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砖 > 瓷砖的工艺 > 导航 >

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

陶瓷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

瓷砖的工艺 生产瓷砖 瓷砖生产

2020-06-03

瓷砖的工艺。

一、陶瓷生产过程的特点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投入原料开始,一直到把陶瓷产品生产出来为止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在陶瓷生产过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陈腐、坯件的自然干燥过程等。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这时,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同时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按生产各阶段的不同作用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和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过程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种流程式的生产过程,连续性较低。陶瓷原料由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顺序经过连续加工,最后成为成品,整个工艺过程较复杂,工序之间连续化程度较低。隧道窑虽然是连续生产,但其速度尚不能与成型工艺的流水作业线相配合,需要做存坯、装坯和装窑等一系列烧成准备工作。工艺陈设瓷的生产更是带有浓厚的手工作坊式色彩,缺少工业化生产的规模与条件。因此进行工艺革新,实现连续化生产,对于提高陶瓷工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陶瓷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陶瓷工业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的习惯观念认为,技术不是这个行业的主要因素,因而忽略了对其的技术改造,再加上国家资金有限,陶瓷工业技术装备长期处于落后状况,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低,大部分机械设备只相当于先进制瓷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有的甚至处于二三十年代水平;彩绘、检验、包装等工序还依靠手工操作。

3.陶瓷生产周期较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产为止,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包括基本作业时间、多余时间和无效时间。陶瓷生产的周期较长,从矿山采掘、原料处理、产品成型、锻烧到销售,工序多,过程长,但在陶瓷生产周期中,真正利用的基本作业时间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一般在30%一40%左右,时间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减少或消除作业中的多余和无效时间,增加基本作业时问的比重,这是陶瓷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在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新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去缩短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

4.陶瓷生产过程中辅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钵等消耗量大。石膏模型是采用可塑法或泥浆法成型坯件的重要辅助材料,其强度较低,耐热性差,使用寿命较短,所以在陶瓷企业中消耗量很大。由于废石膏的利用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给厂区环境带来了影响。匣钵是陶瓷制品在烧成工艺中作为承烧物的耐火材料制品,匣钵的使用次数一般在10—15次,匣钵质量的低劣往往造成制品变形、落渣、火刺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如何提高石膏模和匣钵的质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以及解决废石膏模和匣钵的利用问题,是值得陶瓷企业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陶瓷生产过程中,坯体瓷化、釉层玻化需在1000℃左右高温条件下进行,日用陶瓷和电工陶瓷的烧成更需要在1300℃以上,加上各种机械和电器也需要消耗能源而获得动力.因此,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统计,陶瓷工业生产成本中,燃料要占30%以上,在我国,用于燃料的平均成本费用更高达40%。居各项成本的首位。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品种繁多,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及产生的余料、废料等,具有数量多运输量大的特点。此外,在陶瓷生产操作过程中,运输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如:球磨机的装料、榨泥机的卸料、坯泥及半成品的运输、制件的成型上釉等等。这就要求陶瓷企业一方面在厂址选择、空间布置、厂内运输线路的安排等方面力求合理,尽量减少运输量,另一方面力求实现陶瓷企业运输操作的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料和工业废水污染环境较严重。目前我国陶瓷工业所使用的窑炉多以煤和重油作为能源,会排出不少的烟气,企业对此要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之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力争采用煤气烧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成型修坯车间应装有吸尘器,避免粉尘污染。榨泥机排出的废水应尽量回收,反复使用,废匣片、废瓷片也应尽量回收粉碎,继续使用。

8.陶瓷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较低。长期以来,陶瓷工业企业问的相互协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厂比重大,辅助性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如陶瓷企业几乎都有原料、成型、烧成、彩绘、包装与机修等车间和工段,这就使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低下。今后,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造我们的陶瓷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向组织结构合理化要潜力。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陶瓷企业生产过程能顺利进行,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道工序之问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行程最短,时间最少,耗费量最小,效益最高。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注意按下列要求组织陶瓷企业生产过程: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即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各个工序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是紧密衔接的、连续的,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中断现象。也就是说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没有或很少要停顿与等待现象。保持和提高陶瓷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可以更好地利用物资、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停放等待时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改善产品的质量。

