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 导航 >

浅谈陶瓷花鸟画创作中的情感与时代感

浅谈陶瓷花鸟画创作中的情感与时代感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0-03-20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情感活动在艺术构思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是对社会一切事物的认识态度,是个人风格形成的来源。艺术家的情感创造陶瓷绘画艺术,同样艺术作品也能激发人们心中的情感。陶瓷花鸟画作品倘若没有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作品只能是徒有其表,不可能触碰到人的内心深处,很快会淡出人们的视线。情感能够使陶瓷绘画作品从内在的散发艺术魅力,提升美感,使得陶瓷花鸟画作品极具生命力。

陶瓷绘画艺术创作需要画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艺术主要来源生活,生活是画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基础,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作为陶瓷艺术创作的素材,是创作性劳动。如图1,是作者对家乡农村生活的感悟,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能够想象出许多东西来,或许这就是绘画艺术创新中的必要条件。艺术离开对生活的感受,抛弃了时代精神,艺术家的想象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我国传统绘画理论就提出,“万物富有胸中”、“搜尽奇峰打草稿”、“心中有数”等,这些都阐述了生活是艺术的母体。黑格尔也曾说过:“在艺术中,从理想开始是靠不住的,因为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因此,陶瓷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和周围的事物建立亲密的情感。陶瓷艺术家需要融入到环境之中,并建立友好的关系,只有经历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用艺术语言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深刻地表达出来。作为艺术的创作者,拥有较高境界的思想意识,是陶瓷艺术创作的重要现行条件,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表现,乃至创作都受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影响。对生活有较高的认识境界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决定着陶瓷绘画作品的审美倾向,也指导着整个创作活动。除此之外,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大家的审美眼光日益提高,对艺术作品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陶瓷艺术家必须有广泛的知识作为陶瓷花鸟画创作的基础。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杰出的艺术家大多是学识渊博和多才多艺的人。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达芬奇,不只是美术家,同样还是自然学家和哲学家,以及自然学家。艺术家的文化修养高及知识体系大,他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打动人。TaoCi52.COm

就当代陶瓷花鸟的现状而谈,创新力度不够,大多数的人还在模仿传统陶瓷花鸟画,不停的重复,甚至出现雷同,没有新的突破,其根源就是缺乏对艺术创作的激情。在众多的陶瓷花鸟画上,我们能够看出,大多数作品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出现了雷同,有的人就只能画几笔,三五粉本,唯将旧帽年年拈。在陶瓷花鸟画创作上,我们并不是不可以临摹,只是反对只能临摹。能称得上艺术家的人,绝对不会满足于重复他人,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创新,而不是重复。但是,创新也并不是狂怪,肆意的涂抹胡画,很多年轻人急功近利,滥用非艺术手段,也很难成功。在现代陶瓷绘画之中,允许使用综合装饰,刻、划、堆贴等,但很多直接涂在玻璃或者木板上,然后拓在瓷板上,方便快捷,这种陶瓷作品给人一看就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十分的匠气,毫无美感。当代陶瓷花鸟画创新并不是反对运用非绘画手段,而是需要把握“度”的问题,中国绘画是用毛笔绘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华,同样,陶瓷绘画也是采用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倘若舍弃笔墨,就很难突出这一艺术门类的特点。当代陶瓷花鸟画的创新应该是在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绘画为前提的,抛弃传统而创作出来经典作品的艺术家尚未存在。有些当代年轻陶瓷艺人误以为把西方某画派的艺术形式搬到陶瓷绘画上就是创新,没有情感,显然是行不通的,西方的绘画因素只有融入到中国民族的绘画之中,才能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陶瓷花鸟画创新在时代感上可以从内容和形式出发,不同时代生活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活题材和审美倾向。例如,东晋人喜欢水仙,不爱牡丹,而唐代又把牡丹尊称为花王。中国人对待花鸟的情感,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意蕴。一花一世界,看似微小,但寄兴却甚伟甚大。时代感之不同还表现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为花鸟写照传神。

陶瓷花鸟画的创新需要展现出时代感,把握陶瓷艺术内在的韵味,表达个人的情感,才能够为个人的陶瓷艺术开辟道路。例如,当代陶瓷艺术家张松茂、赖德全、王恩怀等对陶瓷花鸟画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拓创新,将传统陶瓷花鸟做了横向的发展。张松茂的花鸟画,艺术风格具有很浓厚的装饰味,线条工整流畅,色彩明艳,绘画形象生动有趣,富有很清晰的层次感,能够看出吸收了西方写实的技法,是对陶瓷绘画语言的创新。赖德全创作的“釉上珍珠彩”这一装饰手法就增添了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其陶瓷花鸟画的色彩和

谐统一,借助于油料的流动性,一串串流动的线条活泼生动,使得陶瓷花鸟演绎出水彩画的艺术韵味。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恩怀,其陶瓷花鸟画创作是感性与理性的糅合,即兴创作,追求“无意得之”。几位陶瓷艺术大师,其都以花鸟画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同样也充溢着新的时代感。例如图2,作者从优秀陶瓷作品中汲取养分,融中国传统陶瓷花鸟画和西方绘画的笔意,绘画出的荷叶在风中摇摆,婀娜多姿;花头充满了透明感,莹润高洁;水中鱼儿的栩栩如生,乐得自在。整个作品满幅构图,画境中透出一种新的时代气息。陶瓷界的泰斗人物王锡良,陶瓷绘画追求简约,吸取了儿童画的稚拙天趣,在人物作品中的花鸟配景,用笔用线,或稚嫩或老练,需细细品味,情趣横溢,这种艺术形式倘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炉火纯青的陶瓷技艺作为后盾,是很难达到的艺术化境。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赖德全、曾维开的花鸟画推进了当代陶瓷绘画的发展,其一些作品正是发展创新陶瓷花鸟画的典范。

