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清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茶托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清代船型茶托鉴赏

茶托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清代船型茶托鉴赏

清代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鉴赏 一般的瓷砖

2020-06-02

清代瓷器鉴别。

中国是一个喜欢饮茶,而且好饮茶的国家,今天在咖啡厅喝咖啡是奢侈,但是在古代欧洲人能够喝的起中国茶叶才是真正的奢侈,而且欧洲贵族能够拥有中国瓷器为荣,今天介绍一下饮茶的附属器物茶托。茶托有很多材质,也有很多器形,今天介绍船型茶托。

船型茶托也叫茶船,虽然是饮茶的附属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使用带茶托的高档瓷器茶具。

清乾隆 青花勾纹茶船茶托

青花勾纹茶船舟形,高3.5厘米 ,长20.0厘米内外青花装饰,主体纹饰为勾莲纹,辅助纹饰为如意云纹、莲瓣纹。青花发色淡雅,釉面滋润。

清乾隆 仿雕漆瓷器茶托

仿雕漆茶船高4.5厘米,长14.1厘米。器呈船形,外壁采用仿雕漆工艺,茶船形、色、纹均具雕漆器的质感。在瓷器表面雕刻出锦地纹及连续回纹,上施矾红釉,器内施金彩,由于经常使用,金彩已剥落。瓷仿雕漆工艺出现于清乾隆时期,在瓷胎上先印纹样,经雕剔,入窑素烧后,施矾红釉,低温二次烧成。乾隆朝的瓷器无论从工艺及品种上都可以说是达到瓷器发展史上顶峰,这种用瓷器来仿木雕漆器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朱琰《陶说》记乾隆时,制瓷业能仿“戗金”、“髹漆”、“竹木”等多种手工艺品。

清道光 松石釉凸白花茶船茶托

松石釉凸白花茶船高3.1厘米,长14.7厘米,船型茶托呈十字花形,敞口,弧腹,矮圈足,内心下凹以承茶杯,器内外满施松石釉,上以白彩凸绘缠枝花卉。圈足口沿露胎,呈灰白色。圈足内书矾红小篆三行六字“大清道光年制”款。

清 松石绿地粉彩花蝶纹茶船茶托

松石绿地粉彩花蝶纹茶船高3.8厘米 长18.8厘米,船形,平底,浅圈足,通体以松绿釉为地,内壁以粉彩绘一组花卉、蝴蝶,花蝶绘画写实,栩栩如生。瓷器器色彩鲜艳,绘画工整。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瓷片收藏: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现在真正的古董越来越少了,其实是你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古董越来越少的今天,完好瓷器也是少之又少,一片残片价值也可能不菲。

现在残片新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了,将瓷器局部做成现代饰品,充满时尚感与古朴美感,成为了文艺范儿必备之装饰品。

因为古代瓷器的工艺非常讲究,虽为日常使用之物,但细节之处一丝不苟,还有那种娴熟,熟练掌握毛笔的提按,用色的浓淡,这是现代很难模仿出来的。

残缺有时候是一种别样的美。欣赏之余,试想它们经历拉胚,上色施釉,烧制,售卖,使用,打破,掩埋,又被后人掘出,欣赏,叹服,仿佛它们经历了一世轮回,处处有点滴故事。

近十几年来,收藏市场不断的升温,收藏队伍不断的壮大。其中瓷器收藏占到30%以上,比例之高令人惊讶。在2010年伦敦一家拍卖行拍卖中,“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近5.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中国最贵艺术品纪录。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收藏爱好者对陶瓷收藏的热情,一些业内人士也分析,继中国书画之后,下一个价格疯涨的板块将是古代瓷器。由于时间局限,再加上保存不当等因素,完整的古瓷器,是少之又少。那么,残瓷、瓷片是否还有价值呢?