陶瓷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在不同的生产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制泥工艺过程产品单一,属大量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对象属于连续不断的流动状态,但生产操作中运输工作占很大比重,原料的停放、等待时间较长。成型工艺阶段多属小批量生产,产品品种规格较多,劳动对象处于周期、轮番地连续状态。焙烧工艺过程主要是在窑炉中进行的,坯体成批送入,成品成批输出,处于周期性的连续生产状态。

针对陶瓷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搬运工作量大的特点,要保证和提高其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首先,在企业和车间内部要有一个符合工艺路线次序的总体布置,使生产流程所经过的路线尽量短,减少厂内运输距离和时间;第二,要提高运输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搬运量;第三,要作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日常生产服务工作,减少停工待料时间。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即在整个陶瓷生产过程中,基本生产过程同辅助生产过程之间,生产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组织陶瓷现代化生产的必然结果。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可以充分利用陶瓷企业的人力、设备和生产面积,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停放等待时间,保证各个环节均衡地、成套地出产产品。

为了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在工厂设计或生产系统设计时,就要正确规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种机器设备、各工种工人在数量和生产能力方面的比例关系。在陶瓷生产中,各环节之间应保持的比例关系有:坯料制备能力与坯体成型能力,坯体成型能力与生坯干燥能力,成型能力与烧结能力,白瓷制造能力与彩绘能力,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能力,设备维修同基本生产。原燃材料提供能力与基本生产需要,工艺过程与检验过程、运输过程之间的比例等等。

比例性对于陶瓷企业的设计,现有工厂的技术改造,各种生产设备的革新。生产计划的安排和日常生产的组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陶瓷生产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产品结构的变化、质量的提高、原材料条件的变化和工艺革新等等,都会改变原来的比例关系,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生产组织工作,及时调整各种比例不协调的现象,建立新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保证陶瓷企业生产的发展。

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节奏性亦即均衡性,是指生产过程从投料到最后完工产品入库,各阶段、各工序生产都能保持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即月初完不成任务,月末加班加点突击完成任务那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均衡地进行生产,能够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防止突击赶工,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资金积压和各种损失浪费,还有利于安全生产和保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应当体现在原材料投入、生产和出产产品三个方面。出产节奏性是计算原科、坯料投入以及生产节奏性的基础,而投人节奏性和生产节奏性又是出产节奏性的可靠保证。因此,陶瓷企业要加强计划组织工作,使各个生产环节协调进行,注意及时投料、及时成型和及时焙烧,以及日常生产准备和生产控制。

4.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即各个阶段、各个工序之间平行交叉地进行作业,它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并存的。不仅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如陶瓷生产中的原料处理、成型、焙烧是平行地进行工作,而且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基本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环节也是平行地进行工作。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对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合理使用生产设备和仓库占地面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实质上是为了使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到进一步体现而提出的一种更高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必须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否则,即使个别设备或人力的不足,都会形成薄弱环节,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5.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适应市场多变的特点,能灵活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不断满足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一个企业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除了要达到前面四项基本要求外,还应有生产过程适应性这一要求。即当产品品种发生变动时,就可以用最少的投资,以最快的速度,灵活地调整生产过程,以便顺利而及时地转人新产品的生产,否则,便会因产品陈旧过时而被淘汰。

由于陶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陶瓷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使陶瓷企业要不断发展新产品,而不能不考虑产品的变动这个因素对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影响。为了增强适应性,陶瓷企业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新产品的研究能力,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还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先进的生产组织方法,采用适应性强的机器设备以及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适应生产变动的需要。

从以上阐述的合理组织陶瓷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可以看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比例性、节奏性、平行性和适应性这五项基本要求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平行性是实现连续性的前提。而比例性、平行性和连续性又是实现节奏性的前提。因此,在组织陶瓷生产过程时,必须对上述基本要求全面加以综合考虑。

相关知识

新热点: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工艺浅析?


通体大理石瓷砖是建筑陶瓷产品的一个新品类,同属于大理石瓷砖品类的一个分支,通体大理石瓷砖也是大理石瓷砖的一个升级产品,通体大理石瓷砖与传统品类大理石瓷砖的最根本区别就是瓷砖砖坯不太一样,通体大理石瓷砖更加注重对瓷砖坯体的塑造,但是由于生产厂家所采用的制造工艺流程不一样也呈现不一样效果。

生产通体大理石瓷砖的重要工艺流程?