总的来说,关于陶瓷花鸟画的创新,可以从表现时代精神出发,深入继承传统陶瓷花鸟画,探索新意,立足本土,融会中外及其它姊妹艺术,逐渐形成个人特有的艺术风格。艺术需要探索,需要创新,这要求画家有胆有识,不随意依附他人,屋下架屋。饱读诗书、提高审美、苦练技艺,讲究真功夫,对艺术有真感情。艺术追求情文并茂,将情放在文之上,就是重视画家的个人情感。陶瓷花鸟画缺乏创新,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及思考。凡是能打动人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是感人至深、扣人心弦的。陶瓷花鸟画作品的情感与时代感取决于创作者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和艺术审美。陶瓷作品的思想性来自于画家对所表现对象的情感,而艺术性取决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在创作过程中,二者相互交融。几千年的陶瓷艺术发展证明,发展和创新都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有追寻这一规律,才能够生存,否则,艺术的发展道路将停滞不前。当代年轻的陶瓷画家们需要认真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批判性的继承,立足于当代,才能够创作出被大家认可的陶瓷花鸟画艺术作品。

结语

陶瓷花鸟画的创新需要饱含情感与时代感,二者都是艺术的生命。翻阅众多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开看,都是以富含个人深刻情感和充盈鲜明时代感的作品来打动欣赏者的。

编辑推荐

瓷上花鸟画创作之我见


花鸟画,虽是中国传统画科中独立成科最晚的画科,却是最先被引入陶瓷装饰中的画科。在陶瓷上装饰花鸟画,既能美化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又能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也是花鸟画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陶瓷装饰之主流形式的主要原因。

名家手绘家居摆设 喜上眉梢

景德镇从事瓷上花鸟画创作的人很多。笔者自选定从事瓷上花鸟画创作这项工作以来,一直都在认真学习研究、揣摩如何能在瓷上创作出好的作品,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总结了一些体会,请前辈和同行指正。

一、深入生活

现实生活是绘画之师,是瓷上花鸟画的创作源泉。只有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生活,才能获得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情景交融的能感动读者的好作品。

二、要有坚实的国画基础

花鸟画从魏晋南北朝起,逐渐变革,至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表现模式。瓷画应用的大多是国画的知识,引用的也大多是国画的技法,其构图形式跳不出国画已有的模式。所以,我们要潜心学习国画知识,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

三、要熟谙陶瓷彩绘技法

在瓷上绘画与国画采用的工具相同( 都用毛笔),但颜料不同,载体的材质不同(一是纸绢,一是陶瓷),所以绘画的技法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要在掌握国画技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陶瓷彩绘的工艺技法,才能很好地运用陶瓷颜料绘画出我们想要的艺术效果。

四、拜师学艺,向前辈讨教,并研习前辈作品

拜师学艺,不仅能从师傅手把手传艺的过程中获得精湛的技艺,而且会在与师傅的朝夕相处中因耳濡目染而培养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之所以能薪火相传,繁荣兴旺,与我们前辈的无私奉献,和晚辈的温故创新分不开。

五、继承传统,研习古陶瓷

我们都知道,古陶瓷,特别是皇家御用瓷,其纹饰都是宫廷画师根据皇家审美情趣依器型特征反复推敲绘制的,都是赋有时代感的书画艺术和与瓷之器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都是我们可以研习的实例教材。

六、认真研究陶瓷的造型语言,努力做到画与器能完美结合。

花鸟画的创作题材不多,很容易出现同一题材多次出现在不同的器型上;陶瓷的器型变化不大,很容易出现同一种器型要画出不同的题材。怎样才能创作出画面与瓷之器完美结合的好作品呢?我认为,古陶瓷是我们学习的活教材。以清乾隆时期的瓷器为例,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在葫芦瓶上进行彩绘装饰的。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是御用瓷。瓶的上、下腹部都通体饰缠枝莲纹,上部纹饰中含有红蝠,下部纹饰中含有“寿”字,瓶口、上下部衔接处、瓶足都饰有边饰。边饰和主体纹饰间留有空白,以分割主次纹饰区域,使得整体纹饰主次分明。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是外销瓷。瓶体将常态葫芦稍作变形,小口,长方形足,瓶身两侧对称置绶带状耳。瓶体上、下部两侧对称开光,上部椭圆形开光内以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法用胭脂彩绘山水图,下部海棠形开光内以西洋画的明暗透视法用珐琅彩绘赋有立体感的西洋母子图。开光外以黄釉为地,珐琅彩满饰勾莲纹。整体纹饰将中、西文化高度融合,可见,画师为了描绘出一件具有中国文化韵味,又能迎合外国人审美情趣的好作品,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七、与同行多交流,取长补短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是古至今日景德镇瓷业的写照。当代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是古、今、中、外、本土、外埠文化融合的综合艺术。因为,当代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工作者,有的在以传统的学习方式拜师学艺,有的在学校系统学习美术知识和陶瓷彩绘技艺后入行;有的在本土成长,有的从外埠而来;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正是因为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及外来艺术理念的碰撞,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才不断有新意。亦因此,我们要敞开胸怀,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与他人交流,多了解不同的审美理念和艺术主张,多探讨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感悟现实生活的经验,多学习如何理解陶瓷器型呈现的艺术语言和将书画艺术与瓷器结合的表现形式,在保持自我风格的前提下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对我们的创作定有帮助。

