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 导航 >

青花太狮少保杯

青花太狮少保杯

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太师少保真品瓷器鉴别 古代虎纹瓷器耳杯

2020-05-29

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该杯通高9厘米,口径8.5厘米,杯子上绘有青花太狮(背部为绿色釉)少保(全身为绿色釉)图。太狮两只眼睛睁得圆圆的、大大的,歪着脑袋逗少保,呈起舞状,神态飞扬。少保呈坐势,也目不转睛地瞅着太狮“表演”,二者一动一静,相互顾盼,栩栩如生,活泼可爱。

从绘工的水平看,线条流畅,填色干湿浓淡均匀协调。杯口沿内侧绘有开光花草房塔青花图案。杯把外侧有青花草纹图案。杯把右侧写有“太师少保位尊荣,岁在□巳仲夏望□珠山客次作”,名款“寺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杯外侧有两道裂纹,而且其中一道裂纹延续到底部,裂纹处打了8个铜锔。虽为残器,但这个铜锔嵌其上,犹如锦上添花,十分惹人喜爱。将杯子盛满水时,一滴不漏,实践证明了当年这位工匠手艺是多么的高超。

在笔者收藏的残损瓷器中,有不少都是打了锔子的,但那些锔子都是铁的,如今已锈色斑斑。惟独这只杯子是用铜锔的,据说,用铜锔的瓷器,都是富裕人家用的,而且瓷质也是比较好的。

由于落款使用的干支年号中的“干”字被磨掉了,故难以断定它的准确年代。但是,根据青花釉色可以看出,这只杯子是清中期器物。断代是否准确,还有待藏友斧正。寺川之人,何许人也,也不得而知。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成化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


狮子纹作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常见纹样,是陶瓷与狮子文化联姻的结晶,在长期的交融与演化过程中积淀了一定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质。

狮纹瓷器以绘画为主要装饰形式,人们利用富有象征、寓意的狮纹图案、造型或符号通过象征、隐喻、谐音、比拟、寓意等手法表现出来,传递给世人某种生活观念和精神追求,诸如官运亨通、功名利禄、驱邪禳灾以及体现文人的高洁情怀等。

狮纹饰除了上述寓意外,还附着了诸如官阶、权力、等级等内涵。狮头部鬈毛疙瘩的刻画也很有规矩,鬈毛疙瘩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等。

此碗外壁绘双狮戏球,狮子双目圆睁,乃沿袭永宣龙纹画法,从青花发色及纹饰习惯判断,此队狮纹卧足小碗乃成化早中期,用苏麻离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烧制。本品为一双,传世至今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成化 青花狮球纹卧足小碗尺寸:

口径:9.1cm

高:3.6cm

足径:4.6cm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口径15.3cm;底径14.4cm;通高29.2cm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底款

清康熙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早期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

康熙时期的瓷器被公认为是整个清代瓷器之首。康熙时期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是胎质、制作工艺和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所以康熙时期的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出于多种原因,光绪朝仿制康熙时期的瓷器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区分康熙和光绪两个不同时期的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它们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高级的工艺师创作,艺术价值更高。

看构图。青花瓷的艺术构图是评价青花瓷器价值的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大清康熙年制款 青花南狮花卉纹冬瓜盖罐 (一对)

此件藏品为康熙年间青花盖罐,整体品相完好,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釉面匀净,青花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通体以青花南狮花卉纹装饰。实乃为康熙年间的顶峰之作,收藏之佳品

宋青白釉双狮枕


我国瓷枕大约始创于隋朝,有脉枕、生活用枕和殉葬尸枕三类。唐代枕形体较小,以长方形为多。宋代南北窑广为烧制瓷枕,有长方、腰圆、云头、花瓣、椭圆、八方、银锭、鸡心以及婴孩、卧女、伏虎、双狮等器型。如定窑的孩儿枕,景德镇窑的青白釉虎枕、青白釉双狮枕,磁州窑白地黑花枕、彩绘凤菊纹枕等,都是我国瓷器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笔者喜欢收藏老窑瓷器,对宋瓷情有独钟。此枕面(残缺)下塑两只相背侧躺狮子形象,分列前后两边,双狮竖耳睁眼,狮鼻隆起,龇牙咧嘴,额头均有如意纹饰。双狮互相搅在一起,作搏斗状,左前爪自抓脑门,右前腿微弓,五爪支撑在腰圆环形底座上。后腿两只刚劲利爪紧扣对方颈项。狮颈鬃毛五道排列,以菱状与竖划纹相间,右前肢圈状模印纹与篦划纹相间,左前肢和胸前划刻篦纹。枕面贴于狮腰,枕面露花口状,可惜枕面、一狮右前肢和小半座前沿残缺。双狮枕施青白釉,釉色莹润,积釉处釉色呈湖水蓝色。胎厚重的腰圆形枕底无釉,枕底印有麻布纹,胎质洁白。此瓷枕采用模制加手工技艺,纹饰清晰,形态逼真。

