菩萨蛮·黄鹤楼》的情景。作品刻有全首词,其中“龟蛇锁大江”一句的“蛇”字恰好体现了主体。这件作品耗时2个多月。由于手法脱俗,佛山陶瓷博物馆请求收藏该作品。

对于未来,简向东有自己的打算:“老年陶艺人有传统手艺却缺乏创新,年轻陶艺人有创新却缺乏根基,我长期从事雕塑创作,我期望将两者糅合,并把陶塑艺术植根佛山,产生新的作品风格。”

学徒原来是大师

简向东为何能在短期内就能取得成绩,并试图开创新风格?只要了解简向东的经历就清楚了。记者在简向东的工作室里见到了许多作品、证书和图片,那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

1972年,简向东考进了广东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大师潘鹤。毕业后,他在全国多地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他在湛江城区留下了“抗法三部曲”,而今已成为了湛江城区的标志。

2008年,简向东的木雕作品《人龙腾奥运》揽获了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首届中国雕塑大展等众多重量级奖项,并代表中国当代美术精品参加法国巴黎展及德国法兰克福展。

正当外界期待简向东带来更多惊喜时,62岁的简向东抛下城市雕塑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诸多光环,悄悄来到陶塑之乡佛山石湾,成为了一名特殊的学徒。

捏塑成型和雕塑工艺


陶瓷成型工艺从方法上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塑法,一类是注浆法。可塑法是借助泥料的可塑性来制作各种形状的陶瓷器物,诸如手捏、雕塑、盘筑、印坯、拉坯、拓批、旋压、滚压等均属此种方法。注浆法是利用泥浆的流动性和悬浮性,再加上石膏模具的多样性和吸水性共同造就器物的形状,它包括空心注浆法和实心注浆法两种方法。

从历史上看,陶瓷成型工艺又可分为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两类。可塑工艺中的手捏、雕塑、盘筑、印坯、拉坯和拓坯均属传统工艺,而旋压、滚压和注浆均属现代陶瓷工艺。除此之外,成型工艺还应当包括修坯和粘接两道辅助工艺。在鉴定时,要根据各种成型工艺的历史背景和痕迹特征,特别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之间的差别做出正确的判断。目前市面上80%以上的仿品都是采用现代成型工艺制作的,只要熟练掌握区分它们的方法,绝大部分鉴定问题就可以在这一环节中迎刃而解了。

捏塑是利用泥料的可塑性,借助简单工具,徒手塑造器物形状的方法。捏塑工艺属于最古老的陶瓷成型技法,自陶器诞生之日起它就存在了。上古时期制作的陶器,多为瓶、罐、釜、盆、鬲等实用器,都是靠捏塑工艺制作。古人为了提高器物强度,往往会使用带有绳纹、方格纹的工具在外壁进行滚压或拍打并留下印记,今人称其为印纹陶。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轮制工具以后,一些圆形器物的制作逐步被泥条盘筑工艺取代,一些小件异形器或器物上的辅助配件被模印工艺取代。捏塑工艺最大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任何复杂工具,只要有一块揉好的泥料就可以开始塑型了。

捏塑工艺看上去很简单,但有时越简单的东西,越难于掌握。就像中国人写字,“一”字的笔画最少,看起来最容易写,但写好看了却很难。捏塑工艺也是如此。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手捏一个圆形小罐,要想捏圆捏好非常困难,不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炼是很难做成功的。当代仿制者,往往在遇到困难后就想走捷径,用其他方法来替代,如模印或拉坯等。方法变了,在器物上留下的制作痕迹也会不同,这就为鉴定带来了便利。

用捏塑工艺制作的陶器,其特征是器壁薄厚不均,特别是器物的内壁平整度较低,看上去高低起伏不平,还常常留有制作者的指纹或指甲印迹。器物的外壁一般经过压光、擀光修整后,可以做到基本平整,除去那些形状复杂的异型器和人、动物俑外,经过修整后的器物外表,很少留有指纹,倒是那些现代作伪者,为了突出表现其手工制作特征,会刻意在修整后的表面胡乱按上一些手指印。