通体大理石瓷砖注重的是对瓷砖砖坯的塑造,因此对瓷砖砖坯的构造是通体大理石瓷砖重要环节,虽然,每个厂家对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流程都不太一样,但是大体可以分:干拌、湿拌、分管道下料。

↑↑↑湿拌和干拌砖坯效果比对

干拌、湿拌、分管道下料的区别?

干拌,干拌又称干拌色料着色,即是原材料经喷雾造粒进入粉料存储罐完成陈腐之后,粉料颗粒再通过传送带进入搅拌筒加色料着色成料;湿拌,即是在原料球磨阶段加色料着色;分管道下料,即是在布料多管道分管中进行不同颜色原料填充。

三者的区别:

①干拌工艺制作通体大理石瓷砖砖坯原材料效率相对低下,并且由于搅拌筒是分批次搅拌着色,会导致有着色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但是干拌对于砖坯材料着色有多样化及灵活度高特点;

②湿拌工艺制作通体大理石瓷砖砖坯原材料效率高、产量大,原材料着色均匀、流速好,湿拌的缺点是灵活性稍差,要能满足不同砖坯花色纹理着色需要耗费的工程量巨大,从着色一种砖坯材料过渡到着色另外一种砖坯,通常要对球磨设备、喷雾塔、存储罐、管道等等进行清洗,费用成本相对高,对产能要求高;

③分管道下料制作通体大理石瓷砖砖坯技术要求高,通过布料技术可以很好制作出细节效果更好的通体大理石瓷砖砖坯,缺点技术门槛过高,很能普及。

↑↑↑通体大理石瓷砖倒边效果展示

通体大理石瓷砖的重要特性提升?

通体大理石瓷砖在瓷砖坯体上深度接近的还原天然石材岩层质变效果,纹理质感通透更强;干拌、湿拌、分管道下料技术,从坯体底层到面釉层做到表里如一,整个砖体从任何角度及任何切割方法都能达到完美的纹理呈现效果,做到真正的纹理通体;通体大理石瓷砖产品经过高吨位压机压制成型及高温烧制,成品砖坯色泽更加细腻,性能和品质更高。

揭秘通体大理石瓷砖生产工艺!大有学问!


通体大理石瓷砖近年来成为了大热,相信大家都看到今年简一推出的“第九代大理石瓷砖”,技术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了,甚至在装饰功能上已经超越了天然大理石本身。

对于仿石瓷砖的诞生,小编一直觉得并不是什么神奇的,早在10多年的抛光砖其实就有仿石一说,只是谁先第一个提出“大理石瓷砖”这一个IP而已,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面上的大理石瓷砖产品表面纹理仿真度与天然大理石已极为接近,物理性能更是有所超越。

但是天然石材的内里和表面具有一致性,传统大理石瓷砖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底面的坯体与表面效果很不协调,与天然石材相比档次立刻下降了。通体大理石瓷砖由此诞生了,因为它可以做到将坯体色彩与纹理跟表面效果达到一致。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扒一扒通体大理石瓷砖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事实上,生产通体大理石瓷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坯体白度,基础料的白度至少要达到40~50度,才能在坯体上表现出不同颜色的效果,另外就是混色系统以及布料系统。混色系统分为干法混色和湿法配色两种工艺,这两种工艺的优缺点对比非常明显,干法工艺节能环保,转产方便;湿法工艺则在混色效果上一般更为细腻,发色效果佳。布料系统的技术关键在于颜色和图案的精确性。简单来说就是生产通体大理石有2种技术,干法和湿法。

A、湿法混色着色系统工艺流程:

原材料→球磨→进浆池→中转色浆罐搅拌均化(添加色料)→喷雾制粉→料仓(1、2、3)→压机顶料仓→成型

B、干法混色自动着色系统工艺流程:

原材料→球磨→进浆池→中转缸→喷雾制粉→料仓→干法混色系统——压机顶料仓→成型

两者对比之下,湿法工艺是一整套体系,包括球磨机、喷雾塔、地下浆池等,加入色料之后所有设备都会被污染,若需要制作其它不同颜色粉料时就要清洗,人工强度大,生产成本很高,污染也很大,且一次制备量过大,若排产产量不准,多制备出的有色粉料需要倒掉或压仓,造成浪费。

