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与地板 > 导航 >

花鸟画与瓷器装饰

花鸟画与瓷器装饰

瓷砖与地板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古代陶器与瓷器

2020-05-25

瓷砖与地板。

花鸟画是人类精神的花朵,是画家对自然界无情的花、鸟、虫、鱼移入人的情感,使之有情化、意象化,然后通过笔墨等媒介来加以表现的绘画艺术。它蕴含和寓寄着画家的思想美、人格美-----即所谓天人合一,画如其人也。而瓷器装饰中的花鸟画内涵丰富、清新雅丽,更具有动人心扉的艺术形式美。

中国花鸟画自唐成为独立画科以来,经历代画家长期艰辛的探索,留下了许多令人目不暇接的优美画卷:五代黄筌、黄居采笔下花鸟形象勾勒精细,形象逼真而富有真实的美感;五代徐熙、徐宗嗣开创的“落墨花”、“没骨花”花鸟画,给人以清淡高雅的美感;以赵佶等为代表的两宋花鸟画华丽鲜艳、结构周密而具有浓厚的装饰美;明代以青腾、白阳为代表的水墨淋漓、笔意奔放的写意花鸟画,独具笔情墨趣;清代朱耷的花鸟画形象夸张、笔法简练,作品富有清寂、孤独和冷峻之美;清末任伯年以生动活泼的笔意,鲜活明丽的赋色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喜爱的花鸟画,给花鸟画的发展引入新的生机;清末民初画家吴昌硕以篆草书法笔意入画,其作品浑厚苍劲。笔酣墨饱,带有明显的书法线条美和雄浑苍老的美;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擅作花鸟虫鱼,笔墨雄健、造型质朴,吸取民间美术色彩强烈的特色,促使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大大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

异彩纷呈的传统绘画给瓷器装饰带来了丰厚的营养。花鸟画在瓷器装饰中得以充分的施展。

如宋代磁州窑瓷器上的花鸟画,写意花卉生动传神,不逊文化画家手笔。它的特点是将中国画的技法大量运用于陶瓷绘画,形成了白瓷黑花的独特风格,取得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请看绘制器皿的牡丹纹饰,有双钩的、写意的或图案法的,一花一叶或缠蔓绕枝,不满器身;或花朵怒放、花枝招展,一派繁荣富丽之感。在线条运用上流畅之中又显出特有韵味,线条具有顾盼生姿、翩翩起舞、气韵生动的效果。其使用装饰纹样变格多至近百种,可见当时瓷器绘画表现手法之丰富。

宋画史中常有关于“墨花”和“逸笔写生”的记载,此类作品鲜见,但在民间瓷器中,却留下了不少墨花和逸笔写生的作品,使我们从这些瓷画中看出当时宋代文人画的风貌,廖廖数笔之中抓住对象神采,具有“不似之似”之的写意画韵致,这种文人画的写意形式在后来景德镇的青花瓷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我们瓷都景德镇,在元明清三期,除官窑外,大量的民窑,生产民用瓷器,其中最多的一类是青花瓷。明代继承了宋代“墨花”和“逸笔”的手法,进一步把画法简化为“简笔”瓷画,知识瓷画中的大写意派,其中含有抽象化的艺术手法。这种简化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长期的描绘工作实践,熟能生巧,逐渐减去琐碎的细部,而留下了画中最主要的线形,神态生动,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在瓷画中是逐渐形成的。从先存的瓷画中,可见明显的痕迹。另一方面,是制瓷画工受社会上文人泼墨画的影响。陈淳、徐渭等一批在文学、书法艺术上造诣颇深的文人画家,以绘画抒发个人情怀,自由地发挥笔墨的特长,创泼墨大写意花鸟画。他们生活在人民之间,与社会各层任务都有密切联系,他们的画风不仅影响了明代的文人画,不可——避免的也为民间瓷画的发展提供了新鲜养料。如肯花瓷婴戏图的画法即为水墨写意形式,这样的画法,至今还每每被画人运用。至于一些涂抹的花朵或点线,则十分抽象,如文人“墨戏”。梅兰竹菊四君子是文人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民间瓷画上也常常出现,无论是圈点的梅花,还是点虱的竹菊,在用笔上。都再现了文人画的姿纵、浑穆的笔意,此种笔法亦可从清代杨州画派的李方膺等人作品中显示。最为生动的是鱼的表现,鱼是瓷画艺术的传统题材,但在青花瓷画中,一变以线为造型的表现手法,仅以极少几笔画出水中游鱼,一作卧游状,一或折尾状,尾鳍如在水肿划动,加上运色之浓淡,效果十分生动。这样笔法与后来的八大山人的间笔花鸟画很相似,说明朱耷生长在江西这个环境,他是生活在民间的文人画家,除受到传统文人画的影响,亦受到当时十分兴盛的民间瓷画人的启发。同时他那鲜明个性的文人画风、简练的笔墨、奇绝的构图,又被民间画工所吸收采用,用瓷画上一时广为流传。釉下青花受写意画影响较大,釉上粉彩、新彩却更受工笔画风的左右,任伯年、齐白石、潘天寿、张书旗的影子在景德镇的釉上彩装饰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中国的花鸟画与瓷画装饰互相影响、互相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之状。从民间瓷画上我们可以看到花鸟画的兴起与发展,可以看到花鸟画风格流派的变化。

另外,花鸟画从宣纸走上瓷器,变换了一种新的载体,这个载体与平面的宣纸不一样,它是立体的、是一定造型的。花鸟画之所以在瓷器装饰上运用广泛是因为它构图随意自如,能适应各种器形,加上花鸟的结构亦能使立体器形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均能获得完整的美感。加上花鸟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特点,使光洁细腻的景德镇陶瓷装饰丰富了内含美和形式美。

