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 导航 >

浓淡相宜的青花釉里红花蝶纹直颈瓶了解青花釉里红的前世今生

浓淡相宜的青花釉里红花蝶纹直颈瓶了解青花釉里红的前世今生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古代釉里红瓷器

2020-05-27

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

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明代早中期均有烧造,在发展中技艺不断提高,但色泽纯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并不多见,直到清代雍正时,这种瓷器釉色烧制技术才趋于成熟,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物呈色都很稳定,深浅浓淡互为补充,和谐统一,青花和釉里红虽均属于高温釉下彩,但二者性质不同,对窑内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将两者施于一件瓷器之上,并且要求红、蓝二色呈色纯正稳定,决非易事。

青花釉里红花蝶纹直颈瓶尺寸高39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2.6厘米瓶敞口,直颈,溜肩,鼓腹,圈足。瓶内壁施白釉,外壁于白地之上满饰青花釉里红花蝶纹,釉面莹润细腻,青花釉里红色泽纯正,纹饰绘众蝶纷飞于百花丛中,颇富自然情趣。口沿及底边饰青花下垂如意云头纹和焦叶纹各一周。圈足刮釉露胎,底部无款。

花草和蝴蝶都是同时用两种釉色,通过浓淡变化将画面表现的活灵活现,逼真耐看,这就是古人的艺术创举。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白地红花釉里红瓷器


釉里红瓷器是在元代初年景德镇创烧的瓷器釉色品种,是玻璃白和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瓷器,釉里红的白地红花,色彩鲜艳,荫蕴而美丽,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受瓷器收藏者的追捧。

釉里红因为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釉里红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年)凌氏墓出土的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和釉里红堆塑楼阁式谷仓。元代与明初的釉里红瓷器呈色有些不稳定。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高。

釉里红瓷器是断代的瓷器釉色品种

釉里红瓷器从元代创烧到清代,断烧了200多年,这在中国其它瓷器品种里很少见,因为青花瓷跟釉里红出现的差不多,为什么青花瓷延续了700多年,而釉里红瓷器断烧了呢?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釉里红瓷器非常难烧制,主要是温度的把控,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釉里红瓷器以铜为呈色剂,那么气温稍微高一点,它就会失败,如果温度一高,它就飞了,这个红颜色没了;如果温度低了一点,它也失败。温度如果一低,它就变成黑的,非常不好看。这个温度之间允许的差额是多大呢,大约只有十度。所有的窑工都是凭眼睛去看这个火,来判断火的温度。这个困难是非常大的。直到康熙时期才复烧成功,到雍正达到了巅峰,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让中断了200多年的釉里红瓷器在清代发展。

元代釉里红瓷器特征

元代釉里红瓷器釉色一般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红釉鲜艳而晕散,呈现出元代早期的特征。

明代釉里红瓷器特征

明代釉里红瓷器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镇釉里红的特征,明早期洪武瓷器仍然呈现暗红色,到了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器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瓷器界叫“釉里红宝烧”。后朝的釉里红瓷器都没有超越这一时期。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碗撇口,深弧腹,丰底,下承以外撇高足。高8.8cm,口径9.9cm,足径4.4cm。通体施白釉,釉面泛橘皮纹。碗外壁在白色的釉面上凸起三条红鱼。内底青花双线圈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款。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造型端庄,鱼纹刻画生动活泼,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相映成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是明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这种高足碗在明代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以康熙朝仿品最为乱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腹部欠丰满,高足线条略显生硬。

清代釉里红瓷器特征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不论小品还是大器,均造型古朴,胎体坚致,釉色浓淡分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在釉里红刚刚恢复的时候,釉里红烧的都偏黑,就是温度偏低。

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共同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铜红呈色技术更为成熟,其色彩鲜亮艳丽,纹饰清晰舒展,造型优美。雍正釉里红瓷多以白釉为地描绘纹饰,但也开创了以天蓝釉与冬青釉为地的装饰。雍正时的青花釉里红,将两种釉下彩烧制得均很完美,其工艺精湛,造型俊秀,纹饰清新舒展,位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冠。

清代康熙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清雍正釉里红花蝶纹笔筒

釉里红花蝶纹笔筒,清雍正,高15.6cm,口径18.3cm,底径18.3cm。

清雍正釉里红花蝶纹笔筒呈圆筒形,直壁,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主题图案有两组,一组绘洞石、菊花、牡丹以及飞舞的3只蝴蝶;另外一组绘喜鹊登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笔筒胎坚、釉润。釉里红的发色稍微不足,但正是这种缺陷所形成的层次,为画面平添几分情趣。笔筒上两幅画面的喻意是“探花及第”和“喜上眉梢”。

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盘


口径27.7厘米,盘面上画有四只喜鹊和几枝梅花,构图疏朗,喜鹊体形浑圆俊俏,各具姿态;梅干枝条笔直干脆,浓淡相间,梅花勾笔描线用笔勾勒,花心内点染釉里红;梅枝为一笔点染画法,线条恣意纵横。整体绘图给人以清雅素淡之感,表现出民窑瓷器纹样装饰用笔敢于恣肆的特点,而这也是官窑瓷所不具备的。美中不足的是,此盘有两处开裂,由锔钉修补痕迹。

喜鹊登梅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喜鹊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大致在宋代,但清之前饰有喜鹊纹饰的瓷器不是很多,到清代喜鹊纹饰才广为流传,其中尤以喜鹊登梅纹较常见。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系创烧于630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妖娆,令人赏心悦目。