干法工艺优势相对明显,球磨机、喷雾塔只需制备单一白料即可,浪费少、无需清洗,要多少配多少。但因为粉料与色料的颗粒直径相差太大,粉料颗粒是色料颗粒大100倍以上,因此干法工艺想要均匀混合非常困难,做出的产品效果一般会比湿法差很多。

干法混色和湿法配色虽各有千秋,从长远节能环保来看,上述干法工艺的技术难点解决后,干法混色工艺或将成为通体大理石生产的首选。

目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技术已经基本覆盖到现在众多的厂家,但是在技术上还有进步的空间,据了解,如布料系统和烧成控制方面还可以改进,目前许多陶企现在需要攻克的难点是底与面的完全匹配,还有就是可以结合表面多种特殊工艺进行提升,或将规格做大等,扩大使用范围。

陶瓷釉的主要性能,了解一下?


汉字中的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

我们日常使用的陶瓷器,一般都穿着一身光润、平滑的衣裳,特别是日用陶瓷,对“衣裳”更为讲究,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十分美观。陶瓷的这种衣裳,便名叫“釉”。

陶瓷釉要具有以下主要性能:

①釉的成熟温度稍低于坯的烧成温度,使釉的熔体在坯上均匀铺展而坯胎不产生变形,同时要求釉有不小于30℃温度范围的熔融状态以消除釉泡和针孔等缺陷。

②釉的膨胀系数略低于坯的膨胀系数,使烧成时坯釉完全附着成一体,冷却以后,由于体积效应使釉层处于应力状态,以提高制品的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

③坯釉的酸碱度相互适应,促进坯釉间形成一定厚度的中间层,确保坯釉紧密结合。一般要求釉料具有适当的碱性。

④釉应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和与坯相适应的弹性模数。

⑤耐化学腐蚀,在接触食物的各种情况下,不能有毒性成分如铅、镉等析出。

瓷砖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陶瓷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品,世界闻名,但是您知道它是如何诞生的吗?下面珈纳陶瓷带领你去了解瓷砖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陶瓷生产工艺流程顶级视频(陶瓷人必备)

第一环节选料

原材料进仓要经过检验,协进员工主要包括取样、打饼试烧、物理性能检测、化学分析等步骤。

原料验收员首先对新进仓的原材料取样,并检测样品水分;然后检测员将样品按程序进行制粉、打饼、试烧,并对试烧后样饼的白度、强度、吸水率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

同时,化验员从制粉环节中抽取部分粉料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原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是否符合工厂的工艺技术要求,原料的检查是非常严格的,俗话说:“生在原料”嘛。

第二环节粉料制备

粉料制备包括配料——球磨——过筛除铁——泥浆均化——喷雾干燥制粉——料仓陈腐等过程。

首先是根据工艺配方单(包括加水量)对相应的原料进行称重配料(是按一定的比例)然后将配好的原料加入球磨机进行研磨成浆,球磨机内按照工艺要求配好研磨介质——球石,目的是使各种块状、粗细不等的原料经研磨破碎后充分均匀混合,一方面能促进坯料在烧成过程中的物化反应,降低烧成温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原料中杂质的分离;

球磨后的泥浆经检测符合工艺质量要求放入浆池中,途中要进行过筛除铁。过筛是为了除去球磨时没有磨细的粗颗粒和一些杂质;除铁是因为铁影响瓷砖的白度,而且会在瓷砖表面形成黑点、熔洞、杂质等缺陷,所以必须经过多道严格除铁;

泥浆经过过筛除铁后,要不断的搅拌均化,是使泥浆组成更均匀,改善泥浆流动性能,增加后期制成的泥料的可塑性,提高坯体强度,减少成型、烧成时的开裂等。

均化后的泥浆经检测符合质量要求后,经高压雾化输送到喷雾塔,通过热风炉提供的热风干燥制成粉料颗粒。在喷雾造粒过程中,对粉料含水率的控制非常重要,粉料含水率的高低以及水分在粉料中分布的均匀程度,都将对压制成型操作和砖坯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从喷雾塔出来的粉料,由于颗粒内外水分的差异,以及各部分粉料水分不均匀,还需输送到料仓进行陈腐,以促使粉料的水分更加均匀。粉料在料仓陈腐24小时,可以说就完成了瓷砖生产的坯料制备环节,制备好的粉料将通过输送皮带送往下一环节工序。