捏塑成型除了用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器物以外,最常见的是用来制作非圆形器物或陶塑之类的物品,亦成为雕塑。雕塑往往要借助塑刀和慢轮等工具进行塑型。雕塑工艺的出现不会晚于原始社会晚期。就雕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独立艺术,可以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在金属器具没有发明之前,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始雕塑作品,除了石质作品外就是陶质作品了。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它们都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就个性而言,就像人们写字一样,凡读书者都会写字,但所写字体各不相同。就时代特征而言,那就更加明显了。每个创作者的作品都会留下时代的文化和社会印记。

60后80后一道“玩泥巴”


雨天,石祥路高架车流的轰隆声还不绝于耳,却在穿过公园的一条狭窄石板路后便只剩宁静,鲜红的五个大字“浙窑创意园”就在眼前。中国的英文单词有着陶瓷的意思,而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陶瓷文化,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一群钟爱艺术的潮人在这里玩起泥巴,无论是60后还是80后,眼中只有陶瓷那古朴的魅力。

船舶修理厂改成创意工作室

60后80后一起玩陶瓷

园子里只能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九座气脉相通的建筑沿河而建,工业遗存加入传统元素的庭院和长廊有一种遗世而独立的感觉。

浙窑的总策划司文阁是个有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他是个古董发烧迷。“喏,那两个是荷花水缸,明代传世的,里面养了条小鱼,要是拍卖的话可以有一百多万元呢。”他的工作室俨然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三五十个从日本收集带来的古代铁壶、硕大的清代长条木案和木椅、自己创作的花瓶瓷盘……物品繁多但又显得条理性十足。

坐在清代木椅上,手里捧着陶瓷杯,听水声潺潺,好一派中国写意派山水画的滋味。“这里经常会跑进小松鼠,你看这个核桃就是它咬的。”司文阁拿出了一颗被啃过一半的大核桃,“我会在书架上放一些瓜子山核桃之类的零食,以便招待它们的光临。昨天隔壁还抓到一只肥肥的松鼠呢!”

“浙窑是美院的一群有陶艺梦的人打造出来的,”司文阁说这句话的时候很真诚,“中国的英文名China还有陶瓷的含义,在外国人眼里这就是中国的象征。但上个世纪出现了断层,如今在人们的眼里无创意、无设计的陶瓷成了便宜货的代名词,现在我们想要重新拾起它之前的辉煌,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很有意义。”

楼下便是浙窑创意工作室,听说原先是一个船舶修理厂,改造后的LOFT通透宽敞,摆满了艺术家创作的陶艺,里面还住着一群“玩泥巴的孩子”。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美院,有60年代的教授,有80年代的年轻人,甚至有两个来自日本和韩国。可惜的是他们暂时回国了,没能有幸见到他们。

做陶土需要非常耐心

朝九晚五的修行

高乃燕和宋杰是两位80后,是创意工作室新生代的主力军,他们毕业于美院的陶艺系,目前是浙窑的专职陶艺师。

戴着黑框眼镜的高乃燕是个可爱的女孩,她总是带着谦逊羞涩的微笑回答我的提问;“和你们一样啊,9点上班5点半下班,周末休息,只是我们触摸的不是键盘而是泥巴罢了。”

“为什么会选择美院的陶艺系呢?”“当年这个专业比较冷门,我也是误打误撞入了门,现在觉得当时的选择非常正确,做陶艺的过程让人心很静,我特别喜欢手指与泥土之间真实的触感。”她弓着背,一边转动着面前的转盘,一边用刮刀小心地修正瓷杯的形状,使它薄厚均匀。光是这个这一道工序,就要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做陶土就要像修行,要非常有耐心。呵呵,有些好动的人就不适合这个职业了。做陶艺的时候光心静还不够,还要对陶土产生感情,有了感情陶土才会有灵性。”