收藏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瓷器有毛,不值分毫”,说的是瓷器上的瑕疵对其价值的影响。中国传统收藏观念里非常注重器物的完整美,如有破损,会使观赏价值和交易价格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瓷器是较难收藏的一类收藏品,陶瓷的烧制、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易损、易坏,又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战乱、变迁等,能流传至今且又完好无损的寥寥无几,像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现存名窑藏品也是以件计,几件、几十件。

因此,对一些较稀有的、典型年代的瓷器,虽然残缺,但因其具有名窑口、存世较少的特点,目前依然不失其较大的市场价值,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利用新材料将残器修复完整。而随着国人对瓷器修复的重视,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技艺高超的专业人士对瓷器进行修复,使其回归完美。北京潘家园里逛地摊发现了一家专门售卖瓷器的摊主,一看东西,果然不同凡响。别小看这些个残片,每一个都恰恰留下了构图完整的一幅画面,人物,花鸟,鱼兽,都能体味到古人的匠心。有的看似随意两笔,粗犷生猛,但就是这样才显得大气浑厚和古朴。

在2012年的伦敦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明宣德云龙纹大盘残器就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一件明宣德云龙纹瓷片,在2011年的一场拍卖会中也以36万元人民币成交。

所以,对于一些珍稀精美的残器,包括重要窑口的瓷片(宋代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瓷等这些瓷片也是备受追捧的。对瓷片的研究,就是所谓的“上手”,可以极大提升收藏爱好者的学习和鉴别能力,是书本和间接经验所不能及的。

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


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对钧瓷艺术品的欣赏、收藏就是一种对艺术没的探讨过程,它能满足钧瓷爱好者的精神需要,人们通过欣赏钧瓷艺术品,即观察其形色,品评其优劣,领略其玄妙,感悟其道,激励情绪,陶冶性情,使心灵丰富、愉快、积极、健康,从中得到美得享受。能悟美、悟文、悟德、悟境界、悟人生。欣赏钧瓷是一种对话,与钧瓷对话时历史对话,与艺术对话,从中领会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东方艺术。欣赏钧瓷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有画面,有声音的审美过程,其中心是一个“变”字,除了静止的诸多变化外,从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观赏,还会呈现千变万化。“变”的核心是趣成天然,堪称“神、奇、绝、妙”。鉴赏要“手把、眼观、耳听、心仪”,至少从上述四个方面整体把握,常赏常新。正如古人诗云:“层卷当受益,赏钧眼更新”。欣赏钧瓷是一种美得享受就是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钧瓷无双”,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园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有魅力,名人曾用“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梅瓶

瓷上邮票:陶瓷艺术另一种美


陶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国粹的象征。在老百姓的眼中,陶瓷兼有收藏和实用两种属性。在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多时候是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存在,不曾与其他载体相结合。而邮票长期以来是以纸质载体流传于世。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形成了贵金属等更具收藏价值的邮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瓷上邮票”系列邮品总策划人王鲁湘表示,将邮票和陶瓷结合,形成“瓷上邮票”这样的艺术新形式,是收藏界的一次跨界新尝试。

陶瓷工艺衍生的邮品

1月5日,《丁酉年》生肖鸡票将与集邮爱好者见面。而另一款陶瓷概念的“十二生肖瓷上邮票”“瓷上邮票鸡缸杯”和“瓷上邮票大吉”3款生肖陶瓷邮品,将与《丁酉年》生肖鸡票同步首发。代表国家形象的邮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瓷器,将进行一次跨界融合和完美展现。

据悉,此款邮票由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江西景德镇景德瓷器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据景德瓷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克勤介绍,“十二生肖瓷上邮票”采用了陶瓷流延成型工艺,成品只有0.25毫米厚度,晶莹洁白、润滑如玉,再施以釉上五彩,将我国第一轮生肖邮票图案制作成190毫米×138毫米的陶瓷仿制产品,并按中国传统书画的册页样式,用上等宣纸装裱成册,附上韩美林设计的《丁酉年》鸡票大版,美观大方、典雅时尚。内含《丁酉年》邮票大版1套、瓷铂仿印的第一轮生肖邮票(12枚)及《丁酉年》邮票(2枚),限量发行1万套。

这种高科技陶瓷大多用在航天、航空及电子领域,用在民用领域尚属首次。据介绍,这种特殊陶瓷工艺采用高纯的氧化铝陶瓷材料和高纯的氧化锆制作,并采用陶瓷流延成型工艺进行加工,才能制成如此平、薄、透的瓷铂。瓷上邮票的所有颜色均通过烧制工艺进行上色,工艺难度大。《十二生肖·瓷上邮票》将印刷工艺和烧制工艺进行了完美结合。

吸引更多藏家群体

陶瓷,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自古受到君王与百姓的喜爱。说到陶瓷收藏,王鲁湘指出,当今世界仍然认为中国陶瓷的文化高度、美学高度,尤其是陶瓷所代表的东方美学是不可逾越的。中国瓷器的收藏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与中国字画等文化属性强烈的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收藏不同,中国瓷器能够让全世界的人欣赏,其收藏也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的特点。而瓷铂素有白色黄金之称,邮票与瓷器的结合为邮品设计增加了一个新的门类,也给集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收藏选择。