花、鸟、虫、鱼本身并非社会属性的产物,人们在一定时期赋予了它们的寓意。“笔墨当随时代”,让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花鸟画与瓷器装饰的新路子。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精白超大四季花鸟画筒


中国瓷被世人誉为假玉器,其实,只有精白高温硬质瓷泥制作的瓷品,才具有美玉的品质。遗憾的是,这类泥料可塑性很差,手工成型困难,加上泥料致密度高,烧制时吸热、散热都缓慢,极易炸裂。采用精白泥纯手工制作超大规格的器件,能行吗?有史以来,没有人尝试,因为将这些高难度工艺叠加在一起,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件直径48厘米,高约40厘米的超大画筒,采用景德镇最好的纯白高温超硬精泥制作,造型上吸收了西周青铜鼎的元素,雄浑大气,典雅端庄。制作这么大的瓷品,一般会采用增加坯体厚度,降低烧成温度的方法保证成品率。陶艺家舒惠学一反常规,将胎体尽量做薄,最薄处仅为5毫米。采用多次高温复烧,最高烧成温度达到1380℃,坯胎最终被极度瓷化,通体洁白如玉,玲珑剔透,华贵的玉器感跃然瓷上。瓷业行话说,十筒九凹。筒类成型最难,因为上下口径一样大,圆柱体边线又没有弧线那样的张力支撑点,所以极易变形。令人称奇的是,半径的变形率成功地控制在2毫米以内,就是烧炼前的素胎制作都难以达到这个水平。

优秀的陶瓷艺术品,造型、材质固然重要,装饰也很关键。舒惠学运用精湛的工艺,依托造型展现装饰内涵。他在装饰中充分注意陶瓷美术与书画艺术的本质区别。以充分展现作品的造型美、材质美、工艺美为最高原则。陶瓷器形是一个三维体,特定的载体空间、材质空间既是一个有利条件,又是一个制约因素。他一改传统的装饰模式,吸收了中国绘画计白当黑的技法,将四季花鸟无接缝地环绕,画面连续起伏,韵律有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看,都显得构图优美,色彩华丽,均衡和谐。

浅谈陶瓷花鸟画的传承、创新及发展


陶瓷花鸟画和其它画种一样,有丰厚的传统经验值得当代人去继承,但也有一些惰性传统成为了画家定式的思维,妨碍着陶瓷花鸟画与时代并进的步伐。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尤显得不相适应。因此,中国花鸟画包括陶瓷花鸟画的创新发展,更应成为当务之急。

21世纪,作为当代中国陶瓷画家,回顾一下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对探讨陶瓷花鸟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鸟类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始于初唐(大约公元七世纪初),到了盛唐,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也相继出现,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花鸟画到了唐代作为独立画科,已初具规模。中国历代画家关注现实,体悟自然,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在生活中不断提取创作素材。五代黄鉴、黄居采笔下花鸟形象勾勒精细,形象逼真而富有真实的美感;五代徐熙、徐崇嗣开创的“落墨花”、“没骨花”花鸟画,给人以清淡高雅的美感;至宋代崔白、赵昌又更提倡以造化为师,写生之风盛极一时。苏轼、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兰、竹、菊等为创作题材,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导,一直影响到今天明代以青藤、白阳为代表的水墨淋漓、笔意奔放的写意花鸟画,独具笔情墨趣;清代任伯年以生动活泼的笔意、鲜活明丽的赋色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喜爱的花鸟画,给花鸟画的发展引入新的生机;清末民初画家吴昌硕以篆草书法笔意入画,其作品浑厚苍劲,笔酣墨饱,带有明显的书法线条美和雄浑苍老的美:现代花鸟画大家,如陈师僧、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等在前人基础上,又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国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了力量,数以万的优秀作品,充实了中国花鸟画的艺术宝库。

而当代花鸟画强调回归艺术本体、面对自然,表现人类对大自然草木精华的人文关怀,借用古人之笔墨,表现当代人的审美意趣。

二、陶瓷花鸟画吸取中国花鸟画的精髓

陶瓷花鸟画大规模发展起来是在唐代长沙窑时期,并随着陶瓷装饰材料的发展而发展,经久不衰,直至当代。唐代长沙窑以高温褐绿彩花鸟画为主,风格写意。至宋代时,北方的磁州窑兴起,磁州窑最负盛名的是白地黑彩写意花卉生动传神,不逊文人画家手笔。它的特点是将中国画的技法大量运用于陶瓷绘画,形成了白瓷黑花的独特风格,取得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元代时景德镇青花瓷出现,其明快美观的艺术效果使其很快成为中国彩绘的主流,其中花鸟画题材占据多数。明清时期之后,出现了更多的陶瓷花鸟画品种,在陶瓷花鸟画艺术创作中,工笔、写意以及工写兼备等各类风格百花齐放。

三、陶瓷花鸟画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每个朝代和每个时期,陶瓷花鸟画都在发展和创新,都在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时代对陶瓷花鸟画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当下的陶瓷花鸟画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行,挣脱以往较为统一的发展方向,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向着多元空间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陶瓷花鸟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陶瓷花鸟画要走继承优秀传统,吸收优秀文化,融进时代发展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所谓传统是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因此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出现的具有存在价值的艺术,都将成为后代艺术发展的传统。关键在于这个创造出来的所谓新东西,是否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是否有收藏价值,是否值得传承发展,否则就不可能成为后代引以为自豪的传统。可见,今天的创新必须建立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创新才能够成为后人继续发展的基石。因此可以说,有理论基础,不脱离中国文化本质而创造出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至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陶瓷花鸟画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只有经过理论家、评论家与收藏家的验证才能得以肯定。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陶瓷花鸟画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新的发展,才能够提高其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这个万事万物飞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中国陶瓷画家也必然会产生出新的思维、新的意识,其中包含着对文化的新认识、对艺术的新感悟、对生活的新体验,以及思维形式的新变化,这些都是促进陶瓷花鸟画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中国陶瓷画家还要对自身文化深入研究,在理性基础上达到创新意识,产生新的艺术思维,以全新的艺术形式代替古老陈旧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推进陶瓷花鸟画向前发展。陶瓷花鸟画只有在这种新的变化之中,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才能够使陶瓷花鸟画的发展出现新的生机这是陶瓷花鸟画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代表一个陶瓷花鸟画艺术的新时代。