比如,民国时期将景德镇瓷由工艺品蜕变为艺术品的新粉彩瓷,就因吸纳了外埠画家(程门的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创作理念,使粉彩瓷又一次走上巅峰。

八、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

中国艺术品的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和装饰题材是相通的,如玉器、金银器、玻璃制品、木雕器、竹器等。我们的古陶瓷就有从琉璃器、青铜器等艺术品中学习效仿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姊妹艺术和我们的陶瓷艺术一样,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所以,我们要向前人学习,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借它山之石来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

笔者记得《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因此,平素我们只要多读书,多研习,博观博学,丰富自身。不懈努力之后,一定会有回报,一定能创作出自己满意,世人喜欢的完美作品。

陶瓷花鸟画的观念与创新


看鸟舞,画笔不由自主,这是花鸟画者触景生情的表现,是画者的艺术修养所致,是作者对花鸟形象内在精神的追求,是画家借题而促使内在情感的抒发,是陶瓷工作者对自然界这一独特意趣的奔放。

花与鸟属于两个不同的生命物种,它们的生活、生长有着自然的规律,都深受大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天时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活规律不同,各类花和鸟的面貌也就不同。但要很好地将两个不同生命物种结合表达,就必须掌握两个不同生命物种的习性。如各种鸟类的生活习惯,各类花草的生长形态,再结合个人的艺术修养,运用笔墨、程式、法度,以内蕴意境、情趣表现,突出作者的思想、情趣、寄兴、借喻。使其成为有民族风格、哲学观念、审美情趣、文化特性的艺术品。

一、中国画影响着陶瓷花鸟画

陶瓷花鸟画与中国花鸟画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历代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直接影响着陶瓷绘画艺术,为花鸟画建立了不朽丰碑。苏轼、文同等文人墨客以梅、兰、竹、菊等为创作题材,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元、明、清文人画发展的先导,一直影响到今天。刘窠,是擅画鱼的北宋画家,传世作品《落花游鱼图》是典型的翎毛佳作,此图以盛开的杏花伸向水面,向后展开,落花引来群鱼争食,有聚、有散、有游、有浮、有回泳,翻藻戏蒲,自然之态显畅泳。渲染的画法,没骨用与间,不见钩勒,活泼生动。因此他的鱼图直接影响了陶瓷花鸟翎毛画种。如近代陶瓷画家邓碧珊,是受中国画极深的陶瓷画家,粉彩《鱼藻图》就是他的传世作品,他画鱼得其形更得其神,所画鱼群或顾盼生情、或聚首嬉戏、或遥相呼应、或结队悠游,游而不散,他常画鱼而不画水,却依然让人感到鱼在水中游。鱼的姿态,藻的浮动,片鳞细草似乎处处含满水分,无论是鱼鳞的疏密排列,还是明暗关系,乃至鱼之尾、鳃、鳍,都体现了他一贯的写实风格。中国画修养直接影响了他的陶瓷花鸟画功底,使其许多的优秀作品,充满了国画味。

二、创作需创新

一切艺术必须创新,创新才叫创作,否则,只会雷同化,重复他人定式。单纯的模仿只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根本谈不上创新。古为今用,学而实用,而不是一脉模仿。要用真情、慧心、细致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在创作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苏轼曾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从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这道出了没有对物象的认识,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创作就缺少“胸有成竹”之气魄。因此观察生活挖掘自然美,做到心中有数,雄魄挥笔,对于画家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主观与客观

创作既有主观的想象,又受客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艺术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性特征、审美理想的不同,必然会在艺术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各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显著特徵的创作个性。客观上,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必然要受到其所隶属的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例如文革时期的绘画就受政治的影响,风靡一时的绘画艺术成为了红色绘画,可见那时期的客观影响占了上风,控制了主观映象。主观的艺术风格就是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画家常在有形中体验无形的生命感悟,诗如画,画如诗,如诗如画,一枝一叶似乎都有情,色彩丰富的花鸟世界占领了画家心中的世界。画家通过一朵花、一片叶、一只鸟,给人们讲述雅致、温情和博爱,把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结合得天衣无缝,突出了文人内涵,再现了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文化成为了陶瓷花鸟画最宝贵的营养。作者一旦吸收了这些养分,他的生机、灵感就会表现出来,心灵感悟和“天人合一”的生命气象就会融入到作品中,主观的和客观的内容就会很好融和,正因为创造者对新鲜事物的感受,才能使笔下非人性的花、鸟、树、石焕发出别一般的思想情感。画家的情感永远是花鸟画的真正源泉。

四、观念与创新

观念的创新使视觉形式不再以“转移默写”为宗旨,其散点中心、造型手法、色调重组、有着不同的更新,表现力更具包容性,再不以呆板的几何概念来分割画面。散点中心不再是固定模式,而是画家的思维观察点,它的点是移动的,是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画家的独立思维,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立足点的不同,它们的视觉冲击力也不同,有利于画家的艺术张扬,因每一个艺术家的兴趣、爱好、修养 不同,那么造型的各种因素也就不同,各有侧重。尤其是用色方面,色调重组不再是纯自然色,而是画家心理因素色彩用外光色、摄影感光原理,以丰富的层次代替了随类赋彩。也就是说传统花鸟画中“水墨为上”、“以素为贵”的程式有了突破,画面结构更完美柔和。使陶瓷花鸟画这一古老的艺术更加鲜活。珠山八友是真正的具有突破性的陶瓷艺术家,古人折枝花卉的绘画程式在他们笔下得到突破,突破了无奈和苍白的绘画程式,再现出充满生机、生气的花鸟世界。