陶瓷艺术和邮票艺术是收藏的两个领域,面对的藏家不尽相同。而将陶瓷和邮票结合起来,在进入收藏市场后,两个领域的收藏者可以重叠起来,进而达到增加收藏受众的目的。董克勤解释,当“瓷上邮票鸡缸杯”投向市场时,如果是邮票的收藏爱好者,有了心仪的邮票,还搭配了4只精致的鸡缸杯,很值得购买。鸡缸杯也是一件不错的收藏品。送人或是自己收藏都可以。而在这样的推广方式中,无形中会培养一批原来不是邮票或者陶瓷的收藏者。王鲁湘表示,将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杰作,运用高科技工艺,使之变成平民化和标准化文化的衍生消费品,是在大众中传播、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此次跨界融合,既提升了陶瓷邮品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也提高了其收藏价值。

而景德瓷器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是一次厚积薄发的历程,其用16年的时间经历了为宜家、麦德隆贴牌加工到景德窑自主品牌,从贸易到实业、从实业到研发、从研发到创意、从创意到品牌、从品牌到渠道的转变。而今已经从原始的制瓷走进了新陶瓷时代,自主的新材料配方、专有的“维甄”陶瓷防伪技术、无限创意的新瓷设计、正名的“景德窑”商标、标准化的运营体系,让景德瓷器成为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收藏应是一种文化而非低进高出的数字游戏


当下收藏渐热,各类收藏节目也势如破竹,纷纷涌现出来,在大众视野下熠熠生辉。一些业内专家在谈到我国艺术品收藏队伍有数千万之众,各地电视台文物鉴宝活动四处开花时表示,这类“鉴宝”节目让大家拿着自己的藏品出镜,和各路嘉宾一起雾里看花,再让专家当场判决真伪,甚至还有现场将赝品击得粉碎的环节,热闹是热闹了,但更像一场大众的娱乐游戏。

千百年的收藏史,分皇家收藏、文人收藏和民间收藏三个层面。毋庸置疑,民间收藏是一个相对肤浅的层面。鉴宝节目的内容应该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培养高雅的趣味情操,而现在一些电视台的鉴宝节目路子有点偏,光教人知道古董值钱,把文物收藏当成数字游戏——几万元买进,几十万元卖出,获利数十倍。专家称,古董是值钱的,但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典章制度等提供实物参照作用。

在专家看来,收藏是一种高雅而令人乐在其中的文化,也是一种醉人而令人忘却烦恼的境界。当然,收藏行为高深莫测,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物知识支撑。对于很多收藏者来说,现在最欠缺的就是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古董。有的人虽曾经拥有,但缺乏鉴赏知识,也就不存在享受,与那些闪烁着人文光辉的千古之物始终没有建立起难以割舍的感情,没有体会其中的的玄妙与清逸、凝重与尊贵,因而也就不懂得珍惜。

如今电视台办鉴宝类节目,让一些人“捡漏”成功,一夜暴富。以至于现在男女老少都在古玩市场倒腾古董。说到底,那不是热爱收藏,而是妄想通过淘文物发财,这说明很多藏家文化素质并不高,收藏目的不纯,以致出现花钱买回假古董,再花几百元鉴定,甚至抱着假古董坐火车、乘飞机赶到电视台来“鉴宝”的怪现象。

收藏是一种爱好传承 三位民间藏家的那些事儿


都说古董界水深,在普通老百姓看来,那都是有钱人才能玩儿得起的嗜好。不过,今天介绍的这3位民间古董藏家还真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笑言自己是“最有钱的穷光蛋”,下面就讲一讲他们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因为爱,所以爱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齐同民本是一名教师,由于从小对古董的热爱,很早就进入到了古董藏家的行列。

齐同民认为自己对收藏的热爱源自遗传。在他的印象中,童年时期妈妈的姥爷家里就有很多古书和古钱。每次串亲戚,幼小的他就对这些古老的东西爱不释手。文革时期,为了能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小人书、人模、钱币等保存下来,齐同民还真就把它们用塑料布包好放在了鸡窝里,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潜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齐同民开始收藏邮票和古钱币,直到1995年接触到瓷器,他才转向了瓷器收藏。这里还有一件小趣事,一天齐同民在古董市场上看到一个玉雕的小狐狸,只是觉得东西好,就花了5元钱买下来。那狐狸尾巴回蜷至下巴,歪着头、眯着眼在睡觉,神态真是美极了。齐同民当时并不懂行,后来被一个朋友以800元的价格买走了,心里还高兴的不得了。3天后,齐同民才知道那位朋友又转手卖了8500元。“现在想想,汉代和田白玉雕成的小狐狸,我那朋友也只是捡了个小漏,挣了点小钱”,齐同民回忆到。