对陶瓷花鸟画的发展而言,传统不能丢,但也不能死抱住传统不放,只有以辩证的态度面对新世纪的变化,才能创造出代表新时代的陶瓷花鸟画艺术。陶瓷花鸟画的创新,并不等于只是追求形式的变化,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恒久性的元素:人性、爱、和谐、永恒。新,关键在于要求作品要有时代感、新的意义和气度。这才是当今陶瓷花鸟画家为之努力的方向。

经典范文 谈陶瓷花鸟画构图中的审美与创新,文 / 蔡昌鉴 徐金红


摘要:花鸟画在陶瓷绘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陶瓷花鸟画其表现的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花鸟虫鱼,也是陶瓷绘画史上最丰富、最有成就的画种之一。要创作一幅好的陶瓷花鸟画作品,要通过诸多构成要素来完成,其中主要包括立意、构图、色彩等。花鸟构图来自生活,生活能丰富构图。关键词:陶瓷绘画 审美 花鸟画 构图 经营位置

一、构图概念的阐述 "构图"这一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是谢赫在"六法"中提出的。在我国绘画也好,写文章也好,都要有章法、布局。在绘画中,所谓章法、布局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陶瓷绘画创作从构思到画面,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可见取得好的题材,还不算大功告成,紧跟着要研究主体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得宜,甚至空白处、气势、色彩、题词等等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宁可没有画到,但不可没有考虑到,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所以说,在我国古代对构图就有了很深的理解和重视到构图的重要性。

二、中国画对陶瓷花鸟画构图的影响 传统中国花鸟画有两种基本的构图方式,一是三角形构图方式,三角形构图方式主要是吸取山水画的构图形式,画面以若三角形团块组成,使画面具有凝重的感觉。二是" s "形构图式,就是这种构图形式使实体与空间形成互补的关系,使画面具与气脉贯通,生动活泼连绵不断的深远感觉。这两种构图方式对陶瓷花鸟画影响很深,其中具有传统的审美意味。 除此之外,传统的构图方式还有五字诀,关于五字诀即引"申"、"堵"、"泻"、"回"、"引"。这一方法是指画面中的物象要有牵引的关系,如鸟与虫、蝶与花之间,虽然它们之间没有实体的可视牵连,但从气势趋向上感觉它们是互相牵引的。在陶瓷花鸟作品上常常出现如鸟捕虫、蝶恋花等。蝴蝶飞向牡丹花,有牵引性,引导观者视线,向心物运动。"堵" ,是要把画中之气拢住,不使画面支离破碎,画面中要有团块结构 ,对空间寸土必争,即"密不透风"。"泻" 与" 堵" 相对立。在一幅画的布局中,有疏有密,古人讲"疏可走马,密不通风" 如画几片叶子过分团聚拥塞可在周围再画少量较疏稀的枝叶,使堵塞之气疏散开,畅通舒展。这样可以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回" 与 "引" 相对立, 画面中的物象既有向外展的东西,同时也需要有内敛回望的东西,增强了气势上的顾盼呼应,使之更富有情趣。中国花鸟画的构图取势,表现力感的运动的连贯性,使画面的构图形成呼应,均衡的形式美感,取势应考虑画面的均衡。这些中国花鸟绘画构图的理论都在陶瓷花鸟绘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中国花鸟画的构图中,关于对空白的运用,古典画论曾有"计白当墨"之说。画面中的空白使整个画面中的不可分隔的有机组成部分,空白处包含着实体,虚而不空,虚中有灵。中国花鸟画对陶瓷花鸟画在构图上影响很深,如邓碧珊擅长画水中鱼,看起来没有画水,只通过肢臂的伸展姿态,便将鱼在水中游动的感觉变形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就是陶瓷绘画守白表现形式的神奇之处。