它与云南省博物馆珍藏的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造型不同,与宋代湖田窑双狮枕相比,釉色造型类似,但细部处理不相同。此枕的底足麻布印纹又与潮州宋代笔架山窑发掘出土器物底座麻布印纹基本相同。此枕虽为残件,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实物。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鉴赏


很多文物在当今,不仅有欣赏价值,更有不菲的历史价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让现代人更好的了解古代历史和发展情况,也为现代人了解古人提供了媒介。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为例,这个珍贵的文物,全国存世量很少,大部分都是假的,因而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真假判断。那么,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真假该如何判断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鉴赏一下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教大家如何去判断其真假。

在明明人谷应泰撰《博物要览》中曾提到过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其言道: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第,中间画着双狮滚球,球里面是“大明永乐年制”六个字,其杯细腻犹如米一样,为上上之品。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胎体非常洁白,而且青花青翠,青白相映,十分雅致,杯子内的图案十分精细,狮子杯沿上有梅花二十六朵,杯身是缠枝莲花,一共是八朵,杯足部分画有卷枝忍冬纹。整个杯子布局十分简洁,而且线条十分柔美,工艺超前。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特点有三个:

一、胎体洁白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胎体十分洁白,而且非常坚硬,它的原创材料是永乐官窑的陶土,经过细致陶炼而成,成型技术非常高潮,而且胎体十分光滑细腻,非常漂亮。

二、釉质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釉质比较肥厚,看不到橘皮纹。同时颜色看起来是青白或者是白中微微带点青,有些釉面散落之后,还能看到细小的蓝点,十分雅致。

三、青花呈色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原材料采用的是当时进口的苏泥勃青料,其特点是高铁低锰,而且颜色非常纯正。紫色比较浓重一些,青色当中带有星点状结晶,表面下凹有亚光。这种料在当时很少,再加上工艺技术问题,所以,真正制作出来的作品很少。

通过以上三点,就很容易判断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真假。另外,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存世量并不多,价格也不低,所以,收藏时要慎重。另外,古董可以买卖,文物是不能随意买卖的,这一点要谨记。

那么,民间有没有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存在呢?据了解,明永乐青花压手杯仅在故宫收藏4件,其他的民间极少见到。有很多专家都认为,民间是不可能存在明永乐青花压手杯的,因为这种文物十分珍贵。而也有一些藏家认为,民间是存在的,只不过都没有拿出来,大家不知道而已。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注意其真假鉴定,不要轻易收藏。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明代青花缠枝莲纹杯规格:高5.2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3.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宣德青花海水海兽纹爵杯


爵也称爵杯,古代饮酒器也是我国青铜器中的一大类。史载,地位尊贵的人用爵,在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给受封者的一种赏赐物。再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加官进爵”也就由此而来。

爵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西周以后便罕见爵杯的踪迹了,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几乎不知爵为何物了。宋代以来,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随之而来的仿古之风大作,目前所见的仿古爵杯,有银爵、铜爵、玉爵和瓷爵等。

此杯仿造商代青铜器造型,爵身呈漏斗状,上宽下窄,有流有引,爵顶两侧立两只立杆,更显得地位尊贵,高人一等。三只脚高高耸立,支撑着爵身。自古就有三足鼎立之说,而古人很早就已懂得了三点定平面的几何原理。三点定面,才可以安稳如初,不致倾倒。

爵杯在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寓意“战胜困难,无往而不胜,欢庆胜利”。爵是爵位、爵禄的意思,爵杯倒入美酒佳酿,皇家借良辰美景,盛宴豪饮,爵内陈酿一饮而尽,“加官进爵”之意便呼之欲出了。此对爵杯,工艺原料登峰造极,制作得精美绝伦,无以复加。故宫也藏有此类器物。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_陶瓷知识