陶瓷花鸟画的创作,怎样去表达自己的寓意,使人文关怀和精神内涵在画中能很好的表现。画者必须对其有个主题观念,由于传统文化对画者的影响,“托物言志”也就成为创造者的思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哲学思想。也就成为陶瓷花鸟画的主导思想。陶瓷绘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把画家的心灵真实的再现在载体上,成为感性直觉形态,让他人感悟画家别有一般意义的艺术境界。现代陶瓷花鸟画的取向,更带有陶瓷文化保护性。

陶瓷花鸟画的表现


陶瓷装饰艺术里的“花鸟画”,是人们精神向往的一个画种,鸟语花香之意很容易融洽到人们的心灵中去,由此花鸟绘画艺术逐渐形成了陶瓷装饰艺术的主要门类。花鸟画的主题观念,即现实情况下怎样表现画家的寓意,怎样表现画家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内涵。正是由于传统文化对绘画审美趣味的规范,陶瓷花鸟画的审美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托物言志”也就成为其终极的价值指向。这就像中国花鸟画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哲学本原。在某种意义上,陶瓷花鸟画作为另一种文化形式,是陶瓷画家参与悟道的载体,把对大自然的生机和灵趣的感悟,变成人造的心灵的感悟,即变现为人们创造出来的感性直觉形态再现到陶瓷载体上。所以说,陶瓷画家自己心灵的“宇宙”,是一个理想化,具有浪漫色彩的有别于自然客观的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以另样方式存在的世界。花鸟画所表现的是画家最空灵的精神世界,是心灵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喜上眉梢陶瓷花鸟装饰盘

陶瓷花鸟绘画要有灵动的一面,那怎样把灵动的花鸟形象塑造呢?这牵涉到艺术工作者技艺上的深浅,也是学识上的专题,技艺的深浅只是影响到画面的质量以及美观而已。而学识却是影响作品成败的关键。学识它涵盖了生活、文化、知识、勤奋、观察、灵感、思考等多种因素。只顾技艺而忽视学识那是不可能有成果的。因此不断地加强理论的学习,其作品才有品味而被更多人收藏。不管你的作品如何,但还是要经过大众的检验。“好不好,台上瞧”这是演艺界的经典绝句,用在陶瓷艺术界也是同样的道理,“好不好,摆出来瞧”。

陶瓷花鸟画讲究的是自然之生气。自然之意并非自然原型的复制,而是需要富有夸张、有理想化的形象艺术。得其神韵,使形象更鲜明,节奏更强烈,表现力更充分。创作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要有十分顽强而勤奋的学习和开创精神,耐心不竭、细致入微的手写心记,技艺内在情操的深度,都需要日积月累地练习、观察、临摹、体验、耳濡目染。人说废寝忘食,这是对成功艺术家的一个赞誉,对于陶瓷艺术领域的学者来说,要源于勤奋,在学习中要不断地把握形象、意境、气氛的演练。借助无限丰富的自然世界来发挥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情思。经过这一系列的技术和艺术的历练,对大自然有了主观审美意识,就能化消极被动地接受对象转为积极主动地带着自己的审美原则去塑造对象,其审美标准也绝不是停留在形似、象形之中,就能使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创作者的个性风格,能够传神达意而又不失自然之形态。

陶瓷绘画艺术要讲究严谨,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艺术家气派,不要炫耀自己几分钟画一幅画,一天画好多幅,寥寥数笔的折枝小品当作“创作”,那是“创作”吗?那是把笔墨扔到赛跑线上了,不知自己能拿第几名。把绘画当赛跑比速度,那是作践自己的艺术人生。陶瓷绘画艺术是要有心静(境),是需要通过作者不断思考,不断酝酿,不断修饰最终才成为作品的。它与运动员恰恰相反。三笔一叶、五笔一虾,虽是意笔花鸟画速成画技法,那需要艺术家及扎实的艺术功底才得以成画,而不见得名家的挥笔几下就成为作品。因此,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一定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把独创精神放到第一位,不骄不躁地提高艺术水准。使自己的作品达意、达境。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个很简单的理论话题。但怎样让艺术高于生活呢?这与文化的修养、知识的涉入、细心的观察等诸多因素有关。就观察而言,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观察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写生,写生为我们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锻炼机会,使视觉代替直觉,而不是凭主观想象来作画。写生有利于随时记录有意义的素材,使脑海里无形中成了累积素材资料的仓库,随时搜索就可应用。观察有利于视觉感受转化为心灵感受,使作品折射出丰富的情感。观察有助于养成分辨事物,有助于发展思维和想象力的提升。观察不仅停留在对物态上,它需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为创作反映事物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在观察中必须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原则。当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时,创作的视野才会打开,大脑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