三、陶瓷花鸟构图的突破与创新 在新形势下,当代陶瓷花鸟画创作所呈现出许多新艺术样式,体现出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种困境阻碍着陶瓷花鸟画的创作与发展。构图是绘画创新的领域之一,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古今画家总结了良多经验和理论。对于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既要继承,又要敢于突破和创新。构图犹如排兵布阵,变化多样,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把握契机,又往往违背常规,出奇制胜。构图已是一个复杂而玄妙的问题,而且在构图中最能体现一个画家的才华和学养。构图的主旨是突出主题,使画面既张弛突兀又和谐稳定,既具有视觉张力又感觉舒适、赏心悦目。构图对画面的形式美感往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陶瓷花鸟构图是陶瓷绘画家向观众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法,它是一个画家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受画家自身的气质、秉赋及他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构图从本质上讲,就是把生活中的形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加以安排,加以艺术的条理化,使之形成一个既有对比变化,又有统一整体的相互关系。从具体的对象着眼,画家往往为表现一个特定的情节,把画面中花鸟鱼虫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寓意或情趣,谐音或情意等等。在构图中常常包含着微妙细节的表现,和宾主之间的相互衬托、照应、顾盼的关系,使其主题显得更为突出。当这种种的因素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时,画面就会产生一种超出客观自然形象之外的美的韵律,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寓意,或情感得到更充分的抒发,使画面的主题更突出、更鲜明、更加完美地得到表达。 在陶瓷花鸟创作,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3.1立意 陶瓷花鸟画构图中的"立意"。陶瓷绘画艺人在创作一幅花鸟画时首先要考虑"立意",也就是明确画面的主题思想,再根据主题思想安排章法布局,考虑用哪种构图,用哪种表现形式最终能起到烘托主题,使主题在画面上显得更加完美突出。3.2取舍 构图中的"取舍",是画家根据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对自然生活中的形象进行选择。然后,按照作者的意图将这些形象有条理地组织在画面上,使自然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构图的"取舍"升华为艺术品。如果陶瓷绘画艺人在构图时,把生活中的形象不加选择地照搬在画面上,既没有疏、密、虚、实、大小的处理,又没有宾主之间的顾盼关系,这样的构图会使人感到杂乱无章取舍的多少,要根据画面构成的需要,做到主题突出恰到好处。3.3宾主关系 一幅好的构图,首先就是要主题突出,宾主明确。所谓宾主明确,就是构图中主、辅关系要明确,只有主而无宾的构图,画面就会显得很孤立,而有宾无主的构图画面就难以统一,像一盘散沙。画面的宾主关系配合要得当,根据主题需要,做到不简不繁,画面既热闹,又要有顾盼照应,相互配合的关系。3.4虚实 构图中虚与实的应用,是表现画面节奏、韵律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大部分的构图都是采用了大虚实的表现手法。其画面给人一种空旷、冷逸、昂奋而深沉中蕴含着奔放热情的感觉。在陶瓷花鸟画构图中虚与实的运用,是根据画家所表达情感的需要随笔而生的,也是相对而存在的。没有虚就没有实,没有实就没有虚。只有虚实相生,画面才会生动有韵。3.5条理化 "条理化"在陶瓷花鸟绘画构图中的运用,主要是服务于构图的主题,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构图的结构、外廓、区域、节奏、旋律等,有组织地分布在画面上。构图中的物象通过划分区域的对比,使画面的层次更分明,主题更突出,构图更整体,气韵更生动。陶瓷花鸟绘画构图,大部分的道理是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绘画之道应该是重传统,师造化,多领悟,贵创新。一幅好的陶瓷绘画作品的构图,无不倾注着作者对生活与艺术的"情"和"爱"。构图主要是通过画家对生活和艺术的认识,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不断地把生活中某种因素的美熔铸起来,并吸收运用到构图中去,以丰富充实画面的构图,从而创作出更有新意的作品。结语 构图是绘画的第一要素,任何一种绘画形式,都离不开构图,构图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不同的画面构成形式,代表了一个画家的风格面貌,如何在陶瓷花鸟绘画中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需要我们不断的了解和反复尝试构成、构图、组合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1]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赵殿泽 《构成艺术》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3年

中国青花花鸟装饰的产生与历史背景


8头荷花茶具-青花手工陶瓷茶具套装

中国青花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唐代开始出现青花瓷,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发展史。青花属于釉下彩,是我国烧造的三大釉下彩瓷之一,以氧化钻为主要着色剂。

青花花鸟画在景德镇陶瓷中应用较多,装饰中的笔墨情趣、人格寄托和独特的时空意识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青花花鸟装饰发展过程中,湖南长沙窑做出了很大贡献。

湖南长沙窑在继承岳州窑彩釉技术基础上又自成系统,它的突出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装饰手法上改变了以往单一釉下褐彩绘画和褐斑点彩等手法,创造了釉下多彩绘画新工艺;二是突破了前期青花装饰题材主要以传统宗教、神话、几何纹等为主题的束缚,装饰内容趋于世俗化,转向从自然界取材,大量出现花鸟、鱼虫以及反映民俗风情的图案和诗歌文字装饰。打破了以往单调的程式化构图模式,画面显得更加自然、生动、活泼而富于变化。

长沙窑的青花手法多以写意笔法见长,纹饰但求生态,不拘小节。用笔娴熟,挥洒自如,色彩变化多端,构图简洁抽象,题材丰富多彩,画面清新朴实,线条自然流畅,极具中国绘画的笔墨韵味。这种绘画风格和装饰手法在元明以后的青花瓷器绘画艺术中大量应用。

长沙窑青花瓷主题装饰纹样中除了大员出现花草、飞禽走兽之类外,诗文题句、宗教以及异域色彩的图案也很常见。边饰多使用草叶、云气、水波纹等。其中以花鸟画为大宗,种类繁多,激情奔放,率真质朴,富有个性。带有大写意笔调的花草鱼虫、珍禽异兽、云气水波等装饰纹样与画风被后代模仿和传承下来。民窑青花瓷画上广泛流行的带有象征、寓意、谐音的吉祥纹饰以及文字诗词装饰手法起到重要借鉴作用,还为元、明、清时期瓷器成功发展釉下多彩装饰艺术开辟了道路。

富商开辟明代景德镇瓷器诗画装饰先河


以斗彩为代表的成化瓷,以青花为表率的永宣瓷,以戗金为特色的嘉靖五彩是明代瓷器的三甲,然而,除了这三甲,在不问朝政、埋头于做木匠活、自愿出租权力给宦官魏忠贤、加速了明朝灭亡的天启皇帝时代,景德镇的瓷器也有着鲜明的特色。

富商及文人成为新庇护人开辟景德镇瓷器诗画装饰先河

天启时期官窑的突然停烧,让这个经历了200余年以官窑为中心的窑场失去了指路人,面临着资源枯竭和失去了最大的皇家客户———创造瓷器辉煌的庇护人和赞助人的问题。

而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式样的来源。200多年来,景德镇官窑瓷器往往是由皇家提供式样,民窑瓷器多是跟风,或是对皇家样式稍作修改而已,从来没有担心过现代人所说的工业设计。到了天启朝,民窑自身不得不担负起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了。

景德镇在没有官窑的情况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纹饰,恰好在万历年间,民间开始流行画册,而距景德镇不远的新安就是刊行画册的重要地点。天启年间比较著名的画册包括了各种花草鸟禽等等,这些画册的内容就是景德镇瓷器装饰新的来源。这些适合不同口味的瓷器装饰情趣,带来了新瓷器的曙光。