再后来,齐同民又接触到木器家具和瓷器,通过“以藏养藏”的方式,每年他也能挣上几万块钱,比工资多一点。当雪球越滚越大之时,齐同民的发财梦也越发不可收拾了,他说:“人有了贪婪的心,收藏的路上就会有陷阱已经在你面前铺开”。一次,齐同民看上了一套漂亮的紫檀方桌椅,心里合计要是买到手肯定赚不少钱,于是2.9万元买回了家。业内朋友一看,东西是老红木的,只有一块是紫檀镶的椅子腿,最多值两三千元。发财梦破灭,齐同民一次就赔了近3万元。

从那以后,齐同民收藏就比较谨慎了,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年的收藏,20年的努力,使得他在中国古钱币、古陶瓷、古家具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我的藏品只要有几件精品可以按照‘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下来就可以了,其实就是玩的心态。文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文物上面反映出来。我喜欢这些东西,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喜爱、一种认知,一种肯定、一种珍惜。”齐同民如是说。

齐同民喜欢把自己的藏品送给喜欢它们的朋友,他认为文物的价值就是传承。然而,现在他越来越感到一种危机感。“现在的年轻人一谈到文物就会担心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谈到,“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距离感,缺少美的感悟,着实让人担心啊”!

三十年基本建设,使大量文物都冒了出来

北京藏家陈立建谈到,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的基建规模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大得多。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各地的楼房都很少见,天津那个时候最高的楼只有四层,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也就是两层,而两层楼的基础不过一两米深。现如今,高楼大厦林立,地下车库再加上基础,少说也要挖到地下六七米深,于是,把全国的土地都翻了个遍,这些文物自然就冒出来了。“还有高速公路、高铁建设,古河道清理和水利建设,出的东西太多了,喜欢的都知道这些是宝。”陈立建表示,“但一些专家不这么认为,没见过这么多东西,就统统认为是假的,正因如此,也导致我国很多的文物受损或流失。”

有专家表示,民间收藏90%都是赝品,在这一点上齐同民持反对态度。如今,在我国的民间藏家少说也有几千万人,每人收藏10件,也要达到上亿数量的藏品。仅景德镇几个手工作坊,根本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生产出这么多赝品,更何况还有很多东西是现代工艺也根本无法制造出来的。现如今,连真品都不一定能卖出价,假东西就更没人买了,唯利是图的商人怎能做这等赔本的买卖?

呼吁文物鉴定法尽快出台,为我国的文物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

北京藏家徐强可谓是收藏大家,几万件藏品目前都集中在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的阳光文物宫里。

一提到中国文博界的鉴定现状,徐强真是忧心忡忡。“看外国博物馆、收藏家手里不断流入的东西,这些肯定是从中国流出去的,然而中国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态继续,又或高价从国外的拍卖会上购回”,徐强谈到。再有,就是我国目前出现的一些所谓的评估委员会,根本没有合法鉴定资质,却在全国各地招摇撞骗。“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资质持证上岗,唯独文物鉴定,国家连文物鉴定法都没有,如何能为文物的流失把好第一道关口啊!”,徐强激动地说到。

其实,再有经验的鉴定专家也不可能单凭眼和手就能一一确定每一件文物的真假和年代,因为中国文物太丰富了,只有通过科学的机器检测,才能真正确定生产的年代。目前,通过科学家们的长期努力,鉴定文物真假的检测仪器已经诞生,起码铜器、瓷器的检测已经很成熟,很可靠。中国科学院的大批专家将全国所有古代窑址的资料,和出土文物的标本资料综合起来,做成一个数据库,通过仪器的检测,对比成分含量就可以判断出具体年代。对此仪器的鉴定结果,国际上是认可的,反倒是中国不认可。

在徐强看来,收藏本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喜欢,买得起就可以了。然而,目前这些正常的秩序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为个人牟利的工具,使得代表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实在心痛。