“我喜欢做生活化的陶瓷品,可以做得很精致,比如说一个果盘,上面放个吉祥龟就变得很吸引人了,也比较容易卖得出去。”架上放着的杯子和果盘全都是她亲手做的,造型淳朴,就像她本人一样温和。“白色的是瓷土,红色的是陶土,陶土可以用手捏,比较简单。下次你也可以亲手做一个陶土杯,送给重要的人,很有意思哦。”

雕塑是曲高和寡的艺术

我们依然无条件热爱它

工作室的桌上立着一个巨大的陶艺鸡蛋非常引人注意。蛋壳是破裂的,露出暗色的内里,还有一些小孔。司文阁说它是中国人文元素的一种表达,如果创作成功的话可能会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它出自于另一个80后的手中。他叫宋杰,是个瘦瘦的男孩,不太爱说话,大家都叫他“怪才”,这个鸡蛋就是个例子。“它是太湖石和鸡蛋的结合,至于你问我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其实我也不知道,你想想毕加索那些怪诞的画吧。”

宋杰喜欢做陶制的雕塑,但他也有困惑:“在很多人看来,雕塑是曲高和寡的艺术,还有人说它已经过时了。但在我看来,所有的艺术都是比较小众的。就像京剧,你可以说它已经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喜欢的艺术种类,但这并不能阻止部分人对它的热衷。”

园子里大门口的几个雕塑都是他在大三时候的作品,听说还获过几个奖。一个有兔子耳朵却有表情的人形,一个老虎坐在一个人的头上,更多的是看不懂的形象,宋杰有自己的解释:“这是我的儿童系列,表达的是一种说不出的创作冲动,我觉得这是一种天赋,把头脑里一些怪诞的想法通过一些具体的塑像实现出来。它就是一种视觉艺术,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就像一幅抽象的画,有才华的人怎么画都是好的,没有才华的人就相反。”

下午的时候,一个个瓷杯都出炉了。高乃燕终于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她悄悄地对记者说:“做我们这个职业也会有职业病,我的手长时间地泡在泥水里,会变得很干,手就会粗糙,像老农那样的,还有腰椎病颈椎病也一大堆……”

“会觉得厌烦吗?有没有想过转行呢?”高乃燕态度坚决:“不会。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每天来这里也觉得很开心,会一直坚持下去。”

47名青年陶艺家新晋成佛山陶艺大师


市长刘悦伦为首届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颁发证书。/周春摄

昨日,首届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颁证仪式暨佛山市陶瓷艺术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举行,吴小丽、柴乾龙等47名青年陶艺家新晋成为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

会上,市长刘悦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等,向47名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授予荣誉证书和牌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寄语他们:“传承、保护石湾公仔艺术特色,创新进取,与时俱进地创作。”

去年,佛山陶瓷行业协会启动市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从10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出47名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

市长刘悦伦说,47人新晋成为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说明了石湾陶艺后继有人,从中也看到像刘泽棉等老一辈大师带动后代从事陶艺,令人感动。希望市级大师们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创新,做出更好的作品;希望从市级大师中,每年产生一批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形成艺术人才梯队。

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和佛山新美陶厂倡议成立佛山市陶瓷艺术产业联盟,倡议获得佛山15家美术陶瓷企业及我市1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签名参与。当天,中国陶艺大师庞文忠宣读了《佛山市陶瓷艺术产业联盟倡议书》:保护石湾公仔品牌,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抵制造假售假行为,加入联盟的陶艺大师经授权免费使用石湾公仔证明商标。

《佛山市陶瓷艺术产业联盟倡议书》发布,标志着石湾陶艺进入全面、大规模地在业内推广使用中国地理标志——石湾公仔证明商标。对此,刘悦伦提出,联盟不要仅仅停留在行业自律、打击造假售假行为,更希望政府部门、协会、企业、陶艺大师形成合力,艺术家之间互相帮衬,合力营造、推动石湾陶艺创新、继承的氛围,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当天,刘悦伦等向佛山新美陶厂及潘柏林等中国陶艺大师工作室代表颁发使用石湾公仔证明商标的授权书和石湾公仔证明商标。