2010年,一件天启朝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在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明朝民窑瓷器之最。难以想象,名不见经传的天启瓷器一鸣惊人。

官窑停了,富庶的江南商家和游手好闲的风骚文人挺身而出,取代画家成为了景德镇新的庇护人,他们开始大量订制瓷器。

文人必有文人的喜好和怪癖。没有诗的画只能作为装饰用,画意好却无诗情,而天启瓷则开辟了景德镇诗画装饰的先河。

器型变化无常,出现了四方、六方、八方面体

天启之前的瓷器除了一些文房用瓷之外,一般都是以圆形为主,而且基本都是对称的。这当然与瓷器使用轱辘车成型有关,而更主要的是与大家的审美取向紧紧相连。到了天启朝,可能与外来影响有关,一大批日用瓷器出现了四方、六方、八方面体的形状,还有扇形、马形、兔形、山形、琵琶形、桃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的瓷盘。更为出奇的是,有些甚至把盘子弯曲成半平半竖的形状。林林总总,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这些瓷器并不是国内生产的。

立件来说则有水桶、提篮盘。这些瓷器制造复杂,一般都要借助手工捏塑成型。这些器型怪异的瓷器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保存有不少,而且都有其相关的用途。在餐桌上,形状不一的盘碟用来盛放各种不同的食物。一般来说,这些器型怪异的瓷器瓷胎都比较粗,有一定的分量,与之前那些追求薄而细的瓷器来说有些趣味不同。凹凸不平的釉面、笨拙而又变化无常的形状,如果与佳肴相配,这种粗大明反而会给人一种拍手叫绝的感受。

原料枯竭,新的瓷土质量不太好,出现脱胎暴釉

根据刊行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记载,万历之后,麻仓土枯竭,景德镇不得不在邻近地区寻找新的瓷土原料,比如用高岭的瓷土加上开化(祁门)的糯米团。但是由于质量不太好,胎和釉的收缩率不同,在器物的边沿常出现脱胎暴釉的现象。还有可能就是釉的流动性比较大,瓷器普遍粘沙。出窑就暴釉、粘沙,现在看来是次品,可是在当时的景德镇盛名之下,奢侈品的瑕疵或许都成了一种风情。时过几百年至今,仍然有人爱得深切,模仿之人从未中断过。而这个模仿又是难上加难,谁都没有仿制成功,让这个风情更显得难以捉摸。

粗大明,有人诋毁,有人却爱得难舍难分。细细品味,追其原因,原来这与茶道的审美观紧密相连。茶道起源于我国宋朝,深得东瀛人的爱好,绵延千年至今依然是修行养生之道。茶道推崇“冷、冻、枯、寂”,继水吉的建窑天目盏之后,天启瓷器的瑕疵竟然与茶道不谋而合。闭上眼睛设想一下,席地正坐在暗暗的小茶室里,高砂瓶(天启瓷里最为著名的仿龙泉花插)里插上一枝野花,天启的火种罐、水罐、手巾罐有序地摆在面前,手捧一个盛有浓绿粉末茶水的黑色天目盏,的确会使你远离尘世的喧噪,感受到那种心无杂念的枯与寂。

浅谈粉彩中的写意花鸟与工笔花鸟的艺术特点


粉彩作为一个陶瓷装饰的画种,在我国的陶瓷艺术园地独树一帜,并以其淡雅柔丽的风格,数百年来唤起了人们的无限美感。

"粉彩"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从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的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独,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阴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阴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线之分。花叶用广翠加以打底色,分出明暗层次,花头也巧妙地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用洋红、净苦绿、紫色等加以洗染,这种工艺操作方法完全是国画工笔画中的操作方法,其效果简直是中国画在陶瓷上的再现,不同的只是所用材质不同。采用中国画装饰的粉彩瓷,其工艺性更加和中国画表现技法溶为一体了,粉彩在这段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有些精品在皇宫中才可享用。直到现在仿古瓷中的粉彩精品都要落上清康熙,乾隆年间制的底款,以示是代表当时粉彩的顶峰时期的象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工笔画为特征的粉彩装饰纹样,其价值连城。

粉彩写意花鸟是借鉴、吸收国画写意花鸟的特征和技法,结合陶瓷材质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陶瓷装饰。粉彩写意花鸟在技法上脱去了粉彩工笔花鸟那种线条勾勒轮廓,层层洗染的工序以及工致、细腻的刻求,拓展、发挥了笔触、料色痕迹的表现力,强化了笔触和料色在运转流动中所自然体现出来的韵致,并吸收了书法的用笔,融书画于一体。在形象刻画上重简洁、提炼,重神韵意向,而且易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作者的艺术个性。

粉彩写意花鸟的创作要做到胸有成笔、意在笔先。因为粉彩写意花鸟具有写意国画的特点,要求形象高度概括,笔法洗炼,追求神似和韵味,因此一般不打轮廓,这就必须做到从全局着眼,心中有数,从画主体开始,大胆果断下笔,每画一个局部都必须顾及到整体效果,边画边看,统筹兼顾,逐步完幅,最后细心收拾,臻于完善。

粉彩写意花鸟水点法以水来调和颜料,这样可以较好地表现笔触和料色的韵致。一般用玻璃白打底,画花朵时往往在笔毫上先蘸较淡的料色,笔尖上蘸少许浓料色,施手法使料色产生由深及浅的色阶,然后进行描绘,自然分出层次,犹如国画中的没骨法。这样画出来的花瓣色彩层次丰富、滋润鲜活。所画的枝干也富有立体感,再以羊毫笔稍加皴擦,便产生出丰富的肌理效果。画叶一般用油性颜料,叶片不先勾线,先勾线的缺点是上料时容易被樟脑油榨开。