陶瓷绘画有瓷上国画之称,由于工艺的不同,因此与中国画又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陶瓷绘画要符合其工艺特性,更多的是在主体的三维空间上进行装饰。瓷上作画必须考虑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陶瓷的外形美。陶瓷器型有很多种。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如瓶、罐、钵、镶器,分为多个面,以及套具等等。因此,它是一门工艺性很强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绘画创作时,它既要照顾到中国画的美学要求,又要在不同角度塑造不同的形象,以适宜的装饰突出造型特征。在线型上相协调,在形状上相对照,使二者结合更加严谨美观。这与国画绘画不完全一样,中国画是一个平面的形态艺术,一眼望去就能品赏整幅画的内容,运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在构图中保证整幅画中只强调一个“画眼”,即只有一个视觉中心。而瓷画艺术则要根据器型变化来进行构图,可以拥有多个画眼,主要是由载体形状大小以及组合决定画面的少与多、简或繁,前后左右的图案围绕一个主题故事。在观看时产生“移位换景”的视觉效果。这样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美。不过它的一切艺术美感最后都要通过“火”来实现,也就是“泥与火”的结晶,通过“火”的洗礼,创作意图才会完美呈现。它综合了质地美、形体美、装饰美。

陶瓷文人画很多寄予花鸟画来抒发情感,往往把花鸟画作为茶余饭后寄情寓兴、“抒写胸臆”、“倾吐块垒”的一种方式,一幅花鸟画创作下来几乎是表达作者的情与思,寄情于画,聊作遣头,须经得起推敲。如今有些画,要么气索神疲摹古到底毫无生意,令人昏昏欲睡,要么光怪陆离,明涂乱抹谓之“新派”,这是令人遗憾的。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视觉形态艺术,所表达的信息传递出去是要让欣赏者看得懂,以致得到入境与共鸣。陶瓷绘画艺术既是文化修养、笔墨功夫的再现,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因此作品抒情传神才是艺术目的,而不是让欣赏者看不见“头”摸不着“脑”。既然是艺术品就得把自然美、艺术美融合起来,揭示生活感受,让欣赏者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关注你这位广才搏学的艺术工作者,否则适得其反。

作为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者,尚需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去撷取知识财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花鸟的就画花鸟,要博采众取,扩展思维。要养成另行耕耘,另行播种,另行收获的创新精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你具备了这一切,陶瓷画坛等来的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春”。

宋代花鸟画对当代景德镇陶瓷花鸟画的影响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初期的花鸟画,主要是继承了五代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黄筌“钩勒填彩、旨趣浓艳”的富贵风格,统治着画坛近百年。到了北宋中期,随着崔白、赵昌、易元吉等在花鸟画坛的崭露头角,以他们生动活泼的画风,打破了黄家体系的垄断,为宫廷花鸟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在他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下,画院得到空前发展,宫廷花鸟画达到颠峰,此风延至南宋宫廷,花鸟画的创作长盛不衰。当时著名的花鸟画家有李迪、林椿、法常等,还有一些人物、山水画家亦兼擅花鸟,如:李嵩、马远、马麟、梁楷等人,还有一些佚名的花鸟画作品,虽多为圆形、方形的小幅,但构图简洁、主题突出、描绘精密,是南宋花鸟画中较富特色的部分。同时以拟人化手法写梅兰竹菊,表现其高洁、坚韧、卓然不群的“君子”品格,由于深受文人喜爱而成为流行的花鸟画题材。其代表人物有文同、苏轼,主张绘画和文学结合,借笔下的墨竹抒发个人情感,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绘画理论的丰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代花鸟画家开创了融合博大与精微、浓郁与清逸、华丽与朴素的全景花鸟风格,这种风格既具有深沉雄浑的气魄,又不缺乏细腻魅力的刻画,即赋予山水画壮美的气势,又独具花鸟画特有的优美。

宋代花鸟不但是刻画形象的典范,同时也是表现形象的高手。 构图简洁、主题突出、描绘精密,看成是“全因素”表现技巧的宝库。不但是勾线填彩技法的大本营,而且也是水墨写意的发源地。中国画的技巧表现之能事,几乎为它一网打尽。在我们从事当代陶瓷花鸟画法时就以勾线填彩法看就应学习古人造型严谨,就中国画的水墨意笔而言在我们陶瓷创作上从水墨画的笔法匹配造型之“取其意到”的原理出发,不为笔墨而笔墨的学究气或者一味追求书写胸臆,这些表现技法我们应当吸收和借鉴。

中国画在对陶瓷绘画中青花的影响中宋代花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青花于中国画的笔墨中具有众多相似之处,因此,很多陶瓷艺术家在陶瓷装饰中绘制青花时,都会多多少少受宋代绘画的影响,注重借鉴古今名作中的绘画特征和线描特点。青花花鸟画在景德镇陶瓷中应用较多,其全新的观念、奇特的创意、丰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当代艺术家更注重的是讲究严谨的构图,吸取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以洒脱、自由、出神的形象结合诗、书、画的完整统一。现代青花花鸟题材通过奇巧的构图,对装饰题材的形象加以夸装、变型等艺术的处理,以文人画的笔情攘韵,充分表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人产生联想和艺术的享受。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景德镇陶瓷花鸟吸收借鉴宋代花鸟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的同时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陶瓷绘画艺术中的意与境,情与景具有密切的关联,他们是心与物的关系。在创作中通过对描绘对象的观察理解,结合诗意的想象。“一花一鸟一世界”, 与传统的花鸟画寄托着陶瓷艺术家深沉的情感和恢宏的理想一样,近代陶瓷花鸟画中在追求这些的同时往往更追求作品上的诗情画意,他们在对笔痕墨韵的不断丰富中,体现出自己对笔墨的执著追求,使陶瓷花鸟画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力求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在宋代绘画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虚与实纵横黑白对比等交错,传统构图法则屡见不鲜,在当代的陶瓷绘画当中也并不缺少。在讲究诗意的同时,还追求画中的那种所谓“气韵生动”。其是指作品追求似与不似之间,以虚当实,笔断意不断,利用抽象的手法来揭示事物的深层涵义让人有利:“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坚持宋人在花鸟创作中构图简洁、主题突出、描绘精密的特色,以花鸟的精神内涵为主导,吸取宋人绘画精髓,应物象形、营造意境、运用笔墨技巧与时代的精神追求,只有作品把中国古代绘画和现代陶瓷装饰手法相结合才能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当今被广为传播和发展,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和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粉彩瓷器的传统与时代感