据了解,禅城区公安、工商等单位执法人员组成维权顾问组,为该联盟保驾护航。此外,首届佛山市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作品展昨日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展,展出的135件作品皆为他们近年的代表作,展出至4月15日结束。

简谈紫砂陶艺鉴赏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於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 完美、丰富,如何监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於紫砂陶 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 美问题。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 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技法,区别於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 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己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 加以监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着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 构中,根据造形艺术的理论和法则,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把、囗、 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恰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明暗面的技法(即制作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为无 穷的推敲,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 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 刚、柔、方、圆的各种座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这 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於理,斤斤的较量於壶的容积的 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或平,壶身的是高或矮,侧重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 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 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产生感情,怡养性灵,百 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後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 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通爱好砂艺界的共呜。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品,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 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身的容量, 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为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监赏,一向是区分着三个层只:一、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 须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入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方能算 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 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於民间的日用品。

在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 联系,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使作品有 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首先要审视纹样的适合,其次是装饰的取材(一是指题材和内容;二 是指用何种材料),以及制作的手法,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监赏 者的着眼力。

简约地举一些例来阐明,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饰“陶刻”,首先思考反映铭题的内容, 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超,镌刻刀法、金石韵 味的精到,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而且真正由名画家,绘画之茶壶,必须是一个画 面一个壶;若经过反拓,或批量印刻已失去意义,那要视乎经营者的信誉以及作者本身的艺 术素养。

诸如摹仿自然界形象性的雕塑制品,兼及装饰在几何形体上的浮雕、贴雕,图案的刻印 板,以及釉料彩绘,其它材质的镶嵌,抽象的陶艺构思。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是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这样居高临下地来看待品评砂艺和监赏砂艺,使作者与热衷砂艺的爱好者,相互 感触以便领悟制壶艺术的真谛。

近年来随着对砂艺热潮的兴起,传统的茶文化与陶文化的推广,热爱紫砂艺术的人士日 益众多。较高档次的佳作生产,究属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各界人士玩赏上的需求,尤其高 雅名作,更是稀少。因此出现社会上极少数缺乏艺术道德的工匠,串通一些肯不讲商业道德 的狡商市侩,不择手段地乘机猎取暴利,假冒名家印监,各种等级的劣质膺品,充斥市场, 蒙蔽众多热衷砂艺爱好者的眼睛。所以有必要讨论一下辨伪问题。识别砂壶的真假,一如监 定书画,首先从提高理性认识,理性即培养自已的学识素养,以资提高审美观感;第二是多 方交流,互相观赏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讨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风格形制,技巧手 法,艺技擅长,使用原料泥色的习惯性,印章的规格特徵,把握关键性的依据,逐渐累积经 验。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难识别真假的。在任何一种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 都一定会有他的独到一面的硬工夫,这是指艺术的和技巧的两个方面。这些内在的要领,就 是所谓个人的风格和韵致,也就是所谓灵感。作伪者是绝对不易得其要领的。倘若说一个存 心作伪的人,如果能够有超越的领悟,那麽他自身已是个了不起的大家了,又何必要假冒别 人而湮没自己呢?所以我敢大胆地说,真的,生来就是真的,假的永远也真不了。只有没出 息的作假货者。作假的这种行为是绝对可耻的。