工笔花鸟画意在工整细致,从艺术的角度描绘了时花候鸟的景象。娄彩具备高度模仿工笔花鸟的优势特征,技法学习方便简单,因此可吸收借鉴很多式笔花鸟的章法、技法和画法,但它绝不应该是工笔花鸟的再现。粉彩艺术特点是画法生动多变,形象细腻逼真、颜色丰富、粉润柔和,其颜色粉质感强,是其它彩绘所不及的。我们要结合造型、釉色以及工艺材料,使它把工笔花鸟匠艺术溶化在自身的工艺技法和艺术处理中去,化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赋予自己的艺术精神。

好的作品要有好的素材,好的素材来源于平时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积累。粉彩工笔花鸟装饰创作和国画一样,也需要经常进行实地观察和写生,要求创造者熟悉掌握各种花卉树木、规律,生存空间及其风格特点。如柳树:冬枯春发,主干有枯老苍霜的特点,而枝条却给人软嫩的感觉。所以,在绘制中一定要刻划出主干纹路苍老、柳枝软嫩、柳叶细而长,特别是垂柳,要表现出轻柔飘摇的姿态的特点。粉彩工笔花鸟瓷画既继承了传统陶瓷彩绘的优秀技艺,又有其自己独特的表现技巧取豪夺。它不受工艺的限制,在配料、作画、用笔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创作,是粉彩瓷画的重要特色。

粉彩是根据题材和画面把画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见解贯穿于整个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过程。正如李可染先生指出:"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以思想感情的淘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将意境充分表达在瓷器上,以之感染受众,唤起他们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这是粉彩工笔花鸟陶艺作品的又不艺术特色。同时粉彩也根据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把艺术创作和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粉彩工笔花鸟技艺中的开拓创新里。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充分考虑表现自己的感受,呈现特定花鸟形象与人们精神生活的联系,以引发受众的联想与想象,由花鸟想到人,由自然想到人生,唤起有一定理想、道德和情操的人对于社会生活的体验,以传达特定花鸟给予观者的感受和触动。粉彩陶瓷工笔花鸟艺术作品的主题、画面的虚实、手法的运用,装饰技法的选择、技艺的掌握,都需要经过创作实践,才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在作画时表现出娴熟的造型能力,材质精、手法新、意蕴深的作品,才会产生令人神往的艺术感染力。

工笔花鸟作为粉彩花鸟的"源"而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粉彩花鸟发展,在现今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粉彩花鸟自身特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使它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粉彩花鸟会有更一步的发展。

当陶瓷装饰画遇到工笔人物


陶瓷装饰画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用古代寓言、成语典故、民间趣事作为题材装饰陶瓷,有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及书法等等,各有其美,使得陶瓷艺术灿烂多彩。尤其是工笔人物题材是我国陶瓷纹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着悠久历史。

一、工笔造型,提升魅力

在陶瓷装饰画中,工笔人物的装饰造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装饰人物造型,每一个造型都体现着不同的设计意识和造型风格。

在中国的传统陶瓷装饰画中,女性的头部特征一般都以东方传统女性的纤美造型为主,瓜子脸、凤眼、细眉、直鼻、樱桃嘴等,含蓄而文雅。手形的设计则表现得细长而圆巧,富于情感,耐人寻味,这可从传统的仕女画、人物壁画以及其他的工艺美术作品的人物造型的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构成完整的造型形态,光靠局部的造型和装饰是不够的,将造型特征完整地表现出来才是最后的目的。人物整体的造型一般是根据人物的动态特征来进行变化的。行走、站立、蹲坐、躺卧是人物造型的基本形式和特征,要表现好这些基本的造型特征,还需要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人体的结构和造型规律,以便进行必要的夸张和变化。在人体千变万化的动态中,我们最应注意的是头部、手臂、腰部、臀部、腿部之间的动态变化,因为这是人体造型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男女老少的造型特征又有所不同,在构思时应加以区别。女性的人体变化是最有特点的,各种动态曲线的变化充满动感和魅力,是陶瓷装饰人物设计不朽的题材。在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作品中,不管优秀和成功之作,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将不同的造型表现得比较完美和到位。在掌握了人体的基本造型规律后,再逐步加入其他的造型元素,如服饰、图案及与造型相关的其他景物等,这样可以加强人物造型的装饰效果,完成整体的设计与创作。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受到新的艺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中西方艺术交流的不断扩大,西方现代装饰画中的造型风格和设计理念不断融入中国的装饰艺术中,使得中国的现代陶瓷人物装饰画的表现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装饰人物的造型已不是纤细柔美或者丰满柔美的造型为主了。形成了夸张、象征、变形、怪诞等表现形式。不过,无论是陶瓷装饰绘画、装饰雕塑或者是其他的装饰作品,每位艺术家在人物的造型方面都给予了精心的研究和刻画。力求将自然的美和人类的想象思维加以结合,提升人物造型的艺术魅力。

二、工笔技法,多姿多彩

工笔人物装饰造型的视觉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法效果来体现的,巧妙而独特的技法表现可以使造型的视觉效果更加精彩,没有出色的技法表现是不可能产生好作品的。在装饰技法中色彩装饰技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陶瓷装饰画变得绚丽多彩。在传统的陶瓷装饰画中,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物装饰技法表现比较单一就拿色彩装饰来说,大致在魏晋时期的人物纹饰题材相对较窄,多为宗教、神话人物,如三国吴末釉下彩人物纹壶,通体用褐黑彩绘仙人瑞兽图案。明代瓷器上的人物题材十分广泛,早期受青料所限,人物较少出现在装饰上。但进入中晚期后,人物纹饰内容繁多,表现手法高超,在继承之中又有创新。然而在现代陶瓷装饰画中色彩装饰技法满目琳琅,有青花、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五彩等。