3位民间藏友的想法很单纯,就是想保护好这些美好的事物。为中华文明,尽一己之力。

清代包袱瓶鉴赏


瓷器从唐代开始,都是以表面光滑无比的形式出现,很少上面有遮盖或者附带什么东西的。但当看到清代的包袱瓶时,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包袱瓶就像是在瓷器上“打”了一个大蝴蝶结,这样一来,器物反而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包袱瓶又叫做布袋瓶,算是清朝人的首创,始烧于康熙年间,它的器型一般是在瓶身上装饰一凸雕的包袱带或者是束带。“包袱”和“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又暗藏美好寓意,因此,价格一直不菲。

黄地粉彩包袱瓶

上图所示这件嘉庆年间的黄地粉彩包袱瓶,高约29.2厘米、撇口、粗颈、溜肩、鼓腹、腹至胫部渐收,圈足外撇。器内施松绿釉,口沿和圈足边饰金彩;外黄釉地上满绘粉彩,口沿外饰如意云头纹,胫部饰莲瓣纹,颈部和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蕃莲纹,颈部有蝙蝠衔“卍”字绶带,腹部凸雕一红色包袱巾。底部施松绿釉,有“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字,当为嘉庆年间的御窑所制。整个瓶制作精美,线条流畅,色彩丰富绚丽,富丽堂皇,当为皇家御用之物,因为除非皇家,一般人家是不敢用黄色的。

清朝的瓷器就像是清朝的历史一样。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造瓷业也日渐荒芜。清初,兵荒马乱,天下尚且不保,更没有闲暇顾及瓷业。到顺治年间,天下渐渐安定,造瓷业才慢慢恢复。不过,恢复之后,发现造瓷业劳民伤财,顺治皇帝体恤万民,恢复没几年之后,就停顿了。到康熙年间,国力渐渐强盛,造瓷业才开始完全恢复。加上康熙个人比较喜欢瓷器,造瓷业渐渐兴盛起来。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励精图治,清朝出现了盛世,造瓷业也十分发达,开始对瓷器进行再创造,继而是创新。彩绘纹也开始流行,这一时期,像“古月轩”、“胭脂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盛极而衰,是历史的常理,清朝的国力到乾隆后期渐渐衰落,嘉庆便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起点,国家处于多事之秋,瓷器也渐渐呈现出衰微的气象。所以,嘉庆朝名瓷便不多了。嘉庆以后,更不待言。

粉彩是清朝彩瓷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柔和细腻,富于变化,和五彩强烈的光彩形成强烈的对比,因此也被称为“软彩”。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软材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均匀质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朗逸。”粉彩中掺入了铅粉,在绘制的时候使用分水法冲淡色调,使色彩具有粉润秀雅的艺术风格,比较善于表现所绘物体的质感,对枝枝叶叶、花朵羽毛的描绘更加精细,使图案具有错落有致、阴阳协调的艺术效果。粉彩的装饰图案极其丰富,不仅有山水花鸟,还有亭台楼阁,使瓷看起来比较明丽,更加漂亮。

现在,包袱瓶的价格一涨再涨,清朝官窑所制包袱瓶价格当在百万元之列,就连普通民间烧的包袱瓶也已经达到了六位数。故而,包袱瓶一直是拍卖会上的抢手货,藏家可细心留意。

收藏的另一种快乐是交流——博宝艺术网首届专家鉴定会


博宝艺术网记者王波撰文 据悉,由博宝艺术网主办的首届专家现场鉴定会,暨博宝艺术网首届专家藏友交流会于9月25日圆满结束。此次鉴定会,十分荣幸的邀请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先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故宫陈列部主任、中央二套鉴宝栏目资深专家宋海洋先生,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央视《鉴宝》、《寻宝》专家李元茂 先生以及博宝艺术网专家鉴定团资深鉴定家鉴泉斋主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鉴定活动举办的十分成功,前来鉴定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带着自己的藏品齐集北京。经过各位专家认真鉴定,藏友手中的的藏品大多为现代仿制品。一位来自江西的藏友李先生鉴定的一件瓷器被鉴定为现代仿制,得知鉴定结果,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向专家虚心的请教,鉴定专家耐心细致的解答,李先生表示,这次鉴定会令他受益匪浅,在鉴定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能够与专家面对面做交流,学收藏,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日后可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李知宴:男,1937年3月出生,汉族,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考古专业。1962年毕业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主要是整理研究皇宫珍藏的官窑瓷器,作古代窑址的田野考古,曾率队发掘龙泉窑。1979年进入北京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继续研究陶瓷。系统地开展对中国古瓷窑址的考察和发掘,再次发掘龙泉窑。职务和职称: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宋海洋: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故宫陈列部主任、中央二套鉴宝栏目资深专家从事玉石的研究工作,对中国玉器的发展有较深的研究,同时对陶瓷,漆器,文房四宝,鼻烟壶,珐琅,竹,牙,角雕器等杂项研究也较全面。