另外尚须附带约略讨论砂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十九世纪中叶以後至二十世纪初期), 也曾出现过一阶段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热潮。有以名人传器摹仿复制的;有凭古玩商人根据 砂艺史籍记载的品名,通过艺匠地臆测构思设计制作,签署历代名家的名款或伪仿印监加戳 的。诸如此类的作品,在笔者从业数十年来的观感研究所得,总结如下数点:其一、凡是意 仿明代作家类型的壶,无论在技艺上、泥色都是远远超过历史原作。因为社会是不断地向前 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着。所以将摹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较, 都显平出後代摹仿作品的优越水平。至於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的大家,如陈呜远、圣思、 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尽管复制者技巧有多麽精工,终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不免宥於玉 与燕石的差别。但是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一旦偶为好事者所获得,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 的价值的。它应当有别於现代的假冒的伪造的膺品,亦更异於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 技低质劣产品的假中之假,用以自欺欺人。好事者诚然不可不千虑慎辨,以免受骗上当。否 则,将沦为“玩物丧志”。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拉拉杂杂,提出以上的一些主观的见解, 公诸砂艺同道以及热衷於砂艺的人士供作叁考,并广闻博识的同仁们,有以教我,实厚望啊。

美国:陶艺的用料艺术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主要就是三种物质: 空气, 水, 岩石或泥土(岩石碾碎以后也是泥土) 。大部分泥土都可以用作陶瓷材料。由于各地区的地貌不同, 因而各地区的泥土化学成份也不同。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 陶瓷原料主要以地域区分, 因而陶瓷工艺与风格往往与当地的原料有紧密的联系。例如中国传统陶瓷产区,每一陶瓷产区代表着一种原料,一种工艺,一种审美观。而近数十年来, 随着陶瓷科技的发展与运输的便利,陶瓷原料的地区局限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例如李游宇在上海研发的汉光瓷就是在材料与工艺上集江西景德镇与湖南醴陵等产地的优点,将陶瓷工艺在瓷器的白度与强度上推到了历史的顶峰。

在美国当代陶艺的群体展览中,几乎找不到两位艺术家使用了相同材料, 相同制作工艺的作品。当代陶艺个性化的探索, 不仅来自于创作观念, 更是来自创作的每一步骤。 从陶瓷材料的选择, 设备工具的使用, 成型工艺, 装饰手段, 到烧成温度与次数, 甚至是个性的展览布置, 每一步骤都不可省略。这是美国陶艺家的作品创作往往每一步骤都事必躬亲的重要原因。“事必躬亲”是突破陶艺创作中的“均质现象”的关键因素。

陶瓷材料的选用

将泥土从山脚河边挖出来,不添加其它陶瓷原料,被称为生土。随着科学进步,许多陶瓷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人工配制,如今已很少有人用生土制作陶瓷用品了。在美国,全国各地分布着上千家陶瓷材料设备公司,供应无数种陶瓷原料,釉药、拉坯机、窑炉等设备及工具。陶艺家们购买陶泥,釉药等物品就像购买普通美术用品一样方便。陶瓷材料和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是陶艺教育普及化的重要动力。美国各地的陶瓷材料公司出售的陶瓷泥料品种繁多,可以有不同产地的,不同成份的陶瓷泥土。大部分都是特别配制的袋装泥并配有适量水分,每袋重25磅。这种袋装泥使用十分方便,适合陶艺教学。袋装泥大致可以分成:雕塑泥、 拉坯泥、高温泥、低温泥、乐烧泥、红泥、灰泥、 白泥、粗泥、细泥等等, 以及大量供专业人士自己配制的粉状陶瓷原料。艺术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 增加泥土的可塑性, 调整烧成温度, 改变收缩率, 颜色, 等等。

陶瓷材料在中国被分为陶与瓷两大类,而在美国被分为土器(如砖瓦等低温陶)、炻器(又称高温陶,如宜兴紫砂) 及瓷器三大类。土器烧成温度过低, 过于脆弱, 故很少使用。陶瓷材料决定制作工艺。瓷土缺乏粘性, 难以直接用来制作大型雕塑。因而, 大部分美国雕塑类陶艺家偏好使用炻土。例如, 景德镇瓷土拉坯时主要取得器皿的大体形状, 等到坯体完全干燥以后再用刀具里外上下修整坯(又称:利坯) 。而美国常用的炻土中含有许多颗粒, 并且粘性很强, 拉坯时基本完成器皿的整体造型, 待坯体半干时仅用刀修足底, 但不需要修整上部。完全干燥的坯体坚硬如骨头, 无法修整。