在陶瓷装饰画中,色彩装饰技法最主要的是彩绘。彩绘装饰是用各咱专用颜料在坯体和上釉烧成后半成品上进行绘画的一种装饰技法。可以分为釉上彩绘和釉下彩绘。釉上彩绘是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颜料绘画,入室在600℃-900℃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形成的品种。这种彩绘因施在釉上,用手抠之,有凸起的感觉。色料丰富、品种多样、艺术性强。釉上彩的种类很多,有古彩、粉彩、新彩、刷花和喷花等装饰。釉下彩是在生坯或经素烧坯体或釉胎上纹饰加彩、罩釉,经1300℃高温一次烧成。色彩充分渗透到坯釉中,色泽光润,清淡雅致,彩在釉下不易变色和磨损,包括青花、釉里红、铁绣花等等。正是因为色彩装饰手法的日趋丰富,在陶瓷装饰画中人物装饰的内容变得多姿多彩。

三、工笔装饰,丰富审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工笔人物造型的风格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如盛唐时期以丰满为美,人物的造型大多体态圆厚饱满,这在唐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中可以得到佐证。著名的唐三彩人物形象及陶马造型就非常突出,形态丰满而柔美,既反映了时代特征,也形成了自己的造型风格。到了明清时期,人物的造型则体现的是纤瘦的风格,从明清时期的人物绘画及人物故事瓶画中,可略见一斑,说明了明清时期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中国现代的艺术家对于外来的艺术与文化则更感兴趣,来自西方艺术大师的影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如毕加索、米罗、达利以及后现代主义画派的表现形式确实给他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其中的抽象、构成、想象、夸张、荒诞等造型理念对人物造型设计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另外,来自设计领域的诸多造型观念也对热衷于追求个性风格的画家们以更多的启迪和促进。在国外现代艺术刚进入中国的初期阶段,艺术家们对于外来艺术除了感到新奇之外,感受更多的是其迫于荒诞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不断交流,艺术家的观念也随之改变,审美与欣赏习惯逐渐变得更为宽容与大度。仔细分析与思考之后,不但发现西方现代艺术中有许多可借鉴和学习之处,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民族文化与艺术中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具有吸收和传承的价值。此后,在中国现代的装饰艺术界出现了各种风格的人物造型手法和表现画派,有的倾向于传统风格,而有的倾向于现代风格,也有的是将两者加以结合表现。由于新材料的利用,新的表现技法不断产生,更加丰富和拓宽了人物造型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空间,促进了当今装饰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在现代艺术发展更趋多元化的今天,加强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宋元时期泉州南安瓷器造型与装饰艺术


泉州瓷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便发现青釉的原始瓷器。宋元时代,是泉州经济、文化鼎盛发展的阶段。《宋史·地理志》记载到:“民安土乐业,川流浸灌、田畴膏沃,无凶年之忧”。泉州港的崛起,海外交通异常发达,更加刺激陶瓷手工业的发展,窑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旺,遍及全区各地,现已发现160多处,产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著名的有泉州东门窑、晋江磁灶窑、永春窑、南安窑、同安窑、安溪窑、德化窑。下面着重以这七处窑址出土的器物为例,对这七处窑址出土器物的造型、装饰艺术进行简要描述。

一、泉州东门窑

位于泉州市东门外东北约八公里处的碗窑乡,主要烧制碗、盘、洗、碟、钵、罐、执壶、小杯等。

1、器物造型

碗:敞口小底、半弧底、折肩浅底、束腰平底、直沿墩式深盖碗。

瓶:口外侈、颈部刻二周弦纹、两侧饰双耳含环、圆腹、圈足。

执壶:多为瓜楞形,有六楞、八楞等。

罐:小口、广肩、腹部下渐收、小足。

钵:平底、圈足。

2、花纹装饰

东门窑的产品装饰题材纹样较为简单朴素,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许多器物是一器采用多种手法装饰,常见的是划花、刻花、印花并用,如影青盒,盖边刻直道纹,盖中央印花卉纹。装饰题材有双燕、飞凤、莲瓣纹、牡丹、菊瓣、花草、直道纹、篦纹等,篦纹居多。碗形器多施于器内壁,圆器施于器外。青瓷环耳瓶是该窑代表,瓶的颈部刻二周弦纹;腹部两面刻连枝带叶的牡丹花,间填以篦划纹,构图简练,极尽写意;腹下有一道凸棱纹,下刻叶瓣纹与足部相同。盒常见刻划卷草花卉,盒身与盖边模印直道纹,盒面有牡丹、缠枝、卷草等纹饰,偶尔还见有堆贴花纹。

3、釉色

东门窑的产品釉色有青釉、白釉、黄釉等,青釉居多,其中有带黄、带褐、带灰的,色泽深浅不一。玻璃釉透明莹亮,釉面呈细小冰裂纹,大部分产品施釉不到底,底足露胎,露胎处常见酱褐色或铁红色。早期的碗形器一般施半釉,器内有圈垫或支钉(叠烧)痕。尊、盒多施青、白釉。瓶、炉多施青釉,青釉器颇具龙泉青瓷的风格,素有“土龙泉”之誉。青釉之外,受景德镇窑影响的青白釉也占相当数量。