第三环节压制成型

制备好的粉料将送入压机工序,通过模具布料后,再对其粉料施加一定压力,这样粉料就被压制成砖坯。需要注意的是,压制成砖坯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粉料质量要求以及压机的正确操作过程,否则会直接影响砖坯的质量。

第四环节干燥和印花

压制成型后,砖坯的强度很差,由于砖坯的水分含量很多,要经过干燥是把砖坯中的自由水蒸发掉,一方面可以提高坯体强度,减少坯体损坏,可避免废品进入印花和烧成工序,造成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含水率较高的砖坯入窑烧成时,由于水分剧烈蒸发导致坯体开裂。(印花是对渗花抛光砖有的过程)

第五环节烧成

砖坯干燥后入窑炉烧成。砖坯在进入窑炉前要先上底浆,主要是为了防止砖坯在窑炉煅烧的高温段处于软化状态时与辊棒的粘粘。

进入窑炉高温煅烧,一般最高烧成温度不超过1250度。珈纳品牌隶属于协进企业,是一家历史有20多年的的企业,拥有肇庆400亩、广西600亩两大生产基地,15条生产线,成熟强大的设备能使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第六环节磨边、抛光

烧成后的瓷砖半成品要经过磨边——刮平——抛光——后磨边——风干等步骤,才能成为我们在展厅看到的一块块光亮平整的精美瓷砖。在磨边工序中,严格规定瓷砖的尺码和对角线必须符合公司的内控标准,要求精度非常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高。进入抛光工序。抛光又分为粗抛、中抛、精抛三个步骤,也就是将用于抛光的磨块由粗到细排列,将经过铣平的瓷砖表面逐步研磨成具有光泽度并呈现出砖坯原有的纹理。

第七环节分级、打蜡

分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部分,我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把关非常严格,都设有品质监理组,控制出厂前的产品质量。

最后对瓷砖表面和砖底的水分进行风干,以便于成品上蜡和成品分级检选、包装入库。

除此之外,珈纳陶瓷注重产品品质与新品研发,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花色新颖的瓷砖为己任,采用全球先进技术,将时尚元素融入瓷砖之中。并以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引领行业发展。珈纳陶瓷产品色系醇厚多变,肌理丰富自然,把每一款产品用心打造成现代而不失时尚的艺术臻品。目前有喷墨瓷片、抛光砖、超平釉、大理石瓷砖、微晶石、生态负氧离子瓷砖等陶瓷产品几百款,规格一应俱全,满足时尚家居的任何需求。

最后,小编配上简易视频以及流程示意图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浅出了解陶瓷行业

工艺流程:选料→配料→球磨制浆→喷雾造粉→压制成型→干燥→印花(渗花)→化工料→配料→球磨→烧成→抛光、磨边→分级→打蜡→包装→入库

瓷片知识指导实际生产的应用


瓷砖瓷片推陈出新

瓷片自从问世就打破了一个瓷砖垄断的传统,也给整体的陶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特别是做墙面装饰以及一些背景墙的设计,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瓷片产品与瓷砖最大的区别就是厚度。而且正是因为厚度减少了很多,也给设计本身留出了更大的空间,并且减少墙面的负重同时,还从节约空间上有了较大的贡献与突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多了解一些瓷片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让应用过程发挥它的优势,克服一些问题。

瓷片的铺帖与瓷砖也有较大的差别,从连接紧实度来看,不需要太厚生的粘材,从受力与粘合度标准来看,标准更高一些。因为瓷片较薄,所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把铺帖的每一个细节都准备的得很充分,特别是要把相关的厚度都确定下来,保证在铺贴完成之后,表面的平整与光滑程度,而且还要把整体的花型与款式都表现得更加完美。对瓷片的性能与表现力进行了解,也会给设计师使用它有一个基础的保证。

在实际应用的瓷片中,有很多墙面设计,特别是不同的风格特点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而了解更加全面的瓷片知识,特别是瓷片与瓷砖的差别以及自身的优点,都会对实际的应用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是对产品本身特性的一个重要考量。瓷片知识本身重要就是对瓷片优点的了解,设计师们现在都非常喜欢利用瓷片来做设计,就是因他们充分了解它的优点,而且设计的可能性更强。

相关推荐