李元茂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央视《鉴宝》、《寻宝》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海南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海南省书协副主席。发表鉴定论文近百篇,有专著《名石治印》、《古书画仿制研究》等 。

在鉴定会结束后,专家们表示,收藏的真正乐趣并不是计较于真假之间,而是能够在收藏的过程中成长和成熟,藏友之间、藏友与专家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值得收获的快乐,希望收藏爱好者可以调整好收藏的心态,从历史、从文化、从制度等等的方面出发,来了解收藏品,去感悟,去体味,去琢磨收藏带给我们的欣喜与快乐,这才是收藏的真正内涵。

清代青花将军罐鉴赏


军罐,是因其体形硕大、造型饱满、气魄雄伟酷似一位头顶缨盔的将军而得名。从元代由短颈大腹的无盖大罐到明代的荷叶盖罐逐渐演变形成,从存世的实物来考证,真正成熟的将军罐是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开始,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官窑、民窑大量烧造。清代中后期更是备受推崇。将军罐也由实用器皿逐渐发展为用来陈设装饰、供奉避邪的艺术品。图中这对清代中期的缠枝花青花将军罐高45厘米,直口、丰肩圆胸,腹部渐收,器型饱满,整体就像两位戴盔披甲壮年的将军,器型稳重挺拔,威猛刚健。青花图案自上而下共分七层,盖子顶是蓝色的围棋钮,往下用青花绘出2朵枝条纤细修长、花朵丰满的缠枝花,在盖子的折沿上用泼墨留白的手法绘出半隐半现的梅花,花朵分内外两圈。罐子的颈部是连续的如意纹,肩部用青花绘制的如意头花边披肩。作者在罐子的胸部与腹部巧妙地运用写意的线描手法绘满了浓淡相间的缠枝花,委婉流畅的曲线将花朵与叶子表现得婀娜轻巧。腰部以下是变形的回纹。这种庄严威武的造型与浪漫娟秀纹饰巧妙的配合,逐渐成为了大众非常喜爱的风格,这也是从清代乾隆开始一直到清末青花瓷上较为流行的典型纹饰。在对大量的新旧陶瓷标本分析中发现,新瓷的表面光泽与旧瓷的光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古陶瓷的光泽由强到弱(逐渐切弱),虽然显得暗淡,但过渡逐渐,比较自然。这对青花将军罐的青花发色凝重、淡雅,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因为在上百年的岁月里,釉子因不可避免受到磨损、风化、侵蚀而发生老化,釉子表面与内部的老化与劣化改变了釉子的光学性能,釉子表面的光泽降低内部的光泽加强,清晰度与透明度不断下降,最后变成了一层毛化膜层,在毛化膜层的作用下,古陶瓷釉下的图案也会变得柔美、凝重、典雅。特别是图案的边缘比较朦胧、柔和。而那些新仿瓷釉下的图案就显得清晰、单薄,缺少立体感,特别是图案笔画的边缘比较锐利、清新。在这对青花将军罐盖子的钮上能看到比较明显的磨损,损伤是多年自然使用的痕迹,这个与人的使用习惯和器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使用时人手经常摸触的地方以及放置时陶瓷与放置经常接触的地方往往磨损比较严重。凡是人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多是陶瓷器型凸起的外沿的“峰部”,触摸较少的地方常是陶瓷器型凹陷的内缩的“谷”或“沟”部。“峰部”越突出,凸起就越常受到磨损其光泽就越暗;无论新瓷经过怎样人为的打磨、去光,破坏的多是外部和外表,只是造成了表面的粗糙,它里面没有被破坏的地方发光还是很亮。而古陶瓷的表面结构的破坏和改变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它遭受到的破坏是长期的。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将军罐成了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但与花瓶等其他古玩不同,将军罐是由罐子与盖子两部分组成,在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大多数身首异处,特别在文革“破四旧”的年代又因体积太大难以藏身而大量被毁,完整的传世品较少,所以这一对原配的、完整无缺的清代缠枝花青花将军罐更是稀有,弥足珍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