20世纪80年代,一种将纸浆纤维与陶瓷泥料相混合, 称为纸浆泥(Paper Clay)的材料开始流行。含有纸浆纤维的泥土可以防止坯体的开裂, 因纸浆在窑炉中完全被燃烧, 这种纸浆泥在成型工艺上具有意想不到的优点。

80年代后期, 美国陶艺家马丁·巴托(Martin Butt)等人研发了一种被称为B-Mix的混合土。美国拉古纳陶泥公司向他购得B-Mix混合土的配方,加工生产,并迅速得到流行。B-Mix是以瓷土与炻土等多种化学土相混合的一种介于瓷器与炻器成分之间的高温陶瓷材料。这种高温陶土既保持了炻土粘性与肌理, 又有瓷土的坚硬与致密度。这种泥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防止器物的开裂与变形。烧成的器物与瓷器相似, 一般呈灰白色并带有肌理,特别适合于制作陶瓷餐具等日用陶瓷艺术品。

美国陶艺界对富有肌理的陶艺作品情有独钟。陶艺作品的肌理可以来自雕刻、压印, 或者是泥土自身的肌理。例如: 一些美国陶艺家在高温陶土中掺入一些较大的颗粒长石。这种大颗粒的长石在坯体烧熔时膨胀, 因而在作品表面形成突出的许多小珍珠状颗粒, 非常特别。 据说传自于日本,称为信乐烧(Shigaraki)。

数十年来, 各地的陶瓷材料厂商还研制开发了许多相关产品。例如: 陶瓷胶水, 陶瓷铅笔, 陶瓷印泥等。陶瓷胶水是一种可以耐受高温烧制的陶瓷粘合剂。可以广泛用于烧成之前或烧成以后需要施釉复烧的陶瓷器物上。陶瓷彩色铅笔是用陶瓷颜料制成的铅笔。艺术家们在陶瓷素坯上用铅笔作画, 其效果与普通铅笔画完全一样。陶瓷印泥专用于陶瓷器物上盖章, 其外观与普通印泥盒完全相同。因印泥是由陶瓷材料制成, 因而可以经受高温的考验。

“青言青语”看陶艺


■刘颖睿青釉瓷塑作品《御风》

中国当代陶艺在改革开放以来一路发展,有市场因素的推动,但更多的则是艺术观念的推动。所以艺术家创作观念的体现与技术层面的实现,应该是收藏爱好者认清的一条主线。目前在当代陶艺领域里,有不少作品并不能充分体现先进的艺术观念,甚至因循守旧,亦步亦趋,只是凭借着陶艺家的名气抬升价格,收藏这样的作品就是有风险的。而同时也有一批学院派的艺术家,他们作品的价位尚处于低位,但艺术观念与技术都是相当高的,这就值得收藏与欣赏。青年陶艺家刘颖睿的作品,因其强烈的个性与现代的雕塑感,受到陶艺爱好者的关注。11月25日起,溧阳路111号艺术园区的陶艺后援会将举办“青言青语”――刘颖睿当代陶艺作品展,这是一个值得观赏的个展。

刘颖睿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当代陶艺创作。刘颖睿的当代陶艺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多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江西省美展金奖、银奖等奖项30余项。刘颖睿的陶艺作品注重从传统陶艺中汲取创作营养,注重陶艺本体语言,擅长从陶瓷工艺和材料创新的角度着手寻求创作上的突破。近期他把创作重点放在雕塑类型的作品上,其作品游离在写实与抽象之间,以青釉、超薄泥板表现当代女性形象,以传统语言表现当下的情怀。