古朴的造型,秀丽的装饰

此杯为传世品,系一件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著名青花酒杯,为永乐年间造。敞口,口沿外侈,深腹曲壁,下腹部微折,矮圈足。杯腹内外皆饰青花缠枝莲纹,口部饰朵梅纹,内底绘双狮戏球,球心篆书“永乐年制”题款。此杯制作精细规整,造型古朴敦厚,装饰构图匀称,画笔清秀流畅,色泽深翠凝重,是永乐年间压手杯之精品。

明代 青花缠枝莲纹杯规格:高5.2厘米 口径9.3厘米 足径3.8厘米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何为“压手杯”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永乐年造压手杯,……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而这件青花缠枝莲纹酒杯,胎体稍显厚重,器形较小,将杯覆合于手中,大小恰好合掌心,并有凝重之感,这就是所谓的“压手杯”。

难得的制瓷图

在考古调查和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制瓷的作坊和烧瓷的窑址,为研究古代瓷器的制作程序和烧造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但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些制瓷遗迹多残破不堪,很难从中看出当时制瓷作坊的全貌,虽有些晚期文献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方面的资料,但对于专门的陶瓷研究者来说,也是详备不足。幸运的是,在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嘉庆年间粉彩瓷瓶上,发现了详细的《制瓷图》,画面包括:采石,油泥,镟坯,吹釉,入窑,烧窑,彩器,烧炉等制瓷的几个重要步骤。图中人物众多,绘图施釉的画师们均着长袍大褂,有的头戴瓜皮礼帽,有的还戴着眼镜,地位明显高于短衣打扮、头挽发髻或戴幞头的杂工。画师们手拿之器,形体较小,如碗形,敞口,斜壁内收,矮圈足,当为盏。这个窑场可能是以烧制杯盏为主的专门窑场。

越窑狮形烛台辨赏


该器做成一只缩颈屈足作蹲伏状的威武狮子,正面仰首龇牙,双目怒睁,背面束腰,上小下大,为标准的葫芦型。身上刻划卧伏状狮形烛台特有的双翼与羽毛,下腹部饰两条卷毛纹与双圆圈状放射纹,其余部分刻划斜竖纹。狮子左边五爪扶膝,右爪上握一物状,头顶双耳中间安一圆型短管,与腹腔通,用以插烛照明。全器高8厘米,插管口径2.5厘米,最大腹径7.2厘米。底足无釉露胎,微内凹,胎色作深灰色,胎釉交接处有窑火红线斑。瓷胎外施满青釉,釉层厚润均匀,釉作青灰色,整器较为厚重。

瓷烛台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东吴时有卧羊形烛台,背有烛扦管。至西晋时,越窑瓷器造型的时尚是把许多器物做成动物的样子,如羊形、狮形烛台、熊灯、鸟杯和蛙盂等。据由冯先铭先生主编、国家文物局1993年7月出版的文物教材《中国陶瓷》记载,西晋时,越窑出现扁壶、鸡首壶、尊、狮形烛台等新产品,是六朝时期花式品种最丰富的时期,而晋代比较突出的器型有鸟首壶、狮形烛台和火盆等。

狮形烛台产于西晋越窑已被许多古瓷专家所认定。但在江西则出现于东晋,时间比越窑晚,形状从越窑的卧伏状变为蹲伏状,胎呈灰白色,釉以米黄色为主,普遍开冰裂纹,脱釉现象严重,与笔者收藏的西晋越窑狮形烛台完全不同。狮形烛台在东晋时仍有少量出土发现,但都比较粗糙,多为仿西晋越窑制品,窑口和胎、釉也不尽相同,并且普遍采用褐彩装饰,东晋晚期出现莲瓣纹。南朝时在福建等地流行双管、四管、莲花形烛台;浙江绍兴南朝墓出土一狮形架座烛台,狮首左顾,尾上翘、四肢伏地、背上负一方座,座上又置长方形横梁,梁上有三个烛管,已完全没有西晋越窑狮形烛台优美的造型和厚润匀净的釉色。由此说明,卧伏状背上负单管烛插的青釉狮形烛台和蹲伏状头顶负单管烛插的青釉狮形烛台只流行于两晋 西晋公元265 316年、东晋公元317 420年 的155年之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太狮少保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太狮少保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民国太师少保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