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陶瓷艺术呈现出相当活跃的态势,粉彩瓷器作为陶瓷装饰的一个画种自然也包含其中。那么怎样面临粉彩瓷器的时代感,让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既立足于当代陶艺的氛围中,又保持它的传统性不被当代更多的装饰手法所掩盖,己被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们所重视。

一、粉彩瓷器的传统性

粉彩瓷器的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胎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低温烧成。粉彩瓷器瓷器充分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瓷面光泽透亮,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粉润柔和,秀丽雅致。粉彩瓷器所用的颜色种类多达数十种,每种彩料根据不同的画面需要又可派生出多种色调。

“粉彩瓷器”装饰从清代开始在原“古彩”的基础上逐步演变形成。到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可说是到了兴旺阶段,装饰手法上绝大部分都是用中国画来装饰的,从大量资料和实物样品中可以看出清代这段时期,粉彩瓷器已不是原有“古彩”的那种用线不分浓淡,用色单调,只靠几种颜色的表现形式,而是在造型上吸取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用线有浓淡变化,用色自然写实的表现手法。由原来古彩用线单调,无浓淡用色、无明暗层次,演变成具有中国画用色丰富,明暗层次强,用线有浓淡粗细之分。花叶用广翠加以打底色,分出明暗层次,花头也巧妙地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用洋红、净苦绿、紫色等加以洗染,这种工艺操作方法完全是工笔国画中的操作方法,其效果简直是中国画在陶瓷上的再现,不同的只是所用材质不同。采用中国画装饰的粉彩瓷器瓷,其工艺性更加和中国画表现技法融为一体了,粉彩瓷器在这段时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有些精品在皇宫中才可享用。直到现在仿古瓷中的粉彩瓷器精品都要落上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的底款,以示是代表当时粉彩瓷器顶峰时期的象征,而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以中国工笔画为特征的粉彩瓷器装饰纹样,其价值连城。

到了民国和解放初期,随着粉彩瓷器瓷的不断发展,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粉彩瓷器绘画大师把中国画移植在粉彩瓷器瓷中应用,使粉彩瓷器画更加向前迈进了一步,把粉彩瓷器瓷画推向了更新的高潮,此阶段以王琦、王大凡、刘雨岑为主要代表的人物和花鸟画更加明显地把中国画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运用在粉彩瓷器瓷创作的作品中,以奔放、流畅、刚劲、粗犷、写意的用线,以及没骨的着色技巧的运用,巧妙地利用玻璃白代替国画中的工粉,再加以洗染的方法,更使粉彩瓷器和中国画融为一体了。

二、粉彩瓷器的时代感

创造一件粉彩瓷器艺术作品,今天看来,最重要的是要以艺术思维及其创作规范达到目的。陶瓷艺术创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必须把某些局限变成智能创作,使艺术和工艺技能相结合探索出若干的文化精神价值,表现出粉彩瓷器艺术的精美,赏玩的特点,充分挖掘粉彩瓷器艺术的丰富审美内涵,达到伴随生活审美持续性的要求,所以粉彩瓷器技能是靠经验的积累才能自由地创作,尤其强调师传的技术经验。另外,在材料加工和绘制过程中,把控绘制油性的经验,加上填色的技术,这些基本靠经验的传授,因此粉彩瓷器艺术在创作思维及其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价值上,创作者都必须根据材料的经验积累,以最终的理想效果思考艺术形式及艺术题材。并且配合制作材料,使技法达到表现艺术情感的目的。粉彩瓷器艺术在这里说明艺术思想必须同瓷胎泥性、加工材料、思考创作目的和通过“火”的烧成,才能形成一整套有机的联系,才能恰到好处地创作出理想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粉彩瓷器艺术强调粉彩瓷器的韵味,也就是线与面,墨与色相互渗透,使线与墨色,色相混合的整体效果显示出来,强调白的空间表现内容的价值,为主体充分显现形象及环境整体视觉效应的过程,注重视觉规律,所谓“计白当黑”“知其白,守其黑”正是使艺术视觉效果给人欣赏的直接性与内在心理相适应的过程,这充分说明审视一件成功的作品往往增加感性的愉快和理性分析双重的满足,这是内在的艺术哲学价值。

现代环境生存逐渐处在以直线和抽象几何空间建筑里,间隔了自然环境,回归自然就形成了现代精神的表现主体。粉彩瓷器艺术注重品味的价值,然而品味反映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时空感,因而伴随着生活活动中通过感官反映感觉性质,它的客观社会性通过感官特征极为突出和重要的是文化特征,在综合的感官基础上显示其文化的价值。品味致使审美视觉整体同局部构成互补的关系。这就是艺术和工艺材料构成依据,使审美感觉存在价值及思想的特点。因此粉彩瓷器材料的美感同技巧密切相关。所以色釉高雅、韵味、厚重在粉彩瓷器艺术中显示性格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粉彩瓷器艺术语言区别于其他艺术而显示自己的内在审美魅力。