二、晋江磁灶窑

位于泉州市16公里的磁灶镇,发现窑址12处,主要烧制碗、碟、执壶、水注、炉、盒、军持、瓶、罐等。

1、器物造型

军持:喇叭状子母口、喇叭状小口、直口;宽沿、宽折沿;细颈、束颈、短颈、粗颈:鼓腹、折腹、圆鼓腹、圆腹;实足、实足微内凹。

执壶:直口、敛口、敞口;束颈;粗短直颈、敛颈;溜肩、斜肩;深弧腹、瓜楞腹、圆鼓腹、椭圆腹、胆式腹、鼓腹,肩腹部有带短流或附有双系;平底、实足、实足微内凹。

水注:子母口、小口、直口;细短颈、束颈、粗直颈;溜肩,肩部附短流、短把;折腹、扁圆腹;平底、实足微内凹。

瓶:喇叭口、六角形盘口、敞口、喇叭形花瓣口;细长颈、束颈;溜肩、丰肩,有的颈肩部附双耳环;胆式腹、蒜头形腹、深腹、椭圆腹;实足、六角形圈足、实足微内凹。

炉:直口、敛口、撇口,有的口沿附双耳;粗颈、敛颈;圆鼓腹、深斜腹;三袋足、三如意足、三尖足。

大果盒:子母口、弧形盖、浅腹、腹近直、平底。

罐:敞口、小口、子母口、直口;粗短颈、短颈;溜肩、广肩、丰肩;深弧腹,腹底内敛;平底。

钵:敛口、折沿、圆弧腹、饼状足。

陶盆:敛口、宽沿、浅腹、平底。

盏:敛口、敞口、撇口;圆唇、折沿;圆弧腹、折腹、瘦腹;小圈足。

杯:撇口、圆弧腹、喇叭状圈足。

龙瓮:敞口圆唇、颈短而束、溜肩,肩部有四个对称系、腹深壁斜、底部内敛、平底内凹。

2、花纹装饰

磁灶窑的产品装饰题材纹样繁杂、五花八门。装饰手法有刻、划花、剔花、贴塑、模印、彩釉和彩绘,个别有镂雕工艺。刻花、划花工艺多用于青釉器和彩釉器,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篦纹、卷草、莲瓣、荷花、水波、卷云等,多装饰于器物的内外腹部、内底。剔花工艺多用于黑釉器,如黑釉双耳剔花炉、黑釉剔花瓶等。贴塑工艺常用于罐、瓮、军持、执壶等器物上,常见的图案有莲花、牡丹、游龙等,如一件龙把军持,器身贴塑一条矫龙,龙首伏在流上,前身盘与颈部,后身弯曲成把,龙尾连接器腹,形象生动逼真;再如酱釉执壶,上腹贴附龙纹,下腹饰等分的九道出筋状水波纹。模印工艺多用于盘、碟、瓶、罐、炉、水注以及动物模型、人像等,如一件黄绿釉小罐,器身是上下对接的,上腹部模印龙纹;再如一种长颈瓶,颈、腹部分别模印仰莲瓣,龙凤纹样是左右对接的,造型新颖、别具一格;再如酱釉龙瓮,腹部模印一条矫龙,姿态为张牙舞爪,腾空欲飞,栩栩如生。彩釉工艺多用于军持、香炉、盘、执壶、鸟食罐及龟形水注等。彩绘工艺多用于军持、瓶、盆、盅、执壶等,常见纹样有钱纹、鱼藻、花草、鱼龙及文字等。彩绘有二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在坯胎上画上卷云纹等图案;另一种是先在器物素坯上施化妆土,再于化装土上用褐色颜粉绘画加彩,彩绘之上施一层青,黄绿透明釉。盆的釉下绘花最为显著,别致,因为盆的内底面积较宽大,易于作画,构图疏朗或繁密。疏朗的往往是随意的刻划花草,作风较草率,繁密的则比较规则,一圈枝叶当中一朵四出牡丹;四枚圆钱交环,每枚中央点缀四出草叶。这种釉下褐彩的表现手法,最早见于唐长沙铜官窑,磁灶窑与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磁灶窑的彩绘技法,为泉州瓷器的釉下彩开了先河。

磁灶窑瓷器中出现不少以褐色颜料书写诗文或刻划、模印文字的铭文装饰。

诗文大多书写在盆的内底,常见七言,五言律诗,如有一圆盆内书写的七言律诗:“三月当濂禁火神,满头风碎踏青人,桃花也笑风尘客,不插一枝空过春”。此诗取寒食节为题材,隐喻青春虚度,惜春之情跃然陶盆之中。再如一小盆书写五言绝句:“七十有叁春,年来尚当先,山河无寸春,天地是何人”。这首诗抒发的是“山河破碎”“城郭人非”的慨叹亡国之情,似属宋元之际北方蒙古军南下战乱时期,当地民间作品,从侧面反映当时泉州的社会背景。还有器物残片题句,如“出入三朝贵,□□四海春”、“君生河……文章左”、“福海寿山”等,则反映了读书致士,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等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另有一些碟的内底模印“福”、“禄”等字样,当是吉祥堂号款。

3、釉色

磁灶窑瓷器的釉色繁多、绚丽多彩,有青釉、绿釉、黄釉、酱釉、黑釉五大类。如要细分的话,青釉还有青灰、青黄、青绿之别;黄釉,色调有橙黄、浅黄、鲜黄之分;绿釉,又可分为黄绿、翠绿、墨绿等。绿釉器多有返银现象,且锈入釉,如铁绘各种花卉纹,寥寥数笔、疏朗简约、生气盎然,颇具写意,给人以典雅之美。酱釉的器物占有一定的比例,一般施于碗、瓶、罐、炉及军持、执壶等器类。磁灶窑还有双色釉,主要是黄绿釉、黑白釉、黑青釉。黄绿釉大多施于龙把军持、龙纹瓮、龙纹小罐、盆、瓷枕、六系小罐、环耳瓶、长颈瓶等。土尾庵窑出土的一件龙纹器物标本,器表橙黄、龙身翠绿,相映成趣;还有一种瓶是器表施绿釉,龙凤纹则施黄釉,甚为别致。黑釉碗、盏,是在器外施黑釉,内壁施白釉,或者是把口沿部的黑釉刮去,蘸上一圈青釉(俗称“青口”)或白釉(又称“白覆轮”)。产品施釉一般不及底,有的仅挂半釉或更少(如小口瓶仅在口、肩施酱釉),有的仅上一层化妆土(如部分军持、执壶、瓶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花鸟画与瓷器装饰》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花鸟画与瓷器装饰》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与地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