赵坤陶艺火炼成精


本文是立于女性阐释视角,读解赵坤陶艺。将自己与土泥交互渗透,带着心诚和虔敬,是赵坤陶艺创作的别具特色。故此,她创造出许多不无稚拙、象与非象的动物性灵,趋得素心不涉语之境界。本文探幽索隐,旨在揭示赵坤陶艺的独有千秋。

从第一次接触赵坤陶艺,就直觉泥土的成型与女人的生命形态不可分割。与我,那土,这灵,皆与女性灵魂缠绵悱恻、难舍难分。曾有将赵坤的创作状态喻为“醉泥”,一种痴迷入境的状态。那是需要激情、心动,还要有酣醇蕴于其中的合一。酣酒与醉酒,还有不同,前者蕴藉着执着与崇尚;后者却夹杂着些许发泄,故此,我认为,作为艺术家赵坤与泥的缠绵,那“醉泥”的状态,更多是属于“酣酒”之崇尚,是女人将自己与土泥交互渗透,带着心诚和虔敬。而这才是赵坤别具的特色。纵观对赵坤不少的评价,无论文字的还是口头的,似乎都离不开她的导师——名人xxx。于市场,是标签,贴上名人光环而徒增价码。想必无论是捧场还是心仪恳切者,将一个晚辈与著名前辈相系,多为善意再加上一点儿市场影响而已。但我却认为,这善意在某种程度上恰削弱了赵坤作为创作主体的独特性。本来赵坤作品的题材、体裁,领域面并不广,她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动物,特别是生肖的塑造中,这局限,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创作很容易被前辈的阴影覆没。(当然,从手把手的师徒学艺来说,讲究私家真传,还有秘笈,赵坤在其师门,本着自己的悟性,还有与师合作多年的机会,较同门师兄,更近于师之手法亦是自然。)尽管从作品的具象细节来看,赵坤一直在力求变异,比如鸡、或猴的制作,通过变形和灵动,不无艰难地发挥着自己。但由于题材的具象规范,难能获得醒目的超越;特别是被放于大众文化的工艺场域中,这独自个体的突破,真如泥牛下水,细涓入海,只有自家知。但是我要说的,是否仅仅只是因为她的创作题材,比如不像她的师兄吕品昌般有更多的机会拓展,甚至有他种体裁操作空间;抑或是吕品昌的地位,较其师,也决定了名师仅仅只能作为吕品昌的一个履历过程而已。而在赵坤,似乎这“师”就是她难走出的阴影,不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因为她是女人,社会给予女性石破天惊的才华和独有千秋的成就之宽容和接纳,太虚弱太吝啬、还太世俗太低级!甚至当下,有的恶俗到对女人的努力,不管怎样一概盲视贬斥的地步。故此,我对赵坤陶艺的读解,恰恰得天独厚于她是女人!在我看来,周国桢大师在创作中不管如何具有刚柔兼备,但他总归难成女人切身之体验,也就不可能在表达女性生命形态中他能盖过弟子。(写此文时,得较多机会于赵坤工作室深谈。一如她坦承,在合作期间,相互的影响,作品的相近是当然的;但从自己独当一面,独立工作室多年,个性创作追求到今天,可以自信地说,对前辈“影响的焦虑”已经很少,几乎荡无。)布鲁姆曾经指出创作的渊源脉络,晚辈的创作理念、风格、甚至作品形式和语言,都深深浸染着过往从前的历史印迹,以至于总有“影响的焦虑”。但是,本文,意在立于女性阐释视角,探幽索隐,旨在揭示赵坤陶艺的独有千秋。