从粉彩瓷器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来看,粉彩瓷器装饰总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不断淘汰和创新的。现代日用陶瓷不适宜以传统釉上粉彩瓷器作装饰,但已有釉中、釉下贴花纸粉彩瓷器的问世,同样给日用陶瓷耳目一新的美感。况且,日用陶瓷之外,还有大量的艺术陶瓷提供了粉彩瓷器装饰的用武之地。粉彩瓷器艺术瓷的装饰语言,包括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和装饰效果,是任何其他装饰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粉彩瓷器在现代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但又存在机遇,粉彩瓷器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魅力仍势不可挡,陶艺家在运用粉彩瓷器技艺时必须进行观念的变革。从审美角度来看,陶艺家们不单注重工艺技巧,而且注重器皿造型,把造型与工艺完美结合,使景德镇的粉彩瓷器表现艺术得以充分展现。

三、寻找传统性与现代感之间的平衡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是开放的,它不只是教会我们模仿,它也教会我们创造。传统是活的,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其热情和忠诚不断修改,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的不朽之物。我们要切记,在开创现代陶艺新篇章的同时,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尺度,不断在传统中吸收营养,推陈出新,现代陶艺只有跟随时代才能顺利推向前进。为改善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博采众长,形式多样。新时期艺术家对传统粉彩瓷器艺术的发展经过反思与探讨,普遍认为融诗书画印于一炉的艺术形式并不是唯一的粉彩瓷器式样。粉彩瓷器既可认为是陶瓷器物上的装饰画,也可作为纯绘画性艺术,与中国画、油画相比,只不过是艺术媒质不同而已。认识的变化促进了新的发展,这个时期粉彩瓷器艺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同时,又不断挖掘,使用新材质,改进工具,变换手法和工艺程序等,创造出新的艺术天地。

现代粉彩瓷器艺术弘扬传统技艺精华,继承而不失时代精神,借鉴而不失民族风格,出现了一派缤纷华丽、竞芳斗妍的蓬勃生机。从工艺手段方面来看,经过长期的发展衍变,粉彩瓷器装饰艺术以线为主的传统未见衰退,而且愈来愈被陶艺家所重视,并在创作中结合粉彩瓷器装饰的特点不断丰富和提高线的表现力,并结合粉彩瓷器装饰色料的工艺,形成了柔和、粉润、淡雅而协调的时代特色。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工艺手法,如水点桃花、粉彩瓷器雪景、粉彩瓷器织金、粉彩瓷器综合装饰等多种新形式。

从装饰形式来看,有国画式的,有图案式的,也有图案与绘画相结合形式的。当代粉彩瓷器名家作品大多习惯运用国画形式,他们将“珠山八友”以来的瓷上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并进一步与现代艺术诸形式结合,形成了既有文人气息又有时代特征的新面貌。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粉彩瓷器作品是将图案纹样依据器物的造型部位作相应的组合装饰,具有构图严谨、条理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有缠枝式、团花式、散点式、开光式、锦地式等。图案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是指图案装饰占了大量或主要的位置,但局部又有接近国画的装饰,此装饰方式通常表现为器物通体绘穿枝或其他图案装饰,但主要部位又有若干开光,开光内的画面以国画形式表现,于严谨中求变化。

从审美特征来看,不仅要注重整体装饰与器皿的协调、和谐,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要追求瓷画艺术和工艺技术上的完美,当代景德镇粉彩瓷器瓷不仅要处处都表现出艺术境界与精湛技艺的高度统一,同时更要追求丰富的人文内涵,把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都融入粉彩瓷器艺术之中,体现“文以载道”的文化品格。

浅析陶瓷花鸟画的时空意识


陶瓷花鸟画从唐长沙窑开始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作为陶瓷装饰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不仅表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而且表现手法也呈现出多样性,技巧和语言也不断更新,风格形式走向多元化,尤其是时空意识的运用,与西方的传统绘画大相径庭,可谓独具特色。

西方的传统绘画是以再现为目标,画家力图在二维空间中再现和模仿二维空间的存在。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艺术家们更加强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把光学、解剖学等科学原理运用于绘画之中,严格讲究“透视法则”,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来观察客观事物,试图在绘画中寻求视觉的真实,促使绘画的科学化。因而,科学的原则成为西方艺术遵循的普遍原则和金科玉律。但若以此目标来评判中国的绘画,就会发现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者说行不通。这是因为中国绘画的时空表现往往与常理不符,不是现实时空的表现,画家对时空的运用十分随意,体现在绘画之中的往往是画家的心理时空。中国绘画艺术的这种独特的时空意识,在花鸟画中有很好的体现,并成为花鸟画的一大美学特征。而陶瓷花鸟画在创作表现时则更多地秉承了这一艺术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鸟纹饰始终是伴随着陶瓷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并逐渐形成反映社会审美意识的装饰思想、造型规律和结构形式。花鸟纹样广泛而普遍地运用在陶瓷装饰上,并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花鸟本身形态万千,色彩丰富。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花鸟奇特完美的形态结构,以及本身所具有的节奏和韵律,使人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魅力。这些无疑都在客观上激发着设计的创作灵感与激情。

二是由于花鸟的结构特点,在艺术加工时,较动物、人物、山水等其它题材更具有自由性。纹样的组织、结构、造型、色彩的处理有极强的灵活性,表现起来无拘无束,适宜各种手法表现。