“锔瓷”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传统技艺。旧时,“惜物惜福”是人们的普遍观念,“锔瓷”体现的是一种勤俭持家的精神。而如今“锔钉补瓷”这项传统技艺,业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这只锔过钉的乾隆青花釉里红喜鹊登梅纹盘,纹饰寓意美好,“锔瓷”工艺精湛。此外,该盘口径之大并不多见,当属一件很有特色的收藏佳器。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工艺特征


[摘要]: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元青花釉里红鸳鸯砚滴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内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内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胎体较粗(在这样的大型器物上,胎体较粗是为了减少变形),釉面青亮,极为滋润。此器器型较大,制作精湛,镂雕精湛,无变形。青花和釉里红发色纯正,极为难得。此类工艺如此复杂、烧造技术如此精湛的器物目前世界仅有4件,其中两件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流散在国外,流散的两件均缺盖,故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显得弥足珍贵。

==================================

中华古董古玩交易中心电话:13641916336

微信:203044303

QQ:203044303

名瓷欣赏—青花釉里红松鹿纹瓶


青花釉里红松鹿纹瓶

清,光绪,景德镇瓷器。现藏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直口,束颈,颈上两侧塑叶形耳,耳上有圆孔,折肩,深弧腹,束胫,圈足外撇。口沿绘一圈菱形小花纹,颈上绘盛放梅花,肩颈接处饰卷草纹一周,肩上四个圆门开光,里各绘芍药一株,开光间以连续菱形小花纹相隔,腹部绘古松下栖鹤奔鹿图,底边饰倒三角纹。通体只有青花与釉里红两色,釉里红绘花朵、鹿身、松枝及鹤顶,其余图案均为青花。清雅自然,意境脱俗。

青花釉里红是始于元代的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采用的是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陶瓷装饰方法。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两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并非易事。尤其是由于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红色,釉对窑室中的气氛十分严格,成品率低,历代留下青花釉里红呈色稳定的器物不多。据史料记载,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制品呈色较好,尤其是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色调不仅稳定鲜艳,而且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

釉里红刻兔纹玉壶春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20.5cm,口径6.3cm,足径6.8cm

生产时代: 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釉里红瓷

陶瓷造型: 瓶

说 明:

瓶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俗称“玉壶春瓶”。通体施青白釉,肩部及腹径最大处各有暗刻弦纹四道,上腹部暗刻一只野兔奔跑于花草间,刻花技法娴熟,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小兔作回首观望状,以釉里红点睛,形象栩栩如生。花纹空白处随意涂抹釉里红,形成红地白花,增强了图案的艺术效果。瓶内口部施釉里红。

玉壶春瓶是元代景德镇瓷的常见器型,其品种除釉里红外,尚见有青花、青白釉、孔雀绿釉青花等。由于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故愈珍贵。以釉里红装饰的玉壶春瓶,除北京故宫收藏的这件之外,还有日本大和文华馆及松冈美术馆收藏的釉里红飞凤纹玉壶春瓶、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等。

道光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别特点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青花釉里红瓷器到了清代雍正时期技术发展最为成熟,但是到了道光时期青花釉里红技艺都大不如前了。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胎体有薄有厚,器壁常薄厚不匀,有粗笨感;道光瓷的釉面,除少数泛青色外,大都粉白松弛,呈现出起伏不平的水波纹,被称为“波浪釉”(俗称“浪荡釉”)。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瓶

时代:清道光(公元1821年—1850年)清道光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瓶折沿,长直颈,弧坡肩,弧腹,下腹渐收,平底圈足。颈部纹饰为两层青花同心圆,腹部纹饰为青花釉里红荷花蝴蝶纹。瓷器尺寸:高7.90厘米、口径5.80厘米、底径6.50厘米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双龙牡丹纹葫芦瓶

清道光青花釉里红双龙牡丹纹葫芦瓶状如葫芦,平底,圈足。器身青花釉里红绘绘画折枝牡丹双龙纹。底落矾红彩款叶脉纹。

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

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口微侈,直颈,球形腹,平底,圈足。胎体厚重,施青白釉。以青花釉里红绘画纹饰,口边,颈部、肩部、胫部纹饰分别为:回纹、柱纹、蕉叶纹、缠枝莲花纹,回纹;腹部纹饰为缠枝牡丹纹。底落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竖行款。清道光款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天球瓶尺寸:高55.0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21.0厘米。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生产时代: 元代陶瓷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青瓷

陶瓷造型: 罐

说 明: 元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季园景,其中釉里红绘山石、花卉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云头纹相对应。腹的底部饰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为近似的两件之一,是元瓷中的珍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着彩,然后施透明釉,1300℃还原焰烧成。

但真正色彩鲜艳的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这一工艺始于元代,明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以后,更有所发展。

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器型除了瓶、壶外,还有盘、碗、罐等。

清雍正时的釉里红呈色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可谓历史高峰。当时器型有盘、碗、瓶等,纹饰以三鱼、五蝠为多见。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鉴定技巧

第一:看元代青花釉瓷器窑口,是官窑、名窑还是民窑;

第二:看元代青花釉年代,是高古瓷还是宋元瓷还是明清瓷;

第三:看元代青花釉烧造工艺,除了本质上的工艺之外,是否有为了美观而加工的工艺;

第四:看元代青花釉文化底薪及其瓷器的传承历史的时代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