沧桑化肌理

为求肌理丰富,赵坤的《草原》,给予其母羊及数个小羊肤色的铁质肌理效果,她说是掺和铁的磨削,拍打而成。这工艺传承,我们亦可追寻到秦汉时期无论是建筑的瓦饰还是陶器制作。但我更有兴趣的是,赵坤以如此掺和之法,创造了一份古铜之厚重与草原之羊,这艺术语言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情绪潜伏其中?习惯中,草原之羊洁白如雪,一身斑驳的母羊,真是化沧桑为大地哺育,于是“羊”就多了一份雍容与坚实,好似草原不在脚下绵延,而是起伏于生命。要是铁质掺和进柔软陶泥,一如坚强渗透进女性生命,于是天地万物无论如何翻天覆地,世事不管怎样荒诞变迁,生命都可以超然泰然,女体从容、仪态万方;且只酿造乳汁和牧歌,而不再有泪水和哀泣,那艺术就真的不再只是追求,而是给力了。

女体对于艺术一如泉源,无论诗画雕塑。维克多?雨果曾这样赞美:“女人的肌肉,理想的泥土,奇迹呀,崇高的精神渗入那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天神塑造的泥土中……”诗人将情爱喻于“火焰”,与女体的圣洁缠绵,一如亲吻大地。于是“紧抱着的美就是上帝”的诗意,在罗丹口述中,已转换为雕塑家形塑的灵感,所以他称“艺术是一种宗教”。赵坤陶艺并不注重雕塑营造的肌肉及经脉的手捏把握,反倒是材质的掺和配置,及“醉泥”的追求,让我感受到了女体的流动。比如《狐》,是用瓷泥混合紫砂泥而成。高岭土的瓷泥及高白釉的流淌,向来被艺术语言喻为晶莹娇柔。《狐》作并未追寻这样简单妩媚,而是有意掺和进紫砂的细腻,于是在色泽上,就多了一份内容,就好比女体增添进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通过深浅变化,我认为,增添了一份生命的神秘。赵坤说紫砂泥在景德镇难烧,因为遇上高温就坍塌了。而《狐》却恰到好处地让这“坍塌”转换成艺术的潜伏,一种“趴”而沉眠的“思”之形态,好似罗丹以人体来质问的:“何必要有这种规律,把人类牢系在生活之上,使他们受苦呢?何必要用这种永恒的诱惑,使他们喜爱生命,可是生命又那么苦痛呢?”于是合眼憩息,悠然成态。

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艺术史上向来青睐“地中海”型女体,不只是因为古希腊有善于发现美的艺术眼睛,使得远古女性美得以在雕塑中永存,还因为她们肩和胯的形体结构,罗丹在自述中说:其特征是肩部和盘骨大小相等。能不能这样推测,维纳斯曾经的至善至美,就因了出水芙蓉之魅,还有该隐的大地孕育之脉。赵坤陶艺中缺乏具象的女性形体,即使是以神话为模本。(也许是这样的缘故,竟然有男性朋友断言说赵坤陶艺是最不女性之谬论。)自然,要以陶艺的形式来表现比如海的荡漾,除抽象之外,很难具象如真。当然景德镇的雕塑理念还有待他方讨论,且这不是赵坤的追求。我认为,恰是材质掺和的方法,却别样地追寻到了女性形体内在的律动。(难怪发现不了女性内在美的男性眼光看不到。)赵坤陶艺中比如《农家乐》、《驼》、《蜕》、《智者》等就掺和了匣钵土,给肌理营造出了一份遒劲。但粗犷到非钢且柔,为何?恰是这匣钵土有着特殊的透气功效。特别是在《智者》作品中,不只是猿的神态、眼睛有着远古的深邃,或是粗壮的臂膀,及躬倾的姿态有祖先旷远的承担,更是在这“猿”像凝塑中,材质还加进了一点点石膏粉。景德镇的瓷业,多以石膏模具倒模成型,于是若在瓷上沾染了石膏粉,就被认为是瑕疵。而赵坤却有意以石膏粉材质的独特来对其作品加以点染,如《智者》头颅的绿色,这点缀,使得“猿”智性的头颅,不只有如罗丹作品《思》的帽檐起伏,还有智慧之灵光闪闪。石膏粉在赵坤陶艺上恰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美感,一如女体的韵律,不着釉色,却成釉之幽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