三是花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花鸟千姿百态,或纤柔厚重,或飘逸朴拙,或素雅瑰丽……人们在与花鸟共存的过程中,往往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花鸟隐喻、象征或人性化的品格。借助花鸟题材来反映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花鸟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理想载体。

鹤是花鸟瓷画装饰常表现的题材。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鹤与鹿、花卉、松树等纹样组合,称“六合同春”。因鹿与陆谐音,代表六;鹤与合谐音;春取于花,松常青同于春;“六合”泛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寓意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构成一幅理想化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是我国陶瓷花鸟艺术设计与人文环境求“和”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喜鹊被认为是传递吉凶信息的神鸟,一些文人常常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喜鹊。喜鹊不仅为诗文咏颂的对象,也是花鸟瓷画装饰的重要题材。在花鸟瓷画装饰图案中,常常同其它形象组成别有新意的图形。如两只喜鹊画在一起称为双喜;喜鹊与梧桐画在一起,表示同喜;把喜鹊同三只大圆果组合在一起,称“喜报三元”;把喜鹊画到梅枝上,称之“喜鹊登梅”,有喜到眼前之意。在“喜相逢”图案中,用两只蝴蝶、两只飞鸟、两朵花相对排列的形式,传达出“好事成双”、“两全齐美”的美妙意境,这种超时空意识,代表了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美满的要求。

梅、兰、竹、菊这四种花卉,其不同的内涵品质被世人称之为“四君子”;还有紫荆的叶子形状如“心”,故象征同心和团结;橄榄枝象征平安,萱草意含忘忧;梓树喻能人,甘棠喻能臣;牡丹花比喻春,荷花比喻夏,菊花比喻秋,梅花比喻冬等。四季花还可变化组合,如桃花、茉莉、桂花、水仙等。这种将百姓喜闻乐见的花卉组合在一起,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象组织起来,象征四季平安、祥和、富贵昌盛,是中国人文思想求天下之大和在艺术设计中的突出体现。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在许多畅销的陶瓷商品中,花鸟纹样一直是人们比较喜欢的装饰题材。

时空意识不仅局限于画面空间的构成形式,而且是画面形式所传递出来的一种境界,一种感觉,一种气象。陶瓷花鸟画强调主观的加工取舍、概括集中,抓住主要的本质东西,也就是抓住它的特点,对重点突出的形象刻画入微。花鸟画不是自然描绘,应删繁就简,对不需要的旁枝末节,大胆简化,留有空白,更富有想象力。陶瓷花鸟画,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表现四季花。这种时空意识的独特性,艺术与现实的差异性,在许多陶瓷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如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王锡良、秦锡麟、戴荣华、刘平、李林洪、熊汉中等人联袂创作的大型瓷板画“繁花似锦”,就是在一块瓷板上描绘了迎春花、荷花、兰花、菊花、梅花、水仙等四季花卉,而且陶艺家们灵活有机地采用了俯视、平视、仰视三种视点观察和表现笔下的百花,摆脱了现实空间对物象的限制,冲破了客观的物理时空,充分地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为情造景,在画面中为自己、为观念营造出一个自由的心理时空。

景德镇的陶瓷花鸟画所显现出来的自由的时空意识,是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阴阳学说和老庄哲学影响的。清人丁皋在《写真秘诀》说:“凡大下之事事物物,总不外乎阴阳……惟其有阴有阳,故笔有虚有实”。陶瓷花鸟画也正是利用“虚实相生”来取得画面的灵动,来反映“道”的。此外,中国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也与西方不同。陆机在《文赋》中说:“其始焉,收视反听,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就是要求艺术家们用心去感受世界。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作画也经常“画物多不同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宋?沈括《梦溪笔谈》)。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突破人类视觉的局限,突破观照对象的局限,在有限中求得无限。中国绘画中的视点是自由的,即所谓的散点透视,要求艺术家们用心去感受世界。陶瓷花鸟画的透视,则是通过景物的疏密、聚散、虚实、俯仰、反正、向背等来说明和反映画家的观察视点。所以,为了绘画主题的表现,为了创作主体内在精神的传达,在同一画面中可以经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物象,更可以超越现实的时空,表现异时异地的物象。只有这样,陶瓷花鸟画在时空的处理上才更具有灵活性。

陶瓷花鸟画艺术以诉诸于视觉的实在形式,在特定的空间中展现人的创造性及人的思维深度。在表现手法上,并不拘泥于具象世界的客观再现,二维、三维、四维空间的表达及运用并不鲜见,从而大大丰富了空间语言的作用,比较充分体现了画家思想情感的深度和丰富性。当然,传统绘画的空间语言形式为我们艺术创新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关键是怎样打破陈旧模式,通过空间语境的转换,用我们的创造拓宽精神空间的表现思维深度,对千篇一律、约定俗成的公众趣味、审美习性进行挑战,对先入为主的审美期待心理予以无情拒绝和反叛,从而追求艺术作品非同凡响的人文价值。

陶瓷花鸟画表现出的时空意识,对现实文化语境和生存经验的独特感受,既不是照搬生活原型,亦非人云亦云照搬已有程式。而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以宁静而单纯的笔墨趣味,平和而宽容的空间语境,创造自己的空间艺术语言。陶瓷花鸟画大胆借鉴现代绘画的视觉构成,使得日渐弱化的传统笔墨产生出巨大的张力,显示非寻常意义的诱惑,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